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上知識點_第1頁
北師大版九上知識點_第2頁
北師大版九上知識點_第3頁
北師大版九上知識點_第4頁
北師大版九上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師大版九上知識點第一單元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課程標準:(1)知道《神曲》,復述達?芬奇、哥倫布的主要活動,初步認識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所起的作用。(2)簡述《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初步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影響。(3)講述華盛頓、拿破侖的主要活動,評價資產階級政治家的歷史作用。知識點文藝復興:時間14---16世紀,在意大利最早興起。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性質: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作用:打破了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發揮人的作用,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新航路開辟:意大利水手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于1492年開始遠航,目的是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結果發現美洲。新航路開辟意義:錘煉了歐洲人敢于冒險、勇于拼搏的精神,打破了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開始了一場持續數百年的殖民掠奪、殖民擴張,資本主義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商業革命:各地商品在歐洲均能買到,商業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到大西洋沿岸。價格革命加速了資產階級的興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結束:光榮革命《權利法案》:限制王權的法案,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歷史影響:英國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馬克思認為它是“歐洲范圍的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開始:1789、7、14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制憲會議制定,提出人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反映了第三等級的利益。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登記制度的思想。結束:熱月政變。歷史影響:徹底摧毀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弊端:民主權利為少數人所享有。霧月政變:1799、11、9拿破侖發動并奪去了國家政權。建立執政府。拿破侖帝國《拿破侖法典》美國獨立運動——美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阻礙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開始:來克星頓槍聲,轉折:薩拉托加大捷結束:英國投降。《獨立宣言》:1776、7、4第二節大陸會議頒布杰弗遜起草,內容:1、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平等2、政府由人民授權3、宣告北美獨立建立美國。被馬克思稱為第一人權宣言,它倡導自由、平等和平的原則。華盛頓評價:美國的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第二屆大陸會議上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1777年10月帶領美軍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1781年10月,英軍司令康華利率領英軍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1789當選為美國第一屆總體,連任兩屆后放棄繼續當選美國總統的權利。他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有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拿破侖評價:著名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拿破侖法典》對各資產階級國家的民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執政時的對外戰爭,打擊了各國舊的封建統治,傳播了革命思想,將法國大革命的某些成果推廣到歐洲各地,但因為他的對外戰爭威脅了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了別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的聯合抵抗,1815滑鐵盧戰敗從此推出政治舞臺。第二單元近代社會的確立與動蕩課程標準:(1)講述發明珍妮機的故事,了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于一系列工作機的發明。

(2)知道瓦特改進蒸汽機的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

(3)簡述發明“旅行者號”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4)簡述“三角貿易”的基本內容,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與殘酷性。

(5)講述英國殖民者克萊武在印度瘋狂掠奪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和掠奪是英國最早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重要條件之一。

(6)概述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領導反抗殖民統治斗爭的主要事跡,體會殖民地國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義性。簡述憲章運動的基本史實,了解歐洲早期工業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斗爭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7)講述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概述《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意義。

(8)講述“五月流血周”和創作國際歌的主要過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知識點:第8課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1.工業革命定義: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在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發生的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技術革新。2.工業革命首先發生英國的棉紡織部門。政治前提: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經濟條件: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原料、發達的海外貿易和廣闊的市場3.工業革命的進程棉紡織部門動力問題交通運輸現代工廠制度哈格里夫斯瓦特(美)富爾頓(英)史蒂芬孫珍妮機改良蒸汽機汽船火火車機器大生產1765年1783年1807年1814年19世紀初開始的標志工業革命的標志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完成的標志4.影響:積極影響:生產力方面: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社會關系方面:產生了現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個主要對立的階級現代大工廠制度也建立起來,人類迅速地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向大工廠時代的過渡。消極影響:造成資源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問題。5.啟示: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注意保護環境(或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第9課古老印度的抗爭(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一、英國在印度的殖民侵略1、侵略據點——東印度公司:1600年,英國人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了對印度的殖民侵略活動。東印度公司的性質:是以私營公司的名義出現的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機構。2、克萊武是英國在印度進行大肆掠奪和野蠻擴張的代表。3、英國對印度殖民擴張的影響:對英國:掠奪了巨額財富,開拓了廣闊的市場,大大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發展。對印度:造成巨大災難,變得日益貧困落后。二、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1859)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掠奪引起印度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反對2、導火線:1857年“涂油子彈事件”3、主力軍:印度土兵;領導階層:封建王公;參加范圍:印度社會各個階層。4、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5、結果: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6、啟迪:不畏強敵,英勇斗爭,不屈不擾,追求自由的精神。第10課“解放者”的風采(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一、罪惡的“三角貿易”1、目的:歐洲殖民者為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歐洲開始從非洲向美洲販運黑人。2、時間:從16世紀起,持續三百多年。3、路線和內容(參見右圖):4、后果(影響):對西方國家來說: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巨額利潤和城市繁榮,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對非洲來說:喪失了大量勞動力,使它們發展緩慢、貧困落后帶來無窮災難。對美洲來說,黑人為開發美洲作出了巨大貢獻。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解放者”——玻利瓦爾是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最著名的領導人。2、玻利瓦爾的主要貢獻:領導委內瑞拉起義,建立委內瑞拉第二、第三共和國;解放哥倫比亞、內瑞拉北部和厄瓜多爾、智利、上秘魯(即玻利維亞)等地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家是玻利維亞。3、巴西獨立:1822年,葡萄牙王子佩德羅宣布巴西獨立。(注意:其方式不同于拉美其他地區)4、影響:①徹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長達三個世紀的封建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②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共和國,拉丁美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③打擊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勢力,配合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5、拉美獨立運動的性質:屬于民族解放運動。獨立運動為拉美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而也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5、認識:通過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和罪惡的三角貿易的學習,可知:資本主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與殖民擴張相聯系,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充滿了血腥、貪婪和暴力。正因如此,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第11課開辟新時代的“宣言”(《共產黨宣言》的發表)一、歐洲工人的覺醒——英國憲章運動1、時間和地點:1836—1858年,英國2、內容:政治上——要求獲得選舉權,參與國家管理;經濟上——反對資本家的剝削。3、地位:是歐洲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早期工人運動。4、結果:迫使英國政府和資本家向工人讓步,打擊了資產階級的統治。5、局限性:不能認識到用什么樣的新社會代替資本主義。二、時代風云中的兩顆巨星——馬克思、恩格斯1、馬克思、恩格斯:他們都是德國人,他們的理論成果被稱為“科學社會主義”。2、184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會面。3、可貴的精神品質:勤奮刻苦,有遠大抱負,從小立場為全人類謀幸福,積極的投身革命實踐。三、《共產黨宣言》(1848年2月)1、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2、內容: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提出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3、意義:《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為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拓展與引申1、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的含義:有了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的正確途徑(暴力革命)。2、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歷史條件:經濟基礎:工業革命的發生,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階級基礎:工人運動的發展,表明無產階級的壯大。理論基礎: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實踐基礎: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第12課“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巴黎公社和《國際歌》)一、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5月28日1、背景: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2、原因:梯也爾為首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不積極抵抗普魯士的進攻;對內企圖解除國民自衛軍的武裝。(直接原因)3、開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4、成立政權: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5、措施:廢除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政權;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歸工人合作社管理(體現社會主義政權);實行義務教育、限定公職人員最高工資等。6、性質:巴黎公社是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權,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7、失敗:“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5月28日)。1871年在梯也爾政權和普魯士政府勾結進攻下,從5月21日至28日是,公社戰士與敵軍展開殊死搏斗,最終200名戰士在拉雪茲神甫公墓全部犧牲。7、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武裝奪取政權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首創精神。公社戰士體現了英勇不屈、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二、《國際歌》(原名《英特納雄奈爾》)1、創作背景:為紀念巴黎公社于1871年創作2、詞作者:歐仁·鮑狄埃(法)曲作者:狄蓋特(法)3、意義:《國際歌》唱遍全世界,成為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歌。4、“英特納雄奈爾”一定要實現的意思: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第三單元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課程標準:(1)講述俄國廢除農奴制法令的主要內容,認識農奴制改革的歷史作用。

(2)講述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主要活動,說出《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3)簡述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探討明治維新在促進日本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所起的作用。(1)列舉電力廣泛使用的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4)知道本茨和萊特兄弟及愛迪生的發明,了解汽車和飛機兩種交通工具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并認識電器的廣泛使用對提高人類社會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5)簡述“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組成國及相關條約的主要史實,了解歐洲兩大軍事對抗集團形成的嚴重后果。以凡爾登戰役為例,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知識點:1861改革背景:封建的農奴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克里木戰爭激化了社會矛盾1861改革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即農奴制危機嚴重。1861改革目的:亞歷山大二世為擺脫農奴制危機,鞏固貴族地主統治。1861改革前提:盡量維護貴族地主的利益。1861改革內容:農奴獲得人身自由;農奴解放時,農民可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耕地,但農民只有使用權;獲得解放后的農民仍歸“村社”管理。1861改革性質: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1861改革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使俄國工業生產迅速增長,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②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美國內戰根本原因:南方種植園主從事的是使用黑人奴隸進行耕作的種植園經濟;北方工廠主從事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美國內戰直接原因(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矛盾的焦點:奴隸制存廢問題。美國內戰經過:林肯:林肯出身貧寒,他同情黑人奴隸、反對奴隸制度,是美國共和黨人。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1860年11月當選為美國總統;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1862年,聯邦政府通過了《宅地法》,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1865年北方獲勝,林肯遇刺身亡。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美國內戰影響: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黑人奴隸制)。為以后經濟的迅速超過英、法等國家創造了條件。明治維新背景:1)、幕府統治的危機:①日本國內階級矛盾尖銳,直接威脅幕府統治;②19世紀中期,日本出現了新興地主、資本家、資產階級性質的商人,他們不滿幕府統治;③19世紀中期,日本民族危機嚴重,面臨淪為殖民地的危險。2)、以武士為首的倒幕派武裝倒幕成功,為改革掃清了障礙。明治維新目的:擺脫民族危機,鞏固明治政府統治(根本目的),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明治維新內容:①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天皇擁有無限權力;②經濟上: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③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常備軍(皇軍)和警察制度;④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明治維新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明治維新意義:①對內: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②對外: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成為亞洲民族獨立的國家。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③強大后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比較明治維新和俄國1861年改革;比較明治維新和中國戊戌變法英國憲章運動是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一次早期歐洲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宣言》(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①時間:1848年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③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活動:馬克思曾被聘為《萊茵報》的主編,并風趣地說自己是“世界公民”。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聯合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④《共產黨宣言》內容:分析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資產階級統治。=5\*GB3⑤《共產黨宣言》意義: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斗綱領。《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后歐仁·鮑迪埃作了《國際歌》詞,曲作者是狄蓋特。“電氣時代”:(1)電磁感應現象:1831年,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并提出電磁學理論。該理論應用于生產實踐,為電力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電話:1876年,定居美國的英國人貝爾發明。無線電報:19世紀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師馬可尼發明,實現了橫穿英吉利海峽的無線電報。以“電”為核心,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同時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科學和技術真正緊密結合;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眾多的改進和發明中,為人們所熟知并廣泛應用的有電燈、電話機、電車、電報機、電影機、電壓表、留聲機、蓄電池、蠟紙、油印機等。僅在1882年他就提出了141項專利申請。電燈是他最重要的發明,改變了人類傳統的照明。他的發明為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做出了卓越貢獻,人們稱贊他是“打開電器時代的領袖”。“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電器廣泛使用的作用:從20世紀初開始,電成為西方國家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在家庭生活中,電的使用方便了人類的生活(比如:洗衣機、電冰箱、電風扇等家電的使用;通訊的便利等),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給人類帶來娛樂,豐富生活等);在工業生產中促使其他部門快速發展,特別是鋼鐵工業的發展。汽車: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成功地設計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卡爾·本茨被稱為“汽車之父”。1913年美國工程師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飛機: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利用內燃發動機驅動螺旋槳,制造出一架名為“飛行者1號”的飛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由機械提供動力的飛行器,邁出了人類航空技術的第一步。汽車和飛機的作用: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改變了人類的社會面貌和生活方式;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危害人類的生命安全(戰爭、車禍、空難等)等。兩大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德、意、奧匈帝國;三國協約:法、俄、英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后果: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巴爾干地區成為火藥桶。一戰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后起的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德、日等,實力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等)。必然要求按實力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爭奪世界霸權。)一戰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塞爾維亞具有民族解放戰爭的正義性)一戰導火線: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刺殺了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參加指揮軍事演習的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但是這一偶然發生的事件卻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一戰經過: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開始。1916年發生在法國境內的凡爾登戰役是一戰時期最殘酷,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此后,法軍開始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一戰結果:一戰歷時4年零3個月,最后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①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后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戰爭。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三千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饑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雙方共支出戰費2084億美元。▲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第四單元構建文化的圣殿第22課引領時代的思考(啟蒙運動)一、啟蒙運動1、興起的原因: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根本原因);自然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據。封建專制制度使人民群眾的利益不斷遭到侵犯和剝奪,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2、性質: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3、世界近代史上的四次思想解放運動簡表名稱時間核心思想代表人物革命文藝復興14-17世紀人文主義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17-18世紀理性主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自由主義19世紀自由主義亞當·斯密——社會主義1848年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法國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4、文藝復興被稱為是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對天主教神學思想追求現世的幸福。啟蒙運動被稱為是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反對封建專制主義,追求自由平等。5、代表人物及其主張(主要是法國):①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把批判的鋒芒直指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天主教會。②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避免出現獨裁和專制。其學說首先在美國用于實踐。③盧梭:人民主權說,社會契約論。6、影響:它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依據。7、比較文藝復興運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