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第二版》課件-第13章 流動資產管理_第1頁
《財務管理第二版》課件-第13章 流動資產管理_第2頁
《財務管理第二版》課件-第13章 流動資產管理_第3頁
《財務管理第二版》課件-第13章 流動資產管理_第4頁
《財務管理第二版》課件-第13章 流動資產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三章流動資產管理第一節營運資本投資策略資本預算決定企業長期的、重大的經營性投資活動,而營運資本投資則是企業的短期經營性投資活動。對企業的財務總監而言,花費在營運資本投資方面的時間往往超過資本預算。營運資本投資策略是指確定流動資產投資的相對規模,使之既能保證企業日常經營的流動性,又不至于造成流動資產的閑置。營運資本投資策略有三種可供選擇的類型,即“寬松型”、“適中型”和“緊縮型”。這三種策略的區別在于,在銷售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對流動資產需求量的不同。適中型投資策略寬松型投資策略緊縮型投資策略例如,假定企業根據以往經驗,流動資產的正常需要量一般占銷售額的30%,為應付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不確定因素引起的意外情況,流動資產正常的保險儲備量一般占銷售額的10%。即銷售額為100萬元時,流動資產應為40萬元。第二節現金和有價證券管理現金是企業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它的首要特點是普遍的可接受性,即可以立即用來購買商品、貨物、勞務或償還債務。屬于現金內容的項目,包括企業的庫存現金、各種形式的銀行存款和銀行本票、銀行匯票。有價證券指的是企業會計報表中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曾經稱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它是企業現金的一種轉化形式。有價證券變現能力強,可以隨時兌換成現金。這樣,有價證券就成了現金的替代品,是廣義現金資產的一部分。一、企業置存現金的原因企業置存現金,主要來源于如下三個動機(一)交易動機交易動機(TransactionsMotive)是指企業持有現金以滿足日常交易的支付需要,如用于購買原材料、支付職工工資、繳納稅款和支付股利等的需要。(二)預防動機預防動機(PrecautionaryMotive)是指企業持有現金以應對意外事件的現金需要。企業發生意外事件,一般會出現預料不到的開支,比如發生自然災害、生產事故、到期的欠款不能如期支付以及政府政策發生不利于企業的突然變化等。(三)投機動機投機動機(SpeculativeMotive)是指企業持有現金用于不尋常的購買機會,比如通過證券市場、原材料市場或其他資產市場上的投機買賣來獲取投機收益。雖然企業置存現金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投機的需要,但如果出現良好的短期獲利機會,而企業缺乏必須的現金,則會坐失良機,望洋興嘆。二、現金收支管理力爭現金流量同步使用現金浮游量(但要避免銀行透支)加速收款合理利用商業信用,推遲付款三、最佳現金持有量(一)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是通過分析持有現金的成本,尋找持有成本最低的現金持有量。企業持有現金,將會有三種成本:

1.機會成本

2.管理成本

3.短缺成本機會成本:企業持有現金是以放棄其他形式的資產利用或投資可能獲得的收益為代價的,這種代價就是現金持有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機會成本率通常可以用企業的投資報酬率、有價證券的利息率或企業的資本成本來衡量。可見,機會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呈線性關系,現金持有量越大,機會成本越高。

管理成本:企業持有現金會發生管理費用,如現金管理人員的工資、各種安保措施費等,這些費用就是現金的管理成本(ManagementCost)。一般認為,在一定范圍內現金持有量與管理成本之間沒有明顯的比例關系,因此管理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種固定成本。短缺成本(ShortageCost)是指企業因缺少必要的現金,不能進行及時的支付而使企業蒙受的損失或付出的代價。很顯然,企業現金持有量越多,發生短缺的可能性越小,所以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呈反方向變化。成本模式最佳現金持有量例1:ATL公司有五種現金持有量方案,它們各自的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如下表所示。試確定在這五種方案中最佳現金持有量。(單位:元)。方案甲乙丙丁戊現金持有量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機會成本240048007200960012000管理成本80008000800080008000短缺成本1500010000600030001000解答:

可見,丁方案的總成本最低,也就是說,80000元是企業的最佳現金持有量。(二)存貨模式存貨模型是使用存貨經濟訂貨批量模型(具體見本章第四節)類比計算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方法。該模型是美國財務專家威廉?鮑莫(WilliamBaumol)于1952年用于現金管理的,所以又稱為鮑莫模型(BaumolModel)。存貨模型認為,既然有價證券作為現金的替代形式,那么如果企業平時只持有較少的現金,但保有足夠的有價證券,就可以在有現金需要時,通過出售有價證券換回現金,便能夠既滿足現金的需要,避免短缺成本,又能減少機會成本。因此,適當的現金與有價證券之間的轉換,是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存貨模型假定每次轉換的交易成本是固定的,那么,在企業一定期間(如1年)現金需求量固定的情況下,每次以有價證券轉換為現金的金額越大,企業平時持有的現金量便越高,轉換的次數便越少,現金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反之,每次轉換回現金的金額越低,企業平時持有的現金量便越低,轉換的次數會越多,現金的交易成本就越高。鮑莫現金余額模型現金余額NN/2時間1.機會成本若每次轉換的現金數量為N,有價證券的收益率(或企業貸款的資本成本)為i,那么企業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為:2.交易成本若企業一年中現金需求總量為T,每次有價證券轉換為現金的交易成本為b,那么企業持有現金的交易成本為:在存貨模型中,因為管理成本是固定的,所以不考慮管理成本;而模型中有價證券轉換為現金的瞬時性又確保不存在短缺成本。因此,存貨模型中,現金持有的總成本(TC)僅包括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可以看出,現金持有量對機會成本與交易成本的影響是反方向的。故此,可以通過總成本的最小值來確定最佳轉換現金持有量N*。

存貨模式的前提:現金支出均勻發生;現金持有成本和轉換成本易于預測。0現金持有量成本最佳現金持有量例2:若FML公司預計全年需要現金300萬元,現金與有價證券的轉換成本為每次100元,短期有價證券的利息率為6%,則最佳轉換現金持有量為多少?(三)隨機模型隨機模型是在現金需求量難以預知情況下進行現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它是由莫頓·米勒(MertonMiller)和丹尼·歐爾(DanielOrr)于1966年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稱作“米勒—歐爾模型”(Miller-OrrModel)。對企業來講,現金需求量往往波動大且難以預知,但企業可以根據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測算出一個現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圍,即制定出現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將現金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內。現金持有量時間0LRHAB每日現金余額例3:假定ATL公司有價證券的年利率為9%,每次固定轉換成本為200元,公司認為任何時候其銀行活期存款及現金余額不能低于5000元,又根據以往經驗測算出現金余額波動的標準差為1500元。求最優現金返回線R、現金控制上限H。注意:隨機模型建立在企業的現金未來需求總量和收支不可預測的前提下,因此計算出來的現金持有量范圍比較保守。第三節應收賬款管理應收賬款是指因對外銷售產品、材料、供應勞務及其他原因,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及其他單位收取的款項,包括應收銷售款、其他應收款、應收票據等。應收賬款余額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企業制定和實施的信用政策,從某種程度上講,應收賬款管理實際上是一種信用管理。一、應收賬款的功能與成本(一)應收賬款的功能1.在競爭環境中擴大銷售對于同等的產品價格、類似的質量水平、一樣的售后服務,實行賒銷的產品的銷售額將大于現金銷售的產品的銷售額。客戶更樂于接受賒銷方式,所以企業為了擴大銷售的競爭需要,不得不形成一定數量的應收賬款。2.減少企業庫存企業持有存貨必然會發生一定的成本,如儲存成本等。存貨水平較高時,賒銷可以有效降低庫存水平,從而相應降低存貨成本。(二)應收賬款的成本1.機會成本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通常就是資金的時間成本,一般按有價證券的利率或企業的資本成本來計算。2.管理成本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是指企業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而發生的相關開支,包括對客戶資信的調查費用、賬簿記錄費用、收賬費用等。3.壞賬損失成本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成本是指企業的部分應收賬款會因客戶無力支付而最終無法收回所產生的損失,這是企業賒銷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二、信用政策的確定

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可以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期間和現金折扣政策。(一)信用標準信用標準(CreditStandards)是指客戶為取得企業的商業信用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企業在進行賒銷時,通常會對客戶的資信進行審核,確定其是否符合企業的信用標準。如果客戶達不到信用標準,便不能享受企業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較低的信用優惠。對客戶資信的調查分析可以借鑒商業銀行貸款常用的“5C”原則,該原則主要考察客戶的品質(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擔保(Collateral)和條件(Condition)等五個方面,以判斷客戶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1.品質品質是指客戶努力履行其償債義務的意愿,是評估顧客信用品質的首要指標。2.能力:指客戶的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指標(如流動比率等)均可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3.資本:指客戶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即資本實力。4.抵押:指當客戶拒付款項或無力支付款項時能被用做抵押的資產,一旦收不到這些顧客的款項,便以抵押品抵補。5.條件:指可能影響客戶付款能力的經濟環境。(二)信用期間信用期間(CreditPeriod)是企業允許顧客從購貨到付款之間的時間,或者說是企業給予顧客的付款期間。信用期過短,不足以吸引客戶,難以使銷量增加;盲目放寬信用期,銷量增加引起的收益可能會被增長的各種成本抵消,甚至出現凈損失。信用期的確定,主要是分析改變現行信用期對收入和成本的影響。在應收賬款的相關成本中,機會成本一般考慮應收賬款的應計利息,它的計算需要用到如下公式:例4:假定ATL公司對某種產品現在采用30天按發票金額付款(n/30)的信用條件,擬將信用期放寬至60天(n/60),仍按發票金額付款即不給現金折扣,設等風險資金的成本為10%,其他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試分析該不該放寬信用期。信用期項目30天60天銷售量(件)300000360000銷售收入(單價10元)30000003600000銷售成本(元)

變動成本(8元/件)24000002880000固定成本(元)300000300000毛利(元)300000420000可能發生的收賬費用(元)2000030000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元)3000080000[解答](三)現金折扣政策現金折扣是企業對顧客在商品價格上所作的扣減。向客戶提供這種價格上的優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顧客享受優惠而提前付款,從而縮短企業的平均收賬期。因為現金折扣是與信用期間結合使用的,所以確定折扣程度的方法與程序實際上與前述確定信用期間的方法和程序一致,只不過要把所提供的信用期限放寬條件和現金折扣條件綜合起來,看各方案的寬限與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再計算各方案帶來的成本變化,最終確定最佳方案。例5:沿用例4,假定ATL公司在放寬信用期的同時為了吸引顧客盡早付款,提出了“2/30,n/60”的現金折扣條件,估計會有一半的客戶將享受現金折扣優惠。同時,現金折扣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單純的收賬費用和壞賬損失。具體資料如下表所示,試分析該公司應不應該采用新的信用條件。信用期項目n/302/30,n/60銷售量(件)300000360000銷售收入(單價10元)30000003600000銷售成本(元)

變動成本(8元/件)24000002880000固定成本(元)300000300000毛利(元)300000420000可能發生的收賬費用(元)2000025000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元)3000060000[解答]三、應收賬款的收賬(一)應收賬款回收情況的監督賬齡分析表舉例應收賬款賬齡賬戶數量金額(元)百分率(%)信用期內200250000050超過信用期1-30天100100000020超過信用期31-90天5050000010超過信用期91-180天4050000010超過信用期181-360天303000006超過信用期361天以上102000004合計4305000000100通過賬齡分析表,企業可以了解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1)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內。這些款項未到償付期,欠款是正常的,但仍需要及時監督。(2)有多少欠款超過了信用期,超過時間長短的款項各占多少,有多少欠款會因拖欠時間太久而可能成為壞賬。對不同拖欠時間的欠款,企業應采取不同的收賬方法,制定出經濟、可行的收賬政策;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則應提前作出準備,充分估計這一因素對損益的影響。(二)收賬政策的制定企業對各種不同過期賬款的催收方式,包括準備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它的收賬政策。例如,對過期較短的顧客,不過多地打擾,以免將來失去這一市場;對過期稍長的顧客,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催款,注意措辭應該比較婉轉;對過期較長的顧客,采用頻繁的信件或電話催款;對過期很長的顧客,可在催款時措辭嚴厲,必要時提請有關部門仲裁或提起訴訟等等。催收賬款要發生費用,某些催款方式的費用還會很高(如訴訟費)。因此制定收賬政策,要在收賬費用和所減少的壞賬損失之間作出權衡。第四節存貨管理一、存貨的功能和管理目標(一)存貨存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存的各種有形資產,包括各種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和庫存商品等。(二)存貨的功能和管理目標保證生產、經營正常進行。降低生產成本進行存貨管理,就要盡力在各種存貨成本與存貨效益之間作出權衡,達到兩者的最佳契合點。二、存貨成本(一)購置或生產成本單位存貨的購置(或生產,下同)成本(PurchaseCosts)是指為生產或購置一單位存貨所發生的費用。對全部存貨來說,通常用數量與單價(或單位成本,下同)的乘積表示。若存貨的年總需求量為D,單價為P,則存貨年度購置成本(TCp)為:(二)訂貨成本訂貨成本(OrderingCosts)是指取得訂單的成本。訂貨成本中有一部分與訂貨次數(或開工次數,下同)無關,稱為訂貨的固定成本,一般用F1表示;另一部分與訂貨次數有關,稱為訂貨的變動成本,一般用K表示。每次訂貨數量越少,訂貨次數越多;每次訂貨數量越多,訂貨次數越少。所以,訂貨的總變動成本與每次訂貨數量相關。若存貨的年總需求量為D,每次訂貨數量為Q,那么總訂貨成本(TCo)為:(三)儲存成本儲存成本(CarryingCosts)是指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包括存貨占用資金應付的利息、倉儲費用、保險費用、存貨的毀損和變質等。儲存成本也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與存貨數量的多少無關,如倉庫折舊、倉庫職工的固定月工資等,一般用F2表示。變動成本與存貨的數量有關,如存貨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等,單位存貨的年度儲存成本一般用C來表示。如果企業每次訂貨數量為Q,若假設存貨的領用量是均勻的,那么下圖所示,應以年度平均存貨數量作為儲存變動成本的計算基礎。這樣,總儲存成本(TCc)的計算公式為:(四)缺貨成本缺貨成本(ShortageCosts)是一種機會損失,通常以存貨短缺所付出的代價來衡量。缺貨成本主要包括因停工待料而發生的損失,為補足拖欠訂貨所發生的額外成本支出,延遲交貨而被處以的罰金,以及由于喪失銷售機會而蒙受的收入損失和信譽損失。如果生產企業以緊急采購待用材料解決庫存材料中斷之急,那么缺貨成本表現為緊急額外購入成本。一般可以用TCs表示缺貨成本。如果以TC表示儲備存貨的總成本,那么它等于上述四種成本之和,即:很顯然,企業存貨的最優化,即是使上式TC值最小。三、經濟訂貨批量模型企業的財務部門常常要對存貨的進貨時間和進貨批量作出決策。決策的標準顯然就是使存貨的總成本最小。實務中常用經濟訂貨批量模型(EconomicOrderQuantityModel:EOQ模型)進行存貨決策。經濟訂貨批量模型的假設條件(1)企業能夠及時補充存貨,即需要訂貨時便可立即取得存貨。(2)能集中到貨而不是陸續入庫。(3)不允許缺貨,即無缺貨成本。(4)需求量穩定,并且能夠預測。(5)存貨單價不變。(6)企業現金充足,不會因現金短缺而影響進貨。(7)所需存貨市場供應充足,不會買不到需要的存貨。考慮前述儲備存貨的總成本,根據上述假設,首先缺貨成本不存在;其次,購置成本、訂貨固定成本、儲存固定成本與每次訂貨數量(訂貨批量)無關。所以,EOQ模型僅考慮訂貨變動成本(簡稱訂貨成本)和儲存變動成本(簡稱儲存成本),并將這兩種成本之和稱為與訂貨批量相關的總成本(TC)。EOQ模型就是通過使與訂貨批量相關的總成本最小來確定最佳訂貨批量的方法。例6:ATL公司每年生產需要甲材料6400千克,該材料的單位采購成本50元/千克,年度單位儲存成本2元/千克,平均每次訂貨成本為400元。計算該材料的經濟訂貨批量、年度最佳訂貨次數、與經濟訂貨批量相關的總成本。[解答]四、經濟訂貨批量模型的擴展(一)訂貨提前期和再訂購點訂貨提前期(LeadTimes):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存貨不能做到隨用隨時補充,因此不能等存貨用光再去訂貨,而需要在沒有用完時提前訂貨。在提前訂貨的情況下,企業再次發出訂單時,尚有存貨的庫存量,稱為再訂購點(ReorderPoint),用R來表示。它的數量等于平均交貨時間(L)與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積:(二)安全庫存量前面的討論假定存貨的供需穩定且確知,即每日需求量不變,交貨時間也固定不變。實際上,每日需求量可能變化,交貨時間也可能變化。按照某一訂貨批量和再訂購點發出訂單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貨延遲,就會發生缺貨或供貨中斷。為了防止由此造成的損失,就需要多儲備一些存貨以備不時之需,這稱為安全庫存量(SafetyStocks)。在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