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120個(gè)文言實(shí)詞趣記_第1頁
高中語文:120個(gè)文言實(shí)詞趣記_第2頁
高中語文:120個(gè)文言實(shí)詞趣記_第3頁
高中語文:120個(gè)文言實(shí)詞趣記_第4頁
高中語文:120個(gè)文言實(shí)詞趣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個(gè)文言實(shí)詞趣記

[第一組]

(一)愛

原作“惡"O字形像f人雙手捧“心”,

張大了嘴,在訴說心中的愛情。《說文》:

“愚,惠也J《玉麻》:“愚,今作愛J

《左傳》:“父慈子孝,兄愛弟敬。”

相關(guān)成語:愛莫能助愛屋及烏

節(jié)用愛民愛不理手愛毛反灸

【推導(dǎo)助記】

“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以

“愛護(hù)”。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等義。

【走進(jìn)教材】

(1)動詞

①疼愛,愛護(hù)。如:零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②喜歡,愛好。如:秦室紛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宮賦》)

③愛惜,珍惜。如:使六國各卷其人,則足以拒秦。(《阿房宮賦》)

④愛慕,欣賞。如:予獨(dú)卷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2)形容詞

①可愛。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項(xiàng)脊軒

志》)

②吝嗇(此義項(xiàng)雖很少用,但是古今意思差別較大)。如:百姓皆以王為客也。(《齊

桓晉文之事》)

【故事趣練】

楚人愛其子,雖愛錢財(cái),于其子之求而無不應(yīng)。其子成

人,有陶氏之風(fēng),獨(dú)愛____________菊,眾人愛其高潔,稱之。約其茶亭見

之,愛而不見。

【走近高考】

(1)(2022?全國乙卷)臣用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

(2)(2022?全國乙卷)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________________

(3)(2022?浙江卷)則將以我為忍人,而愛夫爵祿也________________

(4)(2019.全國卷I)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5)(2017?山東卷)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

(二)安

五二間靜靜的屋鈕—一個(gè)女子手

置胸前,安詳?shù)刈ü湃肆?xí)慣席地跪

坐),本義是“安定”“舒適”“安全”。

相關(guān)成語:居安思危安之若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安然無恙

既來之,則安之安土重遷

【推導(dǎo)助記】

“安”的本義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會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

使動義“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養(yǎng)”“安撫、安慰”等義。

【走進(jìn)教材】

(1)形容詞

①安穩(wěn)。如:風(fēng)雨不動生如山。(《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②安逸。如:然后得一夕色寢。(《六國論》)

(2)動詞

①撫慰,安撫。如:時(shí)時(shí)為生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并序》)

②養(yǎng)生,安身。如:衣食所坐,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

(3)疑問代詞

哪里。如:沛公安*在?(《鴻門宴》)

(4)疑問副詞

哪里,怎么。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故事趣練】

戰(zhàn)國間,諸侯欲覓安閑之地,得旦夕安寢,常與鄰國相

安,以為無患。時(shí)有寇盜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

安,于是去險(xiǎn)要之遠(yuǎn)地安軍,敗矣。逝者如斯,而今

安在哉?

【走近高考】

(1)(2022?全國乙卷)豈所以定命安存

(2)(2022?新高考卷II)上家然后退舍

(3)(2019?天津卷)居處之安,飲食之豐,訓(xùn)約之嚴(yán),先王之時(shí)未必有此

(4)(2019?天津卷)則余安得小為之言

(5)(2017.天津卷)祖父沙L舉家擔(dān)載,就安*會稽,留錢唐縣

(三)被

會義字。從衣(木7,篆書之形像件衣服,

表示被服和床上月品;從皮,皮包褰全

身,表示睡覺時(shí)被包褰全身;皮(pl)兼表

聲。本義是被子。

相關(guān)成語:被堅(jiān)執(zhí)銳澤被后世

被發(fā)#衽祓褐懷珠被甲枕戈

H??扇枕溫被

【推導(dǎo)助記】

“被”的本義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蓋”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

蓋”義引申出“遭受”等義,“披”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走進(jìn)教材】

讀音一:bei

(1)動詞

遭受,遇到,蒙受。如:秦王復(fù)擊軻,茗八創(chuàng)。(《荊軻刺秦王》)

(2)介詞

表被動。如: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讀音二:pf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如:將軍身就■堅(jiān)執(zhí)銳。(《陳涉世家》)

【故事趣練】

屈原忠而被謗,既黜,其思憂且幽。被發(fā)被

整行吟澤畔。雖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創(chuàng),尤不為苦也。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n)漢躬被*甲持戟

本義是“樹木的根”。金文的字形是一

棵樹的根部有一個(gè)點(diǎn)兒,指明這是根

部所在。后來引中為“草木的莖、干”

___________________和“事物的基助或主體”等義。

[mTm:琵,鼠尊""

【推導(dǎo)助記】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chǔ)、本原”之義;

事物的“木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木原”虛化為“本來、原來”之

義。

【走進(jìn)教材】

(1)名詞

①草木的根或莖干。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②根本,基礎(chǔ),根源。如:人窮則反有,故勞苦倦極。(《屈原列傳》)

③版本,稿本。如:間以詩記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后序》)

(2)形容詞

本來的,原來的。如:此之謂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

⑶動詞

推究,推原。如: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

【故事趣練】

柳宗元本求宦達(dá),而謫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將其所述輯成多本稿冊,即今

日所見本,以本其當(dāng)日心境。

【走近高考】

(1)(2022-全國乙卷)守國之本*也________________

(2)(2019?全國卷I)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布

(3)(2019?全國卷U)其祖本姬姓也________________

(4)(2018.浙江卷)太初(人名,顏太初)惡其為大亂風(fēng)俗之本,作《東州逸黨》詩以刺

(5)(2017?全國卷I)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nèi)諱,故以字行

(六)鄙

庶訟字原作“陸”。上面的方形表示人們的

片31D聚居地;下面的“面”表示倉惶。本義

區(qū)7自是“邊邑”。《春秋》:“冬,齊人、

缸]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甌噩I^髓肉…卑…

【推導(dǎo)助記】

“鄙”原義為“邊邑”,邊境自然環(huán)境“鄙陋”,故有“鄙陋”之義,“鄙陋”自

然會受到“輕視”;后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走進(jìn)教材】

(1)名詞

邊邑。如:越國以邨遠(yuǎn)。(這里名詞用作動詞)(《燭之武退秦師》)

(2)形容詞

①庸俗,淺陋。如:肉食者邨。(《曹劌論戰(zhàn)》)

②輕賤。如:人賤物亦邨,不足迎后人。(《孔雀東南飛并序》)

【故事趣練】

晉之鄙有二人,臨秦地則曰:“鄙賤之人,當(dāng)其求諒。”

居久,則鄙秦人曰:“秦人亦不過如此,皆如蠻夷之鄙

人。”

【走近高考】

(2017?全國卷I)親戚爭財(cái),為鄙*之甚______

(七浜

“兵”的本義是1?兵器”,《荀子》:“古

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后來才

引申為“兵士”。字的上部是“斤”字,

就是一把斧狀的武器;下部是兩只握武

器的手。

相關(guān)成語:短兵相接兵不血刃

兵不厭詐兵也馬壯兵出無名

sms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推導(dǎo)助記】

“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duì)”,“軍事、

戰(zhàn)爭”當(dāng)然跟兵器、武器有關(guān),由“戰(zhàn)爭、軍事”義引申出“侵略”“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等

義。

【走進(jìn)教材】

①兵器。如:六國破滅,非夫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六國論》)

②士兵,軍隊(duì)。如:起視四境,而秦樂又至矣。(《六國論》)

③戰(zhàn)爭。如: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故事趣練】

陳涉初起之時(shí),用兵之道不及秦國之謀士,而能削木為兵

,以疲憊之兵,遂滅秦。得天下后,其幼時(shí)之友觸其顏面,

左右欲兵其友,勿勸。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I)夫趙之行非能強(qiáng)于魏之兵

(2)(2022.新高考卷H),有不利

(3)(2019?天津卷)于是方有共事

(4)(2018?全國卷I)杖大威(倚仗帝王的威儀)以羽檄征四方房,孰敢不從

(5)(2018.全國卷I)及宣帝起"誅爽,芝率余眾犯門斬關(guān),馳出赴爽

(6)(2018?全國卷I)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

(八)病

原作“廣”(喃。《廣韻》:“廣,病

也。”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個(gè)人瞬在

床上出汗的樣子。后來加“丙”旁

以表聲。古代稱輕病為“疾”,重

病為“病

相關(guān)成語:病入膏肓蚌轉(zhuǎn)成珠

貧病交攻無病呻吟同病相憐

愁潘新沈

【推導(dǎo)助記】

“病”原義為“重病”,取其比喻義為“缺點(diǎn)、毛病”。得了重病就會感到“困苦”

并為之“擔(dān)心、憂慮二

【走進(jìn)教材】

(1)形容詞

枯萎。如:沉舟側(cè)畔千帆過,殘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

(2)動詞

生病。如:未果,尋曲終。(《桃花源記》)

【故事趣練】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鵲治,而不治,病入內(nèi)

臟,遂死。后人以為此事非大臣之過也,乃桓公之病o今人常以此相詬病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H)限薨

(2)(2()19?全國卷H)會座灑

(3)(2019?全國卷H)魏惠王親往問病

(4)(2018?全國卷H)元興元年,(王渙)宿卒

(5)(2018.浙江卷)有疵簡者所惡聞

(6)(2017?全國卷H)而仇家皆疾海

(7)(2017?浙江卷)名為腐儒,亦學(xué)者之一病*

(九)察

會意字。從…(篆書之形像房屋,表示在屋

內(nèi)祭祀),從祭(像尸待肉放到祭臬上),合起

來表示祭祀活動是大事應(yīng)審視、細(xì)究。本

義是審視、細(xì)究。引申為仔細(xì)看。

相關(guān)成語:察言觀色明察秋毫習(xí)焉不察

卻觀默察

【推導(dǎo)助記】

“察”本義為“觀察、仔細(xì)觀看”,這樣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

理解”事物,使事物變得“清楚、明白二

【走進(jìn)教材】

(1)動詞

①觀察,細(xì)看。如:卻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

②考察,調(diào)查。如: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也》)

*

③了解,弄清楚。如: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

④察舉,考察后予以唯薦。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

(2)形容詞

皎潔,潔凈。如:安能以身之帑奉,受物之汶汶者乎?(《漁父》)

【故事趣練】

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為不能察,然帝

以為李密身之察察,乃眾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

見帝之察0

【走近高考】

(1)(2018.北京卷)攀其秋亳,則大物不過矣

(2)(2015?湖北卷)搴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謂廉者也________________

(3)(2015?四川卷)郡陽孝廉,除郎中,補(bǔ)尚書都令史

(十)朝

*、本義是“早晨”,音zhS。甲骨文的

,八'字形像太陽從草叢中升起而殘?jiān)逻€

歸火■弘未消失。后來引申為“朝見”“朝廷”。

vI“朝代”的“㈱',音ch6。。

嚴(yán)m(xù)相關(guān)成語:勒三暮口改朝帙代

JLJLLJULUL朝秦暮楚。不保夕朝成夕毀

【推導(dǎo)助記】

“朝”本義為“早晨”,讀Zhao。古代大臣在早晨須拜見君主,故有“朝見”之義;

由“朝見”而有“朝廷、朝代”之義;“朝見”的使動義為“使……朝見”。

【走進(jìn)教材】

讀音一:chao

(1)動詞

朝見,朝拜。如:相如每期時(shí),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

(2)名詞

①朝廷。如: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朝代,指整個(gè)王朝,也指一代君主統(tǒng)治的時(shí)間。如:三顧頻煩天下計(jì),兩朝*開濟(jì)

老臣心。(《蜀相》)

讀音二:zhao

名詞,早晨。如:有時(shí)啰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三峽》)

【故事趣練】

鄒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諫齊王。齊王納其諫。其后,齊

國日盛,弱國來朝,經(jīng)數(shù)年之久。鄒忌聞名天下,為歷朝

謀臣所景仰。

【走近高考】

(1)(2022?全國甲卷)宣言之于期廷曰

(2)(2019?天津卷)朝斯夕斯

(3)(2()18?全國卷HI)還翱,用為三司鹽鐵判官,以比部員夕卜郎出知遂州

(4)(2017?山東卷)太建五年,貞乃還朝*

(5)(2016?全國卷I)帝臨哭,輟朝*三日

[第二組]

(十一遭

“曾”是“甑”(zdng)的本字。這是

古代的一種蒸食物的炊器。“曾”

字后來多用作虛詞,于是另造“甑”

D字以表本義。“曹”有時(shí)也通“增”

“層”(厝)。

相關(guān)成語:似曾相識普經(jīng)滄海

曾幾何時(shí)曾母投杼

【推導(dǎo)助記】

隔兩代的親屬叫“曾”,后借為“增”義。虛化為“曾經(jīng)”。

【走進(jìn)教材】

讀音一:ceng

副詞,曾經(jīng),已經(jīng),才。如:江南好,風(fēng)景舊事諳。(《憶江南》)

讀音二:zcng

動詞,通“增”,增加。如:所以動心忍性,胃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

安樂》)

【故事趣練】

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

便,愚公全家曾齊議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幾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

之鄰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兒?

世代移山,終有竟日。”

【走近高考】

(2014?全國卷I)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乘

*一二b人高高地跨走二棵樹上「本義是

侯*1“登上”。后來多用于“坐”“駕”之義,

銃滋?A音chdng,如“乘車”“乘舟”“乘馬”。

Y乂觸Mng,意思是“車輛二如“十乘”

“.是十輛車的意思。

商圖圖相關(guān)成語:來人之危來經(jīng)象肥

朱龍快將來興而來,敗興而歸

【推導(dǎo)助記】

“乘”常用義是“駕車、乘車”;由這一意義引申出“乘船”之義;上了車,人與

車相接,故有“連接”之義;人上了車,人便有了“憑借”。作名詞時(shí)指“兵車”,后

又作量詞以計(jì)算車馬,“一乘”為一車四馬,故又有“四”之義。

【走進(jìn)教材】

讀音一:cheng

趁著,憑借。如:因利棗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讀音二:sheng

量詞,古時(shí)一車四馬為一乘。如: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故事趣練】

陶淵明手握《左傳》,乘彼城垣,閱至“公與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雖善因利乘便,終而亡,頓生歸家之心,一路冒風(fēng)乘

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歸盡。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1)車三百乘

(2)(2016?浙江卷)讀書三十乘,千萬中一二

(十三)誠

形聲字。言(j)表意,表示言語真誠;

成(ch6ng)表聲,兼表真心成全他人。

形旁簡化。本義是真心實(shí)意。

相關(guān)成語:誠惶誠恐開誠布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悅誠服

【推導(dǎo)助記】

“誠”本義是指“真心,不詭詐”,故引申出“真實(shí)的”;進(jìn)一步虛化為副詞“實(shí)

在,的確”“果真”等義。

【走進(jìn)教材】

(1)名詞

誠心、誠意。如:帝感其旗,命奪娥氏二子負(fù)二山。(《愚公移山》)

(2)副詞

表肯定,確實(shí),的確。如: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3)連詞

表假設(shè)推論,果真,如果。如:諛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故事趣練】

藺相如攜和氏璧至秦,足見趙國之誠,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圖,指從此

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誠無意,乃遣從者懷璧于趙,后秦誠

____________如此0

【走近高考】

(1)(2015?福建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誠恐神智滑昏

(2)(2014?全國卷II)公啰及此時(shí)率大臣固爭,去“八虎”易易耳

(十四)除

形聲支阜(B)表意,表示分階像漸次高起

的山阜;余(y。)表聲,余是徐的省文,表示

徐步登臺階。本義是臺階。

?▼

疏[函信]相關(guān)成語:除舊布新斬草徐根興利除弊

匹I店清宮徐道除暴安良

【推導(dǎo)助記】

“除”本義為“臺階”,又特指“宮殿上的臺階”;“任命、授職”不正是在“宮

殿上的臺階”下進(jìn)行的嗎?“臺階”要經(jīng)常打掃,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義;歲

月“去掉”,則是歲月”流逝、過去”了。

【走進(jìn)教材】

⑴名詞

臺階,殿階。in:從至雍橫陽宮,扶輦下除。(《蘇武傳》)

(2)動詞

①任命,授職。如:除?臣洗馬。(《陳情表》)

②清除,去掉。如: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荊軻刺秦王》)

③修治,修整。如:印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故事趣練】

荊軻以義聞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荊軻始不愿,太子以誠待,三顧其舍,親除

其東屋之除____塵,引荊軻之車,荊軻感之,應(yīng)允,與太子歸。

太子除其官職,令其刺秦王。荊軻曰:“除吾死,不然事定成!”

【走近高考】

(1)(2018?全國卷H)州舉茂才,除*溫令

(2)(2018?全國卷1H)上(皇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指范純禮)不可

(3)(2017?全國卷I)弘微蔬食積時(shí),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

(4)(2017?山東卷)府長史汝南周確新除都官尚書

(十五)辭

會意字。金文從甬(理絲)、從司(掌管),

表示辨理訟辭。篆隸楷從閾、從辛(邪),

表示辨析刑獄訟辭。本義是治罪過程

中的供詞,引申為文辭、言辭。

rararafsi相關(guān)成語:不伴而別欲加之罪’

曲M⑨幽國何患無辭辭微旨遠(yuǎn)卑鋅厚幣

【推導(dǎo)助記】

“辭”在古代有兩種基本義(寫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二是“不受”。由“口

供”引申為一般的“話、言辭”。既是“話”,一種可能成為“借口”,落下“口實(shí)”;

一種則因?yàn)椤把灾晌摹笔歉挥形牟傻摹拔霓o”,也就自然成為“一種文體”(如“楚

辭”)。

【走進(jìn)教材】

⑴名詞

①借口,托詞。如:動以朝廷為號。(《赤壁之戰(zhàn)》)

②古代的一種文體。如:《歸去來兮號并序》。

③言辭,文辭。如: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報(bào)任安書》)

⑵動詞

①告別,辭別。如: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尋陽城。(《琵琶行并序》)

②推辭,不接受。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③計(jì)較。如:大禮不簟小讓。(《鴻門宴》)

【故事趣練】

屈原德高,作《超辭》,其辭美,子蘭欲以叛國之辭

除之。屈原與:“死且不辭,何懼之有?”后為楚王所逐,

辭親戚,見放楚之汨羅。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11)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dá)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全國卷I)賈生既辭往行

*

(3)(2019?浙江卷)古之豪杰于辭者

*

(4)(2018?江蘇卷)居半月,冰霰漸飛,歲將終矣,不得已苦辭主人

(5)(2017.天津卷)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

(十六)從

一個(gè)人在前面走,另一個(gè)人跟著在后面

走。字的本義就是“跟隨”,如《論語》:

“子路從而后J后來字形添上了“彳”

“止”,表示行動。在古籍中也通“縱

(^x^priT|prir|nwir|相吞成語,從今計(jì)皆從4?如流

國同回U汽聾’從悲如崩從一而終

【推導(dǎo)助記】

“從”的本義是“跟隨”,引申出“歸順”“參與”“隨從”等義。“隨從”乃是

較親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親的人”也是順理成章。

【走進(jìn)教材】

讀音一:c6ng

⑴動詞

①跟隨。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多。(《狼》)

②順從,聽從。如:臣從其計(jì),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參與,從事。ill: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并序》)

④依傍,緊挨著。如: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2)介詞

由,自。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讀音二:zong

名詞

通“縱”,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縱的盟約。如:于是小散約敗,爭割地而賂奏。(《過

秦論》)

【故事趣練】

樊噲從軍,從劉邦征伐。后項(xiàng)羽設(shè)宴于鴻門,欲殺劉邦,

張良見勢急,至軍門見樊噲,樊噲從良計(jì),斥項(xiàng)王。項(xiàng)王不識此人,問所

從來,欲殺之,樊噲不顧。項(xiàng)王感其勇猛,命其從良坐。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1)以從田文

(2)(2022?全國甲卷)叢某至某,廣叢六里_________________

(3)(2019?浙江卷)嘗叢吳一再論詩

(4)(2018?全國卷I)若挾天子保許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從

(5)(2018?全國卷II)永元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洛陽令

(6)(2018?全國卷IH)“正欲外問知陛下刑憲不濫,足以為訓(xùn)爾。”徽宗從■之

(十七)殆

形聲字。歹表意,篆書形體像人的殘骸,

表示危險(xiǎn),多與死亡相近;介(Si)表聲,

臺是迨的省文,迨有“相及”義。本義

是危險(xiǎn)。

___▼___

[TrBi相關(guān)成語:百戰(zhàn)不殆殆無孑遣車殆馬煩

也11^11^1知止不殆殆無虛日

【推導(dǎo)助記】

“殆”本義是“危險(xiǎn)”,它與“精神疲倦”“懈怠”的意義有著因果關(guān)系,它們之

間是一種因果引申。后乂虛化為表猜測的副詞。

【走進(jìn)教材】

(1)形容詞

①危險(xiǎn)。如:知己知坡,百戰(zhàn)不學(xué)。(《孫子?謀攻》)

②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如: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

(2)副詞

①表推測或不肯定,大概,恐怕。如:軒凡四遭火,得不焚,強(qiáng)有神護(hù)者。(《項(xiàng)

脊軒志》)

②幾乎,接近,差不多。如: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

【故事趣練】

歸有光家遭火,勢急殆,物件殆盡,唯余項(xiàng)脊軒。歸有

光以為殆有神助,后重修之。

【走近高考】

(1)(2016?全國卷I)吾境不藏盜,希從者之瘦(躲)耳

(2)(2014.全國卷I)時(shí)中原蕩覆,典章彈盡

(十八)當(dāng)

形聲字。從田,像農(nóng)田;尚(shdng)聲,尚

有“相合”義,表示兩川價(jià)值相稱,常筒

為當(dāng)。本義指兩塊田價(jià)相等。泛指相稱。

相關(guān)成語:門當(dāng)戶對銳不可當(dāng)

當(dāng)仁不讓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獨(dú)當(dāng)一面當(dāng)機(jī)立斷

【推導(dǎo)助記】

“當(dāng)”原義是“相稱”,引申為“面對、對著”。“阻擋”當(dāng)然要“面對”,對著

某個(gè)時(shí)候、某個(gè)地方自然就是“處在某個(gè)地方和某個(gè)時(shí)候由互相“面對”引申出勢

力“相當(dāng)”,由“相當(dāng)”引申出“適合、適當(dāng)”等義。

【走進(jìn)教材】

⑴動詞

①兩者相抵,抵押。如: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蘇武傳》)

②抵御,抵擋。如: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xiàng)王乎?(《鴻門宴》)

③占據(jù),把守。如: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

④主持,執(zhí)掌。如:卿今當(dāng)涂掌事。(《孫權(quán)勸學(xué)》)

(2)介詞

①表處所,對著,面對。如: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

②表時(shí)間,值,在,正在。如:當(dāng)是時(shí)也,商君佐之。(《過秦論》)

⑶副詞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如: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并序》)

②表未來的時(shí)間,將,將要。如:今豈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4)連詞

通“倘”,如果,假使。如: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故事趣練】

李斯為秦相,當(dāng)政。當(dāng)是時(shí),敵虎視秦,李斯令將當(dāng)

關(guān)隘。敵臨,守將退之,按律當(dāng)死。李斯念其功,以功當(dāng)

之,于其當(dāng)死之際活之,后令其當(dāng)出使之職,

守將涕落日:“此事,委我固當(dāng)o吾定效力,不負(fù)君望!”

【走近高考】

(1)(2019?浙江卷燃當(dāng)*其所極意而尤不已

(2)(2018?全國卷H)為太守陳寵功曹,當(dāng)*職割斷,不避豪右________________

(3)(2018?浙江卷)當(dāng)時(shí)四方士大夫樂其無名教之拘

(4)(2016.全國卷HI)又渭珪剛直忠說,當(dāng)起用

(十九)道

33“導(dǎo)”(等)的本字。字的外邊是“行”,

意為“道路”;中間為“首”,意為“領(lǐng)

頭”。本義指“道路”,如《詩經(jīng)》:

傅“周道如砥。”

相關(guān)成語:道聽途說康莊大道

道不將遺道不同,不相為謀

sms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同道合

【推導(dǎo)助記】

“道”本義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導(dǎo)”人到某地,故有“引導(dǎo)”之義(后寫

作“導(dǎo)”)。抽象意義即“途徑、方法。又特指“正當(dāng)手段”(如: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

道);途徑和方法往往是i種“道理、規(guī)律”;道理和規(guī)律需要“述說”,而后成為“思

想、學(xué)說”。

【走進(jìn)教材】

(1)名詞

①道路。如:懷其璧,從徑道亡。(《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途徑,方法,策略。如: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shí)之士也。(《過秦論》)

③風(fēng)尚。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④思想,學(xué)說。如: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⑤道理,規(guī)律。如: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⑥道義,正道。如: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⑦志向。如: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wèi)靈公》)

(2)動詞

①取道。如: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②說,講。如:何可勝迫也哉!(《游褒禪山記》)

【故事趣練】

蘇洵欲往京城,道泰山間行。遇隱士行于道,憩于茶

亭,論秦國與六國之事。隱士舉兵家之道,以為六國用兵之道

不及秦國,蘇洵不以為然:二者言辭激烈,未能休也。人道此事:孰聞道

____________多也?

【走近高考】

(1)(2022-浙江卷)知其有可以與之之道而不與,是亦志于殘民而己矣

(2)(2019?全國卷II)道不拾遺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國卷H)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4)(2018?全國卷II)延熹中,桓帝事黃老道*,悉毀諸房祀

(5)(2018?浙江卷)不光,先王之道*猶解如也________________

(6)(2017?浙江卷)仆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

(二十)得

?字形像一只手拿去“貝”。“貝”是古代的

場、一曲一種貨幣,表示珍貴的東西,所以有“取

I得”“獲得”的意思。乂有“貪得”之義,如

\____________《論語》:“戒之在得。”

忸―黑猾黑鬻辱就

【推導(dǎo)助記】

“得”本義為“得到”。“得到”就有“收獲”,也說明“能做到”,“實(shí)現(xiàn)”目

標(biāo)。此外還可表達(dá)“事情做對了,正確”的意思,由“正確”的意義引申出“得當(dāng)、合

適”;進(jìn)一步虛化為“應(yīng)該”。

【走進(jìn)教材】

(1)名詞

心得,體會。如: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游

褒禪山記》)

(2)動詞

①取得,獲得。如:趙惠文王時(shí),得*楚和氏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具備。如:積善成想,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xué)》)

③能夠。如: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xiàng)羽相見。(《鴻門宴》)

④通“德”,感恩。如:所識窮乏者管我與?(《魚我所欲也》)

(3)形容詞

①對,正確。如:此言得之。(《六國論》)

②得意,滿足。如: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蘭亭集序》)

(4)副詞

必須,應(yīng)該。如:君為我呼入,吾皆兄事之。(《鴻門宴》)

【故事趣練】

臨川人張奇游學(xué)得一書,乃安石所著。曰:“吾得

珍寶事之后讀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以為安石所言得

之。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I)可得聞乎

(2)(2022?新高考卷I)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

(3)(2022.新高考卷H)緣馬尾得出

(4)(2019?全國卷川)盡能得士心

(5)(2018?全國卷I)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fù)可得乎

(6)(2018?浙江卷)雖愚懦昏耄無所取者,積以年數(shù),必得*之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組]

(二十一)度

ffi形聲字。從乂(手),表示用手測鼠;

庶(sh。)表聲。本義是計(jì)量長短的

標(biāo)準(zhǔn)。

同回回相關(guān)成語:審附度勢置之度外

度日如年風(fēng)及翩翩金針度人

【推導(dǎo)助記】

“度”本義為“計(jì)量長短”,引申出“計(jì)算”和“計(jì)量長短的標(biāo)準(zhǔn)”之義。心里

“計(jì)算”表達(dá)為“推測,揣度”;由“標(biāo)準(zhǔn)”則引申出“尺度”,進(jìn)一步又引申出“法

度、制度”。

【走進(jìn)教材】

讀音一:du

⑴名詞

①制度,法度。如: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過秦論》)

*

②氣度,常態(tài)。如: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

(2)量詞

次,回。如:崔九堂前幾層聞。(《江南逢李龜年》)

(3)動詞

①譜寫,創(chuàng)制(歌曲)。如: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用此曲。(《揚(yáng)州慢》)

②過。如: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涼州詞》)

③通“渡”,渡過,越過。如:一夜飛居鏡湖月。(《夢游天姥吟留別》)

讀音二:duo

動詞

①推測,估計(jì)。如:熨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②衡量,比較。如: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原長絮大。(《過秦論》)

【故事趣練】

宋妻往市買鞋,途遇小澗,一躍度之。至市方憶忘度,

徘徊幾度欲反。度之再三,則度鞋之大小,未成,

反家。其夫見妻空反,以為玩樂無度,責(zé)其不知以腳度鞋之

大小。后人度曲詞諷之,以為其家如國,無法度,豈不謬

哉?

【走近高考】

(1)(2017?山東卷)貞度叔陵將有異志

(2)(2015?江蘇卷)以法麼檢束士

(二十二)非

像鳥在天氨展超高£的樣子「突出了

鳥的雙翅,是T字的最初字形。后

新竹來假借為表否定的“非”字。

相關(guān)成語:大是大非非親非故

今非昔比人非圣賢,孰能尢過

文過飾非

【推導(dǎo)助記】

“非”本義為“不對的,不合理的”。作動詞時(shí)即“認(rèn)為不對”,詞義是否定的,

故而虛化為否定副詞。

【走進(jìn)教材】

(1)形容詞

不對的,錯(cuò)誤的。如:實(shí)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陟。(《歸去來兮辭并序》)

(2)動詞

①批評,責(zé)難,認(rèn)為不對。如:且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逍

遙游》)

②無,沒有。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荀子?勸學(xué)》)

⑶副詞

用在判斷句中,相當(dāng)于“不是”。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

【故事趣練】

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間論陳涉滅秦,老者曰:陳涉非有兵

家之能而滅秦。少者非之,曰:此言非也,陳涉勝于

民心也。

【走近高考】

(1)(2022?新高考卷I)夫趙之兵非能強(qiáng)于魏之兵

(2)(2022?全國甲卷)伐秦,非計(jì)也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國卷I)非古之制,可稍削之_________________

(4)(2019?全國卷H)反古者不可非*

(5)(2018?浙江卷)太初(顏太初,人名)為人,實(shí)寬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二十三)復(fù)

甲骨文“復(fù)”字的上部可以看作是一

個(gè)村邑;下部是一只腳,表示再來到這

個(gè)地方。“復(fù)”字后來多寫作“微”。

簡化字乂恢復(fù)為?復(fù)”,并把“根”字也

合并為“復(fù)”。

【推導(dǎo)助記】

“復(fù)”的本義是“走舊路”,也就是“回來”“返回”。故又引申為“回復(fù)”(話

回來),“報(bào)復(fù)”(行為的回來),“還原”(返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