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2025年高考生物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1頁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2025年高考生物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2頁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2025年高考生物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3頁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2025年高考生物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4頁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2025年高考生物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3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目錄

1.命題趨勢:明考情知方向

2.重難詮釋:知重難、攻薄弱(核心背記+長難句作答)

3.創新情境練:知情境、練突破(lOmin限時練)

4.限時提升練:綜合能力提升(30min限時練)

澤題趨即』

考點三年考情分析2025考向預測

.考點預測:考查考生對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的理解,包括

2024?北京,3;1

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和胞吞與胞吐。在高考命題

質膜具有選2022全國乙T29;

中,立意主要有兩種。

擇透過性2022全國甲T2

一是直接考杳考生對某種單一物質的運輸方式和運輸特點

2024山東Tl、T4;等基礎知識的識記。

2024黑吉遼T18;二是考查考生對某一細胞或某種生物膜上多種物質的跨膜

主動運輸和2024甘肅T2;運輸的辨析,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解

決問題的能力。

被動運輸2024?湖南,14

2023全國甲T1;2.考法預測:題目情境的呈現形式多樣化,或文字描述,或

圖像展示,或文字和圖像混搭。高考題

2023山東T2;

2023湖北T15;目中涉及的細胞模型既包括動物細胞,也包括植物細胞。生

2023湖南T14;物膜不僅限于細胞膜,還包括液泡膜、溶酶體膜、內質網膜

和高爾基體膜等多種細胞器膜。在這些膜上同時展示多種物

2022全國甲T2;

質的運輸情況。該命題點的情境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來

2022山東T3;

自近期科研人員的物質轉運的相關研究論文;二是來自大學

2022全國乙T29;

教材中的物質運輸知識,如泵、++泵、泵等。

胞吞和胞吐2024北京T3;H+Na-KCa2+

2023全國甲T1

重難詮釋◎

重難點核心背記

1.滲透方向及濃度大小的判斷

(1)判斷溶劑滲透的總方向

①若半透膜兩側是同種溶液,則根據質量濃度或物質的量濃度判定。

②若半透膜兩側是不同的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才能體現溶質或溶劑分子數的多少,如半透膜兩側為質量分

數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則葡萄糖溶液一側單位體積中葡萄糖分子數多(水分子數少),水分子由蔗

糖溶液一側通過半透膜向葡萄糖溶液一側擴散。

(2)判斷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大小

若滲透平衡后,半透膜兩側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則半透膜兩側溶液就存在濃度差,液面差越大,濃度差就

越大,且液面高的一側溶液濃度高。

2.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影響因素

(1)自由擴散——細胞內外物質的濃度差。

(2)協助擴散——細胞內外物質的濃度差、轉運蛋白的種類和數量。

(3)主動運輸——能量、載體蛋白的種類和數量(02濃度和溫度等間接影響主動運輸)。

(4)胞吞、胞吐——能量。

3.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的特點分析

(1)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對物質的運輸都具有選擇性。

(2)載體蛋白需要和被轉運的物質結合,且會發生自身構象的改變;通道蛋白運輸時不需要和被轉運物質結

合。

(3)載體蛋白既能夠執行協助擴散,又能夠執行主動運輸,而通道蛋白只能執行協助擴散,即通道蛋白只能

順濃度梯度運輸。

4.物質進出細胞方式的“七”點易錯辨析

(1)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運輸的,如mRNA和某些蛋白質可通過核孔運輸。

(2)以胞吞、胞吐方式運輸的也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質,如突觸中神經遞質的釋放。

(3)同一種物質進出不同細胞的運輸方式不一定相同,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協助擴散)和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主動運輸)的方式不同;水分子可以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方式運輸。

(4)水分子進出細胞的方式有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兩種,更多是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

(5)神經遞質通過胞吐后進入突觸間隙,并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的過程,不屬于自由擴散。

(6)Na+、K+等無機鹽離子一般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出細胞,但也可通過協助擴散進出細胞,如神經細胞維

持靜息電位時的K+外流和形成動作電位時的Na卡內流。

(7)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主要體現了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胞吞、胞吐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5.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四點注意

(1)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不一定是主動運輸,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2)胞吞和胞吐主要運輸大分子物質,有時也轉運小分子物質。

(3)胞吞和胞吐屬于跨膜運輸,不屬于穿膜運輸。

(4)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體現了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創新情境練(建議用時:10分鐘)

*創新情境聯系生活

1.(蛋白質磷酸后)龍膽花在處于低溫(16團)下30min內發生閉合而在轉移至正常生長溫度(22回)、光

照條件下30min內重新開放,這與花冠近軸表皮細胞膨壓(即原生質體對細胞壁的壓力)變化有關,水通

道蛋白在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通道蛋白磷酸后化運輸水的活性增強),其相關機理如下圖所示,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推測在常溫、黑暗條件下,龍膽花開放速度會變慢

B.蛋白激酶GSCPK16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會引起水通道蛋白構象的改變

C.由低溫升高至正常溫度的過程,促使囊泡上的水通道蛋白去磷酸化后轉移至細胞膜,花冠近軸表皮

細胞膨壓增大

D.過程③、④的運輸方式均消耗能量

【答案】D

【分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1)自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不需要載體,不耗能,例如氣體、

小分子脂質;(2)協助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需要膜轉運蛋白的協助,不耗能,如葡萄糖進入紅

細胞;(3)主動運輸:物質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耗能,如離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詳解】A、圖中顯示,在常溫條件下會促進水通道蛋白轉移到細胞膜上,且光照刺激會促進鈣離子進入到

細胞內促進水通道蛋白磷酸化,進而促進水分子進入細胞中,促進花朵重新開放,據此可推測,常溫、黑

暗條件下,龍膽花開放速度會變慢,A正確;

B、圖中顯示,光照促進Ca2+運輸至細胞內,激活GSCPK16,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引起水通道蛋白構象的改

變,促進水通過擴散方式進入細胞,B正確;

C、結合圖示可推測,由低溫升高至正常溫度的過程,會促使囊泡上的水通道蛋白去磷酸化后轉移至細胞膜,

使水分進入細胞增多,進而導致花冠近軸表皮細胞膨壓增大,B正確;

D、過程③、④的運輸方式均是通過水通道蛋白協助的協助擴散,不消耗能量,D錯誤。

故選D。

2.(抗鹽脅迫)如圖為某耐鹽植株根系抵抗鹽脅迫的作用機理圖,圖中A、B、C為不同的轉運蛋白,根系

細胞在鹽脅迫下通過多種方式降低細胞質中的Na+濃度。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部位Na+濃度大小為:液泡〉細胞外>細胞溶膠

B.Na+通過蛋白B進入液泡的速率只跟細胞液的pH大小有關

C.Na+通過蛋白A運出細胞是一種逆濃度的跨膜運輸,但不直接消耗ATP

D.Na+進入液泡依賴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但未體現流動性

【答案】C

【分析】分析圖片信息可知,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將H+運出細胞外,然后借助H+的內外濃度梯度來運輸Na+,

將其排出細胞;或者通過將Na+儲存進液泡,減少細胞質基質中的Na+濃度。

【詳解】A、不同部位Na+濃度大小為:細胞溶膠〉細胞外,細胞溶膠〉液泡,A錯誤;

B、Na+通過載體蛋白B進入液泡,是消耗H+的電化學梯度,跟細胞液的pH大小和蛋白B的數量都有關,B

錯誤;

C、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將H+運出細胞外,然后借助H+的內外濃度梯度來運輸Na+,Na+通過蛋白A運出細胞

是消耗H+的電化學梯度勢能,是一種逆濃度的跨膜運輸,但不直接消耗ATP,C正確;

D、圖中將Na+運輸至液泡儲存的過程,借助囊泡與液泡膜融合,與膜的流動性有關,D錯誤。

故選C。

3.(耐鹽堿的海水稻)鹽堿地中含過量的鈉鹽會對普通水稻的生存造成威脅,同時普通水稻也會因遭受一

些病原菌感染而影響其正常生長。袁隆平院士的團隊經過不懈努力,培育出抵抗逆境而耐鹽堿的海水稻,

并將其推廣種植,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下圖為海水稻抗逆性特征相關的生理過程示意圖。

回答下列問題:

注:S0S1和NHX為膜上兩種蛋白質

⑴鹽堿地土壤中過多的無機鹽增大了土壤溶液的滲透壓,使植物吸水困難,產生滲透脅迫。據圖分析,海

水稻細胞通過將無機鹽離子跨膜運輸進入細胞,從而增大細胞液的—以應對滲透脅迫,其根細胞吸收水

分的方式是--

⑵過多的無機鹽使鹽堿地土壤pH呈堿性,但海水稻根細胞的細胞間pH小于7,據圖分析,原因是根尖細

胞將細胞質基質中的H+通過—的方式跨膜運輸到細胞膜外,以中和鹽堿地中過多的堿。H+也能由細胞外

進入細胞質基質,其跨膜運輸方式和H+由液泡進入細胞質基質的跨膜運輸方式—(填"相同"或"不同")。

⑶為抵抗病原菌的感染,海水稻會向細胞外分泌一些抗菌蛋白。儲存抗菌蛋白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體現

了細胞膜具有—的結構特點。

⑷海水稻在種植過程中也要像種植普通水稻一樣對稻田進行定期排水曬田,從物質跨膜運輸的角度分析,

定期排水曬田有利于—=

⑸雖然海水稻能在一定鹽濃度的環境中生存,但其耐受環境脅迫的能力仍十分有限,如在灌溉時,仍需將

鹽度高的海水經過一定的淡化處理后再流入水稻田。結合實際情況,提出1個進一步改良海水稻抗逆性狀

的方案:=

【答案】⑴滲透壓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

⑵主動運輸相同

⑶一定流動性

⑷促進根系的有氧呼吸過程,進而產生更多的能量用于無機鹽的轉運

⑸設法提高S0S1和NHX兩種蛋白質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進而改良海水稻的抗逆性狀

【分析】不同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不同,包括主動運輸,被動運輸和胞吞、胞吐,其中被動運輸包括協助

擴散和自由擴散。

1、主動運輸的特點:①消耗能量(來自于ATP水解或離子電化學勢能)②需要轉運蛋白協助③逆濃度梯度

進行。

2、協助擴散的特點: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轉運蛋白協助③順濃度梯度進行。

3、自由擴散的特點: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轉運蛋白協助③順濃度梯度進行。

【詳解】(1)據圖分析,海水稻細胞通過將無機鹽離子跨膜運輸進入細胞,從而增大細胞液的滲透壓以應

對滲透脅迫,有利于根部細胞吸水,結合圖示可知,其根細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

(2)過多的無機鹽使鹽堿地土壤pH呈堿性,但海水稻根細胞的細胞間pH小于7,這是因為根尖細胞將細

胞質基質中的H+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跨膜運輸到細胞膜外,以中和鹽堿地中過多的堿。H+也能由細胞外順

濃度梯度進入細胞質基質,其跨膜運輸方式和H+由液泡進入細胞質基質的跨膜運輸方式"相同",均為協助

擴散。

(3)為抵抗病原菌的感染,海水稻會向細胞外分泌一些抗菌蛋白,其分泌方式為胞吐,結合圖示可知,儲

存抗菌蛋白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體現了細胞膜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結構特點,這是胞吐過程進行的結構基

礎。

(4)海水稻在種植過程中也要像種植普通水稻一樣對稻田進行定期排水曬田,從物質跨膜運輸的角度分析,

定期排水曬田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溶氧量,進而促進根系的有氧呼吸過程,進而產生更多的能量用于無機

鹽的轉運,因而能促進植物的生長。

(5)雖然海水稻能在一定鹽濃度的環境中生存,但其耐受環境脅迫的能力仍十分有限,如在灌溉時,仍需

將鹽度高的海水經過一定的淡化處理后再流入水稻田。結合圖示可知,海水稻抗鹽的機制在于能將鈉離子

從細胞質基質中排出到細胞外,同時也能將鈉離子運輸到細胞液中,因而降低了細胞質基質中的鹽濃度,

為其中的代謝活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且增加了細胞液的滲透壓促進了海水稻對土壤中水分的吸收,

因此為了改良海水稻的抗逆性狀,可設法提高S0S1和NHX兩種蛋白質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進而改良海水稻

的抗逆性狀。

限時提升練《(建議用時:30分鐘)

1.(2024?海南?高考真題)許多紅樹植物從含鹽量高的泥灘中吸收鹽分,并通過其葉表面的鹽腺主動將鹽

排出體外避免鹽害。下列有關這些紅樹植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根細胞吸收鹽提高了其細胞液的濃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B.根細胞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吸收泥灘中的K+

C.通過葉表面的鹽腺將鹽排出體外,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D.根細胞主要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水分

【答案】A

【分析】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離子往往是逆濃度運輸,屬于主動運輸,消耗能量,使細胞液的濃度升

高,增強了植物細胞的吸水能力,從而適應鹽堿環境。

【詳解】A、根細胞吸收鹽提高了其細胞液的濃度,提高細胞滲透壓,有利于水分的吸收,A正確;

B、根細胞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泥灘中的K+,B錯誤;

C、根據題干,通過其葉表面的鹽腺主動將鹽排出體外避免鹽害,所以運輸方式屬于主動運輸,需要ATP提

供能量,C錯誤;

D、根細胞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滲透作用,運輸方式是被動運輸,D錯誤。

故選A。

2.(2024?貴州?高考真題)茶樹根細胞質膜上的硫酸鹽轉運蛋白可轉運硒酸鹽。硒酸鹽被根細胞吸收后,

隨著植物的生長;吸收的大部分硒與胞內蛋白結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轉移到細胞壁中儲存。下列敘述錯

誤的是()

A.硒酸鹽以離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細胞吸收

B.硒酸鹽與硫酸鹽進入細胞可能存在競爭關系

C.硒蛋白從細胞內轉運到細胞壁需轉運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劑可推測硒酸鹽的吸收方式

【答案】C

【分析】根細胞從土壤吸收無機鹽離子的方式主要是主動運輸,該運輸方式的特點是:從低濃度一側運輸

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

【詳解】A、硒酸鹽是無機鹽,必需以離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細胞吸收,A正確;

B、根據題意,由于根細胞質膜上的硫酸鹽轉運蛋白可轉運硒酸鹽,故硒酸鹽與硫酸鹽進入細胞可能存在競

爭關系,B正確;

C、硒蛋白從細胞內轉運到細胞壁是通過胞吐的方式實現的,故不需轉運蛋白,C錯誤;

D、利用呼吸抑制劑處理根細胞,根據處理前后根細胞吸收硒酸鹽的量可推測硒酸鹽的吸收方式,D正確。

故選C。

3.(2024?江西?高考真題)營養物質是生物生長發育的基礎。依據表中信息,下列有關小腸上皮細胞吸收

營養物質方式的判斷,錯送的是()

方式細胞外相對濃度細胞內相對濃度需要提供能量需要轉運蛋白

甲低高是是

乙高低否是

丙高低是是

T高低否否

A.甲為主動運輸B.乙為協助擴散

C.丙為胞吞作用D.丁為自由擴散

【答案】C

【分析】自由擴散的方向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不需載體和能量,常見的有水、CO2、5、甘油、苯、酒精

等;協助擴散的方向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如紅細胞吸收葡萄糖;主動運輸的方

向是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需要載體和能量,常見的如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詳解】A、甲表示的運輸方向為逆濃度進行,且需要消耗能量,并通過載體轉運,為主動運輸,A正確;

B、乙為順濃度梯度進行,需要轉運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為協助擴散,B正確;

C、胞吞作用不需要轉運蛋白參與,C錯誤;

D、丁順濃度梯度進行吸收,不需要轉運蛋白,也不需要能量,是自由擴散,D正確。

故選C。

4.(2024?浙江?高考真題)植物細胞胞質溶膠中的C廠、NO;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液泡,Na\Ca?+逆濃度梯

度轉運到液泡,以調節細胞滲透壓。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可富集在液泡中,夜間這些蔗糖運到胞質溶

膠。植物液泡中部分離子與蔗糖的轉運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埼堡的是()

A.液泡通過主動運輸方式維持膜內外的H+濃度梯度

B.Cr、NO;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液泡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C.Na+、Ca2+進入液泡需要載體蛋白協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D.白天液泡富集蔗糖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續進行

【答案】C

【分析】液泡內的細胞液中H+濃度大于細胞質基質,說明H+運出液泡是順濃度梯度,因此方式是協助擴散;

液泡膜上的載體蛋白能將H+轉運出液泡的同時將細胞質基質中的Na+、Ca2+轉運到液泡內,說明Na+、Ca2+

進入液泡的直接驅動力是液泡膜兩側的H+電化學梯度,因此該過程Na+、Ca2+的進入液泡的方式為主動運輸。

【詳解】A、由圖可知,細胞液的pH3-6,胞質溶膠的pH7.5,說明細胞液的H+濃度高于細胞溶膠,若要長

期維持膜內外的H+濃度梯度,需通過主動運輸將細胞溶膠中的H+運輸到細胞液中,A正確;

B、通過離子通道運輸為協助擴散,Cl.NO;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液泡屬于協助擴散,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B正確;

C、液泡膜上的載體蛋白能將H+轉運出液泡的同時將細胞質基質中的Na+、Ca2+轉運到液泡內,說明Na\Ca2+

進入液泡的直接驅動力是液泡膜兩側的H+電化學梯度,因此該過程Na+、Ca2+的進入液泡的方式為主動運輸,

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液泡膜兩側的H+電化學梯度提供,C錯誤;

D、白天蔗糖進入液泡,使光合作用產物及時轉移,減少光合作用產物蔗糖在細胞質基質中過度積累,有利

于光合作用的持續進行,D正確。

故選C。

5.(2024?甘肅?高考真題)維持細胞的Na+平衡是植物的耐鹽機制之一。鹽脅迫下,植物細胞膜(或液泡膜)

上的H+-ATP酶(質子泵)和Na+-H+逆向轉運蛋白可將Na+從細胞質基質中轉運到細胞外(或液泡中),以

維持細胞質基質中的低Na+水平(見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H+-ATP酶總▲入Na+

細胞外7k|_f/Na+H逆向轉運蛋白

細胞內X,II?Na+

+

ATPADP+PiAH?AH+

A.細胞膜上的H+-ATP酶磷酸化時伴隨著空間構象的改變

B.細胞膜兩側的H+濃度梯度可以驅動Na+轉運到細胞外

C.H+-ATP酶抑制劑會干擾H+的轉運,但不影響Na+轉運

D.鹽脅迫下Na+-H+逆向轉運蛋白的基因表達水平可能提高

【答案】C

【分析】1、由圖可知,H+-ATP酶(質子泵)向細胞外轉運H+時伴隨著ATP的水解,且為逆濃度梯度運輸,

推出H+-ATP酶向細胞外轉運H+為主動運輸;

2、由圖可知,H+進入細胞為順濃度梯度運輸,Na+出細胞為逆濃度梯度運輸,均通過Na+-H+逆向轉運蛋白,

H+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所釋放的勢能是驅動Na+轉運到細胞外的直接動力,由此推出Na+-H+逆向轉運蛋白介

導的Na+跨膜運輸為主動運輸。

【詳解】A、細胞膜上的H+-ATP酶介導H+向細胞外轉運時為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載體蛋白需

與運輸分子結合,引起載體蛋白空間結構改變,A正確;

B、H+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所釋放的勢能是驅動Na+轉運到細胞外的直接動力,B正確;

C、H+-ATP酶抑制劑干擾H+的轉運,進而影響膜兩側H+濃度,對Na+的運輸同樣起到抑制作用,C錯誤;

D、鹽脅迫下,會有更多的Na+進入細胞,為適應高鹽環境,植物可能會通過增加Na+-H+逆向轉運蛋白的基

因表達水平,以增加Na+-H+逆向轉運蛋白的數量,將更多的Na+運出細胞,D正確

故選C。

6.(2024?山東?高考真題)某植物的蛋白P由其前體加工修飾后形成,并通過胞吐被排出細胞。在胞外酸

性環境下,蛋白P被分生區細胞膜上的受體識別并結合,引起分生區細胞分裂。病原菌侵染使胞外環境成

為堿性,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使其不被受體識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蛋白P前體通過囊泡從核糖體轉移至內質網

B.蛋白P被排出細胞的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C.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堿性

D.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體識別,不能體現受體識別的專一性

【答案】B

【分析】由題意,某植物的蛋白P由其前體加工修飾后形成,并通過胞吐被排出細胞,即前提再經加工后

即為成熟蛋白,說明蛋白P前體通過囊泡從內質網轉移至高爾基體。堿性會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提

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酸性。

【詳解】A、核糖體沒有膜結構,不是通過囊泡從核糖體向內質網轉移,A錯誤;

B、蛋白P被排出細胞的過程為胞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B正確;

C、由題意,堿性會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酸

性,C錯誤;

D、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體識別,即受體結構改變后即不能識別,能體現受體識別的專一性,D錯誤。

故選Bo

7.(2024?山東?高考真題)植物細胞被感染后產生的環核甘酸結合并打開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細

胞內Ca2+濃度升高,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導致H2O2含量升高進而對細胞造成傷害;細胞膜上的受體激酶BAK1

被油菜素內酯活化后關閉上述Ca2+通道蛋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環核甘酸與Ca2+均可結合Ca2+通道蛋白

B.維持細胞Ca2+濃度的內低外高需消耗能量

C.Ca2+作為信號分子直接抑制出5的分解

D.油菜素內酯可使BAK1缺失的被感染細胞內H2O2含量降低

【答案】B

【分析】載體蛋白參與主動運輸或協助擴散,需要與被運輸的物質結合,發生自身構象的改變;而通道蛋

白參與協助擴散,不需要與被運輸物質結合。

【詳解】A、環核甘酸結合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Ca2+不需要與通道蛋白結合,A錯誤;

B、環核甘酸結合并打開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細胞內Ca2+濃度升高,Ca?+內流屬于協助擴散,故維

持細胞Ca2+濃度的內低外高是主動運輸,需消耗能量,B正確;

C、Ca2+作為信號分子,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導致也5含量升高,不是直接出。2的分解,C錯誤;

D、BAK1缺失的被感染細胞,則不能被油菜素內酯活化,不能關閉Ca2+通道蛋白,將導致H2O2含量升高,D

錯誤。

故選Bo

8.(2024?河南新鄉?一模)溶液中的離子會與水分子結合形成水合離子,故其通常不能通過磷脂雙分子層

進行跨膜運輸。細胞在運輸離子時需要轉運蛋白的協助,常見的離子進入細胞的三種方式如圖所示,圖中a、

b、c、d代表離子,細胞內c的濃度大于細胞外,團、團、團代表轉運蛋白。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水分子可以通過磷脂雙分子層和水通道蛋白進入細胞

B.a進入細胞不需要與團結合,b、c、d進入細胞需要與轉運蛋白結合

C.回為通道蛋白,回、回都為載體蛋白,三者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

D.a、c、d進入細胞不消耗能量,b進入細胞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分析】細胞膜上的轉運蛋白可以分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兩種類型,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

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每次轉運時都會發生自身構象的改變;通道蛋白具有選擇性,只容許與自身通道

直徑和形狀相適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和離子通過。

【詳解】A、水分子可以通過磷脂雙分子層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也可以通過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

的方式進入細胞,A正確;

B、a進入細胞是借助于回通道蛋白,但不需要與團結合,b、c、d進入細胞需要與轉運蛋白結合,B正確;

C、國為通道蛋白,回、國都為載體蛋白,三者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C正確;

D、a進入細胞是通過通道蛋白,屬于協助擴散,不消耗能量,細胞內c的濃度大于細胞外,故c進入細胞

是逆濃度梯度,屬于主動運輸,消耗能量,c、d借助于回,屬于協同轉運,c進入細胞所消耗的能量來自于

d順濃度梯度所產生的電化學勢能,即d進入細胞不消耗能量,b進入細胞消耗ATP所提供的能量,綜上,

a、d進入細胞不消耗能量,b、c進入進入細胞需要消耗能量,D錯誤。

故選D。

9.(2024?廣東廣州?一模)物質進入細胞都要穿過細胞膜,不同物質穿過細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圖表

示在一定范圍內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膜內的三種不同情況,如果以人工合成的無蛋白磷脂雙分子膜代替

細胞膜,并維持其它條件不變,則()

甲乙丙

A.甲、乙被抑制B.乙、丙被抑制

C.甲、乙被促進D.乙、丙被促進

【答案】B

【分析】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主要為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氣體分子和一些脂溶性的小

分子可發生自由擴散;葡萄糖進入紅細胞、鉀離子出神經細胞和鈉離子進入神經細胞屬于協助擴散,不需

要能量,借助于載體進行順濃度梯度轉運;逆濃度梯度且需要載體和能量的小分子運輸方式一般為主動運

輸。

【詳解】A圖中物質運輸速度和細胞外濃度呈正相關,說明是自由擴散;B圖在一定范圍內運輸速度隨細胞

外濃度增大而增大,超過一定范圍細胞外濃度增加,運輸速率不變,說明是協助擴散;C圖無論細胞外液在

什么濃度都可以吸收,說明是主動運輸。

如果以人工合成的無蛋白磷脂雙分子膜代替細胞膜,由于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都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所

以乙丙兩種運輸方式都會被抑制,而甲自由擴散是物質順濃度梯度的擴散,不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所以

不受影響。

故選Bo

10.(2025?河北邯鄲?模擬預測)膜轉運蛋白是細胞膜上協助物質出入細胞的蛋白質,一般可將其分為"通

道蛋白"和"載體蛋白"兩大類。下列關于這兩類膜轉運蛋白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二者的合成不一定由基因控制

B.二者運輸物質時,均無特異性

C.二者運輸物質時,均需要消耗能量

D.二者運輸物質時,不一定改變構象

【答案】D

【分析】細胞膜上的轉運蛋白可以分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兩種類型。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

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通道蛋白只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適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

子通過。

【詳解】A、膜轉運蛋白是蛋白質,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A錯誤;

B、通道蛋白和載體蛋白都屬于轉運蛋白,對于物質的運輸都具有特異性,B錯誤;

C、通過通道蛋白運輸的物質都是協助擴散,不消耗能量,如水分子通過通道蛋白進行跨膜運輸屬于協助擴

散,不消耗能量,C錯誤;

D、通道蛋白只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適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子通過,分子或離子通

過通道蛋白時,不需要和通道蛋白結合,不改變構象。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適應的分子或離

子通過,會發生自身構象改變,D正確。

故選D。

11.(2024?四川瀘州?一模)研究發現,鹽脅迫下大量Na+會進入植物根部細胞,影響細胞內酶的活性,進

而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合成。耐鹽堿植物根毛細胞中的液泡不僅對植物細胞內的環境起調節作用,還參與抵

抗鹽脅迫。右圖為某耐鹽植物在高鹽環境中的有關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NHX、SOSi和HKTi是有關轉運蛋

白。下列有關敘述合理的是()

A.有關部位pH大小為:液泡pH<細胞質基質pH〈細胞膜外pH

B.NHX、SOS1均能轉運H+和Na+,兩種轉運蛋白都不具有專一性

C.高鹽脅迫時,Na+進入根細胞和進入液泡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D.該植物可通過排出Na+和提高細胞滲透壓來適應高鹽堿環境

【答案】D

【分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1)自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不需要載體,不耗能,例如氣體、小分子脂質;

(2)協助擴散:物質高濃度到低濃度,需要膜轉運蛋白的協助,不耗能,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主動運輸:物質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耗能,如離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詳解】A、據圖分析,H+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需要消耗ATP,則H+由低濃度進入高濃度,液泡pH<

細胞質基質pH,H+由細胞質基質進入細胞膜外,也需要消耗能量,則H+由低濃度進入高濃度,細胞膜外

pH<細胞質基質pH,A錯誤;

B、NHX、S0S1只能轉運廿+和Na+,具有專一性,B錯誤;

C、高鹽脅迫時,Na+進入根細胞是從高濃度進入低濃度,不需要消耗能量,Na+進入液泡依靠酎提供的電

化學勢能,C錯誤;

D、提高細胞液中Na+濃度,能提高細胞液的滲透壓,增加細胞對水的吸收,從而適應高鹽堿環境,D正確。

故選D。

12.(24-25高三上?重慶渝中,階段練習)胃酸可殺滅隨食物進入消化道內的細菌,分泌過程如圖所示。胃

酸分泌過多,可導致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藥物PPIs在酸性環境下與質子泵發生不可逆性結合,從而抑制

胃酸的分泌,當新的質子泵運輸到胃壁細胞膜上才可解除抑制。藥物P-CAB競爭性地結合質子泵上的K+結

合位點,可逆性抑制胃酸分泌。下列有關推測不合理的是()

胃腔pH1.2

pH7.4

胃壁細胞

A.藥物P-CAB可影響K+從胃壁細胞分泌到胃腔的速度

B.使用藥物PPIs可能會產生細菌感染性腹瀉的副作用

C.藥物PPIs和藥物P-CAB不會改變質子泵的空間結構

D.藥物PPIs的抑酸效果比P-CAB更持久

【答案】C

【分析】由圖可知:cr通過CI-通道從胃壁細胞進入胃腔,運輸方式為協助擴散;K+通過K+通道從胃壁細胞

進入胃腔,運輸方式也為協助擴散;質子泵水解ATP將K+運進細胞和H+運出細胞,K+進細胞和H+出胃壁細

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

【詳解】A、藥物P-CAB可抑制K+進入胃壁細胞,會降低胃壁細胞與胃腔K+的濃度差,影響K+流出胃壁細

胞的速度,A正確;

B、由于PPIS的抑酸效果持久,可能導致胃酸長時間較少,隨食物進入消化道內的細菌繁殖使個體出現細菌

感染性腹瀉,B正確;

C、藥物PPIs與質子泵上不可逆結合,會改變質子泵的空間結構,C錯誤;

D、由于藥物PPIs是與質子泵不可逆的結合,而P-CAB是與K+競爭性結合質子泵上的結合位點,當K+分泌

增加時P-CAB的競爭作用會減弱,而使用PPIs需要細胞膜上再生質子泵才可解除,所以藥物PPIs的抑酸效

果比P-CAB更持久,D正確。

故選Co

13.(2024,湖北黃岡?模擬預測)某種含丁香酚的臍貼可通過透皮給藥法(在肚臍處皮膚貼敷12小時)輔

助治療小兒腹瀉和腹痛等。丁香酚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腸胃系統,其部分原理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促進

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胃蛋白酶

A.H+-K+-ATP酶同時具有催化和運輸兩種功能

B.H+、K+通過H+-K+-ATP酶的運輸方式分別是協助擴散、主動運輸

C.丁香酚能夠促進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從而促進機體對食物的消化

D.可通過抑制H+-K+-ATP酶的作用來緩解胃酸分泌過多的癥狀

【答案】B

【分析】題圖分析,丁香酚順濃度梯度進入胃壁細胞,促進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且通過H+-K+-ATP酶把K+轉

運進胃壁細胞,同時把H+轉運出胃壁細胞,促進胃酸的分泌,具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詳解】A、結合圖示可知,H+-K+-ATP酶轉運鉀離子和H+的同時,還要催化ATP的水解過程,因而說明該

物質同時具有催化和運輸兩種功能,A正確;

B、由圖可知,H+、K+通過H+-K+-ATP酶的運輸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因而均為主動運輸,B錯誤;

C、結合圖示可知,丁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