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務:上市公司的假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_第1頁
會計實務:上市公司的假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_第2頁
會計實務:上市公司的假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_第3頁
會計實務:上市公司的假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_第4頁
會計實務:上市公司的假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市公司的假賬就是這樣做出來的中國上市公司的假賬丑聞可謂前赴后繼,連綿不絕。從操縱利潤到偽造銷售單據,從關聯交易到大股東占用資金,從虛報固定資產投資到少提折舊,西方資本市場常見的假賬手段幾乎全部被“移植”,還產生了不少“有中國特色”的假賬技巧。

假賬“窩點”:“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

每一家現代工業企業都會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這是做假賬最方便快捷的途徑。為了抬高當年利潤,上市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進行賒賬交易。顧名思義,既然是賒賬交易,就絕不會產生現金流,它只會影響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決不會體現在現金流量表上。因此,當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出現大量應收賬款,損益表上出現巨額利潤增加,但現金流量表卻沒有出現大量現金凈流入時,就應該開始警覺: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賒賬交易操縱利潤?

賒賬交易的生命周期不會很長,一般工業企業回收貨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時間太長的賬款會被列入壞賬行列,影響公司利潤,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會在下一個年度把賒賬交易解決掉。解決的方法很簡單:讓關聯企業或關系企業把貨物退回來,填寫一個退貨單據,這筆交易就相當于沒有發生,上一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已經太晚了。打個比方說,某家汽車公司聲稱自己在2004年賣出了1萬輛汽車,賺取了1000萬美元利潤(當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會注明是賒賬銷售),這使得它的股價一路攀升。到了2005年年底,這家汽車公司突然又聲稱2004年銷售的1萬輛汽車都被退貨了,此前宣布的1000萬美元利潤都要取消,股價肯定會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資者必然損失慘重。在西方,投資者的經驗都比較豐富,這種小把戲騙不過市場;但是在中國,不但普通投資者缺乏經驗,而且機構投資者、分析機構和證券媒體都缺乏相應的水平,類似的假賬陷阱還真的騙過了不少人。

應收賬款主要是指貨款,而其他應收款是指其他往來款項,可以是委托理財,可以是某種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種無形資產的款項等等。讓我們站在做假賬的企業的角度來看問題:“其他應收款”的操縱難度顯然比“應收賬款”要低,因為應收賬款畢竟是貨款,需要實物,實物銷售單據被發現造假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其他應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較容易,而且估價的隨意性比較大,不容易露出馬腳。有了銀廣夏和鄭百文虛構銷售記錄被發現的前車之鑒,后來的造假者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段;其他應收款則來無影去無蹤,除非派出專業人士進行詳細調查,否則很難抓到確實證據。在中國股市,其他應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賬的卻少之又少。

與“應收賬款”相連的“壞賬準備金”

與應收賬款相對應的關鍵詞是“壞賬準備金”。通俗地說,壞賬準備金就是假設應收賬款中有一定比例無法收回,對方有可能賴賬,必須提前把這部分賴賬金額扣掉。對于應收賬款數額巨大的企業,壞賬準備金一個百分點的變化都可能造成凈利潤的急劇變化。舉個例子,波音公司每年銷售的客運飛機價值是以10億美元計算的,這些飛機都是分期付款,只要壞賬準備金變化一個百分點,波音公司的凈利潤就會出現上千萬美元的變化,對股價產生戲劇性影響。

1999年之前,中國會計制度對壞賬準備金規定很不嚴格,大部分企業的壞賬準備金比例都很低,有的甚至低到0.1%,遠遠低于國際慣例。1999年是中國會計政策的轉折點,壞賬準備金比例明顯增高,一般制造業企業的壞賬準備金比例都在3%以上。但是,國家不可能硬性規定所有行業的壞賬準備金比例,留給企業自主操縱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從西方企業的實踐來看,利用壞賬準備金做假賬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多計,一種是少計。少計壞賬準備金很容易理解,這樣可以增加利潤,提高股價;多計壞賬準備金則一般發生在經營情況惡劣的年份或者更換CEO的年份,新任CEO往往傾向于把第一年的業績搞得特別差,把大量資金劃入壞賬準備金,反正可以把責任推到前任CEO頭上;由于第一年多計了壞賬準備金,以后幾年就可以少計甚至不計,利潤當然會大大提高,這些功勞都會被記在新任CEO頭上。這種做法的實質是用第一年的壞成績換以后多年的好成績,在西方被形象地稱為“大洗澡”。中國有沒有“大洗澡”的現象呢?肯定有,而且為數不少。

理論上講,上市公司的壞賬準備金比例應該根據賬齡而變化,賬齡越長的賬款,遭遇賴賬的可能性越大,壞賬準備金比例也應該越高;某些時間太長的賬款已經失去了償還的可能,應該予以勾銷,承認損失。對于已經肯定無法償還的賬款,比如對方破產,應該盡快予以勾銷。遺憾的是,目前仍然有部分上市公司對所有“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按照同一比例計提,完全不考慮賬齡的因素,甚至根本不公布賬齡結構。在閱讀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它是否公布了應收賬款的賬齡,是否按照賬齡確定壞賬準備金,是否及時勾銷了因長期拖欠或對方破產而無法償還的應收賬款;如果答案是“否”,我們就應該高度警惕。

最大的黑洞:固定資產投資

許多中國上市公司的歷史就是不斷募集資金進行固定資產投資的歷史,他們發行股票是為了固定資產投資,增發配股是為了固定資產投資,不分配利潤也是為了省錢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的陰影里,是否隱藏著違規操作的痕跡?

固定資產投資是公司做假賬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但是這種假賬不可能做得太過分。公司可以故意夸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借機轉移資金,使股東蒙受損失,也可以故意低估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或者在財務報表中故意延長固定資產投資周期,減少每一年的成本或費用,借此抬高公司凈利潤。這些夸大或者低估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家公司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做手腳太過火,很容易被人看出破綻,因為固定資產是無法移動的,很容易被審查。雖然其市場價格往往很難估算,但其投資成本還是可以估算的。監管部門如果想搞清楚某家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有沒有很大水分,只需要帶上一些固定資產評估專家到工地上去看一看,做一個簡單的調查,真相就可以大白于天下。事實就是如此簡單,但是在中國,仍然有許多虛假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沒有被揭露,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投資者,對此都缺乏足夠的警惕性。

如果一個投資者對固定資產投資中的造假現象抱有警惕性,他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調查:上市公司承諾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有沒有在預定時間內完工?比如某家公司在2000年開始建設一家新工廠,承諾在2003年完工,但是在2003年年度報告中又宣布推遲,就很值得懷疑了。而且,項目完工并不意味著發揮效益,許多項目在完工幾個月甚至幾年后仍然無法發揮效益,或者剛剛發揮效益又因故重新整頓,這就更值得懷疑了。如果董事會在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中沒有明確的解釋,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該公司在搞“釣魚工程”,或者干脆就是在搞“紙上工程”。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呈現高額化、長期化趨勢,承諾投入的資金動輒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項目建設周期動輒三五年甚至七八年,僅僅完成土建封頂的時間就很漫長,更不要說發揮效益了。這樣漫長的建設周期,這樣緩慢的投資進度,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做假賬的充裕空間,比那些“短平快”的小規模工程擁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監管部門清查的難度也更大。即使真的調查清楚,也要等到工程接近完工時,那時投資者的損失已經很難挽回了。

難以捉摸的“其他業務利潤”

從財務會計的角度來看,操縱“其他業務利潤”比操縱“主營業務利潤”更方便,更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在損益表上,主營業務涉及的記錄比其他業務要多得多,主營業務的收入和成本都必須妥善登記,其他業務往往只需要簡單地登記利潤就可以了。對于工業公司來說,偽造主營業務收入必須偽造大量貨物單據(也就是偽造應收賬款),這種赤裸裸的造假很容易被識破;偽造其他業務利潤則比較溫和,投資者往往不會注意。

為了消除投資者可能產生的疑問,許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往往玩弄文字游戲,把某些模糊的業務在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之間顛來倒去,稍微粗心的投資者就會受騙。比如某家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把“主營業務”定義為“房地產、酒店和旅游度假業”,但是在主營業務利潤中卻只計算房地產的利潤,把酒店和旅游度假業都歸入其他業務利潤,這顯然與年度報告的說法是矛盾的。在中國資本市場目前的混亂局面下,也不能排除某些公司把某項業務利潤同時計入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的可能。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不可能深入調查某家公司的其他業務利潤是不是偽造的,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分析出一定的可能性:如果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與其他業務利潤嚴重不成比例,甚至是其他業務利潤高于主營業務利潤,我們就有理由懷疑它做了假賬。

看不清楚的債務償還能力

衡量一家公司的債務償還能力,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流動比例,即用該公司的流動資產比流動負債;二是速動比例,即用該公司的速動資產(主要是現金和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很容易變現的資產)比流動負債。一般認為工業企業的流動比例應該大于2,速動比例應該大于1,否則資金周轉就可能出現問題。但是不同行業的標準也不一樣,不可以一概而論。目前各種股票分析軟件和各大證券網站都有專門的財務比例欄目,除了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之外,一般還包括資金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等,這些數據對于分析企業前景都有重要作用。

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與現金流量表有很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速動比例的上升往往伴隨著現金凈流入,速動比例的下降則伴隨著現金凈流出,因為現金是最重要的速動資產。但是,某些企業在現金缺乏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比較高的速動比例,因為它們的速動資產大部分是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這種速動資產質量是很低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考察該企業的現金與流動負債的比例,如果現金比例太少是很危險的。許多上市公司正是通過操縱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一方面抬高利潤,一方面維持債務償還能力的假象,從銀行手中源源不斷地騙取新的貸款。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時刻記住:只有冰冷的現金才是最真實的,如果現金的情況不好,其他的情況再好也難以信任。

如果一家企業的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良好,現金又很充裕,我們是否就能完全信任它?答案是否定的。現金固然是真實的,但也要看看現金的來臨情況: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還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預示著企業的長期經營能力,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反映著企業管理層的投資眼光,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只能說明企業從外部籌集資金的能力,如貸款、增發股票等。剛剛上市或配股的公司一般都有充裕的現金,這并不能說明它是一家好公司。恰恰相反,以造假和配股為中心的“中國股市圈錢模式”可以用以下公式概括:操縱利潤——抬高股價——增發配股——圈得現金——提高信用等級——申請更多銀行貸款——繼續操縱利潤,這個模式可以一直循環下去,直到沒有足夠的錢可圈為止。操縱利潤既是為了從股民手中圈錢,又是為了從銀行手中圈錢;從股民手中圈來的錢一部分可以轉移出去,一部分用來維持債務償還能力,以便下一步圈到更多的錢。這種圈錢模式只能發生在中國這樣一個非常不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