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歷史試題匯編:夏商周時期_第1頁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歷史試題匯編:夏商周時期_第2頁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歷史試題匯編:夏商周時期_第3頁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歷史試題匯編:夏商周時期_第4頁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歷史試題匯編:夏商周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022北京初三一模歷史匯編夏商周時期一、選擇題1.(2022·北京西城·一模)學者王國維認為,“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西周實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2022·北京房山·一模)夏、商、西周三代是中華文明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物質文明的表征是青銅鑄造,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現則是(

)A.貝殼項鏈制作 B.原始陶器繪畫 C.甲骨文字應用 D.洞窟壁畫創作3.(2022·北京房山·一模)小明運用下面四幅圖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是A.耕作方式的進步 B.冶鐵技術的提高C.鐵犁牛耕的出現 D.原始農業的興起4.(2022·北京通州·一模)它為回溯華夏文明的歷史源頭,為殷商考古學的發展,為古代科技史、古代書法藝術等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指的是(

)A.甲骨文 B.鐵農具 C.都江堰 D.唐三彩二、綜合題5.(2022·北京西城·一模)“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材料一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人們對商代的認識是相當有限的。《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的一部史書,其中記述“(商)自盤庚遷般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甲骨文出土后,通過對甲骨刻辭及甲骨出土坑位,與之共出的遺跡、遺物狀況的研究,認為《竹書紀年》所記的完全可信。——摘編自李建武等《甲骨文與古都安陽》(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甲骨文出土”的意義。材料二

北魏遷都洛陽以前,云岡石窟的飛天服飾取材自北方民族的日常服飾,形象和服飾突出鮮卑族胡風胡韻的特點。其中第7窟飛天臉圓發短,著短裙,身軀粗壯,有憨厚質樸之態,體現了鮮卑民族的精神,具有北方游牧民族之氣質。遷都洛陽之后云岡石窟造像樣式發生變化,其中第34窟飛天最有代表性,面貌清瘦,身材豐滿,腰部纖細,是兼有鮮卑族與漢族特點的美麗女性形象,體現了鮮卑文化與中原漢文化的完美交融。——摘編自彭東航《長城區域飛天造像流變與民族融合》(2)依據材料二,概括北魏遷都洛陽前后云岡石窟飛天形象的變化。結合所學,寫出推動這一變化的重大歷史事件。材料三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目錄(部分)第二章

東方與西方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第七章

近代化一小步第九章

日本沖來了第十章

變與不變的哲學第十七章

“揖美追歐,舊邦新造”第十九章

新文化運動注:“新陳代謝”比喻新的事物滋生發展,代替舊的事物。(3)依據材料三,從目錄中任選一章,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史實,簡要說明《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新陳代謝”的含義。材料四

北京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古都文化源遠流長,京味文化膾炙人口。講好北京故事,述說風土人情、民間萬象、人生百味,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現策劃一套叢書,來講述老北京的故事。內容包括《古都文脈》《胡同街巷》《京城會館》《名人故居》《風物民俗》《飲食名饌》《戲曲曲藝》等。——摘編自安東等《講好北京故事述說京味文化》(4)從材料四中任選一本書,制作一份寫作計劃(包括體現此書主題的一處遺址、遺跡,或一件實物等,說明其與主題的關系,分析其文化價值。)6.(2022·北京通州·一模)和諧共生·和平共進·合作共贏材料一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篇》(1)依據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共同思想,并結合所學寫出這一思想所屬的學派以及這一學派的創始人。材料二這是中國古代一次空前的對外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以和平友好為宗旨,以建立和發展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為使命,“宣德化而柔遠人”,絕不以強凌弱,以大欺小,所到之處,皆平等待人,秋毫無犯,使明代中國在“西洋”諸國的聲望大大提高,紛紛遣使前來表示友好。(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寫出其反映的歷史事件,并分析其影響。材料三

馬克思、恩格斯說:“人對人的剝削—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會隨之消失。”也就是說,如果民族內部人對人的剝削被消除了,這個民族內部以及相關民族之間也就失去了戰爭、掠奪和奴役。因此,馬克思、恩格斯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只有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才能將戰爭從人類生活中永遠清除出去。——摘編自王蘭芳《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論及其現實意義》(3)寫出材料三中“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出自的著作名稱,并結合所學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對于人類社會實現永久和平的看法。材料四1949年11月8日,周恩來在外交部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主動,沒有畏懼,要有信心。”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在政協為建國一周年舉行的慶祝大會上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礎上,與各國的政府和人民恢復并發展通商貿易關系。”1955年在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指出:“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外交文選》(4)依據材料四概括周恩來的外交思想。材料五

要維護世界和平,必須“摒棄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堅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以合作實現雙贏、多贏和共贏”。同時,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進步。世界各國人民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成員,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未來。——摘編自龔群《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事業》(5)依據材料五談一談當今世界如何“維護世界和平”。

參考答案1.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從目的看,是為了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從具體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從本質上看,分封制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它屬于上層建筑,主要是解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B項正確;禪讓制是中國原始社會末期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排除A項;郡縣制,是中國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幾乎盛行整個封建時代。主要是從秦朝開始的,排除C項;行省制創立的時期是元朝,排除D項。故選B項。2.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夏.商、西周時期物質文明的集中表現在青銅鑄造業的發達,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被譽為青銅器時代,當時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應用,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C項正確;貝殼項鏈制作和原始陶器的繪畫屬于石器時代的成果,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B項;原始社會人類在洞壁上刻畫各種圖形,以記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畫。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骨耜到鐵制農具再到曲轅犁的發展,體現了農具的改進。牛耕圖體現了從農業生產動力從人力到畜力的發展。四張圖整體反映了農業耕作方式的進步,A正確;冶鐵與材料無關,B錯誤;鐵犁牛耕的出現與第一張圖無關。C錯誤;原始農業的興起與第二、三、四張圖無關,D錯誤。綜上故選A。4.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它為回溯華夏文明的歷史源頭,為殷商考古學的發展,為古代科技史、古代書法藝術等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結合所學可知,“它”指的是“甲骨文”。甲骨文發現于河南安陽殷墟,是一種成熟的文字,對歷史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A項正確;鐵農具、都江堰和唐三彩均與題意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5.(1)意義:甲骨文為研究商朝歷史提供了一手史料,它是中國一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發展有深遠影響。(2)變化:云岡石窟的飛天形象由體現鮮卑民族精神到體現鮮卑文化與中原漢文化的完美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3)選擇“第十九章新文化運動”,說明:在思想上,舊的因素是落后的習俗在農村頑固存在,新的因素是民主科學思想的不斷傳播,馬克思主義傳入。(任選一章,言之成理即可。)(4)選擇“《戲曲曲藝》”,說明:京劇的角色行當有明確的劃分,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②等七行,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行;又將唱。金,做、打相結合,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中回戲曲的精華京到是中國的“國粹”之——被譽為“國劇”。(任選一章,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根據材料一“甲骨文出土后,通過對甲骨刻辭及甲骨出土坑位,與之共出的遺跡、遺物狀況的研究,認為《竹書紀年》所記的完全可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為研究商朝歷史提供了一手史料。它是中國一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發展有深遠影響。(2)根據材料二“北魏遷都洛陽以前,云岡石窟的飛天……體現了鮮卑民族的精神,具有北方游牧民族之氣質。遷都洛陽之后云岡石窟造像樣式發生變化,……體現了鮮卑文化與中原漢文化的完美交融。”可知,云岡石窟的飛天形象由體現鮮卑民族精神到體現鮮卑文化與中原漢文化的完美交融。(3)開放性設問,根據材料“《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從目錄中任選一章,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史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選擇“第十九章新文化運動”,說明:在思想上,舊的因素是落后的習俗在農村頑固存在,新的因素是民主科學思想的不斷傳播,馬克思主義傳入。(4)開放性設問,根據材料“《古都文脈》《胡同街巷》《京城會館》《名人故居》《風物民俗》《飲食名饌》《戲曲曲藝》”,從中任選一本書,制作一份寫作計劃(包括體現此書主題的一處遺址、遺跡,或一件實物等,說明其與主題的關系,分析其文化價值。),言之成理即可。如:選擇“《戲曲曲藝》”,說明:京劇的角色行當有明確的劃分,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②等七行,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行;又將唱。金,做、打相結合,全面和集中地體現了中回戲曲的精華京到是中國的“國粹”之——被譽為“國劇”。6.(1)強調和諧、和睦;儒家,孔子。(2)歷史事件:鄭和下西洋影響:提高了中國的威望;促進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答出一點即可)(3)著作:《共產黨宣言》看法:消滅人與人之間的剝削,消滅各民族之間的剝削,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才能實現永久和平。(4)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求同存異。(答出兩點即可)(5)摒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合作的新觀念;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文明之間不斷交流,融合;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答出兩點即可)【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禮之用,和為貴”的意思是禮的作用,在于使人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是君子可以與他周圍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該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雖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實際并不講求真正的和諧貫通;這反映的共同思想是儒家思想強調和諧、和睦,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孔子。(2)根據圖示及“中國古代一次空前的對外活動。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以和平友好為宗旨,以建立和發展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為使命”相關內容可知,這反映的事件是鄭和下西洋;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外交活動,它提高了中國的威望,促進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彰顯了中國古代強盛的發展局面。(3)根據所學知識,“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出自《共產黨宣言》一書,《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其基本看法是消滅人與人之間的剝削,消滅各民族之間的剝削,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才能實現永久和平。(4)根據材料內容“我們不要被動、怯懦,而要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要有獨立的精神,要爭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