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像題一.選擇題1.(2020?通州區一模)乙烯(C2H4)燃料電池中,燃燒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1 B.兩種生成物均為氧化物 C.28g甲完全燃燒至少需32g乙 D.生成的丙與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1【答案】C【解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是:C2H4+3O2點燃ˉ2CO2+2H2A、甲是C2H4,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4)=6:1,故A說法正確;B、兩種生成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均為氧化物,故B說法正確;C、設28g甲完全燃燒至少需要乙的質量為xC2H4+3O2點燃ˉ2CO2+2H2289628gx2896故C說法不正確;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與丁的分子個數比為2:2=1:1,故D說法正確。故選:C。2.(2020?徐匯區二模)向一定量的鐵粉與銅粉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過量,如圖是反應過程中某種物質的質量Y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X變化的關系,則Y可能表示()A.銅粉的質量 B.生成硫酸銅的質量 C.溶液的總質量 D.生成硫酸亞鐵的質量【答案】D【解析】A、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過程中質量不變,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因此不能產生硫酸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隨著反應進行,溶液質量增大,完全反應后隨著稀硫酸的加入,溶液質量增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隨著反應進行,硫酸亞鐵質量增大,完全反應后硫酸亞鐵質量不再變化,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3.(2020?安徽一模)如圖為甲、乙、丙三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三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關系是甲>乙>丙 B.t3℃時,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等質量的水,析出晶體的質量關系是乙>甲>丙 C.t2℃時,甲和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均為40% D.t2℃時,丙的不飽和溶液可通過降溫變成飽和溶液【答案】B【解析】A、沒有指明溫度,不能比較三種物質溶解度大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t3℃時三種物質溶解度關系是乙>甲>丙,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等質量的水,析出晶體的質量關系是乙>甲>丙,該選項說法正確;C、t2℃時,甲和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均為:40g100g+40gD、丙的溶解度隨著溫度降低而增大,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t2℃時,丙的不飽和溶液可通過升高溫度變成飽和溶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4.(2020?岳陽模擬)下列各粒子屬于陰離子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7,為原子,故A不符合題意;B、質子數=12>核外電子數=10,為陽離子,故B不符合題意C、質子數=16<核外電子數=18,為陰離子,故C符合題意;D、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0,為原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2020?啟東市模擬)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反應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實驗操作是將稀鹽酸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 B.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ag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 C.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bg時,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無色 D.據圖,酸堿完全反應時生成的NaCl溶液的pH為7【答案】D【解析】A、圖象中pH值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顯酸性,然后不斷的加入堿性溶液,使pH增大,說明是把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到稀鹽酸中,故選項說法錯誤。B、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ag時,溶液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HCl,故選項說法錯誤。C、當加入溶液的質量為bg時,溶液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D、酸堿完全反應時溶液顯中性,酸堿完全反應時生成的NaCl溶液的pH為7,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2020?山西模擬)向盛有一定質量稀鹽酸酸的燒杯中加入過量的鋁粉,下列4個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個數是()A.4 B.3 C.2 D.1【答案】D【解析】①稀鹽酸為酸性溶液,開始時其pH小于7,故錯誤;②燒杯中有稀鹽酸,所以其溶質質量不能為零,故錯誤;③加入鋁粉之后,鋁和稀鹽酸馬上開始反應生成氫氣,直至將稀鹽酸消耗完全,生成氫氣的質量不再改變,起點應從零點開始,故錯誤;④加入鋁粉之后,鋁和稀鹽酸馬上開始反應生成氯化鋁,直至將稀鹽酸消耗完全,生成氯化鋁的質量不再改變,故正確。故選:D。7.(2020?武侯區模擬)將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mg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不斷加入FeCl3溶液,測得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FeCl3溶液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鐵和銅都能與FeCl3溶液發生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為:①Fe+2FeCl3═3FeCl2②Cu+2FeCl3═CuCl2+2FeCl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eCl3與Cu發生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B.M點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和CuCl2 C.加入V1mLFeCl3,溶液時,Fe恰好完全反應 D.混合物中鐵粉與銅粉的質量比為m:n【答案】C【解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在銅的前面,鐵能與銅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向裝有氯化鐵溶液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和Fe的混合粉末,則鐵優先與氯化鐵發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然后銅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氯化亞鐵,所以:A、FeCl3與Cu發生的化學反應,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不是置換反應,故A錯誤;B、根據反應特點,鐵金屬活動性強于銅,所以是鐵與氯化鐵先反應,鐵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銅的相對分子質量,因此鐵與氯化鐵質量減少幅度不如銅與氯化鐵反應的大,故在M點時是鐵正好與氯化鐵反應完畢,此時溶液中不含有銅離子,故B錯誤;C、當加入V1mLFeCl3溶液時,鐵恰好完全反應,故C正確;D、在M點時,鐵全部反應,剩余固體全部為銅,所以銅質量ng,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mg,鐵粉的質量為(m﹣n)g,鐵粉與銅粉的質量比為(m﹣n):n,故D錯誤;故選:C。8.(2020?通州區一模)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B.40℃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1:2 C.升高溫度可以將甲、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 D.40℃時,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33.3%【答案】D【解析】A、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確;B、4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50g:100g=1:2,故B正確;C、甲、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溫度可以將甲、乙的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故C正確;D、40℃時,乙物質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0g140g故選:D。9.(2020?杭州一模)我國科學家研究出碳化鉬(Mo2C)負載金原子(Au)組成的高效催化體系,使水煤氣中的CO和H2O在120℃下發生反應,為氫能經濟的推廣以及氫氣純化過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反應微觀模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該反應前后催化劑發生了改變 B.該反應的類型為化合反應 C.該反應中碳、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D.該反應體現出CO具有氧化性【答案】C【解析】碳化鉬(Mo2C)負載金原子組成的高效催化體系使水煤氣中的CO和H2O在120℃下發生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O+H2O催化劑ˉ120℃CO2+HA.由催化劑的概念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沒有發生改變,選項說法錯誤;B.該反應的生成物是兩種物質,不符合“多變一”的特征,不屬于化合反應,選項說法錯誤;C.該反應中,碳元素由+2價變成+4價,氫元素由+1價變成0價,選項說法正確;D.在該反應中,一氧化碳得到氧變成二氧化碳,體現了一氧化碳的還原性,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10.(2020?南昌模擬)等質量X、Y兩種金屬分別和足量的同體積、同濃度的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反應后X、Y化合價均顯+2價)。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t1時,產生氣體的質量:X>Y B.X和Y可能分別是鎂和鐵 C.相對原子質量:X<Y D.t3時所得溶液質量:X>Y【答案】D【解析】A、由圖可知,t1時,產生氣體的質量:X>Y,該選項說法正確;B、鎂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鐵,所以相同時間生成氫氣的質量:鎂>鐵,由方程式可得相同質量的鎂和鐵與足量的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鎂>鐵,所以X和Y可能分別是鎂和鐵,該選項說法正確;C、已知X、Y在化合物中均為+2價,則相對原子質量越小,反應生成的氫氣越多,因此兩種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是X<Y,該選項說法正確;D、t3時,金屬完全反應,消耗金屬的質量:X=Y,生成氫氣的質量:X>Y,所以t3時所得溶液質量:X<Y,該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11.(2020?安慶一模)圖示分析法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圖示分析正確的是(A.溶液的性質 B.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 C.化石燃料 D.物質的分類【答案】D【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故選項錯誤。B、肥皂的顯堿性,pH大于7;食醋、檸檬汁顯酸性,pH小于7,故選項錯誤;C、酒精不是化石燃料,故選項錯誤。D、氧化物屬于化合物,故選項正確。故選:D。12.(2020?北京一模)分析下列表格及依據表格中部分數據繪制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溫度/℃0204060溶解度/g氯化鈉35.73636.637.3硝酸鉀13.331.663.9110氫氧化鈣0.1850.1650.1410.116A.推測曲線甲表示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 B.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6% C.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升溫至60℃,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 D.將20℃時氫氧化鈣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答案】D【解析】A、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比較大,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因此甲是硝酸鉀,乙是氯化鈉;故選項錯誤;B、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36gC、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升溫至60℃,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變大錯誤;故選項錯誤;D、將20℃時氫氧化鈣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正確,因為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選項正確;故選:D。13.(2020?湛江一模)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向等質量的鋅、鎂中分別加入足量等濃度的稀鹽酸 B.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取一定量碳酸氫鈉固體于某容器中,再逐漸加入稀鹽酸至過量 D.向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答案】C【解析】A、稀鹽酸完全反應,最終生成氫氣質量相等,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B、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因此反應前溶液pH大于7,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C、向一定量碳酸氫鈉溶液中加入足量鹽酸,碳酸氫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溶質質量不斷增加,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D、不飽和氯化鈉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0,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故選:C。14.(2020?西安模擬)在一鋁片中加入稀鹽酸,生成氣體的質量與加入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A.該鋁片沒有打磨 B.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Al+2HCl═AlCl2+H2↑ C.0~c段容器內液體的質量一直增大 D.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兩種【答案】B【解析】A、由于鋁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在其表面形成了氧化鋁的薄膜,由圖象可知,開始時不放出氫氣,該鋁片沒有打磨,故A正確;B、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故B錯誤;C、0~c段容器內,氧化鋁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鋁和水,鋁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鋁和氫氣,由加入的稀鹽酸,所以液體的質量一直增大,故C正確;D、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生成的的氯化鋁和未反應氯化氫的兩種,故D正確。故選:B。15.(2020?云南模擬)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t1℃時,甲、丙各20g分別加入100水中,均形成飽和溶液 B.t2℃時,將30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37.5% C.將t2℃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一定析出晶體甲 D.將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則三種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乙>甲>丙【答案】B【解析】A、t1℃時,甲、丙物質的溶解度都是20g,所以各20g分別加入100水中,均形成飽和溶液,故A正確;B、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將30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25g75gC、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所以將t2℃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一定析出晶體甲,故C正確;D、t1℃時,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溫度,甲、乙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會析出晶體,丙物質的溶解度增大,不會析出晶體,應該按照t2℃時的溶解度計算,所以將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三種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關系是:乙>甲>丙,故D正確。故選:B。16.(2020?岱岳區一模)甲和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40℃時,使甲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可用加熱升溫的方法 C.20℃時,向125g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體并振蕩,有固體不溶解 D.將相同質量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分別從40℃降溫至10℃,甲析出晶體的質量大【答案】A【解析】A、甲的溶解度開始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后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40℃時,使甲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可用加熱升溫的方法,隨著溶劑蒸發析出晶體,該選項說法正確;C、20℃時乙溶解度是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乙,125g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乙溶液中溶質質量:125g×20%=25g,水的質量是125g﹣25g=100g,向125g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g乙固體并振蕩,能夠溶解的質量:36g﹣25g=11g,即有15g﹣11g=4g固體不溶解,該選項說法正確;D、將相同質量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分別從40℃降溫至10℃,由于甲的溶解度質量差比乙大,因此甲析出晶體的質量大,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17.(2020?旌陽區模擬)結合圖形分析化學現象,下列實驗探究過程與圖象相符的是()A.向稀鹽酸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B.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氧化鈣 C.向鹽酸和氯化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D.在一定溫度下,向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固體【答案】C【解析】A、向稀鹽酸中不斷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酸性逐漸減弱,堿性逐漸增強,pH值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的增大到大于7,故選項圖象錯誤。B、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氧化鈣,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溶液中溶劑質量減少,有氫氧化鈣析出,溶質質量減少,故選項圖象錯誤。C、向鹽酸和氯化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先與鹽酸反應,開始時不會生成沉淀,鹽酸消耗完再與氯化銅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沉淀,故沉淀的質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再不斷上升,最后形成一條水平直線;故選項圖象正確。D、在一定溫度下,向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固體硝酸鉀能解析溶解,當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后,硝酸鉀不能繼續溶解,但原溶液是不飽和的硝酸鉀溶液,溶液的質量不可能從0開始增加,故選項圖象錯誤。故選:C。18.(2020?慶云縣一模)把某稀硫酸分為等體積的兩份,放入兩個燒杯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金屬,(反應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屬都為+2價)。產生H2的質量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的活動性比乙強 B.甲金屬可能有剩余 C.兩份稀硫酸都耗盡 D.甲的相對原子質量比乙大【答案】B【解析】A、根據圖象可以看出,相同的時間內乙產生的氫氣速度快,故乙的活動性強于甲,錯誤;B、最終甲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于乙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產生等質量的氫氣,金屬甲所用的質量小,故甲金屬可能有剩余,正確;故選B。C、若兩份稀硫酸都消耗完,則產生的氫氣的質量應該相同,錯誤;D、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金屬的化合價故選:B。19.(2020?玉林一模)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溫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Ca(OH)20.190.170.140.120.090.08NaOH3191111129313336A.圖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線的是B B.蒸發水可將飽和的Ca(OH)2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C.20℃時向Ca(OH)2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復到20℃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D.80℃時,飽和的Ca(OH)2和NaOH溶液中,前者所含溶質質量少于后者【答案】C【解析】A、圖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線的是B錯誤,因為NaOH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選項錯誤;B、蒸發水可將飽和的Ca(OH)2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錯誤,氫氧化鈣溶液仍然飽和;故選項錯誤;C、20℃時向Ca(OH)2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復到20℃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正確,因為還是原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故選項正確;D、80℃時,飽和的Ca(OH)2和NaOH溶液中,前者所含溶質質量少于后者錯誤,因為沒有指明溶液的質量;故選項錯誤;故選:C。20.(2020?武漢模擬)下列圖象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①常溫下,相同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 B.②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pH=3的稀鹽酸 C.③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直至過量 D.④用兩份等質量、等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制取氧氣【答案】C【解析】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鋅的活動性強于鐵,故鋅的反應速率大于鐵,且最終是鐵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于鋅產生的氫氣的質量,故錯誤;B、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pH=3的稀鹽酸,最終如的pH不會等于及小于3,故錯誤;C、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直至過量,由于發生了反應: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中溶質硫酸質量逐漸減少到零,最后轉變成氫氧化鋇溶液,溶質的質量多→0→多,符合實際變化情況,故正確;D、用兩份等質量、等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制取氧氣,加入與不加催化劑生成氧氣的質量應相同,故錯誤;故選:C。21.(2020?杭州模擬)酸堿度的變化是判斷是否進行化學變化的一種依據。現在燒杯中盛有x物質,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質,燒杯內液體的pH變化如圖所示。則符合該變化的一組物質是()選項xyA氫氧化鐵固體加水稀鹽酸(適量)B氧化鎂固體加水稀硫酸(適量)C生石灰固體加水二氧化碳(適量)D氫氧化鈣固體蒸餾水(適量)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氫氧化鐵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pH=7,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B.氧化鎂不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不能形成溶液,pH=7,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C.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pH>7,隨著二氧化碳的通入,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恰好反應時,液體呈中性,pH=7,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D.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加水后形成的溶液始終呈堿性,pH>7,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故選:C。22.(2020?路北區一模)室溫時,隨著向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質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a點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 B.b點溶液中有兩種溶質 C.c點燒杯內液體的pH=0 D.d點溶液中溶質是Ba2+、OH﹣【答案】D【解析】A.a點溶液中只含有硫酸一種溶質,滴加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B.b點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故選項說法錯誤。C.c點是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液體的pH=7,故選項說法錯誤。D.d點是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氫氧化鋇溶液,d點溶液中有較多的Ba2+、OH﹣,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23.(2020?輝縣市一模)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Ca(OH)2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B.從30s到40s,溶液pH增大 C.60s時,溶液中溶質為HCl和CaCl2 D.在反應前后的溶液中沒有結合的離子是Ca2+、Cl﹣【答案】C【解析】A、由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圖可知,反應過程中溫度逐漸升高,有熱量放出,故選項說法正確。B、由圖示可知,30s到40s時,溶液pH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C、60s時,溶液的pH大于7,溶液中溶質為Ca(OH)2和CaCl2,故選項說法錯誤。D、溶液混合,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分子,在反應前后的溶液中沒有結合的離子是Ca2+、Cl﹣,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24.(2020?河南模擬)如圖為三種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時溶液pH變化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三組實驗中,反應速率相同 B.三組實驗中,所用鹽酸濃度越大,V時所得溶液的pH越小 C.三組實驗中,隨加入溶液的體積增加,溶液分別顯酸性、中性和堿性 D.a曲線所示實驗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劑,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答案】C【解析】A.在a、b、c三種曲線所示的實驗中,由于反應物濃度不同,反應速率不相同,故A錯誤;B.在a、b、c三種曲線所示的實驗中,所用鹽酸濃度越大,V時所得溶液的pH越大,B錯誤;C.三組實驗中,隨加入溶液的體積增加,溶液分別顯酸性、中性和堿性,C正確;D.a曲線所示實驗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劑,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D錯誤;故選:C。25.(2020?包頭模擬)下列所示的四個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①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不斷加入生石灰 B.②向pH=1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pH=2的稀鹽酸 C.③向等質量的鎂和鋅中加入稀鹽酸至過量 D.④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鉀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答案】C【解析】A.生石灰和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會消耗水,隨著生石灰的不斷加入溶液中的水不斷減少,溶質也不斷析出,溶質的質量會不斷減少而不是不變,故A錯誤;B.向pH=1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pH=2的稀鹽酸,而圖中是向pH=2的稀鹽酸中加入pH=12的氫氧化鈉溶液,故B錯誤;C.根據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739573136可知,消耗等質量的稀鹽酸,鋅生成的鹽質量大;最終等質量的鎂和鋅中生成的鹽中鎂離子的數目多,結合的氯離子多,最終鎂生成鹽的質量較大,故C正確;D.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鉀和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開始滴加稀硫酸就有沉淀生成,故D錯誤。故選:C。26.(2020?上海模擬)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液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情況。測定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描述錯誤的是()A.圖甲中,儀器H內盛放溶液的溶質是HCl B.取圖乙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 C.圖乙中,從a→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地增加 D.圖丙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且v的數值最接近【答案】C【解析】A、圖象中pH值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該實驗是將稀鹽酸滴入稀氫氧化鈉溶液中,儀器H內盛放溶液的溶質是HCl,A說法正確。B、圖乙中d點pH小于7,鹽酸過量,加熱蒸干時,氯化氫氣體逸出,所得固體為氯化鈉,為純凈物,B正確;C、圖乙中c點pH等于7,說明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溶質只有氯化鈉,c→d段鹽酸過量,氯化鈉質量不再變化,C錯誤;D、由圖丙知,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且v的數值溫度達到最高點,最接近完全反應時對應放出的熱量。D正確;故選:C。27.(2020?安徽模擬)下面是四個實驗繪制的圖形,其中實驗結果與圖形對應不正確的是()A.等質量的鎂粉和鋅粉與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反應 B.向含有稀鹽酸和硫酸銅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濃硫酸 D.向稀鹽酸中不斷滴加燒堿溶液至過量【答案】D【解析】A、鎂比鋅活潑,反應速率快,需要時間短,最終鎂和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氫氣多,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B、向含有稀鹽酸和硫酸銅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后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完全反應后沉淀質量不再變化,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C、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濃硫酸,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導致溶液質量增大,質量分數減小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吸收水蒸氣,溶液質量不再變化,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D、稀鹽酸顯酸性,pH小于7,不斷滴加燒堿溶液至過量,pH不斷增大直至大于7,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28.(2020?南京模擬)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請分析回答:①t1℃時,甲的溶解度(填“>”或“<”或“=”)丙的溶解度。②t2℃時,將50g甲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該溶液為(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③0℃時,分別將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g升溫到t2℃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答案】①=;②20%,飽和;③乙>甲>丙(或乙甲丙)。【解析】①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甲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②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將50g甲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5g125g③0℃時,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質的溶解度最小,分別將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g升溫到t2℃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增大,丙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應該按照t2℃時的溶解度計算,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乙>甲>丙。29.(2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維修入圍協議書
- 維修改建協議書
- 通風工程協議書
- 股東定金協議書
- 村級文化室裝修協議書
- 員工勞動合中止協議書
- 汽水分離器技術協議書
- 用工病史協議書
- 工作室教學合同協議書
- 安置地轉讓合同協議書
- 小型設備購買協議書
- 難點02:總集篇·十六種陰影部分面積法【十六大考點】-2024年小升初數學典型例題系列(解析版)
- 廠房設備拆除協議書
- 第五版-FMEA培訓教材-新版
- NB-T32036-2017光伏發電工程達標投產驗收規程
- 食品安全與日常飲食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中國農業大學
- PE袋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聚乙烯塑膠袋)
- 醫院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
- 七人學生小品《如此課堂》劇本臺詞手稿
- 分子的立體構型
- 英文版簡易-電商送貨單-產品隨行單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