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測量專業知識講座課件_第1頁
碎部測量專業知識講座課件_第2頁
碎部測量專業知識講座課件_第3頁
碎部測量專業知識講座課件_第4頁
碎部測量專業知識講座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1地形圖符號一、地形圖符號有三類:地物符號、地貌符號、注記符號1、地物符號:表示地物的類別、形狀、大小及其位置。2、地貌符號:等高線+特殊地貌符號地形圖上表示地貌最常用的是等高線法。對峭壁、沖溝、梯田等特殊地形,不便用等高線表示時,則繪注相應的符號。3、注記:文字注記、數字注記和符號注記二、等高線關系與坡度1、等高距h、基本等高距h02、等高線平距d3、坡度:三、典型地貌的表示1、山頭與洼地2、山脊與山谷3、鞍部4、陡崖與懸崖5、沖溝與雨裂四、

等高線分類1、首曲線:按基本等高距繪制(線粗0.15mm)

,不注記高程2、計曲線:按基本等高距繪制(線粗0.25mm)

,注記高程。3、

間曲線:按1/2基本等高距繪制,不注記高程,用長虛線表示。五、

等高線特性1、等高2、閉合3、除陡崖、懸崖處,等高線不相交、不重合4、平距與坡度關系5、等高線垂直山脊、山谷線§7-2測圖前的準備工作1、設計圖幅位置,確定圖幅西南角坐標;返回下頁2、繪制坐標方格網,標注格網坐標。3、展繪控制點ΔxeA=150mΔyeA=120mxA=700m,yA=720mxe=550m,ye=600m§8-3碎部測量方法一、碎部點選擇基本原則1、地物:1.依比例測繪:外輪廓的轉折點、交叉點、方向變化點等;2.半比例測繪:中心線的轉折點、交叉點、方向變化點等;3.不依比例測繪:地物中心點;4.間距符合《規程》。2、地貌:1.

棱線(不同坡度斜平面交線)點、地性線(山脊線、山谷線)、地貌最高、低處;⒉間距符合《規程》。二、碎部點測繪方法1、平面位置:極坐標法或直角坐標法。經緯儀測角,視距法或皮尺量距。2、高程:視距三角高程或水準高程。三、經緯儀測繪法1、安置儀器、量儀器高、定向(后視方向度盤調零及圖板展后視方向線)2、觀測及展繪:(1)測碎部點方向值,展碎部點方向;(2)“三絲”讀數、豎盤讀數。計算水平距離并展碎部點平面位置,計算并注記高程;(參見圖)(一)、極坐標法(二)、直角坐標法測、算碎部點X、Y、H,按坐標展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