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專題復習測試卷
專題九:古詩詞鑒賞(原卷)
1.閱讀《觀滄?!?,回答以下各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觀滄?!芬浴坝^”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詩于蒼涼中又有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
的代表作。
B.詩中“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泵鑼懞K蜕綅u,虛實結合,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威嚴及驚
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C.詩句“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出了小島的景物生機勃勃的特點。
D.詩歌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就是為了合樂而加的,與詩的思想內容沒有直接聯
系。
(2).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展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2.閱讀《觀滄海》,回答以下各題。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這首詩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主要是寫詩人眼前所見之景。此處寫景,動靜結合。詩人
先寫,再寫,寫景由動到靜;然后由寫山島上靜態的叢生的樹木、茂盛的百草,轉到寫
蕭瑟秋風中洶涌起伏的波瀾,這是由到o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極富想象力。請你用自己的話將這
幾句詩在頭腦中呈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3.閱讀古詩,回答下列各題。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現的畫面。
(2)從修辭、煉字、內容等任一方面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閱讀古詩,回答下列各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品讀本詩,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A.首聯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B.誦讀頷聯時應該使用上揚的語調,體現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大氣勢。
C.頸聯妙在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D.尾聯緊承頸聯,抒發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2).從內容和寫法上賞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5.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相關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下列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楊花”即柳絮,“子規”即布谷鳥,這兩個意象渲染了令人傷感的氣氛。
B.“聞道龍標過五溪”傳達出為朋友的不幸而悲傷的感情。
C.“我寄愁心與明月”意思是: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
D.“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因朋友降職而無比憤怒的心情。
(2).下列對《峨眉山月歌》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人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
B.“影入平羌江水流”寫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
C.“夜發清溪向三峽”寫詩人夜晚留宿在清溪,計劃早晨出發去三峽。
D.“思君不見下渝州”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6.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閱讀畫線詩句,觀察下面兩幅圖畫,問要說明哪一幅能夠表現這一聯詩句所描繪的景象。
(2)下面對這首詩歌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對偶句發端,點明詩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經的地點。
B.頷聯“闊”寫出春測水漲之景,“懸”描寫了舟順風而行之態。
C.頸聯在描寫景物、時令之中,蘊含著一代勝過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詩寫景逼真,敘事確切,抒情真實,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7.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秋詞》描繪了一幅鶴飛沖天的畫面,在明麗的秋景中抒寫出詩人豪壯的情懷。
B.《天凈沙?秋思》精選了多種有代表性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畫。
C.兩首詩詞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均直接表達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D.前一首詩運用了議論、描寫、抒情等三種表達方式;后一首小令則運用了動靜結合、借景抒情
的寫法。
(2).請描繪“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闭宫F出的秋景圖。
7.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側面表現“開元
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凄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后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現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2).這首詩表達的感情深微復雜,請談談你的理解。
8.閱讀下面兩首古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秋詞(其一)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同樣是秋景,馬致遠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游子①_____的圖景,
表達了詩人②—之情;劉禹錫眼中皆是秋天的明麗景色,抒發的是③_____的情感。
(2).請從畫線詩句中任選一句,發揮想象,描述這句詩在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曲的作者是(朝代)的戲曲作家、散曲家(人名)。
(2).下列各句中,與“斷腸人在天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項是()。
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B.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D.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1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令人的思緒在現實和想象的時空之間徘徊不已如此表
達思“君”的深情,有點累贅。
B.第一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后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家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
紙上。
C.一個“漲”字,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出詩人愁思的綿綿深
重。
D.后兩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以未來想象中的歡聚許諾家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
己,也是安慰家人。
(2).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上受降城聞苗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句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圖:烽火臺下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高城
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
B.前兩句描寫的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明亮和干凈,讓人強烈地感受到
當時自然環境的美好。
C.詩中的“回樂烽”是一處烽火臺的名字,“蘆管”是一種吹奏樂器,“征人”指的是戍邊將士。
D.本詩把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合為一體,將詩情、畫意與音樂美熔于爐,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藝
術整體,意境渾成。
(2).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②戰場開。
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之時?!伴L安”是現今西安城的舊稱。②傍:靠近、接近。
(1).(1)這首詩的體裁是,押韻;(2)寫了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詩
中、等詞語可以看出。
(2).詩中運用聯想(想象)手法的詩句是,
(3).“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出兩點即可)。
1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乙】行秋
徐凱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停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寫的對象不同,【甲】詩描寫的對象是,而【乙】
詩則描寫了秋天的四種景象,分別是秋蟬、秋柳、、秋葉。
(2).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詩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請簡要分析。
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詞(其一)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m的一項是()
A.這首詩通過對蕭瑟荒涼的秋景的描寫,體現了“逢秋悲寂寥”的常情。
B.這首詩采用了借景抒情等寫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對秋天的獨特感悟。
C.詩中的“排”字是“排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白鶴直沖云霄的氣勢。
D.這首詩前兩句先引出自己的見解,后兩句推出“證據”,全詩一論一據,明朗剛健。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15.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潼關
清?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潼關城的地勢()(選用該詩中一字填空),從詩中可以看出古城地理位置具有()
(填一四字詞語)的特點,是一天然關隘。
(2).作者筆下的景物,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試結合詩歌三、四兩句具體分析。
16.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詩歌以描寫“楊花”“子規”起筆,有什么用意?
(2).對于詩歌的最后兩句,清代沈德潛評論說:“即’將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懷’意,出以搖曳
之筆,語意一新?!狈治鲞@兩句“新”在何處。
17.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問題。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日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從古典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凈沙”屬于名。
(2).曲中的“斷腸人”指o
(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思”就是指在秋天里的思緒情感。
B.“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C.“古道西風瘦馬”是對游子生存狀態的具體描寫。
D.寫景由近到遠,感情抒發由淺入深,開頭一句“枯藤老樹昏鴉”是詩眼。
18.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問題。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成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請展開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所展現的畫面。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9.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
潼關
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從視覺角度描寫高云簇擁著古城,正面描寫出了雄關之高聳險峻。
B.第二句寫作者行經此地,馬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
C.“山入潼關不解平”這句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山的巍峨險峻。
D.第四句刻畫出了秦嶺山脈沖破一切束縛的情態,營造出雄渾奔放的意境。
(2).“河流大野猶嫌束”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從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2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請對“一夜”和“盡”進行賞析。
(2)本詩前兩句寫色,第三句寫聲,末句抒情。請發揮想象,描繪詩歌的畫面美、音樂美和意境美。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專題復習測試卷
專題九:古詩詞鑒賞(解析卷)
1.閱讀《觀滄?!罚卮鹨韵赂黝}。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觀滄海》以“觀”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詩于蒼涼中又有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
的代表作。
B.詩中“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虛實結合,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威嚴及驚
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C.詩句“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出了小島的景物生機勃勃的特點。
D.詩歌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就是為了合樂而加的,與詩的思想內容沒有直接聯
系。
【答案】B
【解析】B項的“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比菍憣嵕?,動靜結合。并不是B選項中說的虛實結合。
詩中虛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p>
(2).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展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答案】示例:一陣秋風飄吹來,林木簌簌作響,海面上涌起了巨大的波濤,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
音。
【解析】本題屬于開放題,大家只要能給把這個場面描述出來就可以了,但是一定不能過于簡單。
2.閱讀《觀滄?!?,回答以下各題。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這首詩的“水何澹?!椴ㄓ科稹敝饕菍懺娙搜矍八娭啊4颂帉懢?,動靜結合。詩人
先寫,再寫,寫景由動到靜;然后由寫山島上靜態的叢生的樹木、茂盛的百草,轉到寫
蕭瑟秋風中洶涌起伏的波瀾,這是由到O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極富想象力。請你用自己的話將這
幾句詩在頭腦中呈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答案】(1)海水山島靜動
(2)火紅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每天仿佛從寬廣無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時分又緩緩落入到大
海的懷抱;星光燦爛的銀河,橫貫在深藍的夜空中,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發源于大海之
中。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寫作手法的把握?!八五e!币痪涿鑼懥嗽谇镲L蕭
瑟中的海面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寫出了海水的動態。“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寫出了山島的靜
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山島上靜態的叢生的樹木、茂盛的百草,“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寫蕭瑟秋風中洶涌起伏的波瀾,這是由靜到動。
(2).本題考查詩歌畫面描繪。解答此類題型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
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劃
線句的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
出來的。注意在此基礎上發揮想象,把月亮、太陽的升落以及銀河的燦爛景象描繪出來。語言要簡潔,
不能遺漏畫面內容。
3.閱讀古詩,回答下列各題。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現的畫面。
(2)從修辭、煉字、內容等任一方面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和
風吹來,恰好把帆兒高懸,船一路順風駛去。
(2)示例:
1.修辭方法:這兩句運用對偶的修辭方法,兩兩對仗,詞性相同,句式工整,形象生動,朗朗上口。
“生”與“入”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時間的交替。
2.煉字:“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
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動形象的描寫了一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時光荏苒的場景。
3.內容: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身在他鄉的游子頓生思鄉之情。
(3)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和親人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題考查再現詩中畫面的能力。“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句意: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
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要展開想象,結合意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為:春潮涌漲,
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和風吹來,恰好把帆兒高懸,
船一路順風駛去。
(2)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的意思是: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
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從內容上看,這兩句表現江上行舟,即將
天亮時的情景: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
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
從煉字上看,作者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并且
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雖是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中
蘊含理趣。海日生于殘夜驅盡黑暗,江上景物呈現“春意”闖入舊年,趕走嚴冬,蘊含了時序變遷,
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從修辭上看,這兩句運用對偶的修辭方法,“海日”“江春”,“生”“入”,“殘夜”“舊年”兩
兩相對,句式工整,形象生動,朗朗上口。而且,“生”與“入”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字“入”
字賦予“海日”和“江春”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時間的交替。
(3)本題考查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洞伪惫躺较隆芬詼蚀_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
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見雁思
親,與首聯呼應,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4.閱讀古詩,回答下列各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品讀本詩,找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
A.首聯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B.誦讀頷聯時應該使用上揚的語調,體現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大氣勢。
C.頸聯妙在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D.尾聯緊承頸聯,抒發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的喜悅、激動的心情。
【答案】D
【解析】A正確,“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扒嗌健秉c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
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B正確,“朝平兩岸闊”,
寫得恢弘闊大,大江直流的宏大氣勢。C正確,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一個“生”與“入”
是有擬人手法。D錯誤,這兩句緊承前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2).從內容和寫法上賞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答案】內容上:點題,寫詩人出游在外,客行他鄉。寫法上: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交代了詩人客
路行舟的美景;與尾聯相呼應。
【解析】答題時要看別人怎么問的,從內容和寫法兩個方面來答題??吐伏c明文中的“次”,寫了詩
人客行他鄉。寫法上運用了對偶,客路與行舟,青山與綠水,外與前。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答案】表達了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從“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兩句中最能看出。
【解析】問題指向非常的明確,詩歌情感要答準。
5.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相關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下列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楊花”即柳絮,“子規”即布谷鳥,這兩個意象渲染了令人傷感的氣氛。
B.“聞道龍標過五溪”傳達出為朋友的不幸而悲傷的感情。
C.“我寄愁心與明月”意思是: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
D.“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因朋友降職而無比憤怒的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D.“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王昌齡遠謫的關切
與同情,選項理解有誤;故選D。
(2).下列對《峨眉山月歌》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人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
B.“影入平羌江水流”寫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
C.“夜發清溪向三峽”寫詩人夜晚留宿在清溪,計劃早晨出發去三峽。
D.“思君不見下渝州”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C.“夜發清溪向三峽”寫詩人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
峽,選項中“詩人夜晚留宿在清溪”的理解有誤;故選C。
6.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閱讀畫線詩句,觀察下面兩幅圖畫,問要說明哪一幅能夠表現這一聯詩句所描繪的景象。
(2)下面對這首詩歌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對偶句發端,點明詩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經的地點。
B.頷聯“闊”寫出春測水漲之景,“懸”描寫了舟順風而行之態。
C.頸聯在描寫景物、時令之中,蘊含著一代勝過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詩寫景逼真,敘事確切,抒情真實,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答案】(1)圖一,描繪一幅潮水上漲,湖面與兩岸齊平,孤舟懸帆與湖面之上的景象。正體現詩
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潮平”“岸闊”“風正”“帆懸”的意象。而圖二中的潮落、水
淺、帆停的景象與原詩句不符,故選圖一。
(2)C
【解析】
(1)本題考查詩句和畫面理解。本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句寫景,表現了江水上漲,幾
與岸平,風勢正好,船帆鼓起的畫面。
再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第一幅圖,江面寬闊,兩岸渺遠,可見江水上漲,與岸齊平;江中一舟,高懸
風帆,正迎風而進,與詩中畫面相吻合。第二幅圖畫,四周群山環繞,中間一座小島,好像一個湖,
而不是江;一船帆落,好像擱淺,水面狹窄,與詩句畫面不符。故選圖一。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C項“蘊含著一代勝過一代的人生哲理”理解有誤頸聯寫海日生于殘
夜驅盡黑暗,江上景物呈現“春意”闖入舊年,趕走嚴冬,蘊含了時序變遷,新舊交替的自然規律。
故選Co
7.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秋詞》描繪了一幅鶴飛沖天的畫面,在明麗的秋景中抒寫出詩人豪壯的情懷。
B.《天凈沙?秋思》精選了多種有代表性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畫。
C.兩首詩詞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均直接表達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D.前一首詩運用了議論、描寫、抒情等三種表達方式;后一首小令則運用了動靜結合、借景抒情
的寫法。
【答案】C
【解析】《天凈沙秋思》表達的是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故選C。
(2).請描繪“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闭宫F出的秋景圖。
【答案】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推開層云直上云霄。(有一定合理想象,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畫面描繪。要注意在把握詩句大意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
繪即“晴空”晴朗的天空,“晴空一鶴排云上”,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一只仙鶴凌
空而上的開闊景象。
7.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側面表現“開元
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凄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后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現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答案】C
【解析】本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懷,但作者抒情時,卻并沒有直抒胸臆,而是用雙關的手法隱晦
的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顛沛流離之感,所以C選項表達不準確。
(2).這首詩表達的感情深微復雜,請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概和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解析】“落花時節”一語三關,不僅有自己身世的一個飄零之感,還有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對以往
盛世的一個懷念,感慨。
8.閱讀下面兩首古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秋詞(其一)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同樣是秋景,馬致遠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游子①____的圖景,
表達了詩人②—之情;劉禹錫眼中皆是秋天的明麗景色,抒發的是③______的情感。
(2).請從畫線詩句中任選一句,發揮想象,描述這句詩在你腦海中呈現的畫面。
【答案】(1)①漂泊他鄉,羈旅天涯②孤寂/愁苦/思鄉③奮發進取/樂觀豁達/積極向上/
豪邁
(2).示例①:在蕭瑟的秋風中,在蒼涼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詩人騎著一匹衰弱消瘦的老馬,在
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
示例②: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水天相接。一只白鶴凌空而起,像箭一樣直沖云霄,矯健凌厲。
【解析】
(1).考查賞析詩歌感情。兩首詩同樣寫秋景,馬致遠選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
家、古道、西風、瘦馬”等九種景物,運用以樂景寫哀情的寫法,表現了自己羈旅在外的游子之思,
漂泊他鄉,如無根浮萍,羈旅天涯。表現了詩人獨自在外的孤寂與愁苦,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劉禹錫
則一反悲傷的基調,認為秋天比春天還要明麗美好,作者作詩的豪情隨白鶴一飛沖天,表達了作者奮
發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志趣。
(2).考查描繪詩中畫面。開放類試題,尊重詩句原意,描寫生動形象即可。如:古道西風瘦馬:
秋風蕭瑟,古道蜿蜒,一匹消瘦的老馬,伴著一位孤獨的旅人,走向遠方。晴空一鶴排云上:天空晴
朗,萬里無云,一派秋色正好。一只潔白的鶴乘風而起,如箭一般沖向云霄。
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曲的作者是(朝代)的戲曲作家、散曲家(人名)。
(2).下列各句中,與“斷腸人在天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項是()。
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B.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D.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答案】⑴元代馬致遠⑵.C
【解析】(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短靸羯?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
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
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
苦愁楚之情。
(2).本題考查作品主題情感的分析?!皵嗄c人在天涯”句意為:羈旅在外漂泊的游子還在浪跡天
涯。此句出自元曲作家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是點睛之筆,使得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
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他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漫
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表現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
凄苦愁楚之情。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意為:海內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
近鄰一樣。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
達的。選項與題干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故選C。
1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令人的思緒在現實和想象的時空之間徘徊不已如此表
達思“君”的深情,有點累贅。
B.第一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后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家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
紙上。
C.一個“漲”字,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出詩人愁思的綿綿深
重。
D.后兩句超越時空,把當前的時間推移到未來,以未來想象中的歡聚許諾家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
己,也是安慰家人。
【答案】A
【解析】A選項“覺得有點累贅”錯誤;這樣造成了回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抒發了詩人羈旅他
鄉對親人深切的思念。
(2).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答案】這兩句是虛寫,想象與親人歡聚,西窗之下共剪蠟燭,向家人訴說巴山夜雨時想念家人重逢
情景。“何當”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悶、孤寂和內心的相思之苦。這兩句詩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與渴
望團聚之深情。
【解析】要指出是運用了虛寫的手法,通過對未來的一種期望來緩解眼前的痛苦。
1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上受降城聞苗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句描寫了一幅邊塞月夜圖:烽火臺下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高城
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
B.前兩句描寫的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明亮和干凈,讓人強烈地感受到
當時自然環境的美好。
C.詩中的“回樂烽”是一處烽火臺的名字,“蘆管”是一種吹奏樂器,“征人”指的是戍邊將士。
D.本詩把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合為一體,將詩情、畫意與音樂美熔于爐,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藝
術整體,意境渾成。
【答案】B
【解析】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空寂慘淡,也使征人格外強烈地感受
到置身邊塞絕域的孤寂。所以并不是自然環境的美好,這一表述有問題。
(2).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表達了詩人懷念家鄉的思想情感。
【解析】詩中的“一夜征人盡望鄉”,強烈地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0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②戰場開。
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之時?!伴L安”是現今西安城的舊稱。②傍:靠近、接近。
(1).(1)這首詩的體裁是,押韻;(2)寫了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詩
中、等詞語可以看出。
【答案】(1)五言絕句押ai韻⑵重陽節“九日”“登高”、“飲酒”、“菊”(后面的詞語
任意兩個即可)
【解析】考查對詩歌常識的掌握。此詩一共有四句,每句是五個字,是五言絕句?!皝怼薄伴_”可知
押ai韻。由“登高”“飲酒”“九月”“菊”可知是重陽節,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重
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
(2).詩中運用聯想(想象)手法的詩句是,
【答案】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解析】“遙憐故園菊”寫詩人在佳節之際想到了長安家園。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場上的長長嘆息,
百般憐惜。他想到故園今日黃花堆積的情景,只能遙遙寄去一片深沉的鄉情。“應傍戰場開”這句承
接前句,是一種想象之辭。
(3).“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詩人對國事的憂慮之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之情,對人民
疾苦的關切之情。(答對其中兩點即可)
【解析】考查對詩句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理解?!斑b憐故園菊”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
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之切?!皯鴳饒鲩_”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象,詩人別的
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使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
天街,斷墻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象之辭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
而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1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乙】行秋
徐現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停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寫的對象不同,【甲】詩描寫的對象是,而【乙】
詩則描寫了秋天的四種景象,分別是秋蟬、秋柳、、秋葉。
【答案】晴空一鶴;秋水
【解析】根據“晴空一鶴排云上”可知劉禹錫在詩中描寫的景物是沖天而上的一鶴;“小溪清水平如
鏡”可知徐現在詩中描寫的景物是秋水。
(2).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詩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甲】詩表現了作者在厄運面前絕不低頭、奮發向上的樂觀豪邁的心境;【乙】詩體現了詩
人投身自然、擁抱自然的寧靜悠閑的心境。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時要讀懂詩歌,理解詩人的情感,要對詩歌進行比較的閱
讀,結合詩句中的意象、理清詩人的情感。
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詞(其一)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通過對蕭瑟荒涼的秋景的描寫,體現了“逢秋悲寂寥”的常情。
B.這首詩采用了借景抒情等寫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對秋天的獨特感悟。
C.詩中的“排”字是“排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白鶴直沖云霄的氣勢。
D.這首詩前兩句先引出自己的見解,后兩句推出“證據”,全詩一論一據,明朗剛健。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答案】(1)A(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因支持變法屢遭貶謫、愈挫愈奮的樂觀豪壯的情懷\心
境。
【解析】(1).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白怨欧昵锉帕龋已郧锶談俅撼钡囊馑际牵?/p>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
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所以A項“體現了'逢秋悲寂寥’的常情”的
理解是錯誤的。故選A。
(2).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在永貞元年,劉禹錫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但革新運動,
失敗,于是被貶至朗州。此時作者內心感到苦悶,但并不消沉。這首詩一開始就否定古來的悲秋觀念,
認為秋日勝過生氣盎然的春天,表現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著,抓住一鶴凌云這一事物進行
描繪,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飄浮的開闊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馳騁想象,自己的
“詩情”也隨著凌空的白鶴而飛到“碧霄”。借以抒發了一種勵志冶情的樂觀豁達的思想。據此可概
括作答。
15.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潼關
清?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潼關城的地勢()(選用該詩中一字填空),從詩中可以看出古城地理位置具有()
(填一四字詞語)的特點,是一天然關隘。
(2).作者筆下的景物,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試結合詩歌三、四兩句具體分析。
【答案】(1)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2025屆初三培優班考前測驗(生物試題)試題(1)含解析
- 信陽學院《特效短片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影視傳播職業學院《工程設計與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傳感器原理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綠色建筑與節能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啤酒工藝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電子技術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綜合測試(二)英語試題含答案
- 市場營銷學前言
- 機器人焊裝基礎
- 跨境電商平臺下的中國二手車出口模式
- 2024國家電投集團中國電力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輔導員崗位素質試題及答案
- 運動素質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 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講座課件
- 急性闌尾炎中醫護理查房
- (高清版)DB12∕T 934-2020 公路工程資料管理技術規程
- 居間費用分配協議
- 比亞迪入職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2024年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自主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