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題型?常考設問類非選擇題攻略
專題16比較異同類非選擇題
目錄
題型綜述.......................................................................................1
解題攻略.......................................................................................1
類別1求同型設問............................................................................2
類別2求異型設問............................................................................6
類別3異同型設問............................................................................9
高考練場......................................................................................13
010題型綜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新課標下比較異同類是指比較型歷史試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或者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的
階段的反映放在一起。此類題型在題干中一般由“相同點”、“不同點”、“差異”、“區別”、“異同”、
“相似之處”。
1.命題特點:常見的提問方式有“比較……與……的異同”“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之
處”“分析……與……有哪些相似點”等。有時會明確指出比較的角度,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
有時則需要學生自己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確定比較角度。
2.考查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歷史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識別歷史事
物的異同點,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響。
02解題攻略
明確比較主體:看清題目要求比較的是哪兩個或哪些歷史事物,
確定比較類型:常見的有異同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等
。若題目問”分析……與……的相似之處”,則只需找相同點;
第一步:瀏覽材料若問”指出……和......的不同",就重點關注不同點。界定比
較角度:看題目是否限定了比較角度,如“從、經濟、文化角度
比較……”,若沒有明確限定,就要從背景、內容、過程、結果
、性質、影響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材料信息提取:認真閱讀材料,標注出與比較對象相關的關鍵語
句、字詞,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觀點等。對于材料中的
攻略秘籍第二步:細讀材料數據、圖表等也要進行仔細分析,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
結合所學知識: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迅速聯系教材中相關的知
識點,將材料信息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
結構合理:采用總分結構或先分后總結構。如先總體指出比較
對象的異同情況,再分別闡述相同點和不同點;或者先分別闡
述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進行總結概括。。邏輯連貫:答案要
第三步:組織答案
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如按照時間順序.因果關系等。在
闡述相同點或不同點時,要將相關要點進行合理歸類,使答案
層次分明。
類別01求同型設問
情境解讀
求同型設問:高考歷史求同型設問是比較異同類非選擇題中的一種常見類型,題目明確要求找出歷史事物
之間的相同點,考查方向較為集中,需要專注于挖掘比較對象的共性特征。求同的內容可以涵蓋歷史的各
個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也可以是歷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不同要素之間的
相同點。不僅僅要求找出表面的相同之處,還可能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本質、原因、影響等層面的共性,
對歷史思維能力要求較高。
應對策略
1、背景方面:思考時代特征、社會環境等因素,看比較對象是否面臨相似的歷史條件。例如,辛亥革命和
法國大革命都發生在社會矛盾尖銳、舊制度阻礙社會發展的時期,都面臨著封建專制統治的壓迫和資本主
義發展的需求。
2、目的方面:分析實施者的意圖和期望達成的目標。如孔子和蘇格拉底都希望通過自己的思想和教育活動
來改善社會秩序,培養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3、內容方面:提取具體的措施、主張等信息進行比較??たh制和行省制都屬于中央集權體制下的地方行政
制度,都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4、性質方面:判斷歷史事物的本質屬性。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都反對
封建教會的思想束縛,追求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5、作用或影響方面:考量對當時及后世的積極或消極作用。辛亥革命和法國大革命都推動了本國政治民主
化的進程,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典例剖析
【典例】(2022?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戰爭后,中國糖業由盛轉衰,清政府著意扶植糖業發展,同洋糖進行抗爭。1898年,
戶部建議江西等''種蔗之地,廣植豐收,購機制造,則歲增之利無算”。1909年,四川總督趙爾巽派人赴
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預備回國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發而罷。1929年,中國企業家發起國糖保
護運動,國民政府給予這些企業家經營特權,并修改關稅,保護原料糖進口。然而,由于時局動蕩、國力
不濟等原因,中國糖業發展始終成效甚微。
----摘編自趙國壯:《東亞糖業史研究》
材料二江戶幕府初期,日本多次派使節到中國學習制糖技術。明治初年,又從福建引入優良甘蔗
品種。1895年,日本侵占中國的糖品生產基地臺灣,以之為基礎,加快制糖業發展。1906年,政府設立負
責糖業調查、補助等事宜的糖業改良事務局。日本糖品產量增長了3倍以上。與此同時,日糖企業積極開
拓海外市場,不斷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摘編自(日)社團法人糖業協會:《近代日本糖業史》等
(1)根據材料,概括中日兩國糖業發展途徑的相同處。
【命題思路】以中日糖業發展切入,考查相同點。
瀏覽材料本題是比較相同點題,以中日進行對比.
根據材料一“清政府著意扶植糖業發展,同洋糖進行抗爭。"材料二"1906年,政府
設立負責糖業調查*補助等事宜的糖業改良事務局?!暗贸稣e極扶持;根據材料”
初"上廟1909年,四川總督趙爾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日本多次派使節到中國學習制
解遂步驟地侯可科糖技術。明治初年,又從福建引入優良甘蔗品種”得出學習他國制糖技術;根據材料”
國民政府給予這些企業家經營特權,并修改關稅,保護原料糖進口”“1895年,日本
侵占中國的糖品生產基地臺灣,以之為基礎“得出重視甘蔗等制糖原料的供應。
犯汨處安相同:③政府積極扶持;②學習他國制糖技術;③重視甘蔗等制糖原料的供應(或原料
組織答案基地建設)
【答案】(1)相同:①政府積極扶持;②學習他國制糖技術;③重視甘蔗等制糖原料的供應(或原料基地
建設)
變式演練
【變式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年,杜魯門總統在國情咨文中說:“科學研究的進步,是國家安全與福利必不可少的
條件”。
1950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成立。同年,美國國防部將電子計算機轉為民用后,帶來了信息技術
的大發展。二戰后,美國的科學與技術已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致使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應用的周期不
斷縮短。美國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直接向高技術小企業提供貸款。按美國1954年稅法規
定,工業企業的科研開支可作為當年的生產開支,從企業的應稅收入中扣除,企業為建立非營利性科研機
構而提供的資金免繳所得稅。美國每年支付的技術引進費用高達幾百億美元,歐洲、亞洲、美洲每年有大
量的人才流向美國。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推進產學研的合作。二戰后,日本技術研發的大部隊在企業,
日本還建立了地方性開發機構“工業試驗場”以及研究實驗中心網,為沒有建立技術開放機構的企業和小
企業服務。多年來,日本國家研究開發總經費的67%優先用于企業的技術開發。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
日本引進技術31729項,其中在工業現代化期間共引進技術專利14497項,支付外匯25.8億美元。1978
年后,技術引進范圍也從歐美擴展到東歐、亞、非等地區。
——摘編自舒輝《美、日實施技術進步的措施與借鑒》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國家建設以恢復戰爭創傷、奠定發展基礎為主要目標。
為此,新中國外交戰略選擇了“一邊倒”,在國家間關系平等友好的基礎上,獲得了蘇聯的大力支持與援
助??萍紤鹇詣t選擇模仿蘇聯,發展基礎科技。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脅,科技
戰略以研制軍事“殺手銅”為主要任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侵犯我國國家安全利益的行為。20世紀八九十
年代,中國外交戰略轉變為不結盟政策,韜光養晦:科技戰略則提倡科教興國,推動科技與各相關領域的
密切結合,謀求國家的全面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外交戰略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科技戰略則選擇搭
建科技創新體系,進行創新型國家建設,為國家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摘編自崔佳瑛《新中國科技發展與對外關系互動演進探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后美、日實施技術進步的相同舉措,并分析其原因。
【變式2】【史學與“大一統”觀念】
材料一司馬遷在《史記》中把秦漢的版圖寫成黃帝和顓頊帝的管轄區,并把夏、殷、周三朝寫成
了統一的國家。《史記》首設民族列傳,以6卷篇幅敘述周邊民族史事。它從廣闊的視野出發,把周邊民
族及其生活的地區如匈奴、西域、西南夷等都納入史學考察的范圍,詳盡地考究了周邊各族的社會經濟、
文化、風俗等各方面情況。在編次少數民族史傳順序時,把民族列傳與相關人物列傳穿插安排在一起。在
追溯所記少數民族世系時,《史記》認為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同源,如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東
越則是“越王勾踐之后”。
■摘編自李珍著《民族史觀與中國古代民族文化認同》
材料二范曄的一些史傳直接接續了司馬遷、班固的記載,如在《西域傳》中,范曄寫道:“班固
記諸國風土人俗,皆已詳備前書。今撰建武以后其事異于先者,以為《西域傳》,皆安帝末班勇所記云?!?/p>
同樣,《南匈奴列傳》的記載亦是范曄在《史記》《漢書》關于匈奴歷史記載的基礎上展開的。范曄還注
意根據東漢時期周邊各民族之新發展及各族與中原王朝之關系的新發展而增損相關內容。在《西羌傳》中,
范曄詳細記載了東漢時期對當時政局影響頗大的羌族的歷史。在《東夷列傳》中,范曄詳細勾勒了從帝堯
時起,東夷與中原王朝關系的發展。從《后漢書》的整個記載來看,范曄確實是把東漢前期通過“王化”
之道而實現民族關系之和睦和疆域之拓展,作為東漢大一統政治的一部分來認識的,并認為這與民族及民
族關系本身密切相關。
——摘編自王亮軍《論范曄〈后漢書〉中的“大一統”意識》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司馬遷《史記》與范曄《漢書》體現出的相同歷史觀念及其影響。
類別02求異型設問
求異型設問:高考歷史求異型設問也是比較異同類非選擇題中的常見類型,題目重點在于找出不同歷史事
物之間的差異點,要求能夠敏銳地觀察和分析歷史現象、事件、人物等之間的不同之處。不僅要找出表面
的不同,還需要深入挖掘導致這些不同的原因、背景以及它們所產生的不同影響等,考查對歷史知識的全
面理解和深度分析能力??梢詮臍v史的各個角度進行設問,如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等,也
可以從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地域等角度設置問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畫寸策略
1.條理清晰: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答案,如先從背景說起,再到內容,最后談結果和影響,使答案層
次分明。
2.結合史實:每一個不同點都要有具體的史實支撐,不能只空洞地說不同,要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人物、
數據等來說明差異,增強答案的說服力。
3、避免遺漏:在分析不同點時,要盡可能全面,從多個角度去思考,避免只看到表面或某一個方面的不同,
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差異。
【典例】(2024?天津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時期,棉布是農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在家庭中“四時可紡織”“七歲女七十歲嫗皆
可紡”;除自用外,棉布還可在市場出售,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專門的紡戶和織戶,紡戶紡紗出售,織戶買
紗織布。據研究,明清時期布產量遠超英國工業革命早期,但直到鴉片戰爭前,棉紡織生產始終停留在家
庭手工業階段,并未發現棉紡織手工工場。
——摘編自《中國經濟通史》等
材料二隨著家庭紡織業的繁榮,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形成眾多市鎮。這些新型市鎮接近農村,服務
于家庭手工業生產發揮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促進了地區間的經濟分工與合作。其中一些大型市鎮,發
展為與傳統“郡縣城市”不同的“工商城市”,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潮流和趨向;
在人口、城區規模以及工商業水平上,毫不遜色于中古西歐的自治城市;開辟了一條中國封建城市發展的
新道路,不過,到鴉片戰爭前夕,世界級大城市大多位于歐洲與美洲。
----摘編自《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內容,概括中國明清時期與近代英國在棉紡織業發展上的不同路徑。
【命題思路】以中國明清時期與近代英國在棉紡織業發展內容切入,考查二者不同。
瀏覽材料本題是明清時期(中國).近代(英國)。
根據材料“在家庭中’四時可紡織‘‘七歲女七十歲嫗皆可紡;”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家
庭棉紡織生產自給自足,分布廣泛,基礎較好;根據材料"除自用外,棉布還可在市場出
售,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專門的紡戶和織戶,紡戶紡紗出售,織戶買紗織布"可知出現紡、
織分工,產品更多用于出售和交換;根據材料“棉紡織生產始終停留在家庭手工業階段,
細讀材料并未發現棉紡織手工工場"可知始終屬于家庭手工業,并未步入手工工場階段。
解題步驟英國:根據材料”明清時期布產量遠超英國工業革命早期”和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近代棉
紡織業手工工場出現較早,分工細致,生產經驗豐富;棉紡品市場需求擴大,催生新技術
,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以蒸汽動力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工業革命,帶動棉紡織業進入大
機器生產階段。
不同:中國家庭棉紡織生產自給自足,分布廣泛,基礎較好;出現紡'織分工,產品更多
用于出售和交換;始終屬于家庭手工業,并未步入手工工場階段。
組織答案英國紡織手工工場出現較早,分工細致,生產經驗豐富;棉紡品市場需求獷大,催生新技
術,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以蒸汽動力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工業革命,帶動棉紡織業進入
大機器生產階段。
【答案】(1)不同:中國家庭棉紡織生產自給自足,分布廣泛,基礎較好;出現紡、織分工,產品更多用
于出售和交換;始終屬于家庭手工業,并未步入手工工場階段。
英國紡織手工工場出現較早,分工細致,生產經驗豐富;棉紡品市場需求擴大,催生新技術,基本實現機
械化生產;以蒸汽動力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工業革命,帶動棉紡織業進入大機器生產階段。
【變式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謂“中國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為華夏族的居住區,其四周被視作虛幻的方
外,為四夷居住區,拱衛中國。中國古代“天下觀”是有限性疆域的觀念,而“大一統”和“夷夏觀”則
在“天下觀”的基礎上,由歷代儒家學者根據不同形勢而構建的兩個重要方面。這種一體兩面的認知隨儒
學成為官方哲學而被意識形態化,進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禮法制度以及對邊疆統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歸
一”的有力實踐。
——改編自呂文利《中國古代天下觀的意識形態建構及其制度實踐》
材料二國家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社會分工及私有制是國家產生的原因。國家應該
包含以下幾點:其一、國家作為實行階級統治的社會公共權力機構,是階級統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國家
是特殊的暴力機器?!笆请A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其三、國家必須履行社會管理等公共職能。
盡管一切剝削階級國家本質上都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其四、隨社會不斷發展,國家最終將被“自由人聯合
體”取代。
——改編自袁明、黃明娣《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研究綜述》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中國傳統的天下觀相比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不同之處。
【變式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昭公十三年,叔向對韓宣子問日)……苛慝不作,盜賊伏隱,私欲不違,民無怨心。先
神命之,國民信之。
—《左傳》
材料二國民者,以國為人民公產之稱也。國者,積民而成,舍民之外,則無有國。以一國之民,
治一國之事,定一國之法,謀一國之利,捍一國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國不可得而亡,是之謂國民。
——梁啟超《論近世國民競爭之大勢及中國前途》(1899年)
材料三“國民”一詞在近代中國刊物上出現的頻次頗高。有學者將“國民”與“中華民族”進行
1921年~1949年“國民”“中華民族”檢索數量變化情況(單位:萬次)“
?摘編自陳慶濤《紅色報刊中“國民”與“中華民族”表述的二重變奏(1921—1949)》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兩個時期“國民”一詞的不同內涵,并簡析產生不同的原因。
類別03異同型設問
情境解讀
異同型設問:高考歷史異同型設問是比較類非選擇題中綜合性較強的一種題型,要求對不同歷史事物的相
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全面分析。需要將多個歷史知識進行整合與對比,涉及的知識點范圍廣,可能涵蓋政治、
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考查對歷史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綜合運用能力。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還需
要有較強的比較、分析、歸納能力,能夠從不同角度審視歷史現象,挖掘其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答案開
放性與靈活性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允許考生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但答案又必須基于準確的歷史事實,需
要在史實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概括和總結。
”應對策略
1.明確比較對象和范圍:仔細審題,確定題目要求比較的是哪兩個或哪幾個歷史事物,明確是從政治、經
濟、文化等單一角度比較,還是進行全面綜合的比較。
2.分析相同點:
從宏觀背景入手:思考時代大背景下的共性,如國際形勢、社會轉型等方面的相似之處。例如,戊戌變法
和明治維新都面臨著西方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加深的國際背景。
關注目的與性質:分析歷史事件或現象的發起目的和本質屬性。如中國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與西方同
期的重商主義政策,從維護統治的角度看,都是為了鞏固本國政權,只是采取的經濟策略不同。
尋找內容與措施的共性:對比具體的內容和采取的措施,看是否存在相似點。比如秦朝與漢朝在中央集權
制度建設上,都采取了加強皇權、削弱地方勢力的措施,這是它們在政治制度建設上的相同點。
3、分析不同點:
背景差異:從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分析不同點。例如,戊戌變法時期中國封建勢力強大,資本主
義發展不充分;而明治維新前日本資本主義經濟有了一定發展,封建統治相對薄弱,倒幕運動成功為改革
創造了條件。
內容與措施區別:詳細對比具體的內容和措施。秦朝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漢朝初期實
行郡國并行制,后來漢武帝通過推恩令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管理體制上與秦朝有明顯不同。
結果與影響不同:分析歷史事件或現象產生的不同結果和影響。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導致近代中國的被動挨打;而西方的重商主義政策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4、組織答案:
采用總分結構:開頭可以先總體概括比較對象的異同情況,然后分別闡述相同點和不同點。
分點作答: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將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列出,每一點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述,并結
合具體史實進行說明。
【典例】(2022?湖南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8年6月,光緒皇帝頒布科舉改革的諭旨,主要內容是:在鄉試、會試中以策論取代八股
文;調整鄉試、會議三場考試的內容,將史論與政論列為第一場,時務與實學列為第二場,四書五經列為
第三場;每場發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參加次場考試。這次改革因政變而中斷。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新政的深入,廢除科舉猶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擋。但廢科舉事關重大,阻力重重。
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態度,對科舉制進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舉,文科舉取
消八股,鄉、會試改用策論,注重實學和時務,“考官閱卷,合校三場,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場”。
——改編自關曉紅《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等
(1)根據材料,比較1898年和1901年科舉改革舉措的異同。
【命題思路】以《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內容切入,考查不同時期科舉改革異同。
瀏覽材料本題是晚清時期,內容涉及科舉制
相同點:根據材料“考官閱卷,合校三場,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場“得出鄉試、會試
各三場考試;根據材料"文科舉取消八股”得出廢除八股文;根據材料“鄉*會試改用
解題步驟細讀材料策論,注重實學和時務”得出改試策論,增加實務及實學內容。不同點:根據材料“19
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舉"得出1901年廢武科舉;根據材料“合校三場,以定
去取,不得偏重一場”得出錄取方式不同。
相同點:鄉試、會試各三場考試;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增加實務及實學內容。
組織答案
不同點:1901年廢武科舉;錄取方式不同。
【答案】(D相同點:鄉試、會試各三場考試;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增加實務及實學內容。
不同點:1901年廢武科舉;錄取方式不同。
【變式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孔子稱贊管仲輔佐齊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復興,“如有用我者,吾
其為東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爱斀裰畷r,萬乘之國行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他
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現孔子所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據《論語》《孟子》
材料二“萬乘之主,有能服術行法……其聚天下不難矣?!薄肮手蚊駸o?!ㄅc時轉則治,治
與世宜則有功?!薄笆枪手T侯之博大,實好之害也……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
勢之隆也。”
——《韓非子》
材料三董仲舒說:“今漢繼秦之后,如朽木糞墻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為政而不行,甚
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
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p>
——《漢書》
(1)依據材料一,指出孔子與孟子主張的異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出現異同的原因。
【變式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2年,京師同文館成立,以培養新式翻譯和外交官為主要目標。“自開館以來,譯書為
要務,其初總教習、教習等自譯,近來學生則頗可襄助,間有能自行翻譯者。”從丁施良翻譯《萬國公法》
開始到1896年,京師同文館的師生共翻譯了國際公法、世界歷史、地理、天文以及自然科學等各類書籍29
部,其中外交7部、政法5部、數理化7部、天文2部、醫學2部、歷法3部,其他3部。
材料二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設立江南制造局。洋務派在實踐中漸漸感到,不懂得西方科學原
理,就很難真正掌握西方科學技術。故于1868年,設立翻譯館。在之后的時間里,江南制造局翻譯館延聘
中西人士,采用口譯和筆述相結合的譯書方法,翻譯、編譯出版了大量西方書籍。從1871年江南制造局出
版第一部譯著到1880年,共售書超過83000冊。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英譯圖書分類及數量如下表。
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英譯圖書的分類及數量表
分類數量分類數量分類數量分類數量
軍事/海軍37工程31農業12醫學12
化學10礦業10數學7造船7
科學6歷史6圖畫6國際法5
電氣5地質3地理3政府3
商業3教育3物理2天文2
——以上均摘編自李昱《洋務運動時期西方科技書籍的譯介出版》
(1)根據材料一、二,比較京師同文館與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譯書的異同,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差異的原因。
03高考練場
高考
1.(2022?北京卷)軍費與財政
材料一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至崇禎四年(1631)遼餉結構表
注:明萬歷末年,為應對遼東戰事而加派賦稅,稱“遼餉”。
材料二清咸豐同治時期(1851—1874)主要財政收入趨勢表
注:清成豐年間,“鹽引停運,關稅難征,地丁錢糧復間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緩征”。清政府
為鎮壓太平天國,在國內交通要道設立關卡,依商品數量或價值加征約百分之一的稅,稱為“厘金”。
(1)明代為應對遼東戰事、清代為鎮壓太平天國而籌措軍費。閱讀上述材料,指出兩者增加軍費的主要來
源有何不同。
2.(2022?廣東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示意圖
材料以“陸地之間”的海而著稱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種稱呼:“偉大的?!薄皦櫬涞暮!薄爸腔壑?"貿易之?!钡?
不同的稱呼反映了人們對地中海歷史的不同理解,圍繞歷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選擇某一稱呼或者自擬一個
稱呼,并運用世界史具體史實,予以論述(要求:以稱呼為題,論證充分,史實準確,表述清晰)
3.(2022?湖北卷)【古代農書與農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古代農書是我國豐富農業技術經驗的總結,也是了解農業歷史的重要資料。現存農書大約
260種,在古代科技類書籍中名列前茅。以下為部分農書一覽表
時間書名主要內容
《管子?地員》《呂氏
先秦對土壤、農時及耕作、栽培等農業技術的初步總結。
春秋?上農》等四篇
西漢《氾勝之書》記錄了以區田法為核心的耕作技術。
現存最早的綜合性農書,其內容源自前代農書和作者的生產經
北魏《齊民要術》
驗,尤其注重系統總結黃河中下游地區農林牧副漁等知識。
現存最早總結江南水稻栽培技術的農書,依托于作者豐富的農學
宋代陳惠《農書》知識和實踐經驗,記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積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
技術。
元代王禎《農書》綜合性農書,其中《農器圖譜》記述了大量農業工具。
《種樹書》專門記述果樹、蔬菜、花草栽培。
明代
傳統農書集大成者,吸收了傳教士傳入的西方農業科技,并記錄
《農政全書》
了新引進的高產糧食作物。
——摘編自胡道靜《中國古代典籍十講》等
材料二《耕田》:“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秋種,七月、八
月犁稀殺之,為春谷田,則畝收十石,其美與蠶矢、熟類同?!闭f明豆類作物的輪作,起到了綠肥作用。
《大小麥》:“冬雨雪止,以物輒菌麥上,掩其雪,勿令從風飛去。后雪,復如此。則麥耐旱,多實?!?/p>
對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墉的作用。
——據《齊民要術》
材料三《糞田之宜篇》:“相視其上之性類,以所宜糞而糞之,斯得其理矣。”主張針對不同土
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達到“地力常新壯”的目的,體現了“用類如用藥”的思想?!渡破涓缙罚骸敖?/p>
夫種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愛往來活水,怕冷漿死水……(水)淺深得宜乃善?!睆娬{了秧田用
水的重要性。
——據陳勇《農書》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闡述中國古代北方與南方農業生產的異同。
4.(2022?全國乙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紀50年代,日本頒布“外資法”等一系列法規,加強對技術引進的管理,政府有關部
門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列出鼓勵進口和限制進口的技術項目,對私人企業的技術引進加以指導,
其后,日本政府逐漸放寬引進技術的管理和審查標準,企業決定引進方式和內容,并承擔引進過程中的一
切風險,所引進的技術主要來自歐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業提出的技術引進申請中,有90.4%獲得
了批準。
——摘編自王永生《技術進步及其組織——日本的經驗與中國的實踐》等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即確立發展科技的方針。1956年,國家制定12年科技規劃,明確提出在進行
科學研究時,應該首先掌握世界現有的先進科學成就,在開展國際科學合作時應力求自力更生,在技術引
進方面,50年代,由蘇聯援建、成套供應設備的項目共計304項;由東歐各國援建、成套供應設備的建設
項目共116項、引進成套設備的同時,還重視引進科學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經驗。1960年,蘇聯政府
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專家,這以后,我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
——摘編自楊德才等《二十世紀中國科學技術史稿》等
材料三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面對著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果斷決定研制“兩彈一星”重點
突破國防尖端技術,中央確定我國國防尖端科技的發展,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
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強調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科學研究和實踐,培養人
才,掌握技術。
----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日技術引進呈現不同特點的背景。
最新模擬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漢大一統帝國建立后直至晚清時期,“天下觀”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個文化
共同體,而不是一個政治疆域,更非一個種族疆域”。古代中國的天下觀崇尚的是仁、德、禮等文化價值
觀念,所要實現的是協和萬邦的天下秩序?!己玫纳虡I航海氣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臘人樸素的世
界主義觀念,斯多嘴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義”的觀念,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
是我的故鄉”。古羅馬帝國亦產生了一種帝國精神,即對武力征服、對外開拓、帝國一統的追求。
——摘編自侯毅、吳昊《論中國“天下觀”與西方“世界主義”》
材料二下表是近代以來海上霸權的更迭簡況
時間霸權更迭
16-17世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先后成為海上霸主
17世紀中后期到19世
英國取代荷蘭的霸主地位,隨后多次擊敗法國,維持了海上霸權
紀初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海權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權國家并立
二戰結束后美國海軍成為獨一無二的海上力量
“海上多極”趨勢明顯,各海洋強國既需要在經濟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
21世紀以來
治理上協調一致
■摘編自胡波《從霸權更替到“多極制衡”》
材料三
新中國“世界觀”的發展變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60年代……對世界保持
高度警戒;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70-80年代……加快走向對外開放;第三個階段是世紀之交前后10年,迅
速融入經濟全球化,認清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形成“和諧世界”的理念;第四個階段是2012年之后,積
極倡導并致力于構建“區域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綜合摘編自江涌、王力、黃鶯《60年中國之“世界觀”》等資料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比較古代中國和古希臘羅馬“天下觀”的異同。
2.在秦漢鄉里社會中,政令從基層組織傳至廣大民眾是政令傳播的最后一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縣道丞,令史、【鄉部嗇】夫【發征黔】首,布大書市門、離鄉市門壁,令黔首(老百姓)
智(知)毋巨(炬)罪。
——《岳麓書院藏秦簡(六)》
材料二知令重,寫令移,書到,各明白大扁書市里、官所、寺舍、門亭、隧堪中,令吏卒民盡訟
(誦)知之。且遣郭吏循行,問吏卒凡【不】知令者,案論尉丞、令丞以下。毋忽,如律令。敢告卒人。
——《敦煌漢簡》
詔書必明白大書,以兩行著故恩澤帽書。無嘉德,書佐方宜以二尺兩行與嘉德長短等者以便宜從事,
毋令刺史到,不謹辦敵案,毋忽。
——《敦煌懸泉漢簡釋粹》
太守(黃)霸為迪操鼠炎,分部宣布詔令,令民戚知上意。然后為條救,置父老師帥伍長,班行
之于民間,粉以為善防奸之意。
《漢書循吏黃霸傳》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秦漢政令傳播的異同。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狄德羅倡導的《百科全書》整套書的規模達到了17卷之多,并于1765年出版。《百科全
書》完成后不久,新的增訂版又緊接著問世了,并采取更易攜帶的版式印制,取代了早期沉重且昂貴的開
本?!栋倏迫珪返脑~條按照字母排序。至1789年,這套知識綱目的多個版本一共賣出了2.5萬冊,其
中一半在法國售出。盡管它確實是一本品質極高的參考書,但它的賣點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名聲太大——
此書蔑視政治權威,通篇對教會和宗教出言不遜。而《百科全書》成為暢銷書也帶動批評變得更加公開和
廣泛。在宣揚獨立思考和漠視權威的價值方面,《百科全書》是他所設計編寫的所有書籍中最為重要的一
部著作?!鞍倏迫珪髁x”成為拒絕不經批判就接受事物的態度的代名詞。
——摘編自[英]威廉?多伊爾著,張弛等翻譯《劍橋法國大
革命史》
材料二《四庫全書》自公元1773年2月開館,一支龐大的隊伍便投入其中,僅《四庫全書》卷首
開列諸臣職名就有360多名。據學者郭伯恭考證,僅前后選用的核錄人員就多達3826人。《四庫全書》共
收書3461種,計79309卷,存目6793種,計93551卷,如果加上以各種原因而淘汰不存的書籍,數量就
更為龐大了,全書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共計四十四小類,六十六子目。借修書之名查繳禁書,正
是乾隆修《四庫全書》的另一個目的,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明令查繳禁書,一直到五十八年,近20年間,
歷代大量典籍,或遭全毀,或遭抽毀,遂釀成空前未有的圖書浩劫,據統計,清廷毀禁的圖書達3100多種,
151000余部,銷毀的書板在80000塊以上。除了銷毀書籍和檔案外,《四庫全書》的編者還系統地對殘存
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書成之后,抄寫七部,存放于全國七地,以供學人研讀。
——摘編自CCTV《中國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與
文字獄》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法國《百科全書》與中國《四庫全書》的異同。
4.【古代與近代東西方消費觀念】
材料一消費觀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態度和總的看法。與生產觀、交換觀
和分配觀一樣,消費觀是經濟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儒家的孔子說:“禮與其奢,寧儉”“節
用而愛人”。道家的老聃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法家的韓
非說:“侈而惰者貧,力而儉者富。”晚唐詩人李商隱所作七律《詠史》詩中強調:歷鑒前賢國與家,成
由勤儉破由奢?!吨熳又渭腋裱浴分姓f:“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惫?/p>
前300年的希臘斯多葛爾學派認為,人應該保持高尚道德,并努力抑制身體的欲望。古希臘哲人德謨克利
特提出:“節制使快樂增加并使享樂加強?!被浇痰慕塘x強調:敬虔加上知足之心,便是大利了。誠如
羅杰?巴克豪斯(RogerE.BaCkhouse)的評述:《舊約》通篇寫的是,增加個人的財富總是和不誠實的商
業活動以及剝削窮人相聯系的。
——摘編自雷定安、金平《論三種消費觀》
材料二在西方,節儉成為全社會生活實踐的主流價值,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要歸因于新教
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因為節制物欲,錢才能轉化為資本;反過來,投入可持續,工業生產和銷售可擴大
發展,才能保障更大利潤的回報。在資本主義時代,節儉不僅成就小富,也可使小富成為大富,使創業者
成就大業。一句話,勤儉是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現代工業社會轉型所仰賴的品質之一。節儉作為一種美德是
輔助性的、相對的,這意味著,其一、恣意揮霍是錯誤,克已過度也不好;其二、節儉與別的更重要的美
德搭配共存方顯其善,否則,空有節儉,全無其他品德修養,它也就失去了價值。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
商人》為此提供了充分的說明。
——摘編自蕭莎《中西方的消費觀》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古代東西方消費觀念的異同。
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初均田制對農民授田做出規定:18歲到20歲的中男和21歲到59歲的丁男,每人授田
100畝,其中80畝為口分田,死后要歸還國家,20畝為永業田,可以傳給子孫。60歲以上的老男和篤疾者、
廢疾者授口分田40畝;寡妻妾授口分田30畝,如為戶主,每人再授永業田20畝;一般婦女則不再列入授
田范圍。農民合法遷移和家貧無力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裝行業家具安裝的施工流程介紹
- 醫療器械的包裝運輸及驗收計劃
- 疫情后學生復學安全保障措施
- 小學科學實驗室創新實驗設計計劃
- 教育技術領域骨干教師培養計劃
- 湖北省十堰市區縣普通高中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房地產行業合規經營心得體會
- 某年度人工心臟瓣膜及體外性能檢測裝置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基于CMB法的基流量分割計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小學語文課堂管理的有效措施
- 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課件
- 大學歷史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培訓教材課件
- 初中物理《電學》中考專項復習典型考試題100題匯總(附答案)
- 班組工程量結算書
- 最新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制度大全
- 機載直流用電設備電源特性要求及試驗方法
- 養老院老人入(出)院流程圖
- 健康照護教材課件匯總完整版ppt全套課件最全教學教程整本書電子教案全書教案課件合集
- 最新-臨時救助申請審核審批表模板
- 《有效溝通》PPT課件-(2)
- 青春紅綠燈教學設計中小學心理健康心理游戲腳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