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和學

生一道,探索科學問題,了解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

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打好基礎,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做

準備。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

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

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

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

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

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

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

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

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于被

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

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

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

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

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

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

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

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下冊教材共分為五個單元,總課時23課時。教材的

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

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

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這一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仍以認識事物

的性質和事物的相互關系為主。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探究為主,逐

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特別是在控制變量、做定量觀察的實驗上,學生還

是第一次,需要教師更多的引導、以及具體操作方法的指導。從過程與方

法上看,學習運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

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第一單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圍繞人體運動系統中的一一骨骼、關

節、肌肉三個主要方面、運動系統的衛生和保健構建而成,主要研究它們

之間的相互關系。本單元教材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認識骨骼、關節、

肌肉的運動,讓學生知道骨骼、關節、肌肉的作用,了解人體的每一項運

動都是骨骼、關節、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結果,懂得如何保

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

第二單元《養蠶》是以蠶一生的變化為觀察對象的一次親歷活動,主

要研究動物的周期性變化。經歷動物的一個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蟲和變

態的知識,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與偉大,體驗長期飼養與觀察的艱辛和快

樂。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還是研究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教學讓學生

意識到一個物體在運動,總是相對于另外一個物體,即某個參照系(參照

物)課文中稱為“參照物體”而言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是物理

學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就是在這一知識背景下展開的。

意識到物體的運動又是有規律的,只有親身去研究才能了解這些運動之間

是什么樣的規律。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主要是通過認識力的存在和幾種常見的力,

來研究事物的性質。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歷有關力的現象,但還沒有比較系

統和完整地研究有關力的現象。所以本單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鼓勵學

生們對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進行探究,讓他們通過一個個親歷的活動,探

究科學的秘密,體驗成功的樂趣,發現大自然的規律。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是一種包容性比較寬泛的收集證據的方

法;預測是一種基本科學過程技能,是一種對未來事物發展的推斷。調查

和預測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常用技能與方法。

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

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時間進度安排:

教學進度表

周次章節教學內容課時

11、骨骼1

22、關節1

第一單元

33、肌肉2

44、骨骼、肌肉的保健1

5單元總結1

51、一切都在運動中1

62、運動的快慢1

、運動的方式

7第三單元31

84、小車的運動1

95、擺1

9單元總結1

101、我們來養蠶1

112、給蠶寶寶記日記1

第二單元

123、我們來抽絲1

134、養蠶經驗交流會1

13單元總結1

141、力在哪里1

142、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1

、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15第四單元31

154、摩擦力的秘密2

165、降落傘1

17單元總結1

171、調查2

第五單元

182、預測1

18單元總結1

19復習考試2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單元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學生需要,家長關注。本單元依據小學

科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關于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的要求,從鍛煉身

體、茁壯成長的角度出發,圍繞骨運動,就人體運動系統的骨骼、關節、肌肉這三個主

要構成方面,強調運動系統的鍛煉和衛生來進行構建的。通過引導學生認識骨骼、關節、

肌肉的運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以及骨、關節、肌肉的位置,從而懂得如何提

高自己的運動技能,保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

由于本單元涉及的骨骼、關節、肌肉學生不能直接接觸,所以,教材設計了諸多觸

摸、模擬的活動,使得整個單元內容在學生的探究中逐漸展開。

本單元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有:

一、科學探究: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

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

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3、分析與解釋

(1)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

(2)能在總結證據的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解釋。

4、結論與拓展

(1)能對探究的問題做出初步的結論。

(2)能運用語言、圖、表等多種方式表達研究的過程和結論。

(3)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學知識:

1、知道骨骼和肌肉的作甩。

2、能認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能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

3、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想知道,愛提問。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證據。

3、愿意合作與交流。

4、感受并體驗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

本單元先研究運動的主要實體:骨骼,接著探討運動的主要表現:關節活動,再

引導感覺運動的主要動力物質:肌肉,最后研討運動的保障:保健。這四者的相互關系

是,肌肉收縮導致骨運動,關節為骨運動提供了可能,保健是運動的保障。

單元課時分配

課題課時

1、骨骼1

2、關節1

3、肌肉2

4、骨骼、肌肉的保健1

單元檢測1

總課時6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數1課時

課題1.1骨骼

1、能夠對照人體骨骼,完成骨骼拼圖。

教學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塊骨構成。

目的

3、懂得骨骼有運動、支撐和保護的作用。

和要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細胞。

5、知道骨硬而結實,可以生長。

重點知道骨骼有運動、支撐和保護的作用。

拼人體骨骼圖

教學觀察法實踐法

、壯

教具人體骨骼模型

實踐動手做:拼裝人體骨骼的模型圖片

立小

板1.1骨骼(成人206塊)

書構成:頭骨、軀干骨、四肢骨

作用:運動支撐保護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出示一塊骨頭),同學們,你知道你的皮膚下

面硬硬的東西是什么嗎?那就是我們的骨骼。(板書課題)

2、提問:關于骨骼,你們想知道些什么?

3、歸納學生想研究的問題,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探究:人體骨骼結構

1、談話:骨骼隱藏在我們身體的內部,難以直接用眼睛

觀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體,看能摸出多少塊骨頭?

完成摸骨任

2、布置任務:把我們全身的骨頭分成三部分一一頭、軀

干、四肢。分組各摸一個部分,看能摸出幾塊骨頭。比一

比,看哪個小組分得清、摸出得多。(學生分組活動:

摸骨數骨)

3、匯報交流活動情況,對照活動記錄里的骨骼圖,了解

骨骼的分布。匯報交流

4、提問: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幾塊骨頭?(觀看人

體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結:人們肉眼看不到身體內部骨骼的結構,但X光

卻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塊骨頭呢!

6、動手做:拼裝人體骨骼的模型圖片

7、出示人體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對了嗎?

拼骨骼模型

8、小結: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頭共有206圖片

塊。這些骨頭是有規律的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頭的結構特點

1、探索活動:發現骨頭的特點。

(1)拿出熟的動物骨頭和一塊石頭和相關觀察工具;

(2)用放大鏡觀察石頭和動物骨頭;

觀察骨頭并

(3)用錘子輕輕敲打石頭和動物腿骨的表面;

記錄觀察結

(4)掂一掂這兩樣物品,感覺一下各自的重量;果

(5)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2、學生匯報交流。

3、觀察活動:觀察骨頭的結構圖,說說骨頭是由哪些部

分構成的。

匯報交流

4、講解骨頭的結構組成:骨密質內有一些細小的導管,

將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經與骨中的活細胞連接起來。骨頭中

間有一種軟組織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細胞。

四、體驗:人體骨骼的作用

1、談話:人體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觀察P4圖片學生交流討論。

3、組織活動:體驗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學生匯報活動體驗。觀察圖片

5、拓展:像肋骨一樣保護內臟器官的骨頭還有哪些?匯報體驗活

6、小結:人的骨骼具有運動、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器官

等多種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問:如果人體的骨骼受傷了,會給人的生活帶來哪

些改變?

2、對學生進行骨骼保健教育。

思考回答

教學反思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數1課時

課題1.2關節

教學1、能夠通過活動身體找出一些主要關節的位置。

目的2、知道什么是關節。

和要3、知道關節的作用,

4、認識關節類型中的較鏈關節、旋轉關節和球狀關節以及它們的活動形式。

重點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認識一些關節的類型和運動方式。

D在上

教學觀察法、講授法

*壯

教具學生課前準備一些方便用來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膠帶等物品

實踐提問:人體有多少塊骨頭?

1.2關節

一、關節的基本構造

板/關節頭

書1.關節面(關節軟骨)一一靈活

'關節窩

2.關節囊:結締組織構成、韌帶加固一一牢固

3.關節腔:內有滑液---靈活

二、體育鍛煉對關節的影響

三、脫臼及脫臼的急救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上的哪部分

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呢?(揭示課題:關節)

2、談話:關于關節,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認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講解:什么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講述: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構成的,骨與骨之間

又是通過關節相連的。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

兩種。身體內的某些關節以某種方式連結后,骨的活動性

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

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連結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

是固定關節。人體內的大多數關節都是活動關節。活動關

節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3、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

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4、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找關節

5、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么作用呢?

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6、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夠自由活動了,匯報交流

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

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一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

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一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一一走路、下蹲。體驗活動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9、小結: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三、體驗關節的多種連接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身上的關節所

能夠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么連接的?

體驗活動

4、談話:你的預測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四種常見的自

由活動關節。

5、學生交流討論。

6、完成下列各項活動:(1)轉動你的胳膊;(2)推

開門;(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6)跪下。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

涉及到的關節的類型。

討論交流

7、對號入座一一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分別是這

四種常見關節類型。完成下列活

9、小結:不同的活動關節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關節有了哪些了

解?

2、思考:關節還有什么作用?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

4、小結關節的緩沖作用。

教學反思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數1/2課時

課題1.3肌肉

教學1、知道提供骨骼運動的力量來自于肌肉的收縮。

目的2、了解人體處于安靜狀態下,負責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運動。

和要3、知道骨骼肌是成對存在、工作的。

重點了解骨骼的運動是由骨骼肌的收縮和舒張引發的。

了解人體內的骨骼、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夠完成各種運動。

。在上

教學講授法、實踐法

士旺

掛圖

教具

實踐簡要復習上一課內容。

1.3肌肉

人體內有三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你們有沒有手和腳被凍麻的經歷?那個時候你

能拿住東西、做出你想做的動作嗎?為什么?

2、講述:僅靠骨骼和關節還不能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

要使我們的身體動起來,還必須有肌肉的參與。(板書課

題)

二、肌肉的分布及類型

1、提問:我們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學生交流。學生交流

3、講解:人體內有三類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骨骼肌,就是使骨頭活動的隨意肌;運動系統所講

的肌肉屬于骨骼肌,它能在意識控制下做強力的收縮,人

的四肢、軀干上可以自由活動的肌肉都屬于這一類。在神

經的支配下,肌肉收縮產生運動。一個人有600多塊骨骼

肌。

(2)平滑肌,就是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內臟

充當襯里的不隨意肌;人的內臟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

不受意識支配,不能隨意活動,但受植物性神經支配,因

此保持經常收縮、放松,但收縮力不大,緩慢持久,不易

疲勞。

(3)心肌,就是心臟所特有的肌肉組織,能自動地有節

律地收縮。心肌也具有紋理,但紋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

是不隨意肌。心臟以一定的速率跳動,不隨人的意志而改

變。

4、觀察人體肌肉掛圖,了解人體的骨骼肌分為頭頸肌、

軀干肌、四肢肌。

觀察掛圖

5、活動:摸摸自己的身體,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

肉最少?

6、小結:肌肉占到了人體體重的40%,它們分布在全身

各處。

三、觀察體驗: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活動體驗:活動體驗

(1)站直后向前彎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

前部,感覺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

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覺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過

來使勁壓,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覺?

2、學生體驗交流,并在活動記錄上畫出人體在做各種運

動時,肌肉變硬的部分。

填寫活動記

、出示肌肉的收縮舒張圖片,講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錄

4、小結。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總是成對在一起工作,一

個收縮,另一個就放松。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與研究,你有哪些收獲?

對人體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游戲:誰是木頭人?討論:當我們不運動時,身體的

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游戲并討論

教學反思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數1課時

課題1.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

教學2、能夠分析某一動作鍛煉身體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動作鍛煉的肌肉和

關節不同。

目的

3、了解不同運動隊身體的鍛煉效果不同。

和要

4、能夠針對具體運動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攝入蛋白質和鈣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

白質和鈣。

重點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

分析具體運動鍛煉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D生上

教學講授法、實踐法

七旺

教具

實踐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穿戴適當的防護性裝備;

2、運動前做一下準備活動;

3、遵守合理的運動規則;

4、選擇安全的運動場所等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健康歌》,跟著音樂跳起來。律動

2、討論:剛才的活動中我們主要鍛煉了身體的哪些部分?討論

3、談話:骨骼和肌肉配合起來能讓我們做很多動作,因

此保持它們的健康十分重要。(板書課題)

4、提問:那么,怎樣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體育運動對骨骼、肌肉的影響

1、談話: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要保持骨骼、肌肉的

健康必須合理地參加一些運動。

2、提問: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有哪些好處?

3、學生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

4、小結:經常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柔韌性;可以增強心

臟功能和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發達、

體力充沛。

5、談話:各種體育運動對增強體力、柔軟性和耐力的效

果不完全一樣。(閱讀教材11頁資料)

6、思考、比較、討論:閱讀資料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選擇哪些運動項目進思考比較討

行訓練?論

(2)要增強身體的柔軟性,可以參加哪些運動?

(3)要提高體力,可以推薦參加哪些運動?

(4)哪一項體育運動對增強身體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較

好?

7、交流:平時你最喜歡參加哪些體育運動?你知道這些交流

體育運動對你身體的哪一個方面有好處嗎?

8、同桌一起對做一節廣播體操,并討論:這些動作對鍛

做廣播操

煉身體的哪一部分肌肉、關節特別有用?

9、交流、小結。

三、了解運動中的安全要求

1、談話:我們平時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發生骨折、扭傷、

脫臼、肌肉拉傷等損傷。身邊的案例:某位學生在參加體

育運動時受了傷。提問:如何在運動中注意安全、避免受

傷?

2、交流運動中應該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適當的防護性裝備;交流

(2)運動前做一下準備活動;

(3)遵守合理的運動規則;

(4)選擇安全的運動場所等。

3、活動指導:溜冰時必須穿戴哪些防護性裝備?

4、總結。

5、拓展:一旦在運動時受了傷,應該如何處理呢?

(1)骨骼、關節受傷如何處理?

(2)如何避免肌肉受傷?

(3)防護知識介紹。

四、了解營養對骨骼、肌肉的影響

1、談話:食物營養對人體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關

重要的影響。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時需要

多吃些蛋白質含量高、含鈣量高的食品。

2、討論、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

鈣嗎?

五、總結:討論交流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合理鍛煉、豐富營養、

注意安全)

教學反思

1課時

第一單元測試題

一、填空題

1、人體中共有()塊骨頭。

2、骨骼具有()、()、()的作用。

3、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相連地方叫做()。

4、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帶動()、()而實現的。

二、判斷題(對的打“J”,錯的打“X”)

1、骨骼就是指某一塊骨頭。()

2、骨骼又硬又結實,可以生長。()

3、肌肉占到身體重量的40%。()

4、人體靜止不動時,身體內的肌肉也停止運動。()

5、多吃脂肪和蛋白質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

6、我們感覺骨骼、關節、肌肉的主要辦法是摸。()

7、骨頭里有骨髓和血管。()

8、不同的運動項目鍛煉的效果也不一樣。()

三、問答題

1、經常運動有哪些好處?

答: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增強心臟功能和增大肺活量;肌肉發達,體力充沛;延緩

衰老;身體勻稱。

2、怎樣預防運動受傷?

答:穿戴保護器具、使用軟墊、做好準備活動。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單元分析

本單元與緊接其后的“無處不在的力”單元,共同引導學生形成對力的初步認識。

本單元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關于位置與移動的要求,從認識運動的普遍

性和相對性出發,圍繞運動的速度和方式展開。它通過一系列的分辨活動和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認識運動以及影響運動速度的一些要素、運動方式的特點,學習使用“控制變

量”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定量觀察。

本單元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有:

一、科學探究: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

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

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3、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4、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好

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便涂改原始數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

來呈現;能根據需要,從更多渠道查閱有關資料。

5、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能

對研究過程和結果、對證據與解釋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評論,并與他人

交流;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疑,并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探究。

二、科學知識:

1、根據一個指定物體描述另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后、左右、遠近等)。

2、知道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2、愿意合作與交流。

3、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本單元選取了力學中學生可直觀感受的“運動”內容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探究一些

運動的現象及組成要素。整個單元內容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識別運動、描述運動及探

究影響小車運動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擺。其中識別運動是整個單元的總起,在此基礎上,

展開對運動的描述和不同運動方式的介紹,而影響小車運動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擺則是對

某一運動具體問題的探究。

在學習本課之前,孩子們對運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只是停留在明顯看得出位

移的那類運動上,例如飛翔的小鳥、行駛的汽車等,對于位置相對固定的物體,比如房

屋、大樹等孩子們會認為它們是靜止的。在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時,他們會不由自主地

選擇鄰近的靜止物體與之比較,這表明參照物已經進入孩子的思維過程中,但是他們沒

有意識到這就是參照物。通過本課教學,我們要讓孩子們在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時用參照

物作為判斷標準,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物體的運動狀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單元課時分配

課題課時

1、一切都在運動中1

2、運動的快慢1

3、運動的方式1

4、小車的運動1

5、擺1

單元檢測1

總課時6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工課時

課題3.1一切都在運動中

教學1、知道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是看這一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有沒有

目的發生變化。

和要2、能夠依據不同參照物描述物體的相對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求3、知道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相同。

重點會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理解“參照物”

追上

教學講授法、討論法

*壯

教具圖片

實踐思考:毛澤東寫過“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樣的詩句,你能

理解它的意思嗎?

板3.1一切都在運動中

參照物:事先假定為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談話:在我們的周圍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運動。我們怎樣

判斷物體在運動呢?

二、認識到判斷物體運動要借助參照物。

1、觀察課文P26的圖片,在這兩幅圖中可以看出有哪些

觀察圖

物體在運動?

2、描述圖片中物體的運動。

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運動的?(讓學生意識到判斷一個

物體是否在運動要借助參照物)

4、學生討論交流

5、講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志是這一物體相

對于另外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這另一個物討論交

體稱為“參照物”。流

6、談話:請大家再來看這幅圖,你認為這幅圖中運動的

物體是相對于哪個物體的,它的參照物是誰?

7、學生討論并交流

8、討論:①坐在緩慢行使的汽車上,你怎么知道汽車

是否在前進?

討論交

②怎樣判斷拔河比賽的輸贏?

三、認識改變參照物就會改變對運動的判斷。

討論練

1、討論:觀察P27下面的三幅圖(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習

確定參照物。)

①乘坐電梯上下的人動了嗎?

②怎樣判斷拔河比賽的輸贏?

③你能解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

這句話嗎?

觀察圖

2、學生討論交流

3、從這些判斷中你明白了什么?

并討論

4、小結: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

也不相同。

四、認識參照物對判斷物體是否運動、運動快慢的重要性。

1、討論:①如果你坐在一列飛速行使的火車車廂里,

一位旅客在過道上經過,你覺得他走得快還是慢?

②那對于站臺上的人來說呢?討論交

2、提問:為什么兩個人會有不同的感覺?這說明了什

么?

3、小結:參照物不僅對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是必要的,對

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五、認識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1、提問:①有沒有絕對不動或靜止的物體?

討論

②為什么我們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事先確定

參照物?

2、討論并交流

3、小結: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中,太陽、月亮、

地球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體,宇宙中不存在處于靜止狀

態的物體。

討論交

教學反思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數1課時

課題3.2運動的快慢

教學1、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是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

目的2、會測量走路的速度。

和要3、知道運動方向也是描述物體運動的重要方面之一。

求4、知道有些看似不動的物體實際上在緩慢運動。

重點知道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

會測量運動的速度

D住上

教學實踐法、講授法、討論法

七旺

教具秒表、卷尺

實踐

3.2運動的快慢

運動的快慢可以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來測量----運動速

運動速度:(1)快慢

(2)方向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談話:物體運動有快也有慢,我們用什么來對運動地快慢

進行描述呢?

二、認識運動的速度

1、出示P29圖片,提問:圖中的伙伴們在干什么,猜

觀察圖片

一猜:誰移動得快?

2、談話:能用什么辦法比出他們之間運動的快慢呢?

3、討論:在龜兔賽跑的故事中兔子為什么沒有得到第

一呢?討論

4、談話:由于兔子有一段時間在睡覺沒跑,而導致了

在規定的距離里兔子反而顯得慢了。

5、小結:運動的快慢可以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來

測量,這就是常說的運動速度。

三、在測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與慢。

1、講述:平時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物體運動

的快慢,在我們的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快慢是不一樣的。

2、給運動速度排序P30,感受運動速度的快慢。把排填寫活動記

序結果填寫在活動記錄上。錄

3、測算運動快慢與距離、時間的關系

(1)提問:你平時走路的速度是怎樣的?你想測算一

下嗎?

測算速度

(2)測一測走路的速度P30活動,并把測量的結果寫

填寫活動記

在活動記錄上。

四、認識物體運動具有一定的方向。

1、閱讀P31資料

2、提問:氣象臺在發布臺風預報時,出了有時間、風

閱讀資料

速、風級以外,還強調了什么?

3、為什么要強調風向呢?說明了什么?(運動具有一

定的方向。)

五、拓展

討論:有些正在運動的物體,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動的,

你用什么辦法判斷出它們是否在運動呢?怎樣計算出它

討論

們的運動速度呢?

1、指甲在運動嗎?你有辦法測出它的生長速度嗎?

2、你有辦法計算出小苗的生長速度嗎?

教學反思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數1課時

課題3.3運動的方式

教學

1、能按運動的軌跡給運動分類。

目的

2、會分析復合運動包含的運動方式。

和要

3、能夠做彈簧拉伸長度與拉力之間關系的實驗。

重點用畫圖的方式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并分類

分析一個運動物體的復合運動方式

D住上

教學實驗探究、討論法

七旺

教具

實踐課外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各種物體的運動,判斷它們各屬于哪一種運動方

式。

板3.3運動的方式

書O

「直線運動

設Y

運動的方式“丁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物體是怎樣運動的嗎?請

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物體的運動方式。

2、講述:物體運動時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以具

體的物體為例,來研究一下物體的運動方式。(板書課題)

二、研究各種物體的運動方式

1、滑滑梯(出示圖)

提問:這位小朋友的運動有什么特點?運動的軌跡是什

么樣的?你能用畫圖的方式來表示嗎?思考、回

2、青蛙跳

提問:青蛙跳躍的軌跡又是什么樣的嗎?用畫圖的方式

來表示。

3、用同樣的“畫出運動軌跡”的方式論證其他幾個例

子。

4、對比:青蛙跳的軌跡和下滑的小朋友運動軌跡一樣

思考、討

嗎?有什么不同?

5、交流匯報

6、小結:可以按運動軌跡將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

和曲線運動。

三、研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運動

1、出示P33插圖,提問:(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想一想,

它們屬于哪一種運動方式。

觀察圖片

2、討論、交流

3、小結:日常生活中物體的運動不盡相同,它們有著

討論、交

各自的運動方式。

四、分析復合運動的運動方式

1、出示易拉罐,提問:它是什么形狀的?讓易拉罐在

桌面上運動起來,說出它的運動方式?

2、學生小組活動

3、講述:在研究這類物體的運動時,我們往往把易拉

罐看做一個整體,它的運動包含了兩種運動方式。那么還

有哪些物體的運動也像易拉罐那樣包含一種以上的運動

呢?小組活動

4、出示P34圖片,討論:這些物體的運動包含了哪些

運動方式?

5、匯報交流

6、提問:除此之外,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7、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運動都包含了一匯報交流

種以上的運動方式。

五、鞏固拓展

課外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各種物體的運動,判斷它們各

屬于哪一種運動方式。

課外觀察

教學反思

第周

四年級科學

班級科目教學時數1課時

課題3.4小車的運動

教學

1、能根據經驗提出做直線運動的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目的

2、能根據假設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

和要

3、能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按照”問題一假設一實驗一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進行探究

重點

根據假設設計實驗

D在上

教學實驗探究法

七旺

小車、繩子、鉤碼

教具

實踐

板3.4小車的運動

書小車運動的快慢與拉力大小有關

設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玩車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車的運

動。

2、出示P35圖片,提問:一輛載重汽車行使得快慢可

能哪些因素有關系?

3、學生討論交流

4、小結: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

學生討論

(1)與坡度大小;

實驗方案

(2)與斜坡長短有關,;

(3)與坡面的光滑程度有關;

(4)與拉力的大小有關;

二、自主探究

學生分組實

1、剛才同學們猜測小車行使快慢與輪子多少、汽車拉

力大小、路面好壞有關,怎樣來證明你的假設是正確的

填寫活動記

呢?

2、如果利用桌上的器材,讓你來做實驗,你準備怎樣

來做?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3、我們做這個實驗的時候要改變什么?

4、強調要改變的是:拉力大小

保持不變的是:車重、距離。

▲注意不可以改變桌面的情況!

5、每個實驗做一次行不行?為什么?

6、最后結果這一欄怎樣填?(平均數、估算)

7、學生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視。

8、匯報實驗結果。

9、小結:盡管每一小組的數據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

的結論:拉力越大、小車行使得越快。

三、總結:

教學反思

第周

班級四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1課時

課題3.5擺

教學

1、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進行假設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目的

2、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擺得越快。

和要

3、能夠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的次數。

重點探究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設計一個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與教師給的次數一樣。

D住上

教學實驗探究法

七吐

教具擺、秒表

實踐你們知道小明家的鐘該怎么把時間調正確了嗎?

板3.5擺

書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系

擺長越長,擺擺動得越慢

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

一、問題導入:大擺鐘走慢了。

二、認識擺

1、認識擺:我們繼續看這座大擺鐘。大家看,這左右擺

動的東西叫做擺。

2、介紹擺:

3、談話:擺的快慢會影響擺鐘的時間快慢,如果家里的

擺鐘太快或者太慢,會影響準時上學和上班,很不方便,

這是一個必須解決好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

擺的秘密,弄清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三、制作擺,發現問題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實驗桌上的材料制作一個擺,

比一比,哪個小組動手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