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4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文綜地理試題第一部分臘肉是中國傳統美食,以南方制作、食用居多。南方各地臘肉的制作原理相似,大致都是腌制以后,再通過晾曬或煙熏,使其減少水分,獲得更長的儲存時間。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臘肉以南方制作、食用居多”的原因解釋,不正確的是()A.西北地區,全年肉食豐富 B.東北地區,冬季氣溫較低C.華北地區,冬季空氣干燥 D.南方氣溫高,利于臘肉晾曬2.南方地區選擇用晾曬或煙熏方式來腌制臘肉,主要考慮的因素是()①歷史傳統②晝夜溫差③脫水時長④空氣濕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2.C【解析】【1題詳析】由材料可知,南方各地臘肉大致都是腌制以后,再通過晾曬或煙熏,使其減少水分,獲得更長的儲存時間。因南方緯度低,溫度高,肉食容易變質,故通過腌制晾曬,以利于保存食用,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題詳析】由材料可知,臘肉是中國傳統美食,南方地區選擇用晾曬或煙熏方式來腌制臘肉,考慮歷史傳統,①正確;臘肉大致都是腌制以后,再通過晾曬或煙熏,使其減少水分,因脫水時間長、空氣濕度大,故③④正確;南方地區的晝夜溫差小,不是臘肉腌制需考慮的因素,②錯誤,C正確,ABD錯誤。故選C。人口性別比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量,數值大小受多要素綜合影響。下圖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部分省份人口性別比統計結果。完成下面小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部分省份人口性別比統計圖3.從性別結構特征可推測()A.遼寧、吉林男性數量最少 B.廣東生育觀念較為傳統C.新疆新生兒人口性別比高于全國平均 D.黑龍江老齡化現象突出4.針對東北三省人口性別比現狀,目前合理的做法是()①全面放開生育政策 ②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③增大環境人口容量 ④完善養老服務體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對圖示省區人口性別比影響最小的是()A.醫療衛生條件 B.經濟發展水平 C.國家發展戰略 D.人口流動狀況【答案】3.D4.C5.A【解析】【3題詳析】讀圖可知,此圖為人口性別比,遼寧、吉林性別比低,但不能說明男性數量最少,A錯誤;廣東性別比高,不一定是生育觀念較為傳統,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如大量男性勞動力遷入,B錯誤;此圖無法獲取新生兒人口性別,C錯誤;黑龍江的人口性別低于全國平均,說明男性勞動力遷出量大,故老齡化現象突出,D正確。故選D?!?題詳析】讀圖可知,東北三省人口性別比低于全國水平,老齡化較為嚴重,人口遷出量大,故應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人口遷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應對人口老齡化,②④正確;全面放開生育政策與增大環境人口容量不能短期內改善目前人口性別比失衡和老齡化問題,①③錯誤;故選C?!?題詳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醫療水平提高,對人口性別比影響最小,A正確;東北三省與廣東、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均不相同,國家發展戰略不同,會影響人口遷移,人口流動狀況也不同,故會影響人口性別比,BCD錯誤;故選A。礫質曲流河的河道為高彎曲度單河道形態,凹凸岸交替分布于河道兩側,河道兩側僅發育小面積的河漫灘。圖中A處沉積物礫徑達50~120cm,個別大于3m,棱角狀零星分布于河道底部。下圖為礫質曲流河沉積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示曲流沙壩形成最早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A處沉積物來源于()A.上游來水 B.凹岸陡崖 C.凸岸河漫灘 D.流槽搬運8.礫質曲流河河道兩側僅發育小面積河漫灘的原因是()A.區域構造抬升 B.地轉偏向力弱 C.河流侵蝕下切 D.兩側地形限制【答案】6.A7.B8.D【解析】【6題詳析】結合圖示可知圖示曲流沙壩形成最早的是河漫灘,也就是距離河漫灘最近的①,②③是河流泥沙沉積,河漫灘面積逐漸增大的過程中形成的曲流沙壩,A正確BC錯誤,④是河流的凸岸,是河流逐漸彎曲后泥沙慢慢堆積形成的,形成的時間晚于左側河漫灘,也就是同時代的③附近的河漫灘,D錯誤。故選A。【7題詳析】A處沉積物礫徑達50~120cm,個別大于3m,棱角狀零星分布于河道底部,結合圖示可知A處的沉積物顆粒遠大于附近河流凸岸的沉積物顆粒大小,但A處凹岸河岸陡峭,附近的凹岸陡崖被侵蝕,容易坍塌,在河底沉積形成顆粒較大的沉積物,B正確;上游來水在河道彎曲部位流速較慢,不能搬運較大礫石,A錯誤;凸岸河漫灘河水流速較慢,沉積物顆粒物粒徑較小,C錯誤;流槽一般是漲洪水時候,在原來河漫灘沖刷形成的流槽,河水搬運的顆粒物粒徑較小,D錯誤。故選B?!?題詳析】結合圖文信息可知礫質曲流河的河道為高彎曲度單河道形態河道,凹凸岸交替分布在河道兩側,說明區域構造抬升過程中河流也在擺動,逐漸形成曲流,A錯誤;地轉偏向力在此處曲流河道兩側不會減弱,B錯誤;河流侵蝕下切和沉積同時進行,并不矛盾,因此河流侵蝕下切不是河道兩側發育小面積河漫灘的主要原因,C錯誤;該處河道兩側有基巖,河流在側蝕時受到地形的限制,河道擺動幅度較小,限制了河漫灘的發育,形成了較小面積的河漫灘,D正確。故選D。夜光藻在特定的海水溫度、鹽度范圍內繁殖,當聚集成群的夜光藻在受到適度擾動時,會被激發出熒光,并隨著海水的流動而閃爍變幻,形成一片絢麗的熒光海,人稱“藍眼淚”,其本質上是海洋發出的一種生態警告。福建平潭島每年4~5月都會出現“藍眼淚”現象。下圖為平潭島“藍眼淚”(圖中黑點)主要分布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平潭島“藍眼淚”(圖中黑點)主要分布區示意圖9.福建平潭島每年4~5月都會出現“藍眼淚”現象的原因不包括()A.降水減少 B.水溫升高C.鹽度適中 D.光照增強10.推測平潭島東部海域較西部海域出現“藍眼淚”頻次較高的原因是()A.西岸海域封閉,海面風平浪靜B.東岸海灣較多,利于夜光藻的聚集C.東岸為迎風側,海面風力強勁D.西岸靠近城市,海水污染較為嚴重11.關于“藍眼淚”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近海水產養殖會增加“藍眼淚”出現頻率B.海水淡化可以減輕“藍眼淚”產生的影響C.可以利用“藍眼淚”大力發展旅游業D.“藍眼淚”多發利于漁業發展【答案】9.A10.C11.C【解析】【9題詳析】4-5月份,太陽直射點北移,光照增強,海水溫度回升,熱量條件適合夜光藻生長;鋒面雨帶北移,降水增多,河流徑流量增加,帶來的營養物質較多,利于夜光藻繁殖;且材料中提到,夜光藻在特定的海水溫度、鹽度范圍內繁殖,因此,鹽度適中有利于“藍眼淚”的繁殖;綜上所述,BCD錯誤,A正確。故選A?!?0題詳析】平潭島西部海域難以出現“藍眼淚”因為缺少向北、向南(迎風側)開敞的海灣;小島嶼屏障較多,夜光藻難以隨海水流入;在潮流和風的影響下,海洋底層大量的營養物質被帶到表層,夜光藻繁殖加快;在夜間受潮汐或海浪拍打等刺激而發光;風吹動近海水流向岸流動,夜光藻易在迎風一側海灣內集聚;西岸靠近城市,海水污染較為嚴重,水質較差,難以形成“藍眼淚”綜上所述,ABD錯誤,C正確。故選C?!?1題詳析】近海水產養殖,沿岸水質下降,會減少“藍眼淚”出現頻率,A錯誤;鹽度只是影響“藍眼淚”存在的因素之一,海水淡化不可以減輕“藍眼淚”產生的影響,B錯誤;夜光藻作為一種赤潮生物,其密度增大,分布范圍擴大可能消耗大量海水中的營養鹽分、氧氣等,同時使海水與空氣接觸減少,水體氧氣含量減少,破壞海洋生態環境,減少生物多樣性,不利于漁業的發展,D錯誤;“藍眼淚”是一種奇特的景觀,可以利用這一資源來發展旅游業,C正確。綜上所述,ABD錯誤,C正確。故選C。第二部分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7月18日,全長約26.4公里,歷時6年建成的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通航后,千噸級船舶可經由京杭運河直達杭州并進入錢塘江?!斑\河二通道”繞過杭州主城區,穿越了多條鐵路、公路及一些文化遺址。未來,新老運河各司其職,將進一步促進杭州的發展。“運河二通道”示意圖(1)分析“運河二通道”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2)簡述“運河二通道”的開通對杭州航運的有利影響。(3)推測“老運河”今后主要承擔的功能。(4)說明“運河二通道”開通對保護杭州市區段“老運河”的重要意義。【答案】(1)河流縱橫,工程量大,資金投入大;沿途人口密集,耕地密布,拆遷成本高;穿越多條交通線,施工技術要求高;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需要保護文化遺址多;建設里程長,通航能力要求高,修建難度大;季風氣候不穩定,且臺風、洪澇災害多發,施工進度慢。(2)連通大運河和錢塘江,完善航道網絡;更大噸位船舶可通航,提高航道等級和河運能力;加強杭州的航運交通樞紐地位,提高杭州物流集散能力;增加貨運通道,減輕主城區航運壓力。(3)文化旅游;城市景觀;生態功能;水上客運;防洪排澇;水資源。(4)通過交通規劃,最大限度地保護“老運河”歷史風貌;“運河二通道”主要承擔貨運功能,緩解“老運河”的運輸壓力,有利于“老運河”的生態環境保護;明確新老運河職能分工,有利于“老運河”歷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窘馕觥俊拘?詳析】杭州附近河流縱橫,“運河二通道”建設工程量大,資金投入大;杭州附近經濟發達,沿途人口密集,耕地密布,拆遷成本高;“穿越了多條鐵路、公路”,“運河二通道”穿越多條交通線,施工技術要求高;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運河二通道”建設需要保護的文化遺址多,增加投資;“運河二通道”建設里程長,全長約26.4公里,通航能力要求高,修建難度大;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不穩定,且臺風、洪澇災害多發,施工進度慢。【小問2詳析】“運河二通道”的開通對杭州航運的有利影響表現在可以連通大運河和錢塘江,進而完善當地航道網絡;“運河二通道”的開通,可通行千噸級船舶,提高航道等級和河運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提高杭州物流集散能力,加強杭州的航運交通樞紐地位;“運河二通道”的開通增加了杭州貨運通道,減輕主城區航運壓力。【小問3詳析】“老運河”屬于文化遺產,可以發展文化旅游;豐富城市景觀;“老運河”可以改造發揮生態調節功能;“老運河”可以發展水上客運;“老運河”可以作為防洪區,利于防洪排澇;增加城市水資源?!拘?詳析】“運河二通道”開通對保護杭州市區段“老運河”的重要意義表現在通過交通規劃,規劃運河職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老運河”歷史風貌,有利于“老運河”歷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運河二通道”主要承擔貨運功能,可以減輕“老運河”的運輸壓力,有利于“老運河”的生態環境保護;新老運河職能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利于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セ撞菔且环N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具有喜陽、耐鹽耐淹、莖稈密集粗壯、種群擴散快等特性;廣泛分布于中低緯度沿海灘涂,并形成優勢單物種群落。1979年我國為了保護海岸從國外引種。近年在我國沿海某紅樹林保護區的調查中發現:1.互花米草(高度為1.3~1.4m)難以向紅樹林區(高度為1.5~6m)擴張,更傾向于向沒有植被覆蓋的光灘擴展;2.保護區內部分區域經歷了“灘涂養殖→光灘→互花米草”的景觀變化過程。(1)分析我國早期在沿海灘涂引種互花米草的原因。(2)推測紅樹林保護區互花米草更傾向于向光灘擴展的原因。(3)互花米草入侵后,對沿海灘涂生態系統可能造成哪些危害。(4)互花米草引種后成為入侵物種,簡述這一現象對生態環境治理的啟示。【答案】(1)互花米草耐鹽耐淹、分布緯度跨度大,適應性強;繁殖能力強、種群擴散快;根系發達、生長密度大(莖稈密集粗壯),形成生物堤壩,可防止海岸侵蝕;高密度互花米草群落降低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積,具有促淤造陸作用。(2)環境適應性強,能在光灘成活;光灘面積廣,有充足的生長空間,便于擴展;光灘沒有植被覆蓋,光照充足;種間競爭小;紅樹林植株高大,遮蔭效應顯著,互花米草無法得到充足的光照。(3)擠占其他植物生存空間;可能引起部分物種滅絕;改變沿海灘涂生態系統結構,導致濱海濕地生態系統退化;嚴重威脅我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安全。(4)對引進外來物種治理生態環境應持謹慎態度;對沿海灘涂進行生態修復時按照“宜林則林、宜灘則灘、宜漁則漁”的原則,不宜引進的灘涂區域,盡量保留原貌;避免運動式的灘涂退養行動,養殖清退后,要有及時的后續管理措施。【解析】【小問1詳析】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具有喜陽、耐鹽耐淹、莖稈密集粗壯、種群擴散快等特性;廣泛分布于中低緯度沿海灘涂,互花米草耐鹽耐淹、分布緯度跨度大,適應性強,沿海地區可種植;互花米草具有種群擴散快等特性,繁殖能力強、種群擴散快,生長速度快;根系發達、生長密度大或莖稈密集粗壯,形成生物堤壩,可防止海岸侵蝕,保護海岸環境;互花米草可形成優勢單物種群落,高密度互花米草群落降低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積,具有促淤造陸作用?!拘?詳析】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高度為1.3~1.4m)難以向紅樹林區(高度為1.5~6m)擴張,更傾向于向沒有植被覆蓋的光灘擴展,因互花米草環境適應性強,能在光灘成活,快速生長;光灘面積廣,有充足的生長空間,便于擴展;光灘相較于紅樹林沒有植被覆蓋,光照充足;光灘植被少,種間競爭??;紅樹林植株高大,遮蔭效應顯著,互花米草無法得到充足的光照?!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