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主題和題目類試題(練習)-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原卷版)_第1頁
小說主題和題目類試題(練習)-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原卷版)_第2頁
小說主題和題目類試題(練習)-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原卷版)_第3頁
小說主題和題目類試題(練習)-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原卷版)_第4頁
小說主題和題目類試題(練習)-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6講小說主題和題目類試題

(基礎題和拔高題)

無比基礎試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暖墓穴

袁省梅

母親的墳墓已經刨開了,等著明天與父親合葬。老大一身白孝,蹲在墳前,瞅瞅老二,扁扁嘴,心說等老二來

了,一起下去。老二在地頭蹲一會兒站一會兒,孝子棍梆梆地戳著地邊一塊豉頭,看老大一眼,倏地扭過頭,裝作

沒看見,卻不往墳前去。

老二和老大已經快十年不說話了。那年,老二的孩子初中畢業停了學,老二找老大幫忙給娃找個活兒干。

老大的小舅子媳婦的舅舅在縣里是個局長,老大的孩子大學剛畢業,就給找了份工作,安安穩穩地坐辦公室拿

工資。老二眼紅,讓老大給他小舅子媳婦的舅舅說說,給他孩子也找份工作。老大沒把事情辦成。老二孩子工

作找不下,打架斗毆,進了派出所。老二抱怨老大不出力,說要是旁人也就算了,可我是你親弟弟,娃是你親侄子,

你不幫,存心害娃進監獄。老大說我腿都跑細了嘴都說破了,人家說娃只是個初中文化不行啊。老二說沒有好

活兒還沒有賴的嗎?你就是存心不幫還說一肚子人情話,你有半點人味嗎?

老二怨著怨著就怨出了一股惡氣,呼哧呼哧跑到老大家,把老大家的鍋碗砸得稀爛,電視機也被掀到了地

上,摔得稀爛。老大媳婦火了,跑到老二家也砸了一通。從此,過年過節,老大老二也不走動。巷里碰了照面,也

跟陌路人般,橫眉對冷臉,誰也不理誰。

父親死了,靈堂設在老大家,停靈七日,供人祭奠。老二對媳婦說,養老送終是正事,咱不去老大家,在地頭巷

口等著,給爸送終。

總管來了,提著一壺酒,看見地頭的老二就高聲大嗓門地斥責,眼瞅著天黑了,還不緊趕著下去暖墓穴,等啥

哩。

羊凹嶺的習俗,親人下葬前一天,兒女得下到墓穴查看親人的“房子”——另一世界的“家”,不平的地方平

整好,不闊的地方再挖大,還要在放置棺材的地方躺一躺,喚作“暖墓穴”。

老大扯過酒壺,跟在總管身后,撲嚓撲嚓去了墳地。

老大下墓穴里了,老二還是不下去,他要等老大上來再下。他不想跟老大碰面。

總管又叫罵,下,等啥哩?就你弟兄倆,把你爸媽的墓穴弄好。

老二不情不愿地嘟著嘴,把酒壺別在腰上,手撐著洞壁,蹬著壁上的腳窩子,下去了。

墓穴里,母親的棺材旁有一塊空地,是放父親的棺材的。老大捏著手電筒,一手拍著黑土,一下一下,拍得很

仔細。潮濕的土腥味夾著濃濃的腐爛味嗆得老二直抽鼻子,忍忍,沒打出噴嚏,一股悲涼卻寒流樣從鼻子里竄入,

流遍全身,冰冷冰冷。老二不敢看母親的棺材,簿簿的棺材板子已有縫隙。母親就在那縫隙里。老二想著,淚水

嘩地涌了滿臉,擦了一把,又涌了滿臉。埋葬母親時,他還小,十歲,不敢下去暖墓穴。老大抓著他的手,說,不怕,

有哥哩,跟著哥。

看老大一點兒一點兒地摩攣著洞穴的土,老二突然覺得心里潮潮的,好像看見媽在炕上紡線納鞋底。媽手

上總有做不完的活。大哥割草放羊擔水,回來從草里給他掏摸出一個蛋柿子一個甜瓜。家里沒有大牲口,犁地

耙地,大哥就扛著疙瘩繩死命拉。冬季農閑,大哥就跟爸去山上煤窯拉煤賣。大哥沒上過學。爸供不起兩個學

生。大哥總是說,二,你好好學,我和爸供你。

真快啊。突然,老大說,媽都去了三十多年了。

三十四年。老二心里說。他心里別扭著,還是不想搭理老大。

爭來爭去也不過四尺寬的地兒。老大說著,就躺在地上。

老二突然覺得老大也老了,聲音蒼老得像父親。

轉眼,都走了。老大說。

老二看見老大臉上亮亮地閃,嘆息像從土里擠出來的,深沉,悲涼。

老大起來了,指著地,說,你也躺躺吧,二。

老二心頭一顫,多少年了,沒聽過哥喚他“二”了。他別別扭扭地躺下來,眼前一片晦暗,洞口的光打在土壁上,

很遙遠,又似乎近在眼前,一抓就可以抓到的樣子。那過往的日子呀。

生死就這四米深啊。老大扶著母親的棺材,唏噓。

老二爬起來,抬眼看老大,晦明中,老二看見老大黃瘦干枯的臉。幾年的光景,都老了。

老大又說,就剩咱倆了。

老二咬著牙還是不說話,卻咬不住淚,四十多歲的人像個小娃娃,淚流得稀里嘩啦。

總管在洞口喊,好了就上來,奠上酒。靈前還有事等你兄弟哩。

老大踩著土窩子上去時,老二在下面托著他一只腳,往上送。

老大上去了,蹲在洞口,看老二上來了,伸出手,拽老二,說,回去,二,靈前上香。

老二沒說話,點點頭,跟著老大去老大家了。

(有改動)

★1.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這篇小說的主題。

★2.小說為什么以《暖墓穴》為題?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6題。

文本一

琥珀色的篝火

烏熱爾圖

獵人尼庫和兒子秋卡,還有妻子塔列走在山路上。

尼庫高個頭,黑黑的臉,拉得挺長,顯得很難看。兒子頭發蓬亂,牽著馴鹿,跟在父親身后。母親騎在一頭粗

壯的馴鹿上,弓著腰,垂著頭陰深綠色的頭巾包住額頭。

黃昏,林子里傾斜的光線變成了玫瑰色。鳥兒發出悅耳動聽的音調,可誰也沒有興趣理睬它們。

“爸爸!太陽快下去了,還沒到呀?”

尼庫緊繃著臉,沒說什么。他把目光投向妻子。妻子臉色蒼白,眼神暗淡無光。他皺起眉頭,心好像被什么

揪著。

太陽悄悄地溜走了,他們來到小河邊的露營地。尼庫砍來細軟的樹枝,鋪在潮濕的地面上。秋卡把母親扶

下馴鹿,扯過一張升皮鋪在地上,讓母親躺在那里。篝火著了起來。吊鍋里燉的肉粥咕咕地翻著氣泡。從尼庫

背后傳來塔列的咳嗽聲和低沉的呻吟。

“我……真挺不住了……咳……我胸口里有什么東西壞了。”

“你累了,別瞎說。明天翻過前面的山脊,下午就能趕到公路。晚上就住上醫院了。”

“醫院也……”她的聲音很低。

“上次你真不該從醫院跑回來。”

“在山上……我死了也不覺得難受……我真不想下山……真要死的話,我也得埋在山上。“妻子無力地說。

“你別說了,好不好?”

“我知道你心煩。為我,還為那些腳印!”

“你也看見了?那幾只鳥兒,真是笨透了。離小路只有幾步遠,硬是沒看見。”

“尼庫,你想去。可你怕我”塔列打起精神瞧著丈夫,“你去吧!他們可是三個人呀!你去吧。我知道你在

等我這句話。”

尼庫轉過身來,凝視著妻子失去血色的臉。這張臉罩了一層橘黃色的火光。

“秋卡,你明天送媽媽下山看病。”

“那你去哪兒?”

“去找那三個人。你沒看見腳印?他們那是迷路了。”

林子里走夜路比白天費力,尼庫穿過黑幽幽的密林。大雨潑下來了,大粒的雨珠喈喈啪啪落在樹葉上、巖

石上,匯成氣勢無比的音響。他被淋得渾身精濕,冷氣針刺般穿透胸脯。這樣冷颼颼的秋雨是能凍死人的。他

的腦袋里閃出迷路人的影子:絕望的,饑餓的,僵硬的。雨勢漸漸弱下,他終于發現尋找的目標,是三個陌生的城

里人。一個孩子似的年輕人,一個戴眼鏡的老人和一個中年人,他們已經凍僵了。

他在林子里找來枯木,劈成細長的木拌,掏出火柴,嚓的一聲,微小的火花在那堆木頭上跳了一下,冒起一縷

青煙。火花變成火團,發出呼呼的燃燒聲。一堆篝火著了起來,火光是琥珀色的,很好看。

他把凍僵的人拖到火堆邊,奔來奔去搭起帳篷,鄂溫克式簡易帳篷里的火很旺,熱氣逼人。他用最后一點力

氣,把三人濕透的外衣脫掉,掛在火堆上面的枝杈上。拿出帶來的烤餅、烤肉,攤在火堆邊。他想,這些很快就

會暖和過來的人,會吃掉這些東西。他再也撐不住了,難以忍受的饑餓、極度的疲勞,使他頭暈、想吐、心慌。

他還想干點什么,可失去頭腦支配的肉體,癱軟在火堆邊。他想起妻子和兒子,真想象不出他們是怎樣度過這場

暴雨的。

“你們怎么樣?塔——列!”

他用手臂支撐沉重的身體:“我要回去。這就回去!''他太累了,腦袋越來越沉,身子一歪,昏睡過去。不知睡

了多久,朦朧中他感到全身各部位針刺般疼。他醒了,天已大亮,眼前晃動著三個陌生人的面孔。

“醒了,他醒了!”年輕人嚷了起來。

“您救了我們的命!”戴眼鏡的老漢嘴唇在抖,眼眶濕了。

他坐起來,瞅瞅他們,沒說什么。他覺得不論哪一個鄂溫克人都會像他這樣干的。

“謝謝您!”

他站起身,肩膀晃了晃,他覺得腰、腿一夜之間變得十分僵硬。

“您餓了吧?”老漢問,“真對不起!餅和熟肉讓我們吃光了。”

“光了好——我去打獵。”他扛起槍,朝林子走去。

這次很順利,他把獵物扛了回來。三個人瞪大了眼睛焦急地等待著他。

“你們——那個樺樹林穿過去——找到小河——順流水走——半天——半天就到了——就能回到家。”

說罷,他操起獵槍,轉過身去。

“大叔----"年輕人在他背后喊他。

“大叔—"戴眼鏡的老漢也這樣稱呼他。

“您——別走!我們還會迷路的。”

他的心猛地被什么東西緊緊拉住了,轉過身,呆呆地站在那里。

他終于放棄走的念頭,緩緩放下獵槍。他們生火做飯,時間過得真快。尼庫抿著嘴角,不說也不笑,可心里

痛快。不知什么東西使他暫時忘記了憂愁,把他的心同陌生人連在一起。

有什么響聲?他一頭沖進樺樹林,呆立在那里。被樹枝劃傷臉蛋、撕破外衣的秋卡,可憐巴巴地站在他面

前。

“你來干什么?”他吼起來,“你媽媽怎么樣?”

“爸爸,橋斷了,大水沖的。公路上一個汽車也沒有……”

“別說了,你媽媽怎么樣?”

秋卡用手捂住眼睛,淚珠順著指縫流出來。

“媽說,等你回去,見你一面...才”

“走!我們快點走!”

尼庫回頭望了望,他知道那些迷路人很快就會找到出去的路。

灰蒙蒙的密林像黑綠色的海,淹沒了父子的身影。

“大叔—“

從他們背后傳來喊聲。是那三個人的呼噢。

森林沉默了...

(選自《民族文學》1983年10月,有刪改)

文本二

“矛盾沖突''一詞在現實中指面對同一事件,人與人之間出現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同時又對對方的看法持反

對意見。高爾基曾表示:“在有著鮮明人物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著矛盾沖突。”在文學作品中,“矛盾沖突”則是

用來展現人物自身、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復雜關系的特殊藝術形式。"矛盾沖突”是形成人物個性的基

礎,能夠塑造具有沖擊力的人物性格,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動力。

(選自李宗剛《文本的張力與歷史的合力》)

3.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尼庫一家沒有興趣理睬鳥兒悅耳動聽的音調,主要因為他們著急下山帶塔列去醫院看病,心情郁悶沉重。

B.妻子塔列重病在身,依然眷戀故土;同時又善解人意,理解丈夫。“你去吧”,打消了丈夫的顧慮與糾結。

C.三個迷路的人是來自城市的外來者,寫他們的遇險及獲救,充分表現了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沖突與交融。

D.本文既贊美了獵人尼庫,又贊美了以尼庫為代表的傳統鄂溫克人,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他們的濃濃深情。

4.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采用明暗線交織的結構,明線寫尼庫冒著大雨救助迷路人,暗線寫秋卡送媽媽下山看病,情節緊湊,充滿

張力。

B.小說運用外貌、動作、心理等描寫刻畫人物,塑造了熱情善良、舍己為人的鄂溫克獵人形象,展現了這個民

族的精神氣質。

C.小說語言富有表現力。人物對話生動凝練,充分展現了人物個性;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膩形象,令人有身臨其

境之感。

D.小說結尾對尼庫的呼喚表達了這三個人對尼庫深深的敬意和不舍,而“森林沉默了……”則暗示了尼庫妻子

已經遭遇不幸。

★5.小說標題有什么意蘊?

6.請結合文本二的觀點,試舉兩例,分析尼庫救人中體現的矛盾沖突及作用。

一^^二拔高試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16分)

文本一

歲寒三友(節選)

汪曾祺

前文內容簡介:辦草帽廠的王瘦吾、開炮仗店的陶虎臣、畫畫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極好而性情各異。

他們一度都交了好運——草帽廠生意紅火,炮仗店攬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贏了一筆錢。

靳彝甫很高興,在如意樓定了幾個菜,約王瘦吾、陶虎臣來喝酒。

沒喝幾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張名片,說是家里來了客。靳彝甫接過名片一看:“季蜀民!”

季匐民是本縣名聞全國的大畫家,同時又是大財主、大收藏家,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跡。他在上海一

個藝術專科大學當教授,平常難得回家。

寒暄之后,季匐民說明來意:聽說彝甫有幾塊好田黃,特地來看看。靳彝甫捧了出來,他托在手里,一塊一塊,

仔仔細細看了。“好,——好,——好。甸民平生所見田黃多矣,像這樣潤的,少。”他估了估價,說按時下行情,值

二百洋。他很直率地問靳彝甫肯不肯割愛。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窮水盡,不能舍此性命。”

“好!這像個弄筆墨的人說的話陶民絕不奪人所愛。不過,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盡我。”

“那可以。”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季匐民又看了靳彝甫的畫,建議靳彝甫選出百十件畫,到上海去開一個畫展。他還囑咐靳彝甫,賣了畫,有

了一點錢,要做兩件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靳彝甫的畫展不算轟動,但是賣出去幾十張畫。報上發了消息,一家畫刊還選了他兩幅畫。王瘦吾和陶虎

臣在家鄉看到報,很替他高興:“彝甫出了名了!”

賣了畫,靳彝甫真的按照季閭民的建議,“行萬里路”去了。一去三年,很少來信。

①這三年啊!

王瘦吾的草帽廠生意很好。牌子闖出去了,買賣就好做。全城并無第二家,那四臺嗒嗒作響的機子,把想買

草帽的客人老遠地就吸過來了。

不想遇見一個王伯韜。

這王伯韜買賣豆麥雜糧,做這一行的,有兩大特點:其一,是資本雄厚,大都兼營別的生意,什么買賣賺錢,他

們就開什么買賣,眼尖手快。其二,都是流氓——都在幫,搶行霸市。王伯韜和王瘦吾是同宗,見面總是“瘦吾兄”

長,“瘦吾兄”短。王瘦吾不愛搭理他,盡可能地躲著他。

誰知偏偏躲不開,而且天天要見面。王伯韜也開了一家草帽廠,就在王瘦吾的草帽廠的對門!他新開的草帽

廠有八臺機子,八個師傅,門面、柜臺,一切都比王瘦吾的大一倍。

王伯韜真是不顧血本,把批發、零售價都壓得極低。王瘦吾算算,這樣的定價,簡直無利可圖。他不服這口

氣,也隨著把價錢落下來。

王瘦吾撐了一年,實在撐不住了。

四臺機子,連同庫存的現貨,全部倒給了王伯韜。王瘦吾氣得生了一場重病,一病一年多。賣機子的錢全變

成了藥渣子,倒在門外的街上了。人瘦得像一張紙,一陣風吹過,就能倒下。

陶虎臣呢?

頭一年,因為四鄉鬧土匪,縣政府和當地駐軍聯名出了一張布告:“冬防期間,嚴禁燃放鞭炮。”炮仗店平時

生意有限,全指著年下。這一冬防,可把陶虎臣防苦了。且熬著,等明年吧。

明年!蔣介石搞“新生活”,根本取締了鞭炮。炮仗店關了門,陶家的鍋也揭不開了。起先是喝粥,——喝稀

粥,后來連稀粥也喝不成了。陶虎臣全家,已經餓了一天半。

有那么一個缺德的人來做媒了。二十塊錢,陶虎臣把女兒嫁給了一個駐軍的連長。這連長倒什么也不挑,

只要是一個黃花閨女。陶虎臣跳著腳大叫:“這不是嫁!這是賣!我陶虎臣賣女兒!你們喊去!我不害臊!陶虎臣!

你是個什么東西!陶虎臣!你就這樣沒有能耐呀!”

兩個半月過去了。陶家一直就花這二十塊錢。二十塊錢剩得不多了,女兒回來了。媽脫下女兒的衣服一

看,什么都明白了:這連長天天打她。

歲暮天寒,彤云釀雪,陶虎臣無路可走,他到野外去上吊。

他沒有死成,被人救下了。

靳彝甫回來了。他一到家,聽說陶虎臣的事,連臉都沒洗,拔腳就往陶家去。陶虎臣躺在一領破蘆席上,擁

著一條破棉絮。靳彝甫掏出五塊錢來,說:“虎臣,我才回來,帶的錢不多,你等我一天!”

跟腳,他又奔王瘦吾家。瘦吾也是家徒四壁了。他正在對著空屋發呆。靳彝甫也掏出五塊錢,說:“瘦吾,你

等我一天!”

第三天,靳彝甫約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樓喝酒。他從內衣口袋里掏出兩封洋錢,在兩位老友面前,各放了

一封。一封是一百。

“先用著。”

“這錢——?”

靳彝甫笑了笑。

那兩個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塊田黃給季匐民送去了。靳彝甫端起酒杯說:“咱們今天醉一次。”

那兩個同意。

“好,醉一次!”

這天是臘月三十。如意樓空蕩蕩的,就只有這三個人。

②外面,正下著大雪。

(有刪改)

文本二中國畫講究“留白”,“計白當黑”。小說也要“留白”,不能寫得太滿。作品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

的。如果一篇小說把什么都說了,讀者就會反感:你都說了,要我干什么?一篇小說要留有余地,留出大量的空白,

讓讀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斷、首肯。

要使小說語言有更多的暗示性,唯一的辦法是盡量少寫,能不寫的就不寫。不寫的,讓讀者去寫。古人

說,“以己少少許,勝人多多許”,寫少了,實際上是寫多了,這是上算的事。當然,這樣稿費就會少了。一個作家難

道是為稿費活著的嗎?

結構的精義是“隨便我是不贊成把小說的結構規定出若干公式的:平行結構、交叉結構、攢珠式結構、

橘瓣式結構我認為有多少篇小說就有多少種結構方法。蘇東坡說:“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

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文章寫到這樣,真是到了“隨便”的境界。

往往有這種情況,小說通篇寫得不錯,可是結尾平常,于是前功盡棄。湯顯祖評《董西廂》,說董很善于每

一出的結尾。湯顯祖認為《董西廂》的結尾有兩種,一種是“煞尾”,“如駿馬收韁,寸步不移”;一種是“度尾”,“如

畫舫笙歌,從遠處來,過近處,又向遠處去”。湯顯祖不愧是大才子,他的評論很形象,很有詩意。我覺得結尾雖有

多種,但不外是“煞尾”和“度尾”。

(摘編自汪曾祺《思想?語言?結構》)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靳彝甫與季匐民同為那個時代的畫家,卻一貧一富,地位懸殊,一個扶危濟困,一個乘人之危,對比十分鮮明。

B.對于自己收藏的田黃,靳彝甫表示“不到山窮水盡,不能舍此性命”,以“性命”比田黃,足見其珍愛程度。

C.文中兩次寫到靳彝甫約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樓喝酒,人物的前后境況和心情大為不同,遙相呼應又相互映

襯。

D.小說刻畫人物形神兼備,如寫王瘦吾“人瘦得像一張紙,一陣風吹過,就能倒下”,比喻加夸張,堪稱典范。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畫講究“留白”,汪曾祺認為寫小說也要“留白”,可留下部分篇章不寫,讓讀者與作者共同完成。

B.蘇東坡主張寫文章要“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本一的行文脈絡很好地體現了這種文章觀。

C.有人將小說結構類型歸納為平行、交叉等諸多名目,汪曾祺則認為小說隨便寫就行,根本無須講求結構。

D.根據湯顯祖評價《董西廂》結尾方式的標準,可知“煞尾”不如“度尾”,而文本一的結尾應屬“度尾”。

★3.(探究標題意蘊題)結合文意,對文本一的標題作簡要賞析。(4分)

4.作者在文本二中借用古人的話,認為小說要“以己少少許,勝人多多許”。請據此點評文本一中兩處畫線的語

句。(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16分)

我的兒子是兇手

[美]伯納德?馬拉默德

他醒來,感到他父親就在走廊里,在那兒聽著。他聽他睡覺和做夢,聽他起床,摸起褲子。他不想穿上鞋子。

他也不想去廚房吃東西。他面對著鏡子,但雙眼緊閉著。坐在衛生間里一坐就是一個小時。一頁一頁地翻著

他讀不懂的書。那種孤獨讓他痛苦。父親站在門外,兒子能聽得見他在聽。

我的兒子就像一個陌生人,他什么也不告訴我。

我打開門,看見父親在走廊里。

你站在這又黑又有味的走廊里,盯著我的一舉一動到底要干什么?我想你什么也看不見,你為什么總是偷

偷地監視我?

我父親回到他的臥室里,過了一會兒,又回到走廊里來傾聽。

我親愛的兒子哈里,把你的門打開。我的兒子成了囚犯。

自從他去年夏天從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很孤獨,神經兮兮的,總一個人想事兒。如果你同他說話,他就是回答

你,也多半是和你吼。他看報紙,抽煙,待在自己屋里不出來。只是有時他上街去散散步。

我妻子勸他去找找工作,他去了一兩次,可是一旦有人給他一份工作,他又不肯干。

找個工作暫時先干著,我妻子對他說。

他開始吼起來。什么都是暫時的,既然是暫時的,我干嗎還去湊熱鬧?我的感情是暫時的,這個該死的世界

也是暫時的,我最討厭的工作也是暫時的。我要不暫時的,有嗎?你上哪兒去找?

從十二月以來我已滿二十二歲了,夜里我看電視里的新聞節目。我每天都在看這場該死的戰爭畫,一個小

屏幕上的大激戰。炸彈如雨點般傾瀉,烈焰騰空而起。有時我俯過身去用手掌去觸摸戰爭。我等候我的手被

炸毀。

哈里,別為這場戰爭而憂慮。

哈里,你的父親很愛你。你小的時候,每當我下班回來,你總是跑向我。我把你抱起來,把你舉起來,舉到天

花板。你愛摸天花板,用你那雙小手。

我再也不想聽這些話了。就是這些,我最不想聽。我不想聽我小時候的事兒。

哈里,我們怎么就像陌路人一樣?我所說的都是我所記憶的最美好的時光。

他一言不發。

我給你煎一個雞蛋吧。

雞蛋是我最討厭的東西。

那么,你要什么呢?

他穿上大衣。他從衣帽架上把帽子取下來,出門上街去了。

他的父親跟在后面,這件事讓他心里十分生氣。

父親跟著哈里來到科尼島路,眼看他登上一輛去科尼島的無軌電車。父親只好等下一輛車。

那是二月份天氣,島上濕濕的,也很荒涼。在激浪街上有幾輛汽車停靠在那里,街上沒有什么人。天像要下

雪的樣子。他踏上木板鋪成的海濱人行道,在一陣陣夾著雪花的海風中各處尋找兒子。海灘上霧氣蒙蒙,沒有

一絲陽光,不見一個游人。賣熱狗的小攤、射擊游藝場、淋浴房都關了門。暗灰色的海水,就和被熔化的鉛水

一樣,好像已凝止不動了。海風夾雜著水汽,打在他衣服上,他一路走著,一邊打著寒戰。灰色的海面上一層層

浪花泛著白沫,像戴著白色的帽子向海灘涌來,靜靜地拍打著海岸。

他這樣一直走到出海閘門,一路上尋覓兒子。在走到布萊頓海灘時,他看到一個人站在岸邊,不斷涌來的海

水已沒了他的鞋子,這個人就是哈里,他穿著鞋子站在海水里。

父親向兒子跑去。哈里,回家吧。

哈里沒有動。他站在水里,他的眼睛凝視著涌起的鉛灰色的海水。

哈里,我害怕。快告訴我到底怎么啦?我的兒子,可憐可憐我吧。

他一聲不吭。

一陣風吹掉了他父親的帽子,吹到了海灘的一邊。看樣子要把它吹到海里去。這時又一陣風把它吹回海

灘人行道一邊。它在沙灘上像輪子一樣滾動著。他拾起了帽子。這時他哭了起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抽泣著,

用冷冰冰的手指擦著眼睛,又向水邊的兒子走去。

他是一個孤獨的人。他就是這個類型的人。他總是一個人獨處。

我的兒子是自己形成的這樣一種性格。

哈里,我能對你說些什么呢?我所能告訴你的就是,誰說生活是容易的?從什么時候?它對我從前不易,對你

現在也不易。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這樣,還讓我說什么呢?但是如果一個人不想活下去,那么就是他死了又能

怎么樣呢?于事無補,還是于事無補,最好還是活下去。

回家吧,哈里,他說:這兒太冷。你兩腳泡在水里會感冒的。

哈里毫無表情地站在水里,過了一會兒,他的父親離開了。當他離開時,風又把他的帽子吹掉了,沿著海灘

滾動著。他看著它被風吹走。

我的父親在走廊里聽著。他在大街上跟蹤著我。我們在水邊相遇。他追逐他的帽子。

我的兒子站在那兒,雙腳浸在海水里。

一九六八

(呂俊侯、向群譯,有刪改)

因指20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

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中父親在走廊里聽著、在大街上跟蹤著,父親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千方百計想要去接近和了解那日益

陌生的兒子。

B.兒子每晚關注有關戰爭的新聞,“有時我俯過身去用手掌去觸摸戰爭”,這些細節都反映出他渴望上戰場的愿

望。

C.風吹掉父親的帽子,他撿起來之后,“這時他哭了起來……又向水邊的兒子走去”,這種哭泣其實是一種無奈,

說明當時父親的痛苦與傷心。

D.小說中對科尼島的描摹較為細致,作者對島上環境及大海的多次描寫,非常契合小說整體氣氛以及人物內

心感受。

6.文中畫線部分在小說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父母希望兒子找個暫時的工作,兒子卻不愿意,反映了兩代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凸顯了主題。

B.兒子是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不愿像父輩那樣隨遇而安,父母的不理解加劇了矛盾,推動了情節發展。

C.連用多個“暫時的”,表現了社會動蕩不安給人們帶來的暫時感,暗示了人物性格悲劇的根源。

D.這一段落承上啟下,上承兒子的乖戾行為,下啟兒子繼續走向死亡之路,從人物外在言行轉向內心世界。

7.馬拉默德被譽為美國20世紀最優秀的短篇小說家之一,請結合全文賞析本篇小說的結構技巧。(4分)

★8.(探究主題內涵題)有評論者認為作者擅長“以十分精湛的筆觸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和人物情感”,請據

此簡要分析本篇小說的意蘊。(6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題目。

船過青浪灘

“哇、哇”的怪叫聲震耳欲聾,無數頭渾身墨黑的河鴉,遮天蔽日地在桅頂上盤旋。“鳩鶴”捧起飯

團朝天上撒去,一面連聲祈禱,“求大將軍保佑二佬無事平安……”我望見河鴉俯沖下來,猛如雨點般的

鴉嘴便將齋飯啄食得顆粒不剩。

灘姐火了:“蠢鳩鴻!活人不敬敬鬼魂!”

“鴨鶴”嘆了一聲,趕開了河鴉。

“姑娘,坐穩哪!船標灘了!”

我躬腰進了船篷,抱起嬰兒二佬。

船像箭一樣,兩岸怪石一晃而過,令人頭暈目眩。礁石離水面只有半尺,像狼牙,像鬼斧。灘姐穩如

鐵塔一般立于船頭,褲腳卷齊膝蓋,赤露著一雙古銅柱似的腳桿,大浪撲上來,在她腳桿上撞成飛沫。

“啊!媽呀!”

我失聲驚叫起來!船頭剛躲開一塊猙獰的礁石,一團黑簸劇的巨大魔影,張牙舞爪地撲來……

“鴨鵝!穩篙!”

灘姐大吼一聲,甩過船篙,直插巨石,“當”地一聲,船身抖動幾下,迅即減慢了速度。再一看灘姐,

手里的船篙變成了一把大弓!篙尖抵在石縫里,下截撬住船頭,她自己將身子縮成一尊秤坨,死死地壓住

篙尾任彎弓似的船篙左右搖擺。囂張的灘水遇到了羈絆,一個惡浪接一個惡浪地撲打著船舷,好像要把船

只撕爛、咬碎。

“鳩鵝!莫松篙呀!”

灘姐咬牙切齒地迸出這幾個字來,臉膛紫得像茄子,眼睛紅得像火球!船身在顫栗中僵持著。這是生

死攸關的時刻,只要灘姐有一絲懦弱,“吞船浪”便會瞬間將我們卷入閻羅殿!

招佬奔上船頭,小小的身軀也幫著母親去壓船篙...

“走開!”灘姐吼道。

“不!”想不到招佬竟敢那么大聲地頂撞!

船篙一閃一閃的,巨大的彈力不時將母女倆的身子掂起來,但船篙又被母女倆拚死命地壓下去...

“招佬,快走開呀!”

灘姐幾乎是癲狂了一般嘶喊著。

“不嘛!”

招佬兩腳往船篙上一夾,兩手箍緊了船篙,索性將整個身子纏在上面了!

我忘了手中還抱有嬰兒,也急步撲了過去……

沒等我挨攏船篙,就被灘姐飛起一腳,踹倒在船板上。與此同時,只聽“呼”地一聲風響,船篙從灘

姐的身子下彈起來,一個黑影,隨著船篙一齊飛向陰森森的石壁。

“哇!招佬!——”

我眼前一黑,腦殼里“嗡”地一聲,仿佛天崩地裂,什么也不知道了……

……似乎整個宇宙都是呼喚“招佬”的聲音。我從冥冥之中慢慢蘇醒,真不敢相信:天還在!太陽還

在!...唔,這是誰呀?黑黑的臉,一雙失神的眼睛那么直愣愣地盯著我....

“姑娘,你……沒有事吧?”

我坐起來:“招佬,招佬呢?!”

灘姐急忙背轉臉去,肩頭不停地抽搐著。懷里的二佬“哇”地哭起來,她回過頭,將奶子重新塞進乳

兒的嘴里。乳房上,也傷痕累累,二佬吸吮到的,一半是奶,一半是血……

我往船頭看去,招佬靜靜地睡在船板上。“鹿鸚”屈膝跪在她的枕頭邊,默默地滴著眼淚....

“哇!哇!”河鴉又飛來,且越飛越低,漆黑的翅膀快撩著了我們的頭發。“鴨鵝”“嗷”地一聲站

起來,操起船篙,朝滿天的河鴉一陣猛打!

“要你們保佑!要你們保佑!嗷!……”

“神兵們”一聲接一聲地慘叫,紛紛墜入灘水里。活下來的,拽著長長的怪腔,倉惶逃散。灘姐無言

地走過來,脫下一件白內衣,小心輕緩地將女兒裹好,放進船篷里。她拿起船篙,硬著喉嚨說:“她爹,

開船吧!”

灘姐狠撐了兩篙,就將船頭退出了石罅...

青浪灘最險的地段已過,浪頭像精疲力竭的野獸,低低地嗚咽著。

我坐在船篷里,心如刀割地飲泣著,負罪的心情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姑娘,出來曬曬太陽吧!”是灘姐的聲音。

“唔。”昏昏沉沉地出了船篷,站在她的身后。頭頂上的太陽明晃晃的,我卻感受不到它的溫暖。

“你看,那塊巖石上的叮叮雀兒,叫得多好聽呀!”

灘姐指著水面礁石上的一對藍羽綠嘴的小鳥,但并沒有回頭來看我。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寫“鵠鵝”喂河鴉的場景,不僅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同時也表現了“鴻鵬”這個人物信奉迷信

的思想觀念,與灘姐構成鮮明對照。

B.灘姐雖然是個女性形象,但是從作者的筆墨中我們絲毫感受不到她的柔弱,表現在面對險灘惡浪時,

她非常勇敢、無畏、堅強。

C.小說善于運用簡練的語言表現人物。“灘姐急忙背轉臉去,肩頭不停地抽搐著",只這一句,就充

分體現了灘姐失去招佬的巨大痛苦。

D.小說生動地描述了“船過青浪灘”的驚險過程,讀來驚心動魄,而且故事還帶有象征性,隱含耐人

尋味的人生道理,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答案:B.解析:”表現在面對險灘惡浪時”有誤,灘姐的“堅強”,應是表現在招佬死后,依然拿起

船篙,堅持行船。

2.小說中安排了“我”這個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說明。(6分)

★3.小說寫“船過青浪灘”的故事,表現出哪些深刻意蘊?請簡要說明分析。(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拄著鋤把出村的時候又有人問:“六安爺,又去百畝園呀?”

倒拿著鋤頭的六安爺平靜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爺,后晌天氣這么熱,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爺!”

六安爺還是平靜地笑笑:“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

“咳呀,鋤了地,受了累,又沒有收成,你是圖啥呀你六安爺?”

六安爺已經記不清這樣的問答重復過多少次了,他還是不緊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

斜射的陽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爺的臉上,漸漸失明的眼睛,給他帶來一種說不出的靜穆。六安爺看不

清人們的臉色,可他聽得清人們的腔調。但是六安爺不想改變自己的主意,照樣拄著鋤把當拐棍,從從容

容地走過。

百畝園就在河對面,一抬眼就能看見。一座三孔石橋跨過亂流河,把百畝園和村子連在一起。這整整

一百二十畝平坦肥沃的河灘地,是亂流河一百多里河谷當中最大最肥的一塊地。西灣村人不知道在這塊地

上耕種了幾千年幾百代了。幾千年幾百代里,西灣村人不知把幾千斤幾萬斤的汗水灑在百畝園,也不知從

百畝園的土地上收獲了幾百萬幾千萬斤的糧食,更不知這幾百萬幾千萬斤的糧食養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從今年起百畝園再也不會收獲莊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畝園,要在這塊地上建一個焦炭廠。兩年

里反復地談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購價壓在每畝五千塊。為了表示絕不接受的決心,今年下種的季節,

西灣村人堅決地把莊稼照樣種了下去。煤炭公司終于妥協了,每畝地一萬五千塊。這場驚心動魄的談判像

傳奇一樣在亂流河兩岸到處被人傳頌。一萬五千塊,簡直就是一個讓人頭暈的天價。按照最好的年景,現

在一畝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塊錢。想一想就讓人頭暈,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

能在一畝地里刨出來一萬五千塊錢吶!勝利的喜悅中,沒有人再去百畝園了,因為合同一簽,錢一拿,推

土機馬上就要開進來了。

可是,不知不覺中,那些被人遺忘了的種子,還是和千百年來一樣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綠的葉子

上都會有珍珠一樣的露水,在晨風中把陽光變幻得五彩繽紛。這些種子們不知道,永遠不會再有人來伺候

它們,收獲它們了。從此往后,百畝園里將是爐火熊熊、濃煙滾滾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爺舍不得那些種子。他掐著指頭計算著出苗的時間,到了該間苗鋤頭遍的日子,六安爺就拄著鋤

頭來到百畝園。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現在,勞累了一天的六安爺已經感覺到腰背的酸痛,滿是老繭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著探

出一塊空地,然后,坐在黃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煙,等著僵硬了的筋骨舒緩下來。等到歇夠了,就再

拄著鋤把站起來,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鋤頭一次又一次穩穩地探進搖擺的苗瓏里去。沒有人催,自己心里

也不急,六安爺只想一個人慢慢地鋤地,就好像一個人對著一壺老酒細斟慢飲。

終于,西山的陰影落進了河谷,被太陽曬了一天的六安爺,立刻感覺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絲涼意。他

緩緩地直起腰來,把捏鋤把的兩只手一先一后舉到嘴前,輕輕地嘩上幾點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

舉起了鋤頭。隨著臂膀有力的拉拽,鋒利的鋤刃悶在黃土里咯啕咯啕地割斷了草根,間開了密集的幼苗,

新鮮的黃土一股一股地翻起來。六安爺愜意地微笑著,雖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聲音,鼻子里的氣味,

河谷里漸起的涼意,都讓他順心,都讓他舒服。銀亮的鋤板魚兒戲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綠波中上下翻飛。

于是,松軟新鮮的黃土上留下兩行長長的跨距整齊的腳印,腳印的兩旁是株距均勻的玉芟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爺種了一輩子莊稼,鋤了一輩子地,眼下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爺心里知道,這是他這輩子最后一

次鋤地了,最后一次給百畝園的莊稼鋤地了。

沉靜的暮色中,百畝園顯得寂寥、空曠。六安爺喜歡這天地間昏暗的時辰,眼睛里邊和眼睛外邊的世

界是一樣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們跟著推土機來到百畝園,無比驚訝地發現,六安爺鋤過的苗我里,茁壯的禾苗均勻

整齊,一棵一棵蓬勃的莊稼全都充滿了豐收的信心。沒有人能相信那是一個半瞎子鋤過的地。于是人們想

起六安爺說了無數遍的話,六安爺總是平穩固執地說,“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頭寥寥幾句對話,六安爺這個勤勞而孤僻的老農形象已經躍然紙上,同時,他與村人的分歧

也開始顯露,并為下文情節發展埋下了伏筆。

B.西灣村人與煤炭公司“驚心動魄的談判”,是小說中隱約可見的敘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會背景,

巧妙地將六安爺的個人感受跟時代的變化連接起來。

C.小說中寫到百畝園將要變成焦炭廠,往日的田園風光將會被“爐火熊熊、濃煙滾滾”的景象所取代,

深化了作者關于生態問題的思考及小說的環保主題。

D.關于六安爺鋤地的描寫生動而富有詩意,傳達了六安爺在百畝園勞作時愜意舒暢的感覺,這樣的寫

法強化了小說所表達的人與土地分離的悲涼感。

E.綜合全文來看,六安爺的“平靜固執”,說明他作為一個老人,一方面已經飽經滄桑,看透世事變

遷,另一方面也難免思想保守,無法與時俱進。

★5.小說以“鋤”為標題,有什么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6.小說較為夸張地連續使用“幾萬”“幾百萬”之類的詞語描述百畝園的歷史,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請

簡要分析。(6分)

7.“我不是鋤地,我是過癮”這句話,既是理解六安爺的關鍵,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請結合全文進

行分析。(8分)

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聚宴

符浩勇

下班的時候,阿炳打來電話說,讓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猶豫了,從我這兒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幾乎繞大半個城,下班這當兒車流入河,我蹬自行車就得大半

個小時呢。我說,有什么事就在電話里說吧。

阿炳沒有多說什么,只說來一下就知道了。隨即,他掛了電話,那口氣仿佛有什么不見面就不好說或

不能說的。

我了解他的執拗,知道跟他再說也不會有變,只好騎自行車繞道城郊向著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認識是在朋友的飯局上。席間,他幾乎不動聲息,比我的話還少。有好事者欺我不勝酒力,

企圖借勢灌醉我,吵嚷之間,他竟橫身奪過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這讓我一下子就記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樓下,有個孕婦跪在街邊,面前攤著一張白紙,寫著歪歪扭扭的字,不

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內容。我竟發現阿炳攙扶著我時,也不忘掏出五元錢丟在紙上……

沒想到,我繞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條本不寬敞的小路被擠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處,那

堵圍墻后破敗的院落,是阿炳曾經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訴過我,他是參加工作三年后聽人鼓弄下海去的,

卻什么也沒撈著。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個小鋪面開了一家音像店,賺利很薄,剛能抵上養家糊口。但阿

炳樂在其中,按他的話說,別看音像店門臉小,聲樂的世界可大著呢。我和他一來二往混熟后,不時就相

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農家菜館去,要幾樣應時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見好,獨獨喜歡三春椰酒,喝到醉

眼朦朧時,便學著電視里的廣告詞,戲說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認識他的那個宴席上他為我擋酒,

心里便陡增些許敬意。

街邊車水馬龍,一個老漢沿街乞討著。記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