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醫學綜合知識點三_第1頁
成人高考醫學綜合知識點三_第2頁
成人高考醫學綜合知識點三_第3頁
成人高考醫學綜合知識點三_第4頁
成人高考醫學綜合知識點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年成人高考醫學綜合知識點三一、胃鏡檢查(一)有吞咽困難、上腹疼痛脹滿、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上消化管癥狀而原因未明者。(二)上消化管出血原因未明者。(三)X線鋇餐檢查不能明確診斷或需活檢進行病理檢查者。(四)需內鏡隨訪觀察的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五)需做內鏡治療者,如上消化管出血的止血、食管靜脈曲張的硬化劑注射與結扎、食管狹窄的擴張治療等。二、結腸鏡檢查(一)有腹瀉、便血、下腹痛、腹部包塊等癥狀或體征而原因未明者。(二)下消化管出血原因未明者。(三)腸道炎癥的診斷與隨訪。(四)結腸腫瘤的診斷與隨訪、監測結腸息肉的摘除。(五)X線鋇劑灌腸檢查異常但不能明確診斷或需活檢進行病理診斷者。三、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一)原因不明的咯血需明確診斷或雖診斷明確,但內科治療無效亦無法外科治療,需內鏡止血。(二)性質不明的肺病變需進行活檢。(三)吸收緩慢或在同一部位反復發生的炎癥。(四)難以解釋的持續性咳嗽,或局限性喘鳴音。(五)原因不明的肺不張或胸腔積液。(六)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經麻痹、膈神經麻痹或上腔靜脈阻塞。(七)X線胸片無異常,但痰中找到瘤細胞。(八)特殊情況下的治療。一、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redbloodcellcount)系用等滲稀釋液將血液稀釋后進行計數檢查,以求得單位容積(升,用L代表)血液中的紅細胞數目。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測定是通過定量分析,以求得單位容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克/升,用g/L表示)。(一)正常參考值1.紅細胞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2.血紅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二)臨床意義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測定值增高生理性增高見于新生兒和高原居民;相對性增高見于血漿容量減少(體液丟失、嘔吐、腹瀉、燒傷、大量出汗、尿崩癥),亦見于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繼發性絕對增多見于組織缺氧(肺心病、紫紺型先心病)或組織并不缺氧的腎臟病(腎積水、多囊腎)或腫瘤(腎癌、卵巢癌、肝癌);原發性絕對增多見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測定值減少生理性減少見于出生后3個月至15歲以前的兒童和老年人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血液稀釋(妊娠中、后期血漿容量增加);病理性減少見于各種急、慢性失血,造血原料缺乏(缺鐵性、臣幼細胞性貧血);破壞過多(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溶血性貧血);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二、白細胞計數及分類(一)正常值白細胞總數參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兒:(15.0~20.0)×109/L;嬰兒:(11.0~12.0)×109/L;(二)臨床意義1.生理性增多見于新生兒、嬰幼兒、妊娠、分娩、經期、運動、寒冷、飯后、情緒激動等。2.病理性增多細菌感染、出血、溶血、白血病、惡性腫瘤等。3.減少白細胞總數減少主要是中性粒細胞減少。見于病毒感染、傷寒、副傷寒、布氏桿菌病、黑熱病、瘧疾、藥物或代謝產物中毒、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癥、腫瘤放療或化療后。在判斷白細胞計數臨床意義時,應同時參考白細胞分類。三、血小板計數(一)正常參考值100~300×109/L。(二)臨床意義1.生理波動在運動、進餐后血小板增加;在婦女月經期的第1天降低.第3~4天又可回升至正常或更高;娠妊、分娩血小板可暫時性增多;一般晨間比午后為低。2.病理性減少(1)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放射病、骨髓被癌組織浸潤等。(2)血小板破壞增加: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進行體外循環時等。(3)血小板消耗過多:如播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3.病理性增加(1)嚴重組織損傷、急性大失血及溶血后血小板可一過性增多。(2)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早期)等骨髓增生性疾病時血小板可持續性增多。(3)脾切除術后。一、參考值成年男性:1~15mm/1h末;成年女性:0~20mm/1h末。二、臨床意義生理性改變:12歲以下兒童、婦女月經期、妊娠3個月后至分娩后3周以及老年人可增快,高原居民可減慢。病理性增快見于炎癥(結核、風濕、心肌炎)、組織損傷及壞死(手術、心梗)、惡性腫瘤、高球蛋白血癥(淋巴瘤、骨髓病、肝硬化、腎炎、臣球蛋白血癥)、貧血以及高脂血癥。血沉減慢意義不大。正常人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質大部分被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尿液蛋白質含量甚微,成人為20~80mg/24小時尿液,若尿中蛋白質含量超過150mg/24小時尿液,或用定性方法檢驗呈陽性反應,稱為蛋白尿。導致蛋白尿的因素較多,可分為:一、生理性蛋白尿是輕度、暫時性良性蛋白尿,尿蛋白一般不超過(+)。包括功能性蛋白尿,如勞累、精神緊張、寒冷等;體位性蛋白尿,如長期站立、妊娠壓迫等;攝入性蛋白尿。二、病理性蛋白尿系指因器質性病變,導致尿蛋白持續陽性,包括:(一)腎小球性蛋白尿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時,腎小球濾過膜受損、電荷屏障破壞,導致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的濾出量增加,超過了腎小管回吸收能力,遂發生蛋白尿。此種蛋白尿以白蛋白為主,蛋白質排出量常大于2g/24小時尿,定性檢驗多為(++)以上。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和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二)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功能正常,而腎小管網吸收功能障礙所致的蛋白尿,稱腎小管性蛋白尿。其特點是以α2、β2.微球蛋白為主,白蛋白含量正常或稍增加,蛋白排出量常在1g/24小時以下。見于腎盂腎炎、中毒性腎病如汞、鎘等羲金屬鹽和磺胺、慶大霉素等藥物所致的腎小管損害。(三)混合性蛋白尿腎小球和腎小籬的功能均受損,而致上述兩種蛋白尿混合存在。見于慢性腎炎、中毒性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移植術后等。(四)偶然性蛋白尿因尿中混有大量血、膿黏液等成分而導致蛋白定性試驗陽性,稱偶然性蛋白尿。一般不伴腎本身損害,經治療后很快恢復。臨床意義腎以下泌尿系感染(膀胱、尿路)時,尿蛋內定性試驗(+)。(五)溢出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再吸收功能均正常;但由于血漿巾異常蛋白質,如免疫球蛋白的輕鏈,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增加,這些小分子量的蛋白質經腎小球濾出,腎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而產生蛋白尿,見于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急性溶血性疾病等。一、一般性狀檢查(一)糞量正常成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約為100~300g。影響排便的因素很多,消化吸收能力的強弱、食物量的大、小以及食物種類均可影響排便量的多少。胃、腸、胰有炎癥或功能紊亂時,由于炎癥滲出、分泌增加、腸蠕動亢進便量可明顯增加。消化不良者由于食物未能完全消化吸收,能引起便量的增加。(二)顏色與性狀正常成人為黃褐色圓柱形軟便。嬰兒為黃色或金黃色糊狀便。在病理情況下糞便的顏色與性狀可發生如下改變:1.糊狀便及水樣便因腸蠕動亢進及黏液分泌增多所致,見于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腹瀉;尤其是急性腸炎、服用導瀉藥物及甲狀腺功能亢進。乳兒腸炎時,因蠕動過快,以至膽紅素轉化的膽綠索隨糞便排出體外,糞呈綠色。黃綠色稀便內含有膜狀物,見于偽膜性腸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時,大便呈洗肉水樣。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時,大便呈紅豆湯樣。2.黏液便正常成形的糞便外,常附有一層石蠟樣的光彩,即為黏液。糞便外有肉眼可見的黏液,見于急性腸炎及慢性結腸炎。小腸炎癥時增多的黏液混于糞便之中,大腸炎癥時黏液附著于成形的糞便之外;單純黏液便無色、透明,膿性黏液便見于各類腸炎、細菌性痢疾。3.膿性及膿血便見于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或直腸癌。阿米巴痢疾時,糞便呈暗紅色果醬樣。4.凍狀便見于腸易激綜合征及某些慢性痢疾患者。5.鮮血便見于肛裂、痔瘡、直腸息肉及直腸癌時,鮮血常附在糞便表面。6.黑便及柏油便在生理情況下,服用鉍劑或鐵劑后糞便呈深淺不等的碳樣黑色。在病理情況下,糞色黑而有光澤呈柏油樣,見于各種上消化管出血;前者便隱血試驗陰性,后者陽性。正常糞便隱血陰性,但在進食肉類較多時可呈弱陽性。7.自陶土樣使膽道阻塞時,進入腸道的膽紅素減少或缺如,大便中無糞色素,呈白陶土色。8.米泔水樣便見于霍亂。9.細條狀或扁平狀便提示肛門或直腸狹窄,見于直腸癌。10.羊糞狀便見于習慣性便秘。(三)氣味正常糞便的臭味,主要由于食物中蛋白質經細菌分解產生揮發性物質。——吲哚、臭素、硫醇及硫化氫等所致。糞呈酸臭味,同時混雜有氣泡者,常見于淀粉及糖類消化不良。慢性腸炎、胰腺疾病、結腸或直腸癌潰爛時,糞常有腐敗性惡臭。阿米巴腸炎時,糞便腥臭。(四)寄生蟲蛔蟲、蟯蟲、絳蟲等個體較大的蟲體或其片段,可用肉眼辨認。二、顯微鏡檢查(一)細胞1.白細胞正常糞便中偶見中性粒細胞,腸道炎癥時增多,小腸炎癥時細胞因部分被消化,白細胞數量一般<15HP。結腸炎癥時(如細菌性痢疾)可見大量白細胞。過敏性腸炎、腸道寄生蟲病時,糞便中可見較多嗜酸性粒細胞。2.紅細胞正常糞便中無紅細胞。大量紅細胞見于下消化管出血或炎癥,如痢疾、慢性結腸炎、結腸直腸癌及直腸息肉等。3.上皮細胞在生理情況下,有少量脫落的腸黏膜上皮細胞隨糞便排出,但因多已被破壞,故正常糞便中見不到上皮細胞。結腸炎癥時上皮細胞增多。偽膜性腸炎時糞便中可見到黏膜小塊。4.大吞噬細胞鑒于細菌性痢疾和直腸炎癥時。(二)食物殘渣正常糞便中可有少量植物細胞、淀粉顆粒、肌纖維等。糞便中有大量未消化食物見于消化不良、胰腺疾病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腸蠕動過快。(三)寄生蟲和蟲卵患有腸道寄生蟲感染的患者糞便中可見到相應的寄生蟲蟲卵。糞便中有時可見到結腸阿米巴,其為非致病性的共生阿米巴。有病理意義的是溶組織阿米巴及其包囊,應注意鑒別。三、化學檢查(一)膽紅素正常糞便不含膽紅素。腸蠕動過快時,由膽道進入十二指腸的膽紅素,來不及轉換成糞膽原即排出體外,使糞便成為膽黃色;有時以膽綠素形態出現,則糞便呈膽綠色。(二)糞膽原糞膽原即糞中的尿膽原,正常含量為40~280mg/24h。溶血性黃疸時,糞膽原含量顯著增加;阻塞性黃疸或肝細胞性黃疸時糞膽原含量顯著減少或完全消失。(三)糞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