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原料-洪桉樟苗木繁殖與高密度矮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1頁
工業原料-洪桉樟苗木繁殖與高密度矮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2頁
工業原料-洪桉樟苗木繁殖與高密度矮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3頁
工業原料-洪桉樟苗木繁殖與高密度矮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4頁
工業原料-洪桉樟苗木繁殖與高密度矮化種植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B43/TXXXX—XXXX工業原料—洪桉樟苗木繁殖與高密度矮化種植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洪桉樟(Cinnaamomumglanduliferum‘honganzhang’)的育苗、造林地選擇、種植、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鮮枝葉采運和檔案管理等。本文件適用于洪桉樟育苗及規范化矮林種植。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LY/T3061樟樹嫩枝扦插育苗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洪桉樟Cinnaamomumglanduliferum‘honganzhang’(Cinnaamomumglanduliferum(Wall.)Meisn.inDC.,Prodr)中選擇出的優良無性系,它的揮發油高達7.5%以上,其中58.6%為桉葉油素,是提取桉葉素的重要原料。4育苗4.1育苗方法扦插育苗。4.2采穗圃2DB43/TXXXX—XXXX選擇交通便利、排灌條件良好、土質為壤土的地方建采穗圃。采穗圃的密度宜控制在株距1m,行距為1行1m,另1行為2m。4.3采穗圃的管理采穗圃要適當增加P、K肥,控制N肥的量。每次采穗后,在旁晚噴施一次追肥KH2PO4,濃度為1%。其它與7相同。4.4插條在采穗圃,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無病蟲害枝條作為插條。插條要求上下兩端帶腋芽或頂芽加下端腋芽,插條粗0.2cm~0.4cm,長度4cm~10cm,葉片較大時用半葉,較少時可為全葉,上端平剪,下端斜剪。4.5插條處理插條用600倍~800倍多菌靈溶液消毒后,用800ppm的吲哚丁酸溶液速醮3s~5s。4.6扦插基質黃心土加泥炭土混合,體積比為5:1,pH植控制在5.5~7.0。4.7扦插容器9cm×9cm軟質營養缽或無紡布容器。4.8扦插時間7月~10月。4.9圃地選擇宜選擇地勢平坦,靠近水源,排灌便利,交通方便的區域。4.10扦插前準備育苗地整平、作平床,苗床寬1m~1.2m,高30cm,步道寬40cm。提前一天用1%高錳酸鉀溶液對苗床消毒。將裝好基質的容器緊密、整齊擺放到苗床上。搭建1.8m~2m高的蔭棚,遮陽網透光率50%~75%。4.11扦插插前容器內基質澆透水,將插穗垂直插入基質,扦插深度為2cm~3cm,插好后再澆透水。苗床搭建50cm~60cm高的小拱棚,用塑料薄膜封閉嚴實,15天內不宜掀開小拱棚。4.12扦插后管理扦插后30天左右生根,宜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與600倍~800倍多菌靈溶液。以后,每隔15d噴施低濃度葉面肥。長出3片~4片新葉時,可選擇陰天撤去塑料薄膜,進行澆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常規管理。4.13水份管理3DB43/TXXXX—XXXX扦后15天,要根據情況進行適當補水。補水的原則為保持容器表面土壤不發白。4.14換大容器扦插3個月后換12cm×15cm的無紡布容器。4.15大容器苗基質基質宜選用農林廢棄物、草木灰、有機肥和黃土,按體積比1:2:15配制。4.16苗木生長管理按照LY/T3061的規定執行。4.17苗木出圃規格洪桉樟一年半生容器苗出圃分級標準見表1。表1洪桉樟一年半生容器苗出圃分級標準等級地徑(cm)苗高(cm)根系根團綜合控制指標>0.8>60發達傷,無病蟲害0.6~0.840~60發達5造林地的選擇5.1前茬地選擇無樟屬植物的宜林荒山,如有樟屬植物,需整地時連根挖掉。5.2地形宜選擇地勢較平緩,坡度小于25°,交通方便,山地相對集中連片。坡向以陽坡或半陽坡為好。5.3氣候選擇年平均氣溫16℃以上,1月平均氣溫5℃以上,極端低溫-7℃以上及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且分布比較均勻的地區。水質達到國家GB5084的標準。空氣符合國家GB3095一級或二級質量標準。5.4土壤選擇紅壤、黃壤、黃紅壤等土壤類型,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濕潤肥沃,pH值4.5~7.0。土壤應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的二級標準或以上標準。6種植6.1整地坡度10°以下的山地,可采用機耕全墾整地,深40cm以上;坡度10°以上的山地,采用帶墾整地,墾帶與環山平行,帶寬1m~1.2m,深40cm以上。4DB43/TXXXX—XXXX6.2基肥1月~3月。按每株施漚熟的農家肥4kg~5kg+鈣鎂磷肥250g+硫酸鉀肥250g,施肥后蓋土和地膜。6.3造林密度按株行距1.2m×1.2m定值。6.4種植時間栽植時間在10月~翌年4月。雨后陰天或小雨天栽植最適宜。6.5種植方法將合格的一級與二級苗,去除容器,盡量保持容器中基質不松散。7撫育管理7.1除草和松土松土與除草同時進行。第一年兩次,4月和8月進行,以后,每年后收割后與次年的4月與8月除草、松土。7.2施肥沿梯土內側開溝施肥。定值第二年4月結合松土除草施肥,每株施復合肥0.1kg~0.2kg或商品有機肥2kg~5kg,三年后每年4月每株施復合肥0.25kg~0.5kg,8月~9月每株施復合肥0.5kg。肥料使用符合NY/T496的要求。7.3補栽在造林第二年春進行缺株補齊。8病蟲害防治8.1防治原則洪桉樟的主要蟲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等。主要害蟲有樟葉蜂、樟梢卷葉蛾、樟巢螟等。病蟲害防治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8.2物理防治采用頻振燈誘殺害蟲等方法。8.3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等方法進行防制或用性激素進行誘殺。8.4化學防治5DB43/TXXXX—XXXX化學防治應符合GB/T8321的要求。防治方法參見附錄A。9鮮枝葉采運9.1除雜原料林第一次采割前應由質檢員抽查原料林中非目標樟屬植物的生長情況,抽查結果為非目標樟屬植物與洪桉樟比大于1%時,應進行全面檢查,清除雜樟,小于1%,可不進行全面檢查。9.2采收栽后第二年可進行采收,采收方法為采收整株的枝葉,留樹樁高度15cm~20cm。9.3采割時間每年的采割時間宜在11月~12月。9.4收集裝運將砍好的枝葉及時捆綁成把,并集中到路邊,以便裝運。采割枝葉要隨采隨運,嚴禁與有毒貨物混裝,妥善堆放在指定堆場,及時處理與加工蒸油。9.5去粗枝修除直徑1cm以上的粗枝,將除去粗枝的鮮枝葉捆成每捆15kg~20kg,質檢員驗收后堆放到指定的場所待用。9.6批號管理將同一種植區域,連續采收期的原料作為一個批號。不同批號的鮮枝葉應分開堆放,分開加工,做到先采先加工,避雨水,堆放時間宜小于七天。10檔案管理建立羅漢果洪桉樟栽培管理檔案(見附錄B),長期保存。6DB43/TXXXX—XXXX附錄A(資料性)洪桉樟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病蟲害防治方法注意苗圃衛生,適當疏苗,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毀;(2)用1000億個活孢子/克依天得(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施,12d噴一次,連續3次~4次。炭疽病將病枝(葉)剪除,燒毀;用嘉博利源-炭特靈500倍液進行噴施。樟葉蜂(1)加強苗圃地和造林地管理,適時除草,消滅土中蟲繭。(2)做好預測預報工作,狠抓第1代幼蟲防治,于發生前噴藥滅蟲。于4月中下旬第1代幼蟲初孵化前后噴施EC0.05%―0.03%,10%廣蟲立克0.5%或90%晶體敵百蟲0.1%―0.06%的溶液。樟梢卷葉蛾(1)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葉燒毀,以消滅越冬蛹;(2)3月樟樹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蟲孵化時用90%敵百蟲、50%二溴磷乳劑、50%馬拉松乳劑10000倍液進行噴射,每隔5天一次,連續二、三次。7DB43/TXXXX—XXXX樟巢螟(1)在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蟲剛開始活動、且尚未結成網巢時,使用菊酯類藥劑、滅幼脲、阿維菌素等進行噴施。(2)如果幼蟲已結成網巢,則可以人工摘除蟲巢;并將蟲巢進行集中燒毀。然后在蟲巢周圍噴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