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教案模塊一第二單元西方的政治制度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教案模塊一第二單元西方的政治制度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教案模塊一第二單元西方的政治制度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教案模塊一第二單元西方的政治制度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教案模塊一第二單元西方的政治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eq\b\lc\|\rc\(\a\vs4\al\co1(,,,,,,,))西方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梭倫改革奠定了基石,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確立,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推向鼎盛時代。羅馬法經歷了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的發展完善過程,對其統治起到有力的維系作用,對歐美法律的發展以及民主進程影響深遠。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是在議會與王權的斗爭中逐漸形成的;美國獨立后,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和聯邦制度;而德國在19世紀后期制定了憲法,走上了民主道路。至此,資本主義代議制度在歐美世界基本確立。第3講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民主政治eq\a\vs4\al(輕巧識記——1.古代希臘文明)2.雅典民主政治[史論術語——填后背誦]①古希臘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的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臘民主的搖籃。②雅典民主經歷了梭倫改革的奠基、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確立、伯利克里改革的鼎盛時期,具有主權在民、輪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點。③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陪審法庭)是雅典民主政體特征的充分體現,創造了輝煌的希臘文明。④雅典民主是一種原始的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范圍狹小,只適合成年男性公民。eq\a\vs4\al(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eq\a\vs4\al(輕巧識記——1.羅馬法)2.羅馬法的發展歷程圖示eq\a\vs4\al(易誤指正)《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1)區別:《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由習慣法發展到成文法,它也是公民法的一個代表;公民法主要是調整羅馬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適用于所有羅馬公民;萬民法是適用于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國際法。(2)聯系:公民法與萬民法二者是相互補充的,萬民法包含著公民法,而不是相互對立的。[史論術語——填后背誦]①古代羅馬法經歷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從習慣法發展到成文法是平民與貴族長期斗爭的結果,而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則是羅馬疆域不斷擴大和統治地區民族眾多、經濟發展的結果。②羅馬法蘊含的保護私有財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自然法原則對后世影響深遠。但羅馬法是維護羅馬奴隸制統治的法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③羅馬法穩固了羅馬國家的統治基礎,并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深遠影響。1.“克利斯提尼創立了這一機構,并以抽簽的辦法保證各部落各區的居民都有平等的配額參與其中?!云潺嫶蟮囊幠1苊鉃槟骋慌蓜e單獨控制?!辈牧现械摹斑@一機構”是()A.公民大會 B.公民陪審法庭C.五百人議事會 D.十將軍委員會解析:選C克利斯提尼按照抽簽形式從十個選區中,每個選區選取50人,組成五百人議事會,故C項正確。2.有人認為:“民主的雅典最后還是敗于專制的斯巴達,亡于獨裁的馬其頓帝國。”這表明古代雅典()A.實行的直接民主過于廣泛 B.民主制度不適合于古代C.民主政治存在明顯的弊端 D.民主政治最終仍會勝利解析:選C雅典的直接民主實際上只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所享有,A項錯誤。雅典的民主政治創造了輝煌的奴隸制文明,B項錯誤。雅典的滅亡是因為直接民主的泛濫,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表明民主政治最終仍會勝利,D項錯誤。3.王斯德《大學世界史》中說,與東方早期的小國相比,蔚藍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眾多的希臘城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這種“鮮明的個性”主要體現在()①從小國分立走向中央集權②保持著小國寡民的狀態③商品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④城邦居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C由于希臘屬于丘陵地形,小國寡民、獨立自主是其特點,故①錯誤,②正確;希臘城邦毗鄰地中海,海外貿易和工商業比較發達,故商品經濟發達,故③正確;希臘城邦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政治權利,奴隸、婦女、外邦人不享有政治權利,故④錯誤。C項符合題意。4.《十二銅表法》規定:“此時如債務人仍不清償,又無人為其擔保,則債權人得將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帶或腳鐐,但重量最多為十五磅,愿減輕者聽便。”由此可見它()A.維護平民利益 B.維護私有財產C.維護貴族利益 D.維護奴隸制度解析:選B材料中“如債務人仍不清償,又無人為其擔保,則債權人……愿減輕者聽便”說明法律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故B項正確。5.下面是古羅馬法官判決的一個案例,該案例主要反映了羅馬法()eq\x(\a\al(●案情:甲請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將乙之子告上法庭。,●判決:父親的罪名不應由兒子繼承,判決乙之子無罪開釋。在乙未到庭自辯前,暫定無罪。))A.重視人的基本權利 B.限制原告的權利C.強調原告被告平等 D.維護被告的利益解析:選A根據“乙之子無罪開釋”“在乙未到庭自辯前,暫定無罪”體現了對乙辯護權的尊重,說明了羅馬法對人的基本權利的保護,故A項正確。eq\a\vs4\al(主題一愛琴海上的文明之火——雅典的民主政治)史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權利,其權力通過公民直接參與和管理城邦事務的方式來實現。①公民參政的最高民主機構是公民大會?!Y云芳、胡長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對西方民主的影響》[教你讀史]從所給史料中抓住關鍵詞,獲取隱性信息,是讀史料解答問題的關鍵。史料一中關鍵信息為“直接”的參政方式,①處“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體現了主權在民的特點。史料二中關鍵信息是②中“抽簽”,體現了雅典民主“輪番而治”的特點。史料三中關鍵信息是③中“沒有總攬執行權力”,體現了民主政治權力之間的關系。[史論形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1)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參與城邦政治活動。(2)主權在民:公民大會對國家事務擁有最高的決策,是“主權在民”的集中表現。(3)輪番而治:公民輪流擔任公職,負責國家事務。(4)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運行的基本政治原則。(5)權力制約:國家機構權力雖有分工,但互相交錯。史料二在雅典,除了將軍和司庫官之外,②所有官吏均從年滿18歲的公民中抽簽選出。據亞里士多德估計,每年6個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擔任某種公職。——陳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特點淺析》史料三雅典國家機構權限相互交叉,公職人員的權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說:③“在雅典沒有總攬執行權力的最高官員。”——蔣云芳、胡長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對西方民主的影響》主題二鮮活的法律、永久的生命——羅馬法的發展與演變史料一第3表:①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妒~表法》[教你讀史]讀史料一要注意關鍵詞,從①中“債權人”、“債務人”的關系判斷羅馬法的目的是維護私有財產。史料二②反映了羅馬法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讀史料三注意“自然法”及其內涵,③中的理性、正義是關鍵信息。[史論形成]羅馬法的基本內涵(1)承認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調整財產關系,順應了經濟的發展和變化。(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羅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會地位。(3)滲透著“自然法”思想,宣揚平等、人權、理性、法律至上、正義法理精神。史料二法律保護除奴隸以外的自由民的權利,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國家全面保護的公權和私權。——萬民法史料三他宣稱人類所制定的法律應該③符合代表理性、統治著全世界的、永恒不變的自然法。西塞羅還從自然法理念出發,認為法要體現正義?!T建華《自然法思想與羅馬法的發展》1.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史料]雖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而告結束,但其民主傳統卻得以遺贈后世,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和《雅典政制》……這些著作流傳下來,經中世紀而到近代……——沈芝《淺析歐洲民主的淵源》[探究]據史料指出雅典民主傳統流傳后世的主要途徑,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雅典民主政治對后世政治文明產生的影響。[提示]途徑:通過思想家著作流傳。影響:在國家政治原則、國家權力的組織形式、國家決策方式和公職選舉、任期等方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產生深遠影響。2.羅馬法的缺陷[史料]盡管羅馬法律在婦女繼承財產上做了嚴格限制,但一些聰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隨著羅馬在地中海地區的擴張,婦女們也開始占有大宗財產。……許多婦女管理著家庭的財政事務和大地產。[探究]這段話表明婦女的地位發生了什么變化?[提示]變化:羅馬法中對于婦女的財產繼承權原先有嚴格的限制,但隨著羅馬法的發展,婦女的財產繼承權突破了限制,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鉆,說明羅馬法關于財產關系的規范不夠嚴密。3.羅馬法的價值[史料]“任何人在缺席時不得被判罪。同樣,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薄芭c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薄叭魏稳瞬荒軆H因為思想而受懲罰?!薄案赣H的罪名或所受懲罰不能玷污兒子的名聲……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薄睹穹ù笕穂探究]《民法大全》的法律條文中,你認為哪些規定值得肯定?[提示]法官判刑要注重證據,注重保護思想自由,注重保護未成年人等。一、對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1.進步性(1)民主的創舉。提供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民主運作的新方式,對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有著深遠的影響,成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頭。(2)多數人參政。集體決策、選舉和群眾監督,開創了諸多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3)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民主制重視全體公民的個體自由和責任感,鑄就了雅典人民渴求知識、樂于探究的民族性格,從而促進了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希臘的全面繁榮,使古代希臘在文化領域取得眾多輝煌成就。2.局限性(1)民主性質的原始性:雅典民主僅是一種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適用于小國寡民的城邦。(2)民主范圍的狹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的,是奴隸主的民主,是極少數人的民主,廣大的奴隸、外邦移民和婦女根本沒有公民權。(3)運作方式的隨意性: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的參政方式,意味著素養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很可能會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二、雅典民主政治發展的特點1.民主制度不斷完善: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其正式確立,伯里克利改革使其達到頂峰。2.民主范圍不斷擴大:由血緣世襲到以財產、地域為主;由貴族共和到公民廣泛參與、人民主權、輪番而治。3.民主制度不斷創新:抽簽選舉、差額選舉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權制的嘗試。4.少數人的民主:以城邦制為基礎,適合小國寡民,只屬于少數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外邦人、經濟條件差的男性公民和廣大奴隸則無法享受;實質上是奴隸主貴族的專政。三、羅馬法的歷史特征1.從地位上看:羅馬法是古羅馬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歐洲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2.從形式上看:體現出與時俱進、適應時代和形勢需要而演變的特點。3.從內容上看:維護羅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會地位,調整財產關系,規定奴隸制度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時代性的特征;內容豐富、體系完善,涉及政治、經濟、思想等多個領域。4.從作用上看:是維系帝國和鞏固統治的強有力的工具,對后世影響深遠。5.從局限上看:體現出帝國統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對于被統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實質是維護少數奴隸主利益的工具,屬于奴隸制法律體系。題組一雅典民主政治1.(2017·江蘇高考)梭倫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抽簽選舉絕大多數國家官職,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單位(當時稱部落)投票預選出各官職的候選人,然后再進行二級選舉,在候選人之間差額抽簽產生各級公職人員。以執政官為例,當選人數與候選人數比例為1∶3。這一選舉法()A.維護了貴族統治地位B.完善了權力運行機制C.未采用財產資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發展解析:選D材料中論述的差額抽簽選舉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發展,故D項正確。材料中的選舉制度,體現不出對貴族利益的維護,故A項錯誤;權力運行機制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B項錯誤;C項與梭倫改革的內容不符,排除。2.(2016·江蘇高考)雅典將領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會陶片放逐后,僅過了兩年多就被召回,因為波斯大軍入侵,需要他參與作戰。打敗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職,而指揮戰爭獲得勝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卻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見()A.多數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義B.陶片放逐法是對將領去留的表決C.直接民主導致了雅典的派系紛爭D.主權在民容易導致城邦內部混亂解析:選A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直接民主制的體現,所有合法公民在公民大會上進行表決,本意是將威脅雅典民主的敵人放逐,然而這種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忽略了參政者的基本素質,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和煽動,從而導致表決結果不一定代表公平正義,A項符合題意。陶片放逐法針對的是損害公民利益、威脅城邦民主的人,而非僅僅針對將領,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雅典的派系紛爭及其原因,故排除C項。導致城邦內部混亂的是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及其弊端,并且材料沒有體現城邦內部混亂的信息,故排除D項。3.(2013·江蘇高考)如圖為古代雅典居民結構的比例圖,觀察圖示信息,對于雅典民主與居民的政治聯系,下列敘述準確的是()A.雅典超半數的居民擁有公民權B.雅典民主的社會基礎為自由民C.少數奴隸主貴族獨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廣泛的民主解析:選BA項與圖表數據信息不符,雅典自由民沒有超過半數;C項錯誤,數據信息沒有說明雅典貴族數量;D項不符合雅典的史實。B項符合題意。4.(2011·江蘇高考)雅典執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選區時,“把全部村社分為三十區,十區在城市附近,十區在沿海,十區屬于內地……并用抽簽的辦法把這些區指定給各個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區,這樣就使一個部落在所有這些地區都占了一份?!彼扇〉倪@一措施()A.確立了依據財產多寡劃分等級的參政制度B.廢除了債務奴隸制以使債務奴隸重獲自由C.打破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貴族專權局面D.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進入到“黃金時代”解析:選C本題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由材料可知克利斯提尼以地區部落取代血緣部落,成功打破了舊貴族的政治特權,C項正確;財產等級制和廢除債務奴隸制是梭倫改革的內容,A、B兩項錯誤;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進入“黃金時代”,D項錯誤。題組二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5.(2015·江蘇高考)“萬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市民法的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地中海商業習慣與法規,主要涉及所有權和債務等方面的內容的調整?!睂Σ牧侠斫庹_的是()A.萬民法繼承了公民法的具體內容B.萬民法是公民法的適時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財產所有權的規定D.公民法是萬民法的組成部分解析:選B羅馬公民法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不夠完善。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由此可知,B項對材料的理解最為準確。6.(2014·江蘇高考)“市民法亦稱公民法,是羅馬國家早期的法律……羅馬法采用屬人主義而非屬地主義,就是說凡是羅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護,而不論其居住地區如何?!睋伺袛啵▏?公元前5世紀早期以前)的羅馬()A.公民在外邦活動時受公民法保護B.公民在外邦活動時受萬民法保護C.公民在本邦活動時受成文法保護D.居民在本邦活動都受公民法保護解析:選A依據題干時間“公元前5世紀早期以前”和材料“凡是羅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護,而不論其居住地區如何”可知,此時只要是羅馬公民不論其居住地區如何,均受公民法的保護,故A項正確;B項中的萬民法是羅馬帝國時期頒布的;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頒布于公元前450年,故C項與題中時間不符;只有羅馬公民才受公民法的保護,故D項錯誤。7.(2012·江蘇高考)“十二銅表法自從定下來之后……有些條款甚至一直保留下來,到羅馬后期仍然有效。羅馬人后來對這一古代法典有一種引以為傲的感情。十二銅表法的語言也成為后世法典語言的典范。”這段論述表明《十二銅表法》()①適用于整個羅馬帝國②成為羅馬成文法的起點③對后世立法影響深遠④標志著羅馬法體系形成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選B羅馬帝國時期適用的是萬民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的法律,屬于公民法,且從題干可知其只有部分條款被保留下來,故①說法錯誤;《民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形成,④錯誤。故答案選B。8.(2010·江蘇高考)“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某某法律,我認為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后才能受理?!边@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A.重視法律程序 B.保留習慣舊俗C.強調法官至上 D.體現人人平等解析:選A由材料內容可知,羅馬法確定了“非告不理”“誰申訴誰舉證”等法律程序,這體現了羅馬法重視法律程序,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從材料中無法得出,排除?!罢n時檢測(三)”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2018·啟東中學月考)“梭倫建議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債務,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債,也包括市民之間的私債,這樣既能重新給已經成為奴隸的那些人自由,也讓所有財主取消掉了他們之間的爛賬?!睂Σ牧显u價準確的是()A.解放奴隸,基本鏟除貴族特權B.取消爛賬,徹底消除城邦矛盾C.廢除債奴制,有效緩和社會矛盾D.解放勞動力,加快資本主義發展解析:選C題干中提到“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債務”中的“市民”指的是雅典公民,故A項錯誤;梭倫雖然取消債務,但不能徹底消除城邦矛盾,故B項錯誤;廢除債務奴隸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故C項正確;這一時期資本主義還未產生,故D項錯誤。2.(2018·常熟期中)古代雅典社會曾流行一句俗語“請勿就部落論事”。這一句話深刻體現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與此俗語流行直接相關的改革措施是()A.實行分區選舉制度 B.建立公民陪審法庭C.推行財產等級制度 D.發放公民“觀劇津貼”解析:選A實行分區選舉制度打破了部落的界限,有利于民主的發展,A項符合題意;陪審法庭、財產等級制度、發放公民“觀劇津貼”均與此俗語流行無關聯。3.柏拉圖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會上,“人們看到建筑師、鐵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無差別地站起來發言,不管他們富裕還是貧窮,是貴族還是普通人?!边@反映出雅典()A.民主參與的廣泛性 B.權力爭奪的激烈性C.政治權利的分散性 D.公民參政的平等性解析:選D在雅典,只有公民才能參加公民大會,故A項錯誤;材料僅僅說明他們可以發言,并不是權力的爭奪,故B項錯誤;材料中未涉及政治權利的分配問題,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建筑師、鐵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無差別地站起來發言,不管他們富裕還是貧窮,是貴族還是普通人”體現了雅典民主中公民可以平等地參政,故D項正確。4.“每年一度的不滿意測試,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為太受歡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圖這樣的人,企圖利用公民大會作為成為僭主(獨裁者)的臺階。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達10年之久,這是一種預防犯罪的處罰?!辈牧现械摹安粷M意測試”()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B.標志著雅典奴隸制國家形成C.推動雅典政治進入鼎盛時期D.易導致公民權力濫用和誤用解析:選D陶片放逐法容易被人利用,成為人們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的工具,易導致公民權力濫用和誤用,故D項正確。5.“除十將軍外,其余官職基本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出,每個人既是統治者,又是被統治者?!辈牧象w現了雅典民主政治()A.輪番而治 B.主權在民C.權力制約 D.法律至上解析:選A“每個人既是統治者,又是被統治者”,體現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輪番而治的基本特征,故A項正確。6.(2018·如皋調研)布洛斯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晚期伯利克里執政時期的一個貧困的雅典公民,下列關于他的政治活動符合史實的是()A.作為第四等級的公民無權擔任任何公職B.在公民大會上抽簽當上了將軍的官職C.通過選舉成為四百人會議的一員D.參加公民大會還能領取津貼解析:選D伯利克里通過改革擴大公民參政范圍,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擔任幾乎一切官職,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并為參政公民發放工資;十將軍委員會不向所有公民開放;四百人議事會是梭倫改革的內容。7.(2018·南京調研)有論者指出,公元前5世紀末的雅典民主政治,議事會和公民大會在國內政策問題上退縮,法庭占據了舞臺的中心。該學者認為這種現象反映了雅典這一時期重要的民主原則是()A.輪番而治 B.法律至上C.人民主權 D.司法獨立解析:選B“法庭占據了舞臺的中心”表明司法機構的重要性,體現了法律至上的原則,故B項正確。8.(2018·鹽城期中)美國學者斯科特·戈登在評述雅典民主時指出:“我們很難相信由一年召開40次、每次僅有幾個小時的超過6000人的公民大會來制定一般政策是有效率的。溫和的理性懷疑就能表明這種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和提議權的公民大會將很快就會蛻變為暴動。”材料實質上反映了()A.公民大會不能體現公民訴求B.參政公民素質普遍低下C.雅典民主實為“僭主政治”D.民主政治潛伏著危機解析:選D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戈登認為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明顯局限性,公民大會規模過大、效率過低,實質上反映了民主政治潛伏著危機,D項正確。9.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個社會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為是由于血統而結合在一起的,他們反對外來人主張平等權利,認為這是對他們生來固有權利的一種篡奪。”羅馬法中改變了這一法律理念的是()A.習慣法 B.萬民法C.公民法 D.《查士丁尼法典》解析:選B“本地公民常常自以為是由于血統而結合在一起的”“反對外來人主張平等權利”體現的是羅馬公民法的概念,隨著羅馬帝國的對外擴張,公民法不再適應統治的需要,因而產生了萬民法,B項正確。10.《十二銅表法》中規定:“如有人締結抵押自身或轉讓物件的契約,而有五個證人及一個司秤人在場,那么當時所作的諾言不得違反。”《民法大全》中規定:“拷問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應作為首選方式。因此,首先應當求助于證據。”兩則材料均強調羅馬法()A.保護私有財產 B.契約至上C.維護奴隸制度 D.重視證據解析:選D根據題干可知,《十二銅表法》反映如有證人在場,則締結的契約不得違反;《民法大全》強調“應當求助于證據”,兩部法律反映的是羅馬法注重證據的特點,故D項正確。11.(2018·揚州期中)羅馬的司法一般由高級行政官吏兼理,這些官吏多半不懂法律,所以羅馬法學家的意見很受重視。逐漸地,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的解答意見與國家立法別無二致。這說明()A.法學家的意見具有法律效力B.羅馬法由法學家制訂C.法學家的意見凌駕于法律之上D.羅馬官吏無法行使司法權解析:選A“法學家的意見很受重視”“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的解答意見與國家立法別無二致”說明在羅馬法學家對于法律的解釋權威性,而且具有法律效力,故A項正確。12.(2018·常熟期中)公元前367年,羅馬設立內事最高裁判官,保證市民法適用。公元前242年,又設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處理一方為非羅馬人的民事案件,有針對性地調整新出現的社會問題。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設立推動了()A.羅馬法律體系最終完成B.羅馬貴族與平民矛盾的緩和C.羅馬萬民法的逐漸形成D.羅馬帝國自由民差異的消除解析:選C依據題干中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職責“處理一方為非羅馬人的民事案件”可以推導出羅馬萬民法的逐漸形成,故C項正確。A項錯誤,羅馬法體系形成于東羅馬帝國時期《民法大全》頒布。B項是羅馬成文法誕生的作用。D項與題干中的內事最高裁判官和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表述不符。13.羅馬法規定,在財產繼承方面,若遺囑被認為不符合人倫道德,遺囑人的近親可以提起“遺囑逆倫之訴”,以請求撤銷遺囑。這一規定說明羅馬法()A.對市民的財產自由進行限制B.在實施過程中兼顧了社會民情C.要求在繼承關系中近親優先D.放松了對公民財產的繼承保護解析:選B根據材料可知,該法律條文是對公民的財產自由進行調解引導而非限制,故A項錯誤;若遺囑不符合人倫道德,可提起“遺囑逆倫之訴”,體現的是對社會民情的兼顧,故B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對繼承關系的相關提及與介紹,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該規定是加強而非放松對公民財產的繼承保護,故D項錯誤。14.(2018·揚州期末)學界認為:“羅馬法包含了習慣、平民會議決議、元老院決議、國王諭令、裁判官告示、法學家的學說、法律條文。”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A.羅馬法突出反映了貴族意志B.羅馬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與靈活性C.羅馬法很好維護了平民利益D.羅馬法具有良好的傳承性與發展性解析:選D據材料可知羅馬法突出反映了貴族意志是不正確的,故A項錯誤;材料主要說的是羅馬法的內容,并不是說羅馬法的特點,故B項錯誤;材料也沒有涉及羅馬法的作用,故C項錯誤;據材料“羅馬法包含了習慣、平民會議決議、元老院決議、國王諭令、裁判官告示、法學家的學說、法律條文”可知,羅馬法具有良好的傳承性與發展性,故D項正確。15.(2018·蘇州調研)公元前242年,羅馬設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審理涉外案件之時,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適用于羅馬公民的法律訴訟程序,另一方面又無其他明文規定的訴訟程序可供依循,客觀上使其只能通過行使“自由心證”的裁量權,自行創制訴訟程序。“自由心證”裁量權的行使()A.以保障羅馬帝國公民的權利為前提B.反映出羅馬法基于實際逐步完善C.調節的是羅馬公民之間的法律關系D.因隨意解釋法律而損害平民利益解析:選B隨著版圖的拓展,國際交往的擴大,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顯現出來,僅適用于羅馬內部的公民法已無法應對這些新變化,導致了材料中“在審理涉外案件之時……客觀上使其只能通過……自行創制訴訟程序”,故B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5分)16.(2018·揚州中學質檢)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有重要價值。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謀變法圖強、以法治秩序替代傳統禮治秩序的一次積極努力。如果拋開其中的專制主義等不良成分,其與時俱進的變革精神、按規則辦事的理性精神和“大公無私”的正義主張在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法家的富強之路是建立在國富民窮、國強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觀念導致“公”對“私”的肆意侵吞和民眾權益的極度萎縮?!幾耘硇挛洹斗揖瘢簝r值與缺失》材料二羅馬人在公元前449年開始了成文法的傳統,他們頒布《十二銅表法》作為共和國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隨著羅馬人的征服,立法者們創建了一套合理的法律體系,適用于羅馬統治下的所有人。在共和國晚期,特別是在羅馬帝國時期,立法者明確了正義的標準(正義是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他們建立起一些原則,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無罪的,被告有權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對質,允許法官廢棄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條款。羅馬法有助于帝國內分散的地區一體化,羅馬法律的原則直到帝國消失之后的漫長時間里,都對歐洲社會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摘編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張。(4分)(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馬法的分類及其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6分)(3)據上述材料,歸納先秦法家與羅馬法在“正義”標準和民眾“權利”上的差異。(5分)解析:第(1)問,據材料一中的三句話分別概括即可。第(2)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直接得出答案。第(3)問,法家有“崇公抑私”的觀念,而羅馬法“立法者明確了正義的標準(正義是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法家思想“導致‘公’對‘私’的肆意侵吞和民眾權益的極度萎縮”,而羅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民眾權利。答案:(1)主張:提倡變革(或主張變法);依法治理(或按法律規則辦事、以法治替代禮治);強化專制(或專制主義);崇國抑民(或富國抑民、強國弱民)。(2)分類:習慣法與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價值:協調各方利益;保護正當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維系帝國統治;影響后世治理。(3)正義:先秦法家主張“大公無私”或“崇公抑私”;羅馬法則主張“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權利:先秦法家侵吞民眾權益;羅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民眾權利。第4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eq\a\vs4\al(易誤指正)1.1688年“光榮革命”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新貴族同封建勢力的妥協,革命后確立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聯合專政,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專政。2.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制內閣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eq\a\vs4\al(輕巧識記——英國君主立憲制)eq\a\vs4\al(概念闡釋——責任制內閣)責任制內閣是資本主義國家由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并向議會負責的一種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由于內閣制政府具有對議會全權負責的特征,故又稱議會內閣制。責任制內閣以議會(國會)為權力核心,行政系統受議會的節制,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政府(內閣)則對議會負責。[史論術語——填后背誦]①作為國家元首,英王是國家統一的象征;作為英聯邦首腦,英王起著維系英聯邦的紐帶作用;英王“統而不治”,只是最高權力象征。②在英國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為首相,首相通過國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組閣,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共進退。③近代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議會掌握實權,權力至高無上,國王逐漸“統而不治”。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代議制創新的開始。eq\a\vs4\al(美國的聯邦制及共和政體的確立)eq\a\vs4\al(輕巧識記——美國總統共和制的確立)eq\a\vs4\al(辨析比較——邦聯制與聯邦制)邦聯制:無聯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機關,其邦聯會議的決議須經成員國認可且無法律效力。邦聯也不是國際交往的主體,各成員國仍是有主權的獨立國家。聯邦制:聯邦政府行使國家主權,是對外交往的主體。參加聯邦的各州,可以根據聯邦憲法制定本州的憲法和法律,并在自己的管轄區內行使權力。eq\a\vs4\al(思維升華——美國的分權與制衡的表現)(1)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設,國會掌握立法權;但總統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2)總統行使行政權,但國會有彈劾總統的權力。(3)總統和國會可以通過擁有對最高法官提名和任命的權力來限制最高法院的權力,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國會的立法和總統的行政命令因“違憲”而無效。[史論術語——填后背誦]①獨立之后的美國實行邦聯體制,中央政府軟弱無力,使美國面臨許多問題。②1787年憲法規定實行聯邦制和三權分立的權力構建原則,體現了“分權制衡”的原則。eq\a\vs4\al(德國的統一與德意志帝國的政治體制)eq\a\vs4\al(輕巧識記——脆弱的德國民主)[史論術語——填后背誦]①德意志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狀態,形成了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為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近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提供了保證。②《德意志帝國憲法》的頒布標志德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但保留了濃厚的專制殘余,權力中心在皇帝。1.下表為英國政府議案在議會被修正情況統計,材料數據變化表明英國()時間被修正總數年平均數1867~1869年17項5.7項1880~1885年11項1.8項1896~1900年1項0.2項A.內閣對議會的影響力增強 B.議會上院勢力明顯衰落C.分權制衡的原則逐漸喪失 D.統治階級政策趨于一致解析:選A根據題意,從1867年到1900年,政府議案被議會修正的總數不斷減少,年平均數不斷減少,顯示了內閣對議會的影響力增強,內閣逐漸成為議會的“第三院”,故A項正確。2.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中說:“這次政變事實上就是以維護傳統的名義進行的,它在維護傳統與追求變革間找到了一條適中的路,實行了斗爭與協調、更新與傳統的平衡?!睂Α斑@次政變”理解不正確的是()A.它實質上是各階級的一場妥協B.實現了英國權力中心的轉移C.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新政體的確立D.折射出英國政治家的智慧與理性解析:選C這次政變是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才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新政體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3.新任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1月簽署的暫停中東七國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聯邦法院法官裁定為違反憲法,立即暫停。這一“違憲”裁決直接表明美國總統()A.受到美國選民的制約 B.受到立法機關的制約C.受到司法機關的制約 D.受到各州政府的制約解析:選C從題干可以看出,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被聯邦法院宣布違反憲法,說明總統受法院(司法機關)制約。4.“帝國元首是德意志皇帝?;实塾袡嗳蚊蹏紫嗪偷蹏賳T……有權簽署和公布帝國法律并監督法律的實施;帝國軍隊由皇帝統率,軍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國憲法》具有明顯的()A.軍國主義色彩 B.專制主義色彩C.民族主義色彩 D.民主主義色彩解析:選B本題題干材料圍繞皇帝的權力來論述,論證皇帝有巨大的權力,從而可以得出專制主義色彩濃厚的觀點。5.下列關于德國和美國代議制的說法正確的是()A.都彰顯權力分割與制衡理念B.兩國代議機關的職能不同C.都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D.國家元首都擁有絕對權威解析:選C德意志君主立憲制實質上是君主專制,未彰顯權力制衡理念;兩國代議機關議會、國會的職能都是立法;美國總統沒有絕對權威;德意志的帝國議會是選舉產生,美國的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這都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選擇C項。eq\a\vs4\al(主題一傳承中創新,和平中漸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發展)史料一在理論上,英王是“一切權力的源泉”……①英國政府被稱為“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國的武裝部隊是“皇家部隊”?!獞藦偷取段鞣矫裰魇贰穂教你讀史]史料一中①劃線部分體現了國王作為國家元首具有象征性的特殊地位。史料二②“能夠做一切事情”體現了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史料三③中“任命”“領導”關鍵詞體現了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腦。史料四中“接受監督”“回答質詢”“報告工作”關鍵詞體現了首相及內閣對議會負責的特點。[史論形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1)國王為禮儀性的國家元首,處于“統而不治”地位。(2)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腦,由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擔任,全體內閣成員對首相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4)以代議制為基礎,內閣是君主立憲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議會監督內閣。史料二英國某議員話語:“議會除了不能使一個女人變成男人和使一個男人變成女人外,②能夠做一切的事情?!笔妨先紫嗟穆殭嚯m然大部分沒有法律正式規定,但根據慣例擁有非常廣泛的權力,主要有:③任命內閣成員和其他非內閣大臣,領導內閣……——應克復等《西方民主史》史料四以首相為首的內閣必須接受議會的監督,因此,首相有責任回答議會的質詢,向議會報告政府的工作。——應克復等《西方民主史》主題二“三權分立”體制的法律典范——美國1787年憲法史料①同“主權在民”原則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限權政府”原則,這一原則意味著政府權力要受到授權者即人民的權利和自由的限制。制憲者們普遍篤信啟蒙思想家的思想,認為“權力會腐化,絕對權力會絕對腐化”。②因而在設計政府時必須實行分權,以權力制約權力。1787年憲法將政府權力分給了三個不同的部門。根據美國憲法第10條修正案的規定:“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③這條修正案確立了美國聯邦與州兩級政府的分權原則:聯邦政府擁有憲法“授予的權力”,而州政府則擁有“保留權力”?!獎睹绹鴳椃ù_立的分權制衡原則》[教你讀史]閱讀本史料,應從整體上抓住每一段史料的關鍵信息,即三處劃線部分。第一段①處劃線部分反映出“分權制衡”的總體原則。第二段②處劃線部分體現了政府內部的分權制衡。第三段③處劃線部分體現出中央與地方的分權制衡。[史論形成]美國憲法確立的分權制衡原則(1)人民與政府的分權制約:政府和人民分別行使或享受憲法授予或保留的權力,實現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監督。(2)不同政府機構間的分權制衡:不同政府部門的權力分立、相互制約進而實現權力的平衡。(3)中央與地方間的分權制衡: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分享國家權力。主題三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德國近代政體的建立史料《德意志帝國憲法》第十一條聯邦的主席職位屬于皇帝?;实墼趪H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同外國締結同盟及其他條約,委派并接受使節。①第十二條聯邦議會與帝國國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第十五條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國首相。②第十七條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第六十三條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組成為統一的軍隊,在平時和戰時受皇帝指揮。——摘自周一良、吳于廑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教你讀史]史料綜合體現了德意志帝國政體的權力運行體制特征,即行政權控制立法權。①②兩處反映了德意志皇帝掌握立法權。[史論形成]德意志帝國政體的特點(1)突出特點: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國的全部軍政要職被容克地主包攬,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得以延續。具體表現在:①帝國皇帝世襲,權力巨大,可以任命帝國宰相,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②帝國宰相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③兩院制議會中,聯邦議會權力巨大,負責法律審批;帝國議會雖有立法權,但必須經過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方能生效。(2)德國代議制民主存在缺陷的原因:①德國是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階級通過王朝戰爭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統一后保留了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和封建專制殘余。②資產階級力量弱小,依賴性強,工人階級力量不夠強大,因此德國的民主制度徒有其表。1.英國制度創新的表現和作用[史料]紀錄片《大國崛起》:“……君主的權力不斷衰落,議會的權力不斷上升,產生于議會的責任制政府也逐步確立起來。”[探究]據此指出英國政治制度不斷創新的表現與作用。[提示]表現:責任內閣制度的形成;議會選舉制度不斷完善。作用:確保了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樹立了榜樣;為未來國家民主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美國共和制[史料]三權分立體制是美國這個國家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它在資本主義世界也是偶然現象,資本主義世界并非以三權分立為主要政體形式?!锌司S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認為,有助于美國維護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即自然環境、法制和民情,但“按貢獻對它們分級,依我看,自然環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張勁松《三權分立政體:誤區、審視、否定與繼承》[探究]依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自然環境、法制和民情對美國政治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提示](1)美國位于北美大陸,周圍沒有強大國家威脅,且自然資源豐富,生存環境比較好。(2)1787年憲法制定以后,除了有限的修訂外,至今維持不變,從而維持了三權分立政體的穩定。(3)美國早期移民多來自歐洲,他們具有反抗專制、崇尚自由的傳統,特別是一些思想家,對啟蒙思想進行了長期宣傳與實踐。3.評價德國君主立憲制[史料一]圖1木桶的木條是德意志各邦,箍木桶的鐵條指德意志帝國頒布的各項法令:《銀行法》《貨幣法》《度量衡法》。圖2年老的俾斯麥仍然身手不錯,德國的經濟如同俾斯麥的杠上動作一樣,迅速騰飛?!陨暇x自《西方漫畫史》[史料二]德意志帝國實質上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來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R克思[探究]綜合以上史料,如何評價德國君主立憲制?[提示]①進步性:建立了法制基礎上的政治體制、議會選舉、政黨政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②局限性:專制主義濃厚,是一個半專制的君主立憲國家。保留了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埋下了戰爭的隱患。一、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確立的影響1.政治:維護了政局的穩定。《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長期以來議會與國王的斗爭趨于緩和,政局漸趨穩定,為英國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2.經濟: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17、18世紀英國政府采取各種措施保護知識產權,拓展海外市場,保護英國經濟的發展,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創造了條件。3.對外:加緊了殖民擴張。君主立憲制確立以后,在資產階級的推動下,英國加緊了對世界殖民霸權的爭奪,18世紀下半葉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動了文化的繁榮。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推動文化的繁榮,出現了雪萊、拜倫等浪漫主義文學大師,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二、美國較早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的原因1.從歷史上看: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直接繼承了英國的議會制度和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模式,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阻力較少。2.從經濟上看:美國建立前,資本主義經濟較為發達,其經濟發展水平與英法處于同一水平,資產階級民主力量實力雄厚。3.從思想上看:啟蒙思想在北美大陸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傳播,推動了美國民主、民族意識的覺醒,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就是直接吸取了孟德斯鳩的思想主張。4.從外部環境上看:美國獨處北美大陸,受歐洲封建勢力影響較小,其建立民主制度的過程較少受到外部的干擾,這一點與法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三、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背景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政治上資產階級要求獲得政治權力思想上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運作模式議會權力議會由選舉產生,享有立法權、財政權和行政監督權運行原則資本主義國家一般實行權力制衡原則政黨政治實行政黨政治。政黨在執政期間推行本黨意志和政策建立影響政治上有利于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秩序,促進了世界民主政治的發展經濟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想上促進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業的發展題組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1.(2017·江蘇高考)1832年,在兩次否決改革法案后,英國議會上院第三次表決時,國王以增加上院貴族人數相威脅,加上強大的民意壓力,反對派議員接受國王的勸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過。改革法案的通過表明()A.國王仍擁有重要的政治權力B.上院在議會中有決定性作用C.保守勢力最后時刻做出讓步D.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開始形成解析:選C“反對派……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過”說明在1832年議會改革方案討論中,英國保守派做出了讓步,故C項正確;國王此時已經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故A項錯誤;由材料可知,上院在議會中不起決定作用,故B項錯誤;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開始形成是1689年《權利法案》通過,D項錯誤。2.(2010·江蘇高考)安妮女王沒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復歸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榮革命”的成果將要功虧一簣。因此,1701年英國通過法律規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將轉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親索菲亞手中。此舉體現了英國政體的本質特點是()A.以和平方式過渡政權 B.完善王位繼承制度C.深受歐洲大陸王室影響 D.議會權力高于王權解析:選D由材料信息可知議會在王位繼承問題上以法律的形式打破了傳統繼承習俗,實現了政治的穩定,這體現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D項正確;A、C兩項顯然錯誤,排除;“完善王位繼承制度”不符合“英國政體的本質特點”這一限定語,B項錯誤。題組二美國的聯邦制及共和政體的確立3.(2016·江蘇高考)下表是美國制憲會議中出現的三個國會建設方案。方案一(弗吉尼亞方案)方案二(新澤西方案)最終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設立一個按人口比例分配表決權的國會設立一個各州無論大小有同等表決權的國會設立各州享有同等表決權的參議院和按人口數確定代表名額的眾議院最終方案的形成過程體現了()A.選舉是民主原則的基本體現B.國會是代議政體的權力中樞C.妥協是現代政治的重要機制D.分權是共和制度的關鍵措施解析:選C由材料可以看出第三個方案是對前兩個方案的綜合和折中。在美國制憲會議中,各州代表經過激烈爭論,最終在相互妥協中制定出1787年憲法,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不是選舉這一過程,排除A項。材料并不是強調國會的權力和地位,而是國會的構成,排除B項。D項體現不出第三個方案是對前兩個方案的折中和妥協,排除。4.(2012·江蘇高考)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布什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在決定命運的幾百張選票上發生爭議,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聯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錘定音,解決了長達36天的總統難產危機。這段材料()A.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B.表明司法權實際上高于行政權C.顯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權D.說明總統人選與選民意愿無關解析:選A美國總統候選人在選票上發生爭議,最后提交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最終得以解決,這體現了最高法院掌管司法權,對法律擁有最高解釋權。這體現了美國三權分立的原則,故選A項。題組三德國的統一與德意志帝國的政治體制5.(2015·江蘇高考)依據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建立的政體屬于資產階級代議制。這部憲法內容中最能體現資產階級代議制特征的是()A.帝國依據本憲法在聯邦領土內行使立法權B.德意志皇帝在國際關系上為帝國的代表C.聯邦議會主席職位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D.帝國議會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選舉產生解析:選D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代議制的含義。代議制是指公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代議機關,間接參政議政、討論和決定國家大事、行使國家權力的一種民主制度和組織形式。依據“帝國議會由……選舉產生”可知D項最能體現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特征。6.(2014·江蘇高考)俾斯麥企圖建立一種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憲議會制度,以達到保持普魯士王朝政治統治優勢之目的。這種設想在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憲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體現這一目的的正確選項是()A.聯邦議會由民選產生B.帝國議會掌握著立法大權C.宰相對聯邦議會負責D.帝國皇帝有主宰議會之權解析:選D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掌握德意志帝國代議制政體的特點。由材料信息可知,俾斯麥的目的是確保德意志帝國君主的統治,D項符合題意。結合《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內容可知,在德意志帝國代議制政體之下,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選舉產生,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宰相對皇帝負責,故A、B、C三項錯誤。7.(2011·江蘇高考)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國憲法具有一個唯一的穩固的軸心——一個帝國首相(宰相)。聯邦會議……處于這樣一種地位,這種地位使其他責任行政權成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因而使帝國責任大臣無法存在。”材料中“帝國首相的責任行政權”表現為()A.憲法賦予首相國家最高權力B.帝國首相擁有內閣的控制權C.帝國首相只對聯邦會議負責D.內閣大臣均由帝國首相任命解析:選B本題考查德意志帝國代議制的特點。德國的國家最高權力掌握在皇帝手中,A項錯誤;德國首相主持內閣工作,擁有內閣的控制權,B項正確;德國首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由皇帝決定,只對皇帝負責,C項錯誤;D項說法錯誤?!罢n時檢測(四)”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2018·泰州期中)1640~1660年革命期間,盡管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處死了國王、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國,但仍有學者認為,與前者相比,從歷史的視角來看,1688年“光榮革命”的革命性更強。這是因為()A.前者的革命措施過于超前且多暴力B.后者通過不流血的溫和方式成功奪權C.前者的革命影響波及面過窄且短暫D.后者成功引發了不可逆轉的政治轉型解析:選D1660年之后出現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而“光榮革命”之后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真正確立,且不斷發展,不可逆轉,故答案為D項。2.(2018·啟東中學月考)“光榮革命”后,內閣大臣由國王任命并對其負責。后來,國王意識到政務方針必須得到議會的認可,于是逐漸過渡到在議會多數派別中遴選大臣。到安妮女王時期(1702~1714年),大臣們有事先在自己中間協商,協商好了再向女王報告,取得女王認可。這表明英國()A.光榮革命成果受到侵蝕 B.國王仍舊擁有行政權力C.責任內閣制已基本形成 D.議會未能阻止國王專權解析:選B從材料看,內閣大臣的遴選權還在國王手中,同時大臣的意見還是必須向女王報告,說明國王仍然擁有行政權,B項正確。3.(2018·揚州調研)從1692年起,英國下院多次提出《任職法案》,力圖將那些由國王任命并接受俸祿的官員排擠出下院,但結果幾乎都是被聽命于國王的上院所否決。這說明當時的英國()A.君主立憲制尚未完善 B.國王完全控制了議會C.上院在議會有決定作用 D.《權利法案》遭到破壞解析:選A材料中說明國王仍然擁有一定的權力和影響,說明君主立憲制急需完善,故A項正確。4.(2018·鹽城中學聯考)處死查理一世無疑是“革命”,但是經過“光榮革命”的“反革命”,英國用憲政框架吸納革命原則,成就了代表資本主義發展方向的近代憲政體制。資產階級與王權之間達成了王權接受限制的持續妥協,維護了英國持久穩定的法治與和平。與此相符的推論是()A.“光榮革命”是歷史倒退B.憲政體制下國王與議會實現了分權制衡C.內閣制是英國憲政的核心D.政治斗爭中的談判與妥協更具有建設性解析:選D根據題干可知,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過程中,資產階級與王權之間達成了王權接受限制的持續妥協,說明政治斗爭中的談判與妥協更具有建設性,D項正確。5.(2018·鹽城期中)19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議會“下院的真正工作無非是充當內閣登記機關”。從1887~1897年,政府參加議會會議的時間平均達到了會議全部時間的84.5%。同時,在許多重大問題上,議會只規定一般原則,而授權內閣或某一行政部門去制定具體的施行細則。這說明當時英國()A.議會中心地位逐漸喪失 B.立法權受行政權控制C.責任內閣制真正確立 D.行政權力不斷地膨脹解析:選D根據材料“下院的真正工作無非是充當內閣登記機關”和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議會的實際權力不斷萎縮,議會只規定一般原則,內閣制定具體的施行細則,表明英國內閣的權力逐漸增強,D項正確。6.在一部歷史著作中曾有這樣的描述:英國人民目睹查理一世人頭落地時,發出了痛苦的呼聲;看到查理二世返回倫敦時,夾道歡迎;同樣,光榮革命后,威廉和瑪麗在英國登陸時也是如此轟動。這反映了英國()A.民眾對議會的種種舉措表示不滿B.民眾懷有尊重傳統的社會心理C.社會一直有制約王權的巨大力量D.王權與議會的矛盾不可調和解析:選B處死國王時民眾“發出了痛苦的呼聲”,國王返回時民眾“夾道歡迎”,反映出民眾懷有尊重傳統的社會心理,故B項正確。7.錢乘旦先生認為:“民主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不是工業革命的原因,沒有工業革命,是沒有現代民主化進程的?!币韵率穼嵟c該觀點一致的是()A.發動光榮革命 B.頒布《權利法案》C.形成責任內閣 D.1832年議會改革解析:選D錢乘旦先生這段話說的是工業革命與現代民主化進程的關系。工業革命的完成使工業資產階級的實力增強,通過1832年議會改革,擴大了工業資產階級的議席,極大地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故D項正確。8.18世紀80年代,美國政治家麥迪遜寫道:“全世界將初次看到一種以顛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則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將看到整個社會權力到處服從于各部分權力;全世界將看到一個頭腦聽從四肢指揮的怪物。”“怪物”是指()A.邦聯體制的國家 B.聯邦體制的國家C.君主立憲制國家 D.民主共和制國家解析:選A根據題干“顛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則”即缺乏具體、統一的政府的原則;“整個社會權力到處服從于各部分權力”、“頭腦聽從四肢指揮”體現地方權力高于中央的特點;可見美國政治家麥迪遜所說的“怪物”應是美國獨立之初實行的松散的邦聯體制,A項正確。9.(2018·揚州期中)有美國學者認為:“我國憲法創立了一種在形式和設計上史無前例的政治體制。它建立了兩套政府機構,兩者都同創造、維持它們并受它們統治的人民各自發生直接的關聯,各自相互知悉并保持默契,各自產生相互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边@一政治體制是()A.共和制 B.聯邦制C.邦聯制 D.民主制解析:選B“兩套政府機構”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力,屬于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是美國聯邦制的典型特點,故B項正確。10.“美國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責任是裁決涉及憲法解釋問題的案件,判定某項法律或政府行動是否違憲。這一被稱為司法審查的權力使最高法院能夠否決聯邦或州的法律,如果這些法律在最高法院看來是與憲法相沖突的話?!睂Σ牧侠斫庹_的是()A.最高法院是美國國家權力中心B.聯邦和各州并無獨立的立法權C.最高法院統攬國家各級司法權D.體現了國家權力的分權與制衡解析:選D美國實行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約,最高法院是美國國家權力中心說法錯誤,故A項錯誤;聯邦和各州擁有獨立的立法權,但最高法院擁有對聯邦和州通過的法律的司法審查權,故B項錯誤;最高法院擁有最高司法權,各級司法權屬于各級法院,故C項錯誤;最高法院擁有司法審查權體現了立法和司法的制衡,故D項正確。11.“人民交出的權力首先分給兩種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權力再分給幾個分立的部門。因此,人民的權利就有了雙重性保障,兩種政府將互相控制,同時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與此內容相關的文件是()A.《權利法案》 B.美國1787年憲法C.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解析:選B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了兩種不同的政府即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指三權分立,故B項正確。12.(2018·南京調研)由于德國的統一是由普魯士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的,因而,“普魯士不可避免的湮沒了德意志”。下列關于德國王朝戰爭統一后的表述,正確的是()A.德意志帝國建立了邦聯體制B.普魯士在帝國中占統治地位C.帝國議會議員由普魯士任命D.德國資本主義發展出現倒退解析:選B德國統一是由普魯士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的,表明普魯士在帝國中占統治地位,故B項正確。13.馬克思曾指出,德意志帝國實質上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對這段話理解不正確的是()A.德意志帝國具有資本主義色彩B.德意志帝國的統治不穩固C.德意志帝國議會的權力很小D.德意志帝國皇帝的權力很大解析:選B本題考查德意志帝國的政體。“議會形式”體現資本主義色彩,故A項正確;統治不穩固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B項錯誤;“粉飾門面”意味著議會的權力很小,故C項正確;“封建殘余”“軍事專制制度”體現皇帝權力很大,故D項正確。14.1850年普魯士憲法規定:“國王有宣戰、媾和及與外國訂立其他條約之權”,“立法權由國王與兩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滿二十五歲的普魯士人有選舉權”。這表明當時的普魯士()A.用代議制粉飾封建君主專制B.已具備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C.確立了議會制君主立憲制D.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解析:選B題干中提到“立法權由國王與兩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滿二十五歲的普魯士人有選舉權”,說明普魯士初步建立了代議制,體現出了普魯士具備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故B項正確。15.右圖是1890年英國雜志刊登的題為《放下方向舵》的時事漫畫,講述的是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辭職的大事。根據當時德國政治體制,你認為最有可能讓他辭職的是()A.皇帝 B.內閣C.帝國議會 D.聯邦議會解析:選A德意志帝國的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只對皇帝負責,故A項正確;內閣由首相領導對其負責,故B項錯誤;帝國議會受聯邦議會控制,而聯邦議會由宰相控制,故C、D兩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5分)16.(2011·江蘇高考)近代世界史上,英國在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方面遠遠走在其他國家前列,由此成為現代化潮流的“領頭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由于該國在……17世紀時,政治結構……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娌ɡ稓W洲經濟史》材料二從18世紀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出現了這樣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義的政治與快速發展的經濟同行?!獎⒊傻取队簭姆Q霸世界到回歸歐洲》材料三1796年時,120名下院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孫,占下院總人數的21%,還有數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的,二者加在一起,超過全院人數的70%?!虧h大《文化傳統與政治變革》材料四(英國)開始了產業革命,這一革命把經濟力量的重心完全轉移了。……1830年的資產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階級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貴族手中并且被貴族用來抵制新工業資產階級的野心的政治權力,已經同新的經濟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須同貴族進行一次新的斗爭?!鞲袼埂渡鐣髁x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文版導言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工業革命的原因。(3分)(2)材料二中“保守主義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時期保守主義政治的特征。(6分)(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爭”指什么?依據材料四,概括這次斗爭的原因。(4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現代化各要素之間的關系。(2分)解析:本題考查英國工業革命和英國政治制度的變革。第(1)問,從政治保障、經濟條件、科技角度回答即可。第(2)問,首先,抓住“從18世紀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紀30年代”理解“保守主義的政治”含義;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3)問,首先,抓住“產業革命,這一革命把經濟力量的重心完全轉移了。……1830年的資產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階級是大不相同的”理解“新的斗爭”的含義;然后,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答案。第(4)問,首先,抓住“近代世界史上,英國在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方面遠遠走在其他國家前列,由此成為現代化潮流的‘領頭羊’”理解“現代化各要素”的含義;然后,從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君主立憲制(或資產階級代議制)提供的政治保證;資本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提供的自由勞動力;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手工工場時期的生產技術進步。(2)建立:通過光榮革命(或《權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議會取代王權成為國家權力中心;貴族控制議會;工業資產階級未能充分參與政權。(3)新的斗爭:1832年議會改革運動。原因:經濟發展與政治制度之間出現了矛盾;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地位的提高;工業資產階級參政愿望的增強。(4)關系:政治變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保證;經濟發展又會推進政治變革。(時間:45分鐘滿分:6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學者哈羅德·伊尼斯在《傳播的偏向》中這樣評價梭倫:“他相信,違背公正必然要擾亂公眾的生活。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于是,權威的根基就被摧毀了。”梭倫改革時,“權威的根基就被摧毀”主要得益于()A.實行財產等級制 B.廢除債務奴隸制C.實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會議解析:選A材料中“權威的根基”表明貴族對政治的壟斷,根據梭倫改革內容,實行按照財產多少劃分社會等級,削弱了貴族的特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工商業者的政治地位的提高,故A項正確。2.(2018·揚州期中)雅典在公元前480年薩拉米海戰凱旋后,廢除了一切關于行政官員任選的財產限制,規定每個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此理解錯誤的是()A.廢除了梭倫確立的財產原則B.打破了部落貴族對權力的壟斷C.社會中下層公民進一步獲益D.極大地推進了雅典民主化進程解析:選B雖然廢除了財產等級制度,只是擴大了公民的選舉權,并不能說明貴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被打破,故B項錯誤。3.雅典召開公民大會時會提前四天公布會議議程,對于非常重要的問題,公民大會可能進行兩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對他認為不合法的建議提出控訴。這反映出雅典民主()A.權力機構相互制約 B.公民內部輪番而治C.決策程序力求完善 D.公民權利日漸擴大解析:選C據材料“雅典召開公民大會時會提前四天公布會議議程”和“公民大會可能進行兩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對他認為不合法的建議提出控訴”可知決策程序力求完善,故C項正確。4.在伯利克里時代,五百人會議在實際上仍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并兼有政府職能,五百人會議由雅典的十個選區用抽簽辦法各選50名代表組成……當值期間負責準備議案和處理日常工作,每日仍用抽簽辦法選取一個主席主持會議。以上材料反映雅典()A.有利于平民參政,推動民主政治發展B.直接民主存在弊端C.徹底鏟除舊氏族貴族政治特權D.擴大了民主范圍,奠定民主政治基礎解析:選A材料“五百人會議由雅典的十個選區用抽簽辦法各選50名代表組成……每日仍用抽簽辦法選取一個主席主持會議”表明是輪流坐莊、輪番而治,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平民參政,推動民主政治發展,故A項正確。5.雅典公民確是如我們所能想象的那樣充分參與政治活動。每個人無論貧富,除了不能成為將軍外都有機會去做任何事情。更引人注意的是,所有重要的政治決策要得到公民大會亦即參加會議的多數公民的同意。對材料評價準確的是()A.雅典居民享有充分民主權利B.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一切官職C.雅典民主體現絕對平等與公正原則D.考慮欠周的感情色彩可能會影響決策解析:選D享有充分民主權利的是雅典公民,不是雅典居民,故A項錯誤;“每個人無論貧富,除了不能成為將軍外都有機會去做任何事情”表明雅典公民可以擔任除將軍外的一切官職,故B項錯誤;雅典民主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無法做到絕對平等和公正,故C項錯誤;所有重要的政治決策要得到公民大會亦即參加會議的多數公民的同意,由于參政公民素質的原因,考慮欠周的感情色彩可能會影響決策,故D項正確。6.(2018·鹽城中學月考)雅典民主制是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頭,它所創立的很多原則對后世影響深遠。以下表格中對應關系錯誤的是()選項政治家主要內容主要原則A梭倫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主權B克利斯提尼設五百人議事會輪番而治C克利斯提尼實行“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D伯利克里陪審法庭成為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民主監督解析:選C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陶片放逐法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一項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于前510年創立,雅典公民可以通過投票,強制將某個人放逐,目的在于驅逐可能威脅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所以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維護民主政治的手段,并不是為了維護司法的公正,C項錯誤。7.《十二銅表法》第三表規定:“債權人得拘禁債務人六十日。在此期內,債務人仍可謀求和解;如不獲和解,則債權人應連續在三個集市日將債務人牽至廣場,并高聲宣布所判定的金額。在第三次牽債務人至廣場后,如仍無人代為清償或保證,債權人得將債務人賣于臺伯河外的外國或殺死之。”該材料反映了《十二銅表法》()A.注重證據,公平正義 B.注重程序,靈活性強C.注重形式,保護平民 D.注重執行,條文清晰解析:選D材料規定的比較詳細,盡可能的考慮雙方的利益,且條文清楚,便于執行,故D項正確。8.萬民法又被稱為“裁判官法”,是因為裁判官告示是其最重要的淵源。告示一般包含三種因素:①現存地中海各國商法中的某些規定;②剔除了形式主義僵化刻板內容的部分市民法舊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