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案例“給麻雀安家”_第1頁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案例“給麻雀安家”_第2頁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案例“給麻雀安家”_第3頁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案例“給麻雀安家”_第4頁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案例“給麻雀安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案例“給麻雀安家”情境導入1.播放第一個flash動畫,看完視頻我問學生:“通過這段視頻你想到了哪句詩?”生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師:“這句詩出自哪里?”生2:“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詩學生在必背古詩里背過,但是沒有在課文里學習過,所以當我問“你知道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嗎?誰能大體來說一說。”大部分學生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一個學生憑借著自己的經驗,解讀為:“早飛的黃鶯在爭搶向陽的樹枝,不知誰家新飛來的小燕子,正在叼啄春天的泥土,準備筑巢。”師:“說的真好。鳥兒為什么要筑巢呢?”有的學生說:“為了繁殖后代。”也有同學說:“累了的時候可以休息。”師:“同學們說的真好,鳥巢是鳥兒的家,它們可以在鳥巢里休息或繁殖后代,我們繼續看第二段視頻。”2.(播放第二段視頻)在暴風雨的摧殘下麻雀的家被毀掉了,這可怎么辦呢?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說要幫小麻雀安一個新家。要幫麻雀安家,首先得了解麻雀的習性,而目前學生對麻雀的了解僅僅局限于視覺層面,沒有深入的認識,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查閱資料,了解麻雀。準備工作查閱資料了解麻雀的習性,這是學生整理出來的資料,以資料卡或手抄報的形式呈現,配以美麗的圖案,圖文并茂,美觀實用。結合資料討論麻雀的家需要具備什么條件(比如說美觀、實用、舒適性、躲避天敵等)。我把學生分成了8個組,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活動。根據各個小組討論出的結果繪制圖紙。繪制圖紙需要用到測量、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等數學知識,上課時學生剛學完第3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2組和5組都設計成了正方體,5組同學從節約材料方面出發,在設計圖紙前先研究了體積相同情況下哪種圖形表面積更小,通過研究一系列數據發現越接近正方體表面積越小,就越節省材料,所以最終他們選擇了做正方體的鳥巢。3組和6組的設計都仿照了人類的房子造型,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正方形。為了更直觀,3組在畫圖時分別從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三個角度畫出圖紙,3個角度確定了鳥巢的唯一。6組將設計圖進行了分解,需要兩個對稱的五邊形,3組不同的長方形,1個正方形,每個圖形都標好了尺寸,非常的清晰明了,為他們成功制作鳥巢打下了好的基礎。1組考慮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在設計時將其中的兩個面設計成了三角形。7組的圖紙相對來說簡單了很多,從圖紙上大體能猜出來鳥巢的形狀是近似長方體,標有簡單的數據。他們只有正面圖和側面圖,其實并不能確定這個鳥巢的唯一。考慮不周全,這也為他們組失敗埋下了伏筆。4組和8組有異曲同工之妙,遵循了麻雀的本性,仿照麻雀在自然界中窩的形狀,設計圖紙,貼近大自然,沒有具體的施工數據。其中5組和6組在設計時給鳥窩開了圓形的門或窗,圓的知識在5年級還沒有學習,所以他們自學了圓這部分內容,了解了圓的直徑、半徑等相關知識,而且6組同學還自學了用圓規畫圓。討論需要用到的制作材料(有的說用紙板便宜好操作、有的說塑料防水、有的說木板結實、有的說樹枝更接近大自然符合麻雀的天性)小組內商量決定出性價比最高的主材料,分頭準備制作材料。這是各小組做的分工圖,分工明確詳細,制作時圖文并茂,呈現出學生縝密的思維和良好的美術功底。第一次制作1.播放視頻。這個環節用了90分鐘左右。2.展示各小組的成果。1組

一組主材料是紙殼,設計成三棱柱的形狀,他們認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兩邊用了兩個三角形的面,兩邊開了窗戶方便通風,門和窗戶上方都有防雨棚,鳥巢內外全部用膠帶貼滿,為了防雨。2組二組主材料是薄木板,圖紙設計是做成正方體,但因為組內有個成員忘記帶材料了,導致木板不夠用,所以臨時改變了方案,少做了一個面,而且從正面看近似平行四邊形,從視覺上就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后面在檢測環節更是被同學質疑“不穩定,容易變形”。所以在改良環節他們設計了新圖紙,做了全新的鳥巢。為了增加舒適性,在里面鋪了干草和棉花。3組三組是用紙殼加雪糕棒,雪糕棒既有美化的作用,又能加固主體。在屋脊的位置開了小窗戶方便通風,里面鋪了厚厚的棉花,既舒適又溫暖。4組四組的設計理念是還原大自然,貼近麻雀的生活環境,手編藤條做主體,上面用4根木條做支撐,外面覆蓋塑料膜,防止雨淋,外面用枯草做遮擋,用來迷惑麻雀天敵。這是他們編藤條的一小段視頻。5組五組主材料是紙殼,內外全部用膠帶貼滿,防水。外面用一次性筷子做裝飾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和加固的作用。里面鋪了干草,方便麻雀休息。在檢測環節被同學們質疑洞口太大,不利于麻雀躲避天敵。6組六組用膠帶粘貼,屋頂用防水布覆蓋。偏上方設了一個圓形的洞口,內設橫梁,方便麻雀棲息。這個洞口在檢測環節也被同學們質疑太高,麻雀的窩一般是用于繁殖后代,剛出生的鳥寶寶無法出門,就沒法學會飛。7組七組選擇的主材料是麻繩,想用熱熔膠將麻繩“S”型粘起來做鳥巢的主體,但是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很難粘,粘了1個多小時才粘了大約5厘米寬,最終失敗。他們組的失敗在我預料之內,在他們討論分工準備材料的時候,我了解到他們的思路,就感覺任務挺艱巨,奈何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信心滿滿的跟我確定自己的思路,我也就不好說什么了,也許撞了南墻他們也就知道回頭了,我又何必掃他們的興呢,不讓他們親自走一遭,他們怎么會知道這條路確實走不通呢。8組

八組是從山上撿的樹枝編插起來的,因為整體較大且樹枝有些粗,他們用3根竹子支撐同時外圍用麻繩圍攏以此達到加固的目的。外面覆蓋塑料膜防水。檢測環節為了模仿鳥巢在自然界中需要面對的真實的、惡劣的自然環境,我們準備了:噴壺、電風扇、砝碼,從防水性、防風性、承重三方面進行檢測,每組檢測完同學們一起評判是否合格,同時可以根據被檢測小組的成果提出質疑或改進意見。1.播放檢測視頻。2.檢測結果。這個環節大約用了50分鐘。第二次改良經過了檢測環節,各小組針對自己的作品都商量出了改良方案,并根據這一方案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改良。改良環節的視頻和制作環節視頻差不多,這里就不再播放了。展示改良前后作品比較。1組一組為更好的防雨淋,加大了窗戶和門上方的防雨棚,為了讓鳥巢更美觀,吸引麻雀入住,將彩色木棒有規律的貼在外面。2組二組參照一組的理念將鳥巢做成了三棱柱的形狀,同時更改了原材料,用紙殼外覆防水膜。3組三組在側面上方用防塵罩遮擋,既增加了采光又防水。這一靈感來源于窗戶,但是玻璃容易碎不安全,所以采用了防塵罩。4組四組為了更牢固的固定在樹上,用雪糕棒加了底座,頂上加了繩子,方便掛在樹上。5組五組加大了屋檐防止雨淋,用樹葉和麻繩做偽裝,迷惑天敵,從而躲避天敵的破壞。6組六組為了方便麻雀寶寶出入,在下面開了個小門。7組七組重新制作,主材料是用木板,結實又防水,空間非常充足,用同學們的話說像棟別墅很豪華。8組八組為更好的防水,將外面塑料膜加大。為了麻雀更好的辨認洞口,在洞口加了木板。在改良環節同學們提出質疑:插了三根木棍沒有形成封閉的三角形,不具有穩定的作用,所以他們在下面橫叉了三根棍,這樣就形成三個封閉的三角形,也就是三棱錐,穩定性更好。本環節使用時間大約是70分鐘。匯報評選1.說明評選過程:每組學生代表匯報本組作品的設計理念和優點。每組匯報結束后由教師評委提問并做簡短的點評。最后由教師評委和學生評委組成的評委團隊傾聽匯報結合實物進行打分,每位學生評委有一票、教師評委每人5票。2.播放視頻。3.公布結果。評委唱票公布最終結果:3組獲得最佳創意獎,8組獲得最佳環保獎。這是評委投票時的一小段視頻,同學們很激動。4.采訪評委說一說投這個組的原因(視頻)。為了讓鳥兒能夠用上孩子們設計的鳥巢,課后:我帶領學生在校園里物色合適的樹將鳥巢固定,遇到了困難。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樹太高,不好掛;二是不好固定,容易掉。經過討論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法,也物色好了合適的地點,等回去之后就掛出去,看看哪個鳥窩更受麻雀的歡迎,能夠有麻雀入住。鳥巢制作智能化在8個組都完成了作品之后有幾個來自不同小組的同學找到我,想利用學校的創客教室給小鳥設計一個高科技的家,于是我帶他們找到負責創客教室的時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學習的激光切割技術,粘貼了一個家。小有成就之后,又學習了電腦繪圖,利用3D打印技術給小鳥打印出一個家的模型。為了讓小鳥的家更舒適,他們繼續利用編程,為小鳥設計出一個可溫控、能感應的智能家。5個學生小組匯報,兩生合作,用投影儀投影,不用課件。反思這次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活動融合了多門學科,繪制圖紙以及制作時主要用到了數學的測量、計算、長度單位、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對稱圖形等有關知識,遇到沒有學過的圓形,學生也能通過自學的方式掌握必要的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flash動畫以及后面的制作智能鳥巢是跟信息科技的有機融合;對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首詩的解讀是跟語文學科的融合;展示收集到的麻雀資料和分工圖每一份都是一幅精心準備的作品,圖文并茂,美輪美奐,這都離不開美術學科,繪制圖紙以及制作完鳥巢后對鳥巢的美化也是對學生審美的考驗;查閱資料,了解麻雀以及檢測環節對天氣的模擬和研究是跟初中生物的融合;選擇使用合適的材料、鳥巢的設計和承重的測試是與科學融合。制作、拼接、切割、涂色等屬于工程技術范疇。這次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活動歷時長、內容多、難度大,初次接觸這樣的活動,學生們很興奮但也有些無從下手,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后慢慢理清了思路,查閱資料、準備材料、組內分工樣樣都井井有條,從第一次制作時的手忙腳亂到第二次改良時的從容不迫,從設計圖紙時的目空一切、自信滿滿到檢測時的小心翼翼、虛心聽取同學意見,大家都在成長著、進步著。孩子們的作品在我們成年人眼里可能比較粗糙、笨拙,可這是孩子們一點點構思、一次次嘗試、一遍遍修改最終得到的成果。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沒有尋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