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高考語文備考之綜合測試:識記默寫(課內古詩文分篇訓練)(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上海市高考語文備考之綜合測試:識記默寫(課內古詩文分篇訓練)(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上海市高考語文備考之綜合測試:識記默寫(課內古詩文分篇訓練)(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上海市高考語文備考之綜合測試:識記默寫(課內古詩文分篇訓練)(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上海市高考語文備考之綜合測試:識記默寫(課內古詩文分篇訓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測試01情景默寫基礎過關測試卷

時間:90分鐘,每空1分

姓名得分

必修上冊

一、《沁園春?長沙》

(1)《沁園春?長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表現作者蔑視權貴的句子是“

(2)《沁園春?長沙》中,表現革命者關注國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3)《沁園春?長沙》中的“,”兩句,用夸張手法寫出了詩人劈波斬浪的氣魄。

(4)《沁園春?長沙》中能展現青年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劈波斬浪的句子是:“,?”

(5)《沁園春?長沙》中描寫靜中有動、生氣勃勃的畫面的兩句是“,

(6)《沁園春?長沙》引起詩人對往昔生活回憶的過渡句是“,

(7)《沁園春?長沙》上片中描寫近景并使用動靜結合手法的句子是:“,

(8)《沁園春?長沙》中用動物來表現生機勃勃的秋景的兩句是:“,?!?/p>

(9)《沁園春?長沙》中起過渡作用,引發了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的兩句是:“,?!?/p>

【答案】(1)萬類霜天競自由糞土當年萬戶侯(2)指點江山激揚文字(3)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4)(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5)漫江碧透百舸爭流(6)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蝶歲月稠(7)漫江碧透百舸爭流(8)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9)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噪歲月稠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有:“競”“糞”“侯”“激”“遏”“漫”“舸”“攜”“崢喋”。等。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遏”“漫”“舸”“攜”“崢竦”。

二、《短歌行》

(1)《短歌行》中詩人感嘆年華已逝,借酒解憂的詩句:“,!”

(2)在《短歌行》中,詩人用“朝露”作比,感嘆留華易逝的句子:",

(3)《短歌行》中詩人運用設問形式回答了什么可以解憂的詩句:"?

(4)曹操《短歌行》中“,”兩句化用了《詩經》中寫姑娘思念情人的詩句,以此來表達自

己對人才的渴望。

(5)古人善于運用音樂和景物表達情感,《短歌行》中描寫音樂場面的句子是“";描寫夜空景象的

句子是“

(6)《短歌行》中“,"兩句,把賢才比作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達了作者對

1

賢才的渴望。

(7)《短歌行》中運用比喻的手法,表現詩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的詩句:“,

(8)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詩經》中寫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來表達渴慕賢才之意的兩句是“

(9)曹操《短歌行》中,寫詩人想象賢才穿過田間小路,屈駕來訪的兩句是“,

(10)曹操《短歌行》中“,”兩句,仿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

納賢才。

【答案】(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何以解憂唯有

杜康(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5)鼓瑟吹笙月明星?。?)明明如月何時可

掇(7)山不厭高海不厭深(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9)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0)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寫時注意以下字詞書寫:譬、唯、衿、悠、笙、稀、掇、厭。

三、《夢游天姥吟留別》

(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O

(2)古代詩詞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詩人蔑視權貴的句子是:,。

(4)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

出行工具的詩句“”和“”令人嘆為觀止。

(5)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詩句是:,o,

(6)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仙人盛會異彩紛呈場面的句子是:

(7)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

(8)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

(9)描寫天門山打開的雄偉氣勢的句子是:,=,o

(10)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詩作的共同主題,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李

白《夢游天姥吟留別》:,o

(11)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流露出消極情緒:,。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中也有消極情緒的流露:,。

(12)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消極情緒的流露:,-其中包含著詩人對

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徜徉山水

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

2

(1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了著名詩人謝靈運住過的地方溪水蕩漾,猿啼凄清的環境的句子

7E:,。

(14)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兩句寫登天姥仙山的所見所聞,只見東方的

海中涌出一輪紅日,四周是蒼翠的群山,耳際是山頂的天雞的叫聲。

(15)《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寫山之夜景,詩人正迷戀花石美景,千巖萬轉,忽然夜幕降臨了,詩人

耳畔回響著從山谷傳來的熊的咆叫聲,龍的吟嘯聲",-,?!?/p>

巨大的聲響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巒都在發抖。此時“,”,天氣也急劇地變化,

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騰起煙霧。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聲有色,恰似一個光怪陸離的神

奇世界。

(16)《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幾句寫仙境的石門轟然

打開,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廣闊無邊,望不到邊際,在日月的光輝照耀下,金銀的亭臺樓閣發出奪目的

光彩。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炎I]溪。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4)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

(5)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6)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7)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8)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9)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開。

(10)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1)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12)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13)謝公宿處今尚在,深水蕩漾清猿啼

(14)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15)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

生煙

(16)洞天石扉,匐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詞的書寫:摧、炎I、霓、瑟、鸞、悸、恍、扉、匍、羈、酹、深、倚、巔、澹、冥。

四、《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對此都有直接描述,這些句子是“,?!?/p>

(2)杜甫在《登高》中發出“,”的感慨,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也蘊含著

3

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

(3)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

(4)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凄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

(5)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p>

(6)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詩的主旨句(表現詩人憂國傷時)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的句是“,

U0)杜甫一生長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詩中有兩句對其生活狀況作了生動的概括“

(1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兩句來表達舊事物終將衰落,歷史長河仍將向前之意。

(1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

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答案】(1)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6)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7)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8)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0)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1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2)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詞的書寫:“作客”“嘯”“渚”“蕭蕭”“鬢”“潦

五、《念奴嬌?赤壁懷古》

(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既點題,又為周瑜出場營造聲勢的句子是“,,

(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赤壁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的句子是“,,

(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從視覺、聽覺角度,運用比喻生動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的語句

B64,,

,,O

4

(4)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兩句,收束了對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寫,引起后面對歷

史的緬懷。

(5)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上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兩句是“,

(6)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語句是“,

(7)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中“”一句,寫的是周瑜的儒將裝束,“”一句,表明了周

瑜的赫赫戰功。

(8)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赤壁戰場上周瑜從容嫻雅,沉著應戰,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形象的

句子是“,,

(9)蘇軾在《念奴嬌(大江東去)》中,用“,”兩句,表達了歲月虛度,只能借酒澆愁的

無奈之感。

(10)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用“,”兩句,表達了對自己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

這兩句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

(11)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將自己對人生的思索寄托于江水和明月的句子是“,

(1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憑吊英雄人物,借灑酒祭月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的句子

7日E.“,,,0

【答案】(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

起千堆雪(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5)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6)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7)羽扇綸巾橘櫓灰

飛煙滅(8)羽扇綸巾談笑間橘櫓灰飛煙滅(9)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10)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11)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12)人生如夢一尊還酹

江月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能力。

注意容易寫錯的字:“綸”、“橘櫓”、“尊”、“酹

六、《勸學》

(1)《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在后面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的任意兩個句

子是:“,

(2)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

(3)劉禹錫詩云“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與荀子《勸學》中的“,”表達的

思想一致。

(4)荀子在《勸學》中,用“青出于藍”的比喻,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有所發展和提高的三

句是“,,

(5)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觀點相同。

(6)荀子在《勸學》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有所發展和提高的三

5

句是“,,?!?/p>

(7)荀子在《勸學》中,用“以木為輪”的比喻,說明學習對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8)荀子《勸學》中說將直木烤成符合圓規的曲度,“”,也不能夠再使其恢復原狀的原因是

'",告誡我們只有經過學習才能增長知識。

(9)荀子在《勸學》中,用樹木為喻,從反面說明學習可以使人產生本質變化的三句是:“,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頭經過烘烤后發生變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復原了,說明事物經過一

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的語句是:,,O

(U)荀子在《勸學》中,用“金”“木”作比,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發生根本變化的兩句是“

(12)荀子的《勸學》中,作者用"兩個比喻印證君子只要廣泛學習,而且每天檢查

省察自己,就會智慧通達,行為沒有過錯的道理。

(13)《荀子?勸學》中,,通過“木”于"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

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14)荀子在《勸學》中以“木、金”為喻,引出“,”的結論,強調學習能夠改變人的秉

性。

(15)荀子的《勸學》中,作者用“,”兩個比喻進行論證,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

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16)《勸學》中“”一句,以金屬變化來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改變和提升,而

“”一句,則說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為無過的原因。

(17)《荀子?勸學》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繩、糅以為輪、金就礪則利”等現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學養的方

法是“,

(18)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和反省自我來提升自己的兩句是“,

(19)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

成為“”的君子,就要“”,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20)荀子在《勸學》中指出,“",就能智慧明達,行為無過錯。

(21)荀子在《勸學》中強調學習與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22)荀子《勸學》中指出君子應廣泛學習,且不斷反省自己才能沒有過錯的句子是“,

(23)荀子的《勸學》中,作者通過舉木材經過墨繩量過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會變鋒

利這兩個事例來打比方,目的是為了說明“,”這一做人的道理。

(24)荀子《勸學》中“,”兩句拿“思”與“學”進行對比,強調了“學”的重要意義。

(25)強調整天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o

(26)《論語》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表述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同殆”。荀子在《勸學》中,也有兩句

6

論述了學與思的關系,這兩句是“,

(27)荀子的《勸學》中,表明作者對“思”與“學”看法的句子是“,

(28)荀子的《勸學》中,作者通過“,”的對比,從其親身體驗中揭示這樣一個道

理:空想不如學習。

(29)荀子在《勸學》中用“",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的比喻,強調了人們不能僅靠自身,

還必須學會借助工具。

(30)荀子的《勸學》中,作者通過“,—”的對比,親身驗證了“站得高,見得遠”的道理。

(31)荀子在《勸學》中用登高望遠的比喻,說明學習的效果的兩句是“,

(32)荀子在《勸學》中,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闡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條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

,,

,O

(33)荀子在《勸學》中,用順風呼喊的比喻,闡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條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O

(34)荀子在《勸學》中,用車馬助行的比喻,闡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條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35)荀子在《勸學》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達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語句是“

(36)用借助船只能夠橫渡江河的比喻,闡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條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37)荀子《勸學》連用多個比喻,論證君子如能廣泛地學習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通

過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四組比喻,說明“",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38)荀子在《勸學》中,強調君子本性并非與眾不同,而能成為君子,是因為立于善于借助學習以獲得

各種知識的道理的兩句是:“,?!?/p>

(39)“”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終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

"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

(40)荀子的《勸學》中,“,”這一結論,說的是君子之所以會有超過一般人的才德,就

是因為他們善于利用外物來好好學習。

(41)荀子善于運用大量比喻進行論述,他在《勸學》中用“假輿馬”“假舟楫”等有力地說明了“,

_________”的觀點。

(42)《荀子?勸學》強調君子與常人本性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43)《勸學》中通過對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44)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總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在《勸學》中表達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句子是

(45)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描寫“風雨”來抒發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勸學》中則用“,

"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勸學》中,用積土成山的比喻說明積累的重要性的兩句是

7

(46)古人在舉例論證的時候往往比較喜歡把“山”與“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勸學》一文也不例外,作者為

了論證積累對學習的重要性,在舉完“山”的例子后,又用“,”這一例作了補充。

(47)荀子在《勸學》中,用積水成淵的比喻說明積累的重要性的兩句是:“,

(48)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且認為后天學習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勸學》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勸勉人們學

習文化知識,而是勸人為“善”,文中“,,圣心備焉”可見。

(49)荀子在《勸學》中指出,如果“,",那么就能達到“圣心一備焉”的境界。

(50)荀子在《勸學》中,強調積累善行能夠成就美德,使人達到極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

(51)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分姓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避髯釉凇秳駥W》中說“,。”

(52)荀子在《勸學》中,用行路反面設喻,論述學習積累的重要性的兩句是:“,

(53)老子《道德經》說“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勸學》中以“千里”為目標,從反面強調“積累”重

要性的句子是“,

(54)荀子的《勸學》中,“,”這兩句從反面說明要想遠達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

須一步一步地積累。

(55)荀子的《勸學》中,“,”這兩句從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細流匯聚而成的道理,

通過此例論證積累的重要性。

(56)荀子在《勸學》中,用細流成海反面設喻,論述學習積累的重要性的兩句是“,

(57)錢大昕著有《十駕齋養新錄》,其書題目出自《荀子?勸學》“,"兩句。

(58)荀子在《勸學》寫到,“騏驥”是一種很善跑的駿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夠人的十步遠,與之相反的是

“,",通過正反對比說明堅持的重要性。

(59)荀子在《勸學》中,用駿馬、劣馬正反對比設喻,論述堅持學習的重要性的任意兩個句子是“,

(60)荀子的《勸學》中,“,”這兩句從反面論證了做事情要有鍥而不舍的堅持精神。

(61)古人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個人不堅持肯定是不會成功的?!盾髯?勸學》中“—,

”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62)荀子《勸學》中的比喻句“,",論述如果學習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艱深

的知識也可以學會。

(63)只要堅持,就會成功。正如《荀子?勸學》中說:“,

(64)荀子《勸學》中寫堅持不懈、攻堅克難的句子是“,

(65)荀子在《勸學》中,用雕刻為喻,正反對比,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的四個句子是“,;

(66)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并且從正面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

8

所成的句子任意2句有“,

(67)荀子在《勸學》中,用蚯蚓為喻論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任意2句是“,

(68)《荀子?勸學》指出,蚯蚓雖然身體柔弱,去口能“,”,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69)《荀子?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

(70)荀子在《勸學》中,用螃蟹為喻反面論述學習不能浮躁的五個句子是“

(71)《勸學》一文中,作者以蟹為例,指出其“”是態度浮躁不專一所致。

(72)《荀子?勸學》中蚯蚓“,”,是因為“用心一也”,而螃蟹"”是因為浮躁、

不專心。

(73)荀子在《勸學》中指出,蟹雖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這是因為它“

(74)荀子在《勸學》中以蟹為喻,從反面論證學習用心專一重要性的句子“,

(75)《勸學》中,作者將蚓“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和“蟹六跪而二鰲",然而“,"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

(76)《勸學》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沒有鋒利的爪牙也無“",去口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后者雖有“六跪而二螯",去",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

【答案】(1)學不可以已,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學不可以已

(3)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6)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7)木直中繩,麟以為輪,其曲中規

(8)雖有槁暴,糅使之然也

(9)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口使之然也

(10)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口使之然也

(1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4)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5)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6)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1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1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9

(19)知明而行無過矣,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0)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4)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6)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7)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8)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29)吾嘗踐而望矣

(30)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31)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3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33)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34)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5)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7)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生非異也

(38)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9)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0)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4)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46)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47)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4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9)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0)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51)故不積度步,無以至千里

(52)故不積度步,無以至千里

10

(53)故不積蹉步,無以至千里

(54)故不積蹉步,無以至千里

(55)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6)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7)弩馬十駕,功在不舍

(58)弩馬十駕,功在不舍

(59)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弩馬十駕,功在不舍

(6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6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6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67)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68)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6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1)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

(72)上食塵土,下飲泉水,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

(73)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4)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5)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6)筋骨之強,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詞的書寫:鍥、鏤、敕、槁、礪、臾、踐、彰、輿、楫、度、弩、騏驥、鏤、螯、鰭、

躁。

七.《師說》

(1)《師說》中對當時恥于學習的現象發出慨嘆兩句是:,。

(2)《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

(3)《師說》中在從師學習的問題上,當時的人對其子和對自身有不同的態度,對其子:;對自身:

(4)《師說》中概述教師的職能和任務的語句是:,0

(5)《師說》中論述的中心論點是:。

(6)韓愈《師說》中,揭示本文寫作緣由的句子是“,

11

(7)“雛鳳清于老鳳聲”,年長未必優于年輕,何以如此?韓愈早在《師說》中告訴了我們原因的句子

7E:,。

(8)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荀子?勸學》中說“故不積藤步,

(9)韓愈在《師說》中,從“傳道”出發推論從師即是學道,指明擇師標準是學道的兩句是”,

,,

710)韓愈在《師說》中,用“,”兩句敘寫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

從師學習。

(11)韓愈《師說》和《荀子?勸學》的開頭都是開門見山,直接提出中心論點。韓愈《師說》提出

“”,《荀子?勸學》則提出“

(12)《師說》中,強調了從師是為了學道,和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

(13)韓愈《師說》中點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

,O,,

(14)“沒人是天生懂道理的”,這與《師說》中“,L”的觀點一致。

(15)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_

_,”觀點相同。

(16)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弟子可以為師,師也可以為弟子,師生的關系是相對的,是因為

(17)韓愈在《師說》中指出,與“古之圣人”相比,現在的一般人",”,由此得出

是否尊師重道,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

(18)韓愈在《師說》中寫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遠,“";今之眾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這就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答案】(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2)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3)擇師而教之則恥師焉(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5)古之學者必有師(6)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7)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8)無以至千里

(9)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10)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11)古之學者必有師學

不可以已(1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1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1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16)(是故)弟子不必不

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17)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18)猶且從師而問焉而

恥學于師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詞的書寫:“惑”“諛”“受業”“孰”。

八《赤壁賦》

(1)“,"二句,描繪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凈,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內

心寫照。

(2)在《赤壁賦》的開頭,蘇軾寫自己與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即文中

12

所謂“,"。

(3)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4)蘇軾《赤壁賦》中,用“,”寫出經過月亮銀輝的浸染,霧氣、江水、夜

空渾然一體的景象。

(5)文中“,”兩句形容小船像一片葉子任意漂蕩在浩渺的江面上。

(6)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漂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任意兩個句子

旦“,,

________________,0

(7)歌詞中,作者用“,”兩句表現自己與客人的高雅的情調。

(8)作者用“,”兩句表現自己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生活的執

著,堅持對朝廷政事的關切,并且不甘于沉淪的情懷。

(9)文中,作者說“,",借“美人”之喻含蓄地表達自己被遠貶天涯、

志不得伸的幽思與苦悶之情。

(10)文中用比喻正面描寫簫聲悲涼幽怨的句子是“,

(11)蘇軾在《赤壁賦》中以“,”兩句,寫出了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

樂聲之美。

(12)蘇軾《赤壁賦》中極盡對音樂的描寫,其中“,”兩句更將無形的

音樂具化成有形的動態。

(13)“,”兩句,從側面寫出洞簫聲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14)在《赤壁賦》中,蘇軾用“,”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

后順流東下時的軍容之盛。

(15)文中通過“,”兩句遙想曹操臨江斟酒、執矛吟詩的英雄豪情,渲

染其曾經不可戰勝的赫赫聲勢。

(16)寫客人認為他與蘇軾只不過在江邊過著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

(17)文中寫作者與友人在扁舟中舉杯共飲的句子是“,'

(18)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嘆個體生命在天地間的短暫和渺小的句子是“

(19)文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簫的客人由此發出“,

的感嘆。

(20)寫客人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21)文中寫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之后的悲傷的句子是“,

(22)文中針對客人“人生短暫,生命無?!钡母袊@,蘇軾以江水、明月為喻,寫出了富含哲理的任意兩句

“_,;”,意思是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

(23)作者緊扣變與不變的辯證角度,指出我們若從“變”的角度觀察,眨眼之間,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即

13

“”;如果從“不變”的角度觀察,則萬物都是永恒的,即“”。

(24)文中“,,”任意兩句常被用來勉勵人們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5)作者認為,“,"可以無所顧忌地取用。

(26)“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文中用“,”兩句形容“清風”與“明月''等

自然事物的豐富。

(27)在《赤壁賦》中,蘇軾認為對清風明月的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是“,

(28)成語“滄海一粟”由蘇軾《赤壁賦》中的“,”演化而來。

(29)蘇軾《赤壁賦》中,寫天上的滿月從東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樣,深深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之

中,有意把腳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語句:“,

(30)《赤壁賦》中,寫簫聲的作用和力量,蛟龍聽了飛舞起來,寡婦獨處孤舟中,聽到簫聲想到自己身

世凄涼,不禁泣下的語句:“,

(31)《赤壁賦》中描寫月亮升起后,對游人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則是游人對明月喜愛的句子:

(32)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兩句,描寫了大浪搏擊江岸的壯麗景色。

(33)蘇軾在《赤壁賦》中用“,”兩句寫出曹操志得意滿、趾高氣昂地飲酒吟詩的情

境。

【答案】(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2)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3)月出于東山徘徊于斗牛之間

(4)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5)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7)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8)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9)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10)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11)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1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整婦

(1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凝婦

(14)觸臚千里旌旗蔽空

(15)酉麗酒臨江橫槊賦詩

(1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諸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17)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14

(18)寄蜉蟒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19)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20)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21)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22)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24)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25)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26)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2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28)寄蜉蟒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9)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30)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婺婦

(31)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32)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3)醐酒臨江橫槊賦詩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寫錯的字:誦、窈窕、葦、頃、馮、棹、槳、溯、慕、幽壑、蔑、觸臚、旌、蔽、酉私槊、漁、麋、匏

樽、蜉蟾、滄海、粟、臾、挾、遨、驟、盈、卒、瞬、茍、毫、惟、禁、竭。還要注意不要丟掉虛詞:而、

之。

必修下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顧慮,讓弟子們暢所欲言的兩句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一句可以看出子路性格直率,""一句

通過動作描寫表現了曾皙回答老師問題時態度恭敬。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率先表明自己的志向,他所要治理的國家的地理情況是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描寫曾皙彈奏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最終停止的兩句是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會是在“的情況下,成年人帶幾

個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認為公西華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的句子是

15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的行為中,可看出子路急于表現自己,而孔子

“”也含蓄地表達出對子路不甚滿意的態度。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赤)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

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個小國,他用三年時間,“”;至

于禮樂教化則“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飽經憂患的千乘之國,可

以達到“,”的程度。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四個學生性格各有不同,從冉有敘志時最后所說的

“,"兩句,可以看出他比較謙虛。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點沒有直接陳述自己的志向,而是生動地描繪了暮春時節,

一群讀書人穿著春衫,",",一路歌詠,開心回家的愿景。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在曾皙的追問下,孔子說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問志,曾皙用“,”兩句描繪了暮

春時節人們在沂水邊快樂游玩的情景,在舞雪臺吹風的情景,表達了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

(1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赤)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

學習,在宗廟祭祀、諸侯會盟這方面,他的志向是:“,

(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顧慮,讓弟子們暢所欲言的兩句是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曾皙的疑問,孔子告訴他,自己嗤笑仲由的原因是

(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公西華謙虛地表明自己沒有出眾的才能,但是愿意學習的

兩句是“,

(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認為自己可以把戰車千乘且內外交困的國家治理得

(20)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為我年長就

不敢說話了”來營造輕松交談氛圍的兩句是:“,。”

【答案】(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2)子路率爾而對曰舍瑟而作(3)千乘

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4)鼓瑟希鏗爾(5)莫春者春服既成(6)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7)子

路率爾而對曰夫子哂之(8)端章甫愿為小相焉(9)可使足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