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8.1壓強》2025年同步練習卷【含答案】_第1頁
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8.1壓強》2025年同步練習卷【含答案】_第2頁
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8.1壓強》2025年同步練習卷【含答案】_第3頁
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8.1壓強》2025年同步練習卷【含答案】_第4頁
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8.1壓強》2025年同步練習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滬粵版(2024)八年級下冊《8.1壓強》2025年同步練習卷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9小題,共38分。1.一個空茶杯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

)

①施力物體是茶杯;

②受力物體是茶杯;

③是由桌面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

④是由茶杯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

⑤就是茶杯的重力;

⑥大小等于茶杯所受重力的大小;

⑦方向垂直于桌面向下;

⑧方向垂直于桌面向上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⑦2.如圖為博物館的一件展品——石鏃,即將石頭打磨尖,綁在竹制或木制箭桿上作為弓箭的箭頭,下列與石鏃原理相同的是(

)A.刀刃都很薄

B.寬大的滑雪板

C.載重汽車的車輪很多

D.壓路機碾子質量很大3.同學們背書包時,肩部會有受壓的感覺,因此許多學生選擇使用一種雙肩背的寬帶書包。已知書包總質量為7kg,雙肩與書包背帶的有效接觸面積為350cm2,關于選擇使用這種書包的理由及背書包時肩部所受壓強大小正確的是(A.減小壓強;2×103Pa B.增大壓強;0.2Pa

4.如圖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桌面上。切割后,桌面受到的壓強不變的是(

)A. B. C. D.5.體積相同的兩個物體,密度之比為2:1,與水平桌面的接觸面積之比為3:2,對桌面產生的壓強之比是(

)A.3:1 B.4:3 C.2:1 D.3;26.關于壓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B.壓強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C.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D.受力面積相同,重力越大,壓強越大7.如圖所示,是a、b兩種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象,若用a、b兩種物質分別制成邊長相同的實心正方體甲、乙,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

A.2:1 B.1:2 C.4:3 D.8:18.如圖所示為小華過生日時,媽媽為她定制的蛋糕(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假設蛋糕的質量分布是均勻的,當小華豎直切去蛋糕的14后,剩余蛋糕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

)

A.變為原來的14 B.變為原來的34 C.變為原來的139.一塊長方體合金塊,重1.2N,側放于面積為1m2的水平桌面上,它與桌面的接觸面積是1×10?3m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合金塊對桌面的壓強是1.2Pa

A.①③ B.②③ C.①④10.如圖所示,質地均勻粗細相同的實心圓柱體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ρA:ρB=2:3,對地面的壓強之比pA:pB=

A.它們的高度之比hA:hB=4:3 B.它們的高度之比hA:hB=2:3

C.它們的質量之比mA:mB11.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壓強的是(

)A.載重汽車裝有許多車輪 B.壓路機的碾子質量很大

C.滑雪板與雪地接觸面積較大 D.背包用較寬的背帶12.如圖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長方體1塊、2塊、3塊分別豎放、平放、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pb和pc(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則A.pa=pc>pb B.13.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象,A和B分別是由甲、乙兩種物質構成的兩個正方體,當A、B靜置在水平地面上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8:1,則A的底面積與B的底面積之比是(

)A.1:1

B.2:1

C.1:4

D.4:114.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實心長方體甲、乙,已知體積V甲<V乙,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甲>SA.甲的密度一定小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可能等于乙的密度

C.甲的質量可能等于乙的質量

D.甲的質量一定大于乙的質量15.如圖所示,上、下疊放在一起的實心勻質正方體A、B靜置于水平地面上。A對B的壓強和B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5,A、B的邊長A之比LA:LB=1:2,則A、B的密度之比為

A.2:1 B.1:2 C.4:1 D.1:416.把同種材料制成的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20Pa和10Pa、把甲、乙按如圖所示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則乙對桌面的壓強為A.10Pa

B.30Pa

C.17.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立方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沿圖中虛線將其分割成體積相等的a、b兩部分,并取走a部分。剩下的b部分(未傾倒)對水平地面產生的壓強最小的是(

)A. B. C. D.18.如圖兩質量分布均勻、體積相等的實心圓柱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A>pB,現采取以下方案對其切割,則剩余部分對地面壓強的變化圖像正確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19.棱長為a的均勻正方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現從正方體的側面切割并抽出一個深度為a的圓柱體,如圖所示,將該圓柱體豎直擺放在正方體的上表面中央,此時圓柱體對正方體上表面的壓強為p1,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為p2,則p1與p2的大小關系為

A.p1可能大于p2 B.p1一定等于p2 C.p1可能小于p第II卷(非選擇題)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分。20.如圖甲所示,兩個相同的A、B正方體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它們對桌面的壓強為p,若將它們按圖乙所示錯位疊放,則A對B的壓強最大可以為______;此時B對桌面的壓強為______。21.如圖所示,長方體金屬塊重20N,F為5N,當金屬塊靜止不動時,則支撐面所受到的壓力分別是F甲=______N,F乙=______N,F丙=______N,F22.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則木塊長為______cm.如圖乙所示,兩物體A和B通過細繩與彈簧連接在一起,A重8N,放在地面上,B重5N,被吊在空中,它們均保持靜止,若不計彈簧及細繩重,A對地面的壓力為______N。23.質量相等且分布均勻的A、B兩個實心立方體,A的邊長為B的一半,如圖甲、乙所示靜置在水平地面上。若甲圖中A對B的壓強為p1,B對地面的壓強為p2;乙圖中B對A的壓強為p3,A對地面的壓強為p4。則最大壓強為______,最小壓強為______(選填“p1”“p2”“p3”或“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24.小明利用A、B兩物體、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1所示。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______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這種研究方法是______。

(2)比較圖1中甲、乙兩圖所示實驗,可得結論是:______。下列實例中,直接應用該結論的是______(填字母)。

A.圖釘的一端做得很尖

B.交通管理部門規定,嚴禁貨車超載

C.書包的背帶較寬

D.菜刀要經常磨一磨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比較圖1中______兩圖所示實驗。

(4)小明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2所示。他發現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_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

(5)本實驗為什么不能用木板代替泡沫?答:______。

(6)老師還提供了如圖3所示的器材:①用釘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綿;③砝碼;④木板;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⑥裝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學們選擇。下列同學們所選的器材中,不能達到小明探究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

A.①③⑥

B.25.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強利用了多個完全相同的木塊和海綿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______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

(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當壓力大小一定時,受力面積______,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由甲、丙兩圖可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______的關系。

(4)對比甲、丁兩圖,小強認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你認為他的觀點______26.在“探究實心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中學一小組的同學們認為此壓強跟圓柱體的密度ρ、高度h、圓柱體底面積S是有關的,但有怎樣的關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小組的同學們從實驗室里挑選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橫截面積不同、質量分布均勻的實心圓柱體做實驗,測出實心圓柱體豎直放置時(如圖所示)對水平桌面上海綿的壓下深度,實驗記錄見下表。序號物體底面積S高度h海綿被壓下深度/1合金甲圓柱體A1050.52合金甲圓柱體B101013合金甲圓柱體C201014合金乙圓柱體A1051.55合金乙圓柱體B101036合金乙圓柱體C20103(1)該小組同學是通過______來判斷壓強大小的。

(2)分析實驗1、2或4、5可以得出:當圓柱體的材料密度相同時,實心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與圓柱體的______有關。

(3)此探究過程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有______、______。

(4)實驗結束之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以某一合金甲圓柱體為研究對象,推導它對海綿的壓強大小的表達式(已知合金的密度為ρ,高度為h,底面積為S),表達式為______。四、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27.小明同學利用體重計測得自己的質量是50kg,他通過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出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在方格紙上描下鞋底接觸地面部分的輪廓,數一下圖形里包含的方格數(對于不滿一格的,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忽略不計),再乘以每一方格的面積,就可以得到鞋底接觸地面部分的面積。小明數出圖中大于大半格的方格數為35個,已知每個方格的面積為5cm2,取g=9.8N/kg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茶杯對桌面產生壓力的作用,壓力是由茶杯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方向垂直于桌面向下,壓力大小和重力大小相等,但不是重力,茶杯對桌面施加了力的作用,茶杯是施力物體,桌面是受力物體。故①④⑥⑦正確。

故選:B。

2.【答案】A

【解析】解:石鏃原理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A、刀刃都很薄,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A符合題意。

B、寬大的滑雪板,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B不合題意。

C、載重汽車的車輪很多,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C不合題意。

D、壓路機碾子質量很大,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這是一道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大或減小壓強,要學會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才是學習物理的真正意義。3.【答案】A

【解析】解:雙肩背的寬帶書包,書包帶做的較寬,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使同學背著書包更舒服;

書包帶與肩部的接觸面積(受力面積):

s=350cm2=3.5×10?2m2,

書包對肩的壓力:

F=G=mg=74.【答案】B

【解析】解:A、因為在水平桌面上,F=G=mg,A圖中沿虛線切去一半,G減半,所以壓力減半,S不變,由p=FS可知壓強變小,故A不符合題意;

B、因為在水平桌面上,F=G=mg,B圖中沿虛線切去一半,G減半,所以壓力減半,S減半,由p=FS可知壓強不變,故B符合題意;

C、因為在水平桌面上,F=G=mg,C圖中沿虛線切去一半,G減半,所以壓力減半,S不變,由p=FS可知壓強變為原來一半,故C不符合題意;

5.【答案】B

【解析】解:

由題意知:V1V2=11,ρ1ρ2=21,

由公式F=G=mg=ρVg可知,F1F1=6.【答案】D

【解析】解:A、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故A正確;

B、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故B正確;

C、根據p=FS可知,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強一定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故C正確;

D、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只有在水平面上時,壓力才等于物體的重力,受力面積不變,物體的重力越大、壓力越大,壓強一定越大,故D錯誤。

故選:D。

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大小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表達式為p7.【答案】A

【解析】解:(1)由圖可知,當Va=Vb=1.0cm3時,ma=8.0g,mb=4.0g,

由ρ=mV可得,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ρaρ8.【答案】D

【解析】解:因為蛋糕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所以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蛋糕受到的重力,

當小華豎直切去蛋糕的14后,壓力減小14,受力面積也減小14,即壓力變為原來的34,受力面積也變為原來的34,由壓強公式p=F′S′=9.【答案】B

【解析】解:(1)合金塊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F=G=1.2N,

合金塊對桌面的壓強為p=FS=1.2N1×10?3m2=1200Pa,故①錯誤,②正確;

(2)長方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p=FS=GS=10.【答案】D

【解析】解:AB.它們的高度之比

hAhB=pAρAgpBρBg=pApB×ρBρA=12×32=3411.【答案】B

【解析】解:A、載重汽車裝有許多車輪可以增大受力面積,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故A不符合題意;

B、壓路機的碾子質量很大,重力很大,對路面的壓力越大,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故B符合題意;

C、滑雪板與雪地接觸面積較大,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故C不符合題意;

D、背包用較寬的背帶,增大了受力面積,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212.【答案】A

【解析】解:設長方體物體的長、寬、高分別為a、b、h,

則pa=FaSa=Gabh,

pb=FbSb=2Gaab=Ga1213.【答案】D

【解析】解:由圖可知,當乙物質的質量為4.0g時,體積為2.0cm3,則乙物質的密度為

ρ乙=m乙V乙=4.0g2.0cm3=2g/cm3

由圖可知,當甲物質的質量為8.0g時,體積為1.0cm3,則甲物質的密度為

ρ甲=m甲V甲=8.0g1.0cm3=8g/cm3

A物體的密度等于甲物質的密度,B物體的密度等于乙物質的密度,所以A、B的密度之比為14.【答案】D

【解析】解:CD、根據題意可知,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甲>S乙,

由p=FS的變形公式F=pS可知,甲、乙對地面的壓力F甲>F乙,

由于甲、乙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甲、乙的重力G甲>G乙,

根據G=mg可知,甲、乙的質量m甲>m乙,故C錯誤、D15.【答案】A

【解析】解:由A對B的壓強和B對地面的壓強之比為4:5知,

pApB=FASAFBSB=FAFB×SBSA=mAg(mA+mB)g×LB2LA2=mAmA+mB×2212=45,解得mB=16.【答案】C

【解析】解:由題知,兩正方體由同種材料組成,對桌面的壓強

p甲:p乙=20Pa:10Pa=2:1

實心正方體對桌面的壓強

p=FS=GS=mgS=ρVgS=ρShgS=ρgh

所以兩正方體的棱長之比

h甲:h乙=2:1

由V=Sh可得兩正方體的體積之比

V甲:V乙=8:1

由ρ=mV可知兩正方體的質量之比

m甲17.【答案】B

【解析】解:當沿圖中虛線將其分割成體積相等的a、b兩部分,并取走a部分,由公式m=ρV可知,剩下的b部分的質量為原來的12,由G=mg可知,b部分的重力變為原來的12,則b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也變為原來的12,因此四種分割方法中,剩下的b部分(未傾倒)對水平地面產生的壓力相等;

由圖可知,B圖中剩下的b部分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最大(即受力面積最大),由p=FS可知,B圖中剩下的b部分對水平地面產生的壓強最小,故B正確。

故選:B。18.【答案】B

【解析】解:

已知A、B兩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A>pB,由圖知hA<hB,根據p=FS=GS=mgS=ρgVS=ρgShS=ρgh可知ρA>ρB;

由于A、B的體積相等,則由公式m=ρV可知mA>mB;

①若沿豎直方向切去相同的寬度Δd,因圓柱體的高度和密度不變,則根據p=ρgh可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不變,仍為pA>pB,所以圖像為平行于橫軸的直線,且pA的圖線在上面,故①錯誤;

②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Δh,因ρA>ρB,則根據p=ρgh知A對地面的壓強減小得較快,由于A的高度小,所以A先切完(即A對地面的壓強先減小為0),故②正確;

③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質量Δm,A、B減小的壓強為:ΔpA=ΔmgSA,ΔpB=ΔmgSB,由于SA>SB,所以圓柱體A對地面的壓強減小得較慢,圓柱體B對地面的壓強減小得較快,由于B的質量小,所以B先切完(即B對地面的壓強先減小為0),故③正確;

④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體積ΔV,且A、B的體積相等,當切去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體積時,pA、pB同時為零,圖像上pA、pB不能同時為零,故④錯誤。

綜上所述②③正確。

故選:B。

已知19.【答案】B

【解析】解:假設圓柱體的底面圓的半徑為r(2r≤a),正方體的密度為ρ,根據題意可得,圓柱體的體積為

V圓柱體=S圓柱體a=πr2a,

圓柱體的質量為

m圓柱體=ρV圓柱體=πρr2a,

圓柱體的重力為

G圓柱體=m圓柱體g=ρV圓柱體g=πρr2ag,

圓柱體對正方體的上表面中央的壓力為

F1=G20.【答案】2p

2【解析】解:

由題知,A、B兩個正方體是相同的,設正方體A和B的重力均為G,它們的底面積均為S,

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圖甲中,A、B正方體并排放置時對桌面的壓強:

p=FS總=GA+GBS+S=G+G2S=GS。

(1)按圖乙所示將A物體平移出12時,A與B接觸的面積最小,此時A對B的壓強最大,

A對B的壓力:FAB=GA=G,

受力面積:SAB=12S,

則A對B的最大壓強:pAB=FABSAB=G12S=2×FS=2p。

(2)此時B對桌面的壓力:F乙21.【答案】20

5

15

25

【解析】解:由圖可知,在圖A中支撐面受到的壓力等于重力,即是20N;

在B圖中支撐面受到的壓力和重力無關,大小即力F的值,是5N;

圖C中支撐面受到的壓力等于重力減去力F,即是20N?5N=15N;

圖D中支撐面受到的壓力等于重力加上力F的大小,即是20N+5N=2522.【答案】2.50

3

【解析】解:

(1)由圖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的長度為6.50cm?4.00cm=2.50cm;

(2)不計彈簧及細繩重,且物體B靜止,則繩子的拉力F=GB=5N,

物體A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地面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而靜止,處于平衡狀態,

由力的平衡條件得:GA=F+F支持,則支持力F支持=GA?F=23.【答案】p4

p【解析】解:由題意可知,A、B兩個立方體質量相等,則二者的重力也相等,即GA=GB;

甲圖中A對B的壓力F1=GA,B對地面的壓力F2=GA+GB,

設A的邊長為l,底面積為l2,則B的邊長為2l,底面積為4l2,

甲圖中A對B的壓強:p1=F1SA=GAl2,

甲圖中B對地面的壓強:p2=F2SA=GA+GB4l224.【答案】泡沫的凹陷程度

轉換法

受力面積相同,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明顯

B

甲、丙

不變

沒有控制壓力相同

木板不易發生形變

D

【解析】解:(1)根據轉換法,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泡沫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甲、乙兩圖中丙中受力面積相同,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明顯,壓力越小,壓力作用效果不明顯;

A.圖釘的一端做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力的作用效果;

B.交通管理部門規定,嚴禁貨車超載,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減小壓力的作用效果;

C.書包的背帶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力的作用效果;

D.菜刀要經常磨一磨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力的作用效果;

故直接應用該結論的是:B;

(3)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要控制壓力相同,應通過比較甲、丙圖所示實驗;

(4)小明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發現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壓力相同;

(5)實驗中根據泡沫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由于木板不易發生形變,所以不能用木板代替泡沫;

(6)A.選擇①用釘子做腿的小桌、③砝碼、⑥裝有沙的容器:小桌放在沙子上,觀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在小桌上再放砝碼,再觀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把小桌的桌面朝下,小桌上放砝碼,再觀察桌面陷入沙子的深度,可以達到實驗目的,故A不符合題意;

B.選擇②海綿、⑤盛有適量水的礦泉水瓶:瓶口擰緊,瓶子正放和倒放在桌子上的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瓶子正放時,瓶子中有水和空瓶分別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可以達到實驗目的,故B不符合題意;

C.選擇②海綿、③砝碼、④木板,木板放在海綿上,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