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階段性檢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階段性檢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階段性檢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階段性檢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階段性檢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階段性檢測(一)高一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前2500—前2400年間,楔形文字向西傳至敘利亞地區,那里的埃布拉古國用楔形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民族語言——埃布拉語。公元前1500年前后,小亞細亞的赫梯人也借用楔形文字來記錄自己的民族語言——印歐語系的赫梯語。這可以用來說明()A.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樣性 B.古代文明之間交流借鑒C.經濟進步促進文明擴展 D.兩河流域成為文字源頭2.史載,在羅馬帝國時期,國家“元首派出使團,讓他們沿著帝國境內的驛路,穿越風平浪靜的海面前往四面八方……無論使臣們途經何等多樣的文化區和語言區,負責接待的人們必然能夠接到并領會他們傳達的旨意。反之……行省的行政機構也可以向羅馬政府派遣使節,并且確信……這些使者將安然抵達目的地”。這反映出羅馬帝國()A.境內道路交通設施有待完善B.擁有高效的行政溝通機制C.加快了海外殖民擴張的步伐D.擴大了歐洲文明的傳播范圍3.在封建自然經濟條件下,“每一座封建莊園都自給自足,甚至軍費也是征收實物。沒有商業往來和交換,用不著貨幣。”而到了16世紀后期,為了獲得貨幣,貴族不得不把向農民征收的勞役地租和實物地租“折算”為貨幣地租。農民為了繳納貨幣地租和生活的需要,也得到市場上出賣部分農產品。這一變化()A.壓制了圈地運動的蓬勃發展 B.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市場活躍C.推動了西歐莊園經濟的確立 D.削弱了價格革命帶來的影響4.中世紀時期,西歐城市市政當局經常組織市民參與城市活動,還會舉辦、管理或規約一些社會性事業或公益事業,如學校、教堂、濟貧所、慈善院、養老院、孤兒所等。據此可知,當時()A.商業發展環境寬松 B.城市自治職能強化C.封君封臣制度動搖 D.私有財產得到認可5.72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三世一身法》,規定凡新修溝池開墾的土地,多少不限,允許開墾者三代占有,凡利用原有溝池開墾的田地,只準一代占有。743年,又頒布了《墾田永世私財法》,在法律規定下的墾田,永世歸開發者私有。此舉旨在()A.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變革農村生產關系C.增加國家財政稅收 D.改善農民生活水平6.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后不久,帝國內部就發生了爭執和分裂,權力之爭中的失敗者為逃避迫害,紛紛背井離鄉,遷居東非沿海地區,到10世紀末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向東非沿海地區的移民浪潮基本結束。這股移民浪潮()A.瓦解了東非地區的民族矛盾 B.激化了東非地區的民族矛盾C.推動了東非城邦的興起 D.加速了東非城邦走向一體化7.在哥倫布等航海家探險以后,與以往不同的物種交流出現,有學者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美洲的作物在歐、亞、非洲生根發芽,小麥、馬、豬等從歐洲來到美洲,美洲文明孤立發展的歷史從此結束。據此可知,“哥倫布大交換”()A.導致世界商貿中心發生轉移B.推動了世界歷史整體化進程C.壯大了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D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8.西班牙重商主義者馬斯塔利茲指出:“西班牙封建經濟體系根深蒂固,工業生產極為薄弱。盡管坐擁大量財富,但它未能將這些貴金屬有效轉化為資本,致使其美洲領地運來的貴金屬經常大量流出,轉到它更勤勞的鄰人的手里?!睋?,該學者論證的主題是()A.貴金屬外流的不利影響 B.西班牙與鄰國貿易失衡C.歐洲商業繁榮的短暫性 D.新航路開辟的封建性質9.下圖反映了1500~1640年英國小麥價格的變化。影響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農業生產技術改善 B.大量貴重金屬流入C.城市商品經濟發展 D.世界貿易中心轉移10.下表為1664年和1667年法國紡織品關稅額變化情況。該變化表明當時法國()類別1664年美稅額1667年關稅額絲襪(打)3里弗爾10蘇8里弗爾英國絨布(件)6里弗爾12里弗爾羊毛貿易(英擔)8里弗爾20里弗爾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掛毯(英擔)120里弗爾200里弗爾荷蘭和英國布匹(25厄爾)50里弗爾100里弗爾A.工業品具有競爭力 B.推行重商主義政策C.面臨英荷等國挑戰 D.是國際貿易的中心11.自從殖民地時期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以來,在這個畸形的、不平等的以及總是帶有歧視性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墨西哥始終是處于邊緣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其發展如同被殖民主義攥著線的風箏,最終沒有飛的更高更遠。這一狀況主要是因為墨西哥A.擁有大量外來移民 B.被移植了宗主國的生產方式C.土著文明相對落后 D.最早成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12.“講座”一詞源于中世紀,是指對經典教科書的內容進行系統闡述。16世紀以后,德國的大學開始設立講座制度,由講座教授專門講授某種學科,擔任講座的教授領取職務薪金,并有義務無償地講授他所負責的專門學科,可也講授其他學科并可酌情收取一定的報酬。講座制度的設立()A.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 B.改變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走向C.豐富了啟蒙思想的內涵 D.使德國成為了世界科研中心13.18世紀,法國學者狄德羅主編了《百科全書》,編纂者既有狄德羅、盧梭這樣的出身平民者,也有霍爾巴赫男爵、孟德斯鳩男爵、法蘭西科學院院士伏爾泰。法國大革命以前,《百科全書》共出版了6個版本,印刷了大約2.4萬套,美國富蘭克林、憲法之父麥迪遜、“門羅主義”創始人門羅都購買了《百科全書》。這表明當時()A.啟蒙思想契合了時代潮流 B.專制統治成為眾矢之的C.全民教育提高了民眾覺悟 D.啟蒙運動內涵發生變化14.1860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中,名氣最大的主張廢除奴隸制的蘇華德輸給了不干涉各州現存奴隸制但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林肯。民主黨則出現分裂,南方提名保護奴隸制的布雷肯里奇,北方提名倡導“人民主權”的道格拉斯。最后,林肯獲得多數選舉人票,但只獲得不到四成的大眾選票。這表明當時美國()A.民主黨踐踏了美國民主制 B.奴隸制爭議造成社會撕裂C社會普遍主張廢除奴隸制 D.大眾選票無法反映出民意15.1974年的英國大選中,保守黨贏得多數普選票,但兩黨實際獲得的議席席位都未過半,議會出現了懸滯狀態:保守黨與第三黨的結盟談判又陷入僵局、女王最終選擇了工黨組建少數派內閣。這表明當時英國()A.議會選舉程序存在漏洞 B.政黨分權阻礙民主政治C.國王扮演重要政治角色 D.君主立憲制度仍需完善16.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民法主要仿效歐洲大陸法,刑法則以中國明清律為藍本,如“失誤朝賀”“失儀”等罪名就直接取自明清律中的《禮律》。據此可知,明治政府學習明清律()A.適應了加強集權的需要 B.緣于對西方的刑法缺乏了解C.旨在強化封建等級制度 D.凸顯了富國強兵的改革愿景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計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雅典以3萬左右公民為基礎建立的這種民主制度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安定的環境。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期間,每4年中有3年的時間雅典都處在戰爭狀態中。自公元前6世紀末由克里斯提尼奠定基礎之后,雅典民主制度的成長和發展,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在波斯帝國的威脅之下進行的。如公元前461年,雅典通過法案剝奪了貴族會議的參政職能,公民大會、500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獨立擔負起管理國家的責任。自公元前457年開始,第3等級的公民也有權擔任執政官。希波戰爭勝利后,雅典人普遍認為自己的民主制度勝過波斯的獨裁制度;受戰爭勝利的鼓舞,雅典的思想文化蓬勃發展,進入了所謂的“古典時代”。材料二

圖1《處死英王查理一世》(繪畫作品)圖2《處死路易十六(法國國王)》(繪畫作品)英國革命的典型性首先表現在它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由開始時的立憲君主制依次走過了共和制、軍事獨裁、舊王朝復辟等階段,最后又回到立憲君主制這一起點上。差不多晚了一個半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實際上又把這個過程重新走了一遍。盧梭學說對于法國革命激進性的形成還只能算是第二位的因素。如果沒有普魯士、奧地利以及后來的英國、俄國對法國革命的武裝干涉,沒有這些外部武裝干涉會同由貴族分子發動的國內大規模叛亂使法國面臨民族危亡的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在決定國家命運方面的偉大能量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顯現。法國革命由一種相對溫和的維新運動變成真正的“革命”,原來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的,人民主權的絕對化原是君主主權的絕對性使然?!陨喜牧暇幾择R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特征。(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英、法民主革命歷程的異同。(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析國際環境對歐洲民主制度的確立及發展的影響。18.經濟全球化加強了世界的聯系,也增加了沖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們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當代社會獨有的現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經是事實,它提供著機遇,帶來了問題……對大多數古人來講,世界的概念其實還局限在當地,人與人之間的貿易交流都在小范圍內進行。然而,社會團體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由此產生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人們的趣味和觀念都會受到商業產品、藝術風格和幾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響。——摘編自【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貿易路線和白銀流向示意圖——據林滿紅《銀線: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1)根據材料一指出“2000年前全球化已經是事實”的標志事件,并結合所學,試以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史實為例,分析古代商業貿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全球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的主要區域,并結合所學,分析指出近代商業貿易的主要特點。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臘和東方的埃及、巴比倫等國頻繁的貿易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臘移民接觸到比自身更為先進的東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鑒,并將它們傳回希臘,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進入古典時代之后,旅行者或學者有選擇的把東方先進的文化帶回希臘本土,進而達到兩種文化的相互促進?!幾岳罱瘌P《論希臘化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材料二羅馬帝國的統治開啟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聯系,羅馬文明把極具開創、進步意義的希臘文明繼承下來,并在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羅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與東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從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區、各民族由相互閉塞逐步走向對外開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歷史開始了更新、更廣闊的篇章?!幾詶羁∶鳌豆糯蹏c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傳播》(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東西方文明交流主要途徑。(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古代世界的帝國對文明發展所產生的影響。20.【文明交流與社會進步】材料人類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區域時間史料歐洲前5—前1世紀塞浦路斯、撒丁島和馬賽出現許多用腓尼基字母書寫的碑文亞洲1世紀《漢書·地理志》關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鮮建國,教其民以田蠶織作”的記載亞洲646年日本頒布《改新之詔》,全面學習“法式備定”的唐代制度亞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學著作《信德欣德》運用了大量印度數字美洲15世紀哥倫布給國王的信中提到“攜帶有種馬、母馬、騾子和其他的禽類、大麥和各種果樹等”運往美洲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邏輯清晰、史論結合)

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階段性檢測(一)高一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公元前2500—前2400年間,楔形文字向西傳至敘利亞地區,那里的埃布拉古國用楔形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民族語言——埃布拉語。公元前1500年前后,小亞細亞的赫梯人也借用楔形文字來記錄自己的民族語言——印歐語系的赫梯語。這可以用來說明()A.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樣性 B.古代文明之間交流借鑒C.經濟進步促進文明擴展 D.兩河流域成為文字源頭【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西亞)。材料內容為楔形文字的傳播和使用情況,“向西傳至敘利亞地區,那里的埃布拉古國用楔形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民族語言——埃布拉語”“小亞細亞的赫梯人也用楔形文字來記錄自己的民族語言印歐語系的赫梯語”,楔形文字的傳播有利于其他地區記錄自己的民族語言,說明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鑒,B項正確;材料并非說明文明的起源問題,A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是在表達楔形文字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并未有經濟進步促進文明擴展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不能說明兩河流域是文字的源頭,D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2.史載,在羅馬帝國時期,國家“元首派出使團,讓他們沿著帝國境內的驛路,穿越風平浪靜的海面前往四面八方……無論使臣們途經何等多樣的文化區和語言區,負責接待的人們必然能夠接到并領會他們傳達的旨意。反之……行省的行政機構也可以向羅馬政府派遣使節,并且確信……這些使者將安然抵達目的地”。這反映出羅馬帝國()A.境內道路交通設施有待完善B.擁有高效的行政溝通機制C.加快了海外殖民擴張的步伐D.擴大了歐洲文明傳播范圍【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羅馬帝國時期。分析根據材料可知,羅馬帝國元首派遣使團巡視各地,并能在各地得到妥善的接待,且行省的行政機構也能向中央派遣使節,這意味著當時中央與地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說明羅馬帝國擁有著高效的行政溝通機制,B項正確;材料“元首派出使團,讓他們沿著帝國境內的驛路,穿越風平浪靜的海面前往四面八方”表明此時的帝國境內已具有較為完善的交通設施,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羅馬帝國時期中央與地方之間有著密切的交流與聯系,未涉及海外殖民擴張等相關信息,排除C項;材料中未涉及歐洲文明的傳播范圍變化,無法得出擴大了歐洲文明的傳播范圍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3.在封建自然經濟條件下,“每一座封建莊園都自給自足,甚至軍費也是征收實物。沒有商業往來和交換,用不著貨幣。”而到了16世紀后期,為了獲得貨幣,貴族不得不把向農民征收的勞役地租和實物地租“折算”為貨幣地租。農民為了繳納貨幣地租和生活的需要,也得到市場上出賣部分農產品。這一變化()A.壓制了圈地運動的蓬勃發展 B.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市場活躍C.推動了西歐莊園經濟的確立 D.削弱了價格革命帶來的影響【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征收實物”“勞役地租和實物地租‘折算’為貨幣地租……到市場上出賣部分農產品”可知,西歐社會商品經濟因素日益增加,這有利于促進商品流通與市場活躍,B項正確;隨著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的轉化,農奴制度日趨瓦解,過去的農奴逐漸轉變為自耕農、雇傭工人等,材料內容和圈地運動沒有關系,排除A項;16世紀莊園經濟日益走向解體,排除C項;這一變化體現的正是價格革命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4.中世紀時期,西歐城市市政當局經常組織市民參與城市活動,還會舉辦、管理或規約一些社會性事業或公益事業,如學校、教堂、濟貧所、慈善院、養老院、孤兒所等。據此可知,當時()A.商業發展環境寬松 B.城市自治職能強化C.封君封臣制度動搖 D.私有財產得到認可【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西歐。根據材料“如學校、教堂、濟貧所、慈善院、養老院、孤兒所等”可知,城市市政當局管理的事務廣泛,業務增加,反映了城市自治能力的提高,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市政管理職能,未涉及商業發展的環境狀況,排除A項;城市自治有助于削弱領主權力,但題干未直接反映封君封臣制度的整體動搖,排除C項;題干中的公益事業側重于公共職能,并非強調私有財產權,排除D項。故選B項。5.72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三世一身法》,規定凡新修溝池開墾的土地,多少不限,允許開墾者三代占有,凡利用原有溝池開墾的田地,只準一代占有。743年,又頒布了《墾田永世私財法》,在法律規定下的墾田,永世歸開發者私有。此舉旨在()A.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變革農村生產關系C.增加國家財政稅收 D.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日本。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三世一身法》和《墾田永世私財法》主要是關于土地占有權的規定,重點在于鼓勵開墾土地以增加土地開墾量,當時的日本政府頒布法律,鼓勵民眾開墾土地,開墾的土地增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封建國家,土地是重要的征稅基礎,土地開墾量增加,國家可以向更多的土地征稅,從而增加國家財政稅收,C項正確;材料重點在于鼓勵開墾土地以增加土地開墾量,而非直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效率通常涉及如何更合理地種植、輪作等具體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進,題干中未體現這方面內容,排除A項;這兩個法律確實對土地占有關系有所調整,但日本當時的農村生產關系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革,雖然土地占有權有變化,但整體封建的生產關系框架依然存在,排除B項;這些法律主要著眼于國家層面的土地政策和財政收益,并沒有直接針對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做出具體規定,農民在開墾土地過程中可能面臨諸多困難和負擔,且最終土地產出的很大一部分會以賦稅等形式上繳國家,所以不能得出其目的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6.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后不久,帝國內部就發生了爭執和分裂,權力之爭中的失敗者為逃避迫害,紛紛背井離鄉,遷居東非沿海地區,到10世紀末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向東非沿海地區的移民浪潮基本結束。這股移民浪潮()A.瓦解了東非地區的民族矛盾 B.激化了東非地區的民族矛盾C.推動了東非城邦的興起 D.加速了東非城邦走向一體化【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7世紀到10世紀末(東非)。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帝國內部爭執和分裂以及權力之爭,使得許多人遷居東非沿海地區,促進了阿拉伯文明與東非文明的整合,為東非地區帶去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勞動力,這有利于推動了東非城邦的興起,10-15世紀,在東非沿海地區產生了一系列國家,C項正確;移民浪潮會使東非地區民族更加多樣化,會引發民族矛盾,“瓦解了”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移民浪潮會使東非地區民族更加多樣化,但沒有史料證實民族矛盾被激化了,排除B項;10-15世紀東非沿海地區出現一系列國家,而不是促進了東非城邦的一體化,排除D項。故選C項。7.在哥倫布等航海家探險以后,與以往不同的物種交流出現,有學者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美洲的作物在歐、亞、非洲生根發芽,小麥、馬、豬等從歐洲來到美洲,美洲文明孤立發展的歷史從此結束。據此可知,“哥倫布大交換”()A.導致世界商貿中心發生轉移B.推動了世界歷史的整體化進程C.壯大了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D.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大交換指的是新世界(美洲)和其他大陸之間的生物、人種、疾病、文化的交流,在這一過程中,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對整個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和科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哥倫布大交換推動了世界歷史的整體化發展進程,B項正確;新航路的開辟導致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A項;價格革命壯大了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排除C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即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后,排除D項。故選B項。8.西班牙重商主義者馬斯塔利茲指出:“西班牙封建經濟體系根深蒂固,工業生產極為薄弱。盡管坐擁大量財富,但它未能將這些貴金屬有效轉化為資本,致使其美洲領地運來的貴金屬經常大量流出,轉到它更勤勞的鄰人的手里?!睋?,該學者論證的主題是()A.貴金屬外流的不利影響 B.西班牙與鄰國貿易失衡C.歐洲商業繁榮的短暫性 D.新航路開辟的封建性質【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西班牙在新航路開辟后,雖然從美洲獲取了貴金屬,但由于自身封建經濟的局限,不能有效利用這些財富來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反映了西班牙在新航路開辟后,其經濟和社會結構仍然帶有濃厚的封建性質,D項正確。材料只是部分內容體現了貴金屬外流,選項以偏概全,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A項;雖然材料提及貴金屬流向了西班牙的鄰國,但這只是在描述貴金屬的去向,沒有詳細說明貿易往來中的商品交換情況等方面的內容來體現貿易失衡,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歐洲商業繁榮的相關內容,也沒有涉及這種繁榮為何是短暫的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9.下圖反映了1500~1640年英國小麥價格的變化。影響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農業生產技術改善 B.大量貴重金屬流入C.城市商品經濟發展 D.世界貿易中心轉移【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00—1640年英國。據材料可知,新航路開辟之后,黃金等貴金屬大量流入歐洲,歐洲的黃金等貴金屬價格下跌,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小麥價格不斷上漲,B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生產技術大發展情況,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后,黃金等貴金屬大量流入,引發歐洲的價格革命,促進商品價格上漲,城市商品經濟發展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世界貿易中心轉移是商業革命的主要表現之一,但不是造成小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10.下表為1664年和1667年法國紡織品關稅額變化情況。該變化表明當時法國()類別1664年美稅額1667年關稅額絲襪(打)3里弗爾10蘇8里弗爾英國絨布(件)6里弗爾12里弗爾羊毛貿易(英擔)8里弗爾20里弗爾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掛毯(英擔)120里弗爾200里弗爾荷蘭和英國布匹(25厄爾)50里弗爾100里弗爾A.工業品具有競爭力 B.推行重商主義政策C.面臨英荷等國挑戰 D.是國際貿易的中心【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64至1667年的法國。根據材料“1664年和1667年法國紡織品關稅額變化情況”可知,1667年法國關稅改革后,大大增加對進口毛紡織品的稅額。結合所學可知,重商主義政策主張通過高關稅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產業、增加財富積累。法國提高紡織品關稅,符合重商主義政策的特征,B項正確;法國提高紡織品關稅是為了保護本國的紡織業,這恰恰說明法國的紡織品競爭力不強,排除A項;僅從紡織品關稅額的提高這一現象,不能直接得出法國面臨英荷等國挑戰的結論,排除C項;新航路開辟后,國際貿易的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此時的法國并不是國際貿易的中心,排除D項。故選B項。11.自從殖民地時期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以來,在這個畸形的、不平等的以及總是帶有歧視性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墨西哥始終是處于邊緣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其發展如同被殖民主義攥著線的風箏,最終沒有飛的更高更遠。這一狀況主要是因為墨西哥A.擁有大量外來移民 B.被移植了宗主國的生產方式C.土著文明相對落后 D.最早成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墨西哥早期淪為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作為落后的封建國家,將自己落后的生產方式移植到墨西哥,使得當地的社會發展始終處于落后狀態,B項正確;墨西哥的落后主要是因為墨西哥被移植了宗主國的生產方式,ACD項不屬于根本原因,排除ACD項。故選B項。12.“講座”一詞源于中世紀,是指對經典教科書的內容進行系統闡述。16世紀以后,德國的大學開始設立講座制度,由講座教授專門講授某種學科,擔任講座的教授領取職務薪金,并有義務無償地講授他所負責的專門學科,可也講授其他學科并可酌情收取一定的報酬。講座制度的設立()A.推動了近代教育發展 B.改變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走向C.豐富了啟蒙思想的內涵 D.使德國成為了世界科研中心【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信息“是指對經典教科書的內容進行系統闡述。16世紀以后,德國的大學開始設立講座制度,由講座教授專門講授某種學科”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講座制度的設立有助于人文精神的發揚,推動了近代教育的發展,A項正確;改變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走向,其表述材料無從體現,材料內容沒有足夠的論述支撐講座制度對宗教改革產生的影響,排除B項;啟蒙思想是在17—18世紀,表述與材料所述時間明顯不符,排除C項;使德國成為了世界科研中心,在材料中無法得出,排除D項。故選A項。13.18世紀,法國學者狄德羅主編了《百科全書》,編纂者既有狄德羅、盧梭這樣的出身平民者,也有霍爾巴赫男爵、孟德斯鳩男爵、法蘭西科學院院士伏爾泰。法國大革命以前,《百科全書》共出版了6個版本,印刷了大約2.4萬套,美國富蘭克林、憲法之父麥迪遜、“門羅主義”創始人門羅都購買了《百科全書》。這表明當時()A.啟蒙思想契合了時代潮流 B.專制統治成為眾矢之C.全民教育提高了民眾覺悟 D.啟蒙運動內涵發生變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啟蒙運動(法國)。根據材料可知,這套書的編撰參與者多,涉及多個社會階層,且受眾廣泛,這表明啟蒙思想契合了時代潮流,A項正確。材料看不出專制統治的因素,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出全民教育,排除C項;材料無法得出啟蒙運動的內涵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14.1860年,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中,名氣最大的主張廢除奴隸制的蘇華德輸給了不干涉各州現存奴隸制但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林肯。民主黨則出現分裂,南方提名保護奴隸制的布雷肯里奇,北方提名倡導“人民主權”的道格拉斯。最后,林肯獲得多數選舉人票,但只獲得不到四成的大眾選票。這表明當時美國()A.民主黨踐踏了美國民主制 B.奴隸制爭議造成社會撕裂C.社會普遍主張廢除奴隸制 D.大眾選票無法反映出民意【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美國)。根據題干描述,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內部在奴隸制問題上的分歧導致蘇華德輸給了林肯,而民主黨則因奴隸制問題分裂為南北兩派,分別提名布雷肯里奇和道格拉斯。最終,林肯雖然獲得多數選舉人票,但只獲得不到四成的大眾選票。這表明當時美國社會在奴隸制問題上存在嚴重的分歧和撕裂,B項正確;材料中的選舉符合美國民主制度的運行,并沒有踐踏美國民主制,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對奴隸制存廢問題的分歧,而非普遍主張廢除奴隸制,排除C項;大眾選票正是民意的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15.1974年的英國大選中,保守黨贏得多數普選票,但兩黨實際獲得的議席席位都未過半,議會出現了懸滯狀態:保守黨與第三黨的結盟談判又陷入僵局、女王最終選擇了工黨組建少數派內閣。這表明當時英國()A.議會選舉程序存在漏洞 B.政黨分權阻礙民主政治C.國王扮演重要政治角色 D.君主立憲制度仍需完善【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18世紀以來逐漸形成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傳統,首相由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擔任,但題干中1974年英國大選時兩黨都沒有獲得多數席位,這意味著沒有選舉出多數黨,難以自動產生首相人選,而最終由女王選擇了普選相對少數的工黨組閣,表明國王在英國政治生活中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C項正確;材料并不能說明議會選舉程序存在漏洞,排除A項;材料也無法體現政黨分權,而兩黨競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表現形式之一,“阻礙民主政治”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國王在英國議會選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長期實踐的產物,并非不完善,排除D項。故選C項。

16.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民法主要仿效歐洲大陸法,刑法則以中國明清律為藍本,如“失誤朝賀”“失儀”等罪名就直接取自明清律中的《禮律》。據此可知,明治政府學習明清律()A.適應了加強集權的需要 B.緣于對西方的刑法缺乏了解C.旨在強化封建等級制度 D.凸顯了富國強兵的改革愿景【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據材料信息可知,日本民法主要仿效歐洲大陸法,刑法則以中國明清律為藍本,其中“失誤朝賀”等罪名主要針對地方對中央的不敬,所以明治政府學習明清法律適應了明治維新時期加強集權的需要,A項正確;據材料信息可知,日本能夠在民法上效仿西方,反映了日本對西方法律有一定程度了解,而之所以在刑法上學習中國,并非不了解西方刑法,而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排除B項;明治維新實行四民平等,打破了封建等級制度,排除C項;材料中“失誤朝賀”等罪名主要針對地方對中央的不敬,與富國強兵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計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雅典以3萬左右公民為基礎建立的這種民主制度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安定的環境。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期間,每4年中有3年的時間雅典都處在戰爭狀態中。自公元前6世紀末由克里斯提尼奠定基礎之后,雅典民主制度的成長和發展,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在波斯帝國的威脅之下進行的。如公元前461年,雅典通過法案剝奪了貴族會議的參政職能,公民大會、500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獨立擔負起管理國家的責任。自公元前457年開始,第3等級的公民也有權擔任執政官。希波戰爭勝利后,雅典人普遍認為自己的民主制度勝過波斯的獨裁制度;受戰爭勝利的鼓舞,雅典的思想文化蓬勃發展,進入了所謂的“古典時代”。材料二

圖1《處死英王查理一世》(繪畫作品)圖2《處死路易十六(法國國王)》(繪畫作品)英國革命的典型性首先表現在它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周期——由開始時的立憲君主制依次走過了共和制、軍事獨裁、舊王朝復辟等階段,最后又回到立憲君主制這一起點上。差不多晚了一個半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實際上又把這個過程重新走了一遍。盧梭學說對于法國革命激進性的形成還只能算是第二位的因素。如果沒有普魯士、奧地利以及后來的英國、俄國對法國革命的武裝干涉,沒有這些外部武裝干涉會同由貴族分子發動的國內大規模叛亂使法國面臨民族危亡的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在決定國家命運方面的偉大能量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顯現。法國革命由一種相對溫和的維新運動變成真正的“革命”,原來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的,人民主權的絕對化原是君主主權的絕對性使然?!陨喜牧暇幾择R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特征。(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英、法民主革命歷程的異同。(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析國際環境對歐洲民主制度的確立及發展的影響。【答案】(1)特征:少數人的民主;直接民主(成年男性公民全員參與);漸進發展(確立過程漫長);受到外部壓力刺激;民主機構相對完善;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心理)基礎。(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同:都通過武力推翻了專制王權,并將“暴君”處以極刑;都經歷了共和制、軍事獨裁、舊王朝復辟、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等階段;都傳播了民主思想。(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異:英國革命沒有遭遇強烈外部干涉,法國革命一直受到外部干涉的影響;英國革命主要是議會和王權的斗爭,群眾參與度較低,法國革命是資產階級和勞動者共同反抗封建統治,以人民大眾為主力。(答出一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評析:波斯帝國的擴張對雅典民主化的加速具有催化作用;歐洲封建勢力及英國的干涉激發了法國民眾的政治熱情,刺激了極端共和制乃至“暴民政治”的出現;但國際環境對民主政治發展只能間接發揮作用,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主要是由國內階級斗爭所推動的,如英國的政治民主化歷程也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傳統封建貴族斗爭的過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希臘。特征:據材料“以3萬左右公民為基礎”得出少數人的民主;結合所學,古代雅典,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參加,討論和投票決定城邦事務,大部分官職通過抽簽產生,可見成年男性公民直接參與政治事務,而非選舉代表,體現直接民主制的特點;據材料“公元前6世紀末……公元前461年……公元前457年”可得出漸進發展(確立過程漫長);據材料“雅典民主制度的成長和發展,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在波斯帝國的威脅之下進行的”得出受到外部壓力刺激;據材料“公民大會、500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獨立擔負起管理國家的責任”得出民主機構相對完善;據材料“雅典人普遍認為自己的民主制度勝過波斯的獨裁制度”得出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心理)基礎。【小問2詳解】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近代英、法。同:據材料“圖1《處死英王查理一世》(繪畫作品)”“圖2《處死路易十六(法國國王)》(繪畫作品)”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法國爆發大革命,都通過武力推翻了專制王權,并將“暴君”(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處以極刑;據材料“英國革命……由開始時的立憲君主制依次走過了共和制、軍事獨裁、舊王朝復辟等階段”“法國大革命實際上又把這個過程重新走了一遍”,可得出英、法都經歷了共和制、軍事獨裁、舊王朝復辟、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等階段;結合所學,英法資產階級革命都傳播了自由、平等、民主、革命思想。異:據材料“普魯士、奧地利以及后來的英國、俄國對法國革命的武裝干涉”,從有無外部干涉方面分析,可得出英國革命沒有遭遇強烈的外部干涉,法國革命一直受到外部干涉的影響;據材料“(法國)人民群眾在決定國家命運方面的偉大能量……人民主權的絕對化原是君主主權的絕對性使然”,從斗爭過程和人民參與程度方面分析,可得出英國革命主要是議會和王權的斗爭,群眾參與度較低,法國革命是資產階級和勞動者共同反抗封建統治,以人民大眾為主力?!拘?詳解】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評析:一方面要說明國際環境對歐洲民主制度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國際環境只是外部原因,歐洲民主制度發展演變的深層原因在經濟基礎、階級斗爭方面。具體而言:據材料“雅典民主制度的成長和發展,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在波斯帝國的威脅之下進行的”得出波斯帝國的擴張對雅典民主化的加速具有催化作用;據材料“如果沒有普魯士、奧地利以及后來的英國、俄國對法國革命的武裝干涉,……人民群眾在決定國家命運方面的偉大能量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顯現”“人民主權的絕對化”得出歐洲封建勢力及英國的干涉激發了法國民眾的政治熱情,導致出現了群眾起義、恐怖統治、政治清洗等,刺激了極端共和制乃至“暴民政治”的出現;但國際環境對民主政治發展只能間接發揮作用,民主政治的確立和發展主要是由國內階級斗爭所推動的,比如古代雅典工商業奴隸主與氏族貴族的斗爭,近代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封建貴族斗爭。18.經濟全球化加強了世界的聯系,也增加了沖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們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當代社會獨有的現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經是事實,它提供著機遇,帶來了問題……對大多數古人來講,世界的概念其實還局限在當地,人與人之間的貿易交流都在小范圍內進行。然而,社會團體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由此產生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人們的趣味和觀念都會受到商業產品、藝術風格和幾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響。——摘編自【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貿易路線和白銀流向示意圖——據林滿紅《銀線: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1)根據材料一指出“2000年前全球化已經是事實”的標志事件,并結合所學,試以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史實為例,分析古代商業貿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全球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的主要區域,并結合所學,分析指出近代商業貿易的主要特點?!敬鸢浮浚?)標志事件:絲綢之路的開辟影響:商業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中國絲綢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精神)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2)貿易區域:傳統的印度洋貿易、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和太平洋貿易。特點:貿易中心轉移;新的商業經營形式產生;國際貿易格局變化;商品種類增多或貿易范圍擴大

【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國漢朝。根據材料“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經是事實,它提供著機遇,帶來了問題……對大多數古人來講,世界的概念其實還局限在當地,人與人之間的貿易交流都在小范圍內進行”可知標志事件是絲綢之路的開辟。影響:根據材料“人們的趣味和觀念都會受到商業產品、藝術風格和幾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響”并結合古代商貿對文化生活的影響,列舉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史實加以分析概括:商業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中國絲綢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精神)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根據世界主要貿易路線圖可知世界貿易的主要區域集中在傳統的印度洋貿易、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和太平洋貿易。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進行回答,商貿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業革命,商品貿易種類增加,范圍擴大,商業經營形式發生改變;國際貿易格局變化。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臘和東方的埃及、巴比倫等國頻繁的貿易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臘移民接觸到比自身更為先進的東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鑒,并將它們傳回希臘,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進入古典時代之后,旅行者或學者有選擇的把東方先進的文化帶回希臘本土,進而達到兩種文化的相互促進?!幾岳罱瘌P《論希臘化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材料二羅馬帝國的統治開啟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聯系,羅馬文明把極具開創、進步意義的希臘文明繼承下來,并在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羅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與東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從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區、各民族由相互閉塞逐步走向對外開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歷史開始了更新、更廣闊的篇章。——摘編自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傳播》(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東西方文明交流主要途徑。(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古代世界的帝國對文明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答案】(1)途徑:經貿往來,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