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走在人生邊緣,看時間跑地球轉的先生遠去了5月25日凌晨,聞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探討家、錢鐘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回顧先生的一生,她與錢鍾書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錢鍾書的光環底下,靜默當著“錢辦主任”;錢鍾書去世之后,她又在人生邊緣走了18年。她說自己是“他們家留下來‘打掃戰場’”的。她將余下的愛全都放到了為錢鍾書整理手稿文集的事情上,對于自己,則正如翻譯家高莽說的———
有人贊她是聞名作家,她說:“沒有這份野心。”
有人說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間。”
有人說得到她的一本書總要珍藏起來,她說:“我的書過了幾時,就只配在二折便宜書肆出售,或論斤賣。”
有人向她請求墨寶,她說:“我的字只配寫寫大字報。”楊絳不慣于向人贈書,她認為贈書不外是讓對方擺在書架上或換來幾句贊美的話。
有人請她出國訪問,她說:“我和鍾書似乎老紅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說她最大的渴望是人們把她遺忘。
低調:我不過是一滴清水
當被問到為何翻譯柏拉圖“對話篇”中的《斐多》,楊絳先生說:“我就是想把精力全部投入進去,忘了我自己。”那時,她還沒有從女兒錢璦和丈夫錢鐘書相繼去世的陰霾中走出來。忘了自己,其實就是要忘掉作為錢鐘書妻子的自己,忘掉作為錢瑗母親的自己。然而,她終究忘不掉的是寫書、譯書、整理丈夫遺作的自己。在楊絳看來,這是她份內的角色,份內的工作。
楊絳想忘掉的,或許還有被讀者時刻惦念的自己。“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時代起先,錢鐘書伉儷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媒體和讀者關注和追逐的焦點。但她和錢鐘書堅守書齋,從來不見記者,不上報紙,也不上電視,甚至一些連所謂的學術活動都不參與。錢鐘書去世后,孤身只影的楊絳如出一轍,靜默堅守著自己份內的文字世界。即使在五年前迎來百歲華誕的那一天,她也沒有任何公開的慶祝活動。一切如她自己所愿,那個特別的日子,她只是在自己的家里悄然度過。
“簡樸的生活、名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是楊絳特別喜愛的名言。在很多摯友眼里,楊絳生活儉樸、為人低調。她的寓所,沒有進行過任何裝修,舊式的柜子、桌子。室內也沒有昂貴的擺設,只有濃濃的書卷氣。楊絳說:“我家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廳,但每間屋子里有書柜,有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她特別滿意于這樣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多年前,國家要出資為她的房子裝修,就遭到了她的拒絕。
她和錢鐘書的低調,一度被人誤讀作清高、孤芳。黃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權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錢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開門,來人說聲“春節好”跨步剛要進門,錢鐘書只露出一隙門縫說:“感謝!感謝!我們很忙,感謝!感謝!”這讓他很不興奮,說錢鐘書伉儷不近人情。當然,更多的時候,這種拒絕別人的“苦差事”,還是由楊絳來做,也因此她自嘲是錢鐘書的“攔路虎”。
誠如錢鐘書堂弟錢鐘魯所說,楊絳對名利沒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際應酬,她就想安寧靜靜寫作,平平淡淡度日。在她自己,低調是自然而然的事。對待自己的作品,她也是如此。有一年,她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請她“出山”,召開作品研討會。楊絳坦陳:“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賣書的事情,就不是我該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開不開研討會——其實應當叫做檢討會,也不是我的事情。讀過我書的人都可以提看法的。”她謝絕出席研討會。
她還將自己的稿費和著作權交給清華高校托管,成立基金資助困難學生;這項基金,以“好讀書”三個字命名,迄今已收到兩人版稅所得近800萬人民幣。錢鐘魯如此轉述楊絳的話,“她說,收到幾十萬元稿費得跑銀行,還要去稅務局交稅,麻煩,著作權拿在手里更是煩心事,有時難得仔細起來還要人打官司,不如交給學校管理。”
在楊絳傳記作者羅銀勝看來,楊絳和錢鐘書選擇低調、從容、“自我”的生活,,可以說是“有心計”和考量后的結果,也是他們兩人的生存之道。“聯系到社會與時代的大背景,可以想象在當時中國這樣一個‘左右’犯難的時代里,他們夫婦二人都是高級學問分子,‘不問世事’的選擇是一種明智之舉,這也讓他們在低調中做到了幸運和成功。”
事實上,楊絳的低調,也隱含了她獨特的人生才智。楊絳深知,上蒼不會讓全部華蜜集中到某一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歡樂;得到歡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得償所愿。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她認為一切歡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這種歡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大成功。這便是她的人生哲學。
深情:為丈夫做“灶下婢”
楊絳的低調透露著她近乎執拗的文化品性,更是包含了她對錢鐘書的深情。她拒絕出席中國社科院主辦的紀念錢鐘書誕辰100周年的學術研討會,為的便是恪守她與錢鐘書的諾言,“錢鐘書生前跟我說,自己去了以后,不要搞任何形式的紀念會。”有一次,江蘇無錫市的領導代表家鄉人民到北京探望楊絳,并提出出于對文化愛護與建設的須要,想修復錢鐘書故居、楊絳家的老宅。楊絳一聽,連連表示,“我們不贊成搞紀念館”。
無論在錢鐘書生前還是身后,當被問及和他相關的事,楊絳最常用的詞就是“我們”。在她心里,錢鐘書其實并沒有走遠。她頗感欣慰地說:“我與錢鐘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時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相互吸引走到一起的。他說自己‘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點和我志趣相同。”
時間退回到幾十年前,楊絳初見錢鐘書時,只匆忙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彼此竟相互難忘。楊絳的同伴孫令銜稀里糊涂地告知錢鐘書,說她有男摯友,又跟楊絳說,他表兄已訂婚。錢鐘書寫信給楊絳,約她會面。見面后,錢鐘書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摯友。”從今他們起先了書信往來。
一天,費孝通來清華高校找楊絳“吵架”。費孝通認為他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摯友。此前,他曾問楊絳:“我們做個摯友可以嗎?”楊絳說:“摯友,可以。但摯友是目的,不是過渡。”這回,楊絳的看法還是沒變,費孝通只得接受現實。很多年后,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美國,錢鐘書和費孝通作為代表團成員,不僅一路同行,旅館住宿也被支配在同一套間。錢鐘書借機幽默了一把,調皮地借《圍城》里趙辛楣曾對方鴻漸說的話,跟費孝通開玩笑:“我們是‘憐憫人’(指愛上同一個人)。”
1935年,楊絳與錢鐘書結婚。楊絳隨之從大小姐過渡到了“老媽子”,她并不感覺委屈,因為她愛丈夫,賽過自己。“我了解錢鐘書的價值,我愿為他探討著述志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創建力而犧牲自己。”錢鐘書說要寫《圍城》,她不僅贊成,還很興奮。她要他削減教課鐘點,致力寫作,為節約開銷,她辭掉女傭,做起了“灶下婢”。“握筆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傷痕累累,一會兒劈柴木刺扎進了皮肉,一會兒又燙起了泡。不過吃苦中倒也學會了不少本事,使我很驕傲。”
即使在錢鐘書去世后,楊絳仍不改初衷,靜默地“繼承”他未竟的事業。她以驚人的毅力整理錢鐘書的手稿書信。多達7萬余頁的手稿,涉獵題材之廣、數量之大、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手稿多年隨著主子顛沛流轉,紙張大多發黃變脆,有的已模糊破損、字跡難辨。虧得楊絳耐性細心,一張張輕輕揭下,抹平,粘補缺損,分類裝訂,仔細編校、訂正……2003年,《錢鐘書手稿集》(影印本,40卷)最終剛好與讀者見面。
智性:文學史上不容忽視
當我們習慣說楊絳是“錢鐘書夫人”,很少有人會想到幾十年前,人們是以“楊絳的丈夫”來稱呼錢鐘書的。上世紀40年頭在上海,楊絳涉足劇本,始因《稱心如意》一炮走紅,繼因《弄真成假》、《風絮》而名聲大噪;一度搞得錢鐘書很驚慌,生怕風頭都叫楊絳搶去。直到錢鐘書寫出《圍城》,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觀。
這并沒有影響楊絳自己的文學成就。在評論家徐岱看來,一部《洗澡》就足以奠定她在百年中國女性寫作史上不行輕視的位置。他用“審智”這個關鍵詞來概括楊絳作品的獨特價值。“不同于別的女作家在美學上的‘審情’立場,楊絳選擇的是一種獨特的‘審智’姿態。作為一種特別難得的美學特色,‘審智’要求作家在超越了相對膚淺的多愁善感之后,能猶如曹雪芹所說的那樣,體現出‘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的境界。”
境界的背后蘊含著生活的磨難與艱辛。1951年,楊絳在清華高校任教時,全國實行“三反”運動。年底轉為針對學問分子,那時又稱作“脫褲子、割尾巴”,雅稱“洗澡”。楊絳很少參與這樣的會,有人提出看法,她稱:“怕不夠資格”。此后有會她必到,認仔細真地參與了“三反”運動。正是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和反思,促使楊絳在三十年后寫出了《洗澡》。
“三反”結束后,全國院系調整,楊先生被調入文學探討所外文組,她的工作是外國文學探討,寫了《論菲爾丁》一文。1958年,全國“拔白旗”,楊絳的《論菲爾丁》是被拔的對象。楊絳說:“我這面不成樣的小白旗,給拔下來又撕得粉碎。”此后很長的時間里,她決心再不寫文章,遁入翻譯。
其時,她已接手上邊交下來的任務,打算翻譯塞萬提斯的《堂吉珂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來國外的譯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較了五種譯本以后,發覺有些地方差別很大。楊絳想到,要想保證原汁原味,只有從西班牙文翻譯。就這樣,在這一年,她做了一個大膽的確定:自學西班牙文。
兩年后,楊絳起先翻譯《堂吉訶德》。1965年1月,第一部翻譯完畢,并起先譯其次部,很快“文革”爆發,8月初,楊絳在外國文學探討所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揪出來”。從今起先了受污辱、受踐踏、挨批、挨斗的日子。造反派給她剃了“陰陽頭”,派她在宿舍院內掃院子,在外文所內打掃廁所,“住牛棚”。“直到1972年春,鍾書與我才隨其次批‘老弱病殘’者從干校回北京。這時家中房屋被人占用,我們只好搬入單位的一間辦公室去住。”就是在這間陋室里,楊絳接著日以繼夜翻譯《堂吉訶德》。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11月20日,《堂吉訶德》第一、其次部全部定稿。次年搬入新居后,楊絳又將全書通校一遍,于5月初送交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4月底,《堂吉訶德》出版。“6月,適逢西班牙國王、王后來中國訪問。我參與國宴,小平同志為我介紹西班牙國王、王后。小平同志問《堂吉訶德》是什么時候翻譯的,我在握手間無暇細談,只回答說‘今年出版的’。”
因為翻譯《堂吉訶德》,1986年10月,楊絳獲頒西班牙國王親授的“才智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勛章”。她的譯本至今都被公認為佳作,已累計發行近百萬冊。明顯,楊絳很看重這次翻譯經驗,此后,她幾番對譯本做修訂。同時,她也沒有停下寫作。假如說,她從前的作品關照的是世事,是社會,那她晚年的作品則是在關照自己。2003年,楊絳出版了家庭生活回憶錄《我們仨》,四年后,她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對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靈魂等哲學命題做了一次終極思索。
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低調、深情、智性……全部這些,無不彰顯出楊絳作為“老派”自由思想者的獨特的人格魅力。回首百年人生,楊絳欣慰于自己“甘當一個零”。從做錢家媳婦的諸事含忍,到國難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斂抑,楊絳總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楊絳看來,所以含忍是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擋侵擾的盾牌。“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這樣,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張揚特性。所以我說,含忍和自由是辨證的統一。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學會含忍。”
她這種達觀的人生看法,更多來自于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任。抗戰時期國難當頭,生活困苦,她覺得是短暫的,堅信抗戰必勝,中華民族不會滅亡。她寫喜劇,以笑聲來作倔強的抗議。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撐她驅散恐驚,度過憂患苦痛的,仍是這份堅決的信仰。“我確信,災難性的‘文革’時間再長,也必以失敗告終,這個被顛倒了的世界定會重新顛倒過來。”
正是這種堅信,讓她和錢鐘書即使在不幸中,依舊書寫著浪漫的人生傳奇。“1969年11月,錢鐘書被下放到信陽地區羅山縣。次年7月,我也被下放到那里,被安排在菜園干活。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60-2025鋼絲繩在無軸向載荷條件下鋼絲繩徑向剛度的測定
- 護理課題項目申報書
- 員工價值觀與企業使命的契合計劃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的章節梳理試題及答案
- 銀行客戶管理與信息系統整合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稅務合規性審查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溝通技巧考試題目及答案
- 項目管理倫理與責任探討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疫苗研發問題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證書考試實踐能力強化試題及答案
- 愛護環境主題班會課件
- 大班游戲活動案例《快樂沙池》
- 糖尿病飲食指導護理
- DB41T 1633-2018 排油煙設施清洗服務規范
- 連續梁線型控制技術交底
- 林業專業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三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練100(附答案)及解析
- T-CPQS C017-2024 鑒賞收藏用潮流玩偶衍生產品 樹脂類藝術品
- 網絡安全眾測服務要求
- 《茶學概論》課件
- 腸癌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