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1.下列生理過程不發生在內環境中的是()A.在激素調控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B.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被分解C.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運輸 D.劇烈運動產生的乳酸與HCO3-反應【答案】A〖祥解〗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細胞從內環境獲得營養物質,將代謝廢物釋放到內環境,內環境通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詳析】A、在胰高血糖素調控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該過程發生在肝細胞內,A符合題意;B、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被分解,突觸間隙是組織液,屬于內環境,B不符合題意;C、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運輸是在血漿中,屬于內環境,C不符合題意;D、劇烈運動產生的乳酸釋放到組織液,與HCO3-反應,可以發生在內環境,D不符合題意。故選A。2.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敘述正確的是()A.神經遞質、激素和消化酶都屬于內環境的成分B.增加細胞外K+濃度神經細胞更容易興奮C.血漿pH的相對穩定僅與緩沖物質有關D.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溫度、酸堿度和滲透壓相對穩定狀態【答案】B〖祥解〗血漿中的成分有水、蛋白質、無機鹽,以及血液要運輸的其他物質,包括各種營養物質、激素、各種代謝廢物等,組織、淋巴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與血漿的相近,最主要差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詳析】A、消化酶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而神經遞質、激素均可存在于內環境中,A錯誤;B、增加細胞外K+濃度,K+外流減少,靜息電位減小,更容易產生動作電位,神經細胞更容易興奮,B正確;C、血漿pH的相對穩定除與緩沖物質有關外,機體還可以通過對生理活動進行調節來維持pH穩定,C錯誤;D、內環境穩態包括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D錯誤。故選B。3.如圖是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⑤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②滲回①和滲入④的量相差不大B.③產生的CO2既可影響內環境穩態,又可參與體液調節C.若③為肝臟細胞,飯后一小時⑤處的血糖濃度低于①處D.③生活的內環境中的水僅可來自⑤和④【答案】B〖祥解〗題圖分析:圖示為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其中①是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存的環境;②是組織液,是組織細胞直接生存的內環境;③是組織細胞;④是淋巴,是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存的內環境;⑤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詳析】A、組織液絕大部分進入血漿,少部分進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因此②組織液滲回①血漿和滲入④淋巴液的量相差較大,A錯誤;B、③為組織細胞,其產生的CO2不斷進入血液,二氧化碳進入血液中過多會影響血液的pH,同時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加強加快,可見二氧化碳還可參與體液調節,B正確;C、若③為肝臟細胞,血液由⑤→①流動的過程中,血糖被不斷消耗,所以飯后一小時⑤處的血糖濃度高于①處,C錯誤;D、③中的液體為細胞內液,其生活的內環境中的水僅可來自②組織液,D錯誤。故選B。4.將一靈敏電流計電極置于蛙坐骨神經腓腸肌的神經上(如圖1),在①處給予一適宜強度的刺激,測得的電位變化如圖2所示。若在②處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測得的電位變化是()A. B.C. D.【答案】B【詳析】已知靈敏電流計電極置于蛙坐骨神經腓腸肌的神經上的外側,靜息電位是為0,當①處給予一適宜強度的刺激,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如圖2所示;而當在②處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時,指針也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但是每一次偏轉的方向正好與刺激①的時候相反,故選B。5.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和穩態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A.大量出汗后血漿滲透壓升高會促進抗利尿激素的分泌B.細胞向內環境釋放的有機物,將不會再進入細胞C.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續較高是人體內環境處于穩態的一種表現D.性腺、胰腺產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內環境中【答案】A〖祥解〗一、人體內的液體都叫體液,可以分成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叫做內環境,內環境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宮等)及與外界相通的液體(如淚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內環境,因而其內所含物質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內環境中的物質。二、內環境穩態的實質:體內滲透壓、溫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學成分呈現動態平衡的過程。【詳析】A、大量出汗后血漿滲透壓升高會促進抗利尿激素的分泌,A正確;B、細胞向內環境釋放的有機物,有的會再進入細胞,如葡萄糖,B錯誤;C、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續較高是人體內環境失調的一種表現,C錯誤;D、性腺分泌物直接排放到內環境中,而胰腺分為內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的分泌物如胰液排放到消化道中,不屬于內環境,D錯誤。故選A。6.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神經沖動、突觸、反射弧,據圖分析,正確的是()A.甲圖為刺激軸突上某點,動作電位向兩側傳導的示意圖,兩條曲線和傳導方向均正確B.乙圖為二個神經元之間的突觸結構,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并進入突觸后膜C.乙圖中,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后使突觸后膜興奮D.丙圖為膝跳反射示意圖,圖中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能產生神經沖動【答案】D〖祥解〗在靜息狀態時,神經纖維膜內為負電位膜外為正電位,在膜上某處給予刺激后,該處鈉離子內流,形成外負內正的膜電位。【詳析】A、甲圖中曲線①錯誤,應將該曲線向左翻轉,與曲線②沿刺激點對稱,A錯誤;B、乙圖中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經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起作用,但不進入突觸后膜,B錯誤;C、神經遞質分興奮性遞質(如乙酰膽堿)和抑制性遞質(如多巴胺)兩類,故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后,使突觸后膜興奮或抑制,C錯誤;D、丙圖是膝跳反射示意圖,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接受來自傳入神經元的興奮性遞質并產生神經沖動,分泌抑制性遞質,D正確。故選D。7.穩態失衡是機體病理生理變化之一,下列恢復機體穩態的方法中錯誤的是()A.腦組織水腫患者可使用降低血漿滲透壓的藥物B.對急性腹瀉患者注射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C.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來清除有害物質D.對中暑患者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并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答案】A〖祥解〗一、內環境主要由組織液、血漿和淋巴等細胞外液組成。內環境的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二、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1)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3)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詳析】A、腦組織水腫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漿滲透壓的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組織液中的水,來治療組織水腫,A錯誤;B、急性腹瀉患者有一定的水分和鹽分的丟失,注射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可起到治療作用,B正確;C、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不能排出有害代謝物,采用血液透析來清除有害物質是有效的治療措施,C正確;D、對中暑患者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并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有助于使中暑患者體溫降低到正常水平,并避免了體內水鹽失衡,D正確。故選A。8.液體療法是指通過補充或限制某些液體以維持機體體液平衡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常用5%葡萄糖溶液(血漿等滲溶液)、10%葡萄糖溶液、5%NaHCO3溶液等進行輸液治療。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液體療法的目的是恢復或維持患者正常的體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B.注射5%葡萄糖溶液后,若葡萄糖大量消耗會導致患者的滲透壓升高C.特殊情況下如低血糖時,使用10%葡萄糖溶液主要為患者提供能量D.治療酸中毒時,5%NaHCO3溶液能起到改善患者血漿pH作用【答案】B〖祥解〗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1)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的緩沖物質有關;(3)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在組成細胞外液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占有明顯優勢的是Na+和Cl-,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來源于Na+和Cl-。【詳析】A、根據題意可知,液體療法的目的是恢復或維持患者正常的體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A正確;B、5%的葡萄糖溶液與血漿的滲透壓大致相同,若葡萄糖大量消耗會導致患者的滲透壓下降,B錯誤;C、特殊情況下如低血糖時,使葡萄糖溶液可以滿足患者的能量供應,緩解低血糖,C正確;D、NaHCO3溶液可以調節血漿pH值,能與細胞外液中的酸性物質如乳酸反應,因此治療酸中毒時,5%NaHCO3溶液能直接起到改善患者血漿pH作用,D正確。故選B。9.當人遇到緊急情況時,呼吸加快,心跳增強,血管收縮,但是體溫穩定,從而適應這種特殊情況。與人體這些適應性活動相關中樞分別是()A.腦干、腦干、脊髓、下丘腦B.脊髓、脊髓、下丘腦、腦干C.腦干、下丘腦、大腦皮層、脊髓D.下丘腦、腦干、下丘腦、大腦皮層【答案】A〖祥解〗各級中樞的分布與功能:①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②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③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④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水平衡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⑤脊髓: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詳析】呼吸加快由位于腦干的呼吸中樞控制、心跳加速由位于腦干的心血管中樞調節、血管收縮屬于低級運動中樞脊髓調節、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A正確,BCD錯誤。故選A。10.以下關于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神經中樞僅位于中樞神經系統B.神經纖維上靜息電位的形成與Na+內流有關C.構成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神經元形態不同,但都是由樹突、軸突和髓鞘三部分組成D.興奮是指某些組織或細胞受刺激后,由顯著活躍狀態變為相對靜止狀態的過程【答案】A〖祥解〗靜息電位主要是鉀離子外流造成的,形成外正內負膜電位;動作電位主要是鈉離子內流,形成外負內正的膜電位。【詳析】A、反射弧中的神經中樞僅位于中樞神經系統,A正確;B、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造成,B錯誤;C、構成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神經元形態不同,但是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的,C錯誤;D、興奮是指某些組織或細胞受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D錯誤。故選A。11.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它們的敘述錯誤的是()A.它們都是傳出神經B.它們都屬于自主神經系統,但在有些情況下,并不完全自主C.它們如果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內臟器官的活動加強,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內臟器官的活動減弱【答案】D〖祥解〗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當人體處于興奮時,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蠕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減慢,胃腸蠕動加強。【詳析】A、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屬于外周神經系統的傳出神經,A正確;B、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屬于外周神經系統的自主神經,但在有些情況下,并不完全自主,B正確;C、據分析可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可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且通常對同一內臟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C正確;D、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不同的狀態下對內臟器官的活動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例如,當人體處于興奮時,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蠕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減慢,胃腸蠕動加強,D錯誤。故選D。12.當快速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判斷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刺激骨骼肌產生的信號傳到在c處就會形成痛覺B.當興奮到達b點時,興奮的傳導方向與膜外的電流方向相同C.從a到d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D.牽拉骨骼肌時,c處可檢測到神經遞質【答案】D〖祥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當快速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過程,說明牽拉骨骼肌產生了興奮,且興奮能在反射弧中傳遞。由于b上有神經節,所以a、b、c、d分別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突觸和傳出神經。【詳析】A、任何感覺的形成都在大腦皮層,A錯誤;B、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方向和膜內電流方向一致,B錯誤;C、由于從a到d沒有效應器,所以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C錯誤;D、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過程,說明在c處突觸部位有神經興奮的傳遞,因而c處可檢測到神經遞質,D正確。故選D。13.下圖甲、乙、丙是三個電流計,a點位于乙電流計兩極的中央。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刺激b處,電流計甲和乙的指針仍指向中央B.刺激a處,三個電流計指針發生偏轉的是甲和丙C.與興奮在神經元上傳導有關的物質主要有Na+和K+D.與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有關的物質主要有神經遞質和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答案】A〖祥解〗題圖分析:圖示表示一個突觸,由于突觸傳遞的單向性,興奮只能由a到b;甲乙丙三個電流計的位置不同,a點位于乙電流計兩極的中央。據此分析判斷。【詳析】A、刺激b興奮不能傳到a所在的神經元,故乙電流計仍指向中央,但甲兩個電極分別位于膜內和膜外存在電位差,指針會偏轉,A錯誤;B、刺激a,由于a點位于乙電流計兩極的中央,所以乙不偏轉,甲和丙會發生偏轉,B正確;C、Na+和K+的轉運影響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所以與興奮在神經元上傳導有關,C正確;D、與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有關的物質主要有神經遞質和突觸后膜上的受體,D正確。故選A。14.神經元之間信息的傳遞依賴突觸結構,如圖是遞質在突觸處傳遞信息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遞質貯存于突觸小泡中,為及時迅速釋放做好準備B.興奮傳至突觸前末端引發貯存的遞質主動轉運出膜C.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后均會導致突觸后細胞的興奮D.遞質激活受體后可進入突觸后細胞內發揮作用【答案】A〖祥解〗神經沖動由前一神經元傳遞給后一神經元時,需要經過突觸結構,在該結構中,神經沖動經歷神經信號-電信號-神經信號的變化。遞質通過胞吐從突觸前膜分泌,穿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完成信號傳遞。【詳析】A、由圖可知,遞質集中儲存與突觸小泡中,利于釋放,A正確;B、遞質通過胞吐的方式釋放,而不是主動運輸,B錯誤;C、遞質分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抑制性神經遞質會抑制突觸后膜細胞興奮性,使細胞不易產生興奮,C錯誤;D、遞質只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作用結束后即失活,被降解或被突觸前膜回收利用,不會進入突觸后細胞,D錯誤;故選A。15.下圖表示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閏紹細胞(興奮時能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共同支配肌肉收縮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至少包含一條完整的反射弧B.圖中4個突觸的后膜均為神經元的胞體或樹突C.閏紹細胞釋放的遞質可引起突觸后膜的膜電位差減小D.沖動經過圖示環式傳遞后可能會終止,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答案】D〖祥解〗一、反射弧的組成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感覺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運動神經)、效應器。二、分析題圖:圖中a處興奮時,一方面: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釋放神經遞質,引起肌肉收縮;另一方面,興奮傳到閏紹細胞,閏紹細胞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抑制肌肉收縮,通過這兩個途徑實現對肌肉運動的精準控制。【詳析】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根據反射弧的組成可知,圖中沒有感受器,不含完整的反射弧,A錯誤;B、識圖分析可知,圖中有4個突觸,其中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與肌肉之間的突觸的后膜為肌肉細胞的細胞膜,B錯誤;C、根據題意可知,閏紹細胞興奮時能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因此閏紹細胞釋放的抑制性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可引起突觸后膜上的Cl-內流,突觸后膜的膜電位變化是電位差增大,仍然表現為靜息電位,C錯誤;D、根據題意,閏紹細胞興奮時能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因此沖動經過圖示環式傳遞后可能會終止,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實現對肌肉運動的精準控制,D正確。故選D。16.大鼠SCN神經元白天胞內氯離子濃度高于胞外,夜晚則相反。SCN神經元主要受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調節。GABA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氯離子通道開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論是()A.SCN神經元興奮時膜內電位由正變負B.GABA是通過主動運輸方式由突觸前膜釋放的C.夜晚GABA使突觸后膜氯離子通道開放,氯離子外流D.白天GABA提高SCN神經元的興奮性,夜晚則相反【答案】D〖祥解〗一、神經元興奮時產生動作電位,外負內正。二、神經遞質的釋放是胞吐作用。三、GABA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氯離子通道開放。白天導致氯離子外流(協助擴散),提高SCN神經元的興奮性,夜晚導致氯離子內流(協助擴散),SCN神經元受抑制。【詳析】A、SCN神經元靜息電位為外正內負,興奮時膜內電位由負變正,A錯誤;B、GABA是神經遞質,是通過胞吐方式由突觸前膜釋放的,B錯誤;C、夜晚GABA使突觸后膜氯離子通道開放,氯離子順濃度梯度內流,C錯誤;D、GABA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氯離子通道開放。白天導致氯離子外流(協助擴散),提高SCN神經元的興奮性,夜晚導致氯離子內流(協助擴散),SCN神經元受抑制,D正確。故選D。17.分布有乙酰膽堿受體的神經元稱為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經系統中,參與學習與記憶等調節活動。乙酰膽堿酯酶催化乙酰膽堿的分解,藥物阿托品能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相應受體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乙酰膽堿分泌量和受體數量改變會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發揮作用B.使用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可抑制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受體發揮作用C.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數量改變會影響學習與記憶等調節活動D.注射阿托品可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所引起的生理效應【答案】B〖祥解〗一、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以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形式進行傳遞。二、“膽堿能敏感神經元”是一種能與乙酰膽堿結合,成參與學習與記憶等活動。目前認為,老年性癡呆與中樞“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大量死亡和丟失有關。三、乙酰膽堿是興奮性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中,由突觸前膜通過胞吐作用釋放到突觸間隙。受體存在于突觸后膜上,與神經遞質發生特異性結合,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詳析】A、乙酰膽堿分泌量和受體數量會影響突觸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會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發揮作用,A正確;
B、乙酰膽堿酯酶催化乙酰膽堿的分解,使用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乙酰膽堿分解減少,會使乙酰膽堿持續與受體結合,促進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發揮作用,B錯誤;
C、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參與學習和記憶等調節活動,所以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數量改變會影響這些調節活動,C正確;
D、藥物阿托品能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相應受體結合,所以能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引起的生理效應,D正確。
故選B。18.在對警犬進行“安靜”訓練時,通常助調員以鬼祟的動作靠近犬,當犬欲叫時,訓練員發出“靜”的口令,同時輕擊犬嘴,禁止犬叫令其保持安靜,當犬安靜后立即給予獎勵。經過這樣的反復訓練,警犬聽到口令便會安靜下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輕擊犬嘴屬于無關刺激B.為防止該反射消退,只需不斷用“靜”刺激C.經過訓練,“靜”的口令從非條件刺激轉變成了條件刺激D.警犬聽到口令后安靜下來,與大腦皮層活動有關【答案】D〖祥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詳析】A、在對警犬進行“安靜”訓練時,形成的反射屬于條件反射,輕擊犬嘴屬于條件刺激,A錯誤;B、為防止該反射消退,需要不斷用“靜”的口令刺激,并在犬安靜后立即給予獎勵,B錯誤;C、經過訓練,“靜”的口令從無關刺激轉變成了能引起條件反射的條件刺激,C錯誤;D、警犬聽到口令后安靜下來,屬于條件反射,與大腦皮層有關,D正確。故選D。19.下圖是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圖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應激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稱分別是胰島、腎上腺B.激素a能夠促進過程①,抑制過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夠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結果反過來會影響激素b的分泌【答案】D〖祥解〗據圖分析,器官甲能產生a、b兩種激素,其中a激素能降低血糖,代表胰島素,b激素能升高血糖,代表胰高血糖素,則器官甲代表胰島,器官乙是肝臟,能合成和分解糖原;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為: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轉化成非糖類物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為糖類。【詳析】A、由圖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島,能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臟,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錯誤;B、激素a是胰島素,胰島素能夠促進②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①合成肝糖原,B錯誤;C、除胰高血糖素外,腎上腺素也能夠升高血糖濃度,C錯誤;D、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會使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可抑制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正確。故選D。20.正鈉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負鈉平衡指的Na+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正鈉平衡和負鈉平衡最終可達鈉平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人體內組織液滲透壓主要由Na+和Cl-形成B.正鈉平衡時,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C.負鈉平衡時,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D.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進腎小管重吸收水【答案】B〖祥解〗人體的水平衡調節過程:(1)當人體失水過多、飲水不足或吃的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同時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主動飲水);(2)體內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減少→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詳析】A、人體內組織液滲透壓90%以上來自鈉離子和氯離子,即主要來自Na+、Cl-,A正確;B、正鈉平衡時,體內Na+增加,組織液滲透壓增大,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錯誤;C、負鈉平衡時,排出的鈉離子多,此時醛固酮分泌增加,用以促進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C正確;D、醛固酮通過促進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進而促進對水的重吸收,而抗利尿激素能直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D正確。故選B。二、非選擇題(每空4分,共40分)21.葡萄糖轉運載體GLUT4是骨骼肌、心臟及脂肪細胞上的葡萄糖專門轉運蛋白,其在細胞膜上的含量受胰島素含量的調節,胰島素增加不僅會使隱藏在細胞內部的GLUT4轉移至細胞表面,還能激活GLUT4基因合成GLUT4,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進餐后,食物刺激消化道中的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到A處外膜時,電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興奮傳到B處的突觸后膜的信號變化是___________。(2)當胰島素含量降低時,細胞表面的GLUT4能通過___________方式進入細胞內部儲存。而Ⅱ型糖尿病人胰島素分泌正常甚至還高,但靶細胞存在“胰島素抵抗”,從細胞膜組成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兩者的數量不足或結構異常。【答案】(1)①.興奮傳到A處時,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加,Na+內流②.化學信號→電信號(2)①.胞吞②.靶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靶細胞膜上運輸葡萄糖的載體GLUT4③.靶細胞膜上運輸葡萄糖的載體GLUT4/靶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祥解〗據圖分析:A處神經纖維在靜息時,K+外流,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Na+內流,膜電位從內負外正變為內正外負;B處表示突觸,分為: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由于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小問1詳析】A處神經纖維在靜息時,K+外流,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興奮傳到A處時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加,Na+內流,形成動作電位,所以膜外的電位變化是從正電位變為負電位。興奮傳到B突觸處信號變化: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所以突觸后膜的信號變化是從化學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小問2詳析】結合題意可知,細胞膜上的GLUT4屬于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胞吞。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正常甚至還高,其可能原因是,雖然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量正常,甚至偏高,但可能胰島素的靶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異常,導致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也可能是靶細胞運輸葡萄糖的載體GLUT4數量減少,導致葡萄糖不能快速的進入細胞。22.下圖為人體中下丘腦參與的部分調節過程示意圖,其中甲、乙為下丘腦中的神經分泌細胞。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內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方向____(填“相同”或“相反”);臨床上因為下丘腦損傷可導致ADH分泌不足,導致尿崩癥(尿特別多等癥狀),則ADH是______,其分泌不足導致尿崩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圖中“下丘腦→激素A→腺垂體→激素B”過程調節著人體內性腺分泌性激素。某人下丘腦功能正常,但性激素含量不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功能受損,臨床上可通過給患者注射________來進一步診斷病因。【答案】(1)①.相同②.抗利尿激素③.腎小管、集合管對原尿中水的重吸收減少(2)①.腺垂體或性腺②.激素B(促性腺激素)〖祥解〗據圖分析,下丘腦中的甲神經分泌細胞分泌了ADH(抗利尿激素),儲存在神經垂體內,通過血液循環調節水鹽平衡;下丘腦中的乙神經分泌細胞分泌了激素A作用于腺垂體,促進腺垂體分泌激素B,屬于激素的分級調節,則激素A表示促甲狀腺(腎上腺、性激素)激素釋放激素等,激素B表示促甲狀腺(腎上腺、性激素)激素等。【小問1詳析】人體內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方向相同,與膜外相反;ADH是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腎小管、集合管對原尿中水的重吸收減少,進而導致尿崩癥。【小問2詳析】根據題意分析,性激素是由下丘腦通過垂體分級調節的,而某人下丘腦功能正常,但性激素含量不足,說明該人的垂體或性腺受到了損傷,可以通過注射促性腺激素(激素B)進行進一步診斷;性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腦-垂體-性腺的分級調節軸線,故若要診斷是垂體或是性腺的功能,可通過給患者注射激素B(促性腺激素)激素B(促性腺激素)。山西省太原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1.下列生理過程不發生在內環境中的是()A.在激素調控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B.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被分解C.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運輸 D.劇烈運動產生的乳酸與HCO3-反應【答案】A〖祥解〗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細胞從內環境獲得營養物質,將代謝廢物釋放到內環境,內環境通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詳析】A、在胰高血糖素調控下,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該過程發生在肝細胞內,A符合題意;B、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被分解,突觸間隙是組織液,屬于內環境,B不符合題意;C、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運輸是在血漿中,屬于內環境,C不符合題意;D、劇烈運動產生的乳酸釋放到組織液,與HCO3-反應,可以發生在內環境,D不符合題意。故選A。2.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敘述正確的是()A.神經遞質、激素和消化酶都屬于內環境的成分B.增加細胞外K+濃度神經細胞更容易興奮C.血漿pH的相對穩定僅與緩沖物質有關D.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溫度、酸堿度和滲透壓相對穩定狀態【答案】B〖祥解〗血漿中的成分有水、蛋白質、無機鹽,以及血液要運輸的其他物質,包括各種營養物質、激素、各種代謝廢物等,組織、淋巴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與血漿的相近,最主要差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詳析】A、消化酶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而神經遞質、激素均可存在于內環境中,A錯誤;B、增加細胞外K+濃度,K+外流減少,靜息電位減小,更容易產生動作電位,神經細胞更容易興奮,B正確;C、血漿pH的相對穩定除與緩沖物質有關外,機體還可以通過對生理活動進行調節來維持pH穩定,C錯誤;D、內環境穩態包括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D錯誤。故選B。3.如圖是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⑤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②滲回①和滲入④的量相差不大B.③產生的CO2既可影響內環境穩態,又可參與體液調節C.若③為肝臟細胞,飯后一小時⑤處的血糖濃度低于①處D.③生活的內環境中的水僅可來自⑤和④【答案】B〖祥解〗題圖分析:圖示為細胞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其中①是血漿,是血細胞直接生存的環境;②是組織液,是組織細胞直接生存的內環境;③是組織細胞;④是淋巴,是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存的內環境;⑤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詳析】A、組織液絕大部分進入血漿,少部分進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因此②組織液滲回①血漿和滲入④淋巴液的量相差較大,A錯誤;B、③為組織細胞,其產生的CO2不斷進入血液,二氧化碳進入血液中過多會影響血液的pH,同時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加強加快,可見二氧化碳還可參與體液調節,B正確;C、若③為肝臟細胞,血液由⑤→①流動的過程中,血糖被不斷消耗,所以飯后一小時⑤處的血糖濃度高于①處,C錯誤;D、③中的液體為細胞內液,其生活的內環境中的水僅可來自②組織液,D錯誤。故選B。4.將一靈敏電流計電極置于蛙坐骨神經腓腸肌的神經上(如圖1),在①處給予一適宜強度的刺激,測得的電位變化如圖2所示。若在②處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測得的電位變化是()A. B.C. D.【答案】B【詳析】已知靈敏電流計電極置于蛙坐骨神經腓腸肌的神經上的外側,靜息電位是為0,當①處給予一適宜強度的刺激,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如圖2所示;而當在②處給予同等強度的刺激時,指針也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但是每一次偏轉的方向正好與刺激①的時候相反,故選B。5.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和穩態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A.大量出汗后血漿滲透壓升高會促進抗利尿激素的分泌B.細胞向內環境釋放的有機物,將不會再進入細胞C.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續較高是人體內環境處于穩態的一種表現D.性腺、胰腺產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內環境中【答案】A〖祥解〗一、人體內的液體都叫體液,可以分成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叫做內環境,內環境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宮等)及與外界相通的液體(如淚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內環境,因而其內所含物質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內環境中的物質。二、內環境穩態的實質:體內滲透壓、溫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學成分呈現動態平衡的過程。【詳析】A、大量出汗后血漿滲透壓升高會促進抗利尿激素的分泌,A正確;B、細胞向內環境釋放的有機物,有的會再進入細胞,如葡萄糖,B錯誤;C、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續較高是人體內環境失調的一種表現,C錯誤;D、性腺分泌物直接排放到內環境中,而胰腺分為內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的分泌物如胰液排放到消化道中,不屬于內環境,D錯誤。故選A。6.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神經沖動、突觸、反射弧,據圖分析,正確的是()A.甲圖為刺激軸突上某點,動作電位向兩側傳導的示意圖,兩條曲線和傳導方向均正確B.乙圖為二個神經元之間的突觸結構,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并進入突觸后膜C.乙圖中,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后使突觸后膜興奮D.丙圖為膝跳反射示意圖,圖中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能產生神經沖動【答案】D〖祥解〗在靜息狀態時,神經纖維膜內為負電位膜外為正電位,在膜上某處給予刺激后,該處鈉離子內流,形成外負內正的膜電位。【詳析】A、甲圖中曲線①錯誤,應將該曲線向左翻轉,與曲線②沿刺激點對稱,A錯誤;B、乙圖中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經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起作用,但不進入突觸后膜,B錯誤;C、神經遞質分興奮性遞質(如乙酰膽堿)和抑制性遞質(如多巴胺)兩類,故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后,使突觸后膜興奮或抑制,C錯誤;D、丙圖是膝跳反射示意圖,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接受來自傳入神經元的興奮性遞質并產生神經沖動,分泌抑制性遞質,D正確。故選D。7.穩態失衡是機體病理生理變化之一,下列恢復機體穩態的方法中錯誤的是()A.腦組織水腫患者可使用降低血漿滲透壓的藥物B.對急性腹瀉患者注射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C.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來清除有害物質D.對中暑患者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并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答案】A〖祥解〗一、內環境主要由組織液、血漿和淋巴等細胞外液組成。內環境的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二、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1)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3)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詳析】A、腦組織水腫患者可使用升高血漿滲透壓的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組織液中的水,來治療組織水腫,A錯誤;B、急性腹瀉患者有一定的水分和鹽分的丟失,注射含特定無機鹽的生理鹽水可起到治療作用,B正確;C、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不能排出有害代謝物,采用血液透析來清除有害物質是有效的治療措施,C正確;D、對中暑患者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并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有助于使中暑患者體溫降低到正常水平,并避免了體內水鹽失衡,D正確。故選A。8.液體療法是指通過補充或限制某些液體以維持機體體液平衡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常用5%葡萄糖溶液(血漿等滲溶液)、10%葡萄糖溶液、5%NaHCO3溶液等進行輸液治療。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液體療法的目的是恢復或維持患者正常的體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B.注射5%葡萄糖溶液后,若葡萄糖大量消耗會導致患者的滲透壓升高C.特殊情況下如低血糖時,使用10%葡萄糖溶液主要為患者提供能量D.治療酸中毒時,5%NaHCO3溶液能起到改善患者血漿pH作用【答案】B〖祥解〗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溫度、pH和滲透壓:(1)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它含有的緩沖物質有關;(3)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在組成細胞外液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占有明顯優勢的是Na+和Cl-,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來源于Na+和Cl-。【詳析】A、根據題意可知,液體療法的目的是恢復或維持患者正常的體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A正確;B、5%的葡萄糖溶液與血漿的滲透壓大致相同,若葡萄糖大量消耗會導致患者的滲透壓下降,B錯誤;C、特殊情況下如低血糖時,使葡萄糖溶液可以滿足患者的能量供應,緩解低血糖,C正確;D、NaHCO3溶液可以調節血漿pH值,能與細胞外液中的酸性物質如乳酸反應,因此治療酸中毒時,5%NaHCO3溶液能直接起到改善患者血漿pH作用,D正確。故選B。9.當人遇到緊急情況時,呼吸加快,心跳增強,血管收縮,但是體溫穩定,從而適應這種特殊情況。與人體這些適應性活動相關中樞分別是()A.腦干、腦干、脊髓、下丘腦B.脊髓、脊髓、下丘腦、腦干C.腦干、下丘腦、大腦皮層、脊髓D.下丘腦、腦干、下丘腦、大腦皮層【答案】A〖祥解〗各級中樞的分布與功能:①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②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③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④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水平衡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⑤脊髓: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詳析】呼吸加快由位于腦干的呼吸中樞控制、心跳加速由位于腦干的心血管中樞調節、血管收縮屬于低級運動中樞脊髓調節、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A正確,BCD錯誤。故選A。10.以下關于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神經中樞僅位于中樞神經系統B.神經纖維上靜息電位的形成與Na+內流有關C.構成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神經元形態不同,但都是由樹突、軸突和髓鞘三部分組成D.興奮是指某些組織或細胞受刺激后,由顯著活躍狀態變為相對靜止狀態的過程【答案】A〖祥解〗靜息電位主要是鉀離子外流造成的,形成外正內負膜電位;動作電位主要是鈉離子內流,形成外負內正的膜電位。【詳析】A、反射弧中的神經中樞僅位于中樞神經系統,A正確;B、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造成,B錯誤;C、構成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的神經元形態不同,但是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的,C錯誤;D、興奮是指某些組織或細胞受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D錯誤。故選A。11.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它們的敘述錯誤的是()A.它們都是傳出神經B.它們都屬于自主神經系統,但在有些情況下,并不完全自主C.它們如果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內臟器官的活動加強,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使內臟器官的活動減弱【答案】D〖祥解〗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當人體處于興奮時,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蠕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減慢,胃腸蠕動加強。【詳析】A、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屬于外周神經系統的傳出神經,A正確;B、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都屬于外周神經系統的自主神經,但在有些情況下,并不完全自主,B正確;C、據分析可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可共同調節同一內臟器官,且通常對同一內臟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C正確;D、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不同的狀態下對內臟器官的活動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例如,當人體處于興奮時,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加快,支氣管擴張,胃腸蠕動減弱;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經活動占優勢,心跳減慢,胃腸蠕動加強,D錯誤。故選D。12.當快速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判斷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刺激骨骼肌產生的信號傳到在c處就會形成痛覺B.當興奮到達b點時,興奮的傳導方向與膜外的電流方向相同C.從a到d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D.牽拉骨骼肌時,c處可檢測到神經遞質【答案】D〖祥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當快速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過程,說明牽拉骨骼肌產生了興奮,且興奮能在反射弧中傳遞。由于b上有神經節,所以a、b、c、d分別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突觸和傳出神經。【詳析】A、任何感覺的形成都在大腦皮層,A錯誤;B、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方向和膜內電流方向一致,B錯誤;C、由于從a到d沒有效應器,所以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C錯誤;D、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過程,說明在c處突觸部位有神經興奮的傳遞,因而c處可檢測到神經遞質,D正確。故選D。13.下圖甲、乙、丙是三個電流計,a點位于乙電流計兩極的中央。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刺激b處,電流計甲和乙的指針仍指向中央B.刺激a處,三個電流計指針發生偏轉的是甲和丙C.與興奮在神經元上傳導有關的物質主要有Na+和K+D.與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有關的物質主要有神經遞質和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答案】A〖祥解〗題圖分析:圖示表示一個突觸,由于突觸傳遞的單向性,興奮只能由a到b;甲乙丙三個電流計的位置不同,a點位于乙電流計兩極的中央。據此分析判斷。【詳析】A、刺激b興奮不能傳到a所在的神經元,故乙電流計仍指向中央,但甲兩個電極分別位于膜內和膜外存在電位差,指針會偏轉,A錯誤;B、刺激a,由于a點位于乙電流計兩極的中央,所以乙不偏轉,甲和丙會發生偏轉,B正確;C、Na+和K+的轉運影響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所以與興奮在神經元上傳導有關,C正確;D、與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有關的物質主要有神經遞質和突觸后膜上的受體,D正確。故選A。14.神經元之間信息的傳遞依賴突觸結構,如圖是遞質在突觸處傳遞信息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遞質貯存于突觸小泡中,為及時迅速釋放做好準備B.興奮傳至突觸前末端引發貯存的遞質主動轉運出膜C.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后均會導致突觸后細胞的興奮D.遞質激活受體后可進入突觸后細胞內發揮作用【答案】A〖祥解〗神經沖動由前一神經元傳遞給后一神經元時,需要經過突觸結構,在該結構中,神經沖動經歷神經信號-電信號-神經信號的變化。遞質通過胞吐從突觸前膜分泌,穿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完成信號傳遞。【詳析】A、由圖可知,遞質集中儲存與突觸小泡中,利于釋放,A正確;B、遞質通過胞吐的方式釋放,而不是主動運輸,B錯誤;C、遞質分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抑制性神經遞質會抑制突觸后膜細胞興奮性,使細胞不易產生興奮,C錯誤;D、遞質只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作用結束后即失活,被降解或被突觸前膜回收利用,不會進入突觸后細胞,D錯誤;故選A。15.下圖表示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閏紹細胞(興奮時能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共同支配肌肉收縮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至少包含一條完整的反射弧B.圖中4個突觸的后膜均為神經元的胞體或樹突C.閏紹細胞釋放的遞質可引起突觸后膜的膜電位差減小D.沖動經過圖示環式傳遞后可能會終止,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答案】D〖祥解〗一、反射弧的組成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感覺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運動神經)、效應器。二、分析題圖:圖中a處興奮時,一方面: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釋放神經遞質,引起肌肉收縮;另一方面,興奮傳到閏紹細胞,閏紹細胞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抑制肌肉收縮,通過這兩個途徑實現對肌肉運動的精準控制。【詳析】A、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根據反射弧的組成可知,圖中沒有感受器,不含完整的反射弧,A錯誤;B、識圖分析可知,圖中有4個突觸,其中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與肌肉之間的突觸的后膜為肌肉細胞的細胞膜,B錯誤;C、根據題意可知,閏紹細胞興奮時能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因此閏紹細胞釋放的抑制性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可引起突觸后膜上的Cl-內流,突觸后膜的膜電位變化是電位差增大,仍然表現為靜息電位,C錯誤;D、根據題意,閏紹細胞興奮時能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因此沖動經過圖示環式傳遞后可能會終止,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實現對肌肉運動的精準控制,D正確。故選D。16.大鼠SCN神經元白天胞內氯離子濃度高于胞外,夜晚則相反。SCN神經元主要受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調節。GABA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氯離子通道開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論是()A.SCN神經元興奮時膜內電位由正變負B.GABA是通過主動運輸方式由突觸前膜釋放的C.夜晚GABA使突觸后膜氯離子通道開放,氯離子外流D.白天GABA提高SCN神經元的興奮性,夜晚則相反【答案】D〖祥解〗一、神經元興奮時產生動作電位,外負內正。二、神經遞質的釋放是胞吐作用。三、GABA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氯離子通道開放。白天導致氯離子外流(協助擴散),提高SCN神經元的興奮性,夜晚導致氯離子內流(協助擴散),SCN神經元受抑制。【詳析】A、SCN神經元靜息電位為外正內負,興奮時膜內電位由負變正,A錯誤;B、GABA是神經遞質,是通過胞吐方式由突觸前膜釋放的,B錯誤;C、夜晚GABA使突觸后膜氯離子通道開放,氯離子順濃度梯度內流,C錯誤;D、GABA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氯離子通道開放。白天導致氯離子外流(協助擴散),提高SCN神經元的興奮性,夜晚導致氯離子內流(協助擴散),SCN神經元受抑制,D正確。故選D。17.分布有乙酰膽堿受體的神經元稱為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經系統中,參與學習與記憶等調節活動。乙酰膽堿酯酶催化乙酰膽堿的分解,藥物阿托品能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相應受體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乙酰膽堿分泌量和受體數量改變會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發揮作用B.使用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可抑制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受體發揮作用C.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數量改變會影響學習與記憶等調節活動D.注射阿托品可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所引起的生理效應【答案】B〖祥解〗一、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以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形式進行傳遞。二、“膽堿能敏感神經元”是一種能與乙酰膽堿結合,成參與學習與記憶等活動。目前認為,老年性癡呆與中樞“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大量死亡和丟失有關。三、乙酰膽堿是興奮性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中,由突觸前膜通過胞吐作用釋放到突觸間隙。受體存在于突觸后膜上,與神經遞質發生特異性結合,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詳析】A、乙酰膽堿分泌量和受體數量會影響突觸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會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發揮作用,A正確;
B、乙酰膽堿酯酶催化乙酰膽堿的分解,使用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乙酰膽堿分解減少,會使乙酰膽堿持續與受體結合,促進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發揮作用,B錯誤;
C、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參與學習和記憶等調節活動,所以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數量改變會影響這些調節活動,C正確;
D、藥物阿托品能阻斷乙酰膽堿與膽堿能敏感神經元的相應受體結合,所以能影響膽堿能敏感神經元引起的生理效應,D正確。
故選B。18.在對警犬進行“安靜”訓練時,通常助調員以鬼祟的動作靠近犬,當犬欲叫時,訓練員發出“靜”的口令,同時輕擊犬嘴,禁止犬叫令其保持安靜,當犬安靜后立即給予獎勵。經過這樣的反復訓練,警犬聽到口令便會安靜下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輕擊犬嘴屬于無關刺激B.為防止該反射消退,只需不斷用“靜”刺激C.經過訓練,“靜”的口令從非條件刺激轉變成了條件刺激D.警犬聽到口令后安靜下來,與大腦皮層活動有關【答案】D〖祥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詳析】A、在對警犬進行“安靜”訓練時,形成的反射屬于條件反射,輕擊犬嘴屬于條件刺激,A錯誤;B、為防止該反射消退,需要不斷用“靜”的口令刺激,并在犬安靜后立即給予獎勵,B錯誤;C、經過訓練,“靜”的口令從無關刺激轉變成了能引起條件反射的條件刺激,C錯誤;D、警犬聽到口令后安靜下來,屬于條件反射,與大腦皮層有關,D正確。故選D。19.下圖是血糖調節的部分過程圖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應激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器官甲、乙的名稱分別是胰島、腎上腺B.激素a能夠促進過程①,抑制過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夠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結果反過來會影響激素b的分泌【答案】D〖祥解〗據圖分析,器官甲能產生a、b兩種激素,其中a激素能降低血糖,代表胰島素,b激素能升高血糖,代表胰高血糖素,則器官甲代表胰島,器官乙是肝臟,能合成和分解糖原;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為: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轉化成非糖類物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為糖類。【詳析】A、由圖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島,能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臟,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錯誤;B、激素a是胰島素,胰島素能夠促進②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①合成肝糖原,B錯誤;C、除胰高血糖素外,腎上腺素也能夠升高血糖濃度,C錯誤;D、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會使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可抑制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正確。故選D。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貴州貨運從業資格考試題目及答案解析大全
- 2025年成都貨運從業資格考試題目及答案解析
- 煤炭提質技術總結
- 2025年昆明貨運駕駛證科目一理論考試
- 2025年邢臺貨運從業資格證考題
- 2025年在線TP功能檢測系統合作協議書
- 海洋動物探索課件
- 利用知識圖譜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制造生產線課程及實踐
- 2025年地面垂直度調整設備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TOD自動在線監測儀項目發展計劃
- 油漆修繕施工方案
- 山東省濟南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
- 獎學金評定模型
- 室外管網工程-工程施工進度計劃表
-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王光龍老師)
- 耳部銅砭刮痧技術評分標準
- 向拉齊尼巴依卡同志學習ppt
- 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模板
- 英語詞匯的奧秘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武漢科技大學
- 2022年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電子版
- 腔內心電圖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尖端定位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