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30CCSF73BSRSFormatandcontent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portsforconcentrateddisposalofassociatedradioactivesolidwaste本電子版為發布稿。請以北京市輻射安全研究會出版的正式標準為準。IT/BSRS133—2025 II III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一般原則 15技術要求 2附錄A(規范性附錄)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報告書的格式與內容 3T/BSRS133—202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起草單位:中核第四研究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江西晶核環保有限公司、四川省自然資源實驗測試研究中心(四川省核應急技術支持中心)、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路曉衛、曹鳳波、劉曉超、金偉、田玉斌、何航、張云濤、牛潔、李利、付云霞、林軍平、高潔、劉峰、葛佳亮、詹樂音、尹冉、謝占軍、李夢姣。T/BSRS133—2025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保護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規范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制工作,完善環境管理標準體系,制定本文件。1T/BSRS133—2025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格式與內容本文件規定了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格式與內容。本文件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新建、改建、擴建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其他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活動配套建設的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設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可參照執行。本文件不適用于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設施處置關閉與環境整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1215核輻射環境質量評價一般規定GB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HJ2.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19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69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61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819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HJ96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試行)HJ1114伴生放射性物料貯存及固體廢物填埋輻射環境保護技術規范(試行)T/BSRS025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環境輻射防護技術要求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associatedradioactivesolidwaste非鈾(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產生的鈾(釷)系單個核素活度濃度超過1Bq/g的固體廢物。3.2輻射環境影響radiationenvironmentimpact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活動釋放的放射性核素對周圍環境和公眾造成的輻射影響。3.3非放射性環境影響non-radiationenvironmentimpact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活動釋放非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和公眾的影響。4一般原則4.1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包括輻射和非放射性環境影響評價內容。2T/BSRS133—20254.2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深度應符合GB11215要求,非放射性環境影響評價深度應符合HJ2.1要求。5技術要求5.1環境影響因素和評價因子5.1.1在環境狀況調查和工程分析基礎上,結合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活動施工、運行的特點識別環境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輻射、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聲和生態等。5.1.2根據5.1.1識別因素,結合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特性、環境功能要求和評價標準等,篩選放射性和非放射性評價因子。5.2評價標準5.2.1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提出處置活動公眾照射有效劑量約束值。5.2.2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活動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各環境要素中污染物濃度應滿足國家、行業和地方排放標準以及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5.3環境影響評價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工作重點是基于處置設施場址所在區域的環境和設計資料,從環境保護角度評價處置設施場址適宜性,分析建設內容、放射性“三廢”和非放射性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源項,論證環境保護措施可行性,預測處置活動對公眾和環境的影響,制定廢氣及廢水排放和環境監測計劃,給出處置活動環境影響可行性結論。5.4格式與內容本文件的規范性附錄A給出了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格式與內3T/BSRS133—2025附錄A(規范性附錄)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格式與內容A.1概述A.1.1項目建設特點簡要介紹建設單位概況、項目背景和項目確立過程等。A.1.2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簡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依據、評價過程和公眾參與情況。A.1.3項目基本概況簡述項目名稱、性質、服務年限、處置規模、建設內容、工作制度、建設地點、總投資及環保投資和建設進度計劃等。改擴建項目應給出現有工程的基本情況,存在依托關系的應列表簡要說明。分期建設項目,應說明分期建設規劃,簡要闡明項目建設模式以及各期工程與總體規劃之間關系。A.1.4關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影響根據建設項目特點和污染物排放情況,簡要說明環境影響評價過程重點關注的環境問題和環境影響,如選址合理性、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等。A.1.5環境影響評價主要結論給出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概要。A.2總則A.2.1編制依據A.2.1.1法律和規章制度列出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國家、行業和地方主要法律和規章制度文件。A.2.1.2評價導則與標準列出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技術導則、質量標準、排放(控制)標準和地方標準等。A.2.1.3相關文件列出立項或備案文件、規劃文件和其他主要技術文件等。A.2.2環境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因子A.2.2.1環境影響因素識別根據施工期、運行期特點和污染排放規律,結合區域環境保護規劃、環境功能區劃及環境狀況,對可能受項目影響的環境要素進行識別。列表給出主要環境影響因素。A.2.2.2評價因子篩選根據建設項目特點和污染因子排放種類及對環境的影響特征,結合環境保護目標和評價控制指標等,篩選確定評價因子。列表給出環境現狀監測評價因子和環境預測評價因子。A.2.3評價等級和范圍A.2.3.1輻射環境影響評價范圍輻射影響評價范圍一般以對周圍居民影響最大的放射性廢氣源項為中心,半徑為5km的范圍。評價子區劃分是在評價范圍內按半徑為1km、2km、3km、5km劃分為同心圓,再將這些同心圓劃分成22.5°扇形段,以正北向左右各劃分11.25°為起始段,共分64個評價子區。4T/BSRS133—2025給出項目場址半徑5km的子區分布圖,圖上應標示擬建設施位置和周圍居民點及主要城鎮。A.2.3.2非放射性環境影響評價范圍非放射性環境要素評價范圍應分別按照HJ2.2、HJ2.3、HJ2.4、HJ19、HJ169、HJ610和HJ964中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范圍。A.2.4評價控制指標A.2.4.1劑量限值、約束值和控制值公眾個人有效劑量限值應符合GB18871規定。在劑量限值和輻射防護最優化的基礎上,提出項目的劑量約束值,并為其他設施或活動可能的照射留有足夠的份額,可參照T/BSRS025執行。給出事件工況下公眾劑量控制值。A.2.4.2放射性核素排放限值給出含廢氣、廢水中評價核素的排放限值,可參照T/BSRS025執行。A.2.4.3非放射性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結合環境功能區域,列表給出非放射性評價因子執行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A.2.4.4總量控制指標結合污染物排放類型和數量,給出涉及國家和地方實行總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控制值。A.2.5環境保護目標列表給出評價范圍內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包括輻射、大氣、水、土壤、聲、生態等環境保護目標,說明保護對象、執行標準、敏感點與評價中心方位、距離等。給出各環境要素保護范圍及環境敏感點相對位置關系圖。A.2.6與產業政策、規劃及生態環境分區管理符合性分析A.2.6.1產業政策、規劃符合性分析調查分析與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相關的產業政策、行業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等,對建設項目與之符合性進行論述,并給出結論。A.2.6.2生態環境分區管理符合性分析調查項目所處于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和生態紅線,明確單元名稱、類型、基本情況、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和項目周圍生態紅線,分析論證建設項目與生態管控單元要求、準入清單和生態紅線的符合性。涉及多個生態管控單元的應分別進行分析論證。給出建設項目與生態管控單元和生態紅線的相對位置關系圖。A.3自然區域和社會環境概況A.3.1地理位置與交通簡述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隸屬行政區劃、主要交通情況、與附近城鎮的距離等。給出場址地理位置圖。A.3.2地形地貌闡述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和場址的地形地貌情況,包括海拔、地形特征、地貌類型等。給出場址所在區域地形地貌圖。A.3.3地質闡述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和場址地質的主要特征,包括地層組成、巖性、厚度、滲透系數及構造特征等,說明是否存在對處置場所產生影響的地質災害和潛在的地質風險因素,如斷裂帶、溶洞、滑坡、崩塌、塌陷、山洪、泥石流和未穩定沖積扇(溝)等。A.3.4氣候與氣象A.3.4.1氣候5T/BSRS133—2025簡述項目所在區域的重要氣候類型、特征等,調查評價范圍內20年以上的主要氣象統計資料,包括年平均風速、最大風速、年平均氣溫、極端氣溫、年平均相對濕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量極值、年均蒸發量、日照、主導風向及其風頻和最大(小)風頻風向等。A.3.4.2氣象調查近3年1個完整日歷年,且距離項目最近或氣象特征基本一致的地面氣象站氣象數據,給出調查氣象臺站的名稱和編號、地理坐標、與場址的距離。統計分析提供必要的氣象參數,至少包括氣溫、風速、風向、云量和降雨量等,給出全年各風向風玫瑰圖和雨玫瑰圖。A.3.5水文A.3.5.1地表水簡述地表水評價范圍內水體的基本特征,包括名稱、水體流向、流量、流速、流域概況、與場址的相對位置、水功能區劃和水質目標等,給出地表水水系圖。對于有廢水排放的項目,應給出受納水體全年逐月的月均流量、流速、河寬、河深、水力坡度等參數,同時給出評價范圍內匯入水體的名稱、全年逐月流量、匯入口與廢水排放口的距離。A.3.5.2洪水簡述場址周圍洪水形成主要原因,調查給出有記錄以來最高洪水水位和重現期不小于百年一遇洪水水位。A.3.5.3水文地質闡述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和場址的水文地質條件,包括:a)包氣帶巖性、結構、厚度、分布及垂向滲透系數;b)含水層巖性、分布、結構、厚度、埋藏條件、滲透性、富水程度;c)隔水層(弱透水層)的巖性、厚度和滲透性;d)地下水類型、補徑排條件;e)地下水水位、水質、水溫和地下水化學類型,明確處置設施底部與有記錄以來最高地下水水位的距離;f)評價范圍內泉的成因類型,出露位置、形成條件及泉水流量、水質、水位,開發利用情況;g)給出項目所在區域和場址的水文地質圖件。A.3.6土地和水體利用A.3.6.1土地利用情況描述場址半徑5km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現狀,收集土地類型,給出主要農作物、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的種類和種植面積等。宜給出評價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現狀圖。A.3.6.2水體利用情況說明場址地表水評價范圍內的水體利用現狀、居民飲用水來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若涉及廢水排放,則應廢水排放口下游的受納水體使用情況。集中式飲用水應說明取水口與排放口的距離與相對位置、飲用水量和飲用居民數量。灌溉用水應說明灌溉面積和水量、灌溉方式、灌溉作物的品種及產量。說明場址地下水評價范圍內的水體使用情況,包括生活飲用水取水口的位置、集中式工業農業生產用水、取水量等。A.3.7生態和資源開發利用說明建設項目所在地區的生態功能區劃及分區特征,描述評價范圍內的主要自然資源及開發利用情況。說明評價范圍內的陸生和水生生態情況,明確評價范圍內有無國家重點保護的或稀有的野生動植物。說明主要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與場址的相對位置和距離。A.3.8人口分布調查場址半徑5km范圍人口分布情況,列表給出評價范圍內各子區的人口數量,給出評價范圍內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預測評價年份的人口數。提供評價范圍內各年齡組的人口數和比例,人口按年齡劃分為四個組:嬰兒組:小于等于1歲;幼兒組:大于1歲,小于等于7歲;少年組:大于7歲,小于等于17歲;成人組:大于17歲。列表給出評價中心半徑5km范圍內的居民點與場址的距離、方位和人口數,給出居民點分布圖。6T/BSRS133—2025A.3.9與輻射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參數列表說明場址半徑5km范圍各年齡組的食譜、最大年消費量、人均年消費量及來自評價范圍內的份額等,若有水體利用說明各年齡組的水體使用習性。其中,食譜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類和奶類,水體使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飲水量、灌溉率和游泳、劃船及岸邊活動時間份額等。A.4建設項目工程分析A.4.1工程概況說明工程基本情況,包括名稱、性質、處置規模、工作制度、建設地點、建設周期和服務年限等。說明項目建設內容,按照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儲運工程以及依托工程等角度分項介紹主要功能、工程內容和技術指標等。改擴建項目應說明現有工程的基本情況和項目組成、主要設施設備與原輔材料、處置工藝流程、“三廢”排放及達標情況、“三同時”執行情況、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和擬采取的整改方案等內容。A.4.2處置對象A.4.2.1處置對象范圍及來源明確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對象的范圍,給出擬處置對象的行業類別、固體廢物名稱、處置量等信息。A.4.2.2處置對象放射性水平及理化性質給出主要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中238U、232Th、226Ra等核素活度濃度、主要非放射性重金屬元素含量、含水率、pH和容重等;給出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浸出液中主要核素活度濃度及非放射性污染物濃度。A.4.2.3接收準則明確擬接收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的活度濃度限值、包裝形式和其他接收準則等,接收準則應滿足HJ1114相關要求。A.4.3選址合理性分析詳細介紹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選址原則、選址依據和場址比選過程。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從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環境制約因素和環境影響程度等方面進行場址合理性分析,并結合HJ1114相關選址要求,判定所選場址的適宜性。A.4.4總平面布置簡要說明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集中處置項目總平面布置及主要功能區,從環保角度分析各設施布置的合理性。給出總平面布置圖,標明廠界、建筑設施和環保設施(包含排氣筒、廢水排放口和監測井等)位置。分期建設或投入使用的項目,應說明分期處置單元建設或使用順序,并提供規劃圖件。A.4.5主體工程詳細描述預處理設施主要功能、預處理能力、物料轉運方式和地面防滲防腐措施等。詳細描述處置設施主要功能、處置規模、處置方式和主要組成系統,可分別按防滲系統、截排洪系統、滲水導排系統、地下水導排系統、物料轉運系統和防雨系統等進行說明。列表分析處置設施建設與HJ1114的符合性。給出處置設施主要工程量表、平面圖和剖面圖。A.4.6輔助工程描述生活辦公、實驗室檢測分析和為滿足預處理和處置需求配置的其他輔助設施(如門衛、地磅、洗車平臺等)。列表給出實驗室檢測分析內容、儀器、方法和檢出限等。A.4.7儲運工程7T/BSRS133—2025說明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場內運輸方式,給出場內運輸方案,包括運輸路線、運輸車輛、運輸量和防止物料灑落及監測環保措施等。詳細描述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貯存設施貯存能力、貯存區域劃分、物料堆放及轉運方式、清污分流措施、地面防滲防腐措施和防止物料逸散措施等,列表分析貯存設施建設與HJ1114的符合性。描述輔助材料貯存方式、貯存能力、堆放及轉運方式和地面防滲防腐措施和防止物料逸散措施等。A.4.8公用工程描述項目主要公用系統,如通風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氣及自動化系統、消防系統和供暖系統等。A.4.9處置工藝流程詳細介紹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工藝流程,包括接收、貯存、預處理和處置等工藝環節、工藝設備和技術指標。繪制主要處置工藝流程圖,分析說明處置活動產污節點。A.4.10主要原輔材料來源和用量列表說明項目運行所需原輔材料來源、用量、包裝方式、運輸方式和貯存場所等。A.4.11運行期“三廢”產生及處理措施A.4.11.1放射性“三廢”a)放射性廢氣描述放射性廢氣處理系統,說明運行期放射性廢氣的產生、處理和排放情況。對有組織排放的情況,列表說明放射性廢氣的產生方式、凈化措施和排放方式,給出排放高度、排放速率、煙囪內徑、煙氣溫度、放射性核素種類、排放濃度、年排放量等。對無組織排放的情況,列表說明放射性廢氣的產生方式、排放源特征、排放的放射性核素種類、年排放量等。b)放射性廢水描述放射性廢水處理系統,說明在運行期系統收集、輸送、貯存和處理廢水的能力。給出各類放射性廢水的產生方式、排放方式、排放口位置,列表給出各類放射性廢水的產生體積、放射性核素種類、排放活度濃度及年排放量等。c)放射性固體廢物說明在運行期各類放射性固體廢物的來源、收集、處理及處置方案。列表給出固體廢物的種類、數量、活度濃度或表面污染水平和處理、處置方式。A.4.11.2非放射性污染物a)廢氣分別按照對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描述運行期非放射性廢氣產生、收集和處理方式,合理進行污染源強核算,列表說明污染因子、產生量、收集效率、凈化措施及效率和排放方式,給出排放高度、排放速率、排放濃度和排放達標情況。b)廢水描述運行期非放射性廢水產生、收集和處理方式,列表說明污染因子、產生量、處理工藝及效率、排放方式、排放口位置、排放濃度和排放達標情況。c)固體廢物描述運行期非放射性固體廢物的種類屬性、來源、形態、主要成分、危險特性、產生量、收集、處理及處置等情況。d)噪聲描述運行期噪聲源位置、噪聲級和減震降噪措施,分析廠界噪聲達標性。A.4.11.3三本賬對于改擴建項目,應將改擴建后“三廢”的排放量與原工程進行比較,給出“三本賬”。A.5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A.5.1監測目的8T/BSRS133—2025說明監測的主要目的。A.5.2監測方案A.5.2.1監測方案輻射環境監測內容、范圍和頻次應符合《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環境輻射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中相關規定,新建項目應進行區域輻射環境本底調查,改擴建項目應進行輻射環境現狀調查。非放射性環境監測內容、范圍和頻次應符合HJ2.2、HJ2.3、HJ2.4、HJ19、HJ610和HJ964相關規定。按環境要素給出監測方案,包括監測時間、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監測頻次、實施單位及資質等,并給出監測布點圖。A.5.2.2監測儀器及方法列表說明監測方法及標準、監測儀器及檢出限。A.5.2.3質量保證說明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的質量保證措施。A.5.3監測結果與分析列表給出各項監測結果并進行評價,新建項目給出輻射環境本底調查結果,改擴建項目放射性評價因子與輻射環境本底進行比較分析,非放射性評價因子按照HJ2.2、HJ2.3、HJ2.4、HJ610和HJ964等導則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方法比較分析,并對異常或超標數據進行原因分析。A.6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A.6.1環境影響因素分析工程在施工期間的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生態等環境影響因素,并說明可能產生的影響范圍、影響程度等。A.6.2環境影響分析針對A.6.1中環境影響因素,說明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分析項目施工期在采取環境保護措施后對環境質量的影響,污染因子是否能達標排放,環境影響是否可以接受。A.7運行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A.7.1輻射環境影響A.7.1.1排放源項分析說明運行期的排放源項,包括排放量、核素種類、排放濃度、排放方式及其參數,繪制源項分布示意圖。A.7.1.2環境影響途徑給出從源開始,經污染過程、污染介質、照射方式,最終到人的照射途徑。給出照射途徑圖。A.7.1.3評價基本參數給出評價基本參數,包括評價方法、評價中心、評價子區及年齡組、評價年份和評價計算模式。A.7.1.4評價結果與分析a)氣載途徑劑量估算列表給出各子區及各居民點的空氣中核素濃度、各年齡組個人有效劑量和集體劑量。說明各污染源、各核素和各照射途徑對氣載途徑所致最大個人有效劑量的貢獻情況。b)地表水途徑劑量估算列表給出排放口下游流經河段各子區中的核素年均濃度、各年齡組個人有效劑量和集體劑量。說明各污染源、各核素和各照射途徑對地表水途徑所致最大個人有效劑量的貢獻情況。c)地下水途徑劑量估算滿足HJ1114防滲措施要求的,可不開展正常工況下地下水途徑劑量估算。非正常工況下,應給出9T/BSRS133—2025核素在填埋設施泄漏后100d、1000d和運行期末各時間段的地下水影響范圍、程度和核素最大遷移距離,繪制各時間段核素活度濃度特征圖。若評價范圍內存在地下水水體利用,說明取水點所在評價子區,繪制取水點處核素活度濃度歷時曲線,說明取水點處核素活度濃度最大值和水體利用方式、照射途徑和地下水途徑所致最大個人有效劑量。d)氣、液綜合途徑劑量估算根據估算結果,確定關鍵居民點(說明位置和年齡組)、關鍵核素和關鍵照射途徑;并列表給出氣、液綜合途徑所致相關子區各年齡組個人有效劑量、集體劑量。A.7.2非放射性環境影響依據HJ2.2、HJ2.3、HJ2.4、HJ19、HJ610和HJ964分析與評價建設項目運行期非放射性污染因子排放對大氣、水、聲和生態環境的影響。A.8環境風險的影響預測與評價A.8.1輻射環境事件分析與評價A.8.1.1事件情形描述項目運行期可能造成輻射環境影響的事件情形。A.8.1.2事件環境影響分析給出輻射環境事件排放源項,說明源項的假定條件和模式。說明事件情況下考慮的輻射照射途徑,定性或定量地給出輻射影響。A.8.1.3事件應急響應和控制措施給出事件情況下的輻射應急預案和響應計劃,說明輻射環境事件的預防和緩解措施。A.8.1.4事件環境影響結論根據事件輻射影響,給出事件輻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A.8.2環境風險評價依據HJ169進行環境風險識別和評價,提出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以及環境監測要求。A.9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A.9.1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及可行性論證A.9.1.1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說明施工期擬采取的大氣、廢水、噪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A.9.1.2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可行性論證說明施工期擬采取環保措施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運行穩定性和達標排放的可靠性、滿足生態保護和恢復效果的可達性。A.9.2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及可行性論證A.9.2.1運行期環境保護措施說明運行期采取的輻射、大氣、廢水、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生態保護措施以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說明“三廢”防治措施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率,以及固體廢物貯存、處理和處置能力。A.9.2.2運行期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研機構疫情期間外出調研審批流程
- 供應鏈彈性與韌性提升策略-全面剖析
- 六年級藝術欣賞教育教學計劃
- 腦智能算法研究-全面剖析
- 電子商務與傳統貿易的融合-全面剖析
- 中央空調系統維護及優化技術措施
- 文學與人工智能-全面剖析
- 養生服務產業鏈協同發展-全面剖析
- 非營利組織音體美推廣職責
- 海洋旅游經濟新模式探索-全面剖析
- GB 45248-2025車輛駕駛人員體內毒品含量閾值與檢驗
- (二模)哈三中2025年高三學年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甘肅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生產技術人員筆試真題2024
- 幼兒園總務工作管理
- 2025年上半年山東省濰坊臨朐招聘衛生教育系統部分事業編制及控制總量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上半年下半年浙江省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招聘6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中醫針灸學主治醫師-中醫針灸學考試題(附答案)
- 老年人安全用藥與護理
- 黑色三分鐘生死一瞬間第9、10部
- 適老化住宅改造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2025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