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_第1頁
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_第2頁
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_第3頁
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_第4頁
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篇一」采桑子朱敦儒①一番海角凄涼夢,卻到長安②。翠帳犀簾,依舊屏斜十二山。玉人③為我調琴瑟,顰黛低鬟。云散香殘,風雨蠻溪半夜寒。【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人,金人南侵,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朱流寓兩廣,居南雄州。本詞即作于客居南雄州時。②長安,這里指代北宋首都汴梁。③玉人,此處指歌妓。(1)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3分)(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參考答案:(1)對比、虛實結合、用典。(答出一點得2分,兩點得3分)(2)傷時感亂之痛(或“昔盛衰之感”或“亡國之悲”)、天涯羈旅之悲、對往昔繁華的追懷眷念。(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即可得全分)賞析:這首《采桑子》,是宋代詞人朱敦儒客居南雄州時追懷汴京繁華、傷時感亂之作。起筆二句敘夢回汴京。“海角”指詞人當時所的嶺南海隅之地。“長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南雄州一帶,當時是荒涼的邊遠地區。詞人避亂遐方,形單影只,舉目無親。這里,即使做夢,也該是凄涼的。但此夜所作的夢,卻把自己帶回了往昔繁華的舊都。“海角”與“長安”,不僅表明空間距離遙遠,而且標志著喪亂與繁華、戰爭與承平兩個不同的歷史環境。“卻”字正突出強調了這不同的歷史環境所給予詞人的心理感受,其中有意外的欣喜,更含無限的感愴。“翠帳犀簾,依舊屏斜十二山。”二句展示夢境中京師繁華舊事的一角。華美的居室里,翠帳低懸,犀簾垂地,床前的屏風,曲曲斜斜,依舊展開著十二扇屏山。這里只寫“翠帳”、“犀簾”、“屏山”,而它們所暗示的往昔汴京士大夫的繁華生活、溫馨舊事不難想見。“依舊”二字,不但貫通上下兩句,而且貫通上下兩片。夢中,這一切都是那樣熟悉、親切,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實際上這一切已經成為不可回復的舊夢。夢中“依舊”正暗示出夢后的蕩然無存。過片“玉人為我調琴瑟,顰黛低鬟。”緊承上片三四句,續寫繁華舊夢。美麗的歌妓宴席上為自己調琴理弦,彈奏樂曲,斂眉低首,若不勝情,說不盡的溫馨旖旎,風流綺艷。上片三四句側重寫環境,這兩句側重寫人的活動。兩匯合,即一幅華堂夜宴圖。由此可見詞人所懷戀的汴京繁華,實際上就是上層士大夫的樂宴生活。“云散香殘,風雨蠻溪半夜寒。”云散,用宋玉《高唐賦》巫山神女旦為朝云的故實,暗示綺艷夢境的消逝;香殘,是說夢境既逝,夢中的馨香亦不復存留。眼前面對的,是荒寒的海角凄涼之地;耳畔聽到的,是夜半風雨交加中蠻溪流水的凄寒聲響。消逝的夢境與凄寒的現境的對照,強化了詞人的今昔盛衰之感、傷時感亂之痛和天涯羈旅之悲,結尾的“寒”字,不純是切膚之感到的,更是內心寂寞凄涼的反映。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篇二」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1)“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詞中引起“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具體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因時光的流逝而驚夢;因容顏的易老而驚夢;因離別的痛苦而驚夢;因無盡的思念而驚夢;因西風的驟起而驚夢;因月色的慘白而驚夢;因高樓的雁叫而驚夢。(答出任四點給4分)(2)①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詞中借哀景抒發悲情,驟急的隙縫,慘白的淡月,高樓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種傷離別、苦相思的悲情。②運用襯托手法,以時光的“只解”“不信”襯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歸襯托人未歸。③運用擬人的手法,首句將時光擬人化,說時光催人老,表達了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傷感。(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篇三」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①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注:①本詞作于金兵南侵后詞人離開故鄉洛陽南下避難,途經今江西彭澤縣的彭浪磯時。(1)請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3分)(2)請結合全詞,簡要概括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情感。(4分)3、詞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發上各具特點,試分別作具體分析。【參考答案】(1)運用了比喻手法,【1分】詞人以旅雁、孤云自比,【1分】形象的表現了自己當時的孤獨心境。【1分】(2)抒發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淪陷【2分】而被迫辭鄉去國、漂泊江南的離愁別緒。【2分】【意思對即可】(3)①上片側重記事抒情。詞人獨駕扁舟,避亂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飄蕩的浮云,興起濃重的羈旅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煙彌漫的中原大地而淚灑“滿巾”,直接抒發了無限的國破家亡之痛。②下片偏重寫景抒情。暮色籠山,蘆根殘存,楓葉飄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詞人國家殘破、顛沛流離的情緒。日落時分,作者的寂寞感、凄涼感更加強烈;江面平緩恰恰反襯了詞人難以平靜的思鄉心緒。賞析這是一首寓家國之痛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山水詞。靖康亂起,驚破清歌,以“山水郎”自居的詞人朱敦儒,名士風流的生活也告結束。他跋山涉水,輾轉流徙,避亂南國。一路上但見烽煙彌漫,百姓流離失所。殘酷的現實,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寫下了許多詞篇,描繪出祖國山水風景之美,寄托著無限的國破家亡之痛。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說:“靖康離亂,避地自江西走二廣。”船沿江北上,在旅途中,他用淚水寫下了這首語言明白如畫,卻寓意極深的小詞。上片抒情。“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詞人以旅雁孤云自比,雖在戰亂中來到江南作客,但仍無時忘懷那“萬里煙塵”的中原,不禁淚灑“滿巾”。下片寫景,描寫江南山水。眼前波平如鏡,孤山猶如美人的發髻,倒映水中,又象美人臨鏡梳妝。蘇軾曾有《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孤)前年嫁彭郎(浪)。”面對畫家和詩人稱賞的如畫的佳景,詞人觸景生情:“愁損辭鄉去國人。”作者寄情于山水美景的懷國之心,躍然紙上!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后,輾轉道途,不僅在“月涌大江流”的長江之上,領略了秀麗的江南美景;而且在鷓鴣聲聲的榕蔭下,欣賞過濃郁的嶺南風光……眼前的佳景,往往使他聯想到鐵蹄下的中原河山,苦難中的父老百姓,不禁滴下憂時之淚,發出了與愛國志士相同的感喟。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篇四」采桑子歐陽修殘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②涼生。蓮芰③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注:①指潁州西湖。神宗熙寧四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官,回到潁州私第居住。②塢:湖岸凹入處,汀:水中沙洲。③軒檻:長廊的欄桿。④芰:指菱。(1)詞中說西湖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詞簡要概括。(4分)(2)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月這一意象的作用。(4分)參考答案:(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靜(湖面廣闊平靜、湖岸幽靜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蓮香宜人。(4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2)與上片殘霞夕照相照應,寫出時間的推移;營造出了一種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現出詩人對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滿分,意思對即可)(1)作者通過多種感官描寫西湖好,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4分)(2)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10.【古詩賞析】(7分)(1)作者通過視覺、觸覺與嗅覺等多種感官描寫西湖好。①視覺上,作者看到殘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寫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觸覺上,作者手觸軒檻,感到清涼,微風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覺上,作者在晚風中聞到陣陣蓮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愜意。[4分。答出一種感觀1分,對應分析1分;答對其中兩點即得滿分。意思對即可。](2)抒發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悠然閑適之情,超凡脫俗之情。[3分。喜愛,1分;悠然閑適,1分超凡脫俗,1分。意思對即可。]呂本中《采桑子》閱讀題的答案附翻譯賞析「篇五」《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是宋代詞人晏殊的詞作。此詞以情感曲折細膩見長,與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構思有別采桑子晏殊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10.這首詞從字數上看,屬于;從創作風格上看,屬于派。(2分)11.“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在下闕中,“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2分)12.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閱讀答案10.答案:小令婉約評分:每空1分,共2分。11.答案示例:西風吹寒、梧桐葉落、淡月朧月、高樓雁鳴。評分:兩點1分,共2分。12.答案示例:嘆流年、悲遲暮、傷離別、苦思戀。評分:2分,答出兩點即可。拓展閱讀:《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賞析此詞以輕巧空靈的筆法、深蘊含蓄的感情,寫出了富有概括意義的人生感慨,抒發了嘆流年、悲遲暮、傷離別的復雜情感。全詞感情悲涼而不凄厲,風格清麗哀怨,體物寫意自然貼切,是晏殊詞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起首二句把時光擬人化,暗含“多情自古傷離別”和“思君令人老”雙重含義。“多情”二字,總攝全篇。三、四兩句寫詞人感時光易逝,悵親愛分離,心中的煩惱無可化解,只好借酒澆愁,然而不久便又“淚滴春衫”,可見連酒也無法使自己暫時解脫。下片先寫不眠,次寫驚夢。西風颯颯,桐葉蕭蕭,一股涼意直透人的心底。抬頭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朧而又慘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風的威脅。“好夢頻驚”寫每當希望“好夢”多留一霎的時候,它就突然破滅了。而且每當一回破滅,現實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齊奔集而來。此時,室外的各種音響,各樣色彩,以及室中人時光流逝之感,情人離別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剛才的好夢全都打成碎片了。這里,“好夢頻驚”四字為點睛之筆,承上啟下,把室中人此際的感受放大成為一個特寫的鏡頭,讓人們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何處高樓雁一聲”寫室中人沉抑的情緒正凌亂交織之中,突然飛出一聲高亢的哀鳴。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