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傳統電力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是2010年教育部開設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之一。這批新專業是教育部為了加大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等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力度而設置的。從2011年首批招生起,五年過去了,這個新興專業開設狀況如何?是否被學生家長所認可?就業及未來發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特別采訪了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艾欣教授。一、專業解析什么是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屬于工學中的電氣類,是特設專業。(特設專業是針對不同高校辦學特色,或適應近年來人才培養特殊需求設置的專業。)從專業名稱上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研究對象離不開“智能電網”和“信息”技術等相關領域。何為智能電網?2009年,“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由國家電網公司首次提出。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給出了定義,即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能源互聯網。進入新世紀后,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帶來的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凸顯,新一輪能源變革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這一輪能源變革,是以電為中心、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特征的能源變革。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艾欣教授說:“這是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設立的社會背景和行業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促使下,現代電力系統的電能生產和傳輸、分配和消費都要徹底改變。應用現代的信息通信技術、智能化技術、有效消納和采用間歇性的、分布式的新能源是現代電力系統變革的主要動力,由此產生了傳統電力與現代信息相融合的智能電網技術。”智能電網核心在智能上,簡單來說,就是傳統的電網加上現代的信息通信技術。兩者結合,電力行業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系統,將能源開發、轉換、傳輸、存儲、配送等環節,與終端用戶的各種用電設備連接在一起,通過智能化控制,實現精確供能、對應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補供能。智能電網究竟有多智能?未來家庭可以讓用電“活”起來。比如,我們坐在家里,手指輕輕一觸,就可以通過智能交互終端預約好每個電器工作的時間,甚至能夠直觀地看到電器實時的用電情況和用電量,并對家庭用電及時做出調整。人們還可以通過智能電表查看用電的實時讀數,交費信息一目了然,再也不需要人工上門抄表、用戶買電、插卡等一系列復雜的程序了。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主要包括電網和信息工程兩部分,電網傳輸的是能量,屬于強電;無線電、電子、通信、網絡傳輸的是信號,是以弱電為主。所以專業課包括“強電”和“弱電”兩部分。當然,各高校在實際學科建設中課程設置也是各有特色。以華北電力大學為例,必修課中強電類包括:電路理論、電機學、電磁場與電磁波、自動控制原理、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力系統分析基礎、電氣測量技術;弱電類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統、智能電網導論、智能電網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選修課程中強電類有:電力系統暫態分析、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氣設備在線監測和故障診斷等;弱電類如:智能電網信息技術、DSP技術及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原理與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艾院長說:“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是新興專業,各高校的特色和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以‘強電’為主,有的是以‘弱電’為主。華北電力的電氣工程是傳統的優勢專業,‘強電’一直很強,智能電網專業又是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正好依托優勢。所以這個專業最初的設定目標就是:‘強電’、‘弱電’相結合;強電要更強,弱電要不弱,培養既懂電力,又懂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二、專業與就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10001500人男女比例:男76%女24%行業發展為專業帶來機遇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畢業生能在電網公司、發電公司、信息技術公司、科研設計、高等院校、相關行業或部門從事設計、開發、生產運行與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支持等工作。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用電量5.52萬億千瓦時,預計2015年至2020年將保持5.5%以上、2020年至2030年將保持3%以上的年均增長率。輸變電裝備發展將呈現出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化的特點。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各行業對電力的依賴消耗明顯增強,對供電可靠性及電能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為此,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將目光聚焦在電網建設上,希望把本國電網建設成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可靠和互動特征的智能電網。智能電網已成為世界電網發展的共同趨勢。電力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給相關專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畢業生少就業率高2010年教育部為了加大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等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申報開辦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當時批準開設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的院校全國只有兩所:一是華北電力大學,一是南京郵電大學。2011年開始招生至2015年,新專業有了第一批畢業生。從華北電力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2011級畢業生畢業去向分析,該專業總就業率為94%,其中,出國攻讀學位的占3%,國內讀研占21%,直接就業比例為70%。在直接就業的70%之中,去國家電網公司的占53%,去南方電網的占6%,其他國企占11%。“這個專業是特設專業,因為特色抓的準,市場認可度和就業情況還是非常好的。”艾院長說,“每年就業單位來招聘,都會有專門的招聘計劃和招聘專業目錄。國家電網公司列專業目錄的時候,還專門把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這個專業錄進去了。11級第一批畢業生一共兩個班63人,33人去了國家電網系統,4人去了南網,直接就業的占70%。剩下30%繼續讀研或出國深造。這和我們當初對專業的設想還是非常吻合的。”三、報考指南全國共十余所高校開設該專業經過幾年的發展,開設該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加,報考人數逐年遞增。2011年全國只有兩所院校開設,到2015年全國開設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的院校已有十余所。主要包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程學院、青島科技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長春工程學院、銀川能源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根據各校專業設置的不同,有些開設在電氣、電子工程學院,有些設置在自動化學院,專業特色大多以電力或信息工程方面為主。從最早招生的兩個院校來看,招生人數也是在不斷增加的。2011年南京郵電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全國招生計劃共35人,到了2015年全國招生計劃為58人。華北電力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最初每年招收2個班,共63人,從2013年起擴充到3個班,共90人。作為一個新專業,錄取人數不斷增加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這個專業的市場認可度。錄取人數增多分數不低從整體來看,該專業在全國招生人數不太多,但根據幾年來的錄取分數情況看,各校招生分數并不低。南京理工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2012年在天津市的錄取平均分為600.5分;2013年平均分585.8分;2014年平均分為586分。2012年至2014年該專業在浙江省的錄取平均分分別為:657.1分、675.5分和666分。青島科技大學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在山東省的錄取平均分分別為:2013年577.3分,2014年599.5分,2015年589分。“眾所周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我校傳統的優勢專業,歷年來報考分數都是最高的。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作為一個新專業,分數在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學院的五個專業中排列第二高,僅次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艾院長說,“以北京地區為例,2011年第一次招生時,它的分數還偏低,但平均分也達到了579分。隨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高招分數呈逐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承攬合同和制作協議書
- 打人被拘留私下協議書
- 道路開口協議書
- 綠植寄賣協議書
- 簽約老師協議書
- 職工殯葬協議書
- 按摩店上班合同協議書
- 廣告位補充合同協議書
- 簽約律師協議書
- 職權授權協議書
- 醫院B超室工作制度
- 民航綜合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蘇州社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光敏聚酰亞胺(PSPI)行業現狀調查與前景策略分析研究報告
-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職教賽道重點培育項目申報表
- 2025年先進技術并購協議
- ISO9001:2015、ISO22000、HACCP三合一內審檢查表2023版
- 《律政俏佳人》課件
- 2025年度企業內部員工保密協議(新修訂)5篇
- 《我有友情要出租》
- 服裝業品牌“波司登”調查問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