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望月_第1頁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望月_第2頁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望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望月一、說教材

打開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一股素雅溫馨的自然風裹挾著夏雨新荷、鳥語花香,月光魚影撲面而來,青山秀水的詩情畫意,語文世界的奇妙和諧剎那間把我吸引了。

傾聽著大自然的聲音,領略著大自然的豐姿,在詩意文字的引領下,我們突然打開了一扇奇異獨特的大門,一直通向我們和大自然的心靈深處——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為聚焦點,雖形散卻神聚。其靜謐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語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給學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個自然、質樸的視角。月亮是美的,看到月亮,使人頓生憐愛之情。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則使文章頗添了幾分童話色彩,易于引起學生共鳴,便于啟發他們同樣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作為本單元的主體文章,《望月》還能通過課外拓展的教學形式,獲得超越文本的意義建構,使學生在品讀、感悟中體會“月亮”所具有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并從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基于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我將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品讀課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獨特、充滿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語句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積累描寫月亮的詩句,領略詩詞意境,體會“月亮”所具有的獨特的中國文化內涵,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本次教學中的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1、在賞析體悟中感受“月光之美”。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用一個字或詞來概括形容一下自己閱讀后的感受。(板書: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疏理文章的脈絡,以小標題的形式提煉出文章所蘊藏的三個因素的美。(板書:月光之美古詩之美想象之美)

(師:是啊,如水流淌的月色美,意味深遠的詩句美,文中小外甥新奇的想象也很美。如果說文中的美直接感染了讀者的話,課文中哪一句話寫出了在那樣的夜晚,“月光之美”和“古詩之美”曾經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和他的小外甥呢?)

在這個環節,教師根據板書,因勢利導,讓學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且引導他們反復品讀,充分質疑,教師將有價值的問題強調凸顯出來:“月光”和“詩”既不是水,又不是酒,如何讓“我們”沐浴其間,又怎會使“我們”沉醉不已?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結合中心句讀出自己的體會,深入感受“月色之美”。

【設計意圖】在教學第一部分時,我主要著眼于朗讀的指導與訓練,通過“品讀析情法”、“感悟鑒賞”等教學方法,引領學生進入語境,同時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個性化的閱讀體會。如從“吐灑”、“晶瑩閃爍”、“鍍”等詞可以體會到月光的淡遠、清幽,正如水一般澄澈;而“隱隱約約”、“黑色剪影”等詞寫出了月光的朦朧、寧靜等等。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感受“月光之美”,培養了語感,提高了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2、在拓展品讀中沐浴“古詩之美”。

(1)是啊!這明暗互襯、動靜相宜的景,這讓人動心動情的月光的美,如何不叫人沉醉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中心句,想一想,應該通過朗讀強調哪些詞語?

(2)為什么在這句話中,“詩”這個詞要用逗號隔開呢?

(3)對啊!令我們“沉醉”的不僅是月光,還有什么?

(4)“誦明月之詞,歌窈窕文章”向來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下面,就讓老師來扮演文中的“我”,同學們都是文中活潑聰穎的“小外甥”,我們還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充分調動自己的詩句積累,一起來再現當時“賽詩會”的情景,一起沐浴、沉醉在詩的情感和意境中去吧。

(5)配樂解說:你描繪的是明凈清雅的林中之月。

你展現的是大氣磅礴的沙漠月升。

你勾勒了令人魂牽夢縈的故鄉之月……

或者:通過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詩人月下獨酌時孤寂的身影。

通過你的背誦,我似乎體會到了詩人在月夜快馬加鞭趕回故里的歡暢。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表達了詩人的愁緒與綿綿的思念。

…………

(6)再次回到中心句(幻燈):看來,同學們都是充滿才氣的小詩人,對寫月亮的詩了解得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再回到這個中心句,經過剛才的“賽詩會”,你對這句有什么新的體會?你還能“品”出其它的意味嗎?

(7)小結:多美的意境啊!詩句因為月光多了一份靈動,月光卻因為詩句添了一份厚重。月光和詩互相融合,渾然一體。讓人沐浴其間,使人久久沉醉,不愿離去。

【設計意圖】在教學這一個環節時,我盡量通過學科間資源的整合,既增強了古詩詞欣賞的直觀性、情境性,又幫助學生調動主觀情感積極參與,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在具體設計時,采用“想象感悟法”、“積累拓展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豐富朗讀形式,讀出韻味;渲染課堂氣氛,讀出情味。”和“激發學生想像,讀出意味;巧妙點撥引導,讀出余味。”等多種手段,使學生在立體化閱讀中還語文以畫面、還語文以意象,實現讀者與文本及作者深層次的交流對話,感受到了詩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

3、在遷移創作中放飛“想象之美”。

指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讓學生通過描寫小外甥神情、語言等詞句,感受“小外甥”愛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點,并且說一說:“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像____________。”(幻燈),同時,以“在我的眼里,月亮像_____________。”(幻燈)這樣的說話練習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進行遷移創作,通過編寫詩歌、畫畫,書法或創作童話的方法來具體地表現自己心中獨特的那個月亮。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畫里,在學生的筆下,“獨特”的月亮代表著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扶放結合法”、“遷移運用法”,使學生參與主體的語文實踐與創造,把自己對月亮的感性認知、對文章情感的深切體驗以個性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也進一步固化自己的閱讀感受。

4、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和作者與“小外甥”一道,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遠的古詩意境里,沉醉在充滿情趣的創造空間里。正所謂“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人們眼中的月,實際上就是人們心中的月呀!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能“以心觀萬物”,去體會“萬物皆有情”的奇妙和樂趣!

布置作業:(見附頁)

四、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考慮到閱讀教學的特點,在進行《望月》一課的教學預設時,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韻味和趣味,同時有效地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在賞析體悟中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讀中沐浴“古詩之美”,在遷移創作中放飛“想象之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體驗,培養學生懂得欣賞美的情懷和學會表現美的能力。此外,通過品析研讀、語言積累、句式比較和想象寫話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的綜合運用,學生還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規律,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由“感”而“悟”,由“積累”到“運用”,由“理解”到“創造”的層層深入,并從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

五、說板書設計

24、望月

月光之美

古詩之美“沉醉”

想象之美

六、說作業設計

☆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項作業完成。

1、作業一:(閱讀以下描寫“月亮”的散文語段,積累并背誦。)

【語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