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臨川育人學校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北京市昌平臨川育人學校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北京市昌平臨川育人學校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北京市昌平臨川育人學校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北京市昌平臨川育人學校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昌平臨川育人學校2018屆高三12月月考歷史試題(滿分:100分,時間:6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6題,48分)1、據史書記載,太公呂尚被封于齊,征服了當地土著人“萊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簡其禮”。周公長子伯禽受封于魯,亦“變其俗、革其禮”。這表明分封制()A.擴大了地方權力B.推動了經濟發展C.強化了中央權力D.促進文化整合2、春秋時期,很多諸侯國都進行了賦稅制度改革。楚國下令“書土田”,“量人修賦”,即進行土地登記,農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繳納賦稅。鄭國“作丘賦”,以“丘”為單位征收兵賦。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實行重農抑商B.增加財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打擊豪強勢力3、戰國時一位思想家認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矯直;彎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矯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惡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禮義教化,才能歸于善良。這位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韓非子D.莊子4、司馬遷認為,圖1所示地區“天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漢時期有利于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有①處于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地位突出②作為全國道路網絡的中心,交通便利③農業發達,賈思勰推廣先進農業技術④大興水利,建設貫通南北的運河體系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5、西漢政治語匯中,常可看到“撥亂反正”。如《史記·高祖本紀》說,劉邦“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漢前期,起到“撥亂反正”作用的措施是()A.吸取秦亡教訓,分封同姓王B.奉行輕徭薄賦的休養生息政策C.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推行鹽、鐵的統一生產和銷售6、在唐代長安的“市”中設有“平準署”,職能是賣出官府不用之物,買進所需物品,根據市場的變化買賤賣貴。對該機構作用認識正確的是()A.官府放寬了重農抑商的政策限制B.具有平抑物價和與民爭利的雙重影響C.朝廷的財政依賴商稅和專賣收入D.保證官營手工業在市場的壟斷地位7、732年,官修的禮儀巨著《大唐開元禮》頒行,舍棄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盛行,并為皇室和國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禮儀。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現B.理學對朝廷影響日益深入C.儒學的正統地位根深蒂固D.佛、道盛行導致戰亂不休8、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時,大臣富弼說:“自來天下財貨所入,十中八九贍軍(供養軍隊),軍可謂多矣,財可謂耗矣。”這種狀況的影響是()A.加重財政負擔造成積貧積弱B.扭轉了在邊境的軍事弱勢C.造成了武將擁兵割據的問題D.抵消了王安石變法的成果9、1867年,總理衙門指出,華商投資外輪企業或自買、租賃輪船交洋商代理,“將來必為洋人所挾持,自不如顯為告諭,任從買賣,則其權尚可歸華商自主”。同年,清政府允許華商購買新式船只,從事國內各口岸及涉外航運貿易。這一政策()A.強化官府對民間商業的控制B.表明洋務派投資開辦民用工業C.放寬對民間興辦工廠的限制D.抵制西方列強對航運業的壟斷10、1907年,江浙鐵路普通職員鄔綱因誤食西藥致死。時值江浙正興“收回筑路權,拒借外債”運動,當時《申報》《盛京時報》等大眾媒體將鄔綱描述為“喋血殉路”的英雄廣為宣傳報道,鄔綱反帝愛國志士的形象在江浙一帶深入人心。上述新聞報道可用于研究①清末大眾媒體傳播②清末的收回利權運動③民主革命運動的舉起④鄔綱之死的歷史真相()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1、1902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發表文章,提到馬克思及其學說,并預言“社會主義必將磅礴于十十世紀”;同盟會早期會員朱執信1905年翻譯《共產黨宣言》部分內容;1917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上述史實表明()A.馬克思主義已經在中國思想界產生影響B.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在中國得到了實踐C.各政治派別都主張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D.中國知識分子關注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12、陳獨秀在《青年雜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國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團體,輯內御外,以擁護全體人民之福利,非執政之私產也。”此言論在當時直接針對的是()A.清明君主專制獨裁B.各派軍閥擁兵割據C.袁世凱稱帝的圖謀D.列強侵犯中國主權13、1932年11月,國民政府成立“國防設計委員會”,主要職能在于對全國財政經濟、工業原料、機械制造、交通運輸、土地及糧食和專業人士等進行調查研究。后增設“計劃部”,并著手制定了《重工業建設五年計劃》等重要經濟建設計劃。此舉()A.利于抗戰時期的資源調配B.探索蘇式計劃經濟體制C.導致官僚資本的迅速膨脹D.改變了重工業落后的狀況14、美國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在《希臘的生活》中寫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歷史上最狹隘亦是最充實的,最狹隘是指其享受民主權利的人數之少。”那么,與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相比,雅典民主政治中“最充實”的特點是()A.人民主權B.法律至上C.輪番而治D.議會選舉15、宗教改革后,有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路德最大的意義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將整個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語這條線連在一起,使德國開始了艱難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強調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義在于()A.確立了王權高于教權的原則B.推動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形成C.直接推動了德意志的近代化D.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16、有學者指出21世紀全球將出現“大國群體體系”:美國支配下的北美、一體化的歐洲、日本和中國居突出地位的東亞、印度稱雄的南亞、橫跨北非中東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帶,其中北美、歐洲、東業三大群體將起決定作用。該學者認為()A.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B.大國決定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方向C.國際體系朝著多元多體方向發展D.世界各地發展的不均衡逐漸加大二、非選擇題(17題25分、18題12分、19題15分,52分)17.(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蘭人曾先后進攻澳門、臺灣,遭到明朝官民的堅決抵抗而失敗。160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發出指示:“我們必須用一切可能來增進對華貿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絲,因為生絲利潤優厚。”1621年,荷蘭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計劃占領臺灣,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臺灣南部。1642年,其勢力擴張到臺灣北部。1661年,鄭成功進軍臺灣,并正告荷蘭駐軍,臺灣和澎湖列島應由中國政府管轄,島嶼上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占有并耕種這一土地”。荷蘭人試圖以賠款的方式換取鄭成功退兵,被拒絕。鄭成功收復臺灣后,臺灣根據郡縣制,設立一府二縣;興建孔廟,建立學院、府學、社學等完整的學校體系;開科取士,“三年兩試,照科、歲例開試儒童”;許多文人學士隨之入臺,寫下了臺灣第一批文學作品;大量移民涌入,臺灣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編自陳孔立主編《臺灣歷史綱要》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荷蘭侵占中國臺灣與澎湖的歷史背景和目的。(15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臺灣的收復在哪些方面促進了國家的統一。(10分)1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代周刊》是美國影響最大的新聞類周刊,有世界“史庫”之稱,覆蓋面遍布全世界。《時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國形象”,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新中國不同時期的歷史變遷與時代風貌。時間《時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國人物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1949年到1978年以前共12人36次。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吳國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蔣介石、羅瑞卿、陳毅、李富春、達賴、林彪、鄧小平、江青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達賴叛逃、“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尼克松仿華等1978年以后共40余人近百次。國家政要仍占封面人物的主流,上榜次數最多的是鄧小平,總計8次。1996年女藝人鞏俐登上《時代》封面,隨后王菲、成龍、周潤發、李連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韓庚等也先后問鼎,成為代表中國形象的第二軍團。此外,伏明霞、劉翔、姚明、李澤楷(李嘉誠之子)、吳仁寶(當代中國農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原黨委書記)等各界精英紛紛上榜。改革開放、政壇換屆、鄧小平逝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影星進軍國際影壇、港澳回歸、SARS病毒、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等材料反映了“中國形象”的多種變化趨勢。請你選取其中一個變化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變化的原因。19.(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時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條,“條流苛密,比于齊(北齊)法,煩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導致“上下愁怨”、“內外離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開皇初年兩次“更定新律”,史謂《開皇律》。隋朝統治者鑒于《北齊律》“法令明審,科條簡要”,將其作為制定《開皇律》的主要參考,并“采魏、晉刑典,下至齊、梁,沿革輕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廢除“前代鞭刑及梟首”等“苛慘之法”,“以輕代重,化死為生”;定罪500條,刪繁就簡,比舊律減少死刑81條、流放刑154條、勞役刑等一千余條。唐朝官修史書評價《開皇律。“刑網簡要,疏而不失”。————據《隋書》根據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點。(7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隋代《開皇律》制定的意義。(8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2345678DBBABBCA910111213141516DCACACBC17.(1)歷史背景: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荷蘭海外貿易快速度發展;與東方的貿易利潤巨大;明末戰亂之際,中央政府無暇他顧。目的:建立殖民據點;擴大對中國的殖民貿易,攫取高額利潤;與西班牙進行殖民貿易競爭;(2)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實行祖國大陸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進一步密切了兩岸的往來和聯系;增強了民族、文化認同。18.答:1978年后,中國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4分)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