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SIPA 004-2024 五行食養技術服務規范_第1頁
T-HSIPA 004-2024 五行食養技術服務規范_第2頁
T-HSIPA 004-2024 五行食養技術服務規范_第3頁
T-HSIPA 004-2024 五行食養技術服務規范_第4頁
T-HSIPA 004-2024 五行食養技術服務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05Specificationf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veElementsDietaryandNourishingTechnologyServices2024-12-01發布中關村健康服務產業促進會發布前言 52規范性引用文件 53術語及定義 54基本要求 65服務流程及要求 76風險識別 87服務質量評價 8附錄A(資料性)飲食營養調查與咨詢表 9附錄B(資料性)適宜的亞健康中醫辨證證型和偏頗體質 10附錄C(資料性)五行食養技術食譜制定原則及主要飲食配料及制作方法 參考文獻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定的規則起草。本文件由山東煜帝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中關村健康服務產業促進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山東煜帝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海南金煜爍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市章丘區軍環健康生活館。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永軍、莊德其、王珂、莊德友、孔維環、馮彩芳、曹崇艷。本文件技術審查專家(排名不分先后):吉軍、楊智、劉志敏、李菲、杜艷林、賈守凱、張韜、馬曉彤、李洪、劉梅潔、陸明海、侯憲聚、孫德海、白雪原、孫野、郝瑞才、崔行隆、張文高、劉理想、雷洪濤。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I《黃帝內經》中講:“五谷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借助不同食物,順應不同的食物性味,葷素搭配、五味調和、烹調有方,就能起到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五行食養技術即是遵循中醫食養“清、調、補”的理念,運用藥食同源材料和食材研制形成的清調補食養食品,按照子午流注經絡運行原理,對大眾及亞健康人群、慢病人群進行食養指導和食養健康管理的一種中醫綜合食養技術。為貫徹落實《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高營養服務能力”的要求,推動傳統食養與現代營養學、食品衛生學等學科有效融合應用,開展針對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及慢性病人群的食養指導,提升居民食養素養,本文件在傳統中醫食養、現代功能醫學、營養學等理論指導下,結合多年食養慢病干預經驗,總結形成較完整的五行食養技術理論、方法和服務規范,使之更好的規范指導滿足不同需求的食養健康管理,推動該項目在健康管理行業的廣泛推廣應用,促進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素養提升,養成良好的營養健康生活方式。本文件由中關村健康服務產業促進會立項,山東煜帝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組織研制項目組形成文件初稿,并經過征求意見、同行評價、專家指導組審核、公開征求意見、送審、審議等階段不斷完善而形成。本文件在制定過程中,所有相關參與者均無利益沖突。5五行食養技術服務規范本文件規定了五行食養技術服務規范的定義、方法及服務規范。本文件適用于開展五行食養技術服務的管理。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限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國中醫藥結合發〔2023〕3號《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GB/T30443保健服務通用要求GB/T20348-2006中醫基礎理論術語GB31654-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餐飲服務通用衛生規范ZYYXH/T2—2006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ZYYXH/T157-2009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中醫藥膳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中醫食療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3術語及定義3.1五行食養技術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FiveElementsDietaryandNourishingTechniques是指基于中醫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結合中醫“清、調、補”的傳統食養理念和現代營養學知識,根據人群的體質特點、健康狀況及季節變化,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通過調節飲食來平衡人體內部環境,以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提升生活質量的目的的一種傳統食養服務技術。3.2亞健康狀態sub-healthstate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是機體在內外環境的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發生異常變化,但尚未達到明顯病理性反應的程度。處于該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3.3九種體質Ninekindsofconstitution是指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和特稟質。除平和質外,其他八種體質為偏頗體質。63.4服務對象serviceobject適宜接受五行食養技術服務的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體質偏頗人群和慢病前期人群。下文簡稱“客戶”。4基本要求4.1對服務機構的要求4.1.1服務機構應具有法人資格,機構及其經營場所應具備合法、有效的經營資質,經營范圍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4.1.2經營場所應有獨立的居住條件,能提供住宿、餐飲、洗浴、獨立衛生間等基本服務,場所環境須布置五行食養技術原理、理論背景、專家、技術成果、服務流程、知識普及等內容。4.1.3服務機構具備完善的相應的規章制度、服務規范和操作規程。4.2對服務人員的要求4.2.1服務人員應積極主動、耐心、細致,對客戶的服務需求,應及時給予響應。4.2.2服務人員包括五行食養技術技師:如健康管理師、公共營養師、營養指導員等具備相關健康管理服務資質的專業人員,服務人員同時包括管理、咨詢、檔案管理、烹飪制作等輔助服務人員。4.2.3五行食養技術技師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應為相關健康管理專業技能人員或經專業培訓并取得結業證書的專業人員,并且有業務管理經驗,其他輔助服務人員應參加相關的專業技能教育培訓,熟悉服務流程。4.3環境衛生要求執行國中醫藥結合發〔2023〕3號《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試行)》、GB/T30443保健服務通用要求、GB31654-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餐飲服務通用衛生規范及相關國家相關法規、標準的規定。4.4安全管理要求服務機構應對服務做出公開承諾,不應進行虛假宣傳,誤導客戶,并保證客戶在信息、飲食、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安全。4.4.1客戶信息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應保證客戶信息安全,包括但不限于:a)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收集、使用客戶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客戶同意;b)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對個案信息、檢查資料、錄音、錄像和其他資料應嚴格保密,不應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c)服務機構應與客戶簽署個人信息保密協議或在合同中列入個人信息保密條款,明確客戶的權力、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義務和責任;d)服務機構應建立客戶檔案,并妥善保管。4.4.2飲食服務機構應保證客戶在機構內或提供給客戶的飲食安全,包括但不限于:a)應保證食物安全,制定并實施機構內的食物監管制度;b)應生產并采購符合相關食品質量安全標準規定的食物;c)采購和使用的食物應保存必要的采購或使用記錄,以便進行追溯性檢查;d)應嚴格控制總熱能的供給,并注意營養均衡。4.4.3健康管理服務五行食養技術服務過程中,應保證客戶的安全,包括但不限于:7a)干預前應全面了解客戶的身體情況,排除不適合通過五行食養技術進行健康管理的相關疾病以及過敏史;b)注重健康干預過程中客戶的情緒波動,應有具備心理輔導能力的技能人員為客戶進行心理輔導。5服務流程及內容5.1服務流程包括:咨詢預約→接待服務→登記建檔→健康評估→五行食養技術飲食管理方案→五行食養技術服務→整理歸檔→健康隨訪。5.2咨詢預約通過移動互聯網或線下向客戶全面介紹五行食養技術的相關知識,并解答客戶提出的問題,初步了解客戶身體情況及需求,針對性地向客戶介紹服務的特點,接受客戶服務預約。5.3接待服務客戶按預約時間來到機構或在線上平臺接收專業技術人員服務的前后以及兩個服務環節間,由輔助服務人員為其提供的服務,包括禮儀接待、安排等候、介紹服務流程及注意細節、指引下一服務環節等線上線下接待服務內容。5.4登記建檔客戶接受機構提供的五行食養技術服務前后,由專業技術服務人員為其提供的信息收集、信息錄入、資料歸檔等登記建檔服務。5.4.1客戶信息主要通過問卷的形式收集,客戶需如實填寫機構提供的問卷并告知病史,飲食營養調查與咨詢表詳見附錄A。5.4.2問卷需由客戶本人親自填寫,線上填寫應在提交問卷之前簽署電子簽名。5.4.3宜收集客戶半年之內的健康體檢報告。5.5健康評估由專業技術服務人員通過收集的健康問卷及(或)相關儀器設備檢測結果等依據,對客戶進行亞健康狀態辨識或體質辨識,并將辨識的健康狀態告之客戶,判斷是否可以接受。亞健康狀態辨識或體質辨識應按照ZYYXH/T2—2006和ZYYXH/T157-2009的規定執行。適宜服務條件的亞健康中醫辨證證型和偏頗體質見附錄B。5.5.1由于健康狀況不適合執行技術干預的客戶,應對其說明風險并委婉拒絕,有條件的可給予相應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干預指導。5.5.2客戶需如實告知病史、病程及用藥情況,應向服務人員提供半年之內的健康體檢報告,相關資料信息由服務人員登記歸檔。5.5.3不適宜五行食養技術服務的情況如下:a)肝腎功能不全者;b)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心臟病、冠心病、腦供血不足、腦血栓、動脈硬化等);c)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d)急性炎癥發作期患者;e)重大疾病,如:癌癥患者;f)嚴重的代謝性疾病患者;g)心理疾病,如:躁郁癥、抑郁癥及精神分裂癥患者;i)自體免疫缺陷如紅斑狼瘡患者;j)其它未列出的不適合荷爾蒙飲食法的病患。5.6五行食養技術服務方案85.6.1依據咨詢、健康評估結果和客戶的實際需求等資料信息,為其推薦并確認五行食養食譜方案。五行食養食譜方案示例,可參照附錄C。5.6.2五行食養技術服務方案應同時包括以下內容:a)前期健康評估結果;b)健康管理目標;c)技能服務人員(姓名、聯系方式等);d)服務內容(如飲食食譜和生活起居、運動方案等e)服務流程;f)服務相關指導(如服務過程中及服務后的飲食指導、方案實施過程中突發問題的處理指導、膳食營養指導、運動指導、健康生活方式指導等);g)注意事項。5.7五行食養技術服務健康管理5.7.1服務過程中,服務人員應關注客戶心理狀態,及時提醒并鼓勵客戶積極配合,并監督客戶按照方案進行管理干預。5.7.2服務人員應通過相關監測設備對客戶進行三餐飲食、水分補充、運動消耗、作息情況及體重(血糖、血壓等)健康數據等干預過程及結果的跟蹤,并對客戶的健康管理效果進行評價,不符合要求的應給予指導。5.7.3服務過程中,服務人員應定期收集客戶對服務質量的反饋意見,關注健康數據出現異常,一旦出現異常,首先應立即停止,并分析原因,按相關規定或約定及時處理,給出調整方案。5.8整理歸檔階段性服務結束后,應對客戶的健康管理狀況和身體情況進行總結并及時納入客戶檔案,檔案應存檔管理。5.9健康隨訪客戶首次接受五行食養技術服務以后或二次接受服務之間,由專業服務人員通過面談、電話、短信、郵件、微信等形式為其提供的后續跟進隨訪服務,指導客戶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管理效果,并及時解答客戶提出的相關問題。6風險識別6.1客戶應保證其提供的相關資料的真實性,以避免服務過程中因非真實信息影響最終干預效果而引發的投訴。6.2客戶應向服務機構或服務人員提供食物過敏清單或說明食物過敏情況,以避免在服務過程中因對食物過敏而引發的緊急情況。7服務質量評價7.1服務機構或服務人員應通過系統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等方式調查客戶滿意度,對服務質量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保存記錄。7.2服務組織應建立包含客戶必要數據信息的電子檔案,且保存不少于5年,以便于查詢和追蹤。檔案內容應包括不限于:客戶基本信息及相關檢測報告;客戶評價結果意見;定制的個性化方案和階段性調整方案;方案實施過程中的各種記錄;方案實施過程中客戶操作記錄;總結。7.2服務機構應建立投訴處理制度,投訴受理流程,并有專人負責投訴受理、處理和反饋,同時應定期對投訴處理過程傳達給相關技能人員及服務人員。附錄A飲食營養調查與咨詢表A.1飲食營養調查與咨詢表(示例)姓名:年齡:職業:身高:cm電話:營養狀況(一周內情況)分類地點早餐晚餐水果零食飲料身體狀況頭發牙齒腸胃皮膚骨骼大便頭心臟小便鼻子頸椎肺體質耳腰精神疾病狀況請勾選:高血壓、低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腦供血不足、動脈硬化、血栓、動脈瘤、靜脈曲張、糖尿病、肝癌、胃癌、腸癌、乳腺癌、鼻咽癌、宮頸癌、中耳炎、鼻炎、慢性氣管炎、肺炎、胃炎、肝炎、脂肪肝、膽囊炎、腎炎、骨關節炎、類風濕、陰道炎、前列腺炎、哮喘、痔瘡、抽筋、痛經、更年期綜合癥、胃潰瘍、貧血、骨折、腎萎縮、口腔潰瘍、骨質增生、腰肌勞損、椎間盤脫出、過敏、厭食、膽結石、腎結石、尿結石、紅斑狼瘡、內分泌失調、白內障、耳鳴、憂郁、煩躁、狂躁、健忘、免疫力差、疲勞、失眠、肥胖等其他疾病:無手術史:無目前對健康所采取的保護措施種類運動藥品理療營養保健客戶:建檔人員:日期:年月日適宜的亞健康中醫辨證證型和偏頗體質B.1適宜的亞健康的中醫常見證候及特點B.1.1肝氣郁結證胸脅滿悶,喜太息,周身竄痛不適,時發時止,情緒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異物感,月經不調,痛經,舌苔薄白,脈弦。B.1.2肝郁脾虛證胸脅滿悶,喜太息,周身竄痛不適,時發時止,情緒低落和(或)急躁易怒,咽喉部異物感,周身倦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便溏不爽,或大便秘結,舌淡紅,蒼白或膩,脈弦細或弦緩。B.1.3心脾兩虛證心悸胸悶,氣短乏力,自汗,頭暈頭昏,失眠多夢,食欲不振,膨腹脹滿,便溏,舌淡苔白,脈細或弱。B.1.4肝腎陰虛證腰膝酸軟,疲乏無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烘熱汗出,潮熱盜汗,月經不調,遺精早泄,舌紅少苔,或有裂紋,脈細數。B.1.5肺脾氣虛證胸悶氣短,疲乏無力,自汗畏風,易于感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細或弱。B.1.6脾虛濕阻證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困倦多寐,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或恍白,舌淡苔白膩,脈沉細或B.1.7肝郁化火證頭脹頭痛,眩暈耳鳴,胸脅脹滿,口苦咽干,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B.1.8痰熱內擾證心悸心煩,焦慮不安,失眠多夢,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B.2適宜的偏頗體質、特點及食養方案B.2.1氣虛質此類體質的人具有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氣短懶言、心悸怔仲、精神疲憊、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大便溏泄、小便頻多等特點。氣虛體質的人食養調理食物舉例:補益脾肺,升陽,多吃益氣健脾食物,粳米、小麥、小米、大棗、馬鈴薯、胡蘿卜、黃芪、黨參、山藥、茯苓、白術、蜂蜜等。B.2.2陽虛質此類體質的人具有手足不溫、易出汗、疲倦怕冷、喜熱飲食、嗜睡乏力、唇色蒼白、少氣懶言、精神不振、情緒不佳、易腹瀉、排尿次數頻繁性欲衰退等特點。陽虛體質的人食養調理食物舉例:溫補腎陽,溫陽化濕,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比如蔥、姜、蒜、花椒、韭菜、桂圓、大棗、花生、辣椒、胡椒、牛肉、羊肉、板栗、核桃等。少食生冷苦寒、甜膩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等。B.2.3陰虛質此類體質的人具有手足心熱、潮熱盜汗、體形消瘦、口干、皮膚干枯、心煩易怒、憂思過度、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等特點。陰虛體質的人食養調理食物舉例:滋陰降火,鎮靜安神,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豆腐、蓮藕、銀耳、百合、枸杞、山藥、桑葚等;清甜水果如葡萄、柿子、雪梨、蘋果、西瓜,陰虛內熱的人吃著也非常好。B.2.4痰濕質此類體質的人具有胸悶痰多、身重疲倦、舌體胖大、舌苔白膩、常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味、身體肥胖、腹部肥滿、喜歡久坐少動、氣血運行不暢、脾胃運化能力差、不能運化水濕、身體易聚濕生痰等特點。痰濕體質的人食養調理食物舉例:飲食清淡,多食蔥、蒜、白菜、芹菜、海藻、海帶、冬瓜、白蘿卜、金橘、綠豆、白扁豆、赤小豆等。少食肥肉厚味、甜黏、油膩的食物。B.2.5濕熱質此類體質的人具有口干口苦、舌苔黃膩、眼睛紅赤、小便赤短、大便燥結或黏滯、滿嘴口氣、形體沉重、年輕易長痤瘡粉刺、長期情緒壓抑等特點。濕熱體質的人食養調理食物舉例:飲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蓮子、紅小豆、薏苡仁、茯苓、綠豆、苦瓜、絲瓜、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少吃香菜、辣椒、花椒、酒等甘酸滋膩易生熱之品及火鍋、燒烤、油炸食物;B.2.6血瘀質此類體質的人具有胸痛咳嗽、氣短、心悸不寧、舌質紫暗或瘀斑、口唇暗淡青紫、面色晦暗、甚至身體局部青紫、少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色紫黑有塊、眩暈、頭痛經久不愈、兼見心悸、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情緒壓抑等特點。血瘀體質的人食養調理食物舉例:可常食香菇、蘿卜、山楂、玫瑰花、桃仁、油菜、黑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B.2.7氣郁質此類體質的人具有面色晦暗或萎黃、多愁善感、孤僻內向;多見于中青年,以女性居多,氣量小、發病以肝為主、兼及心、胃、大腸、小腸;易傷情志及飲食、易產生情志不暢如郁病、失眠等特點。氣郁體質的人食養調理食物舉例:平時加強飲食調理,多吃小麥、蔥蒜、山楂、韭菜、紅棗、枸杞、百合、蓮子、玫瑰花、茴香、蘿卜、魚類、瘦肉、豆制品、柑橘、橙子等;可少量飲酒,以疏通血脈,提高情緒。五行食養技術食譜制定原則及主要飲食配料及制作方法C.1五行食養清調補原則C.1.1調理木氣肝臟五行屬木,對應春季,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色為蒼,綠色入肝,調理肝臟宜選擇新鮮的綠色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油菜、西藍花、茼蒿、黃瓜、生菜、韭菜等。這些食物有益于肝臟的平衡和健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功能。肝臟在味為酸,酸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促進膽汁分泌,可以解油膩、降血脂。能平息肝火,有利于疏泄肝膽濕熱。肝火旺的人,容易生氣、煩躁、焦慮的人,宜多使用酸味的食物,酸味收斂,舒緩怒氣情緒,降肝火,以起到緩解焦灼心情的作用。比如:山楂、烏梅、橙子、荔枝、葡萄、橘子、檸檬、菠蘿、木瓜、枇杷、芒果、石榴;山楂糕、話梅、酸梅湯等。C.1.2調理火氣心臟五行屬火,對應夏季,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色為赤,紅色入心,調理心臟宜選擇新鮮的紅色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如西紅柿、山楂、大棗、紅豆、地瓜、紅彩椒、紅蘋果、枸杞子、石榴、辣椒、西瓜等。這些食物可以清熱解毒,調理心火,對于治療熱病和減少炎癥有積極的作用。心臟在味為苦,苦味具有清泄、燥濕的功能,瀉火、燥濕、堅陰,清熱、明目、解毒、瀉火的效果。心火熾盛常表現為面紅目赤、口舌生瘡、口渴咽干、心煩、失眠、便秘、尿黃等。心火旺,體質濕熱、寒濕的人,心里容易怨恨的人,宜多食苦味的食物,比如苦菜、苦瓜、絲瓜、葫蘆、萵苣葉、萵筍、生菜、芹菜、茴香、香菜、百合、蘿卜纓、蓮子心、芹菜、苦菊、油菜。C.1.3調理土氣脾臟五行屬土,對應長夏,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色為黃,黃色入脾,調理脾臟宜選擇新鮮的黃色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如黃豆、小米、玉米、南瓜、黃花菜、韭菜黃、檸檬、香蕉、黃桃、芒果等。這些食物有助于穩定體內的土氣,增強肌肉、骨骼和內臟器官的功能。脾臟在味為甘,甘味具有補虛、調和脾胃,補中益氣,調養氣血,緩急止痛的作用,可以消除肌肉緊張和解毒;攝取不足,肌肉就會萎縮。凡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體質的人,比較適宜多吃甘甜味的食物;特別是脾胃虛弱、易疲勞、有胃病的人,情志方面經常思慮過度、郁悶的人,都適宜多吃甜味的食物。比如豆腐、茄子、西紅柿、蘑菇、胡蘿卜、土豆、南瓜、冬瓜、黃瓜、藕、梨、香蕉、葡萄、蜂蜜、牛肉、雞肉等。C.1.4調理金氣肺臟五行屬金,對應秋季,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色為白,白色如肺,調理肺臟宜選擇新鮮的白色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如大米、山藥、豆腐、銀耳、百合、蓮子、土豆、白菜、冬瓜、菜花、蓮藕、蘑菇、梨等。這些食物可以調節肺臟功能,促進免疫力的提升,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肺臟在味為辛,辛入肺,辛走氣主散,發散解表、行氣活血化瘀,能促進氣血流通,人體的新陳代謝。身體受寒的人,可以用辛味藥來發汗治療,它們都具有使血氣流動順暢、打通滯塞處的功效。脾胃有濕寒的人、肺里有黏痰的人,可以多吃辛味的食物宣肺,辛味驅散風寒,疏通經絡,散肺氣之郁。情緒低落的人,遇到悲傷事情,遭遇人生挫折,止不住流淚的時候;要吃辣,辛味能散,把悲傷宣泄出來,當我們吃到辣椒的時候,味蕾會受到刺激而產生疼痛感,為了緩解這種疼痛,以刺激大腦分泌出“內啡肽”,從而產生快樂感,所以悲傷的時候,多食點辛味食物。比如生姜、大蔥、大蒜、辣椒、花椒、胡椒、洋蔥、韭菜、茴香。C.1.5調理水氣腎臟五行屬水,對應冬季,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色為黑,黑色入腎,調理腎臟宜選擇新鮮的黑色的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如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海帶、核桃、桑葚、栗子、黑棗、紫菜、烏梅等。這些食物可以調節腎臟功能,幫助排毒,預防泌尿系統疾病。腎臟在味為咸,咸味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滋腎通便、瀉下通便、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的作用。咸味可以激發腎中元氣,助脾胃化水谷,年齡變大口味變重,腎氣越弱越嗜鹽,維持生命機能,腎氣不足輕則導致免疫力和修復力降低,重則導致疾病,老年慢性病大都與腎氣衰退有關。恐懼的人:害怕、提不起精神的人,如感覺很喪,擔憂未來,恐慌無力,要吃咸,滋養腎精,提升陽氣,振奮精神;心氣不足的人,宜多食點咸味的食物,咸味能堅,振奮精神,通心神,調節細胞和血液滲透,平衡生長和代謝,打起精神,改善精神狀態。比如:海帶、蝦、魚類等。C.2主要飲食配料及制作方法C.2.1五谷雜糧養生粥C.2.1.1原料:隨季節不同調配五種以上五谷雜糧。C.2.1.2原料與水的用量比例為:養生粥原料:水=1:2.58。C.2.1.3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的重量及水的比例用量,將原料淘洗兩遍,加水倒入高壓鍋內熬制,直至軟糯即可。養生粥在早餐食用,晚上原則上不供應養生粥,在食用當天的前一天晚上進行準備。C.2.1.4食用方法:每人每次60—75g。C.2.2早餐蒸品和堅果套餐C.2.2.1蒸品原料:夏秋季:大棗、花生、山藥、毛豆、玉米、茄子、土豆;冬春季:大棗、花生、山藥、南瓜、地瓜、胡蘿卜、芋頭;堅果原料:核桃、南瓜子。C.2.2.2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用量,所有蒸品原料清洗干凈,需要切塊的原料,切制成4cm左右塊(段)狀,蒸箱里加足水,把除南瓜和茄子外的蒸品擺到蒸箱盤上,放進蒸箱蒸制,蒸箱水燒開30分鐘后另放入南瓜與茄子一起蒸制20分鐘后即可完成;核桃提前破殼便于食用,南瓜子炒熟。蒸品和堅果在早餐食用,晚上原則上不供應,在食用前準備并制作好。C.2.2.3食用方法:蒸品每人每次推薦食用量約為80—100g,如每人單次食用方案:大棗2個,芋頭2個、花生5個,毛豆10個,其他的蒸品(塊、段)各1塊;堅果每人每次推薦食用量為核桃2個或者南瓜子20粒。C.2.3早、晚餐涼菜C.2.3.1原料:春夏季:白菜心、生菜、苦菊、苦瓜、黃瓜、青椒、木耳、洋蔥;秋冬季:白菜心、胡蘿卜、青蘿卜、黃瓜、豆皮、青椒、木耳、海帶絲。C.2.3.2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用量,所有原料清洗干凈,切制成絲,放入亞麻籽油、蒜泥、鹽、香菜調拌均勻即可。在食用前準備并制作好。C.2.3.3食用方法:早、晚餐每人一份,推薦食用量:主菜合計150g、蒜5g、香菜少量、鹽0.5-1g、亞麻籽油2g。C.2.4早、晚餐熱菜C.2.4.1原料:春夏季:春夏季:白菜、豆角、菜椒、西紅柿、洋蔥、菜花、香菇、土豆;秋冬季:白C.2.4.2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用量,所有原料清洗干凈,切制成絲(或塊、條),先往鍋中加入少量水燒熱,加入亞麻籽油、蔥、姜等配料炒出香味,多種蔬菜烹制時應先放入不易熟的菜品,再加入易熟的菜品,出鍋前加入竹鹽翻炒均勻即可。在食用前準備并制作好。C.2.4.3食用方法:早、晚餐每人一份,推薦食用量:主菜合計200g、竹鹽1-1.2g、亞麻籽油2.5g、蔥姜蒜或香菜適量。C.2.5食藥滋補元氣湯(一號營養液)C.2.5.1原料:大棗、枸杞子、姜。C.2.5.2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用量,每人份原料為:大棗50g,枸杞子12.5g,姜10g,所有原料清洗干凈,大棗去核,把食材放入加熱桶中,根據每人份0.5kg的標準加入水,然后熬制開鍋后,繼續熬制30分鐘至40分鐘即可。在食用前準備并制作好。C.2.5.3食用方法:每人一杯,約300ml。C.2.6應季鮮榨水果汁(二號營養液)C.2.6.1原料(1人量):春夏季:蘋果45g、檸檬55g;秋季:蘋果225g、梨225g、檸檬55g;冬季:蘋果35g、梨100g檸檬55g。C.2.6.2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用量,所有原料清洗干凈,去蒂去核,切小塊放入榨汁機進行榨制過濾取汁,即可食用。冬季制作應將榨取的果汁隔水加熱(不高于36℃)。C.2.6.3食用方法:每人每天一杯,約300ml。C.2.7應季鮮榨蔬菜汁(四號營養液)C.2.7.1原料(1人量):春季:西芹250g、胡蘿卜200g、土豆200g、姜10g;夏季:苦瓜74g、C.2.7.2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用量,所有原料清洗干凈,切小塊放入榨汁機進行榨制過濾取汁,即可食用。冬季制作應將榨取的蔬菜汁隔水加熱(不高于36℃)。C.2.7.3食用方法:每人每天一杯,約300ml。C.2.8五谷祛濕湯(三號營養液)C.2.8.1原料(8人量):隨季節不同調配五種以上五谷,。C.2.8.2原料與水的用量比例為:五谷原料:水=1:40。C.2.8.3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的重量及水的比例用量,將原料淘洗兩遍,加水倒入鍋內熬制,開鍋后繼續熬制5到10分鐘,濾渣后即可飲用。C.2.8.4食用方法:每人每次約500—750ml。C.2.8清潤通利液(五號營養液)C.2.8.1原料(5人量):亞麻籽500g。C.2.8.2原料與水的用量比例為:亞麻籽:水=1:24。C.2.8.3制作方法:根據食用人數計算所需原料的重量及水的比例用量,將原料淘洗兩遍,加水倒入鍋內加水燒開,緩慢加入亞麻籽熬制,開鍋后繼續熬制30到40分鐘,液體呈現粘稠狀,濾渣后飲用。C.2.8.4食用方法:每人每次約500—750ml。參考文獻[1]王強芬,鄒明亮.論陰陽五行在中醫飲食養生中的應用[J].中醫雜志,2010(S1):2.DOI:CNKI:SUN:ZZYZ.0.2010-S1-038.[2]劉玉潔,周亞東.中醫五色食養的理法及現代價值[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3):2.DOI:10.3969/j.issn.1673-260X.2018.03.044.[3]陳紅.中醫養生與食療[C]//"治末病"及亞健康防治論壇暨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年會.2014.[4]韓柯柯,錢峻,霍介格.從飲食養生淺談中醫治未病[C]//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2017.[5]謝靜.基于脾胃學說的飲食養生理論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4.[6]趙廣香.純天然食材的五行與五色[C]//第八屆全國中西醫結合營養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匯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7.[7]胡玉珍.《黃帝內經》飲食養生法之探析[J].問學,2018(22):1-20.DOI:P20131119001-201807-201904110010-201904110010-1-20.[8]于景獻."清、養、補"膳食養心法[J].家庭科技,2019.DOI:CNKI:SUN:KJJT.0.2019-06-034.[9]胡海燕,趙雄龍,池麗芳副.中醫養生藥膳學[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0]劉靜賢.五行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