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中醫護理方案_第1頁
哮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中醫護理方案_第2頁
哮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中醫護理方案_第3頁
哮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中醫護理方案_第4頁
哮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中醫護理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哮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中醫護理方案

一、常用證候要點

(一)冷哮證:喉中哮鳴如水雞聲,呼吸急促,喘憋氣逆,胸膈憋悶如塞,咳

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

易發,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二)熱哮證:喉中痰鳴如吼,喘而氣粗息涌,胸高脅脹,嗆咳陣作,咳痰色

黃或白,黏濁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飲,汗出,面赤,或有身熱,甚至有好發

于夏季者。舌苔黃膩,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數或弦滑。

(三)寒包熱哮證:喉中辱鳴有聲,胸膈煩悶,呼吸急促,喘咳氣逆,咳痰不

爽,痰黏色黃,或黃白相兼,煩躁,發熱,惡寒,無汗,身痛,口干欲飲,大便偏干。

舌苔白膩罩黃,舌邊尖紅,脈弦緊。

(四)風痰哮證:喉中痰涎壅盛,聲如拽鋸,或鳴聲如吹哨笛,喘急胸滿,但坐

不得臥,咳痰黏膩難出,或為白色泡沫痰液,無明顯寒熱傾向,面色青黯,起病

多急,常倏忽來去,發前自覺鼻、咽、眼、耳發癢,噴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

隨之迅即發作。舌苔厚濁,脈滑實。

二、常用癥狀/證候施護

(一)痰鳴氣喘

1.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流通、溫濕度合適,避免灰塵、刺激性氣味。

2.密切觀測生命體征變化,遵醫囑予以吸氧,一般予以持續鼻導管吸氧,可根

據血氣分析成果調節吸氧的方式和濃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濃度

持續給氧,「2L/分鐘。

3.根據喘息氣短的限度及隨著癥狀,取合適體位,如高枕臥位、半臥位或端坐

位,必要時安頓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勵患者緩慢深呼吸,以減緩呼吸困難。

4.密切觀測患者喘息氣短的限度、持續時間及有無短期內忽然加重的征象,

評價缺氧的限度。觀測有無皮膚紅潤、溫暖多汗、球結膜充血、搏動性頭痛等二

氧化碳潴留口勺體現。

5.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

交感、心、胸、肺、皮質下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膻中、肺俞、風門、

列缺、豐隆、尺澤等穴位。

8.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膻中、肺俞、天突、

豐隆、定喘、膏肓等穴位。

9.拔罐:遵醫囑拔罐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大椎、風門、肺俞、豐隆

等穴位。

10.指引患者清淡飲食,忌食肥甘油膩、辛辣甘甜之品,戒除吸煙習慣,避免海

腥發物。

(二)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溫濕度合適,溫度保持在18~22℃,濕度控制在

50%^60%o減少環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氣、煙塵、花粉及刺激性氣體

等。

2.使患者保持舒服體位,咳嗽胸悶者取半臥位或半坐臥位,持續性咳嗽時,

可頻飲溫開水,以減輕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潔口腔2次,保持口腔衛生,有助于避免口腔感染、增進食欲。

4.密切觀測咳嗽的性質、限度、持續時間、規律以及咳痰的顏色、性狀、

量及氣味,有無喘促、發組等隨著癥狀。

5.加強氣道濕化,痰液粘稠時多飲水,在心腎功能正常時狀況下,每天飲水

1500ml以上,必要時遵醫囑行霧化吸入,痰液粘稠無力咳出者可行機械吸痰。

6.協助翻身拍背,指引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措施。

7.指引患者對的留取痰標本,及時送檢。

8.遵醫囑予以止咳、祛痰藥物,用藥期間注意觀測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映。

9.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根據病情需要,

可選擇肺、氣管、神門、皮質下等穴位。

10.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三伏天時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

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罐:遵醫囑拔罐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肺俞、膏盲、定喘、脾俞、

腎俞等穴位。

12.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膩、辛辣刺激及海腥發物。可

合適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療方,如杏仁、梨、陳皮粥等。

(三)發熱

1.保持病室整潔、安靜,空氣清新流通,溫濕度合適。

2.體溫37.5C以上者,每6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體溫39.0℃

以上者,每4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1次,或遵醫囑執行。

3.采用溫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溫措施,患者汗出時,及時協助擦拭和更換

衣服、被服,避免汗出當風。

4.做好口腔護理,鼓勵患者常常漱口,可用金銀花液等漱口,每日飲水2m

lo

5.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營養為原則。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進食清熱生

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綠豆、羊養等,忌煎炸、肥膩、辛辣之品。

6.遵醫囑使用發汗解表藥時,密切觀測體溫變化及汗出狀況以及藥物不良反

映。

7.刮癡療法:感受外邪引起的發熱,遵醫囑刮病療法,可選擇大椎、風池、

肺月俞、脾腌等穴位。

8.拔罐:遵醫囑拔罐療法,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大椎、曲池、肺俞等穴位。

(四)腹脹納呆

1.保持病室整潔、空氣流通,避免刺激性氣味,及時傾倒痰液,更換污染被

褥、衣服,以利增進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潔,清除口腔異味,咳痰后及時用溫水或漱口液漱口。

3.與患者有效溝通,積極開導,協助其保持情緒穩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勵患者多運動,以增進腸蠕動,減輕腹脹。病情較輕者鼓勵下床活動,

可每日散步20~30分鐘,或打太極拳等。病情較重者指引其在床上進行翻身、

四肢活動等積極運動,或予四肢被動運動,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分鐘。

5.耳穴貼壓(耳穴埋豆):遵醫囑耳穴貼壓(耳穴埋豆),艱據病情需要,可選

擇脾、胃、三焦、胰、膽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醫囑穴位按摩,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足三里、中脫、內關

等穴位。

7.穴位貼敷:遵醫囑穴位貼敷,根據病情需要,可選擇中脫、氣海、關元、

神闕穴等穴位。

8.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膩之品,正餐進食量局限性時,可安

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進餐時過多飲水,避免豆類、芋頭、紅薯等產氣食物

的攝入。

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藥物治療

1.內服中藥(中藥湯劑、中成藥)

2.中藥靜脈給藥

(二)特色技術

1.穴位貼敷

2.耳穴貼壓(耳穴埋豆)

3.穴位按摩

4.拔罐療法

5.霧化吸入:遵醫囑用藥,予以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次,每次15~20

分鐘。

(三)物理治療

1.抹胸拍肺:兩手交替由一側肩部由上至下呈斜線抹至另側肋下角部,各反

復10次。兩手自兩側肺尖部開始沿胸廓自上而下拍打各10次。注意事項:拍肺

力度適中。

2.胸部叩擊:患者側臥位或在她人協助下取坐位,叩擊者兩手手指彎曲并攏,

使掌側呈杯狀,以手腕力量,從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內、迅速而有節律地叩擊

胸壁。每一肺葉叩擊廣3分鐘,每分鐘叩擊120180次,叩擊時發出一種空而深

的拍擊音則表白叩擊手法對的。注意事項:①叩擊前聽診評估;②用單層薄布覆

蓋叩擊部位;③叩擊時避開乳房、心臟、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鏈、紐扣等處;④叩

擊力量應適中,宜在餐后2小時至餐前30分鐘完畢。

3.有效咳嗽:指引患者盡量采用坐位,先進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

然后深吸氣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氣3~5秒,繼而縮唇,緩慢的經口將肺內氣體呼此

再深吸一口氣屏氣3~5秒,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時

同步收縮腹肌,或用手按壓上腹部,協助痰液咳出。注意事項:①不適宜在空腹、

飽餐時進行,宜在飯后「2小時進行為宜;②有效咳嗽時,可讓患者懷抱枕頭。

4.振動排痰:可采用振動排痰機每日治療2~4次,每次15~20分鐘。注意

事項:①不適宜在飽餐時進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時為宜;②叩擊頭應避開

胃腸、心臟,脊柱等部位。③建議使用一次性紙制叩擊頭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呼吸功能鍛煉

1.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臥位,兩膝半屈或膝下墊小枕,使腹肌

放松。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用鼻緩慢吸氣時膈肌最大幅度下降,腹肌

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動,克制胸廓運動;呼氣時腹肌收縮協

助膈肌松弛,膈肌隨腹腔內壓增長而上抬,增長呼氣潮氣量。同步可配合縮唇呼

氣法,每天進行鍛煉,時間由短到長,逐漸習慣于平穩而緩慢的腹式呼吸。

2.縮唇呼吸:患者閉嘴經鼻吸氣,然后通過縮唇(吹口哨洋)緩慢呼氣,同步

收縮腹部,吸氣和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盡量深吸慢呼,每分鐘呼吸r

8次,每次10~20分鐘,每日鍛煉2次。

3.呼吸操(坐式呼吸操):坐于椅上或床邊,雙手握拳,肘關節屈伸4~8次,

屈吸伸呼;安靜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氣,抱胸呼氣4~8次;雙膝交替屈伸4~8

次,伸吸屈呼;雙手抱單膝時吸氣,壓胸時呼氣,左右交替4?8次;雙手分別搭

同側肩,上身左右旋轉4~8次,旋吸復呼。

4.注意事項:①呼吸功能鍛練時,全身肌肉要放松,節奏要自然輕松,動作

由慢而快。②呼吸功能鍛練不可操之過急,要長期堅持鍛練。③呼吸功能鍛練不

適宜空腹及飽餐時進行,宜在飯后1、2小時進行為宜。④呼吸操一般每日練習

2~3次,每次5~10分鐘,根據個人病情進行,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

四、健康指引

(一)生活起居指引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溫濕度合適。指引患者戒煙,室內勿放鮮花等也許

引起過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氣體的吸入。

2.在寒冷季節或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物,勿汗出當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

行期間,盡量避免除人群密集H勺公共場合,避免感受外邪誘發或加重病情。

3.勞逸結合,起居有常,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時減少活動量。

4.常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縮唇呼氣聯合應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

能。

5.自我保健鍛煉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運動量由小到大。開始時,可用自己習

慣日勺中速步行,后來可采用中速一迅速一慢速的程序步行。

(2)按摩保健穴位:常常按摩睛明、迎香、頰車、合谷、內關、足三里、腎

俞、三陰交等。

(3)足底按摩:取腎、輸尿管、膀胱、肺、喉、氣管、腎上腺等反射區,每

個反射區按摩3分鐘,每日3次。

(4)叩齒保健:指引患者叩齒,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叩齒時可

用雙手指有節律的搓雙側耳孔,提拉雙耳廓直到發熱為止。

(5)老式養生操:可選擇五禽戲、太極拳或八段錦,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1

5分鐘。

(二)飲食指引

1.飲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膩、海味、辛辣,過咸之品。避免接觸過敏原,多

吃綠葉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飪以蒸、煮為宜,食物宜軟爛,以利于消化吸取。

2.寒哮證:宜進食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的食物,如黃芭乳鴿粥、姜棗糯米茶等。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