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ZSJD 2347-2024 垃圾焚燒發電廢物排放技術規范_第1頁
T-WZSJD 2347-2024 垃圾焚燒發電廢物排放技術規范_第2頁
T-WZSJD 2347-2024 垃圾焚燒發電廢物排放技術規范_第3頁
T-WZSJD 2347-2024 垃圾焚燒發電廢物排放技術規范_第4頁
T-WZSJD 2347-2024 垃圾焚燒發電廢物排放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13.030.01WZSJD溫州市機電技術協會發布IT/WZSJD2347—2024前言 Ⅱ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基本要求 14運行要求 25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6固體廢物控制要求 37監測要求 38實施與監督 4T/WZSJD234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規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溫州市機電技術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單位:浙江偉明自控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本文件參加起草單位:德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建筑電器有限公司、溫州市潤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甌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溫州豐寶客電子有限公司、澳太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安樂、陳淼、張麗乾、張勇貴、吳志鵬、黃少國、馮德章、張成材、項玉振。本文件于2024年首次制訂。本文件由浙江偉明自控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負責解釋。1T/WZSJD2347—2024垃圾焚燒發電廢物排放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垃圾焚燒發電排放的基本要求、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運行要求、固體廢物控制要求、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本標準適用于對垃圾進行焚燒發電產生廢物排放的場所要求。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4554-1993惡臭污染物排放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18485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30485-2013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HJ/T20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HJ75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HJ76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T300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緩沖溶液法HJ/T397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662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技術規范HJ1024固體廢物熱灼減率的測定重量法CJ/T531生活垃圾焚燒灰渣取樣制樣與檢測CJJ90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規范3技術要求3.1入爐廢物要求下列廢物可以進入生活垃圾焚燒爐進行焚燒處置:a)滿足GB18485要求的廢物;b)在不影響焚燒爐焚燒工況和污染物達標排放的情況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生產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其他固體廢物和滲漏液處理站產生的污泥、濃縮液。3.2生活垃圾的運輸應采取密閉措施,避免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垃圾遺撒、氣味泄露和污水滴漏;生活垃圾卸料大廳應采取防止臭氣外逸的措施;生活垃圾運輸車卸料、生活垃圾貯存設施和滲濾液收集處理設施應采取密閉負壓措施,并保證在運行期和停爐期臭氣不外逸。3.3生活垃圾焚燒爐爐渣熱灼減率應不大于3%。爐膛主控溫度區溫度和煙氣停留時間等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應滿足GB18485的規定。2T/WZSJD2347—20243.4生活垃圾焚燒爐應配備輔助燃燒器,輔助燃燒器功率應滿足焚燒爐啟爐、停爐期間維持爐膛主控溫度區溫度不低于850℃要求;3.5每臺垃圾焚燒爐后應配置一套獨立的煙氣凈化系統,煙氣凈化系統應采取單元制布置方式,并應根據需要設置備用設備或考慮不同單元間設備的相互備用;焚燒處理后的煙氣應采用獨立的排氣筒排放,有多條焚燒線的焚燒廠宜采用多筒集束式煙囪,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煙囪高度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確定,但不得低于GB18485的規定。3.6每條焚燒線應配備獨立的活性碳粉輸送和噴射系統,每條焚燒線應設置活性炭粉計量稱重和噴射量控制設備,伸進煙道的活性炭輸送管和噴嘴應具有耐腐蝕性能。3.7每條垃圾焚燒線應配置焚燒工況在線監測與煙氣在線監測和控制設備。應在焚燒廠顯著位置設置排煙主要污染物濃度和爐膛主控溫度區溫度在線監測結果顯示屏。3.8按GB/T16157和HJ/T397的要求設計、建設、維護焚燒煙氣永久采樣口、采樣測試平臺和排污口標志。采樣孔的位置應布置在煙氣流穩定的煙道上,要避開急劇變化的煙道部位。4運行要求4.1焚燒爐在啟爐、停爐以及運行過程中的工況控制應滿足GB18485規定。4.2焚燒爐啟爐時,爐膛主控溫度區溫度達到850℃前不得投入垃圾。4.3焚燒爐停爐時,焚燒爐爐膛主控溫度區溫度應維持850℃以上直至剩余垃圾完全燃盡。4.4焚燒爐在啟爐、停爐、故障、事故等規定的時間內所獲得的監測數據不作為執行本標準排放限值的依據。但上述這些時間內顆粒物濃度的1小時均值不大于150mg/m3。4.5焚燒爐正常運行期間,焚燒爐爐膛應保持設計規定的微負壓。焚燒爐(或鍋爐)出口煙氣氧含量宜保持在6%~10%之間;4.6應建立焚燒爐爐膛壓力、測點溫度和焚燒爐(或鍋爐)出口煙氣氧含量的在線監測數據記錄臺賬。并應保留至少3年。在線監測儀表應定期使用標準氣體標定。人工標定頻次應滿足HJ75的規定;4.7生活垃圾焚燒從進廠垃圾登記管理、垃圾成分檢測、生產輔料用量控制、煙氣凈化系統、余熱利用系統以及滲漏液收集處理系統等其他全過程的管理。5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5.1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排放煙氣中污染物濃度應滿足但不限于下列要求:a)新建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排放煙氣中污染物濃度執行規定的限值;b)現有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排放煙氣中污染物濃度執行GB18485中規定的限值。5.2惡臭污染物控制應滿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應按照CJJ90的要求。在焚燒線運行期和停爐期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治理惡臭;3T/WZSJD2347—2024b)應定期檢查垃圾貯存池的獨立臭氣收集、處理系統和設備狀況。確保在停爐檢修期間能及時投入運行;c)生活垃圾焚燒廠惡臭污染物控制應符合GB14554的要求。6固體廢物控制要求6.1爐渣的處置應滿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垃圾焚燒廠應配置爐渣冷卻、輸送及儲存等設施;b)焚燒廠內應配置爐渣熱灼減率檢測設備和設施;c)爐渣的暫存、轉運應采取有效的抑塵措施。爐渣暫存場所應符合GB18599的規定要求。6.2飛灰的處置應滿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飛灰應密閉收集、密閉存放,不得泄露于環境中;b)廠內配備飛灰穩定化處理系統的,應設置飛灰穩定化物養護、暫存場地,場地面積應滿足養護和暫存的要求,養護、暫存場所應符合GB18597的規定;c)飛灰穩定化物的檢測結果滿足GB16889要求的,可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分區處置;若進入水泥窯協同處置,應滿足GB30485和HJ662的要求;d)廠內未配備飛灰穩定化處理系統的,飛灰的暫存、運輸、處置應執行國家危險廢物相關管理制度。7監測要求7.1生活垃圾焚燒廠運營企業應按照有關法律和自行監測辦法等規定。建立企業自行監測制度,制定監測方案,并報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7.2生活垃圾焚燒廠每條焚燒生產線應設置獨立的煙氣連續在線監測系統,監測指標至少應包括煙氣中一氧化碳、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和煙氣參數(溫度、壓力、流速/流量、濕度、氧含量)。7.3生活垃圾焚燒廠對焚燒設施運行工況進行連續在線監測的指標應至少包括爐膛主控溫度區溫度、鍋爐出口氧含量。7.4生活垃圾焚燒廠應對煙氣在線監測結果和焚燒設施運行工況在線監測結果采用電子顯示屏進行公示并與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監控中心聯網。7.5生活垃圾焚燒廠自動監控設備的安裝、運行管理等要求應按照污染源自動監控有關辦法、HJ75和HJ76的規定執行并定期進行校對。7.6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運營企業應對每條焚燒線排出的爐渣進行分別取樣和檢測,爐渣取樣制樣和熱灼減率檢測應符合CJ/T531和HJ1024的要求;爐渣熱灼減率檢測頻次應每天不少于一次。7.7配備飛灰穩定化處理系統的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運營企業,應對飛灰穩定化物每批進行含水率和浸出毒性檢測,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二惡英類濃度監測。二惡英類濃度的監測樣品應從含水率和浸出毒性檢測的同批次中取樣,飛灰穩定化物的采樣方法應符合HJ/T20的要求,飛灰穩定化物檢測樣品的制備方法應滿足HJ/T300的要求。4T/WZSJD2347—20247.8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運營企業對煙氣中的重金屬類污染物濃度應每月至少監測一次;對煙氣中的二惡英類濃度運行第一年每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