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4403/TXXX—XXXX
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建設及運營管理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的建設要求及運營管理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深圳市轄區范圍內突發重大傳染病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以及其他根據疫情防控
需要隔離觀察的人員開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時所設置的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的建設
和運營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GB19193—2015疫源地消毒總則
GB/T35428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環境控制要求
WS308醫療機構消防安全管理
WS/T311—2009醫院隔離技術規范
WS/T367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
WS/T512—2016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largecentralizedquarantinesite
能夠一次性接納超過1000人,獨立于醫療機構之外的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其他根據傳染性疾病
防控需要進行集中醫學觀察所建立的場所。
注:為獨立建筑或設置在多層獨棟建筑中。其中設置在多層獨棟建筑中的,優先選擇較低樓層,且設置獨立的通道、
管道通氣與隔離措施。
污染區contaminatedarea
傳染病患者和疑似傳染病患者接受診療的區域。
注:包括被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及污染物品暫存和處理的場所。
潛在污染區potentiallycontaminatedarea
位于清潔區與污染區之間,有可能被患者血液、體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質污染的區域。
清潔區cleanarea
4
DB4403/TXXX—XXXX
不易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質污染及傳染病患者不應進入的區域。
緩沖間bufferroom
清潔區與潛在污染區之間、潛在污染區與污染區之間設立的均有門的小室。
注:為醫務人員的準備間。
4總體要求
門診部的室內裝修材料應當選用易清潔、耐擦洗、耐腐蝕、防菌、防滲漏的建筑材料。洗手盆、
小便斗、大便器等衛生器具應采用非手動開關,宜采用肘式、腳踏式、感應式裝置,宜采用虹吸式馬桶。
門診部消防安全設計與管理應符合WS308的要求。
門診部建筑結構設計應安全可靠,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時考慮機電設備和醫療設備安裝荷載
及空間需求。
門診部應提前預留下水通道,給水系統應設置防回流污染措施,保證用水安全。
5建設要求
選址要求
5.1.1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以下簡稱“門診部”)選址符合以下條件:
a)應設置在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內相對獨立的區域;
b)業務用房建筑面積不應少于1400?m2;
c)不宜設置在人流密集公共區域的上風向。不具備距離條件的,應設置有實際物理隔離屏障;
d)應與周邊建筑有隔離衛生間距,隔離衛生間距應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綠化隔離衛生間距不少于20?m;
非綠化隔離衛生間距不少于30?m。
5.1.2門診部前應預留足夠場地條件以滿足患者篩查、轉運需求。
布局要求
5.2.1應合理劃分功能區。各功能區應相對獨立,使用面積滿足日常需求,布局合理,能滿足就診流
程需求。
5.2.2功能區應至少包括以下區域:
a)預檢分診區;
b)患者候診區;
c)診室;
d)治療室;
e)隔離留觀室;
f)消毒室;
g)樣本采樣室;
h)CT放射檢查室;
i)醫療廢物暫存間;
j)污洗間;
k)患者專用衛生間;
5
DB4403/TXXX—XXXX
l)醫務人員通道;
m)患者通道;
n)醫務人員更衣室;
o)穿戴防護服用品區;
p)值班休息室;
q)醫務人員專用衛生間;
r)淋浴間;
s)清潔庫房;
t)用餐室。
5.2.3應按照清潔區1)、潛在污染區2)和污染區3)對各功能區進行分類,并合理布局,三類區域應相互無
交叉。
5.2.4清潔區與潛在污染區之間、潛在污染區與污染區之間應設置緩沖間,緩沖間設置要求如下:
a)應安裝攝像頭和無線傳輸設備;
b)可設置穿、脫防用品及使用后防護用品收集區,并劃分為以下兩個互相獨立區域:
緩沖一室,用于脫卸隔離衣等防護用品;
緩沖二室,用于摘除口罩。
c)有設置穿、脫防用品及使用后防護用品收集區的,穿、脫防用品區的建設應符合以下要求:
在穿、脫防護服用品處配置穿衣鏡;
按照GB/T35428的要求進行設計。
5.2.5患者通道和工作人員通道應互相獨立,并設置門禁并有監控設備。各通道應設有醒目標志,并
有相應措施防止其他人員誤入。有條件的門診部可增設清潔物品和污染物品通道。
5.2.6門診部用于呼吸道傳染病的,各功能區的分布除滿足4.2.3~4.2.6條的要求外,三類區域之間
應設置負壓氣密性門且不應同時開啟。
重點功能區建設要求
5.3.1診室
5.3.1.1應至少包括發熱診室、急診醫學科(急診室)、全科醫療診室、婦科診室、兒科診室、中醫
科診室、精神科診室。
5.3.1.2所有診室房間外窗應均可開啟,保持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
5.3.1.3發熱診室建設要求如下:
a)宜與其他診室相對隔離、臨近急診、遠離兒科等區域,并與其他建筑、公共場所保持一定距
離;無法滿足的,應設置有實際物理隔離屏障;
b)應設立相對獨立的出入口,與其他診室間隔合理物理距離,門前應預留足夠場地條件以滿足
患者篩查、轉運需求;
c)綜合門診部主入口和門診大廳外應設置醒目的發熱診室告示與標識,內容包括接診范圍、發
熱診室位置、行走路線及注意事項等,避免發熱患者穿越其他建筑,避免與其他患者交叉。
5.3.2隔離留觀室
5.3.2.1隔離留觀室數量不應少于1間。有條件的可設置多間隔離留觀室、負壓隔離留觀室。
1)包括醫務人員通道、醫務人員更衣室、穿戴防護服用品區、值班休息室、醫務人員專用衛生間、淋浴間、清潔庫房、用餐室、污洗間。
2)包括緩沖間、脫卸防護服用品區等。
3)包括患者通道、候診區、診室、搶救室、隔離留觀室、治療室、護士站、檢驗室、放射檢查室、污洗間、患者衛生間等。
6
DB4403/TXXX—XXXX
5.3.2.2隔離留觀室應與發熱診室臨近,方便患者轉運。
5.3.2.3隔離留觀室應標識明顯,應設置單獨對外通道;留觀患者單間隔離,設置獨立衛生間;室內
通風良好。
5.3.2.4隔離留觀室應安排專人管理,限制出入留觀室人員;留觀患者病情允許時應當規范佩戴好防
護措施,并限制在留觀室內活動。應安裝攝像頭和無線視頻傳輸設備,以便滿足遠程會診需要。
5.3.2.5隔離觀察室的設計應符合5.2.4c)中2)的要求。
5.3.3CT放射檢查室
CT放射檢查室應采用相應的射線屏蔽防護設施,滿足放射防護和職業病安全評價要求。
通風換氣系統建設要求
5.4.1門診部應選擇機械通風系統。場所內污染區、潛在污染區、清潔區的機械送、排風系統應按功
能區獨立設置,保障場所內的通風換氣。空調系統應獨立設置。
5.4.2空調設備及管道表面應光滑、耐腐蝕,便于清洗維護。
設施、設備及物資配備要求
5.5.1門診部應配備必要的基本設施和設備、中醫設備、急救設備、檢驗影像設備、防疫物資、消毒
設備、信息化設備、藥房設備、防護用品,具體配備情況應符合附錄A的要求。
5.5.2醫療器材、防護用品、消毒劑、消毒器械的衛生要求應符合GB15982—2012中4.3~4.7條的
要求。
5.5.3門診部配備的設施設備宜選擇可減少人員互相接觸的設施設備(如非接觸式掛號和收費設備、
對講機)。
5.5.4門診部應建立以下信息系統:
a)門診管理系統:用于管理各項業務,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藥品管理、設備管理等;
b)電子病歷系統:用于記錄和管理患者的病歷信息;
c)醫學影像系統:用于管理和存儲醫學影像數據;
d)實驗室系統:用于管理實驗室的檢驗和檢測結果,包括樣本管理、結果錄入、報告生成等。
e)醫囑系統:用于醫生開具醫囑,包括藥品囑托、檢驗囑托、手術囑托等;
f)藥品管理系統:用于管理門診藥品的采購、庫存、發放等;
g)醫療設備管理系統:用于管理門診的醫療設備,包括設備維護、設備使用記錄等;
h)費用管理系統:用于管理患者的費用,包括費用結算、費用統計等;
i)遠程會診系統:用于實現醫生和醫生之間、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遠程會診,系統具備視頻、圖
片、影像、檢驗等資料傳輸功能。
5.5.5門診部醫用氣體系統應設置醫用氧氣、醫用負壓系統。
5.5.6門診通道、各功能室內應設有數量足夠的手消毒劑等手衛生設施,以及空氣、物表、醫療廢棄
物處理等方面的消毒設備。
5.5.7消毒室應配備必要的消毒裝置,必要時應配備空氣自動消毒設備,實時或定時對環境和空氣進
行清潔消毒。
人員配備要求
5.6.1門診部應配備以下人員:
a)醫師;
b)護士;
7
DB4403/TXXX—XXXX
c)醫療技術人員;
d)醫院管理人員。
5.6.2門診部除配備5.6.1中人員外,還可根據自身服務需求和服務能力配備重癥醫學科、急診科、
兒科、婦產科、中醫科及精神衛生人員等。
5.6.3門診部配備的人員應掌握相關傳染病疾病特點、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和防護知識。
5.6.4醫師和護士的數量應能滿足日常診療需求。其資質除滿足5.6.3的要求外,還應具備相應執業
證書,副主任醫師或高年資主治醫師不應少于1名。
5.6.5醫院管理人員應包含行政人員和院感管理人員。
6運營管理要求
基本要求
6.1.1門診部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資質。門診部實行24小時接診。
6.1.2門診部應設置有引導患者到達門診部的明確指示標識。
6.1.3門診部應至少建立并執行以下制度:
a)應急管理制度;
b)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c)急救制度;
d)預檢分診制度;
e)轉診制度;
f)遠程會診制度;
g)設施、設備、物資和藥品管理制度;
h)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i)科教管理制度;
j)財務管理制度;
k)后勤管理制度;
l)信息管理制度。
6.1.4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應包括醫院感染管理、傳染病上報處置。
6.1.5門診部建立培訓小組統籌管理培訓工作,負責對門診部人員崗前、崗中、離崗、返崗的培訓及
考核。
6.1.6空調系統應定期維護和消毒。
6.1.7污水、污物處理應符合GB15982—2012中第5.8條的要求。
業務管理
6.2.1預檢分診
6.2.1.1門診部應執行預檢分診制度,由預檢分診護士使用非接觸測溫儀或紅外測溫儀進行體溫測試,
并記錄流行病學史。體溫≧37.3?℃或有腹瀉癥狀的患者,由專人引導經指定路線到發熱診室。體溫<
37.3?℃且無腹瀉癥狀的患者,由專人引導至其他相關科室就診。
6.2.1.2對于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引導至隔離留觀室,并及時報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
制機構,按有關規定做好登記、報告和協助轉運等工作,形成閉環管理。
6.2.1.3隔離留觀患者離開后,立即對診室及相關區域進行終末消毒。
8
DB4403/TXXX—XXXX
6.2.2會診
門診部應對于超出綜合門診部救治能力的病例,通過內部會診或通過遠程會診系統進行外部會診。
6.2.3轉診
6.2.3.1門診部設立轉診工作小組,與急救中心、定點醫院建立聯系。
6.2.3.2制定門診部轉診流程并定期演練。
6.2.3.3針對嚴重創傷、急危重癥病例等超出綜合門診部救治能力的病例,以及傳染病確診病例,應
在綜合門診部做必要的處理同時聯系轉診。
6.2.3.4由轉診工作小組聯系急救中心、定點醫院,由救護車轉運病人。針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等
在必要時應使用負壓救護車轉運。
6.2.4急救
6.2.4.1設立門診部急救小組,參與并組織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突發急危重癥搶救。
6.2.4.2急救小組應與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內各部門建立聯系,統一應急搶救流程,并組織定期演
練。
6.2.5標本
標本的包裝、運送、接收、保存管理要求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可感染人類
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和疫情防控的有關規定。
6.2.6隔離人員健康管理
綜合門診部應做好隔離人員健康登記、病原標本采集送檢、疾病監測、心理輔導及藥品配送等服務。
工作人員管理
6.3.1門診部工作人員應接受崗前、崗中、離崗、返崗的培訓及考核,培訓內容應符合附錄B的要求。
6.3.2對門診部的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每日監測體溫。如出現相關臨床癥狀,應當立即進行篩查、
診治并報告。工作人員應當安排好班次進行輪換,合理控制工作時間,避免因工作負荷過重引起的相關
疾病。
6.3.3應設置關愛小組,關愛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廣泛征求工
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可舉辦多種文娛活動來豐富的工作人員的精神生活,體現人文關懷。
6.3.4門診部所有工作人員嚴格閉環管理,工作期間安排單人單間集中居住,所有工作人員在駐地與
綜合門診部間兩點一線出行,固定通勤車輛。
A
A
醫療安全質量管理
6.4.1門診部應根據督察制度,設置督查小組,負責監督感染防控及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
6.4.2門診部應設置職業暴露風險評估小組,由感控專員擔任組長,依照醫療職業暴露處理流程,指
導職業暴露應急處置,負責職業暴露后的風險評估。
6.4.3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停留處,應按照GB19193的要求進行消毒。
6.4.4門診部的消毒管理應符合WS/T367的要求。
6.4.5門診部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要求應符合WS/T512—2016。并定期按以下要求進行環境衛生
監測:
9
DB4403/TXXX—XXXX
a)對低風險區域4)、中度風險區域5)和高風險區域6)分別進行環境采樣;
b)檢測方法和判定標準應符合WS/T512—2016中附錄A的要求;
c)每次監測結束,進行記錄環境衛生監測,記錄應包括采樣時間、采樣點、檢測方法和結果。
6.4.6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使用應符合WS/T311—2009中6.1~6.4條、6.5.1、6.5、6.6和6.8條
的要求。
6.4.7門診部應不同疾病傳播途徑制定相應的隔離和預防措施,隔離和預防措施應符合WS/T311—
2009中第7章的要求。
應急管理
門診部應根據應急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演練,包括確診病例處置、急危重癥搶救、職
業暴露、標本灑溢、消防等應急預案等。定期組織演練并保存資料。
信息安全
加強門診部信息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護信息資源和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4)基本沒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暫停留的區域。
5)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體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對環境表面存在潛在污染可能性的區域。
6)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區域以及對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的區域。
10
DB4403/TXXX—XXXX
附錄A
(規范性)
門診部物資設備配置要求
表A.1給出了門診部設施、設備和物資配置要求。
表A.1門診部設施、設備和物資配置表
序號分類名稱是否必備a
1診桌是
2診椅是
3診斷床是
4聽診器是
5電子血壓計是
6體溫計(水銀、電子各若干)是
7壓舌板是
8身高體重計是
9觀片燈是
10基本設施輪椅是
11和設備拐杖是
12平車是
13交通車是
14治療推車是
15輸液泵、注射泵是
16霧化泵是
17外科清創包(一次性換藥包)是
18換藥盤是
19心電圖機是
20血糖儀是
21脈枕否
22中醫設備針灸器具否
23紅外治療儀否
24氧氣瓶(袋)是
25簡易呼吸球囊是
26負壓吸引器是
27搶救車是
28急救設備洗胃機是
29環甲膜穿刺針是
30氣壓止血帶是
31開口器是
32牙墊是
11
DB4403/TXXX—XXXX
表A.1設施、設備和物資配置表(續)
序號分類名稱是否必備a
33口咽通氣道是
34氣管插管喉鏡是
35監護儀是
36手持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儀是
37指脈氧飽和度檢測儀是
急救設備
38無創呼吸機是
39有創呼吸機是
帶除顫功能的心電監護儀
40是
(除顫監護儀)
41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是
42CT機是
43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是
44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是
45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是
46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是
47全自動糞便分析儀是
48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是
49特定蛋白分析儀是
50檢驗影像血氣/電解質分析儀是
51設備離心機是
52醫用冰箱(-20℃)是
53雙目顯微鏡是
54恒溫水浴箱是
55振蕩混勻器是
56純水機是
57生物安全柜是
58轉臺是
59密集架是
60醫用防護服是
61護目鏡或防護面罩是
62醫用防護口罩是
63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是
64防疫物資防滲一次性隔離衣是
65一次性醫用隔離鞋套是
66醫用檢查手套(丁腈)是
67醫用檢查手套(乳膠)是
68含氯消毒片/液是
12
DB4403/TXXX—XXXX
表A.1設施、設備和物資配置表(續)
序號分類名稱是否必備a
69一次性醫用帽子是
70快速免洗手消是
7175%乙醇消毒液是
72噴霧器是
全自動霧化空氣消毒機或
73否
過氧化氫消毒機
74消毒設備紫外線燈車是
75醫用布巾清洗消毒機是
76高壓滅菌設備是
77臺式電腦(含顯示器)是
78打印機是
79自助報到機否
80功放+喇叭否
81網絡液晶一體機否
82條碼閱讀器否
83身份證閱讀器否
網絡信息
84社保卡讀卡器否
設備
85清單打印機否
86針式打印機否
87測溫機器人否
88消毒機器人否
89搬運機器人否
90無線路由器否
91交換機否
92藥柜是
藥房設備
93冰箱是
注:是否是門診部必須配備的設施、設備或物質。選擇“是”表示門診部必須配備該設施、設備或物資。
選擇“否”表示該設施、設備或物資可由門診部自行選配。
13
DB4403/TXXX—XXXX
B
B
附錄B
(規范性)
培訓內容
表B.1給出了門診部的培訓內容。
表B.1培訓內容
序號內容
1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相關工作要求及政策指引
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基本管理要求(硬件設施條件、人員配置、感染控制)以及建筑布局
2
(功能分區、通道設置)、進出管控要求
3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方法,穿脫防護服
4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5病原標本采集(鼻咽拭子等)
6相關傳染病病原學、流行病學以及臨床特征
7職業暴露后的處置要求
8消防安全、治安維穩等知識
9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10急救培訓
11工作人員健康管理(分區/居住管理、健康監測、疫苗接種、離崗管理等)
14
DB4403/TXXX—XXXX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424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45號
15
ICS11.020
CCSC50
DB4403
深圳市地方標準
DB4403/TXXX—XXXX
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建
設及運營管理規范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comprehensiveout—
patientdepartmentsinlargecentralizedquarantinesite
(送審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403/TXXX—XXXX
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建設及運營管理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的建設要求及運營管理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深圳市轄區范圍內突發重大傳染病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以及其他根據疫情防控
需要隔離觀察的人員開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時所設置的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綜合門診部的建設
和運營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GB19193—2015疫源地消毒總則
GB/T35428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環境控制要求
WS308醫療機構消防安全管理
WS/T311—2009醫院隔離技術規范
WS/T367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
WS/T512—2016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大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largecentralizedquarantinesite
能夠一次性接納超過1000人,獨立于醫療機構之外的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其他根據傳染性疾病
防控需要進行集中醫學觀察所建立的場所。
注:為獨立建筑或設置在多層獨棟建筑中。其中設置在多層獨棟建筑中的,優先選擇較低樓層,且設置獨立的通道、
管道通氣與隔離措施。
污染區contaminatedarea
傳染病患者和疑似傳染病患者接受診療的區域。
注:包括被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及污染物品暫存和處理的場所。
潛在污染區potentiallycontaminatedarea
位于清潔區與污染區之間,有可能被患者血液、體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質污染的區域。
清潔區cleanarea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639-2025交換標頭封裝包技術規范
- 材料力學與智能材料性能研究拓展重點基礎知識點
- 行政法學精英訓練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復習資料的使用與反饋:試題及答案
- 時空組學 數據集格式規范 征求意見稿
- 行政管理應用能力試題與答案
- 火災人亡后續應急預案(3篇)
- 小學生遇到火災應急預案(3篇)
- 法學概論考試的內容適應性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網絡管理員考試心得及試題與答案
- 道德與法治教育資源整合與利用方案
- 《WEBGIS編程入門教程》課件
- 2024年合肥濱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醫保基金管理專項整治部署
- 2024年濟南市工程咨詢院招聘考試真題
- 小兒推拿培訓合同協議
- 防塵防潮倉庫管理制度
- 酒店房價體系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國內脫模劑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金屬壁板隔墻施工方案
- 銷售商品收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