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3-2024學年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有學者指出美蘇大戰略中含有巨大差異,美國是要全球擴張,而蘇聯則要求劃分勢力范圍。出于這種差異,美國把蘇聯建立勢力范圍的行動視為對美國實現其大戰略的巨大障礙與威脅,認為只有在“地緣政治現實”的基礎上采取行動,美國才能避免被包圍,于是就有了“遏制”政策。導致這種差異的根源是()A.意識形態的不同 B.社會制度的不同C.經濟體制的不同 D.國家利益的不同【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題干設問題可知這是原因題。根據本題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二戰后的美蘇。根據材料信息“美國是要全球擴張,而蘇聯則要求劃分勢力范圍。”“美國把蘇聯建立勢力范圍的行動視為對美國實現其大戰略的巨大障礙與威脅”可知美蘇兩國在國家利益上存在沖突,D項正確。根據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兩大基本因素,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經濟體制的不同是造成美蘇差異的具體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項。故選D項。2.20世紀50—60年代,法國總統呼吁西歐在軍事、防務上扮演更獨立的角色,建議改組北約,實行“英法美三國擁有同等決策權”。雖然建議未成功,但法國收回地中海艦隊和空軍指揮權,退出美國主導的北約一體化軍事指揮體系,并先后成功試爆原子彈和氫彈,成為第四個擁核國家。法國的這些舉措()A.有利于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B.加劇歐洲進一步分裂C.使其成為世界第三極力量 D.使經濟陷入滯脹泥潭【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法國)。據材料關鍵詞“法國呼吁西歐在軍事、防務上扮演更獨立的角色”、“收回地中海艦隊和空軍指揮權,退出美國主導的北約一體化軍事指揮體系,并先后成功試爆原子彈和氫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有利于多極化趨勢的發展,A項正確;據材料“退出美國主導的北約一體化軍事指揮體系”,可知法國的這些舉措并不是為了加劇歐洲的分裂,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當時并沒有成為世界第三極力量,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出現“滯脹”現象,而且法國的這些舉措與經濟陷入滯脹泥潭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3.1981-1987年間,撒切爾政府出售100多萬套公共住宅,獲資20多億英鎊;將1/3的國有企業轉為私有,國企員工減員60萬,產值在國家經濟總產值的比重從1979年的11.5%下降到了6.5%。截至1988年底,政府通過出售住房與國有企業的總收入超過200億英鎊。這些做法()A.強化了國家的經濟干預 B.解決了社會的基本矛盾C.損害了市場的調節機制 D.增強了經濟的發展動力【答案】D【解析】本題屬于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選項可知本題為意義類、影響類選擇題,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根據材料可知,撒切爾政府出售公共住宅、國有企業,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增強了經濟的發展動力,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減少了國家干預,不是強化國家經濟干預,排除A項;解決了社會的基本矛盾表述太絕對,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減少了國家干預,增強了市場的調節機制,排除C項。故選D項。4.陳之驊的《蘇聯興亡史綱》中描繪了“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城鄉建立起了當時世界上一流的社會福利和保障體系:全民性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和退休養老制度;縮短了勞動時間,延長了婦女產前、產后的假期;特別是基本上保持著全民就業。”這表明()A.蘇聯社會福利世界領先B.蘇聯模式為福利制度提供保障C.蘇聯綜合國力不斷提高D.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蘇聯)。據材料“蘇聯城鄉建立起了當時世界上一流的社會福利和保障體系”及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的計劃經濟體制能夠整體對國家的經濟進行行政性管理,為蘇聯福利制度的構建提供了保障,B項正確;材料只涉及蘇聯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不能得知蘇聯社會福利領先世界,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蘇聯的社會保障制度情況,據此不能得知此時期蘇聯綜合國力是否“不斷提高”,排除C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體制,最終以失敗告終,排除D項。故選B項。5.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頒布《行動綱領》并強調,“生產結構必須多樣化,就像市場需求是多種多樣”。在服務領域中可以有“小私有企業”的地位,因為“同世界市場長期隔絕,已使國內價格結構和國際價格脫節”。這說明當時捷克斯洛伐克()A.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 B.借鑒蘇聯赫魯曉夫改革的措施C.拋棄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導 D.嘗試改革原有僵化的經濟體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根據材料“生產結構必須多樣化,就像市場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使生產結構必須多樣化,嘗試改革原有僵化的經濟體制,D項正確;僅從《行動綱領》一部分經濟體制改革,不能得出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結論,排除A項;赫魯曉夫改革并不涉及市場化,不能給捷克借鑒,排除B項;捷克斯洛伐克沒有拋棄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導,排除C項。故選D項。6.如表為2012年非洲主要進出口產品構成(單位:億美元;%)。據此可知,當時非洲()產品名稱進口出口數額占比數額占比機械及運輸設備1820.3129.58313.254.90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989.0716.07566.328.86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1054.7917.143830.7059.96食品和活動物717.5711.66423.796.63未另列明的化學品和有關產品635.4310.33216.733.39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182.392.96441.996.92A.進出口產品結構基本合理 B.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條C.工業化發展水平仍然較低 D.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非洲,根據材料概括可知: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非洲在2012年的出口產品中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占據了絕大部分(占比59.96%),而機械及運輸設備的出口占比較低(僅4.90%)。這種出口結構顯示出非洲依賴于初級產品的出口,缺乏高附加值的工業制成品,說明其工業基礎薄弱,工業化水平較低。同時,機械及運輸設備的進口占比(29.58%)較高,也反映出當地對工業制成品的依賴,C項正確;材料反映是非洲以出口原材料為主,而工業制成品出口份額較少,說明其對外國經濟依賴較大,反映的是其進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工業產品出口份額較低,說明其工業化水平較低,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出口以原材料為主的初級產品,說明其經濟發展較為單一,排除D項。故選C項。7.二十國集團(G20)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包括歐盟以及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它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定期在一起商討問題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據此可知,二十國集團的建立()A.推動了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 B.是區域經濟集團化的成果C.保證了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D.縮小了國際社會貧富差距【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二十國集團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定期在一起商討問題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這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A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二十國集團的成員并不集中在某一區域,排除B項;C項的“保證了”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當今國際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排除D項。故選A項。8.一些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長、對自然資源的盲目開采和短視的經濟政策是造成當今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環境問題“共同責任論”,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與發達國家相同的環境責任。該主張意在()A.公平公正地解決全球的環境問題 B.合理利用資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發達國家應承擔的歷史責任 D.承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國際地位【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材料“一些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與發達國家相同的環境責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發達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如今,發達國家普遍實現經濟轉型,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這一時期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與發達國家相同的環境責任,這是企圖扼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推卸其發展過程中造成環境問題應承擔的歷史責任,故發達國家的這一主張主要目的就是要扼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推卸應承擔的歷史責任,維護本國利益,C項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目的是推卸責任,維護本國利益,而不是公平公正地解決全球的環境問題,排除A項;當前秩序是維護發達國家利益的,發達國家并不希望建立新的秩序,排除B項;承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國際地位,并不是其目的,只是發達國家扼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推卸應承擔的歷史責任,維護本國利益的手段,排除D項。故選C項。9.春秋初期,秦、晉等國常把兼并得來的土地和滅亡的小國改設為縣,縣是國君直屬的地方行政區域。春秋末期,出現了郡,多設立在新得的邊地;隨著邊地的繁榮,郡下分縣,產生了兩級地方組織。戰國后期,魏、趙、韓等國普遍推行郡縣制。這一時期縣制和郡縣制的推廣()A.致使地方分裂的因素被消除 B.客觀上推動了社會轉型C.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統治 D.有效鞏固了國家的統一【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材料強調地方行政組織的變革,郡縣制的發展促進了分封制的瓦解,有利于國君對地方的直接統治,這利于推動中央集權體制國家的建立,B項正確;“消除”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君主專制制度始于秦朝,排除C項;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尚未實現統一,排除D項。故選B項。10.如表中所列言論,其共同的著眼點是()言論作者出處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柳宗元《封建論》三代至秦,渾沌之再辟者也,其創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史稱其“得圣人之威”張居正《雜著·三代至秦》A.秦國奠定霸業 B.始皇個人品行 C.秦朝速亡原因 D.秦國制度創新【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始皇”“三代至秦,渾沌之再辟者也,其創制立法,至今守之以為利”等信息可知,三則材料分別強調秦的“法律”、“郡縣制”“秦的創制立法”的積極作用,體現了秦國制度創新,D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秦國創立的新制度,沒有強調秦國奠定霸業,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涉及了秦的法律、政治制度和創制的立法,沒有涉及秦始皇的個人品行,排除B項;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材料內容沒有分析秦滅亡的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11.漢代,中央各部門長官與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屬官,曾一度出現“名公巨卿,以能致賢才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為重”的現象。能夠保障辟召制度有效運作的是A.分科考試選官制建立 B.監察體系的改進C.郡國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舉制度的實施【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辟召制度是察舉制的補充,選拔了大量真才實學之人,其運作是辟主根據民間呼聲或自己的見聞,使出身草野沒有機會入仕之人進入統治階層。辟召制度是“中央各部門長官與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屬官”,要保證其有效運作并加強中央的控制,這就需要監察體系的改進,故B正確;分科考試選官制指的是科舉制,故A錯誤;郡國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和材料沒有必然聯系,故C錯誤;察舉制度和辟召制度是兩種不同的選官制度,故D錯誤。12.明朝歷代內閣首輔大多講究優雅風度,唯綽號“高胡子”的高拱風格迥異,性格火爆雷厲風行。穆宗時,時任內閣首輔的高拱“練習政體,負經濟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高拱“以主上幼沖,懲中官(宦官)專政,條奏請詘司禮權,還之內閣”。這反映出當時()A.君相矛盾日益突出 B.宦官專權成功解決C.行政辦事效率提升 D.內閣權勢一度加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成祖時期設立內閣,內閣的權利不斷加強,內閣首輔講究優雅風度,逐漸練習政體、把控司禮權,權利很大,D項正確;明初朱元璋已經廢除宰相,此時不存在君相矛盾,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內閣首輔,不是宦官,B項與材料內容不符合,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內閣權勢擴大,與行政效率高低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3.在雅典戲劇《請愿婦女》中,外邦傳令官譴責雅典民眾經常在情緒驅使之下投票決議發動戰爭;在喜劇《馬蜂》中,雅典陪審員被比喻為成群結隊的馬蜂,他們往往被“煽動家”蠱惑,不問案情原委便要判人重刑甚至死刑。這些戲劇共同說明當時()A.對民主政治的批判反思 B.雅典婦女政治地位提升C.人文精神影響文藝創作 D.司法審判存在著隨意性【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雅典)。據材料“外邦傳令官譴責雅典民眾經常在情緒驅使之下投票決議發動戰爭”和“雅典陪審員被比喻為成群結隊的馬蜂,他們往往被‘煽動家’蠱惑,不問案情原委便要判人重刑甚至死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說明當時對民主政治的批判反思,A項正確;材料沒有講述雅典婦女政治地位提升,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而不是人文精神影響文藝創作,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而不是司法審判存在著隨意性,排除D項。故選A項。14.下面是13世紀英國大事年表(部分)。這些事件的發生()1215年6月15日英國頒布《自由大憲章》指出國王的權力是有限的,他必須遵守法律,否則臣民有權強迫他遵從1258年頒布《牛津條例》提出了政府主要大臣要對委員會而非國王負責以及定期召開議會的原則1265年召開“西蒙會議”會議使社會地位比較低下、成分復雜的市民開始步入議會1295年11月召開“模范會議”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同時確立了向郡市征稅須郡市同意的原則A.推動了等級君主制的形成 B.促使“法律至上”得到普遍認可C.是王權與教權妥協的產物 D.為政治民主因素滋長提供契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世紀(英國)。根據材料“國王的權力是有限的”“政府主要大臣要對委員會而非國王負責以及定期召開議會”“市民開始步入議會”“騎士和市民的代表參加”可知,這一時期英國議會制度確立并得到一定發展,國王權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約束,這為后來政治民主化發展提供了契機,D項正確;中古時期,英國形成議會君主制,排除A項;“得到普遍認可”材料未體現出,且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自由大憲章》的頒布和議會的召開,是國王與貴族妥協的產物,排除C項。故選D項。15.1832年之前,英國兩大政黨——輝格黨和托利黨,“各自的領導權主要是由土地貴族和鄉紳把持,以大貴族為核心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網成為黨派關系結合的重要紐帶”。1721-1832年,英國的22位首相中有13位是來自上院的土地貴族,在1780年至1820年的內閣成員中,一半以上是上院貴族。當時英國的這一情況表明()A.民主政治帶有明顯的貴族色彩 B.民眾基本權利缺乏保障C.利益集團的政治權利斗爭激烈 D.政黨階級屬性漸趨一致【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世紀英國。1832年之前英國兩大政黨——輝格黨和托利黨的領導權主要是由土地貴族和鄉紳把持,首相和內閣成員很多都是上院貴族,表明貴族仍然享有政治特權,對政治有明顯影響力,體現了當時英國民主政治的貴族色彩,A項正確;當時英國已經確立君主立憲制,民眾基本權利有所保障,排除B項;材料主要講土地貴族控制兩大政黨領導權,而非兩黨間或利益集團間的斗爭,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土地貴族影響英國政治,而非兩黨的階級屬性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16.1912年3月,袁世凱提名唐紹儀為內閣總理,組成了第一屆內閣。唐紹儀強調大總統發布命令須經國務員副署。袁世凱則不經過內閣副署發布王芝詳為南方軍宣慰使的命令,唐紹儀及其同盟會的四個閣員被迫辭職。上述現象表明()A.責任內閣制度受到英國政治的影響 B.唐紹儀為爭奪最高權力不擇手段C.袁世凱的獨裁行徑破壞了憲政體制 D.同盟會成制衡袁世凱的重要力量【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1912年。據材料“袁世凱則不經過內閣副署發布王芝詳為南方軍宣慰使的命令”,可知袁世凱推行獨裁統治,C項正確。責任內閣制度的建立受到英國政治的影響,而不是實施受英國政治影響,排除A項;唐紹儀為爭奪最高權力不擇手段,與材料不符合,材料體現是其要堅持的民主,排除B項;材料建立想制約袁世凱的是內閣,而不是同盟會,排除D項。故選C項。17.毛澤東指出,“我們過去的政府是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聯盟的政府,從現在起,除了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外,還要加上一切其他階級中愿意參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把‘工農共和國’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口號。”這發生在()A.國民革命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成立初期【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從現在起,除了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外,還要加上一切其他階級中愿意參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把‘工農共和國’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口號”可知,此時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通過口號的變化可以看出是要淡化階級斗爭的意識。結合所學可知此時應該是抗日戰爭時期,要動員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戰,B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并不團結所有的階級,如北洋軍閥是要打擊的對象,排除A項;解放戰爭不屬于民族革命,與“愿意參加民族革命的分子”不符,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初期已經不存在大規模的民族革命和階級革命,排除D項。故選B項。18.美國史學家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所謂民主黨派也被吸收進了統一戰線和政協”“在24名新政府部長中,有11人是這些小黨的代表或無黨派‘民主人士’”。這一記述在客觀上體現出()A.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特色 B.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政黨共同執政C.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 D.民主人士擁有政治特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根據材料可知,民主黨派加入政協以及“在24名新政府部長中,有11人是這些小黨的代表或無黨派‘民主人士’”,說明新政協和新政府的人員構成較為廣泛,一定程度上代表各階層利益,具有鮮明的民主性,A項正確;“共同執政”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但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D項與史實不符,民主人士不擁有政治特權,排除D項。故選A項。19.從南宋到清末的700多年間,學術界和政界對王安石變法大多持否定態度,甚至把北宋亡國歸罪于王安石變法。到清末民國時期,梁啟超等人積極研究并大力贊揚王安石變法。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某種程度上也受到王安石“新法”的影響。該材料最能說明影響歷史評價的因素是()A.個人情感 B.時代需求 C.階級立場 D.研究方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南宋至清末對王安石變法持否分割態度,而近代以來對王安石變法大力贊揚,順應了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需求,B項正確;個人因素屬于主觀因素,同時并不能解釋為什么清之前學術界和政界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大多持否定態度,但清末民國時期,梁啟超、孫中山等先進知識分子積極研究并大力贊揚王安石變法,排除A項;階級立場屬于影響因素之一,而孫中山和梁啟超都屬于資產階級的代表與王安石階級并不相同,排除C項;材料并未涉及研究方法相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20.下圖為20世紀初《人鏡畫報》上的漫畫作品《心地不明》:在鏡前作“立患(憲)”二字,鏡中“患(憲)”字的心字底充滿陰影。該漫畫()A.反映了對維新運動的失望 B.批判了滿清政府的虛偽C.體現了對立憲運動的排斥 D.表達了革命排滿的主張【答案】B【解析】根據圖中“光緒三十三年”、“20世紀初”、“立憲”可知,該漫畫發表于清末預備立憲時期(1906年開始),漫畫中心字底充滿陰影,象征清政府立憲不誠,有很大的欺騙性,這表達了作者對滿清政府立憲虛偽性的批判,B項正確;維新運動發生于1898年,早已失敗,排除A項;漫畫體現的是作者對清政府虛偽立憲的批判,體現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憲運動本身或者帶有排滿革命思想,排除C、D項。故選B項。21.如圖為1949-1993年我國糧食產量柱狀圖,下列各時期糧食產量增長原因分析正確的是()A.①土地改革的開展 B.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C.③八字方針的提出 D.④中國超級雜交水稻試驗成功【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1949-1993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全國糧食產量大幅增加,與①階段相符,A項正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促進了糧食產量的增加,與③階段的內容相符,排除B項;1961年提出了八字方針,是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提出的恢復與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即“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與②階段相符,排除C項;袁隆平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培育水稻良種,1973年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④與選項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2.東漢末年,曹操打破察舉制桎梏,施行“唯才是舉”的選官制度。而魏文帝曹丕接受陳群的建議,確立兼重“德”“才”的九品中正制,該制度沿用了近四百年之久。由此可見,九品中正制()A.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B.蘊含著一定合理成分C.使選官實現公平公正 D.鞏固了曹魏政權統治【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魏晉時期。根據材料“確立兼重‘德’‘才’的九品中正制,該制度沿用了近四百年之久”可知,九品中正制重視選拔德才并舉的官員,并且沿用了近四百年的時間,說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B項正確;九品中正制在施行過程中出現了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到隋朝時被科舉制取代,排除A項;九品中正制在施行過程中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可見其不利于選官的公平公正,排除C項;九品中正制使曹魏政權的士族階層權勢加強,最終導致士族階層的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排除D項。故選B項。23.有學者統計,明代云南共有進士261人,其中少數民族49人;清代云南共有進士681人,其中少數民族84人。這可以用來說明明清時期()A.國家文化認同取得一定成效 B.少數民族上層受到優待C.少數民族的人口有較大增長 D.科舉制得到進一步完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中國)。由材料可知,少數民族中有很多人通過參與科舉考試,積極融入國家的政治、文化和教育體系之中,接受并遵循國家統一的選拔標準和文化價值觀念而成為進士,這說明少數民族對明清政治的認同,少數民族中很多人成為進士也有利于鞏固大一統的文化認同,A項正確;少數民族中有很多成為進士的人,不一定都是少數民族的上層分子,且材料未體現“優待”,排除B項;清代少數民族的進士較明代人數多,但這并不能得出“少數民族的人口有較大增長”的結論,排除C項;科舉中的進士有少數民族并不能反映科舉制度的發展日益完善,根據史實可知,明清時期科舉制度日益僵化,排除D項。故選A項。24.據里耶秦簡記載,秦朝縣下屬機構定期制作所在機構集簿,并根據要求上呈縣廷。與之相應,縣、郡也定期將核心治理信息匯總報送上級官府,以便上級掌握政情及開展管理,并據此對下級進行考課。該做法()A.實現了對基層組織的有效治理 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員文化素養C.促進社會群體共同意識的凝聚 D.為賞罰官員提供了有力的依據【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秦朝郡縣及下屬機構定期將核心治理信息匯總報送上級官府,便于上級掌握政情及開展管理和進行考課,該做法為賞罰官員提供了有力的依據,D項正確;郡縣不屬于基層組織,排除A項;該做法為賞罰官員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并不會提升地方官員文化素養,排除B項;該做法為賞罰官員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與凝聚社會群體共同意識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52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和1992年部分國家主要經濟部門的就業比重(%)國家年份部門法國德國美國195019921950199219501992農、林、漁業28.35.122.23.112.92.8采礦業、制造業、建筑和公用事業34.928.143.037.833.623.2服務業36.866.834.859.153.5740——摘編自羅伯特·阿爾布里坦《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繁榮、危機和全球化》根據材料,指出三個國家就業比重的共同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答案】變化:農業和工業就業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原因: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深化)和貿易自由化;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資本主義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答對其中三點即可。)【解析】本題是對比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50年、1992年(法國、德國、美國)。第一小問變化,據表格“農、林、漁業法國1950年28.3,1992年5.1;德國1950年22.2,1992年3.1;美國1950年12.9,1992年2.8”、“采礦業、制造業、建筑和公用事業法國1950年34.9,1992年28.1;德國1950年43.0,1992年37.8;美國1950年33.6,1992年23.2”和“服務業法國1950年36.8,1992年66.8;德國1950年34.8,1992年59.1;美國1950年53.5,1992年74.0”得出農業和工業就業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可知,可從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科技角度分析得出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可從經濟全球化角度分析得出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深化)和貿易自由化;可從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角度分析得出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資本主義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答對其中三點即可。)26.封泥是古代以公私璽印加蓋于黏土之上,用于封緘文件、財貨等的遺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摘編自張寧《秦封泥所見郡縣空間分布研究》材料二出土的部分秦朝封泥(1)分析說明秦朝封泥的分布特征。(2)概括指出封泥對研究秦朝歷史的價值。【答案】(1)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地區較少(北多南少;北密南疏亦可);分布在秦朝的重要交通線附近;與郡縣的行政等級密切相關。(答出兩點即可)(2)價值:封泥是秦朝行政管理和保密制度的直接證據,為研究秦朝的職官體系、行政地理(中央行政體系、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文書制度亦可)提供直接的史料;有助于糾正史書記載的不足和錯誤,為理解秦朝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細節(與文獻史料互補/補充文獻史料不足,有助于研究秦朝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亦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秦朝的中國。分布特征,觀察材料一“秦封泥所見郡縣分布圖”可知,封泥所在郡縣、在長江以北分布較多,由此可知,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地區較少;觀察材料一“秦封泥所見郡縣分布圖”中的交通位置可知,分布在秦朝的重要交通線附近;觀察材料一“秦封泥所見郡縣分布圖”的郡縣分布,由此可知,郡縣的行政等級越高,封泥的數量數量越多、等級越高,封泥分布與郡縣的行政等級密切相關。【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秦朝的中國。根據材料二“出土的部分秦朝封泥”中的“右丞相印”,“南郡府丞印”等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封泥是秦朝行政管理和保密制度的直接證據,為研究秦朝的職官體系、行政地理提供直接的史料;根據題干“封泥是古代以公私璽印加蓋于黏土之上,用于封緘文件、財貨等的遺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有助于糾正史書記載的不足和錯誤,為理解秦朝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細節。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漢時期,由于封建監察制度尚處于創建和形成過程中,監察機構及其職權的行使只是相對獨立,由位次于丞相的御史大夫一身二任,在隸屬關系上多少受到丞相統制。至唐代,監察機構不僅獨立,而且更加健全。中央御史臺下設臺院、殿院和察院,分工監察,自成系統。元代的御史臺與中書省、樞密院三權分制,地位并重,鼎足而立我國古代監察官員的選拔與任用上其標準均嚴于一般官員,歷代都非常重視德、才、識三方面的考察。不僅要求監察官員必須具有清廉耿直、剛正不阿、敢諫敢言等品格,而且要求監察官員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此外還要求監察官員有豐富的從政經歷和治政能力漢初制定的《監御史九條》是監御史監察地方官吏的法律依據。漢武帝時期制定的《六條問事》是我國第一部地方監察法規,對我國的監察制度有深遠的影響。宋朝頒布的《諸路監司互察法》規定監司之間或監司與屬官之間,有相互監督的權力,發現有違紀違法者可以相互舉報。——摘編自《中國古代監察制度歷史沿革、特征及借鑒意義》材料二自公元前6世紀開始,古代雅典就逐步確立和實施了奴隸制民主共和政體。作為城邦最高權力機關的公民大會,不僅選舉產生行政官員,也隨時可對行政官員實行彈劾和懲罰。五百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按地域部落分成10組輪流值班。在沒有召開公民大會期間,五百人議事會承擔著對國庫、國璽和政府官員進行監察的職責,并負責監督公民大會通過的各項法律的準確執行。陪審法庭主要是司法機關,但也行使著監察機關的權力,對行政官員的活動予以督察。古代西方監察制度自成體系,其產生具有歷史合理性,推動了西方政治文明的發展。——摘編自王曉天《中西古代監察制度之比較》(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監察制度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指出與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相比,古代雅典監察體制的不同之處,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中西古代監察制度差異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點:監察機構自成體系,組織逐步完備;監察制度法律化;監察官員選任嚴格;注重監察官員的才能。作用: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推動監察活動的法制化和規范化,有利于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穩定社會秩序;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為后世監察制度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2)不同之處:古代雅典賦予公民較大的監督權力;雅典沒有形成獨立的專門監察機關,監察體制多元化。原因: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古代雅典:商品經濟繁榮,海外貿易發達;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與完善。【解析】(1)特點:根據材料“至唐代,監察機構不僅獨立,而且更加健全”可得出監察機構自成體系,組織逐步完備;根據材料“漢初制定的《監御史九條》”“漢武帝時期制定的《六條問事》是我國第一部地方監察法規”“宋朝頒布的《諸路監司互察法》規定監司之間或監司與屬官之間”可得出監察制度法律化;根據材料“我國古代監察官員的選拔與任用上其標準均嚴于一般官員,歷代都非常重視德、才、識三方面的考察”可知,監察官員選任嚴格;根據材料“不僅要求監察官員必須具有清廉耿直、剛正不阿、敢諫敢言等品格,而且要求監察官員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此外還要求監察官員有豐富的從政經歷和治政能力”可知,注重監察官員的才能。作用:根據材料“漢初制定的《監御史九條》是監御史監察地方官吏的法律依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國的監察制度涉及中央對地方的監察,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頒布一系列監察法規,推動監察活動的法制化和規范化,有利于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穩定社會秩序;監察體系的獨立、完備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從制度借鑒角度看,古代中國的監察制度發展為后世監察制度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2)不同之處:根據材料“作為城邦最高權力機關的公民大會……也隨時可對行政官員實行彈劾和懲罰”“五百人議事會……承擔著對國庫、國璽和政府官員進行監察的職責,并負責監督公民大會通過的各項法律的準確執行”“陪審法庭主要是司法機關,但也行使著監察機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