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四川省高考改革適應性演練測試(八省聯考)
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
1.1991年底,考古工作者對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進行了發掘,共清理出豎穴土坑墓33
座,隨葬品以陶器為主;有7座墓出土了玉器,共26件,其中14號墓出土玉器數量最
多,計14件。下列與孫家崗遺址的時代、地域和文化特征最接近的是()
A.大汶口文化B.仰韶文化C.河姆渡文化D.良渚文化
2.魏國國君梁惠王曾問政于孟子:“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
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之問表明戰國時期()
A.民可自由遷徙B.諸侯各國競爭加劇
C.魏國推行仁政D.淮河流域災害頻發
3.漢武之時,朝廷兼有河西之地,“初置酒泉郡,后稍發徙民充實之,分置武威、張掖、
敦煌,列四郡”;至宣帝時,置都護以主西域軍政諸事。東漢時,班超父子經營西域。
上述舉措()
A.便于佛教傳入中原地區B.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C.解決了兩漢的西北邊患D.實現了對西域的郡縣制管理
4.下表為不同史籍關于“馬嵬之變”的歷史敘述。據此推斷最合理的是()
史料內容史料來源
陳玄禮懼其(軍士)亂……謀于皇太子,請誅(楊)國
《舊唐書?韋見素傳》
忠……玄禮等禁軍圍行宮,盡誅楊氏。
陳玄禮殺楊國忠……(上)賜貴妃楊氏死。《新唐書?玄宗紀》
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以告太子,太子未
決。會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國忠馬,訴以無食……軍士《資治通鑒?唐紀三十四》
呼日:“國忠與胡虜謀反!”……軍士追殺之。
A.楊國忠與吐蕃使者謀反B.貴妃及楊氏族人均為禁軍所殺
C.陳玄禮是事件關鍵人物D.皇太子對陳玄禮謀議表示支持
5.明人何良俊記載,正德以前,百姓“十九在田”。嘉靖時“民命不堪”,“去農而為鄉官
家人者,十倍于前矣”“去農而蠶食于官府者,五倍于前矣”“去農而改業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去農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導致“去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1頁共15頁
()
A.人身依附關系減弱B.商品經濟發展
C.賦稅徭役日益沉重D.人地矛盾激化
6.1852年,魏源在《海國圖志后敘》中評論《四洲志》等書說:“諸志多出洋商,或詳于
島岸土產之繁,埠市貨船之數,天時寒暑之節。而各國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惜
乎未之聞焉!”魏源的評論說明當時()
A.官紳對西方的認識不足B.土人旨在效仿西方政制
C.清朝政府有意變法圖強D.國人天朝上國觀念改變
7.據統計,1875年《申報》對收復新疆的報道有19篇,1877年增至40篇,1880年增至
177篇。1875?1877年,報道以戰時消息居多。1879年后,圍繞“海防與塞防”“收復
伊犁”“新疆善后”等評論增多,且多刊于頭版。這反映出()
A.民間輿論影響朝廷決策B.收復新疆成為朝野共識
C.時人國家主權意識增強D.清廷疏于海上防務建設
8.1920年出版的《無錫新鄉土參考》載,農婦昔時多習紡織,惟墨守成法;晚清以來
“洋布乘機而入,土布銷路阻滯,故業是者漸少。有識之士見利權外溢,急設廠仿造,
以圖挽回,惟供不應求,仍非多設工廠,廣事制造,不足以塞此漏厄也”。據此可知當
地()
A.傳統棉紡織業轉型失敗B.外資輸入日漸減少
C.民族工業在商戰中勝出D.市場競爭意識增強
9.下圖是1930年上海某大報頻繁刊登的一類圖書廣告。這些廣告及其內容反映出
()
第2頁共15頁
天十僧特著名
一
楣
雅
科
新
列M
8一
黑
"一J-
一
一
夫
俄^
肚
加W
韓
llt自
署R
得
門
科w
理
唯
民<
I解
勃
物5
,招
制
金
-冷
制
翱
史r
(
七
耳
毒(
小
版^
地
版)
做)
資^
的5
—#
?KA,
“?
唯
本7
8
-#I
物L
;
,
箱>
|一
一
A.中國共產黨的土地革命獲普遍認可B.社會主義理論備受關注
C.報紙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新陣地D.中國正學習斯大林模式
10.1976?1981年,我國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從56.5萬人增加到128萬人,共招收碩
士、博士研究生31797人;出國留學人數達8180人,接受外國來華學生4000多人。這
說明該時期中國()
A.開始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B.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
C.致力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D.形成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11.公元1世紀,羅馬公民見到奧古斯都行舉手致敬禮;到公元3世紀晚期,所有公民見到
最高統治者都要俯伏在地。這一變化表明羅馬()
A.奴隸制的盛行B.君主權力強化
C.實行政教合一D.國力達到鼎盛
12.13世紀開始,在意大利城市,公證人階層興起。他們為商人和金融從業者書寫商業合
同、匯票、期票、信用證,以及與保險、利潤和損失有關的詳細法律條款,并將其登記
入冊。這直接說明當時意大利()
A.公證人階層貴族化B.商業訴訟的激增
C.經濟高度依賴信貸D.商業貿易規范化
13.1848年4月10日,英國憲章派在倫敦舉行盛大集會。未與工會合作的憲章派領導人堅
持和平請愿,在大會發表演說后將請愿書呈交議會,而議員們看都不看就否決了請愿。
由此推知,英國憲章運動()
A.階級基礎廣泛B.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C.社會影響有限D.未提出明確的訴求
第3頁共15頁
14.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歐洲交戰國民眾積極響應戰爭動員,相信戰
爭能把他們從貧乏生活的精神枷鎖中釋放出來。交戰國認為此戰就像一次體育比賽那
樣,短暫而輝煌,圣誕節前必能結束。這反映出()
A.西方文明面臨危機B.交戰國民眾一致支持戰爭
C.歐洲軍國主義盛行D.交戰國民眾物質生活貧乏
15.1946年9月,丘吉爾在瑞士蘇黎世大學發表演說,“戰爭是停止了,危險卻并沒有過
去。如果我們要想建立歐洲合眾國,那么我們現在就必須行動”。丘吉爾此言()
A.意在抵制馬歇爾計劃B.開啟歐洲聯合進程
C.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D.折射出英國的衰落
16.據聯合國相關報告,直到1968年,拉美各國之間的貿易幾乎完全依賴海運,在這一地
區運營的H8家海運公司中,只有17家本土公司,且運價和航線由世界運輸壟斷組織
操控。據此推知,當時拉美國家()
A.深受冷戰影響B.出口貿易繁榮
C.高度依賴外資D.相互競爭激烈
二、非選擇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自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觀書。土之生于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
而皆習于禮樂,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于簡
便,而書益多,士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茍簡,何哉?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
《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
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提(數倍)于昔
人,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摘自《蘇軾文集》
材料二
18世紀,歐洲圖書數量急劇增長,書面知識不再局限于教堂、大學和圖書館。與此同時,
社會精英和平民在文化上的差距卻拉大了。旅居英國的荷蘭醫生伯納德?曼德維爾在其引起
巨大反響的《蜜蜂的寓言》一書中指出:“知識擴展著并成倍的增加我們的欲望……因此,每
個國家和王國的繁榮和幸福,要求貧窮的勞動者擁有的知識應當局限在他們的職業范圍內,
并且永遠不要超出與他們的職業有關的內容(這是很明顯的事)。一個牧羊人、一個莊稼漢和
任何其他的農民對世界以及與他們的勞動和雇傭不相干的事情了解的越多,他便越不可能興
致勃勃的和滿足的從事疲勞和艱辛的工作。”
第4頁共15頁
——摘編自E.P.湯普森《共有的習慣:18世紀英國的平民文化》等
(1)根據材料,指出古代中國與近代歐洲知識傳播現象的相似之處;并結合所學知識,簡
述該現象產生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軾與曼德維爾觀點的差異,并分別分析二人觀點形
成的歷史背景。(13分)
(3)結合所學知識,從知識傳播與社會文化發展的關系出發,評價蘇軾和曼德維爾的觀
點。(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四川歷史是中國歷史的重栗組成部分,四川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貢
獻。
圍繞“四川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這一主題,任選角度,自擬題目,用具體史實進行論述。
(要求:標題簡明,史實準確,論述合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53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頒布施行。在完成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后,各地先后開展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規模巨大
的民主選舉運動,參加投票的選民占登記選民總數的85.88%;參加投票的婦女占登記婦女選
民總數的84.01%。選出的基層人大代表共566萬余名。在基層選舉的基礎上,選出全國人大
代表1226名(臺灣省代表暫缺),其中,中共黨員占54.48%,黨外人士占45.52%;婦女代
表占11.99%;少數民族代表占14.44%。代表們從車床邊、田地里、礦井、海岸的防哨來。
婦女代表有劉胡蘭烈士的母親胡文秀、黃繼光烈士的母親鄧芳芝,有全國聞名的技術革新者
郝建秀等,有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等。工業勞動模范劉立富說,“現在,我們這些
被瞧不起的人當了工廠的主人、國家的主人”。農民代表李順達說,“過去國家大事哪撈得上
第5頁共15頁
管”,現在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過去,連夢也夢不到啊”。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
——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等
(1)根據材料,概括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代表的特點出發分析第一屆全國人大的歷史意義。(9
分)
第6頁共15頁
2025年四川省高考改革適應性演練測試(八省聯考)
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
1.【答案】D【解析】據材料“陶器為主”說明當時已經進入比較穩定的定居生活,''玉
器,共26件”“其中14號墓出土玉器數量最多”說明當時出現了象征身份等級的禮
器,存在比較明顯的階級分化,地點位于“長江流域”,符合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文化
的特點,故選D項;大汶口文化位于北方黃河流域,排除A項;仰韶文化是位于黃河
流域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遺址,以出土的彩陶為典型特征,排除B項;河姆渡文化
對應的時間是新石器時代早期和中期,屬于母系氏族公社發展階段,不存在明顯的階級
分化,排除C項。
2.【答案】B【解析】據題干可知梁惠王認為自己“盡心為國”,可“鄰國之民不加少,寡
人之民不加多”,由此可得一國的民眾多少能反映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弱。梁惠王“用心
保民”,其目的在于壯大國家實力,可鄰國卻仍然強大,這側面說明鄰國也在為壯大實
力謀策,從而表明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競爭的加劇,故選B項;材料中“遷民于河東”是
國家行為,并非民眾的“自由遷徙”,況且據所學可知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大規模編排
民戶,制定戶籍,對人口遷移管理較嚴,排除A項;梁惠王雖然采取了一些救災措施,
但這并不能全面反映魏國是否推行仁政,況且題意強調的是''梁惠王之問”,并非其救
災措施,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魏國所在地區為黃河流域,其“河內、河東兇”反映的
是黃河流域災害頻發,并非淮河流域,排除D項。
3.【答案】A【解析】據材料“漢武之時……初置酒泉郡,后稍發徙民充實之……列四
郡”,“宣帝時,置都護以主西域軍政諸事”,“東漢時,班超父子經營西域”可知,河西
四郡的設置,使得漢朝能夠有效地控制從西方到中原的通道,這對于文化交流和傳播起
到了重要作用,而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以及班超父子在西域的經營,進一步鞏固了漢朝
對西域地區的控制,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結合所學可知,河西四郡和西域地區是佛
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重要通道,河西四郡和西域都護府的設置,為佛教僧侶和信徒的東
行提供了安全與便利,漢朝對西域地區管理的加強,促進了中原與西域地區的聯系,為
佛教的傳入提供了條件,故選A項;雖然漢朝的經營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積極影
響,但材料更側重于西域的管理和絲綢之路的暢通,而非直接涉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
立,而且結合所學可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在秦朝已基本完成,排除B項;結合所
學漢朝的邊疆治理可知,盡管漢武帝打擊匈奴,取得了顯著的軍事勝利,但并未徹底消
第7頁共15頁
除西北邊患,東漢時期仍存在匈奴的威脅,如南匈奴內附,北匈奴依舊對漢朝構成威
脅,因此“解決了”邊患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雖然漢朝在河西地區設置了郡,
但在西域更多是通過設置都護府來進行間接管理,結合史實可知,西域地區由于地理、
民族等因素,并未全面實行郡縣制,排除D項。
4.【答案】C【解析】據材料“陳玄禮懼其(軍士)亂……玄禮等禁軍圍行宮,盡誅楊氏”
“陳玄禮殺楊國忠”“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可知,三則史料中均提到了“馬
嵬之變”中陳玄禮的關鍵作用和行動,故選C項;表格中并未明確提及楊國忠與吐蕃使
者謀反,只是軍士們的呼喊,但并未證實,排除A項;根據《舊唐書》記載,是禁軍誅
殺了楊氏族人,但并未明確說明貴妃也為禁軍所殺,且《新唐書》明確提到是玄宗“賜
貴妃楊氏死”,并非禁軍所殺,排除B項;《資治通鑒》中提到太子對陳玄禮的提議“未
決”,說明太子并未立即表示支持,排除D項。
5.【答案】C【解析】由“民命不堪”可得,民眾因為賦稅徭役日益沉重而不堪忍受,在農
業生產中難以維持生計,被迫離開土地,去尋找其他出路,如成為鄉官家人以尋求庇
護、依附官府以減輕賦稅負擔、改業為工商以謀求生計、游手好閑成為流民等,選擇
“去農”是無奈之舉,故選C項;由“去農而為鄉官家人者”、“去農而蠶食于官府者”
與從事農業相比,其人身依附關系更強了,所以A項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由“去
農而改業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可得,這是由于商品經濟發展的原因,題干中的其他
信息都與商品經濟發展無直接關聯,所以B屬于以偏概全,與題目主旨不符,排除B
項;人地矛盾激化是農民苦不堪命的原因之一,但不如賦稅徭役繁重更能逼迫農民棄農
而去,且人地矛盾激化未必能使農民離開農業,所以D項不是最佳選項,排除D項。
6.【答案】A【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1852年,魏源認為《四洲志》等書主要介紹西方
地理情況,對于西方各國制度沿革等信息并無介紹,這說明當時官紳對西方的認識不
足,特別是西方制度的認識,故選A項;結合所學近代史的史實可知,甲午戰爭戰敗
后,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制度,選項“土人旨在效仿西方政制”的表述不符合史實,
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魏源對于《四洲志》等書的評價,并無有關清政府態度的信
息,無法得出清政府有意變法圖強的結論,排除C項;天朝上國觀念認為中國是天下的
中心,自己所代表的文明是最優越的,材料強調魏源認為應介紹西方制度沿革,并無有
關天朝上國的信息,排除D項。
7.【答案】C【解析】據材料“《申報》對收復新疆的報道……增至177篇”可知時人對收復
新疆越來越關注,而收復新疆涉及國家領土主權問題,據材料可知圍繞“海防與塞防”
“收復伊犁”“新疆善后”等評論增多,而“海防”與“塞防”也關乎國家的整體安全
第8頁共15頁
和主權,這些現象反映了時人對國家主權問題關的注度不斷提高,國家主權意識逐漸增
強,故選C項;據材料”《申報》對收復新疆的報道”可知,本題僅呈現了《申報》對
收復新疆等問題的報道,并未涉及清政府的態度,無法直接從材料得出民間輿論影響朝
廷決策的結論,排除A項;據材料”《申報》對收復新疆的報道”可知,本題僅呈現了
《申報》對收復新疆等問題的報道,未涉及朝廷對收復新疆的認識,無法從材料直接得
出收復新疆成為“朝野共識”的結論,排除B項;據材料”《申報》對收復新疆……增至
177篇”“海防與塞防”“收復伊犁”“新疆善后”可知本題重點提及收復新疆等報道和評
論增多,并未提及清廷海上防務建設情況,無法直接從材料得出清廷疏于海上防務建設
的結論,排除D項。
8.【答案】D【解析】從“有識之士見利權外溢,急設廠仿造,以圖挽回”可以看出,
當地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洋布沖擊導致利權外溢的問題,并且采取設廠仿造的方式來
應對,這體現了市場競爭意識增強,他們想要通過擴大生產來爭奪市場份額,挽回被洋
布占據的市場,故選D項;有識之士的做法是傳統棉紡織業在面臨洋布沖擊時的一種積
極轉型嘗試,從“供不應求”可以看出有一定成效,不能說轉型失敗,排除A項;材料
體現的是洋布對土布的沖擊以及當地應對的措施,無法推斷出外資輸入日漸減少,排除
B項;材料指出設廠仿造洋布后供不應求,但這不能表明民族工業在與洋布的商戰中已
經勝出,排除C項。
9.【答案】B
【解析】觀察廣告內容,可知該類廣告包含了一些與社會主義理論緊密相關的關鍵詞,
如“蘇聯五年計劃”和“辯證法的唯物論”,它們分別指向蘇聯和馬克思主義
哲學,而蘇聯當時被視為社會主義的典范國家,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
組成部分,而這類廣告在某大報的頻繁刊登,說明當時社會主義理論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和宣傳,這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對于社會主義理論的濃厚興趣和期待,也體現了知識分
子和革命者對于探索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積極努力,故選B項;廣告內容并沒有直
接提及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開展的土地革命,且“普遍認可”說法絕對化,當時的國民政
府控制著大部分的城市地區,并對共產黨的活動持反對態度,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的
傳播涉及多種渠道和方式,包括書籍、期刊、黨組織活動等,報紙只是其中之一,而不
是全部,不能將報紙單獨列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新陣地”,且廣告的主栗目的是宣傳
和銷售與社會主義理論相關的書籍,而不是強調報紙作為傳播渠道的重要性,排除C
項;斯大林模式是指蘇聯在斯大林領導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模式,在1930年,中國的
共產黨人開始接觸并研究蘇聯的經驗,但大規模的學習和模仿斯大林模式更多地發生在
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1950年代初期,排除D項。
第9頁共15頁
10.【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1976—1981年,我國高等教育本科生人數增長快,碩士、
博士生、出國留學、外國來華學生人數多,結合所學知識,此時改革開放正在進行,國
家培養高素質人才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故選C項;''科教興國”發展戰略提出
于1995年,排除A項;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走出去”戰
略,排除B項;中國形成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與材料時間不
符,排除D項。
11.【答案】B【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羅馬公民見到統治者時的行為由舉手致敬變為俯伏在
地,體現羅馬公民對最高統治者的崇拜和尊敬程度的增加,反映君主權威的上升,表明
君主權力逐漸加強,故選B項;材料強調羅馬公民對統治者的態度,奴隸制盛行強調在
羅馬社會奴隸勞動是經濟活動的重栗組成部分,兩者主旨不符,排除A項;結合所學政
教合一強調宗教權威與國家政權緊密結合,宗教領袖通常也是政治領袖,材料強調羅馬
公民見到統治者時的行為發生變化,兩者主旨不符,且羅馬最高統治者并非宗教領袖,
排除C項;結合所學羅馬帝國在1—2世紀空前繁榮,3世紀之后,官僚體系和職業軍
隊使人民的負擔不斷加重,同時,邊境壓力也逐漸增大,羅馬帝國陷入危機,材料強
調“公元3世紀晚期”,此時羅馬國力并非鼎盛,排除D項。
12.【答案】D【解析】13世紀意大利公證人階層為商人和金融從業者書寫詳細的商業合
同、金融票據以及保險等相關法律條款,這些條款都有明確的規定和格式,這體現了商
業貿易在交易文件方面有規范的要求。而且公證人還會將這些商業文件登記入冊,便于
查詢和監管,當出現糾紛或核對信息時可以作為依據,這些都直接表明當時意大利商業
貿易走向規范化,故選D項;材料主要描述了公證人的工作內容,沒有提及他們的出
身、社會地位,不能判斷公證人就是貴族,排除A項;材料中公證人所做的工作有利于
減少商業訴訟的產生,排除B項;材料還包括商業合同等多種商業文件,不能僅僅強調
信貸在經濟中的地位,排除C項。
13.【答案】B【解析】在19世紀歐洲社會大變革背景下,封建殘余與新興資產階級、資產
階級與無產階級矛盾尖銳交織。而“未與工會合作的憲章派領導人堅持和平請愿”,這
反映出憲章派沒有一套系統的、基于對社會發展規律深刻認識的理論來引導運動,只是
寄希望于議會接受請愿,這體現了其缺乏科學理論指導,故選B項;“未與工會合作的
憲章派領導人”表明沒有形成廣泛聯合的狀態,排除A項;憲章運動持續時間較長,在
英國社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它喚起了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推動了工人階級組
織的發展,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英國憲章運動有明確的訴求,包括要求成年男
子普選權、秘密投票、廢除議員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等,排除D項。
第10頁共15頁
14.【答案】A【解析】材料中一戰初期民眾受民族主義情緒影響,把殘酷戰爭視為能擺脫
精神枷鎖、短暫且輝煌的事,這種對戰爭的錯誤認知以及價值觀的扭曲,充分反映出當
時西方文明正面臨著危機,因為正常文明下應理性看待戰爭的危害,而不是如此盲目樂
觀,故選A項;“積極響應”不能等同于全體民眾都一致支持戰爭,只是在當時民族主
義情緒高漲的大環境下,反對聲音被掩蓋了,排除B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民眾的民族
主義情緒和對戰爭不切實際的看法,沒有直接體現軍國主義盛行。軍國主義盛行更多地
涉及到軍事力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軍事擴張主義等方面的內容,排除C
項;一戰前歐洲主要國家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經濟有較大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
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提高的,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
15.【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丘吉爾認為歐洲各國必須聯合起來,才能避免戰
爭,才能應對風險,這從側面反映出了英國的衰落,故選D項;馬歇爾計劃是1947年
提出的,排除A項;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開啟了歐洲聯合進程,與材料
“1946年"時間不符,排除B項;1946年3月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
序幕,排除C項。
1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拉美國家在海運方面幾乎完全依賴外部公司,本土
企業數量少,運價和航線都由世界運輸壟斷組織控制,這說明拉美國家在這一領域高度
依賴外資,故選C項;材料主旨強調拉美國家海運被外資所控制,并未涉及冷戰的政治
格局對拉美國家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雖然提到了拉美各國的貿易,但并沒有明確指
出出口貿易的金額總數,無法得出“出口貿易繁榮”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主旨強調
拉美國家海運被外資所控制,沒有提到拉美國家之間的競爭關系,排除D項。
二、非選擇題
17.【答案】
(1)第一小問相似之處,書籍數量增加;知識傳播范圍擴大。
第二小問原因,中國: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國家
政策的支持;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
近代歐洲:金屬活字印刷術的發展;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第一小問差異,蘇軾對知識傳播便利后學者不認真讀書的現象表示擔憂;曼德維
爾認為平民知識擴展會增加欲望,不利于他們從事艱辛的工作,所以主張平民的
知識應局限在職業范圍內。
第二小問歷史背景,蘇軾:宋代科舉制度發展;宋代文化繁榮,印刷術發達;
曼德維爾: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社會階層分化明顯;啟蒙運動興起,知識傳播范圍
第11頁共15頁
擴大。
(3)蘇軾看到了知識傳播便利后學風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但一定程
度上忽視了知識傳播廣度擴大對文化普及的積極意義;曼德維爾認識到知識傳播
可能帶來社會階層觀念差異等問題,但試圖限制勞動者知識獲取是維護既有等級
秩序的體現,沒有認識到知識普及對社會整體進步的推動作用,不利于社會整體
文化素質的提高。
【解析】
(1)第一小問相似之處,據材料一“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于簡
便,而書益多”、材料二“18世紀,歐洲圖書數量急劇增長”對比可知,書籍數量
增加;據材料一“日傳萬紙……多且易致如此”、材料二“書面知識不再局限于教
堂、大學和圖書館”對比可知,知識傳播范圍擴大。
第二小問原因,結合基礎知識原因可以從多方面的角度進行分析,其中中國四大發
明的出現及應用為書籍的傳播提供技術條件,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宋朝畢昇發明
活字印刷術,故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展推動知識傳播;從政治角度國家和社會穩定
為文化發展和知識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書籍的傳播,故統
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同時宋代重文抑武的政策及科舉制的考查需求也為文化
的發展與繁榮提供條件,故國家政策的支持;宋代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也為平民階
層的發展及文化需求提供經濟保障,故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
同樣角度結合基礎知識對于近代歐洲進行類比分析,其中古登堡活字印刷術對歐洲
印刷技術進行了技術革新,有利于促進圖書的大量復制,故金屬活字印刷術的發
展;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思想解放運動刺激了民眾對于知識和書
籍的渴求,故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為文化的傳播提供有利的經
濟助推,故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第一小問差異,據材料一“而后生科舉之土,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
也”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蘇軾對知識傳播便利后學者不認真讀書的現象表示擔
憂;據材料二“要求貧窮的勞動者擁有的知識應當局限在他們的職業范圍內,并
且永遠不要超出與他們的職業有關的內容”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要求貧窮的勞
動者擁有的知識應當局限在他們的職業范圍內,永遠不要超出與他們的職業有關
的內容。
第二小問歷史背景,結合基礎知識可知,蘇軾:宋代重文輕武,科舉制度發展,文
化繁榮,但也出現學風浮躁的情況,同時印刷術發達使書籍容易獲得,一些土人急
第12頁共15頁
功近利對待學問;
曼德維爾: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前夕,社會結構變化,資產階級興起,社會貧富
差距逐漸顯現;啟蒙運動的開展,知識傳播加速,他擔心平民知識增長會影響社會
現有秩序和經濟基礎。
(3)評價類試題可以從積極、消極兩方面入手,結合基礎知識可知,知識傳播對社會
文化發展有促進作用,可以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先進思想、文化成果
等傳遞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中,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素
養,但在某些情況下,社會文化環境相對封閉、保守時,可能會阻礙新知識、新
思想的傳播和接受,從而影響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故蘇軾看到了知識傳播便
利后學風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知識傳播廣
度擴大對文化普及的積極意義;曼德維爾認識到知識傳播可能帶來社會階層觀念
差異等問題,但試圖限制勞動者知識獲取是維護既有等級秩序的體現,沒有認識
到知識普及對社會整體進步的推動作用,不利于社會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視為
他的觀點存在的局限性。
18?【答案】
(12分)《四川:華夏文明的璀璨明珠》
四川對人類文明貢獻斐然。在古代,古蜀文明熠熠生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精
美青銅器、神秘金面具等,彰顯著高度發達的青銅工藝,催生早期城市與原始文字,是
人類文明早期發展的有力見證。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兩千多年來持續灌溉成都
平原,使其成為“天府之國”,為秦統一六國奠定雄厚物質基礎,更是世界水利史上的
不朽豐碑。
近代,保路運動點燃辛亥革命導火索,推動中國社會變革進程,為推翻封建帝制添
柴加薪。抗日戰爭時期,四川作為大后方,300萬川軍出川浴血奮戰,為民族解放舍生
忘死;大量沿海沿江單位內遷,保存工業火種,為抗戰勝利與戰后重建積蓄力量。
從古至今,四川以其獨特魅力,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領域書寫華章,
持續為人類文明添磚加瓦。
【解析】
圍繞“四川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這一主題,結合所學知識,可得論題:如:四川:華夏
文明的璀璨明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古代、近代等階段展開論述,如:在古代,古蜀
文明熠熠生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精美青銅器、神秘金面具等,彰顯著高度發達的
青銅工藝,催生早期城市與原始文字,是人類文明早期發展的有力見證。李冰父子主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業生涯規劃展示
- 咨詢行業融資居間合同模板
- 礦山開采勞務分包合同范本
- 2024海南雅典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藥學中的藥學制劑與藥品質量控制
- 棄土資源化利用合同書版
- 城市地下管廊工程承包施工合同
- 房地產權益轉讓合同:股權轉讓
- 化工原料買賣合同
- 國際物流習題庫(附參考答案)
- 2025年旅游專業面試試題及答案
- 液壓升降平臺施工方案
- 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推遲公開招聘筆試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店鋪股權轉讓合同書
- 2025年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審定版
- 教學課件:密織法律之網和強化法治之力
- 新疆潤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選煤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 【人教】七下英語不規則動詞表(背誦+默寫)
- 文化娛樂行業2023年度藝人經紀工作總結
- GB/T 45155-2024質量管理理解、評價和改進組織的質量文化指南
- Unit 3 Faster,highter,stronger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road to success群文閱讀說課稿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