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農業生產全程化技術手冊The"ThreeRuralProductionFull-processTechnicalManual"isacomprehensiveguidetailoredforagriculturalproductioninruralChina.Thismanualservesasapracticalreferenceforfarmersandagriculturalprofessionals,offeringdetailedinformationonvarioustechniquestoenhancecropyieldsandensuresustainablefarmingpractices.Itcoverstheentireprocessofagriculturalproduction,fromsoilpreparationandplantingtoharvestingandpost-harvestmanagement,makingitanindispensabletoolforthoseinvolvedintheagriculturesector.Themanualisparticularlyusefulinregionscharacterizedbydiverseagriculturalecosystemsandvaryingclimateconditions.WhetheritisinthefertileplainsoftheYangtzeRiverDeltaorthemountainousregionsofYunnan,thisguideprovidesregion-specificsolutionstooptimizecropproduction.Itaddresseschallengessuchaswatermanagement,pestcontrol,andcroprotation,ensuringthatfarmerscanadapttotheirlocalenvironmentsandmaximizetheiryields.Toeffectivelyutilizethismanual,readersareexpectedtohaveabasicunderstandingofagriculturalprinciplesandpractices.Themanualisstructuredinauser-friendlymanner,withclearinstructionsandillustrationsthatmakecomplextechniqueseasilyunderstandable.Byfollowingtheguidelinesprovided,farmersandagriculturalworkerscanenhancetheirskillsandmakeinformeddecisionstoimprovetheiragriculturaloperations.三農農業生產全程化技術手冊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農業生產基礎理論1.1農業生產概述農業生產是指人類利用生物、土地、氣候等自然資源,通過種植、養殖、捕撈等手段,生產農產品以滿足社會需求的物質生產活動。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生產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生態平衡和農村經濟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繁榮。1.2農業生產要素農業生產要素是指影響農業生產過程和產出的各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2.1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等。土地資源質量的高低、數量的大小以及利用的合理程度,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效益和可持續發展。2.2水資源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條件,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水資源充足、質量良好、分配合理,對于農業生產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3生物資源生物資源是指農業生產中的動植物資源,包括農作物、家畜、家禽、魚類等。生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和質量,對于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出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2.4勞動力資源勞動力資源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包括農業勞動力數量、質量、技能等方面。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關鍵。2.5技術與資本技術與資本是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技術進步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而資本投入則可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在農業生產中,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種生產要素,發揮各自優勢,是實現農業生產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深入了解農業生產要素的特點和作用,對于農業生產全程化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第二章種植前準備2.1土壤處理與改良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處理與改良是保證作物生長健康的重要環節。以下為土壤處理與改良的幾個關鍵步驟:2.1.1土壤翻耕在種植前,應對土壤進行翻耕,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翻耕深度應根據土壤類型和作物需求來確定,一般以2030厘米為宜。2.1.2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旨在減少病原菌、害蟲和雜草的危害。常用的土壤消毒方法有太陽能消毒、化學消毒和生物消毒等。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消毒方法。2.1.3土壤改良針對土壤鹽堿化、酸性化、貧瘠化等問題,應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石灰、石膏等堿性物質來中和土壤酸性;施用有機肥料、綠肥等提高土壤肥力;采用生物技術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等。2.2種子處理與選擇種子處理與選擇是保證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關鍵環節。2.2.1種子選擇選擇具有良好抗病性、適應性、豐產性的優良品種。在購買種子時,應選擇正規渠道,避免購買假冒偽劣產品。2.2.2種子處理種子處理包括浸種、消毒、催芽等步驟。浸種可提高種子吸水速度,促進發芽;消毒可減少病原菌的侵染;催芽可縮短發芽時間,提高發芽率。2.3肥料施用技術肥料施用是保證作物生長所需養分的關鍵措施。以下為肥料施用技術的幾個方面:2.3.1肥料種類選擇根據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狀況,選擇合適的肥料種類。一般分為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等。氮肥主要促進植物生長,磷肥促進根系發育,鉀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2.3.2施肥時期施肥時期應根據作物生長周期和需肥特點來確定。一般分為基肥、追肥和葉面噴施等。2.3.3施肥量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來確定。過量施肥可能導致土壤鹽漬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影響作物生長。2.3.4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包括撒施、條施、穴施等。應根據作物種植方式和肥料種類選擇合適的施肥方法,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種植前,對土壤、種子和肥料進行合理處理和選擇,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重要保障。第三章耕作與播種3.1耕作技術耕作技術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土壤的物理性質、肥力狀況以及作物生長。以下是耕作技術的幾個關鍵點:3.1.1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是指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深層次的翻轉,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翻耕深度應根據土壤質地、作物種類和生長周期來確定。一般來說,翻耕深度為2030厘米。3.1.2土壤平整土壤平整是指將土壤表面進行整理,使其達到播種要求。平整土地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時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長。3.1.3土壤鎮壓土壤鎮壓是指在翻耕、平整后,對土壤進行適度壓實,使土壤與種子接觸緊密,有利于種子發芽。鎮壓時應注意力度,避免過度壓實導致土壤透氣性降低。3.1.4土壤施肥土壤施肥是在耕作過程中,根據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狀況,合理施用肥料。施肥應遵循“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原則,以保障作物生長所需營養。3.2播種方法播種方法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種子發芽率、作物生長和產量。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播種方法:3.2.1條播條播是指將種子按照一定行距和深度均勻地播撒在土壤表面,然后進行覆土。條播適用于大多數作物,有利于作物生長整齊、通風透光。3.2.2點播點播是指將種子按照一定間距和深度播撒在土壤中,適用于密度較低、個體生長較大的作物。點播有利于節約種子、提高土地利用率。3.2.3撒播撒播是指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適用于密度較高、生長速度較快的作物。撒播操作簡單,但需要注意種子用量和播種密度。3.2.4插播插播是指將種子插入土壤中,適用于根系發達、生長速度較慢的作物。插播有利于提高種子發芽率和作物生長。3.3播種后管理播種后的管理工作對于保證種子順利發芽、作物健康生長。以下是播種后管理的關鍵環節:3.3.1土壤水分管理播種后應及時進行土壤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種子發芽。水分管理應根據土壤質地、氣候條件和作物需水量進行。3.3.2土壤除草播種后應及時進行土壤除草,防止雜草與作物爭奪養分和水分。除草方法包括人工除草、機械除草和化學除草。3.3.3病蟲害防治播種后要注意觀察作物生長情況,發覺病蟲害要及時防治。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3.3.4追肥管理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和土壤肥力狀況,適時進行追肥。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適時施用”的原則,以保障作物生長所需營養。第四章作物生長與管理4.1作物生長周期作物生長周期是指從種子萌發到成熟收獲的整個過程。了解作物的生長周期對于科學管理作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作物生長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種子萌發期:種子在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氧氣條件下,開始吸水膨脹,胚芽突破種皮,生長為幼苗。(2)幼苗期:幼苗期是指從種子萌發到植株形成一定的莖葉結構。此階段需注意保溫、保濕,預防病蟲害。(3)營養生長期:營養生長期是指植株在形成一定莖葉結構后,進行光合作用,積累養分,促進生長發育。此階段需注意施肥、灌溉,保持土壤養分平衡。(4)生殖生長期:生殖生長期是指植株開始形成花、果、種子等生殖器官。此階段需注意花期調控、果實管理,提高產量和品質。(5)成熟收獲期:成熟收獲期是指作物果實達到生理成熟,可以采摘收獲。此階段需注意適時收獲,防止果實過熟或腐爛。4.2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是保證作物生長健康的重要措施。病蟲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防治:通過調整作物布局、輪作、間作等農業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對病蟲害進行控制。(3)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燈光誘殺、高溫消毒等,對病蟲害進行防治。(4)化學防治:在必要時,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注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并嚴格遵守使用說明。4.3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作物生長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合理的水分管理能夠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下是水分管理的主要內容:(1)灌溉制度:根據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狀況和氣候條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灌溉方法: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效率。(3)排水措施:在多雨季節或低洼地區,采取排水措施,防止土壤濕度過大,影響作物生長。(4)土壤水分監測:通過土壤水分監測,及時了解土壤水分狀況,指導灌溉。(5)水分調控: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合理調控土壤水分,保持作物生長的適宜水分環境。第五章農業設施與設備5.1農業設施建設農業設施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目的在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農業設施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5.1.1土地改良設施土地改良設施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這些設施可以改善土地質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5.1.2農田水利設施農田水利設施包括水庫、渠道、泵站等,主要用于灌溉、排水和蓄水。這些設施可以保障農田水利需求,提高農業抗旱排澇能力。5.1.3農業生態環境設施農業生態環境設施主要包括防護林、濕地、生態農業園區等。這些設施可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5.1.4農業倉儲設施農業倉儲設施包括糧食倉庫、冷藏庫、農產品加工廠等。這些設施可以保障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提高農產品附加值。5.2農業機械設備農業機械設備是現代農業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效率。以下為農業機械設備的分類及作用:5.2.1耕作機械耕作機械包括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等,主要用于土地耕作、播種和施肥。這些機械可以提高土地耕作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5.2.2收獲機械收獲機械包括收割機、脫粒機、打包機等,主要用于農作物收獲和初加工。這些機械可以提高收獲效率,減少農產品損失。5.2.3畜牧機械畜牧機械包括割草機、飼料攪拌機、擠奶機等,主要用于畜牧業生產。這些機械可以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5.2.4農產品加工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包括磨粉機、榨油機、果蔬加工設備等,主要用于農產品深加工。這些機械可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5.3農業信息化技術農業信息化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其目的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和農業經濟效益。以下為農業信息化技術的主要內容:5.3.1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通過傳感器、無線通信、云計算等手段,實現對農業生產環境的實時監測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5.3.2農業大數據技術農業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海量農業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支持,促進農業產業升級。5.3.3農業電子商務農業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手段,開展農產品交易、信息發布和在線支付等業務,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5.3.4農業智能裝備農業智能裝備包括智能農機、無人駕駛飛機等,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第六章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6.1農業廢棄物種類與處理方法農業廢棄物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棄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副產品、畜禽糞便、農用薄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等。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農業廢棄物及其處理方法:6.1.1作物秸稈作物秸稈主要包括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秸稈。處理方法有:(1)還田:將秸稈切碎后翻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2)飼料:將秸稈經過處理后作為飼料喂養家畜。(3)生物質能源:將秸稈轉化為生物質顆粒、生物質氣等能源。6.1.2農產品加工副產品農產品加工副產品主要包括面粉、豆渣、米糠等。處理方法有:(1)飼料:將加工副產品作為飼料喂養家畜。(2)肥料:將加工副產品作為有機肥料施用到農田。6.1.3畜禽糞便畜禽糞便主要包括豬、牛、羊等家畜的糞便。處理方法有:(1)發酵:將畜禽糞便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液、沼渣等。(2)肥料:將發酵后的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料施用到農田。6.1.4農用薄膜農用薄膜主要包括地膜、棚膜等。處理方法有:(1)回收利用:將廢棄的農用薄膜進行回收,經過處理后重新利用。(2)無害化處理:將廢棄的農用薄膜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環境污染。6.1.5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藥包裝廢棄物主要包括農藥瓶、農藥袋等。處理方法有:(1)回收利用:將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經過處理后重新利用。(2)無害化處理:將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環境污染。6.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指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可用資源的過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6.2.1生物能源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顆粒、生物質氣等能源,用于發電、供暖等。6.2.2有機肥料將農業廢棄物發酵后制成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使用。6.2.3飼料將農業廢棄物處理后作為飼料喂養家畜,降低飼料成本。6.2.4工業原料將農業廢棄物作為工業原料,如將秸稈制成生物質板材、紙張等。6.3環保型農業生產技術環保型農業生產技術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采用環保、節能、高效的技術手段,減少農業廢棄物產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下是一些環保型農業生產技術:6.3.1精準農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精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6.3.2保護性耕作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減少土壤侵蝕,提高土壤肥力。6.3.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降低農業污染。6.3.4節水灌溉采用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6.3.5生態農業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第七章農產品收獲與儲存7.1收獲方法與技巧農產品收獲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以下為幾種常見的收獲方法與技巧:7.1.1人工收獲人工收獲適用于小面積種植或珍貴農產品。具體方法如下:(1)拔取法:適用于根莖類、葉菜類等農產品。操作時,一只手握住植株,另一只手插入土中,輕輕拔起。(2)剪刀法:適用于果實類、豆類等農產品。使用剪刀將果實或豆莢從植株上剪下。(3)摘取法:適用于番茄、黃瓜等果實類農產品。操作時,一只手握住果實,另一只手輕輕摘下。7.1.2機械化收獲機械化收獲適用于大面積種植的農產品。以下為幾種常見的機械化收獲方法:(1)拔草機收獲:適用于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通過拔草機將植株連根拔起,然后進行脫粒、清選等后續處理。(2)割曬機收獲:適用于水稻、油菜等作物。割曬機將植株割倒,晾曬后進行脫粒、清選等處理。(3)挖掘機收獲:適用于土豆、紅薯等根莖類作物。挖掘機將土壤翻動,將根莖類農產品挖出。7.2農產品儲存技術農產品儲存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延長保質期的關鍵環節。以下為幾種常見的農產品儲存技術:7.2.1常溫儲存適用于糧食、豆類等干燥農產品。儲存時要保持倉庫干燥、通風,避免潮濕、霉變。7.2.2冷藏儲存適用于水果、蔬菜等易腐農產品。將農產品放入冷藏庫,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延長保質期。7.2.3氣調儲存通過調整儲存環境中的氣體成分,降低氧氣濃度,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減緩農產品的新陳代謝,延長保質期。7.3農產品保鮮與加工農產品保鮮與加工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農產品供應期的重要途徑。7.3.1保鮮技術(1)冷藏保鮮:將農產品放入冷藏庫,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2)氣調保鮮:調整儲存環境中的氣體成分,降低氧氣濃度,提高二氧化碳濃度。(3)真空保鮮:將農產品放入真空包裝袋中,抽真空后封口,減緩農產品的新陳代謝。7.3.2加工技術(1)干制加工:將農產品水分蒸發,制成干品,如干菜、干果等。(2)罐頭加工:將農產品裝入罐頭,經過高溫殺菌、密封處理,延長保質期。(3)冷凍加工:將農產品快速冷凍,制成冷凍食品,如冷凍蔬菜、冷凍肉類等。(4)腌制加工:將農產品用鹽、糖、醋等調料腌制,制成腌制食品,如腌菜、腌肉等。第八章農業生產管理與政策8.1農業生產組織與管理農業生產組織與管理是保證農業生產順利進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環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組織與管理:(1)明確生產目標:根據市場需求、資源狀況和農民意愿,制定農業生產目標,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2)優化生產結構:合理配置農業生產資源,優化生產布局,提高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3)加強技術創新: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4)強化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5)提高農民素質: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農民自我管理能力。8.2農業政策與法規農業政策與法規是保障農業生產發展、維護農民利益的重要手段。我國農業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支持政策:國家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手段,對農業生產給予支持和保護。(2)農業補貼政策:對種糧農民、農村低收入群體等給予補貼,保障農民基本生活。(3)農業科技創新政策:鼓勵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4)農業產業化政策:引導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5)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農業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法律保障。8.3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農業產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措施包括:(1)發展農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2)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強農產品流通,促進農產品銷售。(3)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企業帶動作用,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4)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服務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5)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通過以上措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將有助于提高我國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第九章農業科技推廣與應用9.1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關鍵環節。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本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9.1.1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1)成果轉化率逐年提高。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逐年上升,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2)成果轉化機制不斷完善。各地積極摸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逐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成果轉化機制。9.1.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1)成果轉化渠道不暢。部分農業科技成果在推廣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等原因,導致成果轉化效率較低。(2)成果轉化資金不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相對不足,制約了成果轉化的速度和質量。9.1.3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策(1)完善政策體系。應加大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成果轉化的政策。(2)優化轉化環境。加強產學研合作,搭建成果轉化平臺,提高成果轉化效率。9.2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是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途徑。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的現狀、問題及對策。9.2.1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現狀(1)培訓內容豐富。農業科技培訓涵蓋了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滿足了農民多樣化的需求。(2)培訓形式多樣。除了傳統的面對面培訓,還通過電視、網絡等渠道進行遠程培訓,提高了培訓效果。9.2.2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問題(1)培訓資源分配不均。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科技培訓資源匱乏,影響了農民科技素質的提升。(2)培訓效果難以持續。部分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不符,導致培訓效果難以持續。9.2.3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對策(1)加強培訓資源整合。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資源的投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培訓效果。(2)注重培訓內容實用性。根據農民實際需求,調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安全知識
- 沃森徳吊籃施工方案
- 西安交通大學《大學數學(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畔獨行劉禹錫》課件
-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普通化學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江職業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南大學《醫學機能學實驗(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預分支電纜施工方案
- 美術輪滑寫生課件
- 2025至2031年中國微型光刷治療儀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中國普通食物營養成分表(修正版)
- 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2014)電子表格版
- 常用建筑材料容重表
- 智慧樹知到《求職那點兒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章節測試答案
- 土方工程投標文件
- 酒店流水單模版
- XR-WS1600型乳化液箱隨機圖冊
-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學習研討發言材料
- SartoriusPB10pH計校正方法
- 本科畢業論文氯化聚氯乙烯樹脂的工藝研究及其供需現狀
- 在產業鏈建設調度推進會議上的講話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