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力行業智能電網調度系統實施方案TOC\o"1-2"\h\u30957第1章項目背景與目標 423051.1背景分析 4318981.2項目目標 442931.3實施原則 414358第2章智能電網調度系統需求分析 5175612.1功能需求 5199302.1.1實時監控功能 5171972.1.2預測分析功能 560502.1.3調度計劃功能 515152.1.4安全分析功能 574972.1.5調度指令下達與執行 52432.1.6信息共享與交互 5100722.2功能需求 550992.2.1數據處理能力 5294662.2.2計算能力 6231152.2.3響應時間 6317912.2.4用戶體驗 679512.3系統可靠性需求 6122852.3.1數據可靠性 658762.3.2系統穩定性 6167582.3.3容災備份 6239842.3.4安全防護 6184202.4系統可擴展性需求 6219492.4.1硬件擴展 6272182.4.2軟件擴展 6183562.4.3適應新技術 680342.4.4兼容性 617737第3章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總體設計 659973.1系統架構設計 6136743.1.1數據采集層 7159733.1.2數據處理層 7230553.1.3業務邏輯層 712613.1.4應用展示層 7260373.2系統模塊劃分 7200703.2.1數據采集模塊 796363.2.2數據處理模塊 752833.2.3調度策略模塊 7121413.2.4調度執行模塊 756153.2.5電網分析模塊 7131173.2.6系統管理模塊 8185653.3系統接口設計 8250903.3.1數據采集接口 8263003.3.2數據傳輸接口 834403.3.3調度指令接口 8167353.3.4分析結果接口 864983.3.5系統管理接口 812820第4章數據采集與處理 8207944.1數據采集技術 855734.1.1采集方法 823334.1.2采集設備 8141704.1.3采集頻率 9292544.2數據預處理技術 954524.2.1數據清洗 97114.2.2數據轉換 92234.2.3數據歸一化 952284.3數據存儲與管理 9194504.3.1數據存儲結構 9152634.3.2數據存儲設備 989544.3.3數據管理策略 978014.3.4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923034第5章電網狀態估計與預測 1054855.1電網狀態估計 10290195.1.1狀態估計概述 10271825.1.2狀態估計方法 10295885.1.3狀態估計在智能電網調度中的應用 10283375.2電網負荷預測 1078365.2.1負荷預測概述 10137075.2.2負荷預測方法 1075175.2.3負荷預測在智能電網調度中的應用 11158655.3電網故障預測 11312575.3.1故障預測概述 11146695.3.2故障預測方法 11308915.3.3故障預測在智能電網調度中的應用 1131891第6章智能調度策略與算法 11163866.1調度策略概述 1122296.1.1實時監控策略 11133886.1.2預測策略 1193166.1.3安全評估策略 12122066.1.4經濟調度策略 1278196.2優化算法 12300726.2.1線性規劃算法 12176886.2.2非線性規劃算法 12236026.2.3混合整數規劃算法 12152036.3智能算法 12197156.3.1遺傳算法 12298206.3.2粒子群優化算法 12274436.3.3人工神經網絡算法 13310076.3.4深度學習算法 133287第7章系統核心功能實現 1377197.1電網運行監測 13138167.1.1實時數據采集與處理 13142617.1.2電網狀態評估 1345147.1.3異常監測與預警 13303047.2調度計劃管理 131957.2.1調度計劃制定 13182267.2.2調度計劃優化 13217087.2.3調度計劃執行與調整 1351807.3故障處理與恢復 14154587.3.1故障檢測與定位 14294397.3.2故障處理策略 14232127.3.3系統恢復與優化 14304717.4系統安全保障 1415377.4.1數據安全 14210917.4.2系統防護 14207317.4.3備份與恢復 1431461第8章系統集成與測試 14228508.1系統集成方案 145868.1.1系統集成概述 14290658.1.2系統集成原則 141858.1.3系統集成步驟 15103848.2系統測試方法 15113338.2.1單元測試 15320468.2.2集成測試 15197828.2.3系統測試 15204008.2.4壓力測試 15324658.2.5用戶驗收測試 15253488.3系統功能評估 16254938.3.1功能指標體系 1652728.3.2功能評估方法 16314528.3.3功能優化策略 16265798.3.4持續功能監測 1624214第9章智能電網調度系統實施與推廣 16108859.1實施步驟與計劃 16149819.1.1前期準備工作 16250379.1.2系統設計與開發 1635939.1.3系統測試與優化 16274649.1.4系統部署與培訓 1654129.1.5實施進度安排 17236769.2項目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 17231999.2.1技術風險 17150729.2.2管理風險 17175469.2.3運營風險 17145849.3推廣與應用 17136619.3.1電力行業內部推廣 17187669.3.2跨行業應用 17285549.3.3國際合作與交流 177773第10章項目總結與展望 17569810.1項目總結 17989310.2技術創新與成果 181580010.3未來發展方向與展望 18第1章項目背景與目標1.1背景分析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電力需求逐年攀升,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優化調度顯得尤為重要。智能電網作為電力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其核心目標是通過集成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構建高效、清潔、安全、靈活的現代化電網。在此背景下,電力行業對智能電網調度系統提出了迫切需求。智能電網調度系統能夠實現電力系統的實時監控、預測分析和優化調度,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安全性和經濟性。1.2項目目標本項目旨在構建一套適用于電力行業的智能電網調度系統,實現以下目標:(1)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運行成本;(2)增強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功能,減少發生概率;(3)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提高電力市場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4)提升電力系統的信息化水平,為電力行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5)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實現能源結構優化。1.3實施原則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目標,本項目將遵循以下原則:(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在充分調研和分析電力系統現狀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系統設計方案,分階段、分步驟推進項目實施;(2)技術先進,實用可靠。采用國內外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保證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3)注重安全,強化防護。充分考慮電力系統的安全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證系統運行安全可靠;(4)開放兼容,易于擴展。系統設計應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和兼容性,便于與其他系統互聯互通,同時預留擴展空間,適應未來業務發展需求;(5)以人為本,注重培訓。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用戶需求,注重人員培訓,提高用戶對系統的操作和應用能力。第2章智能電網調度系統需求分析2.1功能需求2.1.1實時監控功能系統能夠實時采集電力系統的運行數據,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等環節的數據,實現對電力系統運行狀態的全面監控。2.1.2預測分析功能系統具備對電力系統的負荷預測、發電量預測等功能,為調度決策提供數據支持。2.1.3調度計劃功能系統應根據實時數據、預測分析結果和歷史調度經驗,合理的調度計劃,包括發電計劃、輸電計劃、變電計劃和配電計劃。2.1.4安全分析功能系統應具備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性的分析能力,及時發覺潛在的安全隱患,為調度決策提供依據。2.1.5調度指令下達與執行系統可自動調度指令,并通過與現有通信系統對接,實現指令的快速下達和執行。2.1.6信息共享與交互系統應實現與各級調度中心、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等的信息共享與交互,提高調度協同效率。2.2功能需求2.2.1數據處理能力系統應具備高并發、大數據量的處理能力,保證實時性和準確性。2.2.2計算能力系統應具備較高的計算速度和精度,以滿足調度決策的實時性和準確性要求。2.2.3響應時間系統應具備快速響應能力,保證調度指令的及時下達和執行。2.2.4用戶體驗系統界面設計應簡潔直觀,易于操作,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2.3系統可靠性需求2.3.1數據可靠性系統應具備數據校驗和容錯機制,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2.3.2系統穩定性系統應具備良好的穩定性,保證長時間穩定運行,降低故障率。2.3.3容災備份系統應實現數據備份和恢復功能,保證在發生故障時能快速恢復運行。2.3.4安全防護系統應具備較強的安全防護能力,防止惡意攻擊和非法訪問。2.4系統可擴展性需求2.4.1硬件擴展系統硬件架構應具備可擴展性,支持后續升級和擴容。2.4.2軟件擴展系統軟件架構應具備開放性和可擴展性,便于添加新功能和模塊。2.4.3適應新技術系統應能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以滿足未來電力系統調度需求。2.4.4兼容性系統應具備良好的兼容性,能與現有電力系統設備和軟件無縫對接。第3章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總體設計3.1系統架構設計智能電網調度系統采用分層、模塊化的體系架構,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層、數據處理層、業務邏輯層和應用展示層。3.1.1數據采集層數據采集層主要負責實時采集電網運行數據,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等環節的運行數據。數據來源包括SCADA系統、保護裝置、自動化設備等。3.1.2數據處理層數據處理層負責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清洗、歸一化等操作,保證數據質量,為后續業務邏輯層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3.1.3業務邏輯層業務邏輯層是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調度策略制定、優化、執行等功能。通過對電網運行數據的分析,實現對電網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預測分析和調度決策。3.1.4應用展示層應用展示層負責將業務邏輯層處理后的數據以圖形、表格等形式展示給用戶,方便用戶了解電網運行狀況,并進行調度操作。3.2系統模塊劃分根據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的功能需求,將其劃分為以下模塊:3.2.1數據采集模塊數據采集模塊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傳輸和數據存儲等功能,實現對電網運行數據的實時獲取。3.2.2數據處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包括數據預處理、數據清洗、數據歸一化等功能,保證數據質量。3.2.3調度策略模塊調度策略模塊負責制定和優化電網調度策略,包括發電計劃、負荷預測、線路潮流控制等。3.2.4調度執行模塊調度執行模塊根據調度策略,調度指令,并下發至相應的執行設備。3.2.5電網分析模塊電網分析模塊負責對電網運行狀態進行分析,包括電壓穩定、頻率控制、設備故障診斷等。3.2.6系統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負責對整個智能電網調度系統進行管理和維護,包括用戶管理、權限控制、系統設置等。3.3系統接口設計為保證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的互聯互通,系統設計了以下接口:3.3.1數據采集接口數據采集接口負責與SCADA系統、保護裝置等設備進行通信,獲取實時電網運行數據。3.3.2數據傳輸接口數據傳輸接口負責在系統內部各個模塊之間傳輸數據,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實時性。3.3.3調度指令接口調度指令接口負責將調度指令下發至執行設備,實現對電網的實時調度。3.3.4分析結果接口分析結果接口負責將電網分析結果展示給用戶,為調度決策提供依據。3.3.5系統管理接口系統管理接口負責與外部管理系統進行通信,實現用戶管理、權限控制等功能。第4章數據采集與處理4.1數據采集技術4.1.1采集方法在智能電網調度系統中,數據采集是基礎工作。本方案采用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數據采集方式,包括遠程終端單元(RTU)、智能電表、傳感器等設備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同時利用通信網絡將數據傳輸至調度中心。4.1.2采集設備(1)遠程終端單元(RTU):實現對電網各環節的監測與控制,具備數據采集、狀態監測、遠程控制等功能。(2)智能電表:用于實時測量電網運行數據,如電壓、電流、功率等。(3)傳感器:對電網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包括溫度、濕度、振動等參數。4.1.3采集頻率根據電網調度需求,合理設置數據采集頻率,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對于關鍵數據,采集頻率可設置為秒級;對于非關鍵數據,采集頻率可設置為分鐘級。4.2數據預處理技術4.2.1數據清洗對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清洗,包括去除空值、異常值、重復值等,保證數據質量。4.2.2數據轉換將清洗后的數據進行格式轉換和單位換算,使其滿足后續數據處理和分析的需求。4.2.3數據歸一化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消除數據量綱和尺度差異,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4.3數據存儲與管理4.3.1數據存儲結構采用分布式數據庫存儲結構,提高數據存儲的可靠性和擴展性。根據數據類型和數據特點,選擇合適的存儲方式,如關系型數據庫、時序數據庫、NoSQL數據庫等。4.3.2數據存儲設備選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存儲設備,如固態硬盤(SSD)、企業級硬盤等,保證數據安全存儲。4.3.3數據管理策略(1)數據備份:定期對數據進行備份,防止數據丟失,保證數據安全。(2)數據壓縮:采用數據壓縮技術,降低存儲空間需求,提高數據傳輸效率。(3)數據索引:建立數據索引,提高數據查詢速度,滿足電網調度實時性需求。4.3.4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采取加密、訪問控制等手段,保證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對敏感數據進行脫敏處理,防止數據泄露。同時建立健全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數據安全防護能力。第5章電網狀態估計與預測5.1電網狀態估計5.1.1狀態估計概述電網狀態估計是智能電網調度系統中的關鍵技術之一,通過對電網實時運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估計電網各節點的電壓幅值、相角以及各支路的潮流分布。本節主要介紹電網狀態估計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智能電網調度系統中的應用。5.1.2狀態估計方法(1)負荷估計:利用歷史負荷數據、天氣信息等,對當前電網負荷進行預測,為狀態估計提供基礎數據。(2)基于加權最小二乘的狀態估計:構建加權最小二乘目標函數,求解電網狀態變量,提高估計精度。(3)基于人工智能的狀態估計:采用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等人工智能方法,提高狀態估計的準確性和實時性。5.1.3狀態估計在智能電網調度中的應用(1)實時監控電網運行狀態,為調度人員提供決策依據。(2)優化電網運行方式,提高電網運行效率。(3)故障診斷與隔離,提高電網安全水平。5.2電網負荷預測5.2.1負荷預測概述電網負荷預測是智能電網調度系統中的關鍵環節,通過對歷史負荷數據的分析,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電網的負荷需求,為電網調度提供重要參考。5.2.2負荷預測方法(1)時間序列分析法:根據歷史負荷數據的時間序列特性,采用ARIMA、AR等模型進行預測。(2)人工智能方法:利用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等人工智能方法,結合天氣、節假日等因素,提高負荷預測的準確性。(3)混合預測方法:結合多種預測方法,提高預測精度。5.2.3負荷預測在智能電網調度中的應用(1)制定發電計劃,優化電力資源配置。(2)預測電網高峰負荷,提前制定應對措施。(3)指導電網運行方式的調整,降低運行成本。5.3電網故障預測5.3.1故障預測概述電網故障預測是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電網運行數據的分析,提前發覺潛在的故障風險,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保障。5.3.2故障預測方法(1)統計方法:根據歷史故障數據,分析故障發生的概率和規律,建立故障預測模型。(2)人工智能方法:利用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等人工智能方法,結合設備狀態監測數據,進行故障預測。(3)數據挖掘技術:通過對電網運行數據的挖掘,發覺故障發生的先兆特征,為故障預測提供依據。5.3.3故障預測在智能電網調度中的應用(1)提高設備維護的針對性,降低運維成本。(2)實現故障的提前預警,提高電網安全水平。(3)指導調度人員進行故障處理,減少故障影響范圍。第6章智能調度策略與算法6.1調度策略概述智能電網調度系統在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本章將詳細介紹智能調度策略,旨在提高調度自動化水平,優化電力系統運行。調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6.1.1實時監控策略實時監控策略通過對電力系統運行數據的實時采集、處理和分析,為調度人員提供系統運行狀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調度策略。6.1.2預測策略預測策略利用歷史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電力系統的負荷、發電量、設備狀態等進行預測,為調度決策提供依據。6.1.3安全評估策略安全評估策略通過建立電力系統安全評估模型,對系統運行風險進行實時評估,以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6.1.4經濟調度策略經濟調度策略以降低電力系統運行成本為目標,優化發電計劃,提高經濟效益。6.2優化算法優化算法是智能電網調度系統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目標是在滿足電力系統運行約束的前提下,實現調度目標的最優化。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優化算法:6.2.1線性規劃算法線性規劃算法通過對電力系統運行參數的線性化處理,求解目標函數的最優值。該算法適用于求解具有線性約束的優化問題。6.2.2非線性規劃算法非線性規劃算法考慮了電力系統中存在的非線性因素,通過構建非線性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求解最優解。該算法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具有較高的準確性。6.2.3混合整數規劃算法混合整數規劃算法適用于處理同時包含連續變量和離散變量的優化問題。在電力系統調度中,該算法可以有效地解決設備開關狀態等離散變量的優化問題。6.3智能算法智能算法通過模擬生物進化、神經網絡等自然現象,實現對電力系統調度的優化。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智能算法:6.3.1遺傳算法遺傳算法是一種基于生物進化原理的優化方法。它通過模擬自然選擇、交叉和變異等過程,實現優化問題的求解。6.3.2粒子群優化算法粒子群優化算法模擬鳥群、魚群等生物群體的行為,通過個體間的信息傳遞與共享,實現全局最優解的搜索。6.3.3人工神經網絡算法人工神經網絡算法模仿人腦神經元的連接方式,通過對樣本數據的訓練和學習,實現對未知數據的預測和優化。6.3.4深度學習算法深度學習算法通過構建多層神經網絡結構,自動提取特征,提高電力系統調度問題的求解精度。該算法在處理復雜問題和高維數據方面具有優勢。本章對智能電網調度系統中的調度策略與算法進行了詳細闡述,為實際工程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在實際工程實踐中,應根據電力系統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合適的調度策略與算法,以實現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第7章系統核心功能實現7.1電網運行監測7.1.1實時數據采集與處理本系統通過安裝在各關鍵節點的傳感器,實時采集電網運行數據,包括電壓、電流、功率、負荷等參數。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和校驗,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7.1.2電網狀態評估基于實時數據,采用先進的分析方法對電網狀態進行評估,包括電壓穩定、暫態穩定、熱穩定等。同時對電網薄弱環節進行識別,為調度決策提供依據。7.1.3異常監測與預警通過對電網運行數據的實時分析,發覺異常情況,如電壓越限、電流不平衡等,及時發出預警,為調度員提供處理建議。7.2調度計劃管理7.2.1調度計劃制定根據電網運行監測結果,結合歷史數據和負荷預測,制定合理的調度計劃,包括發電計劃、輸電計劃、配電計劃等。7.2.2調度計劃優化采用優化算法,對調度計劃進行優化,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和能源消耗最小化。7.2.3調度計劃執行與調整執行優化后的調度計劃,同時根據電網運行實際情況,對計劃進行動態調整,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7.3故障處理與恢復7.3.1故障檢測與定位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快速檢測電網故障,并準確定位故障位置,為故障處理提供依據。7.3.2故障處理策略根據故障類型和影響范圍,制定相應的故障處理策略,包括故障隔離、負荷轉移、設備啟停等。7.3.3系統恢復與優化在故障處理完成后,對電網進行恢復,同時優化調度計劃,降低故障對電網運行的影響。7.4系統安全保障7.4.1數據安全采用加密技術,對傳輸和存儲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防止數據泄露和篡改。7.4.2系統防護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安全設備,實時監測和防御網絡攻擊,保障系統安全運行。7.4.3備份與恢復建立系統備份機制,定期對關鍵數據進行備份,保證在數據丟失或系統故障時,能夠快速恢復系統運行。第8章系統集成與測試8.1系統集成方案8.1.1系統集成概述系統集成是將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的各個模塊、設備及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統一、協調、高效的運行整體。本章節提出一套科學、合理的系統集成方案,保證系統各項功能正常運行,滿足電力行業調度需求。8.1.2系統集成原則(1)遵循標準化原則:按照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標準進行系統集成,保證系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擴展性。(2)模塊化設計:將系統劃分為多個功能模塊,便于集成和后期維護。(3)高可靠性:選用高可靠性的設備和軟件,保證系統穩定運行。(4)易于維護:系統集成過程中充分考慮維護的便捷性,降低系統運維成本。8.1.3系統集成步驟(1)需求分析:明確系統集成的目標和需求,制定詳細的集成方案。(2)硬件集成:將各個硬件設備進行連接和調試,保證硬件設備之間的協調運行。(3)軟件集成:按照功能模塊進行軟件集成,實現各模塊之間的數據交互和業務協同。(4)系統調試:對整個系統進行調試,保證各項功能正常運行。(5)驗收與交付:完成系統集成驗收,交付用戶使用。8.2系統測試方法8.2.1單元測試針對系統中的每個功能模塊,進行單元測試,驗證模塊的功能、功能和接口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8.2.2集成測試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進行集成測試,驗證各模塊之間的協同工作能力和系統整體功能。8.2.3系統測試對整個系統進行測試,包括功能測試、功能測試、安全測試、穩定性測試等,保證系統滿足電力行業調度需求。8.2.4壓力測試模擬實際運行環境,對系統進行高負荷、高并發等壓力測試,評估系統在高壓力情況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8.2.5用戶驗收測試組織用戶對系統進行驗收測試,保證系統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穩定、高效的調度服務。8.3系統功能評估8.3.1功能指標體系建立一套全面的功能指標體系,包括系統響應時間、處理能力、數據準確性、系統穩定性等,全面評估系統功能。8.3.2功能評估方法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系統功能進行評估。通過實際運行數據與預期功能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系統功能的優缺點,為系統優化提供依據。8.3.3功能優化策略根據功能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功能優化策略,包括硬件升級、軟件優化、網絡優化等,提高系統功能。8.3.4持續功能監測建立功能監測機制,對系統進行持續功能監測,及時發覺并解決功能問題,保證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第9章智能電網調度系統實施與推廣9.1實施步驟與計劃9.1.1前期準備工作組織專業團隊,明確項目責任人與分工;對現有電網調度系統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升級改造需求;開展技術調研,了解國內外智能電網調度系統的技術發展趨勢。9.1.2系統設計與開發結合我國電力行業特點,制定智能電網調度系統設計方案;按照設計方案,開發系統功能模塊,保證系統穩定、高效;進行系統模塊集成,保證各模塊之間協同工作。9.1.3系統測試與優化對系統進行全面測試,保證各項功能正常運行;針對測試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優化調整;組織專家對系統進行評審,保證系統滿足電力調度需求。9.1.4系統部署與培訓在電力調度中心部署智能電網調度系統;對調度人員進行系統操作培訓,保證熟練掌握系統操作;建立系統運行維護機制,保證系統長期穩定運行。9.1.5實施進度安排制定詳細的項目實施時間表,明確各階段任務和時間節點;嚴格按照時間表推進項目實施,保證項目按時完成。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肯德基管理組工作總結
- 醫院食堂廚師承包合同范本
- 軟件著作權買賣及授權使用合同
- 顯微根管治療操作指南
- 成都住宅租賃合同范本
- 股權收益權交易合同
- 房地產轉讓合同正式文件
- 標準購房合同范本:自然人專用
- 胸腔引流管的觀察及護理
- 芬蘭的早期幼兒教育
- 檳榔園出租合同范本
- 煤炭開采特種機器人的設計與制造
- 小米公司財務績效分析
- 室內裝修施工組織設計
- 需求跟蹤矩陣-模板
- G -B- 39800.6-2023 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第6部分:電力(正式版)
- 《水泵及水泵站》配套習題資料
- 干部人事檔案轉遞單(帶存根回執)
- 十八項醫療核心制度匯編
- 2022教學能力大賽《智能網聯汽車傳感器測試與裝調》實施報告
- (高清版)TDT 1059-2020 全民所有土地資源資產核算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