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童心說閱讀理解的答案童心說閱讀理解的答案「篇一」《童心說》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贄的一篇議論文,收錄于《焚書》。該文寫于明神宗萬歷十四年(1585年),主要是用來駁斥耿定向的理論。童心說(明)李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皆以為主于其內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聞見,皆自多讀書識義理而來也。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①,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非內合于章美也,非篤實生輝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也。夫既以聞見道理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雖工,于我何與?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②。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又豈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③,文何必先秦。夫六經、《語》、《孟》,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則其臣子極為贊美之語,又不然,則其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得后遺前,隨其所見,筆之于書。后學不察,便謂出自圣人之口也,目之為經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縱出自圣人,要亦有為而發,不過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云耳。醫藥假病,方難定執,是豈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然則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于童心之明矣。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注釋]①見:通“現”。②矮人何辯:這里以演戲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無法分辨了。③《選》:指蕭統編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選自《明清文選》,有刪改)16.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辭不能達達:暢達B.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過:批評C.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卒:最終D.詩何必古《選》古:推崇1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及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客亦知夫水與月乎B.因病發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乃使人復葺南閣子。D.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在當時不掃除“道理聞見”的污染,恢復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藝創作。文學都必須真實坦率地表露作者內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B.作者指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實際上只是表達個體的真實感受與真實愿望的“私心”,是真心與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據。后天得來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誡讀書人不要多讀書識理而壅塞童心。C.作者通過“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對比,揭示了封建專制主義對人的個性和情感的殘酷壓制。在作者看來,要保持“童心”,使文學存真去假,就必須割斷與道學的聯系;將那些儒學經典大膽斥為與“童心之言”相對立的偽道學的文章。D.作者認為,如果想從一個人的嘴里聽到一句有道德修養的真話,那么這個人必須胸懷美質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實學而又能夠自然流露真性情。這在當時的環境中有它的進步性與深刻性。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2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1)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又豈少哉!(4分)(2)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3分)《童心說》閱讀答案17.D(D.連詞,表示假設關系。A.介詞,同,跟,和;連詞,和,跟,同。B.因:介詞,根據;介詞,依靠,憑借。C.副詞,表判斷;連詞:表示順接,“于是”“就”)18.B(“告誡讀書人不要多讀書識理”誤,作者并沒有說不讀書,只是強調要像圣人那樣,縱使多讀書,也能守護童心,不使失落。)19.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共6--7處,“//”處可斷可不斷。)20.(1)既然這樣,那么即使有天下的絕妙文章,它們被假人埋沒而不在后世全部顯現的,又難道還少嗎?(評分標準:“至”、被動句、“見”各1分,語義1分。)(4分)(2)我又到哪里去尋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與他一起探討文章的寫作呢?(反問句、定語后置句式各1分,語意流暢1分)(3分)童心說閱讀理解的答案「篇二」童心①女兒十歲,接到警署寄給她的信,她拆開時,我好奇地問:“什么事?”。②她說:“沒什么”。③于是,我把好奇掛在臉上,用表情繼續問她“什么事”。女兒終于把信拿給我看,說:“三個月前撿到一個發夾,送到警署招領。現在發夾沒人領,警署說就屬于我,要我去拿。”她解釋:“發夾鑲有鉆石,我想是假鉆,有一點銹,不過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④我看著信,吃吃笑起來。女兒把信收回,生氣地說:“就知道你會笑,有什么好笑。”我收住笑容。原來女兒知道我會笑,才在一開始就不愿意告訴我這件事⑤看著女兒鼓起腮,把信收進書包,我想起小時候被父母認為好笑的一件事。大概受黑白古裝電影的影響,小時候很向往人靜月明焚香撫箏的情景。于是跟鄰人借來一具破箏,找不到禱天的長香,便點一盤蚊香,一本正經地在院子里對著月亮,彈將起來,聽到屋里有悶笑聲,回頭一看,爸媽躲在門背后,一邊偷看一邊拼命忍著笑。我生氣了,說:“這有什么好笑!”從此再不碰那破箏⑥現在想來,我認真刻意追求一種美好的境界,在父母眼中竟是滑稽可笑,這使我覺得受挫,因此生起氣來⑦我們大人在講大道理時,會贊美童心可貴,但是一回頭又常喝孩子:“小孩懂什么!”大人常以強者姿態熄滅孩子心中敏感執著的火花而不自覺。惟有在尊重中成長的孩子,才會以自重重人來塑造性格上的堅強合理⑧我打算跟女兒一起去領發夾。1、女兒不愿給我看信是因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畫線句“我收住笑容”的原因是:________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全文采用的敘述順序是_________敘,其中第⑤段是_________敘。4、文章安排詳略得當,詳寫____________,略寫_____________,在刻畫女兒這一人物時,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寫方法。5、畫線句“從此再不碰那破箏”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畫線句“我打算跟女兒一起去領發夾”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女兒怕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后笑話她。2、意識到自己的笑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3、女兒;順;插。4、“我”童年時的一件事;女兒拾發夾;語言描寫;動作描寫。5、父母的行為使“我”受到了傷害。6、“我”很珍惜女兒的這份童心。(上述主觀題意對即可)童心說閱讀理解的答案「篇三」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童心說(明)李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皆以為主于其內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聞見,皆自多讀書識義理而來也。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①,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非內合于章美也,非篤實生輝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入者聞見道理為之心也。夫既以聞見道理為心矣,則所言者皆聞見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雖工,于我何與?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蓋其人既假,則無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與假人言,則假人喜;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以假文與假人談,則假人喜。無所不假,則無所不喜。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②。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又豈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選》③,文何必先秦。夫六經、《語》、《孟》,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則其臣子極為贊美之語,又不然,則其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得后遺前,隨其所見,筆之于書。后學不察,便謂出自圣人之口也,目之為經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縱出自圣人,要亦有為而發,不過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云耳。醫藥假病,方難定執,是豈可遽以為萬世之至論乎?然則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斷斷乎其不可以語于童心之明矣。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注釋]①見:通“現”。②矮人何辯:這里以演戲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無法分辨了。③《選》:指蕭統編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選自《明清文選》,有刪改)16.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辭不能達達:暢達B.非其史官過為褒崇之詞過:批評C.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卒:最終D.詩何必古《選》古:推崇1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及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假事與假人道,則假人喜客亦知夫水與月乎B.因病發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也乃使人復葺南閣子。D.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在當時不掃除“道理聞見”的污染,恢復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藝創作。文學都必須真實坦率地表露作者內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B.作者指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實際上只是表達個體的真實感受與真實愿望的“私心”,是真心與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據。后天得來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誡讀書人不要多讀書識理而壅塞童心。C.作者通過“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對比,揭示了封建專制主義對人的個性和情感的殘酷壓制。在作者看來,要保持“童心”,使文學存真去假,就必須割斷與道學的聯系;將那些儒學經典大膽斥為與“童心之言”相對立的偽道學的文章。D.作者認為,如果想從一個人的嘴里聽到一句有道德修養的真話,那么這個人必須胸懷美質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實學而又能夠自然流露真性情。這在當時的環境中有它的進步性與深刻性。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2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1)然則雖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又豈少哉!(4分)(2)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文哉!(3分)17.D(D.連詞,表示假設關系。A.介詞,同,跟,和;連詞,和,跟,同。B.因:介詞,根據;介詞,依靠,憑借。C.副詞,表判斷;連詞:表示順接,“于是”“就”)18.B(“告誡讀書人不要多讀書識理”誤,作者并沒有說不讀書,只是強調要像圣人那樣,縱使多讀書,也能守護童心,不使失落。)19.古之圣人//曷嘗不讀書哉/然縱不讀書/童心固自在也/縱多讀書/亦以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學者反以多讀書識義理而反障之也。(共6--7處,“//”處可斷可不斷。)20.(1)既然這樣,那么即使有天下的絕妙文章,它們被假人埋沒而不在后世全部顯現的,又難道還少嗎?(評分標準:“至”、被動句、“見”各1分,語義1分。)(4分)(2)我又到哪里去尋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與他一起探討文章的寫作呢?(反問句、定語后置句式各1分,語意流暢1分)(3分)【文言文參考譯文】兒童,是人生的開始;童心,是心靈的本源。心靈的本源怎么可以遺失呢!那么,童心為什么會突然失去呢?在人的啟蒙時期,通過耳聞目睹會獲得感性知識,長大之后,通過耳聞目睹又獲得理性知識,而這些感性的知識和理性的道理一經入主人的心靈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久而久之,知道的道理、聞見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覺察的范圍也日益擴大,從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計地去發揚光大;知道惡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來遮蓋掩飾,這樣一來,童心也就失去了。人的聞見、道理,都是通過多讀書,多明理才獲得的。可是,古代的圣賢又何嘗不是讀書識理的人呢!關鍵在于,圣人們不讀書時,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縱使多讀書,他們也能守護童心,不使失落。絕不像那些書生,反會因為比旁人多讀書識理而壅塞了自己的童心。童心一旦壅塞,說出話來,也是言不由衷;參與政事,也沒有真誠的出發點;寫成文章,也就無法明白暢達。其實,一個人如果不是胸懷美質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實學而自然流露的話,那么從他嘴里連一句有道德修養的真話也聽不到。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童心已被蒙蔽,而把從后天得到的聞見道理作為本心的緣故。已經以聞見道理為本心,那么說的話就成了聞見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話雖說的很好,跟我又有什么相干?這難道不是以假人說假話,辦假事、寫假文章嗎?因為人一旦以虛假為本,一舉一動也就無不虛假了,由此去對假人說假話,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講假事,肯定信以為真;給假人談假文章,必然贊賞備至。這可真是無處不假,便無所不喜呀!滿天下全是虛假,俗人哪里還分辨得出真偽?既然這樣,那么即使是天下的絕妙文章,它們被假人埋沒而不在后世全部顯現的,又難道還少嗎?原因何在?因為天下的好文章,沒有不是發自童心的。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謂的道理就不會流行,見聞就不會立足,那么,任何時代,任何人,任何體裁都可以寫出極好的作品來。詩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選》;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六經、《論語》、《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辭,就是臣下的阿諛之言,不然的話,也是那班糊涂弟子們,追憶老師的言語,或有頭無尾,或有尾無頭,或是據自己聽到的只言片語,寫下來匯集成書。后代書生,不明此理,就以為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論,而奉若經典。又哪里曉得,這其中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言論呢!即使真有圣人講的,也是有的放矢,不過就一時一事,隨機應答,以點撥那些不開竅的弟子罷了。對癥下藥,不拘一格,怎么可以當成萬古不變的真理呢!既然這樣,那么,六經、《論語》、《孟子》不過是道學家的借口,假人的藏身之地,絕對沒法和發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語的。嗚呼!我又到哪里去尋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與他一起探討文章的寫作呢?童心說閱讀理解的答案「篇四」22.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忍俊不jīn(禁)置若wǎng聞(罔)23.外甥女看到“當豬被綁在板凳上嗥叫就死的時候”她會“無奈地放聲大哭”,請聯系她當時的心理狀態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她的表現:聲嘶力竭。她為什么會為豬被殺而放聲大哭呢?在外甥甥女眼中小豬也是她的朋友和親人,為小豬悲慘的處境焦急痛哭。(4分)24.文章中的外甥女是“認真”、“天真”和“快樂”的,你認為它們具體表現在哪里?(6分)認真表現在給爺爺家打電話時非常認真地問爺爺家豬和牛等動物的生活的情況。天真表現在她喜愛那些小動物,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小伙伴,為它們哭為它們樂。快樂表現在看著她喜歡的小動物活潑自由的生活。25.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與欣賞,正確的一項是(C)(3分)A第⑸段“我似乎因該想象到她在爺爺家門口捧著一個塑料碗”一句意思是說我曾親眼內看到過。B本文主要人物是“我”,所以用了第一人稱。C第⑿段“我卻還在無奈地說著一句永遠不可能實現夢話。”表達出成年人對現狀的無可奈何,但內心卻又是如此渴望保持一顆童心。D第⑾段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26.文章中可愛的外甥女有著“美麗的童心”,美在哪里?(3分)“美麗”在天真里涵著我們久違的生命靈動。它保持著一個孩子純潔的童真。這份天真是沒有僵化的心靈,保護了動物們并獲得了與其它非人生命的真正交流;這份天真是沒有麻木的人性,能夠同情動物們;這份天真是人依然是人的生命體的象征,沒有被社會異化的象征。童心說閱讀理解的答案「篇五」周國平①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②童心和成熟并不相互排斥。一個人在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的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世界依然懷著兒童般的興致,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認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應該具有生長能力,因而毋寧說在本質上始終是包含著童心的。③兒童的可貴在于單純,因為單純而不以無知為恥,因為單純而又無所忌諱,這兩點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見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敵。偏見使人滿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滿自足中過日子,看不到自己的無知。利欲使人顧慮重重,盲從社會上流行的意見,看不到事物的真相。這正是許多大人的可悲之處。不過,一個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顆童心,同時善于思考,就能避免這種可悲的結局,在成長過程中把單純的慧心轉變為一種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見,智慧與童心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實際上是一種達于成熟因而不會輕易失去的童心。《圣經》里說:“你們如果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就一定不得進天國。”帕斯卡爾說:“智慧把我們帶回到童年。”孟子也說:“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說的都是這個意思。④童年是靈魂生長的源頭。我甚至要說,靈魂無非就是一顆成熟了的童心,因為成熟而不會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創作的童話中的小王子說得好:“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著一口水井。”始終攜帶著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著永不枯竭的愛的源泉,最荒涼的沙漠也化作了美麗的風景。⑤問:什么原因能使一個人顯得年輕呢?譬如說,許多人都覺得你看起來很年輕。⑥答:我想最主要的也許是一個人的頭腦不要太復雜。我在社會處世方面還是比較簡單的,弄不懂的事情就不去弄它。我相信,一個人簡單就會顯得年輕,一世故就會顯老。⑦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變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⑧電視鏡頭:媽媽告訴小男孩怎么放刀叉,小男孩問:“可是吃的放哪里呢?”。⑨當大人們在枝節問題上糾纏不清的時候,孩子往往一下子進入了實質問題。(選自《周國平散文選集·童心》)1.依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反對為人世故,認為一個人簡單就會顯得年輕。B.作者認為成熟不免麻木、僵化,但成熟本質上始終是包含著童心的。C.最后一段的“電視鏡頭”運用了例證法,用以說明童心的可貴,需要我們倍加呵護。D.作者認為智慧是一種達于成熟因而不會輕易失去的童心,如果我們要具有智慧,必須具有真正的童心。2.結合全文,回答以下問題。(7分)(1)第③段引用《圣經》、帕斯卡爾、孟子的話,有什么好處?(3分)(2)簡要概括“童心”對人生的重要作用。(4分)答案:1.(3分)B2.(1)具體證明了“智慧與童心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實際上是一種達于成熟因而不會輕易失去的童心”的觀點(1分),引用經典言論和名人名言,使論述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2分)。(2)(4分)童心使人善于思考;增長智慧;丟掉偏見和利欲;使人“心中藏著永不枯竭的愛的源泉”;使人獲得幸福;讓人顯得年輕;使人容易看到問題的實質;讓人容易發現事物的真相。(答到一點給1分,答到兩點給3分,答到三點以上給4分)。童心說閱讀理解的答案「篇六」美麗童心(18分)22.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忍俊不jīn(禁)置若wǎng聞(罔)23.外甥女看到“當豬被綁在板凳上嗥叫就死的時候”她會“無奈地放聲大哭”,請聯系她當時的心理狀態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她的表現:聲嘶力竭。她為什么會為豬被殺而放聲大哭呢?在外甥甥女眼中小豬也是她的朋友和親人,為小豬悲慘的處境焦急痛哭。(4分)24.文章中的外甥女是“認真”、“天真”和“快樂”的,你認為它們具體表現在哪里?(6分)認真表現在給爺爺家打電話時非常認真地問爺爺家豬和牛等動物的生活的情況。天真表現在她喜愛那些小動物,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小伙伴,為它們哭為它們樂。快樂表現在看著她喜歡的小動物活潑自由的生活。25.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與欣賞,正確的一項是(C)(3分)A第⑸段“我似乎因該想象到她在爺爺家門口捧著一個塑料碗”一句意思是說我曾親眼內看到過。B本文主要人物是“我”,所以用了第一人稱。C第⑿段“我卻還在無奈地說著一句永遠不可能實現夢話。”表達出成年人對現狀的無可奈何,但內心卻又是如此渴望保持一顆童心。D第⑾段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26.文章中可愛的外甥女有著“美麗的童心”,美在哪里?(3分)“美麗”在天真里涵著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科室護理工作方案
- 個人2025年下半年工作方案演講稿模板
- 公司保潔服務協議
- PHP程序設計項目化教程電子教案13 用戶注冊-前后端數據交互
- 2025年電子政務綜合管理系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職計算機全國大賽題庫
- 2025年電動叉車牽引電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玻璃鋼車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煮漂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教育研習(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社區工作者綜合能力考試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露營市場分析
- DB23T 3726-2024 滑雪板維修服務技術規程
- 2024-2030年吸附樹脂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管理制度模板:火電廠檢修人員崗位職責(共7篇)
- 手機攝影教程
- 代炒股票分成協議
- 網課智慧樹知道《老年醫學概論(浙江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 餐飲管理風險分析及對策建議
- G -B- 16914-2023 燃氣燃燒器具安全技術條件(正式版)
- 代駕免責協議書范本00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