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5版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5版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5版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5版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課時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測控導航表學問點題號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及應用1,2,3,4,7,11,12,13,142.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5,6,8,9,10,151.下列關于生長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A.果實發育所需的生長素主要來自頂芽B.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影響不同C.頂芽和幼莖中生長素濃度一般保持在促進生長的范圍D.生長素不干脆參加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調整代謝的信息解析:果實發育所需的生長素主要來自幼嫩的種子。2.欲得無子番茄,可用生長素處理該花的子房。處理的時間和條件是(A)A.花蕾期,去掉雄蕊B.花蕾期,不去雄蕊C.開花后,不去雄蕊D.開花后,去掉雄蕊解析:傳粉受精后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而肯定濃度的生長素可促進果實的發育;在自然條件下,子房發育成果實所須要的生長素來自發育著的種子。據此可知:欲得無子番茄,可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再用肯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處理該花的子房。3.如圖表示不同生長素濃度對植物根、芽和莖生長的影響,從圖中可得到的結論是(B)A.生長素對3種器官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長B.A、B、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相宜濃度C.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卻抑制芽的生長D.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靈敏,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不靈敏解析:由圖可知,10-2ppm對根生長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對芽和莖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圖中A、B、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相宜濃度;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和芽的作用都是促進;由該圖不能推斷幼嫩的細胞和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的靈敏程度。4.下列實例中,能體現植物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是(D)A.胚芽鞘的向光性B.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C.無子番茄的培育D.頂端優勢解析:胚芽鞘的向光彎曲生長緣由是背光側生長速度比向光側快,都只體現生長素的促進作用;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只體現生長素的促進作用;無子番茄的形成只體現生長素能促進果實的發育;頂端優勢現象是頂芽優先生長,緣由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在側芽部位聚集,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過高,導致側芽生長受抑制而頂芽生長快的現象,體現了生長素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的雙重性。5.一位瓜農種了一新品種甜瓜,甜瓜長得生氣勃勃,花開在望。不料就在這受粉的關鍵時期,天公不作美,一連下了幾場大雨,結果使大量的雌花未能受粉,這勢必嚴峻影響甜瓜的產量。為了保住產量,這位瓜農應盡快(D)A.進行人工授粉B.在子房表面噴灑高濃度的2,4DC.追施氮肥D.在子房表面涂抹肯定濃度的2,4D解析:連續幾天下雨,可能已經過了受粉期,而生長素類似物具有刺激子房發育成為果實的作用。6.下列關于“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D)A.探究的問題是所選定的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某種植物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多少B.試驗中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插條的方法可選用浸泡法或沾蘸法C.在正式試驗前先做一個預試驗,目的是為正式試驗摸索條件D.試驗中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條的時間長短要有不同的梯度解析:該試驗探究的問題是促進某種植物插條生根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最適濃度;該試驗的自變量是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無關變量(如枝條長度、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的時間等)應限制為相同且相宜;試驗前做一個預試驗,目的是為正式試驗摸索條件,削減試驗誤差等。7.我國宋代著作《種藝必用》有這樣的記載“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黃泥曬干,篩過,以小便浸之。又曬干,篩過,再浸之。又曬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枝條…則根生。”結合材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A.上述處理方法利用了生長素能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特點B.反復進行黃土的尿浸處理,是為了讓黃土保有更多的生長素C.插條去除大的葉片,保留幼葉和芽,有利于插條生根成活D.上述材料說明人體細胞代謝過程合成了生長素解析:尿液含有生長素是由于人體食用植物,人體內沒有分解生長素的酶,所以生長素在人體內不能被分解而是隨尿液排出。生長素的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促進插條生根;插條去除大的葉片,降低蒸騰作用,保留幼葉和芽,能夠合成生長素,有利于插條生根成活。8.某生物愛好小組的同學探究了植物生長素類似物(2,4D)對富貴竹插條生根的影響,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B)組別12345672,4D濃度(mol/L)清水10-1510-1310-1110-910-710-5平均生根條數(根)2.03.89.420.39.11.30A.該探究試驗的自變量是2,4D濃度,因變量為插條的平均生根條數B.濃度為10-5mol/L的2,4D溶液對富貴竹生根既不促進也不抑制C.如要確定促進富貴竹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需縮小2,4D濃度梯度做進一步試驗D.試驗過程中,每條插條的葉片數以及試驗室的溫度等因素也會影響試驗結果解析:依據表格分析,試驗的自變量是2,4D濃度,因變量是平均的生根條數;隨著2,4D濃度的增加,平均的生根數先增加后削減,且在試驗濃度范圍內,4組的生根數最多;1清水組為比照組,與其相比,6組和7組的生根數降低,說明高濃度的2,4D抑制了生根,體現了2,4D對植物生根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促進富貴竹插條生根的最適2,4D濃度在10-13~10-9mol/L,需縮小濃度梯度做進一步的試驗;試驗過程中,每條插條的葉片數以及試驗室的溫度等屬于無關變量,都會影響試驗結果。9.為了探究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綠豆發芽生根的影響,某試驗小組用等量的蒸餾水、0.4mg·L-1、0.7mg·L-1、1mg·L-1、1.3mg·L-1、1.6mg·L-1的2,4D溶液分別浸泡綠豆種子12h,再在相同且相宜條件下培育,得到試驗結果如圖所示。依據試驗結果分析正確的是(A)A.2,4D溶液既能促進根的生長,也能抑制根的生長B.2,4D溶液具有與生長素相像的生理功能C.1mg·L-1的2,4D溶液是培育無根豆芽的最適濃度D.0.4mg·L-1的2,4D溶液促進芽的生長、抑制根的生長解析:據圖分析,該試驗的自變量是2,4D溶液濃度,因變量是綠豆發芽過程中根/芽的長度,其中2,4D溶液濃度為0作為空白比照。由題圖可知,濃度為0~1.6mg·L-1的2,4D溶液,都能促進芽生長,濃度1mg·L-1左右的2,4D溶液促進效果最好;2,4D溶液為0.4mg·L-1時,促進根生長,濃度大于0.7mg·L-1則抑制根生長。因此,2,4D溶液既能促進根的生長,也能抑制根的生長;該題中2,4D溶液對綠豆發芽的影響,沒有體現出2,4D溶液具有與生長素相像的生理功能(兩重性特點未體現);培育無根豆芽的最適濃度是1mg·L-1左右;2,4D溶液濃度為0.4mg·L-1時,既促進了芽的生長,也促進了根的生長。10.某同學發覺了一株花色奇妙的杜鵑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條,準備用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下列關于該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B)A.采摘的枝條中,芽較多的較嫩枝條相對來說更簡單生根B.生長素促進生根效果與生長素處理枝條的時間長短成正比C.生長素類似物有肯定的毒性,試驗結束后應妥當處理廢液D.可發覺兩個不同的生長素濃度,促進根生長的效果相同解析:芽較多的較嫩枝條能產生生長素,促進生根;生長素促進生根的效果與生長素濃度相關,但與處理枝條的時間長短不成正比;生長素類似物有肯定的毒性,需妥當處理廢液;依據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特點推斷,存在兩個濃度的作用效果相同。11.在農業生產中,移栽棉花的產量比非移栽棉花的產量高很多,通過比較發覺移栽棉花的根系發達,其側根比非移栽棉花的側根多且密,這是因為在移栽過程中(D)A.促使側根細胞的分裂B.促使側根產生生長素C.抑制側根產生生長素D.破壞了根的頂端優勢,促進側根的生長解析:依據題意分析可知:非移栽棉花的主根沒有被破壞,產生較多生長素,生長素運輸到側根,導致側根的生長素濃度較高,抑制側根的生長;移栽的棉花,主根被破壞,即破壞了根的頂端優勢,促進側根的生長,故側根多且密。12.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長素濃度往往不同。甲圖表示水平放置頂芽優先生長的幼苗,乙圖表示該幼苗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下列分析錯誤的是(B)A.甲圖②處生長素濃度可用乙圖F點濃度表示;乙圖中C點濃度可表示甲圖中④處生長素濃度B.為了促進⑥處結構的生長,可實行的方法是涂抹生長素類似物,經過此處理后,⑥處生長素濃度低于10-6mol·L-1C.10-10~10-6mol·L-1的生長素能夠同時促進莖和芽生長D.圖甲、乙體現了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解析:甲圖②處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根生長,對應圖乙中的F點;乙圖中C點濃度可促進植物莖生長,可以表示甲圖中④;⑥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側芽發育,為了促進側芽發育,可以去掉頂芽,削減側芽部位生長素的來源,使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降低,經過此處理后⑥處生長素濃度將會低于10-6mol·L-1;同時促進莖和芽生長的生長素濃度范圍是10-10~10-6mol·L-1;圖甲、乙都可以顯示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即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13.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現出向光性,且測得其向光性的生長素濃度為m,則其背光側生長素濃度范圍是。

(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現出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且測得其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應為。(3)除草劑除草的原理是使雜草的生長素濃度處于的狀態下。(4)若某植物頂芽的生長素濃度為g,產生頂端優勢現象的側芽生長素濃度是圖中曲線的段。

解析:植物向光性中,生長素都表現為促進作用,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比向光側高,背光側長得快,所以背光側的促進作用要大于向光側的促進作用,所以背光側生長素濃度范圍大于m小于2m。由于重力作用,莖的近地側的生長素濃度比遠地側高,促進作用表現為近地側大于遠地側,所以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應為小于m。除草劑除草的原理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所以生長素的濃度大于c。頂端優勢中側芽生長受抑制,所以生長素的濃度應在C~D段。答案:(1)大于m小于2m[或(m,2m)](2)小于m[或(0,m)](3)大于c(4)C~D14.探討人員取某植物僅帶側芽的幼莖段,測量其中生長素濃度為10-8mol/L,之后進行如圖1處理,一段時間后,發覺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如圖1)。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2為該植物莖對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生理效應,據此分析,幼莖段中生長素對幼莖生長起作用。(2)試驗過程中(填“會”或“不會”)再有新的生長素產生,緣由是。

(3)半邊莖內側細胞生長速度(填“大于”或“小于”)外側細胞,若半邊莖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都不會上升,僅據影響生長素發揮作用的因素分析,致使內、外側細胞生長速度不同的緣由可能是:

①半邊莖外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內側細胞中的;

②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但不同。解析:(1)由題意可知,幼莖段生長素濃度為10-8mol/L,由圖2可看出幼莖段中生長素對幼莖生長起促進作用。(2)試驗過程中不會再有新的生長素產生,緣由是幼莖段上僅有的側芽已經去掉。(3)從圖示的情形可以推想出來,應當是半邊莖內側細胞生長比外側快,依據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推想,造成這一結果的緣由可能是:①半邊莖內側細胞中生長素濃度比外側高;②內外兩側細胞內生長素的濃度是相等的,但是內外兩側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答案:(1)促進(2)不會僅有的側芽已經去掉(3)大于①低②內外兩側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15.2,4D是水稻田間的良好除草劑,為探究2,4D對水稻田間鴨跖草防治的合適濃度,進行了如下試驗。請完善試驗并回答有關問題:(1)試驗原理:低濃度2,4D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2,4D抑制植物生長;

;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2)試驗材料:水稻試驗田(長有鴨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劑(已將2,4D粉劑配制成下列5個濃度: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要求與說明:水稻為單子葉植物,鴨跖草為雙子葉植物;2,4D作為除草劑的藥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3)試驗思路:①將水稻試驗田。②

,各田塊的其他栽培條件相同且相宜。③一段時間后,抽樣統計各試驗田塊中鴨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4)試驗結果:2,4D濃度(mg/mL)00.010.020.040.080.12鴨跖草植株高度(cm)3636.537384144水稻植株高度(cm)161616.516.61717.8(5)問題探討:依據試驗結果可知原方案中存在不足之處,請提出改進建議:。解析:(1)本試驗的試驗原理除了低濃度2,4D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2,4D抑制植物生長,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外,還利用了不同的植物對2,4D的敏感性不同,即鴨跖草對2,4D濃度改變的敏感度比水稻高。(3)依據試驗結果,應將水稻試驗田均分為6塊,并分別編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