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編制說明_第1頁
DB34T-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編制說明_第2頁
DB34T-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編制說明_第3頁
DB34T-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編制說明_第4頁
DB34T-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地方標準編制說明標準名稱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任務來源(項目計劃號)《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4年第四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皖市監函〔2024〕524號),項目計劃號:2024-4-131第一起草單位(蓋章)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單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史河路16號參與起草單位安徽省植物保護總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安徽省氣象局政策法規處標準起草人序號姓名單位職務職稱電話1岳偉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180551082592陳曦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工程師188011630633阮新民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139650520854琚書存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主任正研級高工137055126785曹強六安市氣象局工程師188604671026姚衛平池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138668274557陳金華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工180551082568邱明燕安徽省氣象局政策法規處高級工程師180551080999楊春雷池州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1395663637310伍瓊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1885518112811王蓓蓓安徽省植物保護總站高級農藝師1895604203712郁凌華滁州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1805502606613吳軍銅陵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高級農藝師1895627271114張建軍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1805510825815徐建鵬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副主任正研級高工1805510855716陶杰壽縣氣象局工程師1891977523517盧曉靜合肥市氣象局助理工程師1994251233618陳硯濤池州市氣象局工程師1538566031119張利敏池州市貴池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1336566077220鄭守國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高級工程制情況1、編制過程簡介2024年12月3日,第一起草單位收到《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4年第四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皖市監函〔2024〕524號),組織成立標準編制小組,編制小組成員主要有岳偉、陳曦、阮新民、琚書存、曹強、姚衛平、陳金華、李麗、楊春雷、伍瓊、王蓓蓓、郁凌華、吳軍、張建軍、徐建鵬、陶杰、盧曉靜、陳硯濤、張利敏、鄭守國。1.1形成征求意見稿2024年12月-2025年2月,編制小組多次組織召開討論會,對標準總體框架和章節主要內容進行了梳理,并咨詢了相關領域專家。編制小組根據專家意見和地方標準的規范,重點對稻曲病發生氣象指數和等級指標進行了修改完善。同時編制了標準編制說明。1.2形成送審稿1.3形成報批稿2、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2.1制定標準的必要性2022年11月,安徽省政府印發了《安徽省貫徹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實施農業氣象服務提質增效工程”、“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不斷提升”,重點突出要在技術水平、服務能力、服務效益等方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作為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稻曲病氣象等級預測預報技術規范研究,是落實《方案》的重要體現。目前,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在開展稻曲病氣象等級預報業務服務時,雖有預報模型作為技術支撐,但該模型研發時間較早,且精細化程度不夠,已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安徽南北跨度大,區域氣候條件、種植制度等因素存在一定差異,水稻稻曲病發生的關鍵時段也不同,因此氣象因子選擇、預報模型構建、模型預報結論等方面差異較大。在安徽氣象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亟需構建分區域、分時段的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標準,以規范稻曲病氣象等級預測預報業務服務。此外,由于氣象部門對稻曲病氣象等級劃分標準與農業部門劃分標準不一致,在實際業務應用中尚未實現統一,本標準的制定為氣象部門與農業部門的業務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撐。2.2制定標準的意義(1)本標準明確了安徽省不同類型水稻稻曲病發病關鍵期和主要影響氣象因子,為提升安徽省稻曲病氣象等級預報的準確率及開展精細化的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助力安徽省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2)本標準規定了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劃分,給出了稻曲病氣象等級的判別方法,有利于稻曲病氣象等級預測預報業務服務工作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3、制定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3.1制定標準的原則(1)科學先進的原則。標準在編制過程中,通過分析安徽省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水稻稻曲病發生程度與氣象條件的關系,明確了稻曲病發生關鍵期及主要影響氣象因子,建立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預報方法,同時參考了前人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形成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成果在保持先進性的同時,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2)合理可行的原則。標準依托研究成果形成了定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其中既包含有規范、嚴謹、無歧義的評價要求,也有可查詢、可計算的定量化評價結果計算方法。在標準編制過程中對于指標等級的分級也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并經過氣象資料驗證得出,為開展稻曲病氣象等級預報預警工作提供了合理可行的評價技術標準。(3)客觀公正的原則。在標準編制過程中,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充分吸收來自相關方的代表參與標準起草,在征求意見等環節廣泛聽取來自省市縣氣象部門、鮮食黑糯玉米生產相關部門和科研相關高校院所等各方的意見與建議,并積極借鑒國內其他省市的經驗。3.2制定標準的依據(1)本標準依據《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1.1—2020)給出的規則起草,符合標準編寫要求。本標準的所有條目在表述上力求做到清晰明確,無模棱兩可、含糊其辭或易于產生歧義的表達;在方法上力求做到務實、有效、可操作。(2)本標準根據安徽省氣象部門病蟲害氣象風險等級預測預警工作經驗,結合業務服務實際需求,參考了《稻曲病測報調查規范》(DB34/T2958—2017)等標準及相關文獻資料制定形成。(3)本標準編寫過程中,及時關注最新制修訂或發布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作為參考。3.3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經過查閱相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標準,并與本標準進行對比分析,本標準與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無相互矛盾和抵觸的條款沖突,不僅可為相應法律法規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撐,而且可作為相關推薦性標準的補充進行推廣。2022年11月安徽省政府印發《安徽省貫徹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實施農業氣象服務提質增效工程”、“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不斷提升”,重點突出要在技術水平、服務能力、服務效益等方面高質量發展的目標。202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智慧氣象建設保障鄉村振興的意見》(皖政辦〔2023〕5號)中明確指“加大農業氣象災害致災機理、評估及重大病蟲害預警等方面的科研攻關”。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作為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稻曲病氣象等級預測預報技術規范研究,是落實《方案》、《意見》的重要體現。本標準的制定為提升安徽省稻曲病氣象等級預報的準確率及開展精細化的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助力安徽省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4、主要條款的說明,主要技術指標、參數、試驗驗證的論述(詳細說明)4.1主要條款本標準分為“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等級劃分”、“等級判別方法”5個部分,其中“等級劃分”和“等級判別方法”是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本標準明確了稻曲病發生關鍵期及主要影響氣象因子,并規定了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劃分、氣象等級判別方法,適用于稻曲病氣象風險等級預測預報業務服務工作。4.2主要技術指標、參數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參數是明確稻曲病發生關鍵期及主要影響氣象因子,建立影響稻曲病發生的綜合氣象指數,以及構建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的判別方法,具體技術內容如下:4.2.1稻曲病寄主類型安徽省水稻種植類型主要包括早稻、中稻和晚稻,其中中稻包括一季中稻和單晚。根據植保部門多年觀測,安徽省早稻稻曲病發生程度較輕,有些年份甚至不發生,在生產中植保部門一般不開展早稻稻曲病的預測預報服務。一季中稻、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因稻曲病發生較為普遍,此僅本標準研究對象為一季中稻、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安徽省一季中稻和單晚主要種植區域為沿淮及其以南地區,根據一季中稻、單晚種植制度和區域氣候資源特點,將一季中稻、單晚分為沿淮、江淮區域和沿江、江南區域;同理,雙晚分為江淮區域和沿江、江南區域。由于單晚和雙晚生育期較為接近,因此將單晚和雙晚進行合并研究。4.2.2稻曲病發生規律及關鍵期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厚垣孢子附著在種子表面和落入田間越冬。翌年7-8月菌核萌發產生子座,形成子囊殼,釋放孢子;厚坦孢子萌發產生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孢子借助風雨傳播散落,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穎。病菌入侵谷粒后,在穎殼內迅速生長形成菌絲塊,以后逐漸擴大,使穎殼合縫處稍張開露出淡黃帶綠色的小型塊狀突起,后逐漸包裹全部穎殼呈墨綠色,形成稻曲球。水稻稻曲病發生流行除與病原基數、寄主生育期、品種抗性等有關外,氣象條件是主要影響要素,屬于典型的“氣象型”病害。研究表明,水稻稻曲病年際間發生流行程度主要取決于氣象條件的變化,尤其降水、溫度等氣象因子與稻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現已明確稻曲病發生關鍵期主要為水稻孕穗期至灌漿期。氣象條件對水稻稻曲病的影響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水稻抽穗前的天氣條件主要影響稻曲病菌核萌發以及子囊殼的形成,即病原菌的數量;水稻抽穗揚花期的氣象條件主要影響子囊孢子的釋放和侵染,即侵入數量;灌漿期的天氣條件主要影響稻曲病的顯癥,即發病程度。由于水稻不同年份其抽穗期有所不同,同一類型的水稻齊穗期最早和最遲相差15天以上,如果以固定時段作為稻曲病發生關鍵期,則會造成水稻實際發育期與稻曲病發生關鍵期不相符,因此本標準以水稻齊穗期前后固定時段作為稻曲病發生關鍵期,即每年稻曲病發生關鍵期為固定時長,固定時長的具體起止日期則根據水稻每年的齊穗期判定。根據前人研究結果,在影響稻曲病發生的氣象要素中,降水日數與稻曲病發生程度最為密切。為確定稻曲病發生關鍵期,設定在水稻抽穗期前30d和抽穗期后35d的時段內,計算抽穗期前后不同時段的降水日數,再與稻曲病病穗率進行相關分析,篩選出相關系數最大值對應的時段即為稻曲病發生關鍵期。結果表明,一季中稻稻曲病發生關鍵期為水稻抽穗期前7天至抽穗期后19天,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稻曲病發生關鍵期為水稻抽穗期前5天至抽穗期后22天。4.2.3稻曲病發生氣象等級劃分根據稻曲病發生程度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參照《稻曲病測報調查規范》(DB/T2958—2017)關于稻曲病發生程度分級標準,結合安徽省農業氣象業務服務中病蟲害氣象等級預報需求,將安徽省稻曲病發生氣象條件劃分為4個等級(表4-1)。表4-1安徽省稻曲病發生氣象條件等級劃分氣象等級病穗率/%發生程度非常適宜>20大發生較適宜>10,≤20偏重發生適宜>6,≤10中等發生不適宜≤6輕發生或偏輕發生4.2.4稻曲病氣象等級模型構建(1)氣象指數計算方法氣象指數是反映降水日數、降水等級和溫度條件對稻曲病的綜合影響程度,為稻曲病發生關鍵期逐日雨量系數與溫度系數乘積的累計值,計算方法如下:R式中,Rc為氣象指數,i為稻曲病發生關鍵期降水日數,i=1,2,…,n。fRi為關鍵期雨量系數,fTi為關鍵期溫度系數,(2)雨量系數計算方法稻曲病發生過程中,不同降雨量等級對稻曲病菌孢子的釋放、侵染及病害的發生影響不同,因此將稻曲病發生關鍵期日降雨量進行等級劃分,不同量級的降雨賦予不同系數。計算方法如下:fR=r1式中,R為水稻稻曲病發生關鍵期日降水量,r1、r2、r3、r4、r5、r6等為不同降水等級對應的雨量系數。經統計分析,安徽省一季中稻、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稻曲病發生關鍵期降水分布主要以小雨和中雨為主,其中小雨日數占總雨日的65%左右,中雨日數占20%左右,大雨及以上等級日數占15%左右。因此考慮不同降水等級樣本數量,本標準將稻曲病發生關鍵期降水量劃分為3個等級,即小雨、中雨、大雨及以上。將不同降水等級在一季稻稻曲病發生流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定義為雨量系數f(R),關鍵期雨量系數之和為實效雨日Di。利用VisualBasic語言作為計算工具,將小雨、中雨和大雨及以上的雨量系數設定在一定范圍內,以0.1作為步長進行循環,計算出一季稻稻曲病發生關鍵期不同雨量系數對應的綜合降水指數,再與稻曲病病穗率進行相關分析,其中相關系數最大值對應的綜合降水指數即為不同降水等級的雨量系數。通過上述方法,得到一季中稻和單季晚稻、雙季晚稻稻曲病發生關鍵期雨量系數如下:fR1=0.7fR2=0.式中,f(R1)為一季中稻雨量系數,f(R2)為單季晚稻和雙季晚稻雨量系數,R為日降水日。(3)溫度系數計算方法適溫高濕的氣象條件是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適宜的溫度利于病菌侵染和再侵染,溫度過高、過低對病原菌的生長均有抑制作用。根據病害發生流行對溫度的需求特點,采用下列函數計算溫度系數。fT=0T式中,f(T)為溫度系數;T為病害發生關鍵期日平均氣溫;Tl為病害發育下限溫度,低于這一溫度時,溫度系數為0;Tu為病害發育上限溫度,超過這一溫度時,溫度系數為0;T0l、Tou分別為病害發育最適溫度的下限和上限。相關研究表明,稻曲病病菌低于12℃或高于36℃即停止生長發育,24~32℃病菌發育良好,最適溫度為26~28℃,式中,Tl、T0l、Tou、Tu分別取值為12、26、28、36,(5)改為公式(6)。所以稻曲病溫度系數計算公式如下:f(T)=0當稻曲病發生關鍵期降水日日平均氣溫低于12℃或高于36℃時,溫度系數f(T)值為0;當日平均氣溫在26~28℃時,f(T)值為1;當日平均氣溫在12~26℃時,隨著溫度的降低,f(T)逐漸減小;當日平均氣溫在28~36℃時,隨著溫度的升高,f(T)同樣逐漸減小。(4)稻曲病病穗率預報模型以綜合綜合氣象指數為自變量,以一季稻稻曲病氣象等級為因變量,運用SPSS19.0統計軟件中的曲線回歸方法,建立各區域優回歸模型(表4-1)。各代表站回歸方程中,y為稻曲病病穗率,Rc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