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真題匯編】學生版_第1頁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真題匯編】學生版_第2頁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真題匯編】學生版_第3頁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真題匯編】學生版_第4頁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真題匯編】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2024版)【三年中考真題分課匯編】一、選擇題1.(2024·山東臨沂·2)《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這表明當時的社會境況是()A.風調雨順,豐衣足食B.食物匱乏,人口銳減C.王室衰微,諸侯爭霸D.連年災荒,起義不斷2.(2024·四川眉山·2)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減輕賦稅徭役,重視“以德化民”,提倡勤儉治國。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歷史上稱之為()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3.(2024·安徽中考·3)西漢建立之初,社會殘破不堪,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到了文景時期,“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寢息(人口逐漸增加)”。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A.休養生息B.尊崇儒術C.鹽鐵專賣D.版圖拓展4.(2024·山東濱州·4)西漢經過七十多年的治理才出現了“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的景象;而隋建立十二年時就已“庫藏皆滿”。西漢和隋朝財富積累所用時間差異巨大的主要原因是()A.治國理念不同B.政治體制不同C.發展基礎不同D.疆域大小不同5.(2024·四川遂寧·2)《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駟(chúnsì;四匹馬的毛色一樣),而將相或乘牛車。”針對上述情況,西漢初年統治者為恢復經濟發展推行了()A.約法三章B.方田均稅C.休養生息D.均田免賦6.(2024·四川成都·4)考古工作者在陜西發現的漢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為主,金銀器很少,這與漢文帝在其遺詔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的要求相吻合。這印證了漢文帝提倡()A.勤于政事B.戒奢從儉C.知人善任D.虛懷納諫1.(2023·江蘇南通·2)圖1是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現存最早的養生運動導引圖。該圖反映了漢朝時()圖1A.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B.出現民族交融的趨勢C.有強身健體的意識D.呈現統一國家的氣象2.(2023·西藏·3)《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為此,漢初統治者采取了()A.重文輕武政策B.文化專制政策C.閉關鎖國政策D.休養生息政策3.(2023·吉林長春·4)“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針對這種情況,西漢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A.“休養生息”B.重文輕武C.文化專制D.閉關鎖國4.(2023·山東煙臺·2)公元前127年,漢皇帝下了一道詔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該措施()A.使世襲制開始代替禪讓制B.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D.廢除了西周以來的分封制5.(2023·湖南郴州·2)東漢班固在《漢書》中寫道:“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與材料中內容相符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開皇之治D.貞觀之治6.(2023·湖南衡陽·22)西漢時期,劉氏長沙國的建立者是()A.劉巴B.吳芮C.劉發D.馬殷7.(2023·四川樂山·2)泱泱巴蜀,巍巍天府。以下是部分先賢治蜀的事跡,將其按時代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序號人物朝代官職政績①李冰秦國蜀郡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此后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②文翁西漢蜀郡太守創辦郡學石室,發展教育,自此“蜀學比于齊魯”③諸葛亮蜀漢丞相勵精圖治,注重農桑,鞠躬盡瘁,公忠體國④范成大南宋四川置制使表彰名士,善于教化,政績斐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④③②①8.(2023·四川德陽·1)據如圖中的信息判斷,圖中的歷史現象應出現在()A.春秋晚期B.唐朝后期C.西漢初期D.明朝前期9.(2023·黑龍江哈爾濱·3)《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的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嚴刑峻法B.休養生息C.鹽鐵官營D.重文輕武10.(2023·山西·3)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A.以農為本B.戒奢從簡C.興修水利D.重農抑商11.(2023·湖南常德·2)下列是中國古代主要朝代(時期)沿革示意圖(部分),在相應的空格內依次填入秦→□→東漢→三國→西晉→……□→唐→……→□→明→清()A.西漢、宋、元B.漢、東晉、元C.西漢、隋、元D.漢、五代、宋12.(2023·湖南懷化·22)戰國時期的屈原和西漢時期的某一人物先后流寓湖南,他們寫出了大量富于創造性的作品,反映出憂國憂民、不懈探索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開啟了湖湘文化的源頭。這一人物是()A.賈誼B.魏源C.周敦頤D.曾國藩1.(2022·山東濱州·3)《史記》中記載:“偃說上曰:‘……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依仗)其強而合從(合眾)以逆京師?’”針對這種形勢,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休養生息B.鹽鐵專賣C.實施“推恩令”D.北擊匈奴2.(2022·山東青島·4)以下文物能夠反映漢朝歷史的是()A刻有文字的甲骨B司母戊鼎C“漢并天下”瓦當D契丹雞冠壺3.(2022·浙江湖州·11)有歷史學家認為,中國古代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下列能印證該觀點的有()①文景之治②貞觀之治③開元盛世④康乾盛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2·山東濟南·3)《漢書》中記載:“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哉!”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5.(2022·湖南益陽·3)西漢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到漢武帝時期,“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西漢()A.社會政治清明B.經濟恢復發展C.中央集權加強D.農民負擔沉重6.(2022·湖北宜昌·21)2022年3月,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項考古成果確認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獻記載霸陵在鳳凰嘴的觀點,此事表明()A.歷史文獻可信度高于考古發現B.考古發現可信度高于歷史文獻C.考古發現不能作為歷史證據D.歷史文獻記載的都不是真實的7.(2022·四川瀘州·13)《漢書·景帝紀》記載:“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這表明當時()A.經濟恢復社會穩定B.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C.鹽鐵專賣平抑物價D.進入西漢王朝鼎盛時期8.(2022·北京·4)《史記》記載,漢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2021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漢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還有陶器、鐵器小件。這表明()①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文獻記載②《史記》所有記載都真實可信③漢文帝提倡節位,反對奢侈④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22·廣西梧州·2)如圖選自某書的部分章節目錄。據此判斷,該材料反映的歷史人物是()第二章

消滅項羽,建立漢朝第三章

確立典章,設立制度第四章休養生息,發展經濟A.秦始皇B.漢獻帝C.漢高祖D.漢武帝10.(2022·天津·3)2021年考古發現,霸陵陪葬物以陶器為主,金銀器很少。與漢文帝遺詔中所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相吻合。這印證了漢文帝()A.勤儉治國B.勤于政事C.善于用人D.虛懷納諫二、非選擇題1.(2024·江蘇連云港·18)某中學以“探尋古代詩歌里的歷史意義”為主題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這次活動,閱讀材料并完成下列學習任務。(12分)背景探尋人在歷史長河中的永恒價值,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任務之一。南宋遺民謝枋得在《與李養吾書》中說:“大丈夫行事,要講究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道義),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一己成敗得失)。”下列四位詩人圍繞項羽的重要史事作了各自評述。材料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忍辱負重)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唐)杜牧《題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北宋)王安石《疊題烏江亭》虞歌曲盡怨天亡,潮落沙平舊戰場。千里江東羞不渡,六朝曾此作金湯。——(清)姜宸英《烏江詩》公孫落魄叟回腸,破廟題篇事可商。(包羞忍恥)一入有心人眼底,化作天地大文章。——章士釗(1881—1973年)在《柳文指要》里評價杜牧的《題烏江亭》——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姚大力等《五千年中國簡史》【明確目標】(1)據活動背景,概括本次探究目標。【實施探究】(2)任選一首詩歌,歸納其內含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作者評述的主要意圖。【總結反思】(3)依據上述探究過程,寫出你的收獲。1.(2023·江蘇無錫·22)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經出現過一些“盛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一漢代文景時期,統治者特別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開創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盛世局面。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兩個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納諫。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詔求賢。在納諫上,唐太宗重視聽取不同意見,處處鼓勵大臣進諫。材料三唐代貞觀年間,在各項制度上都有較大建樹,開元時期的制度建設更是洋洋大觀,達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材料四從封建社會的歷史整體來看,治世少而亂世多。每個盛世的后期,都會積聚起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統治集團日益腐化,民生日趨艱難,從而引起新一輪的亂世。而且越到封建社會的后期,這種由治到亂的轉化速度越快。——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盛世”局面被稱為什么。(1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一位唐太宗時有名的賢臣。(1分)(3)據材料一、二、三,歸納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條件有哪些。(3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長期保持的原因。(1分)1.(2022·山東菏澤·21)“盛世”在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西漢西漢的文景之治,從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結束,武帝把西漢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雖然頗多失誤,但國家元氣未傷。經過昭帝和宣帝的調整,即“昭宣中興”,保持了盛世的延續。唐朝唐朝的興盛是由貞觀年間開始的,經過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過渡,到玄宗開元年間,再度出現盛世。與西漢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著明顯的起伏,有著貞觀時期和開元時期兩個高峰,其間存在著數十年的低迷狀態。清朝清朝建國后,經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幾代人的努力,使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又一個盛世,一般稱為“康雍乾盛世”。與以前的盛世不同,這一時期君主專制高度發達,以前各代盛世所倡導的進諫和納諫,不復再現。——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根據材料指出西漢、唐朝、清朝三個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點。(3分)(2)從上述材料中提煉出兩個主題,并舉例加以說明。(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不得照抄示例。)(6分)示例:(主題):盛世的形成,需要有相當長的時間。(2分)(舉例說明):漢代的盛世,經歷了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等幾代人的努力,直到漢武帝才達到高峰。(1分)2.(2022·廣西賀州·15)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6分)材料漢文帝在位期間,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大力恢復經濟。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兩次降低當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應減輕,將原來每年服役一個月改為“三年而一事”。到漢景帝時,他繼續執行文帝的政策,繼位當年即下詔將田租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景帝重視農業生產,曾和百官一起勸農,并令皇后督導植桑、養蠶、織布諸事宜。因而當時“海內殷富”,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政治、經濟效果,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過渡。——摘編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冊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文帝與漢景帝治國的共同措施。(3分)簡析這些措施的影響。(3分)3.(2022·廣西河池·16)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繼續“與民休息”。文帝重視農業,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詔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復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稅一,并成為漢朝定制。文帝時,丁男徭役減為“三年而一事”,算賦也由每年120錢減為40錢。文景時期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摘編自翦伯贊《中國中綱要》(上)(1)根據材料一,概括文帝、景帝時期在發展農業方面采取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出現了什么局面?材料二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由于全黨動手,各地組織了大批土改工作隊下鄉,放手發動農民,組織貧農團和農會,控訴地主,懲辦惡霸,農民群眾興高采烈。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特別高漲。東北地區人民解放軍力量得以迅速壯大,主要來源是土地改革后踴躍參軍的翻身農民。——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根據材料二,歸納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的意義。材料三這種責任制突破了過去“上地一條龍,干活一窩蜂,分配一拉平”的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的分配制度,使廣大農民長期被壓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釋放了出來。從1979年到1984年,農業生產獲得連年豐收,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9%。我國人均占有糧食從1978年的318.74公斤增加到1984的392.84公斤,農民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摘編自本書編寫組《社會主義發展簡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從1979年到1984年,我國農業生產連年獲得豐收的主要原因。概括“這種責任制”的實行在農村產生的積極作用。材料四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歷史使命。2021年2月,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同時習近平在大會上指出,鄉村振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摘編自本書編寫組《改革開放簡史》(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主要原因。在鄉村振興中,就如何“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你的建議。4.(2022·黑龍江牡丹江·27)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的保障。結合所學,回答下列問題。(10分)(1)戰國時期,秦國的哪次改革使其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這次改革體現的中央集權思想來自于哪家思想學派?(2分)(2)西漢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峻法,這一時期出現的治世局面是什么?唐太宗時期,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又出現了哪一治世局面?(2分)(3)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是什么?(1分)(4)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定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5)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了哪部成文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1分)(6)為了整理法國大革命的立法成果,1804年,法國頒布了哪部民法典?(1分)(7)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是什么?憲法依據什么原則設計了聯邦制共和國?(2分)5.(2022·江蘇常州·15)閱讀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儒家強調民心向背在治國平天下中的重要。這種思想出發點是為了求得統治地位的穩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確是古今中外屢試不爽的真理。——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先秦卷》材料二漢初與民休息之時,為漢文帝所重用的賈誼,提出民為一切之本,為政以此為要為大,應當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摘編自施丁《賈誼的“民本”思想》材料三歷史反復證明,凡是在民本問題上處理得比較好的時期,大一統社會發展就比較平穩;凡是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好以致尖銳對立的時期,社會就會動蕩,甚至導致政權的滅亡。——摘自卜憲群《談我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思想與國家治理》(1)據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