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同步試題 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2 《孔雀東南飛并序》_第1頁
2024-2025學年同步試題 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2 《孔雀東南飛并序》_第2頁
2024-2025學年同步試題 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2 《孔雀東南飛并序》_第3頁
2024-2025學年同步試題 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2 《孔雀東南飛并序》_第4頁
2024-2025學年同步試題 語文(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2 《孔雀東南飛并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孔雀東南飛并序基礎篇基礎篇一、語言表達與運用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摧藏(zàng)彷(páng)徨徘徊(huái)伶(líng)俜(pīn)B.窈窕(tiǎo)遺(yí)施拊(fǔ)掌葳(wēi)蕤(ruí)C.否(pǐ)泰哽咽(yè)玳(dài)瑁躑(zhí)躅(zhú)D.公姥(lǎo)便(biàn)言晻(yǎn)晻箜(kōng)篌(hòu)【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識記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解答本題時考生應先看清題目要求,然后結合課本知識,根據已經學過的課文寫出答案,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誤讀的字形、詞語,書寫時注意標號音調,標準位置。本題A項,“伶(líng)俜(pīn)”錯誤,“俜”讀“pīng”;B項,“遺(yí)施”錯誤,“遺”讀“wèi”;D項,“公姥(lǎo)”錯誤,“姥”讀“mǔ”;“便(biàn)言”錯誤,“便”讀“pián”;“箜(kōng)篌(hòu)”錯誤,“篌”讀“hóu”。故選C。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三日斷五匹自可斷來信B.謝家來貴門多謝后世人C.幸復得此婦幸可廣問訊D.便言多令才有此令郎君【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織成一匹后截下來/回絕。B.辭別/告誡。C.有幸/希望。D.美好。故選D。3.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赍錢(贈送)不堪(承受住)徘徊(流連往復)B.城郭(墻)遺施(贈送)槌床(敲)C.令才(美好)便言(言辭敏捷)伶俜(孤單的樣子)D.否泰(壞運氣)白公姥(告訴)躑躅(緩慢不進)【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實詞的意義的能力。B.槌床(敲)錯誤,“槌床”譯為“用拳頭敲著坐具”,故“槌”譯為“用拳頭敲”。故選B。4.下列各句中有偏義復詞的一項是()①其日馬牛嘶,新婦入青廬②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③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④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⑤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⑥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馬牛”偏“馬”;③“父母”偏“母”,“弟兄”偏“兄”;⑤“作息”偏“作”。其他各句中沒有偏義復詞。故選A。5.下列有關《孔雀東南飛(并序)》一詩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孔雀東南飛(并序)》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B.“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雞鳴”是古代時辰的名稱。C.“何乃太區區”和“感君區區懷”中的“區區”二字意義不同,前者為“見識狹隘、淺薄,沒出息”之意,后者應理解為“真情摯意”。D.“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這句中的“便利”是一個古今義不同的詞語。【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化常識以及實詞用法的能力。A.“它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錯誤,《孔雀東南飛(并序)》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故選A。6.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判斷有誤的一項是()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農歷每月十九,是婦女們結伴嬉游的日子。B.“六合正相應”中的“六合”指表示月建的地支與表示日辰的地支相合。C.“黃昏”“夜半”“人定”“雞鳴”“平明”五個詞均為古代表示時間段的名稱,若按時間先后為序,可排列為:黃昏、人定、夜半、雞鳴、平明。D.“往昔初陽歲”中的“初陽歲”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可排列為:黃昏、人定、夜半、雞鳴、平明”錯誤,排列順序應為:夜半、雞鳴、平明、黃昏、人定。故選C。提高篇提高篇二、現代文閱讀吳芳吉:國人之范鄒柱石吳芳吉為20世紀20年代中國著名詩人。1896年出生在重慶楊柳街,8歲隨父遷居江津“白屋吳宅”,世稱“白屋詩人”。13歲時在作文課上寫出名噪一時的《讀外交失敗史書》,廣受贊譽。他被稱為詩詞改革的先驅,是舉國皆知、享譽一時的愛國詩人。其代表作《婉容詞》,被中國詩界譽為“幾可與《孔雀東南飛》媲美”的傳世之作。《婉容詞》描寫了一位賢淑的鄉下女子因被出國留學的丈夫拋棄而殉情的愛情悲劇。詩一經發表就引起文學界的震驚,令全國讀者爭相傳誦,并被選入中小學教材。當時的讀書人只要一提到吳芳吉就能隨口吟誦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邊?……”今天來看,《孔雀東南飛》畢競是永恒的經典,《婉容詞》再怎么好,都沒有可比性;但是當時的影響,可見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來、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贊譽。1910年,吳芳吉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1912年因抗議美籍教師無理辱責因病缺考的中國同學,他和吳宓等十人被選為罷課代表。吳芳吉年紀最小,仿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撰寫《討校長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絕認錯被校方開除,時年16歲。被清華開除后,吳芳吉流浪北京,后輾轉去上海書局做校對,次年在同學資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討、歷時半年回到老家。這段直墮底層的經歷,讓吳芳吉了解了當時的中國社會。軍閥的暴行、戰亂的苦痛、百姓的困頓、女性的壓抑……無不給其心靈帶來震撼,成為其筆底狂瀾。吳芳吉的詩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號角和武器:“三日不書民疾苦,文章辜負蒼生多。”這以后.吳芳吉一邊讀書,一邊創作,一邊從教。吳芳吉從教的足跡遍布全國,他憑自己的學識聲望和至交好友吳宓等人的介紹,做過中學教員,做過大學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學、東北大學、成都大學、四川大學等名校。1929年,他與重慶籍教授一起創辦了重慶大學,并任文科系主任。1931年,應當時的江津縣縣長邀請,他辭去待遇較好的重慶大學文學系主任之職,返回江津中學任校長。吳芳吉到校后,在學校的磚柱上,親筆書寫“學、海、津、梁”四個篆字作校訓,高薪聘請外地優秀教師到江津中學任教,特聘重慶大學的外籍教授來校講學。江津中學在他的奮發圖強下,很快躍升為一流中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際,時任江津中學校長的吳芳吉深夜讀報,見此消息,立即親自敲響校鐘,集合全校師生上街游行抗議。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進攻上海,十九路軍奮起抗日,吳芳吉聞訊,慷慨高歌,欲只身赴前線殺敵,被師生從江邊勸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創作了頌揚十九路軍的抗日詩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淀血斑斑”這傳誦一時的詩作,成了喚起民眾抗戰的動員令。當年5月4日,他應邀到重慶做宣傳抗日的演講,當眾朗誦《巴人歌》,令上千聽眾熱血沸騰,淚流滿面。5月5日返回江津,當晚向全校師生講述重慶各界同仇敵愾、心系抗戰的情形,并再次朗誦《巴人歌》,朗誦未完,他就體力不支、臉色慘白地倒下了。5月9日,吳芳吉辭世,時年36歲,送葬者700余人。芳吉自小家庭貧困,營養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錚錚鐵骨。思其在重慶朝天門碼頭只身赴國難之時,其慷慨蒼涼,大有當年燕國荊卿屠秦之悲壯豪勇。雖享壽僅36載,勝活百年矣。芳吉其為川人之范,國人之范。(有刪改)相關鏈接:①吳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環境不好,盜娼賭博者多,父親吳傳姜就用石灰將墻門刷白并寫“白屋吳宅”字牌,意為清白之家,吳芳吉就自名“白屋吳生”。(摘自“簡書”)②吳芳吉跨入詩界之時,正值“五四”文學革命的興起。他在詩歌創作中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論戰“新舊文學觀”。對詩界全部否定傳統詩歌的“突變論”、全盤歐化的“另植論”、死守陳規的“保守論”都進行了批判,倡導詩歌要有時代感和現實感。(龐國翔《用詩歌抵制日貨的詩壇奇人吳芳吉》)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求學的坎坷,生活的艱辛,使得吳芳吉四處飄零,深陷社會底層;但也使吳芳吉的詩歌更加貼近民眾,更具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B.年少輕狂的吳芳吉為抗議美籍教師辱責中國同學,便仿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撰寫《討校長檄》,書于橫幅長條并署名張貼,最終被學校開除。C.頌揚十兒路軍的抗日詩歌《巴人歌》傾注了吳芳吉的滿腔熱情,激發了廣大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了吳芳吉的生命絕唱。D.吳芳吉既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教育家。他在擔任江津中學校長期間奮發閣強,高薪聘請外地優秀教師到江津中學任教,并題寫了“學、海、津、梁”的四字校訓。8.下列對有關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吳芳吉的文章廣受贊譽,但他的《婉容詞》與《孔雀東南飛》相比,無論是藝術形式還是思想內容,都相去甚遠,無法比擬。B.吳芳吉雖然沒有從清華大學畢業,但是后來他一邊讀書,一邊創作,一邊從教,他完全憑借個人的努力,做過中學教員,也做過大學教授。C.“文章合為時而著”,吳芳吉倡導詩歌要有時代感和現實感,他的詩歌始終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根系百姓,深人底層,成為反映民生疾苦的號角和武器。D.吳芳吉性情剛硬急躁。如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際,他深夜讀報見此消息,便不顧及師生已然安睡的事實,立即親自敲響校鐘,集合全校師生上街游行抗議。9.文中說,“芳吉其為川人之范,國人之范”。吳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為人之揩模?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答案】7.B8.C9.①是中詩詞改革的先驅,在詩歌創作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②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無理辱責中國學生的教師抗爭;③心系民生,用自己的詩歌反映軍閥的域行、戰亂的苦痛、百姓的閑頓;④富有愛國熱情,而對日軍的侵略行徑,不僅創作頌揚抗戰的詩作《巴人歌》,還鼓舞師也,走上街頭,游行抗議;⑤重視教育,為舊中國的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答出任意三點即可)【分析】7.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到材料中圈出相關的內容,進行比對,做出判斷。B項,“年少輕狂”錯誤,“書于橫幅長條并署名張貼”于文尤據。由原文“吳芳吉年紀最小,仿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撰寫《討校長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絕認錯被校方開除,時年16歲”可知,此種做法不代表“年少輕狂”,而且原文并沒有提到“書于橫幅長條并署名張貼”。B錯誤。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要在原文中找對應句。先在選項中選定需要“定位”的關鍵詞語,依據選定的“關鍵詞”尋找、確定選項在原文中的對應句。然后將選項與對應句進行比較,比較選項和對應句時,應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異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確選項,否則是錯誤選項。A項,“都相去甚遠,無法比擬”曲解文意。原文說的是“今天來看,《孔雀東南飛》……當時的影響,可見一斑”,這是對《婉容詞》藝術影響力的肯定。A錯誤。B項,“完全憑借個人的努力”錯誤,由原文“吳芳吉從教的足跡遍布全國,他憑自己的學識聲望和至交好友吳宓等人的介紹,做過中學教員,做過大學教授”可知,除“個人努力”外,還有好友吳宓等人的介紹。B錯誤。C項,正確。D項,“性情剛硬急躁”錯誤,他深夜讀報見此消息,便不顧及師生已然安睡的事實,立即親自敲響校鐘,集合全校師生上街游行抗議,應為“富有愛國熱情”。D錯誤。故選C。9.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篩選、整合的能力。信息篩選的題目,首先要求審清題干,確定答題的方向,通過分析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局部信息篩選要鎖定區位,對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分出層次,找到關鍵詞語,聯詞成句分條作答;綜合信息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由原文“他被稱為詩詞改革的先驅,是舉國皆知、享譽一時的愛國詩人。其代表作《婉容詞》,被中國詩界譽為‘幾可與《孔雀東南飛》媲美’的傳世之作”可知,吳芳吉是中詩詞改革的先驅,在詩歌創作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由原文“1912年因抗議美籍教師無理辱責因病缺考的中國同學,他和吳宓等十人被選為罷課代表。吳芳吉年紀最小,仿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撰寫《討校長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絕認錯被校方開除,時年16歲”可知,吳芳吉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無理辱責中國學生的教師抗爭;由原文“軍閥的暴行、戰亂的苦痛、百姓的困頓、女性的壓抑……無不給其心靈帶來震撼,成為其筆底狂瀾。吳芳吉的詩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號角和武器:‘三日不書民疾苦,文章辜負蒼生多’”可知,吳芳吉心系民生,用自己的詩歌反映軍閥的域行、戰亂的苦痛、百姓的閑頓;由原文“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際,時任江津中學校長的吳芳吉深夜讀報,見此消息,立即親自敲響校鐘,集合全校師生上街游行抗議。……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創作了頌揚十九路軍的抗日詩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淀血斑斑’這傳誦一時的詩作,成了喚起民眾抗戰的動員令。當年5月4日,他應邀到重慶做宣傳抗日的演講,當眾朗誦《巴人歌》,令上千聽眾熱血沸騰,淚流滿面”可知,吳芳吉富有愛國熱情,而對日軍的侵略行徑,不僅創作頌揚抗戰的詩作《巴人歌》,還鼓舞師也,走上街頭,游行抗議;由原文“吳芳吉從教的足跡遍布全國,他憑自己的學識聲望和至交好友吳宓等人的介紹,做過中學教員,做過大學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學、東北大學、成都大學、四川大學等名校。1929年,他與重慶籍教授一起創辦了重慶大學,并任文科系主任”可知,吳芳吉重視教育,為舊中國的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三、古詩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甲)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乙)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0.對作者在(甲)中著力描寫的目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極力表現太守的榮華富貴,側面表現劉蘭芝的受歡迎。B.用太守家的熱鬧情景反襯劉蘭芝和焦仲卿內心的痛苦。C.反襯劉蘭芝的不慕富貴、忠于愛情、矢志不渝的高潔品質。D.突出太守對劉蘭芝的重視和喜愛,反襯了焦母的暴戾專橫。11.對詩歌的結尾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劉、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交映,鴛鴦在其中和鳴,通宵達旦。這既象征了劉、焦夫婦不朽,又象征了他們永恒的悲憤與控訴。B.由現實的雙雙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愛情與幸福的松柏、鴛鴦的形象,表現了人民群眾對未來自由幸福必然到來的信念。C.《孔雀東南飛》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敘述故事,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結尾,使全詩產生了質的變化,成為浪漫主義的代表作。D.最后兩句提醒以后的人不要忘記這家長制度所造成的悲劇,不僅表現了作者的觀點,也反映了人民的感情、期望和意愿。12.(乙)中對劉蘭芝“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應如何理解?【答案】10.D11.C12.二人的殉情既表現了他們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同時也是對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控訴和反抗。【分析】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的能力。D.“反襯了焦母的暴戾專橫”理解錯誤,文段中的描寫是在極力表現太守的榮華富貴和熱鬧情景,以此反襯劉蘭芝的不慕富貴、忠于愛情。這段文字與“焦母”沒有多大關系。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C.“以浪漫主義的手法結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