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工作規范和技術規范_第1頁
兒童保健工作規范和技術規范_第2頁
兒童保健工作規范和技術規范_第3頁
兒童保健工作規范和技術規范_第4頁
兒童保健工作規范和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兒童保健工作規范(試行)

兒童保健工作是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屬于公共衛生范疇。為規范兒童保健服務,提

高兒童健康水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

保健法》與其實施方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

本工作規范。

一、范圍

(一)本規范所涉與的兒童保健對象為0-6

歲兒童。

(二)依據不同年齡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特

點,供應基本保健服務,包括誕生缺陷篩查與

管理(包括新生兒疾病篩查)、生長發育監測、

喂養與養分指導、早期綜合發展、心理行為發

育評估與指導、免疫規劃、常見疾病防治、健

康平安愛護、健康教化與健康促進等。

(三)兒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兒童保健管理

和學齡前集體兒童衛生保健管理。

二、職責

(一)衛生行政部門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是兒童保健工作的主管

部門。

1.負責制定兒童保健工作方針政策、發展規

劃、技術規范與標準,并組織實施。

2.依據當地區域衛生規劃,建立健全兒童保

健服務機構和服務網絡,供應專業人員、經費、

房屋和設備等必要的服務條件。

3.建立完善的質量限制和績效評估制度,對

轄區內兒童保健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二)婦幼保健機構

婦幼保健機構是轄區內專業公共衛朝氣構

和婦幼保健的技術指導中心。

1?在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制定并實施轄區兒

童保健工作支配。

2,制定健康教化工作支配,開展有針對性的

健康教化和健康促進活動。定期對健康教化效

果進行評估,不斷探究相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

化方式,提高健康教化質量。

3.擔當對下級婦幼保健機構的技術指導、業

務培訓和工作評估,幫助開展兒童保健服務。

4.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

院和其他醫療機構的兒童保健工作進行技術指

導和業務培訓,推廣兒童保健相宜技術。

5?依據《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方法》

的要求,對轄區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進行業

務管理、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考核評估。

6?做好兒童保健信息的收集、匯總、上報、分

析、反饋和溝通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統計工作的

質量限制,確保資料的精確性。

7.建立健全嬰兒與5歲以下兒童死亡和誕生

缺陷監測系統,建立殘疾兒童篩查和報告制度,開

展兒童死亡評審工作。

8.對危害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開展調查與

科學探討,為衛生行政部門供應決策依據。

9?依據當地兒童保健工作規劃,有支配、有

重點地開展兒童保健服務。

10.完成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開展與機構職責、功能相適應的兒童保

健健康教化和技術服務。

2?駕馭轄區內兒童健康基本狀況,完成轄區

內各項兒童保健服務與健康狀況數據的收集、

上報和反饋;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

兒童保健服務、信息收集、相關監測等工作進

行指導和質量限制。

3,接受婦幼保健機構的技術指導、培訓和工

作評估。

(四)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

在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指導

下,開展或幫助開展兒童保健健康教化和服務,

收集和上報兒童保健服務與健康狀況數據。

(五)其它醫療衛朝氣構

1.醫療衛朝氣構開展兒童保健服務,應遵循

本規范。

2.開展兒童保健服務的醫療衛朝氣構應接

受婦幼保健機構的技術指導、服務管理與工作

評估。

3.參加轄區兒童工作技術指導、業務培訓、

考核評估。

三、內容

(一月臺兒保健

動態監測胎兒發育狀況,為孕婦供應合理膳

食、良好生活環境和心理狀態的指導,避開或

削減孕期有害因素對胎兒的影響,開展產前篩

查和診斷。

(二)新生兒保健

1.新生兒出院前,由助產單位醫務人員進行

預防接種和健康評估,依據結果提出相應的指

導看法。

2.開展新生兒訪視,訪視次數不少于2次,

首次訪視應在出院7天之內進行,對高危新生

兒酌情增加訪視次數。訪視內容包括全面健康

檢查、母乳喂養和科學育兒指導,發覺異樣,

應指導與時就診。

3?依據《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方法》和技術

規范,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

(三)嬰幼兒與學齡前期兒童保健

1.建立兒童保健冊(表、卡),供應定期健

康體檢或生長監測服務,做到正確評估和指導。

2.為兒童供應健康檢查,1歲以內嬰兒每年

4次、1?2歲兒童每年2次、3歲以上兒童每年

1次。開展體格發育與健康狀況評價,供應嬰幼

兒喂養詢問和口腔衛生行為指導。依據國家免

疫規劃進行預防接種。

3.對早產兒、低誕生體重兒、中重度養分不良、

單純性肥胖、中重度貧血、活動期佝僂病、先心

病等高危兒童進行專案管理。

4.依據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發育特點,供應

心理行為發育詢問指導。

5.開展高危兒童篩查、監測、干預與轉診

工作,對殘障兒童進行康復訓練與指導。

6.開展兒童五官保健服務,重點對齒禹齒、

聽力障礙、弱視、屈光不正等疾病進行篩查和

防治。

7.實行綜合措施預防兒童意外損害的發生。

四、要求

(一)專業機構

開展兒童保健服務的機構必需為衛生行政

部門已頒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保健機

構。

(二)專業人員

1.從事兒童保健工作的人員應取得相應的

執業資格,并接受兒童保健專業技術培訓,考

核合格。

2.在崗人員需定期接受兒童保健專業學問

與技能的接著醫學教化培訓。

(三)業務用房

1.縣(市)級與以上婦幼保健機構

(1)兒童保健管理用房:開展兒童保健群體

工作和信息資料管理業務,房屋面積各不少于

15平方米。

(2)兒童保健門診用房:兒童保健門診應相

對獨立分區、流向合理、符合兒童特點;應設

立分診區和候診區,總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

兒童健康檢查門診診室不少于兩間;專業門診

用房依據所開展的專業需求確定(見附件)。

2,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依據當地兒童保健需求、基層衛朝氣構服務

實力和業務量配置用房,面積參照本規范執行。

3.其他醫療衛朝氣構

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醫療衛朝氣構開設兒

童保健相關專業門診,依據業務工作量參照本

規范執行。

(四)各專業門診設施設備

依據開展兒童保健服務的內容,配備必需的

基本設備和設施(見附件)。

五、評估

(一)建立區域兒童保健工作監督管理和考

核評估制度,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對各級衛生

行政部門兒童保健工作職責履行狀況、兒童保

健工作網絡建設狀況、兒童保健服務質量和兒

童健康水平改善狀況進行評估。

(二)各地依據實際狀況,每年組織實施開

展兒童保健工作的考核評估。

附件

兒童保健專業門診用房與設備設施基本要求

門診診室設置和面

診室設施

名稱積

老M

一,

<M,

^So

<Jvr

o

1鎏

n陡J

M冊

1、

。4

3平

O具S

n有

1霍

寓幸

.理-w

1^1^£

2吉

^¥1助

60

^世

l康

ntR

^簡

u#),l^凄康復器材和設

w平

$150

<o

smffi

W、、聲、

機、

、D

V普超

D,一

、儀B大

度一^。

>1$視

s、、i暹

1?1

口關螭

so¥

食向

,,o一、一o

旦印間o24

1113

LTW-o

至至季。

WW至左手O

1里萬

矢^^

4t-Miu^umTtn二

天,*

n^z8MBKB

全兒童保健

新生兒訪視技術規范

一、目的

定期對新生兒進行健康檢查,宣揚科學育

兒學問,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喂養、護理和疾

病預防,并早期發覺異樣和疾病,與時處理和

轉診。降低新生兒患病率和死亡率,促進新生

兒健康成長。

二、服務對象

轄區內居住的新生兒。

三、內容與方法

(一)訪視次數

1.正常足月新生兒訪視次數不少于2

次。

(1)首次訪視:在出院后7日之內進行。

如發覺問題應酌情增加訪視次數,必要時轉

診。

(2)滿月訪視:在誕生后28?30日進行。

新生兒滿28天后,結合接種乙肝疫苗其次針,

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隨訪。

2.高危新生兒依據詳細狀況酌情增加訪

視次數,首次訪視應在得到高危新生兒出院

(或家庭分娩)報告后3日內進行。符合下列

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兒為高危新生兒。

(1)早產兒(胎齡<37周)或低誕生體重

兒(誕生體重<2500克)。

(2)宮內、產時或產后窒息兒,缺氧缺血

性腦病與顱內出血者。

(3)高膽紅素血癥。

(4)新生兒肺炎、敗血癥等嚴峻感染。

(5)新生兒患有各種影響生活實力的誕生缺

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臟病等)以與遺

傳代謝性疾病。

(6)母親有異樣妊娠與分娩史、高齡分娩

(三35歲)、患有殘疾(視、聽、智力、肢體、

精神)并影響哺育實力者等。

(二)訪視內容

L問診

(1)孕期與誕生狀況:母親妊娠期患病與藥

物運用狀況,孕周、分娩方式,是否雙(多)

胎,有無窒息、產傷和畸形,誕生體重、身長,

是否已做新生兒聽力篩查和新生兒遺傳代謝性

疾病篩查等。

(2)一般狀況:睡眠、有無嘔吐、驚厥,大

小便次數、性狀與預防接種狀況。

(3)喂養狀況:喂養方式、吃奶次數、奶量

與其它存在問題。

2.測量

(1)體重

1)測量前打算:每次測量體重前需校正體

重計零點。新生兒需排空大小便,脫去外衣、

襪子、尿布,僅穿單衣褲,冬季留意保持室內

暖和。

2)測量方法:稱重時新生兒取臥位,新生兒不

能接觸其它物體。運用杠桿式體重計稱重時,

放置的祛碼應接近新生兒體重,并快速調整游

錘,使杠桿呈正中水平,將秩碼與游錘所示讀

數相加;運用電子體重計稱重時,待數據穩定

后讀數。記錄時需除去衣服重量。體重記錄以

千克(kg)為單位,至小數點后2位。

(2)體溫

1)測量前打算:在測量體溫之前,體溫表

水銀柱在35攝氏度(℃)以下。

2)測量方法:用腋表測量,保持5分鐘后

讀數。

3.體格檢查

(1)一般狀況:精神狀態,面色,吸吮,哭

聲。

°(2)皮膚黏膜:有無黃染、紫綃或蒼白(口

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點、糜爛、膿皰、

硬腫、水腫。

(3)頭頸部:前因大小與張力,顱縫,有無

血腫,頭頸部有無包塊。

(4)眼:外觀有無異樣,結膜有無充血和分

泌物,鞏膜有無黃染,檢查光刺激反應。

(5)耳:外觀有無畸形,外耳道是否有異樣

分泌物,外耳廓是否有濕疹。

(6)鼻:外觀有無畸形,呼吸是否通暢,有

無鼻翼扇動。

(7)口腔:有無唇腭裂,口腔黏膜有無異樣。

(8)胸部:外觀有無畸形,有無呼吸困難和

胸凹陷,計數1分鐘呼吸次數和心率;心臟聽

診有無雜音,肺部呼吸音是否對稱、有無異樣。

(9)腹部:腹部有無膨隆、包塊,肝脾有無

腫大。重點視察臍帶是否脫落、臍部有無紅腫、

滲出。

(10)外生殖器與肛門:有無畸形,檢查男孩

睪丸位置、大小,有無陰囊水腫、包塊。

(11)脊柱四肢:有無畸形,臀部、腹股溝

和雙下肢皮紋是否對稱,雙下肢是否等長等粗。

(12)神經系統:四肢活動度、對稱性、肌

張力和原始反射。

4.指導

(1)居住環境:新生兒臥房應寧靜清潔,

空氣流通,陽光足夠。室內溫度在22?26℃為

宜,濕度相宜。

(2)母乳喂養:視察和評估母乳喂養的體

位、新生兒含接姿態和吸吮狀況等,激勵純母

乳喂養。對吸吮力弱的早產兒,可將母親的乳

汁擠在杯中,用滴管喂養;喂養前母親可洗手

后將手指放入新生兒口中,刺激和促進吸吮反

射的建立,以便主動吸吮乳頭。

(3)護理:衣著寬松,質地松軟,保持皮

膚清潔。臍帶未脫落前,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

臍部一次,保持臍部干燥清潔。若有頭部血腫、

口炎或鵝口瘡、皮膚皺褶處潮紅或糜爛,賜予

針對性指導。對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體重下降、

“馬牙”、“螳螂嘴”、乳房腫脹、假月經等現象

無需特殊處理。早產兒應留意保暖,在換尿布

時留意先將尿布加溫,必要時可放入成人懷中,

干脆貼緊成人皮膚保暖。

(4)疾病預防:留意并保持家庭衛生,接

觸新生兒前要洗手,削減探視,家人患有呼吸

道感染時要戴口罩,以避開交叉感染。生后數

天起先補充維生素D,足月兒每日口服400IU,

早產兒每日口服800IUo對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

劑乙肝疫苗的新生兒,提示家長盡快補種。未

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的新生兒,告知家長到具

備篩查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補篩。有吸氧治療

史的早產兒,在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2周

轉診到開展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篩查的指

定醫院起先進行眼底病變篩查。

(5)損害預防:留意喂養姿態、喂養后的

體位,預防乳汁吸入和窒息。保暖時避開燙傷,

預防意外損害的發生。

(6)促進母嬰溝通:母親與家人多與新生

兒說話、微笑和皮膚接觸,促進新生兒感知覺

發展。

5.轉診

(1)馬上轉診:若新生兒出現下列狀況之

一,應馬上轉診至上級醫療保健機構。

1)體溫三37.5℃或W35.5℃。

2)反應差伴面色發灰、吸吮無力。

3)呼吸頻率<20次/分或>60次/分,呼吸

困難(鼻翼煽動、呼氣性呻吟、胸凹陷),呼吸

暫停伴紫組。

4)心率<100次/分或>160次/分,有明顯

的心律不齊。

5)皮膚嚴峻黃染(手掌或足跖),蒼白,

紫綃和厥冷,有出血點和瘀斑,皮膚硬腫,皮

膚膿皰達到5個或很嚴峻。

6)驚厥(反復擠眼、凝視、面部肌肉抽動、

四肢痙攣性抽動或強直、角弓反張、牙關緊閉

等),因門張力高。

7)四肢無自主運動,雙下肢/雙上肢活動

不對稱;肌張力消逝或無法引出握持反射等原

始反射。

8)眼窩或前因凹陷、皮膚彈性差、尿少等

脫水征象。

9)眼瞼高度腫脹,結膜重度充血,有大量

膿性分泌物;耳部有膿性分泌物。

10)腹脹明顯伴嘔吐。

11)臍部膿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粘膜樣

物,臍輪四周皮膚發紅和腫脹。

(2)建議轉診:若新生兒出現下列狀況之

一,建議轉診至上級醫療保健機構。

1)喂養困難。

2)軀干或四肢皮膚明顯黃染、皮疹,指趾

甲周紅腫。

3)單眼或雙眼溢淚,黏性分泌物增多或紅

腫。

4)頸部有包塊。

5)心臟雜音。

6)肝脾腫大。

7)首次發覺五官、胸廓、脊柱、四肢畸形

并未到醫院就診者。

在檢查中,發覺任何不能處理的狀況,均

應轉診。

四、流程圖

1.新生兒訪視人員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

訪視時應攜帶新生兒訪視包,出示相關工作證

件。

2.新生兒訪視包應包括:體溫計、新生兒

杠桿式體重秤/電子體重秤、聽診器、手電筒、

消毒壓舌板、75%酒精、消毒棉簽,新生兒訪視

卡、筆等。新生兒杠桿式體重秤/電子體重秤最

大載重為10kg,最小分度值為50go

3.留意醫療平安,預防交叉感染。檢查前

清潔雙手,檢查時留意保暖,動作溫柔,運用

杠桿秤時留意不要離床或地面過高。

4.加強宣教和健康指導。告知訪視目的和

服務內容,反饋訪視結果,供應新生兒喂養、

護理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對新生兒疾病篩

查的狀況進行隨訪。

5.發覺新生兒危重征象,應向家長說明狀

況,馬上轉上級醫療保健機構治療。

6.保證工作質量,按要求詢問相關信息,

仔細完成測量和體檢。完整、精確填寫新生兒

家庭訪視記錄表,并納入兒童健康檔案。

六、考核指標

1.新生兒訪視覆蓋率二(該年接受1次與1

次以上訪視的新生兒人數/同期活產數)X100%

2.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二(同期純母乳喂養

新生兒數/滿月訪視有喂養記錄的新生兒數)X

100%

兒童健康檢查服務技術規范

一、目的

通過定期健康檢查,對兒童生長發育進行監

測和評價,早期發覺異樣和疾病,與時進行干

預,指導家長做好科學育兒與疾病預防,促進

兒童健康成長。

二、服務對象

轄區內。?6歲(7歲以下)兒童。

三、內容與方法

(一)健康檢查時間

嬰兒期至少4次,建議分別在3、6、8和12

月齡;3歲與以下兒童每年至少2次,每次間隔

6個月,時間在1歲半、2歲、2歲半和3歲;3

歲以上兒童每年至少1次。健康檢查可依據兒

童個體狀況,結合預防接種時間或本地區實際

狀況適當調整檢查時間、增加檢查次數。

健康檢查需在預防接種前進行,就診環境布

置應便于兒童先體檢、后預防接種,每次健康

檢查時間不應少于5~10分鐘。

(二)健康檢查內容

1.問診

(1)喂養與飲食史:喂養方式,食物轉換

(輔食添加)狀況,食物品種、餐次和量,飲

食行為與環境,養分素補充劑的添加等狀況。

(2)生長發育史:既往體格生長、心理行

為發育狀況。

(3)生活習慣:睡眠、排泄、衛生習慣等

狀況。

(4)過敏史:藥物、食物等過敏狀況。

(5)患病狀況:兩次健康檢查之間患病狀

況。

2.體格測量

(1)體重

1)測量前打算:每次測量體重前需校正體重

秤零點。兒童脫去外衣、鞋、襪、帽,排空大小

便,嬰兒去掉尿布。冬季留意保持室內暖和,讓

兒童僅穿單衣褲,精確稱量并除去衣服重量。

2)測量方法:測量時兒童不能接觸其它物

體。運用杠桿式體重秤進行測量時,放置的祛

碼應接近兒童體重,并快速調整游錘,使杠桿

呈正中水平,將祛碼與游錘所示讀數相加;運

用電子體重秤稱重時,待數據穩定后讀數。記

錄時需除去衣服重量。體重記錄以千克(kg)

為單位,至小數點后1位。

(2)身長(身高)

1)測量前打算:2歲與以下兒童測量身長,

2歲以上兒童測量身高。兒童測量身長(身高)

前應脫去外衣、鞋、襪、帽。

2)測量方法:測量身長時,兒童仰臥于量

床中心,助手將頭扶正,頭頂接觸頭板,兩耳

在同一水平。測量者立于兒童右側,左手握住

兒童兩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動足板使其接觸雙

腳跟部,留意量床兩側的讀數應保持一樣,然

后讀數。

測量身高時,應取立位,兩眼直視正前方,

胸部挺起,兩臂自然下垂,腳跟并攏,腳尖分

開約60度,腳跟、臀部與兩肩胛間三點同時接

觸立柱,頭部保持正中位置,使測量板與頭頂

點接觸,讀測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刻度的數字,

視線應與立柱上刻度的數字平行。兒童身長(身

高)記錄以厘米(cm)為單位,至小數點后1

位。

(3)頭圍

兒童取坐位或仰臥位,測量者位于兒童右側

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于頭部右

側眉弓上緣處,經枕骨粗隆與左側眉弓上緣回

至零點,使軟尺緊貼頭皮,女童應松開發辮。

兒童頭圍記錄以厘米(cm)為單位,至小數點

后1位。

3.體格檢查

(1)一般狀況:視察兒童精神狀態、面容、

表情和步態。

(2)皮膚:有無黃染、蒼白、紫組(口唇、

指趾甲床)、皮疹、出血點、瘀斑、血管瘤,頸

部、腋下、腹股溝部、臀部等皮膚皺褶處有無

潮紅或糜爛。

(3)淋巴結:全身淺表淋巴結的大小、個

數、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

(4)頭頸部:有無方顱、顱骨軟化,前鹵

大小與張力,顱縫,有無特殊面容、頸部活動

受限或頸部包塊。

(5)眼:外觀有無異樣,有無結膜充血和

分泌物,眼球有無震顫。嬰兒是否有凝視、追

視狀況。

(6)耳:外觀有無異樣,耳道有無異樣分

泌物。

(7)鼻:外觀有無異樣,有無異樣分泌物。

(8)口腔:有無唇腭裂,口腔粘膜有無異

樣。扁桃體是否腫大,乳牙數、有無齦齒與齦

齒數。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對稱,有無漏斗

胸、雞胸、肋骨串珠、肋軟骨溝等,心臟聽診

有無心律不齊與心臟雜音,肺部呼吸音有無異

樣。

(10)腹部:有無腹脹、疝、包塊、觸痛,

檢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無畸形、陰囊水腫、包

塊,檢查睪丸位置與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無側彎或后突,四

肢是否對稱、有無畸形,有條件者可進行發育

性髓關節發育不良篩查。

(13)神經系統:四肢活動對稱性、活動度

和肌張力。

4.心理行為發育監測

嬰幼兒每次進行健康檢查時,需依據兒童生

長發育監測圖的運動發育指標進行發育監測,

定期了解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狀況,與時發覺發

育偏離兒童。有條件地區可開展兒童心理行為

發育篩查。

5.試驗室與其他協助檢查

(1)血紅蛋白或血常規檢查:6?9月齡兒

童檢查1次,1?6歲兒童每年檢查1次。

(2)聽力篩查:對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

兒童,采納便攜式聽覺評估儀與篩查型耳聲放

射儀,在兒童6、12、24和36月齡各進行1次

聽力篩查。

(3)視力篩查:兒童4歲起先每年采納國

際標準視力表或標準對數視力表燈箱進行一次

視力篩查。

(4)其他檢查:有條件單位可依據兒童詳

細狀況開展尿常規、膳食養分分析等檢查項目。

(三)健康評價

1.體格生長評價

(1)評價指標

體重/年齡、身長(身高)/年齡、頭圍/年

齡、體重/身長(身高)和體質指數(BMI)/年

齡。

(2)評價方法

1)數據表法

①離差法(標準差法)

以中位數(M)為基值加減標準差(SD)來評

價體格生長,可采納五等級劃分法和三等級劃

分法(表1)。

表1等級劃分法

M-2SDM+1SD

等<M-2SM±

〉M+2SD

級D1SD

M-1SDM+2SD

下中下中中上上

下中上

②百分位數法

將參照人群的第50百分位數(P50)為基準

值,第3百分位數值相當于離差法的中位數減2

個標準差,第97百分位數值相當于離差法的中

位數加2個標準差。

2)曲線圖法

以兒童的年齡或身長(身高)為橫坐標,以

生長指標為縱坐標,繪制成曲線圖,從而能直

觀、快速地了解兒童的生長狀況,通過追蹤視

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生長趨勢和變更狀況,與時

發覺生長偏離的現象。

描繪方法:以橫坐標的年齡或身長(身高)

點做一與橫坐標垂直的線,再以縱坐標的體重、

身長(身高)、頭圍測量值或BMI值為點作與縱

坐標垂直的線,兩線相交點即為該年齡兒童體

重、身長(身高)、頭圍、BMI在曲線圖的位置

或水平,將連續多個體重、身長(身高)、頭圍、

BMI的描繪點連線即獲得該兒童體重、身長(身

高)、頭圍、BMI生長軌跡或趨勢。

(3)評價內容

1)生長水平:指個體兒童在同年齡同性別

人群中所處的位置,為該兒童生長的現況水平

(表2)。

2)勻整度:包括體型勻整和身材勻整,通

過體重/身長(身高)可反映兒童的體型和人體

各部分的比例關系(表2)。

表2生長水平和勻整度的評價

測量值

指標評價

百分位法標準差法

體重/年齡<P3<M-2SD低體重

身長(身生長遲

<P3<M-2SD

高)/年齡緩

<P3<M-2SD消瘦

體重/身長M+1SD?

P85?P97超重

(身高)M+2SD

>P97NM+2SD肥胖

<P3<M-2SD過小

頭圍/年齡

>P97>M+2SD過大

3)生長速度:將個體兒童不同年齡時點的

測量值在生長曲線圖上描記并連接成一條曲

線,與生長曲線圖中的參照曲線比較,即可推

斷該兒童在此段時間的生長速度是正常、增長

不良或過速。縱向視察兒童生長速度可駕馭個

體兒童自身的生長軌跡。

①正常增長:與參照曲線相比,兒童的自身

生長曲線與參照曲線平行上升即為正常增長。

②增長不良:與參照曲線相比,兒童的自身

生長曲線上升緩慢(增長不足:增長值為正數,

但低于參照速度標準)、持平(不增:增長值為

零)或下降(增長值為負數)。

③增長過速:與參照曲線相比,兒童的自身

生長曲線上升快速(增長值超過參照速度標

準)。

2.心理行為發育評價

采納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圖監測嬰幼兒心理

行為發育。假如某項運動發育指標至箭頭右側

月齡仍未通過者,需進行心理行為發育篩查或

轉診。

(四)指導

1.喂養與養分提倡母乳喂養,指導家進

步行科學的食物轉換、均衡膳食養分、培育兒

童良好的進食行為、留意食品平安。預防兒童

蛋白質-能量養分不良、養分性缺鐵性貧血、維

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超重/肥胖等常見養分性

疾病的發生。

2.體格生長告知定期測量兒童體重、身

長(身高)、頭圍的重要性,反饋測評結果,指

導家長正確運用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圖進行生長

發育監測。

3.心理行為發育依據兒童發育年齡進行

預見性指導,促進兒童心理行為發育。

4.損害預防重視兒童損害預防,針對不

同地區、不同年齡兒童損害發生特點,對溺水、

跌落傷、道路交通損害等進行預防指導。

5.疾病預防指導家長主動預防兒童消化

道、呼吸道等常見疾病,按時預防接種,加強

體格熬煉,培育良好衛生習慣。

(五)轉診

1.對低體重、生長遲緩、消瘦、肥胖、養

分性缺鐵性貧血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兒童

進行登記,并轉入兒童養分性疾病管理。

2.對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篩查結果可疑或異

樣的兒童進行登記并轉診。

3.出現下列狀況之一,且無條件診治者應

轉診:

(1)皮膚有皮疹、糜爛、出血點等,淋巴

結腫大、壓痛。

(2)頭圍過大或過小,前因張力過高,頸

部活動受限或頸部包塊。

(3)眼外觀異樣、溢淚或溢膿、結膜充血、

眼球震顫,嬰兒不凝視、不追視,4歲以上兒童

視力篩查異樣。

(4)耳、鼻有異樣分泌物,制齒。

(5)聽力篩查未通過。

(6)心臟雜音,心律不齊,肺部呼吸音異

樣。

(7)肝脾腫大,腹部觸與包塊。

(8)脊柱側彎或后突,四肢不對稱、活動

度和肌張力異樣,疑有發育性酸關節發育不良。

(9)外生殖器畸形、睪丸未降、陰囊水腫

或包塊。

在健康檢查中,發覺任何不能處理的狀況均

應轉診。

四、流程圖

1健康檢健康檢查健康評價指導

1查奇而轉診

喂養及飲食史

生長發育史喂養與

生活習慣營養指

6月帚性

過敏史I;病

II診

患病情況

8月體格生

體重

長評價

身長(身高)

測量體格生

12月頭圍

長指導

p-j

心理

18月

~!皮膚發

—?淋巴站|

I心理行I診

24月—1

頭頸部7為發育

體格―?五官II

3。月檢查―?胸部

心理行

-?1腹部為發育

36月—1外生殖器評價預防傷

—1害指導

—r

48月L

心理行

為發育—動作發育

60月監測

疾病預

實驗室防指導

聽力

72月及其他

輔助視力

檢查其他

五、工作要求

(-)兒童健康檢查人員應經過專業技術培

訓。

(二)開展兒童健康檢查的醫療保健機構需

配備兒童體重秤、量床、身高計、軟尺、聽診

器、手電筒、消毒壓舌板、聽力和視力篩查工

具、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圖(表)和必要的試驗

室檢查設備。

1.體重秤體重測量應運用杠桿式體重秤

或電子體重秤,最大稱量為60kg,最小分度值

為50go

2.量床供2歲與以下兒童測量身長運用,

最小分度值為0.lcm0

3.身高計供2歲以上兒童測量身高運用,

最小分度值為0.lcmo

4.軟尺無伸縮性軟尺,最小分度值為

0.lcmo

5.聽力篩查工具便攜式聽覺評估儀,篩

查型耳聲放射儀。

6.視力篩查工具國際標準視力表或標準

對數視力表燈箱。

(三)檢查時留意檢測工具和雙手的清潔衛

生,預防交叉感染;保持相宜的室內溫度;檢

查動作溫柔,留意醫療平安,避開損害隱患。

(四)駕馭正確的兒童生長發育監測和評價

方法,特殊是生長發育曲線的描繪和說明,早

期發覺生長發育偏離或異樣狀況。有轉診指征

的兒童,應向家長說明狀況,并與時轉診。

(五)針對兒童養分、喂養、心理行為發育、

疾病和損害預防供應科學育兒學問和相關技能

指導;與時反饋體檢結果,對生長發育偏離或

疾病的兒童進行追蹤隨訪。

(六)運用統一的健康檢杳表格,仔細逐項

填寫,確保資料收集的完整性、連續性,并納

入兒童健康檔案。

六、考核指標

(一)工作指標

1.0?6歲兒童保健覆蓋率二(該年轄區內

0?6歲兒童接受1次與以上體格檢查人數/該

年轄區內0?6歲兒童數)X100%

2.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該年轄區

內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合格人數/該年轄區內

3歲以下兒童數)X100%

3.0?6歲兒童血紅蛋白檢查率二(轄區內

0?6歲兒童血紅蛋白檢查人數/轄區內0?6歲

兒童血紅蛋白應檢查人數)X100%

(二)疾病指標

1.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5歲以下

兒童貧血患病人數/5歲以下兒童血紅蛋白檢查

人數)X100%

2.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5歲以下兒

童低體重人數/5歲以下兒童體重檢查人數)X

100%

3.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二(5歲以下

兒童生長遲緩人數/5歲以下兒童身長/身高檢

查人數)X100%

4.5歲以下兒童消瘦率二(5歲以下兒童消

瘦人數/5歲以下兒童體格檢查人數)X100%

5.5歲以下兒童肥胖率二(5歲以下兒童肥

胖人數/5歲以下兒童體格檢查人數)X100%

兒童喂養與養分指導技術規范

一、目的

通過對轄區內兒童家進步行母乳喂養、食

物轉換、合理膳食、飲食行為等科學喂養學問

的指導,提高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預

防養分性疾病,促進兒童健康。

二、服務對象

轄區內0?6歲(7歲以下)兒童與其家長。

三、內容與方法

(一)嬰兒期喂養指導

1.純母乳喂養

嬰兒6月齡內應純母乳喂養,無需給嬰兒添

加水、果汁等液體和固體食物,以免削減嬰兒

的母乳攝入,進而影響母親乳汁分泌。從6月

齡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礎上,接著母

乳喂養至2歲。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養方法

1)產前打算:母親孕期體重適當增加(12?

14公斤),貯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

親孕期增重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可削減妊娠糖尿

病、高血壓、剖宮產、低誕生體重兒、巨大兒

和誕生缺陷與圍產期死亡的危急。

2)盡早開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養的

關鍵時期。產后1小時內應幫助新生兒盡早實

現第一次吸吮,對勝利建立母乳喂養非常重

要。

°3)促進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齡內嬰兒應頻繁吸吮,每

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親乳頭得到足夠的刺

激,促進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產生的“射乳反射”可

使嬰兒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時應

強調喂空一側乳房,再喂另一側,下次哺乳則

從未喂空的一側乳房起先。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熱敷乳房,從外側邊

緣向乳暈方向輕拍或按摩乳房,有促進乳房血

液循環、乳房感覺神經的傳導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支配:乳母身心開心、足夠睡

眠、合理養分(需額外增加能量500千卡/

日),可促進泌乳。

4)正確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打算:等待哺乳的嬰兒應是醒悟

狀態、有饑餓感,并已更換干凈的尿布。哺乳

前讓嬰兒用鼻推壓或舔母親的乳房,哺乳時嬰

兒的氣味、身體的接觸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

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親應洗凈雙

手。正確的喂哺姿態有斜抱式、臥式、抱球

式。無論用何種姿態,都應當讓嬰兒的頭和身

體呈一條直線,嬰兒身愛護近母親,嬰兒頭和

頸得到支撐,嬰兒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

正確的含接姿態是嬰兒的下須貼在乳房上,嘴

張得很大,將乳頭與大部分乳暈含在嘴中,嬰

兒下唇向外翻,嬰兒嘴上方的乳暈比下方多。

嬰兒慢而深地吸吮,能聽到吞咽聲,表明含接

乳房姿態正確,吸吮有效。哺乳過程留意母嬰

互動溝通。

③哺乳次數:3月齡內嬰兒應按需哺乳。

4?6月齡漸漸定時喂養,每3?4小時一次,每

日約6次,可漸漸削減夜間哺乳,

幫助嬰兒形成夜間連續睡眠實力。但有個體差

異,需區分對待。

(2)常見的母乳喂養問題

1)乳量不足:正常乳母產后6個月內每天

泌乳量隨嬰兒月齡增長漸漸增加,成熟乳量平

均可達每日700-1000毫升。嬰兒母乳攝入不

足可出現下列表現:

①體重增長不足,生長曲線平緩甚至下

降,尤其新生兒期體重增長低于600克;

②尿量每天少于6次;

③吸吮時不能聞與吞咽聲;

④每次哺乳后常哭鬧不能寧靜入睡,或睡

眠時間小于1小時(新生兒除外)。

若確因乳量不足影響嬰兒生長,應勸說母

親不要輕易放棄母乳喂養,可在每次哺乳后用

配方奶補充母乳不足。

2)乳頭內陷或皺裂:乳頭內陷須要產前或

產后做簡潔的乳頭護理,每日用清水(忌用肥

皂或酒精之類)擦洗、擠、捏乳頭,母親亦可

用乳頭矯正器矯正乳頭內陷。母親應學會“乳

房喂養”而不是“乳頭喂養”,大部分嬰兒仍

可從扁平或內陷乳頭吸吮乳汁。每次哺乳后可

擠出少許乳汁勻整地涂在乳頭上,乳汁中豐富

的蛋白質和抑菌物質對乳頭表皮有愛護作用,

可防止乳頭皴裂與感染。

3)溢奶

①發生緣由:小嬰兒胃容量較小,呈水平

位置,且具有賁門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發

育較好等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點,使6月齡內

的小嬰兒常常出現溢奶。喂養方法不當導致吞

入氣體過多或過度喂養亦可發生溢奶。

②緩解方法:喂奶后宜將嬰兒頭靠在母親

肩上豎直抱起,輕拍背部,可幫助排出吞入空

氣而預防溢奶。嬰兒睡眠時宜右側臥位,可預

防睡眠時溢奶而致窒息。若經指導后嬰兒溢奶

癥狀無改善,或體重增長不良,應與時轉診。

4)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是指純母乳喂

養的健康足月兒或近足月兒生后2周后發生的

黃疸。母乳性黃疸嬰兒一般體格生長良好,無

任何臨床癥狀,無需治療,黃疸可自然消退,

應接著母乳喂養。若黃疸明顯,累與四肢與手

足心,應與時就醫。假如血清膽紅素水平大于

15-20mg/mb且無其它病理狀況,建議停喂母

乳3天,待黃疸減輕后,可復原母乳喂養。停

喂母乳期間,母親應定時擠奶,維持泌乳,嬰

兒可短暫用配方奶替代喂養。再次喂母乳時,

黃疸可有反復,但不會達到原有程度。

5)母親外出時的母乳喂養:母親外出或上

班后,應激勵母親堅持母乳喂養。每天哺乳不

少于3次,外出或上班時擠出母乳,以保持母

乳的分泌量。

(3)母乳保存方法

母親外出或母乳過多時,可將母乳擠出存放至

干凈的容器或特備的“乳袋”,妥當保存在冰箱

或冰包中,不同溫度下母乳儲存時間可參考下

表,母乳食用前用溫水加熱至40℃左右即可喂

表1母乳儲存方法

儲存條件最長儲存時間

室溫(25℃)4小時

冰箱冷藏室(4℃)48小時

冰箱冷凍室(~20℃)3個月

(4)不宜母乳喂養的狀況

母親正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患活動期肺

結核且未經有效治療、患乙型肝炎且新生兒誕

生時未接種乙肝疫苗與乙肝免疫球蛋白、HIV

感染、乳房上有皰疹、吸毒等狀況下,不宜母

乳喂養。母親患其他傳染性疾病或服用藥物

時,應詢問醫生,依據狀況確定是否可以哺

乳。

2.部分母乳喂養

母乳與配方奶或其他乳類同時喂養嬰兒為

部分母乳喂養,其中母乳與配方奶同時喂養的

方法有下列兩種。

(1)補授法:6月齡內嬰兒母乳不足時,仍

應維持必要的吸吮次數,以刺激母乳分泌。每

次哺喂時,先喂母乳,后用配方奶補充母乳不

足。補授的乳量依據嬰兒食欲與母乳分泌量而

定,即“缺多少補多少”。

(2)代授法:一般用于6月齡以后無法堅

持母乳喂養的狀況,可漸漸削減母乳喂養的次

數,用配方奶替代母乳。

3.配方奶喂養

(1)喂養次數:因新生嬰兒胃容量較小,

生后3個月內可不定時喂養。3個月后嬰兒可

建立自己的進食規律,此時應起先定時喂養,

每3?4小時一次,約6次/日。允許每次奶量

有波動,避開實行不當方法刻板要求嬰兒攝入

固定的奶量。

(2)喂養方法:在嬰兒醒悟狀態下,采納

正確的姿態喂哺,并留意母嬰互動溝通。應特

殊留意選用相宜的奶嘴,奶液溫度應適當,奶

瓶應清潔,喂哺時奶瓶的位置與嬰兒下頜成

45。,同時奶液宜即沖即食,不宜用微波爐熱

奶,以避開奶液受熱不均或過燙。

(3)奶粉調配:應嚴格依據產品說明的方

法進行奶粉調配,避開過稀或過濃,或額外加

糖。

(4)奶量估計:配方奶作為6月齡內嬰兒的

主要養分來源時,須要常常估計嬰兒奶的攝入

量。3月齡內嬰兒奶量約500-750毫升/日,

4?6月齡嬰兒約800?1000毫升/日,漸漸削減

夜間哺乳。

(5)治療性配方奶選擇

1)水解蛋白配方:對確診為牛乳蛋白過敏

的嬰兒,應堅持母乳喂養,可接著母乳喂養至

2歲,但母親要限制奶制品的攝入。如不能進

行母乳喂養而牛乳蛋白過敏的嬰兒應首選氨基

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不建議選擇部

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大豆配方奶。

2)無乳糖配方:對有乳糖不耐受的嬰兒應

運用無乳糖配方奶(以蔗糖、葡萄糖聚合體、

麥芽糖糊精、玉米糖漿為碳水化合物來源的配

方奶)。

3)低苯丙氨酸配方:確診苯丙酮尿癥的嬰

兒應運用低苯丙氨酸配方奶。

4.食物轉換

屆著生長發育,消化實力漸漸提高,單純

乳類喂養不能完全滿意6月齡后嬰兒生長發育

的需求,嬰兒須要由純乳類的液體食物向固體

食物漸漸轉換,這個過程稱為食物轉換(舊稱

輔食添加)。嬰兒期若斷離母乳,仍需維持嬰

兒總奶量800毫升/日左右。兒童養分需求包

括養分素、養分行為和養分環境三個方面,嬰

幼兒喂養過程的液體食物喂養階段、泥糊狀食

物引入階段和固體食物進食階段中,不僅要考

慮養分素攝入,也應考慮喂養或進食行為,以

與飲食環境,使嬰幼兒在獲得足夠和均衡的養

分素攝入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資

源缺乏、日常飲食無法滿意嬰兒養分須要時,

可運用養分素補充劑或以大豆、谷類為基質的

高密度養分素強化食品。

(1)月齡:建議起先引入非乳類泥糊狀食物

的月齡為6月齡,不早于4月齡。此時嬰兒每次

攝入奶量穩定,約180毫升/次,生長發育良

好,提示嬰兒已具備接受其它食物的消化實

力。

(2)種類:

1)第一階段食物:應首先選擇能滿意生長

須要、易于汲取、不易產生過敏的谷類食物,

最好為強化鐵的米粉,米粉可用奶液調配;其

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莖類蔬菜、水果,主要目的

是訓練嬰兒的味覺。食物應用勺喂養,幫助訓

練吞咽功能。

2)其次階段食物:7?9月齡漸漸引入嬰

兒其次階段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等動

物性食物和豆制品。引入的食物應以當地食物

為基礎,留意食物的質地、養分密度、衛生和

制作方法的多樣性。

(3)方法:嬰兒食物轉換期是對其它食物

漸漸習慣的過程,引入的食物應由少到多,首

先喂給嬰兒少量強化鐵的米粉,由1?2勺到數

勺,直至一餐;引入食物應由一種到多種,嬰

兒接受一種新食物一般需嘗試8?10次,約

3?5日,至嬰兒習慣該種口味后再換另一種,

以刺激味覺的發育。單一食物逐次引入的方法

可幫助與時了解嬰兒是否出現食物過敏與確定

過敏源。

(4)進食技能訓練:食物轉換有助于嬰兒

神經心理發育,引入的過程應留意食物的質地

和培育兒童的進食技能,如用勺、杯進食可促

進口腔動作協調,學習吞咽;從泥糊狀食物過

渡到碎末狀食物可幫助學習咀嚼,并可增加食

物的能量密度;用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嬰兒進

食的愛好,又有利于促進手眼協調和培育兒童

獨立進食實力。在食物轉換過程中,嬰兒進食

的食物質地和種類漸漸接近成人食物,進食技

能亦漸漸成熟。

表2嬰兒食物轉換方法

6月齡7~明齡10~12月齡

食物碎狀、丁塊狀、指狀

泥狀食物末狀食物

性狀食物

嘗試,逐漸搜加至4~5次奶,1、2餐其2?3次奶,2~3餐其

餐次

1餐。它食物。它食物。

?純母乳、部分母

乳或配方奶;

?母乳、部分母乳?部分母乳或配

?定時(3~4小時)

或配方奶;方奶;

乳類哺乳,5~6次/日,奶

量800700曜升/日;?4~5次/日,奶量?約2~3次/日,奶

?逐漸減少夜間800毫升/日左右。量600~800亳升/日。

哺乳。

?選擇強化鐵的米

粉,用水或奶調配;強化鐵的米粉、稠

軟飯或面食,每日約

谷類?開始少量(1勺)粥或面條,每日約30

50~75克。

嘗試,逐漸增加到每~5。克。

天1餐。

開始嘗試蔬菜泥(瓜

蔬菜類、根莖類、豆莢類每日碎菜25~50克,每日碎菜50700克,

水果類)卜2勺,然后嘗試水水果20、30克。水果50克。

果泥卜2勺,每日2次。

添加動物肝臟、動物

開始添加肉泥、肝泥、

肉類嘗試添加血、魚蝦、雞鴨肉、

動物血等動物性食品。紅肉(豬肉、牛肉、羊

肉等),每日25~50克。

開始添加蛋黃,每日

蛋類暫不添加自1/4個逐漸增加至1個雞蛋

1個。

可坐在一商椅子上

與成人共迸餐,開學習自己用勺進食;

喂養

用勺喂食始學習用壬自我喂用杯子喝奶;每日和

技術食。可讓嬰兒手拿

”翻,學習明諭。成人同桌進餐卜2次。

留意事項:可在進食后再飲奶,自然形成

一餐代替一頓奶,引入的食物不應影響總奶

量;食物清淡,無鹽,少糖、油;不食用蜂蜜

水或糖水,盡量不喝果汁。

5.早產/低誕生體重兒出院后喂養

誕生體重〈2000g、誕生后病情危重或并發癥

多、完全腸外養分>4周、或體重增長緩慢的早

產/低誕生體重兒,出院后需到有診治條件的醫

療保健機構定期隨訪,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

行強化母乳、早產兒配方奶或早產兒出院后配

方奶喂養。

誕生體重與2000g,且無以上高危因素的

早產/低誕生體重兒,出院后仍首選純母乳喂

養,僅在母乳不足或無母乳時考慮應用嬰兒配

方奶。乳母的飲食和養分均衡對早產/低誕生體

重兒尤為重要。

早產/低誕生體重兒引入其他食物的年齡有

個體差異,與其發育成熟水平有關。胎齡小的

早產/低誕生體重兒引入時間相對較晚,一般

不宜早于校正月齡4月齡,不遲于校正月齡6

月齡。

(二)幼兒與學齡前兒童飲食指導

1.食物品種和進食量

(1)幼兒進食品種與量:每天應攝入350?

500毫升乳類,不能接著母乳喂養的2歲以內

幼兒建議選擇配方奶。留意膳食品種多樣化,

提倡自然食品、均衡膳食,每天應攝入1個雞

蛋、50克動物性食物、100?150克谷物、

150?200克蔬菜、150?200克水果、20?25克

植物油。幼兒應進食體積相宜、質地稍軟、少

鹽易消化的家常食物,避開給幼兒吃油炸食

品,少吃快餐,少喝甜飲料,包括乳酸飲料。

(2)學齡前兒童進食品種與量:每天應攝

入300-400毫升牛奶與奶制品、180?260克

谷類、120?140克肉蛋類動物性食物、25克豆

類與豆制品、200?250克蔬菜、150?300克水

果、25?30克植物油。

(3)飲食支配:每天的進食可支配3餐主

食、2?3次乳類與養分點心,餐間限制零食。

家長負責為兒童供應平安、養分、易于消化和

美味的健康食物,允許兒童確定進食量,規律

進餐,讓兒童體驗饑餓和飽足感。

2飲食行為

(1)進食方式:12月齡的幼兒應當起先練

習自己用餐具進食,培育幼兒的獨立實力和正

確反應實力。1?2歲幼兒應分餐進食,激勵自

己進食,2歲后的兒童應獨立進食。

(2)進食行為:應定時、定點、定量進

餐,每次進餐時間為20?30分鐘。進食過程中

應避開邊吃邊玩、邊看電視,不要追逐喂養,

不運用奶瓶喝奶。家長的飲食行為對幼兒有較

大影響,避開強迫喂養和過度喂養,預防兒童

拒食、偏食和過食。家長少供應高脂、高糖食

物、快餐食品、碳酸飲料與含糖飲料。

(3)食物烹調方式:食物宜單獨加工,烹

制以蒸、煮、燉、炒為主,留意食物的色、

香、味。可讓兒童參加食物制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