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并使用完畢前2025年1月濟南市高二期末學習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規定的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回答非選擇題時,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作圖除外),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和其他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設小司寇一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尚書·洪范》中記王者遇大事,要“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這反映了()A.貴族政治受到沖擊 B.君主專制得到一定限制C.儒家民本思想形成 D.周制保有原始民主傳統2.漢代提水灌溉時,淺井用桔槔,深井用轆轤,利用河水用翻車;耕地用犁,淺耕用爬犁,深耕用犁壁;播種用耬車等。這說明漢代()A.勞作方式多樣 B.耕作模式精細C.生產技術領先 D.農業體系完善3.唐朝編造籍冊時同步進行“貌定”,根據人口年齡和身體狀況,以定“五九”,即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這五個年齡段,分別要為二十歲成丁,五十歲免課役,六十歲為老人,八十和九十歲特殊優待做準備。這一做法()A.服務于國家治理 B.旨在加強人身控制C.擴大了賦役來源 D.致力強化基層教化4.宋太宗即位以后,“罷節鎮領支郡之制”;到真宗時期,“凡諸使赴本任或知他州,皆不簽書錢谷事”。這客觀上推動了()A.中央決策機制日臻完備 B.內重外輕局面轉變C.地方行政區劃層級變動 D.選官制度發展完善5.1875年,閩浙總督李鶴年在奏章中將臺灣劃分成“臺灣腹地”和“臺灣番地”。總理衙門以上諭的形式嚴厲斥責李鶴年這一行為,指出“當一視同仁,不得謂化外游民”。這反映了清政府()A.化解了邊疆危機 B.國家意識增強C.仍堅守夷夏觀念 D.地方治權削弱6.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提到:“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梁啟超意在說明()A.維新變法促進國人覺醒 B.民國初年政治格局混亂不堪C.政治制度亟需變革創新 D.民主共和缺乏廣泛心理基礎7.1932年5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暫行章程》對國家銀行國庫資本、業務、組織、決算以及純利分配等作出相應規定,其落款處第一次加蓋了印有“國家銀行”字樣的印章。這()A.體現了新政權的制度探索 B.緣于開展土地革命的需要C.確保了蘇區財政金融穩定 D.沖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8.20世紀60年代,我國發展起“單位大院式”的住宅小區模式,一般企事業單位、機關都有自己的居住區,居住區內配有浴室、食堂、小賣部等基礎設施,同一居住區內建筑樣式單一,按行或列排列。這種住宅模式()A.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 B.適應了國家建設的需要C.以培養集體主義為主旨 D.推動了全國城市化進程9.1979年2月,鄧小平到達美國休斯敦的騎術表演場,欣然接受了美國女騎手送上的牛仔帽并戴在頭上。這一細節引發了世界范圍的熱烈報道。引發熱烈報道是基于()A.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B.中國釋放出的對外開放信號C.美國摒棄冷戰思維 D.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10.雅典的公民出席公民大會并參與辯論和投票,輪流參加議事會和陪審法庭,處理國家事務。斯巴達的公民大會有權對宣戰、媾和等重大事務進行表決,長老會議員和監察官也由公民大會選出。據此可知古希臘()A權力機構實行分權制衡原則 B.民眾直接參與國家管理C.城邦政治蘊含一定民主因素 D.各邦政治體制逐漸趨同11.在13世紀左右,許多西歐手工業行會章程中都明確規定了每個行會成員允許占有的勞動資料數量的最高限額;1595年倫敦的絲織匠行會的下層織匠抱怨,部分行會成員設置的織機數超出了規定的兩至三倍。這種變化反映了()A.生產關系的重大調整 B.西歐行會控制生產規模C.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D.行會規范手工業的生產12.據統計,1642年英國成年男子識字率僅為三分之一,到1840年達到三分之二,婦女的識字率也達到50%。同時國家開始干預和興辦教育,很多實用學科進入大學課堂。出現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眾文化素質逐漸提升 B.機器生產的現實需求C.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普及 D.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13.下圖由美國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于1881年創作。該漫畫揭示出()A.英法殖民中利益沖突 B.非洲已被瓜分殆盡C.美國推行門戶開放政策 D.有效占領原則確立14.1927年6月,法國外長白里安照會美國國務卿凱洛格,建議締結一項雙邊永恒友好條約。凱洛格表示同意白里安的建議,但不主張締結雙邊條約,建議締結一個由美、法、英、德、意、日六國簽署的多邊條約(即后來的《非戰公約》),然后對所有國家敞開大門。美國此舉意在()A.放棄孤立主義政策 B.維護各國安全C.推行大國一致原則 D.主導世界秩序15.下表為1950—1980年部分國家鋼產量變化表(單位:萬噸),其中乙是()年份甲*丙丁1950612733484878519552854527941106171965122391024116119261975239014134102311058219803712148001114110080A.中國 B.美國 C.蘇聯 D.日本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16題14分,17題14分,18題14分,19題13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清朝的人口增長材料一[資料1]:下表是《清實錄》所載人口情況。有學者據此得出乾隆六年清朝人口獲得“陡然突破”這一結論。年代人口數年代人口數1651年(順治8年)1063萬(丁口)1741年(乾隆6年)14341萬(人口)1770年(康熙49年)2331萬(丁口)1783年(乾隆47年)30746萬(人口)1734年(雍正12年)2642萬(丁口)1834年(道光14年)40101萬(人口)[資料2]:中國有早婚的歷史傳統,往往“成丁便成家,成家便立戶”,“丁口”即代表“戶”。根據各種資料證實,明清時期全國或地方戶(丁)與口常在一與五之比,同康熙五十一年南巡時,“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人”的調查吻合。材料二[資料1]:——摘編自周源和《清初人口統計析疑》——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資料2]:自圣祖以來,休養生息百有余年,民生其間,自少至老……年豐人樂,無有夭札(遭疫病而早死)疵癘(疾病)……其戶口繁庶。——趙爾巽《清史稿》中國人民非常喜歡生育,總是盡生活資料允許的范圍繁殖后代。——理查德·坎蒂隆《商業性質概論》盛清時期較為重視民生保障,在倉儲建設方面,清代建立了一個以常平倉、社倉和義倉為核心的,常年儲糧達數千萬實的倉儲體系。——朱滸《明清時期中國的內在活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底蘊再認識》(1)根據材料一,你如何認識清朝人口的“陡然突破”?(2)分析說明材料二的內容對研究“清朝的人口增長”有什么幫助。(3)研究清朝人口增長的原因,你還可以補充哪些資料?加以說明。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04,濟南開埠那一年這一年,袁世凱上奏:“濟南本為黃河、小清河碼頭,現在又為兩路樞紐……亟應在于濟南城外自開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外務部“議復奉旨允準”,濟南開埠由此變為現實。這一年,膠濟鐵路全線通車,在此之前,商部頒布《重訂鐵路簡明章程》,規定興辦鐵路需由商部審批,在中外合資興辦鐵路時,“外股不得超過華股”,華人獨資或招華股50萬兩以上者,給予獎勵。這一年,山東全省高小學堂已達80余處,濟南第一個專收女學生的學堂在后營房街(今泉城廣場處)正式開課,名曰“第一公立女學堂”。在中學堂校園的流行歌曲是《黃河》:“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君作鐃吹,現我凱旋!”。這一年,喧囂紛擾,風起云涌,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摘編自《走向世界——天下泉城》2015年26期提取材料信息,談談你對“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的理解。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身份證的變遷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曾組織研究、籌劃過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的工作,后因種種原因停頓下來。——《人民公安報》2008年10月31日第004版材料二我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當年我國證明公民身份的證件有工作證、介紹信和戶口本等,既沒有統一格式,容易為不法分子偽造和頂替,也不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一般法律效力。1984年4月,國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北京率先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那年12月,我去北京跟班學習身份證的制作發放。2004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正式實施。3月,我所在的市局戶政處負責組織全市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制發工作。二代身份證不僅卡片上打印的文字信息與彩色的人像更加美觀,而且融入了IC卡技術,安全性和功能性都得到了提升。2019年武漢成為全國首批試點“電子身份證”的城市。也許有一天,我們在酒店入住登記、場館檢票、車站機場安檢時,可以不用再靠出示身份證原件證明“我是我”了。——摘編自《一張身份證見證時代變遷》韓昌來(口述)竺山(整理)結合材料,以“身份證·變遷”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文件內容及影響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英國殖民地運輸貨物至英國或另一殖民地,或歐洲將商品運送至英國及其殖民地,均須使用英國船只裝載。由此引發了1652年第一次英荷戰爭。1786年英法簽署商業條約雙方同意降低彼此商品的進口關稅,一些特定商品可以在兩國之間自由交易,不受限制,如葡萄酒、布匹等從而減少貿易壁壘。這為英國制造商獲益提供了更多機會。1860年英法簽訂《科布登-謝瓦利埃條約》英法兩國給予對方最惠國待遇,互減商品關稅。打通了英國制成品進入法國市場的通道。1903年約瑟夫·張伯倫發表《伯明翰宣言》主張英國改變現有自由貿易制度,以帝國為單位設立關稅,共同對抗外部壓力,以此保護本土產業。1932年《進口關稅法》英國政府同自治領及殖民地正式建立了排他性的帝國特惠制,標志著英國自由貿易秩序收縮的頂峰。材料二在制造業成長階段,英美兩國均試圖建立重商主義的國內或國際秩序,以促成本土制造業發展;在制造業成熟階段,兩國積極推進貿易自由化的國際秩序構建;在制造業衰落階段,兩國面臨日益增大的保護主義壓力,同時積極推進以金融自由化為重點的秩序構建。——摘編自黃琪軒《大國制造業興衰與國際經濟秩序變遷》結合英國相關史實分析說明材料二的觀點。
絕密★啟用并使用完畢前2025年1月濟南市高二期末學習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規定的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回答非選擇題時,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作圖除外),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和其他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設小司寇一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尚書·洪范》中記王者遇大事,要“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這反映了()A.貴族政治受到沖擊 B.君主專制得到一定限制C.儒家民本思想形成 D.周制保有原始民主傳統【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國家政治生活中重視民眾的意見,保留了原始社會部落成員共同參與部落事務決策的民主傳統,說明周制保有原始民主傳統,D項正確;詢問民眾意見等舉措并非是對貴族政治的否定或沖擊,而是一種政治決策中的多元參與形式,排除A項;君主專制是在秦朝建立后才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排除B項;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時期由孔子創立,戰國時期孟子等進一步發展,排除C項。故選D項。2.漢代提水灌溉時,淺井用桔槔,深井用轆轤,利用河水用翻車;耕地用犁,淺耕用爬犁,深耕用犁壁;播種用耬車等。這說明漢代()A.勞作方式多樣 B.耕作模式精細C.生產技術領先 D.農業體系完善【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材料“漢代提水灌溉時,淺井用桔槔,深井用轆轤,利用河水用翻車;耕地用犁,淺耕用爬犁,深耕用犁壁;播種用耬車等”可知,漢代在農業生產的灌溉、耕地、播種等各個環節都有相對應且精細的工具和方法,體現了耕作模式的精細,B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農業生產工具和方法的精細使用,并非是勞作方式多樣,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與其他地區或時代生產技術對比的信息,無法得出領先的結論,排除C項;農業體系涵蓋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方面,材料僅涉及到農業生產環節,不能體現農業體系完善,排除D項。故選B項。3.唐朝編造籍冊時同步進行“貌定”,根據人口年齡和身體狀況,以定“五九”,即十九、四十九、五十九、七十九、八十九這五個年齡段,分別要為二十歲成丁,五十歲免課役,六十歲為老人,八十和九十歲特殊優待做準備。這一做法()A.服務于國家治理 B.旨在加強人身控制C.擴大了賦役來源 D.致力強化基層教化【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唐朝通過“貌定”對人口進行年齡和身體狀況核查,劃分不同年齡段(如二十歲成丁、五十歲免課役等),目的是明確賦役責任和優待政策;這一做法是戶籍制度的一部分,幫助政府精準掌握人口信息,合理調配賦稅、徭役和福利資源,從而保障國家財政和社會穩定,A項正確;人身控制并非根本目的,排除B項;劃分旨在精準管理而非擴大賦役來源,排除C項;材料沒有直接涉及基層教化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4.宋太宗即位以后,“罷節鎮領支郡之制”;到真宗時期,“凡諸使赴本任或知他州,皆不簽書錢谷事”。這客觀上推動了()A.中央決策機制日臻完備 B.內重外輕局面轉變C.地方行政區劃層級變動 D.選官制度發展完善【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在地方的治理上廢除節度使管理支郡的權力,并且為了進一步限制地方權力,使地方官不能管理財政事務,可知是以分權的方式限制地方權力,這促進了官僚隊伍的擴大,為此客觀上推動了選官制度的發展完善,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權力的變動,未涉及中央決策機構的論述,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不能說明其內重外輕局面的轉變,排除B項;地方行政區劃層級變動是政府的主觀措施,而非客觀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5.1875年,閩浙總督李鶴年在奏章中將臺灣劃分成“臺灣腹地”和“臺灣番地”。總理衙門以上諭的形式嚴厲斥責李鶴年這一行為,指出“當一視同仁,不得謂化外游民”。這反映了清政府()A.化解了邊疆危機 B.國家意識增強C.仍堅守夷夏觀念 D.地方治權削弱【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反對把臺灣地區劃分為“臺灣番地”,番地意為化外之地,說明清政府強調對臺灣地區疆域的重視,是國家領土的一部分,說明請政府對國家領土主權的重視,國家意識增強,B項正確;化解了邊疆危機與史實不符,此時中國邊疆危機逐漸加重,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國家認為對臺灣地區應當一視同仁,說明并未堅守華夷觀念,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臺灣地區的管理方式及程度,不能得出地方治權是否受到削弱,排除D項。故選B項。6.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提到:“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梁啟超意在說明()A維新變法促進國人覺醒 B.民國初年政治格局混亂不堪C.政治制度亟需變革創新 D.民主共和缺乏廣泛心理基礎【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說明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之后的十年中,革命所倡導的主張并沒有實現,原因是在舊思想、舊文化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制度,即革命主張的民主共和沒有形成廣泛的民眾基礎,影響范圍有限,所以不能成功,即梁啟超意在說明民主共和缺乏廣泛心理基礎,D項正確;材料說明的是辛亥革命而非維新變法,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辛亥革命后政治主張尚未實現的原因而非民國初年的政治格局,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其認為之所以政治主張尚未實現的原因是舊制度、舊文化尚未改變,而非亟需政治上的變革創新,排除C項。故選D項。7.1932年5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暫行章程》對國家銀行國庫資本、業務、組織、決算以及純利分配等作出相應規定,其落款處第一次加蓋了印有“國家銀行”字樣的印章。這()A.體現了新政權的制度探索 B.緣于開展土地革命的需要C.確保了蘇區財政金融穩定 D.沖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據題干“對國家銀行國庫資本、業務、組織、決算以及純利分配等作出相應規定,其落款處第一次加蓋了印有‘國家銀行’字樣的印章”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于1931年建立的新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暫行章程》對國家銀行做出的各方面規定,體現了新政權在金融制度方面的探索,A項正確;土地革命主要是關于土地分配等問題,與國家銀行制定章程和蓋章沒有直接關聯,排除B項;僅通過制定銀行暫行章程,不能確保蘇區財政金融穩定,排除C項;制定銀行章程并不能直接沖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兩者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排除D項。故選A項。8.20世紀60年代,我國發展起“單位大院式”的住宅小區模式,一般企事業單位、機關都有自己的居住區,居住區內配有浴室、食堂、小賣部等基礎設施,同一居住區內建筑樣式單一,按行或列排列。這種住宅模式()A.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 B.適應了國家建設的需要C.以培養集體主義為主旨 D.推動了全國城市化進程【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據題干“一般企事業單位、機關都有自己的居住區,居住區內配有浴室、食堂、小賣部等基礎設施,同一居住區內建筑樣式單一,按行或列排列”可知,“單位大院式”的住宅小區模式由單位提供配套設施,職工居住集中。它將居住區與基礎設施結合在一起,不但便于單位集中管理職工,也利于職工安心工作,這適應了當時國家建設對穩定的勞動力的需要,B項正確;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這種住宅模式客觀上有利于培養集體主義,但不是主要的目的,排除C項;“單位式”住宅小區模式主要針對單位職工,范圍相對局限,對全國城市化進程推動作用有限,排除D項。故選B項。9.1979年2月,鄧小平到達美國休斯敦的騎術表演場,欣然接受了美國女騎手送上的牛仔帽并戴在頭上。這一細節引發了世界范圍的熱烈報道。引發熱烈報道是基于()A.中美關系的正常化 B.中國釋放出的對外開放信號C.美國摒棄冷戰思維 D.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9年(美國)。據題干“鄧小平訪美戴牛仔帽引發世界關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訪美是中美關系正常化(1979年建交)后的重要外交活動,其親民舉動(如戴牛仔帽)被視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如打破意識形態隔閡),B項正確;中美關系正常化是背景,非報道直接原因,排除A項;美國冷戰思維在1979年仍存在(如對蘇遏制政策),排除C項;中美關系突破屬外交成果,非報道焦點,排除D項。故選B項。10.雅典的公民出席公民大會并參與辯論和投票,輪流參加議事會和陪審法庭,處理國家事務。斯巴達的公民大會有權對宣戰、媾和等重大事務進行表決,長老會議員和監察官也由公民大會選出。據此可知古希臘()A.權力機構實行分權制衡原則 B.民眾直接參與國家管理C.城邦政治蘊含一定民主因素 D.各邦政治體制逐漸趨同【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據題干“雅典的公民出席公民大會并參與辯論和投票……長老會議員和監察官也由公民大會選出”及所學知識可知,公民大會是雅典和斯巴達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通過公民大會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反映了這兩個城邦的政治制度中蘊含了一定的民主因素,C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分權制衡的原則,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雅典和斯巴達的公民能夠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并非民眾,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斯巴達是寡頭政治,兩者的政治體制并不趨同,排除D項。故選C項。11.在13世紀左右,許多西歐手工業行會章程中都明確規定了每個行會成員允許占有的勞動資料數量的最高限額;1595年倫敦的絲織匠行會的下層織匠抱怨,部分行會成員設置的織機數超出了規定的兩至三倍。這種變化反映了()A.生產關系的重大調整 B.西歐行會控制生產規模C.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D.行會規范手工業的生產【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后的歐洲。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歐洲行會最初設置了勞動資料的最高限額,但到16世紀后,出現了行會成員生產資料超出行會規定的的數額,這說明紡織行業的規模得到了擴大,說明城市商品經濟得到了發展,C項正確;生產關系涉及的是所有制、階級關系和分配關系,材料未涉及這些方面發生了變化,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后期行會制定的生產資料未受到控制,說明西歐行會未能控制生產規模,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后期生產規模的擴大,未涉及行會對手工業生產的規范,未涉及行會制定了具體的規章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12.據統計,1642年英國成年男子的識字率僅為三分之一,到1840年達到三分之二,婦女的識字率也達到50%。同時國家開始干預和興辦教育,很多實用學科進入大學課堂。出現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眾文化素質逐漸提升 B.機器生產的現實需求C.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普及 D.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42年至1840年英國。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正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時間,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對勞動力教育水平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英國國家開始干預和興辦教育,很多實用學科進入大學課堂,成年男子和婦女的識字率提高,這些變化適應工業化時期國家發展的需要,B項正確;識字率提升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工業革命中機器生產的現實需求,而非單純的文化素質提升本身,排除A項;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普及)是直接表現,排除C項;這些變化是為了滿足工業化發展的需要,不是為了實現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同時國家開始干預和興辦教育的措施與之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下圖是由美國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于1881年創作。該漫畫揭示出()A.英法殖民中的利益沖突 B.非洲已被瓜分殆盡C.美國推行門戶開放政策 D.有效占領原則確立【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1年的美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英法在非洲地區存在利益沖突,特別是蘇伊士運河的開辟,造成了非洲勞工的大量死亡和奴役,A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殖民者在埃及的殖民活動,不能以此說明非洲已被瓜分殆盡,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美國對非洲的殖民,且門戶開放政策主要是針對中國提出,排除C項;有限占領原則是在1884年的柏林會議上提出的,排除D項。故選A項。14.1927年6月,法國外長白里安照會美國國務卿凱洛格,建議締結一項雙邊永恒友好條約。凱洛格表示同意白里安的建議,但不主張締結雙邊條約,建議締結一個由美、法、英、德、意、日六國簽署的多邊條約(即后來的《非戰公約》),然后對所有國家敞開大門。美國此舉意在()A.放棄孤立主義政策 B.維護各國安全C.推行大國一致原則 D.主導世界秩序【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7年的美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國國務卿凱洛格主張將雙邊條約擴展為多邊條約,并希望《非戰公約》對所有國家開放。這一舉動表明美國試圖通過多邊外交手段,擴大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并推動國際秩序的重建,所以其意圖是建立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美國是否放棄了孤立主義政策,排除A項;美國的外交意圖是維護其本國的利益而非維護各國安全,排除B項;大國一致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原則,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5.下表為1950—1980年部分國家鋼產量變化表(單位:萬噸),其中乙是()年份甲*丙丁1950612733484878519552854527941106171965122391024116119261975239014134102311058219803712148001114110080A.中國 B.美國 C.蘇聯 D.日本【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根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1980年(世界)。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蘇聯在二戰后仍然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鋼產量增長較快,乙是蘇聯,C項正確;中國在建國初工業基礎薄弱,尤其是重工業,1953年實行“一五”計劃,推動了工業化建設,鋼鐵產量增加。改革開放后,經濟體制調整,也推動了工業化建設,甲是中國,排除A項;二戰后美國是世界經濟強國,鋼產量一直處于較高水平,1950年到1980年期間乙的鋼產量始終較高,符合美國當時的工業實力情況,丁是美國,排除B項;日本在二戰后經濟遭受重創,之后經濟迅速崛起,鋼產量也快速增長,丙是日本,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16題14分,17題14分,18題14分,19題13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清朝的人口增長材料一[資料1]:下表是《清實錄》所載人口情況。有學者據此得出乾隆六年清朝人口獲得“陡然突破”這一結論。年代人口數年代人口數1651年(順治8年)1063萬(丁口)1741年(乾隆6年)14341萬(人口)1770年(康熙49年)2331萬(丁口)1783年(乾隆47年)30746萬(人口)1734年(雍正12年)2642萬(丁口)1834年(道光14年)40101萬(人口)[資料2]:中國有早婚的歷史傳統,往往“成丁便成家,成家便立戶”,“丁口”即代表“戶”。根據各種資料證實,明清時期全國或地方戶(丁)與口常在一與五之比,同康熙五十一年南巡時,“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人”的調查吻合。材料二[資料1]:——摘編自周源和《清初人口統計析疑》——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資料2]:自圣祖以來,休養生息百有余年,民生其間,自少至老……年豐人樂,無有夭札(遭疫病而早死)疵癘(疾病)……其戶口繁庶。——趙爾巽《清史稿》中國人民非常喜歡生育,總是盡生活資料允許的范圍繁殖后代。——理查德·坎蒂隆《商業性質概論》盛清時期較為重視民生保障,在倉儲建設方面,清代建立了一個以常平倉、社倉和義倉為核心的,常年儲糧達數千萬實的倉儲體系。——朱滸《明清時期中國的內在活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底蘊再認識》(1)根據材料一,你如何認識清朝人口的“陡然突破”?(2)分析說明材料二的內容對研究“清朝的人口增長”有什么幫助。(3)研究清朝人口增長的原因,你還可以補充哪些資料?加以說明。【答案】(1)清代人口統計單位轉換(統計方式變化;統計單位從“丁口”到“人口”),乾隆六年并無“陡然突破”;但人口增長是符合史實的。(2)資料1從自然條件角度說明清代氣候有所回暖,氣候相對穩定,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推動人口的增長;資料2分別從清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傳統思想和生育觀念;社會保障的角度說明人口增加的原因。(任答2點)若能籠統答出“有助于研究清朝人口增長的原因(背景、條件)”可得分。(3)可以從以下角度作答:從邊疆開發角度:清朝疆域的拓展與開發,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從農業生產角度:高產作物的引進,提高了糧食產量;從賦役制度角度:賦役改革(“攤丁入畝”政策),人丁稅取消;從其他角度:疫病的防治、醫療技術的進步等也是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題、認識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一“《清實錄》中所載人口情況表”可以看到,1651年、1770年、1734年的人口單位是“丁口”,1741年、1783年、1834年的人口單位是“人口”,而“丁口”是賦稅、徭役等征派的對象,主要指成年男子;“人口”包括男女老少等所有人,涵蓋范圍更廣,所以以“丁口”數來判斷人口規模會造成偏差,由此可得出,清代人口統計單位轉換(統計方式變化;統計單位從“丁口”到“人口”),乾隆六年并無“陡然突破”;據材料一“明清時期全國或地方戶(丁)與口常在一與五之比,同康熙五十一年南巡時,‘所至詢問一戶或有五六人’的調查吻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前中期政局穩定,統治者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因此可得出人口增長是符合史實的。【小問2詳解】本題是認識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二《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可以看到,清朝前中期氣候相較于清初氣溫較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溫暖適宜的氣候有助于農作物的生長,增加糧食產量,養活更多的人口,因此可得出資料1從自然條件角度說明清代氣候有所回暖,氣候相對穩定,這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推動人口增加;據材料二中資料2“休養生息百有余年,民生其間,自少至老……年豐人樂,無有夭札(遭疫病而早死)疵癘(疾病)”反映了清前期社會較穩定、“中國人民非常喜歡生育,總是盡生活資料允許的范圍繁殖后代”反映了中國傳統的生育觀、“重視民生保障,在倉儲建設方面,清代建立了一個以常平倉、社倉和義倉為核心的,常年儲糧達數千萬實的倉儲體系”反映了統治者重視民生保障,這些材料從不同角度解釋了中國人口增長的原因,因此可得出資料2分別從清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傳統思想和生育觀念;社會保障的角度說明人口增加的原因。【小問3詳解】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清朝(中國)。影響人口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從邊疆開發、農業生產、賦役制度等角度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邊疆不斷開拓,統治者實行移民墾荒,促進了人口增長;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來自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傳入我國,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人口增加;清朝時期推行賦役改革,實行“攤丁入畝”,將丁銀并入田賦征收,廢除了人頭稅,推動中國人口的增長;結合所學,疫病的防治、醫療技術的進步減少了疫病導致的人口減少,增加了平均壽命,也是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04,濟南開埠那一年這一年,袁世凱上奏:“濟南本為黃河、小清河碼頭,現在又為兩路樞紐……亟應在于濟南城外自開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外務部“議復奉旨允準”,濟南開埠由此變為現實。這一年,膠濟鐵路全線通車,在此之前,商部頒布《重訂鐵路簡明章程》,規定興辦鐵路需由商部審批,在中外合資興辦鐵路時,“外股不得超過華股”,華人獨資或招華股50萬兩以上者,給予獎勵。這一年,山東全省高小學堂已達80余處,濟南第一個專收女學生的學堂在后營房街(今泉城廣場處)正式開課,名曰“第一公立女學堂”。在中學堂校園的流行歌曲是《黃河》:“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君作鐃吹,現我凱旋!”。這一年,喧囂紛擾,風起云涌,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摘編自《走向世界——天下泉城》2015年26期提取材料信息,談談你對“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的理解。【答案】政治層面:清政府允許自開商埠,規定興辦鐵路外股不得超過華股反映了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主權意識不斷增強,有助于抵制列強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了維護國家主權。經濟層面:膠濟鐵路通車,商部頒布《章程》,獎勵實業,體現了西方工業文明沖擊,清末新政的開展,倡導創辦工商企業,客觀上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教育層面:高小學堂,女子學堂反映了新式學堂得到發展,女性教育逐漸受重視,先進思想的傳播,國人思想觀念的近代化,有助于培養具有民主意識的近代人才。思想層面:流行歌曲《黃河》反映了民眾民族意識不斷加強,推動了反帝愛國運動的發展。(以上四個層面:提取信息,理解可從背景或影響角度分析)總結:這一年集中反映了近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變化,這一年成為向近代社會演進、新陳代謝加速的一年。【解析】【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1904年的中國。提取材料信息,談談你對“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的理解,其理解可結合材料從政治、經濟、教育和思想層面進行信息提取,然后從背景和影響的角度進行論述,如:政治層面:根據材料“外務部‘議復奉旨允準’,濟南開埠由此變為現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允許自開商埠,規定興辦鐵路外股不得超過華股反映了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主權意識不斷增強,有助于抵制列強的侵略,一定程度上了維護國家主權。經濟層面:根據材料“這一年,膠濟鐵路全線通車,在此之前,商部頒布《重訂鐵路簡明章程》,規定興辦鐵路需由”“商部審批,在中外合資興辦鐵路時,‘外股不得超過華股’,華人獨資或招華股50萬兩以上者,給予獎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膠濟鐵路通車,商部頒布《章程》,獎勵實業,體現了西方工業文明沖擊,清末新政的開展,倡導創辦工商企業,客觀上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教育層面:根據材料“這一年,山東全省高小學堂已達80余處,濟南第一個專收女學生的學堂在后營房街(今泉城廣場處)正式開課,名曰‘第一公立女學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高小學堂,女子學堂反映了新式學堂得到發展,女性教育逐漸受重視,先進思想的傳播,國人思想觀念的近代化,有助于培養具有民主意識的近代人才。思想層面:根據材料“在中學堂校園的流行歌曲是《黃河》:‘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君作鐃吹,現我凱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流行歌曲《黃河》反映了民眾民族意識不斷加強,推動了反帝愛國運動的發展。最后,總結歸納,得出結論,這一年集中反映了近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這一年成為向近代社會演進、新陳代謝加速的一年。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身份證的變遷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曾組織研究、籌劃過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的工作,后因種種原因停頓下來。——《人民公安報》2008年10月31日第004版材料二我是1980年參加工作的。當年我國證明公民身份的證件有工作證、介紹信和戶口本等,既沒有統一格式,容易為不法分子偽造和頂替,也不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一般法律效力。1984年4月,國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北京率先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那年12月,我去北京跟班學習身份證的制作發放。2004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正式實施。3月,我所在的市局戶政處負責組織全市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制發工作。二代身份證不僅卡片上打印的文字信息與彩色的人像更加美觀,而且融入了IC卡技術,安全性和功能性都得到了提升。2019年武漢成為全國首批試點“電子身份證”的城市。也許有一天,我們在酒店入住登記、場館檢票、車站機場安檢時,可以不用再靠出示身份證原件證明“我是我”了。——摘編自《一張身份證見證時代變遷》韓昌來(口述)竺山(整理)結合材料,以“身份證·變遷”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1)從五十年代身份證制度沒有實施的角度: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個體勞動者較少,人員流動較少);(2)從八十年代第一代身份證制度誕生角度:改革開放的推行,人口流動性增強;沒有統一的身份證明,帶來諸多不便和問題;(3)從21世紀第二代身份證和電子身份證推行的角度: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大眾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在諸方面的交往活動日益增多;(4)從啟示的角度:身份證的變遷見證了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和保護,記錄了我國社會精細化管理和便民服務的巨大提升,見證了我國人口管理的現代化和信息化,體現了時代的變遷。(5)格式:表述成文得2分【解析】【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現代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根據材料中身份證從五十年代籌劃停滯,到八十年代第一代誕生,再到21世紀第二代及電子身份證出現的歷程,結合所學的中國現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知識,可以擬定論題為:“身份證變遷反映中國時代發展”。其次,結合相關史實分析闡述。如20世紀50年代,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個體勞動者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寧夏中學寧縣達標名校2025年中考生物試題仿真卷:生物試題試卷(6)含解析
- 遼寧理工學院《室內陳設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灌口中學2025年第二學期期中七校聯考高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試題及答案參考
-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影視與文學作品創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醫學綜合素質能力考試試卷及答案
- 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影視創作與策劃職業資格考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5月初三第三次聯考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教育統計與SPSS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GB/T 15608-2006中國顏色體系
- GB/T 14315-2008電力電纜導體用壓接型銅、鋁接線端子和連接管
- 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散文和小說閱讀
- 《民法》全冊精講課件
- 【人衛九版內分泌科】第十一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課件
- 護理人員業務技術檔案 模板
- 工藝管道儀表流程圖PID基礎知識入門級培訓課件
- 金融監管學-金融監管學課件
- 語文一年級上冊:拼音9《y-w》ppt教學課件
- 標準溶液配制與標定原始記錄(氫氧化鈉)
- 內墻膩子施工技術交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