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學案新人教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學案新人教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學案新人教版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學案新人教版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學案新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司母戊鼎,知道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及用途。2.了解青銅器制作的超群工藝。3.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點。學習過程一、自主預習、自我檢測(一)青銅器的超群工藝1.出現:我國在黃河流域的多個遺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銅器。2.發覺(1)商朝以后,青銅器的數量增多,種類漸漸豐富。(2)用途:主要用于、及軍事等方面。

3.技巧:精確地駕馭了、、鉛的比例,用來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4.技術:在鑄造技術上,采納“”。

5.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二)甲骨文記事1.由來:是中國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發覺:1899年,清朝人首次發覺甲骨文。

3.地位:是中國已發覺的古代文字中年頭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4.影響: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5.意義: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起先。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1.造字法:甲骨文運用、指事、、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法。

2.特點:甲骨文已經具備了的基本結構。

3.地位:許多字體至今仍在運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二、合作探究、溝通展示1.小組探討:夏、商、西周時期青銅文化旺盛的緣由是什么?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陽出土。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大舉進攻中國,大鼎出土的消息傳出后,日軍派人四處搜尋,企圖將它掠走。為了愛護這一寶貴文物,當地群眾再次將它深埋起來。抗戰成功后,大鼎重新被挖出。1948年大鼎首次在南京公開展出,馬上引起轟動。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米,寬0.78米,重832.84千克。當時鑄造這樣一個大鼎須要二三百人同時操作,可見商朝的青銅鑄造業,有多么大的規模了。材料二以下為十二生肖的甲骨文。(1)結合材料一分析,司母戊鼎制作于哪一個朝代?除司母戊鼎外請你再列舉一兩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精品。(2)結合所學學問分析,甲骨文運用了哪些造字方法?依據材料二分析,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主要運用的是什么造字法?(3)以上兩則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絢麗文明?三、課堂練習1.青銅器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青銅器最早出現于 ()A.原始社會后期 B.夏朝C.商朝 D.西周2.它現為國家一級文物,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它是()A.四羊方尊 B.毛公鼎C.司母戊鼎 D.利簋3.具有“殷、青銅冶煉、甲骨文”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東漢4.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超群的是()5.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起先于()A.夏朝 B.商朝C.黃帝時期 D.西周6.《尚書》記載:“惟殷先人,有典有冊。”“殷人”在“典冊”中運用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甲骨文 B.金文C.小篆 D.隸書四、達標檢測1.中國的青銅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書說:“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從下面的幾幅青銅器皿圖片可以看出,當時我國的青銅器主要是()A.禮器和兵器 B.農具和酒器C.禮器和農具 D.兵器和農具2.目前發覺的世界上最重的青銅器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C.可燒炭火的青銅器 D.三星堆青銅立人像3.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司母戊鼎,我們可以了解()A.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B.商朝的青銅制作工藝C.周王運用禮器的規格 D.春秋戰國時期的紛爭4.婦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邊疆發生斗爭,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遲疑不決,占卜后才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這個故事最早可能記載在()A.竹簡 B.絲帛C.青銅器 D.龜甲或獸骨5.對下圖實物表述不正確的是()A.多為占卜記錄 B.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C.反映了夏朝的歷史 D.河南安陽大量出土6.下列關于甲骨文的敘述,正確的有()①商朝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卜辭稱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中國已發覺的古代文字中年頭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③甲骨文的內容是探討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既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又反映了周王的活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7.歷史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總會留下一些遺跡。這些遺跡就成為我們探究歷史古風遺韻的重要依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的遺跡是哪一個王朝的都城?與哪一國王遷都有干脆關系?(2)依據材料二分析,圖二在出土之初叫“龍骨”,清朝人王懿榮發覺每片“龍骨”上都有圖案,這些圖案叫什么?有何歷史地位?(3)材料二圖三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寧鄉出土,如此精致的藝術品是哪個朝代的工匠制作的?(4)材料二圖四中的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銅文明史上有何地位?(5)上述圖片都是在同一朝代出現的,除上述內容外,你對這個朝代還知道哪些內容?(至少寫出兩項)參考答案一、自主預習、自我檢測(一)飲食祭祀銅錫泥范鑄造法司母戊鼎(二)商周王懿榮甲骨文商朝(三)象形會意漢字二、合作探究、溝通展示1.①農業的旺盛②畜牧業的旺盛③手工業的旺盛④商業的旺盛。2.(1)商朝。四羊方尊、利簋等。(2)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法。象形。(3)商朝。三、課堂練習1.A2.C3.B4.D5.B6.A四、達標檢測1.A2.A3.B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