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3課宋明理學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2024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3課宋明理學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2024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3課宋明理學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2024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3課宋明理學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2024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3課宋明理學課時作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3課宋明理學一、選擇題(1~10題為基礎達標題,11~15題為實力提升題)1.(2024·常州高二檢測)北宋理學家“二程”說:“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則,一物統有一理?!边@表明“理”是()A.超時空的,完滿的精神實體B.世界萬物的總根源C.自然和社會的最高法則D.封建倫理道德之總稱答案C解析從題干中“有物必有則”,可以看出,理是一種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最高法則,故C正確;其他選項與材料信息不符。2.宋代“二程”的思想對于儒學發展的意義在于:他們第一次以“天理”作為最高范疇,系統地整理了儒家學說,認為“凡事皆有理”而“萬理出于一理”。這從理論上確立了()A.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B.儒家心學的統治地位C.儒家倫理學說的先天權威性D.理學作為統治思想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確立于西漢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見為漢武帝所接受,故A項錯誤;“二程”的思想屬于程朱理學派別,與陸王心學有區分,故B項錯誤;“二程”所謂“天理”,事實上是從天理的高度論證了儒家的綱常禮教、倫理道德的合理性,故C項正確;題干要求從“理論上”而不是其實際作用,故D項錯誤。3.(2024·宿遷高二期末)李約瑟稱朱熹理學“反映了近代科學的立足點”,“和近代科學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無不同”。他的主要依據是朱熹主見()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氣C.心即理也 D.理氣同源答案A解析格物致知強調親身實踐獲得真知,這與西方科學中實踐精神不約而同,A項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B、C、D都是理學的內容,但不符合題意,故B、C、D錯誤。4.(2024·泰州高二期末)朱熹認為:“為吾民者,父義,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相互勸戒,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諧宗姻,周恤鄰里,各依本分……保內如有孝子順孫、義夫節婦,事跡顯著,即仰具申,當依條旌賞。其不率教者,亦仰申舉,依法究治?!痹撝饕姰a生的干脆效果是()A.儒家思想起先成為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B.儒家的思想觀念成為一般百姓的行為規范C.程朱理學成為北宋以后居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D.宋明理學成為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法律制度答案B解析儒家思想起先成為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是在漢代,故A項錯誤;“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諧宗姻,周恤鄰里,各依本分”說明三綱五常的作用,故B項正確;程朱理學成為居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是在南宋時期,故C項錯誤;理學是思想,不是法律制度,故D項錯誤。5.(2024·如皋高二期末)“千萬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毕铝羞x項與上述觀點相像的是()A.存天理,滅人欲B.先獨創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覽C.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D.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答案B解析據材料“同此心同此理也”推斷是南宋陸九淵的主見,心為萬物本原,“存天理,滅人欲”是南宋理學思想家朱熹的思想,故A項錯誤;“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為北宋理學思想家程顥相識儒家倫理道德的方法(格物致知)的觀點,故C項錯誤;“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是明末清初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項錯誤。6.(2024·揚州高二期末)王守仁早年曾信仰程朱,并依照朱熹的學說去修行,但“不得其理”,后“徹悟”說:“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庇纱怂岢?)A.格物致知 B.理先氣后C.致良知 D.經世致用答案C解析朱熹主見格物致知,與材料中“依照朱熹的學說去修行,但不得其理”不符,故A項錯誤;朱熹主見理先氣后與材料中“依照朱熹的學說去修行,但不得其理”不符,故B項錯誤;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是說知和行都產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材料中沒有涉及經世致用,故D項錯誤。7.(2024·徐州高二期末)“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于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贝嗽婈U釋的觀點應屬于()A.朱熹 B.陸九淵C.王守仁 D.程顥答案C解析朱熹、程顥主見“格物致知”,與心學不同,故A、D項錯誤;陸九淵主見“心即理也”“獨創本心”,與材料“良知”不符,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個個人心”“良知”,反映了王守仁關注內心、“致良知”等理念,故C項正確。8.(2024·鹽城高二期末)北宋尚有“河東獅子吼”,而到了南宋“婦女裹腳”“貞節牌坊”等現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婦女社會地位急轉直下的時代。宋代女性地位變更的主要緣由是()A.精耕細作的農業須要更多男性B.商品經濟發展變更了人們觀念C.傳統思想演化影響了社會生活D.軍事政策變更導致軍隊人員增加答案C解析宋朝理學思想的發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時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滅人欲”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影響到人們思想觀念的變更,故C項正確。9.(2024·淮安模擬)朱熹《朱子語類》中講:“未有天地之先,終歸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這事,先有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卻旋將這道理入在里面”。以下說明忠實于材料原意的是()A.理是萬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B.君為臣綱、父為子綱與天地同理C.格物致知是相識天理的必由之路D.天理與人心本質上沒有根本區分答案B解析理是萬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是心學,故A項錯誤;材料“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只待有了君臣父子,卻旋將這道理入在里面”表明君臣父子之理等同于天地之理,故B項正確;格物致知是相識理的方法,材料沒有涉及,故C項錯誤,陸王心學談人心,注意內心反省,朱熹沒有涉及人心問題,故D項錯誤。10.(2024·徐州考前模擬沖刺打靶卷)王守仁曰:“我今說個知行合一,剛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边@說明心學()A.重視道德修養 B.強調格物致知C.提倡知先行后 D.主見人性本惡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得出心學重視道德修養,故A項正確;強調格物致知的是程朱理學,故B項錯誤;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故C項錯誤;主見人性本惡的是荀子,故D項錯誤。11.明朝一位學者說:“自哲學家朱熹的時代以來,真理已明白地顯示于世界。我們不再須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實踐?!边@里的“實踐”主要是指()A.確立了宋明理學的統治地位B.遵從作為道德規范的“三綱五常”C.改革科舉取士的內容和形式D.維護君主專制中心集權的統治答案B解析A、D項屬于“實踐”的作用,故A、D項錯誤;“實踐”的內容在材料中指“朱熹的真理”,即“三綱五常”的道德規范,故B項正確;改革科舉取士的內容和形式與“實踐”的內容無關,故C項錯誤。12.“自朱熹評注的儒家經典成為文職人員考試的依據以后,理學成為直到19世紀末葉以前帝國正式的正統觀念,其結果是為不斷增長的社會僵化供應了其所以存在的一個學術性理由?!辈牧蠌娬{()A.程朱理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B.理學成為正統觀念,儒家退出歷史舞臺C.科舉制導致社會僵化不斷增長D.朱熹評注的儒家經典成為科舉考試內容答案A解析由“其結果是為不斷增長的社會僵化供應了其所以存在的一個學術性理由”可知,理學為僵化的社會服務,故A項正確;理學是儒家思想獲得新發展的表現,故B項錯誤;題干強調理學與社會僵化之間的關系,而沒有強調科舉制導致社會僵化不斷增長,故C項錯誤;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故解除。13.朱熹說:“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穿處。不知不覺,自然醒悟?!标懢艤Y則說:“讀書……只以曉文義為是,只是兒童之學,須看意旨所在?!彼麄兊母痉制缭谟?)A.明“理”的方法 B.讀書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 D.讀書的目的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朱熹與陸九淵的思想?!敖袢崭褚患?,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穿處”體現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論,“讀書……只以曉文義為是,只是兒童之學,須看意旨所在”體現了獨創本心,認為讀書只是“兒童之學”,因此兩者的根本分歧是明“理”的方法,故A項正確;陸九淵沒有涉及讀書的方法,故B項錯誤;兩者明“理”的目的和讀書的目的均相同,即明“天理”,故C、D兩項錯誤。14.(2024·南通、揚州、泰州二模)蕭公權在評述某思想家時指出:“良知學說似遠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搖動傳統思想權威之傾向。朝廷官吏視為邪說,東林首領顧憲成亦斥其不守禮教,一任心裁?!痹撍枷爰覒?)A.董仲舒 B.朱熹C.王守仁 D.程顥答案C解析董仲舒與材料中“良知學說”不符,故A項錯誤;朱熹、程顥與材料中“良知學說”不符,故B、D項錯誤;王守仁提出“良知學說”,同時材料中“東林首領顧憲成”表明是明朝,故C項正確。15.明清兩代都強調以禮入法,制定有“留養”之條,即對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惡”范圍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無養的,可奏請免將罪犯處決,以留下來養親。這表明()A.封建統治者對人性的敬重B.綱常倫理對封建統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滅人欲”的深刻影響D.封建法律程序的隨意性答案B解析題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無養的,可奏請免將罪犯處決,以留下來養親”并未體現出封建統治者對人性的敬重,故A項錯誤;題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無養的,可奏請免將罪犯處決,以留下來養親”體現出了統治者對孝道的重視,從而說明白綱常倫理對封建統治的重要性,故B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滅人欲”,故C項錯誤;題干中并未體現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隨意性,故D項錯誤。二、推斷題(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16.南宋的朱熹是心學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等主見。()答案B解析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心學的集大成者是王守仁,故本題說法錯誤。17.(2024·江蘇學業水平模擬,31)南宋思想家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強調“宇宙便是吾心”。()答案A解析南宋時期,理學家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見;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故本題說法正確。三、材料題18.(2024·南通學業水平模擬)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創建性貢獻。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漢大儒董仲舒建議武帝“諸不在六藝(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經由董仲舒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漢代儒學……廣采了陰陽、墨、名、法、道各家之長。正是這種容納、汲取和融會的精神,使儒家學說成為當時社會的指導思想?!獦怯盍摇吨袊幕母揪瘛凡牧隙彼螘r期,新儒學思潮的振興,促使“治學”與“從政”的溝通蔚為風氣。以“天下”為胸懷的士大夫們,以“天道”“公議”為旗幟,參加治理國家政事。他們將個人修養與天下國家之興亡聯系起來,將自我道德名節的完善視為最終目標?!婿取吨腥A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三王守仁認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對宋儒把知與行看作兩事,認為“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陽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