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溫度和物態變化
考情概覽:理解課標要求,把握命題方向,總結出題角度。
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設置新考法真題。
真題透視:精選真題,歸類設置,完整展現中考試題的考查形式。
A考向一溫度及溫度計
A考向二物態變化辨析及其應用
新題特訓:選用最新優質題、創新題,鞏固考點復習效果。
考情聚焦
課標要求考占命題預測
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溫度及溫主要命題點看:溫度的估測、普通液體溫度
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度計計和體溫計的使用和讀數、六種物態變化的
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辨析,吸、放熱情況的辨析,熔化、凝固、
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沸騰時溫度與時間的關系,熔化、凝固、沸
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騰的特點和圖像分析,影響蒸發的因素,液
物態變化
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能運用化的方式,自然界水循環過程等。
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和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
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有時也會出現在綜合題中。
1.★新情境)|(2024?安徽)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萬鈞鐘”和“鼎”的方
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寸”,在油蠟上刻上各種圖案(如
圖),然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油蠟流出形成空腔,
在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炙化其中油蠟”是升華過程B.“炙化其中油蠟”是液化過程
C.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固過程D.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華過程
2.?學科*(2024?內蒙古包頭)我國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在凍土區的鐵路兩側安
裝有許多熱棒,如圖甲所示。熱棒是封閉的中空長棒,上端裝有散熱片,下端插在凍土中。里面填充低沸
點的液態氨作為“制冷劑”,如圖乙所示。液態氨通過與氣態氨的相互變化過程,帶走凍土層熱量,使凍
土層保持低溫不會融化,保護路基。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熱棒中填充液態氨的原因;
(2)簡述氨在熱棒中是如何循環工作制冷的。
3.(新考法*(2024?廣東)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會影響腳的舒適感。透水汽性是指單位時間內透過單
位面積的水蒸氣質量。為比較兩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兩個裝置進行實驗。在相同規
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質量的水,用恒溫裝置維持水溫不變,面料與容器口緊密貼合。容器口的面積為
(1)實驗中,裝置乙中的水溫應為℃;
(2)分別測出兩裝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總質量/;30min后,再次測出相應的總質量啊,數據記錄見
表。分析數據可得:
①裝置甲中透過面料1的水蒸氣質量為g;
②面料的透水汽性更大;
③兩種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為mgfcm^h)1;
實驗裝置總質量比1/g總質量加2/g
甲225.00223.12
乙235.00232.68
(3)實驗過程中,容器的(選填“內”或“外”)表面會有小水珠形成;
(4)請舉出1個生活中選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強舒適感的實例:.
,真題透視,
A考向一溫度及溫度計
1.(2024?江蘇連云港)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下面四幅圖中,操作正確的是()
2.(2024?山東日照)小明用裝滿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細玻璃管制作了一個簡易溫度計,如圖所示。
將此裝置放入熱水中,由于液體,細玻璃管內液面會上升;將裝置取出,細玻璃管內液面
將O
x.________7
一礴朝: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液體溫度計是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1)觀察量程;(2)認清分度值。
使用時“三要三不能”:(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能接觸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待示數
穩定后再讀數,不能在示數變化過程中讀數;(3)讀數時,玻璃泡要留在液體中,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
平,不能隨意讀數。
A考向二物態變化
3.(2024?陜西)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技術十分發達,其中制作模具時常用到“失蠟法”,具體做法
是,用固態蜂蠟雕刻成鑄件模型,再將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熱后蜂蠟變成液體流失,模具便做好了。
該過程中蜂蠟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液化B.升華C.熔化D.凝固
4.(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關于3D打印,其過程是:將固態材料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材料,噴頭按照3D
圖紙設計軌跡運動,將液態材料噴出,材料迅速冷卻后形成立體實物。以上描述的打印過程中,涉及到的
物態變化和吸放熱,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先熔化放熱,后凝固吸熱
B.先升華放熱,后液化吸熱
C.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
D.先液化吸熱,后凝華放熱
5.(2024?寧夏)下列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屬于液化的是()
A.濕抹布變干B.放入飲料中的冰塊消失
C.新鮮肉放入冰箱冷凍室變硬D.從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紅柿表面變濕
6.(2024?青海)我們常吃的月餅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據南宋《武林舊事》記載,最早的月餅出
自籠屜,青海就保留著用蒸籠“蒸”月餅的傳統習俗?!罢簟痹嘛灂r,關于籠屜上方冒出的“白氣”,下
列解釋正確的是()
A.“白氣”是水蒸氣,是液化現象B.“白氣”是小水滴,是液化現象
C.“白氣”是水蒸氣,是汽化現象D.“白氣”是小水滴,是汽化現象
7.(2024?廣東廣州)廣州春季“回南天”到來時,課室的黑板、墻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圖是
在“出水”玻璃上寫的字。這些“水”是由于水蒸氣()
A.遇熱汽化吸熱形成的B.遇熱汽化放熱形成的
C.遇冷液化放熱形成的D.遇冷液化吸熱形成的
8.(2024?西藏)寒冬的早晨,西藏高海拔地區教室玻璃窗內側常能見到美麗的冰花,如圖所示。冰花
形成過程對應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B.凝固C.升華D.凝華
9.(2024?黑龍江哈爾濱)“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下列物態變化屬于升華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圖:初春、扎龍濕地冰雪消融B.乙圖:盛夏,林都伊春薄霧消散
C.丙圖:金秋,鏡泊湖畔朝露晶瑩D.丁圖:寒冬,太陽島上雪人變小
10.(2024?山東聊城)二氧化碳氣體若被加壓、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二樣的固
體,這種固體在常溫下不經熔化就會直接變成氣體,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
降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B.干冰變成氣體是汽化現象
C.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華現象
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為干冰變成氣體時需吸收熱量
11.(2024?黑龍江大慶)大量中華詩詞蘊含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B.“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薄把钡男纬墒且夯F象
C.“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薄奥丁钡男纬墒巧A現象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12.(2024?河南)如圖,在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擠癟,排出空氣后把袋口扎緊,放入熱水中,
塑料袋鼓起,該過程中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此過程中酒精熱量。
13.(2024?四川廣元)夏天的早晨,青草尖端露水珠晶瑩透明,太陽出來后,露水珠慢慢消失。青草尖
端露水珠的形成屬于過程(填物態變化名稱),露水珠慢慢消失的過程需要(選填“吸
熱”或“放熱”)。
14.(2024?江蘇常州)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有少量碘顆粒,如圖所示,將玻璃泡浸入熱水中,玻璃泡內
碘顆粒逐漸消失、同時出現紫紅色碘蒸氣,這是(物態變化名)過程,需要(吸
/放)熱.將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碘蒸氣逐漸消失、同時出現碘顆粒,這是(物態變化名)
過程。
15.(2024?山東泰安)小文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用溫度計分別
測量a、b兩種物質的溫度,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1)由實驗可知,(選填"a”或"b”)物質是晶體。
(2)在第6min時,a物質的狀態是(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⑶某時刻測量b物質的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所示,則示數為℃。
(4)在0~4min加熱過程中,a物質的內能(選填“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
16.(2024?江蘇淮安)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
⑴圖甲中溫度計的使用存在的錯誤是.,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圖乙中的圖..表示水沸騰前的情況;
⑶圖丙是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畫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溫度的特點
是.
(4)在加熱過程中,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將燒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繼續加熱,直至水沸騰。以下加熱過
程中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溫度rC
解題技巧:
1.判斷物態變化的方法
判斷物態變化的關鍵是先看清過程中物質的始、末狀態,然后再根據各物態變化的定義來判斷辨別
物態變化,要求能夠根據現象指出屬于何種物態變化,并能指出哪些變化過程吸熱,哪些變化過程放熱。
吸熱的物態變化過程有熔化、汽化、升華放熱的物態變化過程有凝固、放化、凝華。
乙
2.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速度,還有液體種
類。
3.氣體液化的兩個方式: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4.三個條件
(1)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2)晶體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3)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5.圖像
(1)熔化圖象:晶體熔化的圖象中先有一段溫度隨時間上升的線段,溫度達到熔點后再有一段平行
于時間軸的線段,熔化完畢后是一段溫度隨時間上升的線段;非晶體熔化的圖象始終是溫度隨時間上升
的曲線,沒有與時間軸平行的線段。
(2)凝固圖象:晶體的凝固圖象中先有一段溫度隨時間下降的線段,溫度達到凝固點后再有一段平
行于時間軸的線段,凝固完畢后是一段溫度隨時間下降的線段;非晶體凝固的圖象始終是溫度隨時間下
降的曲線,沒有與時間軸平行的線段。
(3)沸騰圖像:升溫,然后溫度不變化
,新題特訓,
1.(2024?四川樂山)有一種手拋滅火彈,彈內裝有干冰(固態二氧化碳)。將滅火彈投入火場后,達
到滅火效果。上述過程中干冰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升華B.液化C.凝華D.汽化
2.(2024?四川宜賓)下列現象中屬于蒸發的是()
A.窗玻璃上出現冰花B.鐵塊變成鐵水
C.從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D.擦在皮膚上的酒精“消失”
3.(2024?江蘇宿遷)2024年春節期間,我國部分地區下起了“凍雨”,“凍雨”是下落的雨滴結成的
冰形成的,這一過程中的物態變化是()
A.凝華B.凝固C.液化D.熔化
4.(2024?江西)下圖是某物質的三種狀態的分子微觀模型。甲圖中的物質狀態變成乙圖中的物質狀態
的過程叫做()
甲乙丙
A.凝固B.熔化C.液化D.汽化
5.(2024?海南)用塑料袋套在綠葉上并扎緊袋口,過一段時間后,塑料袋的內表面就會出現一層水
珠。水珠形成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6.(2024?江蘇鎮江)小李用圖1所示裝置觀察水的沸騰,正確實驗并采集數據后,繪制出如圖2所示
的圖像。關于本實驗,
圖1圖2
A.水沸騰時溫度保持100℃不變B.水面上方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C.8?lOmin內水不需要吸收熱量D.杯口的“白氣”是蒸發形成的
7.(2024?江蘇常州)盆栽養護應遵循“土壤含水不澆水,土壤干時要澆水”的原則.春季,小明自制
“土壤含水顯示儀”,探測花盆內土壤是否含液態水.如圖所示,中午將試管倒插入土壤深處,傍晚發現
試管內上端出現水珠,說明土壤含液態水.從土壤含液態水到試管內出現水珠,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升華后液化D.先升華后凝華
8.(2024?江蘇鹽城)據《天工開物》記載,可從朱砂礦石中提煉水銀(液態汞)。如圖所示,給密閉
鍋內的砂礦石加熱,就會在倒扣的鍋壁上布滿水銀。在倒扣鍋壁上形成水銀的物態變化是()
A.凝固B.凝華C.液化D.汽化
9.(2024?山東德州)“諺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霜降有霜,米谷滿倉一一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
B.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川一一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
C.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一一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
D.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一一冰雪消融是熔化現象,需要放熱
10.(2024?四川巴中)關于物態變化現象的描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深秋的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來
B.清晨的霧是由水蒸發而來
C.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是汽化現象
D.冰柜中剛拿出的雪糕周圍會出現“白汽”,是汽化現象
11.(2024?山東濟南)2024年初,濟南南部山區某地出現''霧淞漫道"奇觀,如圖所示?!办F淞”俗稱
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夜間氣溫驟降時樹枝上形成的美麗景觀。“霧淞”的形成對應的物態變化是
A.凝固B.凝華C.升華D.液化
12.(2024?山東棗莊)水是生命之源,節約用水是公民的基本素養。關于水的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一一熔化,需要吸熱
B.夏天灑水降溫一一汽化,需要放熱
C.秋天細雨綿綿——液化,需要吸熱
D.冬天大雪紛飛一一凝華,需要吸熱
14.(2024?山東濱州)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對下列節氣涉及
的物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丙T
A.圖甲“寒露”節氣,露”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B.圖乙“霜降”節氣,“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圖丙“大雪”節氣,“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D.圖丁“雨水”節氣,“雨”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15.(2024?四川南充)用飛機向云層撒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出現下列物態變化,其中放熱的是
)
A.干冰迅速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B.小冰晶在下落過程中熔化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過程中部分汽化為水蒸氣D.云層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
16.(2024?四川自貢)諺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下列對諺語中涉及的物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
A.“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一一雪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吸熱
B.“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一一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
C.“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一一雨的形成是升華現象,需要放熱
D.“十月打了霜,來年糧滿倉”一一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放熱
17.(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那水呢,不但不結
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鄙厦娴奈淖止澾x于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關于文中所涉
及的一些現象,用物理知識解釋正確的是()
A.“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B.“結冰”是凝固現象
C.“熱氣”的形成是升華現象D.“冰”是非晶體,沒有熔點
18.(2024?貴州)中國鑄幣發展史源遠流長,如圖所示,“錢范”是古代鑄造錢幣所用的模具,由正、
背兩塊組成,內部均刻有圖文。鑄幣時,合上正、背兩塊,將液態金屬灌入其內,待液態金屬凝固后取
出,即可得到金屬錢幣。下表提供兩種材料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請回答:
材料熔點t/℃
(1)己知銅的熔點為1083C,若想復刻鑄造純銅錢幣,應選擇表中哪種材料制作“錢范”?
(2)根據所選“錢范”的材料,寫出所灌注銅液的溫度不能超過多少攝氏度?為什么?
19.(2024?黑龍江綏化)如圖甲是某興趣小組同學“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記錄
的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
(1)組裝實驗裝置時,要保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應先調整__________的位置;(選填“燒杯”或
“溫度計”)
(2)實驗中杯口周圍出現大量“白氣”,“白氣”的形成屬于現象;(填物態變化名稱)
(3)關于甲裝置中硬紙片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選填字母)
A.減少熱損失B.降低杯內氣壓,使水沸騰更快
C.減少“水霧”的干擾,方便讀數D.有助于固定溫度計
(4)小組同學進一步分析圖象,發現水沸騰時的特點是;
(5)實驗結束后撤去酒精燈,水還能繼續沸騰一會兒,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20.(2024?吉林長春)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中:
乙丙
時間/min0123456
溫度/℃929498989898
(1)如圖甲所示,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接下來合理的操作是;
(2)調整后進行實驗,水溫升到92℃時,每隔1min讀取一次溫度并記錄在表格中,第2min時溫度計示
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3)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圖丙中繪制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4)將裝有少量水的試管插入沸水中(不碰燒杯的底和側壁),酒精燈持續加熱,試管中的水能否沸
騰?。
21.(2024?山東棗莊)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所用
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安裝如圖甲所示裝置時,應該先確定鐵圈A的位置,確定其高度時,(選填“需要”或“不需
要”)點燃酒精燈;
(2)小明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水在沸騰過程
后,吸收熱量,溫度—o此時當地的大氣壓—(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
時間/min123456789
溫度/℃909294969798989898
(3)小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組的小紅減
少燒杯中水的質量,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選填“b”“c”或
“d”)
(4)星期天小明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有點少,于是小明又往
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說明其整個燒水過程
ABCD
22.(2024?江蘇南通)學校文藝演出時,為渲染氣氛,老師將一些干冰放入水中,舞臺上瞬間彌漫了大
量“白霧”,同學們對此很好奇。
r.-
p.
r.,
n.
T.
m.
T.T
p
T
Ho
『
三
一M
「-2
干冰輕放在水面上干冰輕放在漂浮的塑料片上干冰放在漂浮的硬紙片上
圖甲圖乙
(1)“白霧”是什么?大家討論后認為“白霧”是小水滴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依據
是。
(2)“白霧”中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同學們提出了兩種猜想。
猜想1: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猜想2:杯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①為驗證猜想1,小明取3小塊相同的干冰片,一片輕放在水面上,另外兩片分別放在漂浮的塑料片和硬
紙片上,現象如圖甲,說明猜想1是的。
②為驗證猜想2,小華先用溫度計測出放入干冰前杯中水的溫度心如圖乙所示,4為℃,用
電子秤測出杯子和水的總質量/;再測出杯子和水的總質量%及水的溫度發現
拉2<叫、L<4。小華據此判斷小水滴來自杯中的水,但不贊同猜想2,因為干冰升華時,不可能導致大量
的水汽化。小華的判斷得到大家的認可,理由是。
⑶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小芳查閱資料了解到干冰在水中升華釋放氣體時,會產生劇烈振蕩,把干冰附
近的水擊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霧化”的效果。
①為驗證這一觀點,小芳在三個相同的杯內分別放入溫度、體積相同的水或食用油,取三份等量的干冰,
兩份直接放入水和油中,另一份用紗布包裹起來放入水中,現象如圖丙。比較兩圖,證明這
一觀點是正確的。
c.干冰用紗布包包裹放入水中
圖丙
②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支持這一觀點的現象或設備:
專題04溫度和物態變化
考情概覽:理解課標要求,把握命題方向,總結出題角度。
中考新考法:從新情境、新設問、跨學科等方向設置新考法真題。
真題透視:精選真題,歸類設置,完整展現中考試題的考查形式。
A考向一溫度及溫度計
A考向二物態變化辨析及其應用
新題特訓:選用最新優質題、創新題,鞏固考點復習效果。
,考情聚焦/
課標要求考點命題預測
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溫度及溫主要命題點有:溫度的估測、普通液體溫度
會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度計計和體溫計的使用和讀數、六種物態變化的
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辨析,吸、放熱情況的辨析,熔化、凝固、
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沸騰時溫度與時間的關系,熔化、凝固、沸
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騰的特點和圖像分析,影響蒸發的因素,液
物態變化
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能運用化的方式,自然界水循環過程等。
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和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
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有時也會出現在綜合題中。
LX新情境?(2024?安徽)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萬鈞鐘”和“鼎”的方
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寸”,在油蠟上刻上各種圖案(如
圖),然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油蠟流出形成空腔,
在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炙化其中油蠟”是升華過程B.“炙化其中油蠟”是液化過程
C.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固過程D.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華過程
【答案】C
【解析】AB.“炙化其中油蠟”是固態的油蠟變成液態的蠟水,因此是熔化的過程,故AB錯誤;
CD.銅液冷卻成鐘鼎是液態的銅液變成固態的銅,因此是凝固的過程,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o
2.?跨舞科(2024?內蒙古包頭)我國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在凍土區的鐵路兩側安
裝有許多熱棒,如圖甲所示。熱棒是封閉的中空長棒,上端裝有散熱片,下端插在凍土中。里面填充低沸
點的液態氨作為“制冷劑”,如圖乙所示。液態氨通過與氣態氨的相互變化過程,帶走凍土層熱量,使凍
土層保持低溫不會融化,保護路基。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熱棒中填充液態氨的原因;
(2)簡述氨在熱棒中是如何循環工作制冷的。
氣態氨凈撒熱片
八E/
凍土層
卜液態氨
甲乙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解析】(1)熱棒中液態氨沸點低,易于發生汽化和液化。
(2)當路基溫度升高時,熱棒中的液態氨吸熱汽化成氣態氨,氣態氨上升到熱棒上端后,通過散熱片將
熱量散發到空氣中,同時液化為液態氨又沉入棒底,這樣凍土層的溫度變化較小,就不易熔化。
3.IR新考法片(2024?廣東)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會影響腳的舒適感。透水汽性是指單位時間內透過單
位面積的水蒸氣質量。為比較兩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兩個裝置進行實驗。在相同規
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質量的水,用恒溫裝置維持水溫不變,面料與容器口緊密貼合。容器口的面積為
40cm2,裝置甲中的水溫為37℃,實驗室溫度為23℃。
(1)實驗中,裝置乙中的水溫應為℃;
(2)分別測出兩裝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總質量啊;30min后,再次測出相應的總質量%,數據記錄見
表。分析數據可得:
①裝置甲中透過面料1的水蒸氣質量為g;
②面料的透水汽性更大;
③兩種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為mg(cm2-h)1;
實驗裝置總質量叫/g總質量幽2/g
甲225.00223.12
乙235.00232.68
(3)實驗過程中,容器的(選填”內”或“外”)表面會有小水珠形成;
(4)請舉出1個生活中選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強舒適感的實例:0
【答案】371.88222內夏季的床單選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強舒適感
【解析】(1)[1]為比較兩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變量是面料,其它關鍵性的量,需要保持相同,故裝
置乙中的水溫應與裝置甲中水的溫度相同,為37℃。
(2)①[2]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裝置甲中透過面料1的水蒸氣質量為
小=叫-W2=225g-223.12^1.88g
②[3]裝置乙中透過面料2的水蒸氣質量為
叫=/-〃Z2=235g-232.68g=2.32g
相同的時間內,透過面料2的水蒸氣的質量比較多,故面料2透水汽性更大。
③[4]兩種面料的透過水蒸氣的質量之差為
Am=ni乙=2.32g-1.88g=0.44g
兩種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為
31
Am0.44xl0mg(2,v
丁7^o-=22mg(Cm-h)
40cm2x—h
60
(3)[5]實驗過程中,由于水蒸氣集中在容器內,小水珠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在容器的內表面會
有小水珠形成。
(4)[6]夏季的床單選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強舒適感。
A考向一溫度及溫度計
1.(2024?江蘇連云港)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下面四幅圖中,操作正確的是()
【答案】C
【解析】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符
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4?山東日照)小明用裝滿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細玻璃管制作了一個簡易溫度計,如圖所示。
將此裝置放入熱水中,由于液體,細玻璃管內液面會上升;將裝置取出,細玻璃管內液面
將。
【答案】熱脹冷縮下降
【解析】[1][2]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將此裝置放入熱水中,此裝置內的水會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所
以細玻璃管內液面會上升;將裝置取出,由于環境溫度降低,此裝置內的水會遇冷收縮,體積變小,所以
細玻璃管內液面將下降。
i解題及可: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液體溫度計是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1)觀察量程;(2)認清分度值。
使用時“三要三不能”:(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能接觸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待示數
:穩定后再讀數,不能在示數變化過程中讀數;(3)讀數時,玻璃泡要留在液體中,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
;平,不能隨意讀數。
A考向二物態變化辨析及其應用
3.(2024?陜西)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技術十分發達,其中制作模具時常用到“失蠟法”,具體做法
是,用固態蜂蠟雕刻成鑄件模型,再將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熱后蜂蠟變成液體流失,模具便做好了。
該過程中蜂蠟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液化B.升華C.熔化D.凝固
【答案】C
【解析】物體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根據題意知,用固態蜂蠟雕刻成鑄件模型,再將耐火泥料敷
在其表面,加熱后蜂蠟變成液體流失,該過程中蜂蠟發生的物態變化是熔化。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
題意。
故選Co
4.(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關于3D打印,其過程是:將固態材料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材料,噴頭按照3D
圖紙設計軌跡運動,將液態材料噴出,材料迅速冷卻后形成立體實物。以上描述的打印過程中,涉及到的
物態變化和吸放熱,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先熔化放熱,后凝固吸熱
B.先升華放熱,后液化吸熱
C.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
D.先液化吸熱,后凝華放熱
【答案】C
【解析】將固態材料在高溫下變成液態材料,屬于熔化過程,熔化需要吸收熱量;將液態材料噴出,材料
迅速冷卻后形成立體實物,屬于凝固過程,凝固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故選Co
5.(2024?寧夏)下列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屬于液化的是()
A.濕抹布變干B.放入飲料中的冰塊消失
C.新鮮肉放入冰箱冷凍室變硬D.從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紅柿表面變濕
【答案】D
【解析】A.濕抹布變干,由液態的水變成氣態的水蒸氣,是汽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
B.加在飲料中的冰塊化為水,由固態變成液態,是熔化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
C.新鮮肉放入冰箱冷凍室變硬,是肉中的液態水變成固體的冰,是凝固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從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紅柿,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西紅柿,變成小水珠附在西紅柿表面,是液
化現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6.(2024?青海)我們常吃的月餅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據南宋《武林舊事》記載,最早的月餅出
自籠屜,青海就保留著用蒸籠“蒸”月餅的傳統習俗。“蒸”月餅時,關于籠屜上方冒出的“白氣”,下
列解釋正確的是()
A.“白氣”是水蒸氣,是液化現象B.“白氣”是小水滴,是液化現象
C.“白氣”是水蒸氣,是汽化現象D.“白氣”是小水滴,是汽化現象
【答案】B
【解析】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用蒸籠蒸月餅時產生的“白氣”
是鍋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上升過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7.(2024?廣東廣州)廣州春季“回南天”到來時,課室的黑板、墻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圖是
在“出水”玻璃上寫的字。這些“水”是由于水蒸氣()
A.遇熱汽化吸熱形成的B.遇熱汽化放熱形成的
C.遇冷液化放熱形成的D.遇冷液化吸熱形成的
【答案】C
【解析】廣州春季“回南天”到來時,課室的黑板、墻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原因是廣州地處我國的
南方,春季南風吹來溫暖的帶有大量水蒸氣的空氣,這些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黑板、墻壁和
玻璃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在課室的黑板、墻壁和玻璃上造成的,液化需要放出熱量,故C符合題意,
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8.(2024?西藏)寒冬的早晨,西藏高海拔地區教室玻璃窗內側常能見到美麗的冰花,如圖所示。冰花
形成過程對應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B.凝固
【答案】D
【解析】冰花是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凝華形成的小冰晶。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
合題意。
故選Do
9.(2024?黑龍江哈爾濱)“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下列物態變化屬于升華的是()
A.甲圖:初春、
C.丙圖:金秋,鏡泊湖畔朝露晶瑩D.丁圖:寒冬,太陽島上雪人變小
【答案】D
【解析】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屬于熔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
B.薄霧消散,是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屬于汽化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
C.朝露晶瑩,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屬于液化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
D.雪人變小,是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屬于升華現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o
10.(2024?山東聊城)二氧化碳氣體若被加壓、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二樣的固
體,這種固體在常溫下不經熔化就會直接變成氣體,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
降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B.干冰變成氣體是汽化現象
C.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華現象
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為干冰變成氣體時需吸收熱量
【答案】D
【解析】A.干冰的形成是氣態變為固態,凝華現象,故A錯誤;
B.干冰變成氣體,是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是升華現象,故B錯誤;
C.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是液化或凝華現象,故C錯誤;
D.干冰變成氣體時,是升華現象,需吸收熱量,故D正確。
故選Do
11.(2024?黑龍江大慶)大量中華詩詞蘊含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雨”的形成是汽化現象
B.“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現象
C.“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薄奥丁钡男纬墒巧A現象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薄八钡男纬墒悄A現象
【答案】D
【解析】A.雨是液態,而汽化生成的是氣態,故A錯誤;
B.雪是固態,而液化生成的是液態,故B錯誤;
C.露是液態,而升華生成的是氣態,故C錯誤;
D.霜是固態,由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故D正確。
故選D。
12.(2024?河南)如圖,在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擠癟,排出空氣后把袋口扎緊,放入熱水中,
塑料袋鼓起,該過程中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此過程中酒精.熱量。
【答案】汽化吸收
【解析】[1][2]當把滴入幾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時,酒精液體會汽化成酒精氣體,體積變大,故發
現塑料袋鼓起,而汽化吸熱。
13.(2024?四川廣元)夏天的早晨,青草尖端露水珠晶瑩透明,太陽出來后,露水珠慢慢消失。青草尖
端露水珠的形成屬于過程(填物態變化名稱),露水珠慢慢消失的過程需要(選填“吸
熱”或“放熱”)。
【答案】液化吸熱
【解析】[1]夏天的早晨,由于青草等物體表面的溫度較低,而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相對較高,當這些水
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青草表面時,會放出熱量并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青草尖端,形成我們看到的露水
珠。因此,露水珠的形成屬于液化過程。
[2]露水珠慢慢消失的過程露水珠汽化變成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
14.(2024?江蘇常州)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有少量碘顆粒,如圖所示,將玻璃泡浸入熱水中,玻璃泡內
碘顆粒逐漸消失、同時出現紫紅色碘蒸氣,這是(物態變化名)過程,需要(吸
/放)熱.將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碘蒸氣逐漸消失、同時出現碘顆粒,這是(物態變化名)
過程。
【答案】升華吸凝華
【解析】[1][2]如圖所示,將玻璃泡浸入熱水中,玻璃泡內碘顆粒吸收玻璃泡傳遞的熱量逐漸消失、變成
紫紅色碘蒸氣,這是升華過程,此過程需要吸熱。
[3]將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玻璃泡溫度降低,放出熱量,碘蒸氣逐漸消失變成碘顆粒,這是凝華現象。
15.(2024?山東泰安)小文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用溫度計分別
測量a、b兩種物質的溫度,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1)由實驗可知,
(2)在第6min時,a物質的狀態是(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⑶某時刻測量b物質的溫度計示數如圖丙所示,則示數為℃。
(4)在0~4min加熱過程中,a物質的內能(選填“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
【答案】⑴a(2)固液共存狀態(3)43(4)增加
【解析】(1)由圖乙可知,兩種物質在熔化時吸熱,但a物質有段時間溫度不變,說明該物質有固定的熔
化溫度即熔點,是晶體。
(2)a物質在4、8min時間內處于熔化過程,在第6分鐘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熔化過程共持續了4分
鐘。
(3)溫度計的分度值為VC,故讀數為43℃。
(4)在0~4min加熱過程中,a物質持續吸熱,故內能增加。
16.(2024?江蘇淮安)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
(1)圖甲中溫度計的使用存在的錯誤是,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圖乙中的圖表示水沸騰前的情況;
(3)圖丙是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畫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溫度的特點
是;
(4)在加熱過程中,為了縮短加熱時間,將燒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繼續加熱,直至水沸騰。以下加熱過
程中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答案】(1)溫度計觸碰到了燒杯壁秒表(2)a(3)保持不變(4)D
【解析】(1)[1]圖甲中溫度計的使用存在的錯誤是溫度計觸碰到了燒杯壁,測溫不準。
[2]除溫度計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記錄時間的秒表。
(2)沸騰前,上方水溫低,氣泡上升時,內部的氣體和少量水蒸氣遇冷液化,因而體積變小,氣泡變
??;沸騰時,水大量汽化,水蒸氣不斷進入氣泡,且上升過程中水壓變小,所以氣泡變大。所以圖乙中的
圖a表示水沸騰前的情況。
(3)分析圖像可知:水沸騰時,持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4)將燒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繼續加熱,則因為水量減少,升溫速度加快,最終溫度升高到沸點不
變,故選D。
i保頻拉可:
1.判斷物態變化的方法
判斷物態變化的關鍵是先看清過程中物質的始、末狀態,然后再根據各物態變化的定義來判斷辨別
物態變化,要求能夠根據現象指出屬于何種物態變化,并能指出哪些變化過程吸熱,哪些變化過程放熱。
;吸熱的物態變化過程有熔化、汽化、升華放熱的物態變化過程有凝固、放化、凝華。
甲乙
2.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生活與百分數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茉莉花》(教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湘藝版(2012)音樂
- 第2單元 圖形大變身(一) 單元備課2024-2025學年新教材一年級下冊數學同步教案(北師大版2024)
- 高中教師工作總結
- 物流行業職業生涯規劃
- 任務一項目1《用好掃把》(教案)-2024-2025學年湘人版勞動二年級上冊001
- 七年級上冊第六章 發展差異與國際合作教學設計及反思
- 圖形變化軸對稱 - 矩形中的折疊問題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 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下冊
- 防冰凍安全知識
- 建設行業三類人員繼續教育
- 放療皮膚反應分級護理
- 2025年03月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5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勞務派遣勞務外包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2021年赤峰龍韻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醫療器械培訓記錄
- 河長制培訓課件
- 同濟醫院檢驗科ISO15189體系文件15標本轉運操作指導書(運送人員培訓)
- 幼兒園中班故事《龜兔賽跑》教學課件
- DB65∕4349-2021 棉漿粕和粘膠纖維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 《鐵道概論鐵路車站》PPT課件
- 高一信息技術第六章結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