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課后篇鞏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究中曲折發展課后篇鞏固提升學業水平引導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最核心的任務是()A.鞏固無產階級政權B.復原發展國民經濟C.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D.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最核心的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故選D項。答案D2.“一五”安排期間,我國實行糧食安排供應制度,各地依據國家糧食安排供應的相關規定,以戶籍為依據確定糧食供應的對象與數量。這一制度的實行()A.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B.保障了工業化戰略實施C.緩解了災難造成的糧食短缺D.加速了國民經濟的復原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一五”安排與安排經濟體制的確立。按安排供應糧食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沒有關系,故A項錯誤;按安排供應糧食沒有變更糧食總量,故不能緩解災難造成的糧食短缺,C項錯誤;“一五”安排期間是經濟發展時期,不是經濟復原時期,D項錯誤。按安排供應糧食可以保證城市居民和工人的須要,有利于工業化戰略的實施,故B項為正確答案。答案B3.假如為下面三幅圖片擬定一個標題,最恰當的是()A.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B.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C.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究D.“一五”安排取得的輝煌成就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第一幅圖反映的是過渡時期,其次幅圖反映的是“一五”安排,第三幅圖反映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到來。故能反映三幅圖全貌的是C項。答案C4.中共七大、中共八大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和建設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兩次會議的共同點是()A.召開于中國處于重大歷史轉變之際B.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斗爭閱歷C.以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為奮斗目標D.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解析中共七大召開于抗日斗爭即將成功,中國革命面臨新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等背景之下;中共八大召開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故A項正確。答案A5.中國在1965—1976年出現了三次經濟復蘇回升現象,分別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現的共同緣由是()A.對外貿易的發展B.“大躍進”的推動C.“一五”安排的實施D.訂正“左”傾錯誤答案D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2年現代工業在我國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我國很多重工業產品的人均產量,不僅遠遠落后于工業發達國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摘編自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材料二毛澤東說:“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里面,狀況是困難的,國民經濟原來又很落后,要建成社會主義,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建設一個強大的高度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就須要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摘編自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依據材料概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狀況。為此,黨和政府實行了什么措施來變更這一狀況?(2)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工業化建設的相識。參考答案(1)狀況:工業尤其是重工業落后。措施:制定“一五”安排,優先發展重工業。(2)相識:工業化建設是一個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工業化建設要和本國國情相適應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實力素養拓展一、選擇題1.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周恩來說,今日的主要問題,是先做到不失業、不饑餓。為此,《共同綱領》規定公私企業目前一般應實行八小時至十小時的工作制。這說明當時最緊迫的問題是()A.快速復原國民經濟B.改善工人生產條件C.進行社會主義改造D.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面臨兩大主要任務,即復原發展國民經濟和鞏固新生政權。題干中的“不失業、不饑餓”反映出當時最緊迫的問題是快速復原國民經濟,A項正確。答案A2.某同學利用下表開展探討性學習。他確立的探討主題應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貧農、中農85.5%45.2%92.1%91.5%富農、地主14.5%54.8%7.9%8.5%A.土地改革——農夫在經濟上翻了身B.合作化運動——殲滅了私有制度C.憲法頒布——建立了社會主義D.人民公社化——邁步走向共產主義答案A3.企業名稱的變更反映了歷史發展的演化。天津老字號“盛錫福”建于1911年,始稱“盛錫福帽莊”,20世紀50年頭中期改為盛錫福制帽廠,60年頭中期又改為紅旗帽廠和前進帽店,而80年頭它已經成為“盛錫福帽業有限公司”了。50年頭中期易名的主要緣由是()A.為適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政治形勢B.為適應過渡時期總路途而對企業進行公私合營C.在中共八大指導下對企業進行改革D.膽怯 “割資本主義尾巴”而易名解析把握關鍵詞“20世紀50年頭中期”可知緣由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選擇B項。答案B4.1953年,中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其中農業改造的主要特征是()A.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C.發展小農經濟D.實行生產責任制解析對農業進行改造的主要方式就是成立合作社,故A項正確;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之后實行的政策,故B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1949年到1952年實行小農經濟,故C項錯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在我國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故D項錯誤。答案A5.我國制定“一五”安排時,確定經濟建設速度工業生產平均年增長率為14.7%,農業為4.3%的發展指標,這同世界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是比較高的。“一五”安排完成時,工業生產平均年增長率為18%,農業為4.5%。材料說明“一五”安排()A.得到全國人大的批準B.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C.基本遵循實事求是原則D.變更了工業落后的面貌解析“一五”安排制定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沒有建立,故A項錯誤;材料中體現的是工業年增長率較快,但沒有體現輕重工業的詳細發展狀況,故B項錯誤;由于“一五”安排的指標都超額完成,這說明“一五”安排基本遵循實事求是原則,故C項正確;題干只體現了工農業的增長幅度,沒有體現“一五”安排的作用,故D項錯誤。答案C6.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手工業總產值比重變更表》和所學學問,推斷下列解讀正確的一項()年份百分比類型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合作化手工業0.50.82.23.55.611.719.992.995.2個體手工業99.599.297.896.594.488.380.17.14.8A.到1957年我國已經完全殲滅私有制B.手工業改造是我國三大改造的開端C.表格說明手工業領域公有制基本確立D.手工業改造為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解析從表格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手工業總產值中合作化手工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個體手工業并未徹底消逝,解除A項;在三大改造中農業首當其沖,B項錯誤;為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的主要是“一五”安排的實行,解除D項。故答案選C項。答案C7.導學號09504023下圖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安排期間中國、美國、英國主要工業指標年均增長速度的比較。據此可以推知()A.中國原有工業基礎很薄弱B.冷戰制約美英工業發展C.中國重工業發展急躁冒進D.美英傳統工業產業衰落解析中國原有工業基礎很薄弱,“一五”安排優先發展重工業,因此主要工業指標年均增長速度超過英國和美國,故A項正確;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冷戰格局下的東西方對抗不會制約美英工業發展,故B項錯誤;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是兩極格局下鞏固國防的須要,并非急躁冒進,故C項錯誤;美英傳統工業產業年均增長速度不及中國,是因為其已經確立優勢地位,達到較高水平,與產業衰落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A8.1958年毛澤東在各地視察期間特地發表講話時驕傲地說:“到現在,我們還有一些同志不情愿在工業方面搞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他們把工業戰線上搞群眾運動,說成是‘不正規’,貶之為‘農村作風’‘游擊習氣’。這明顯是不對的。”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大躍進”導致了經濟比例嚴峻失調B.經濟領域出現了嚴峻的右傾錯誤C.對1958年起先的“大躍進”運動,人們持不同的看法D.毛澤東認為在工業戰線上搞群眾運動是不對的解析“還有一些同志不情愿在工業方面搞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他們把工業戰線上搞群眾運動,說成是‘不正規’”都表明人們對1958年起先的“大躍進”運動有不同看法。故選C項。答案C9.“高產衛星”是“大躍進”時期的常用詞。有人以《人民日報》為例做統計,“高產衛星”一詞,1957年未有文章運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還是“陜西長安縣的一個學習組說1958年種的‘三畝六分高產衛星田’不敬重‘莊稼生長的規律’了”。材料反映了()A.“大躍進”的開展局限于農業領域B.“大躍進”于1960年達到高潮C.1960年人民政府起先全面訂正“左”傾錯誤D.“大躍進”進程中已出現反思解析“大躍進”的開展主要在工業領域,故A項錯誤;“1958年有85篇……1960年只有1篇”說明“大躍進”于1958年達到高潮,故B項錯誤;1960年人民政府在農村訂正“左”傾錯誤,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陜西長安縣的一個學習組說1958年種的‘三畝六分高產衛星田’不敬重‘莊稼生長的規律’了”說明“大躍進”進程中已出現反思,故D項正確。答案D10.1958年底,我國農村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勞動和統一安排的體制。這種體制產生的干脆影響是()A.家庭經營形式被徹底打破B.全部制結構發生根本變更C.農業生產效率提高D.工業化的基礎增加解析人民公社體制下,經營規模擴大,干脆導致家庭個體經營形式的消逝,所以A項符合題意。全部制結構仍舊是公有制,沒有發生根本變更,解除B項。由于實行統一的安排體制,打擊了農夫的生產主動性,農業生產效率下降,解除C項。由于該體制未能調動農夫主動性,農業得不到發展,工業化的基礎也得不到增加,解除D項。答案A11.下圖是一份詢問筆錄,該詢問筆錄產生的背景是()詢問筆錄問:你的雞蛋是拿來賣的嗎?答:我喂有兩個雞生產的,只有10個……問:你帶雞蛋進城市沿街出售對不對?答:我來賣雞蛋是錯誤的,應當賣給國家,今后的東西完全賣給國家,改正錯誤。處理看法:教化后,雞蛋收購。A.清政府對民族工商業進行打壓B.民國官僚資本壓制工商業發展C.“一五”安排忽視了輕工業發展D.安排經濟實施及極“左”思潮泛濫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究中曲折前進。依據材料可知,安排經濟時期,不允許買賣雞和蛋,該時期實行配給制,取消了商品買賣,所以正確答案是D項。答案D12.1975年7月17日,黨中心轉發國務院《關于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狀況的報告》,指出,3個月以來,“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一個月比一個月好”。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15%,全國農業總產值比1974年增長4.6%。出現上述變更的主要緣由是()A.粉碎了林彪集團B.國家工業政策的推動C.鄧小平大力整頓D.人們建設國家的熱忱解析粉碎了林彪集團是在1971年,故A項錯誤;1975年國家沒有出臺新的工業政策,故B項錯誤;1975年,鄧小平對工業進行整頓,工業生產有所好轉,故C項正確;“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民眾缺乏建設國家的熱忱,故D項錯誤。答案C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工業化已經有了肯定基礎、對外受到軍事威逼和經濟封鎖的狀況下,通過內部的高積累和優先發展重工業,很快實現了工業化。而20世紀50年頭初期的中國,外部因朝鮮斗爭而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威逼和封鎖禁運,內部的國民經濟則因過去的半殖民地性質,重工業極為落后和布局特別不合理,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產業……1953年經濟建設實踐和理論探究,黨最終選擇了蘇聯工業化模式。——摘編自武力《新民主主義社會提前終結的歷史分析》材料二重工業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必需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這是已經定了的……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做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于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峻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要適當地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材料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工業化仍舊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難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定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1)依據材料一,概括我國選擇蘇聯工業化模式的主要緣由。材料中的“經濟建設實踐”主要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的含義是什么?有何意義?此后,中共八大對我國工業化建設明確提出了怎樣的任務?(3)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我國工業化道路在發展重點上發生了怎樣的變更?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變更的主要緣由。(4)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你對我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究有哪些相識?參考答案(1)緣由:蘇聯工業化模式有很多成功之處;國防平安保障的須要;新中國成立初期重工業基礎差,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實踐:實施“一五”安排。(2)含義: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兼顧輕工業和農業。意義:標記著我國起先探究一條適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