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教學要求
1、本章主要從貨幣的產生和發展來分析貨幣的本質和職能,從支付制度的演變來看貨幣形式的變化。
2、重點主要闡述貨幣本位制度的演變和貨幣供應量層次的劃分。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
目錄第一節貨幣概述第二節貨幣的本質與職能第三節貨幣制度第四節貨幣量層次劃分
第一節貨幣概述一、貨幣的定義二、貨幣的產生三、貨幣的形式演變
第一節貨幣概述
一、貨幣定義(一)馬克思的觀點“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體現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即貨幣”
1、貨幣是商品;價值與使用價值
2、貨幣是特殊商品:價值表現;同任意其他商品交換
3、貨幣體現一定社會生產關系。
(二)西方學者的不同觀點“貨幣是流通的大輪,是商業的大工具”(亞當斯密)---貨幣是為了便于交換而出現的
“貨幣是一個共同的被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是購買力的暫時棲息所”(弗離德曼)“任何在商品和勞務的支付中或在償還債務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保资步穑┑鹊?/p>
貨幣與其相關概念的區別:
貨幣區別于通貨、收入、財富
1、通貨是貨幣的一種“你身邊有錢嗎?”通貨是貨幣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支票具有與通貨一樣的功能,也是貨幣的一種。
2、財富不僅包括貨幣
“他很有錢”--貨幣是財富的表現形式,但不是財富的唯一形式。財富?“貨幣是一般財富、萬能財富和財富的上帝”
-----馬克思“有限的貨物與無限的需求”財富:是一種獲得必需品、娛樂品和奢侈品以維持生活提高生活的能力。其不僅表現為生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交換的能力、運營的能力,即讓貨幣生出貨幣的能力。
3、收入是動態的:“流量與存量”
“他掙多少錢?”收入是某一時間單位里收益的流量,而貨幣是某一時點上的一個確定的金額,即存量意義上的概念。二、貨幣的產生1、亞里士多德的“貨幣國定論”“貨幣的產生來自于國家法律”2、“重商主義”的貨幣金屬論與貨幣數量論:15、16世紀
“只有金銀才是貨幣”:貨幣是一種商品,其價值由貨幣金屬價值決定?!柏泿诺膬r值與商品的價格由貨幣數量決定”:其他條件不變,貨幣的價值與貨幣數量變化成反比。3、巴本的貨幣名目論:“巴本—貨幣國定論”
貨幣是一個觀念的計量單位,是計算商品價值的比例名稱。
貨幣名目論者從貨幣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職能出發,否定貨幣的--實質價值,認為貨幣只是一種符號,一種名目上的存在。
目前在西方貨幣學說中,占統治地位的是貨幣名目論。4、古典學派的貨幣商品論:亞當.斯密《國富論》“貨幣是在交換中自發出現的”5、馬克思的貨幣起源論:劃時代的意義“貨幣是商品生產與商品交長期發展的的產物,商品價值形式的發展必然導致貨幣的產生?!?/p>
1)簡單的偶然的價值形式2)擴大的價值形式
3)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4)貨幣形式
馬克思的貨幣起源論
馬克思從商品和商品交換著手,對貨幣的起源作了系統的理論闡明:具體推導:價值形式的發展必然導致貨幣的產生。
<揭開了貨幣之迷>貨幣的產生與價值形式的發展
貨幣的產生:貨幣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社會分工交換(是必然)貨幣
“貨幣是商品價值形式發展的結果”
價值形式的發展:第一,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1只綿羊=2把石斧
第二,擴大的價值形式:1只綿羊={或2把石斧、或80斤小麥、或2匹布、或3克黃金}--一種物品價值由多種物品表現,不完整不統一--物物交換普遍產生嚴重矛盾第三,一般的價值形式:{2把石斧、80斤小麥、2匹布、3克黃金}=1只綿羊<出現某種物品作為其他眾多物品價值的表現材料,成為交換媒介品----一般等價物>
第四,貨幣價值形式(價值用貨幣來表現):
一般等價物貴金屬金銀(一般等價物的形式與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結合在一起,成為貨幣商品或者執行功能)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結論(馬克思的貨幣起源說)
①貨幣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為了適應交換的需要而自發地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的。
②商品變成貨幣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經歷了四個階段、四種價值形式,由低級向高級逐步推進。)
三、貨幣的形式演化隨著支付制度(即經濟社會中進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貨幣的形式也在變化。
最初,貴金屬被當作主要的支付手段并且是貨幣的主要形式,后來,鈔票及支票等紙幣資產開始在支付制度中使用并且被當作貨幣來看待。
貨幣形式的變化與支付制度的發展方向直接相關。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貨幣形式演變的標志:幣材的更迭:
幣材--充當貨幣的材料或物品。長期實踐發現,充當幣材的條件:價值較高,易于標準化能分割易于保存,不易磨損、變質便于攜帶被廣泛接受
此外:技術條件、資源條件、交易規模、外來影響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是金銀”---馬克思貨幣形態的演變1、實物貨幣(自然物)
2、金屬貨幣(金、銀、銅)3、代用貨幣(銀行券)4、信用貨幣(鑄幣、紙幣、支票存款等)
“電子貨幣”補充資料:貨幣名稱的由來和演變(1)“貨”:以貝殼為媒介原意是財物、貨物、商品。
唐《孔穎達疏》:“貨者,金玉布帛之總名?!薄兑住は缔o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薄稘h書·敘傳》:“貨自龜貝,至此五銖。”
《說文》對貝字注釋:“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p>
“幣”:以布帛為媒介
原意是指用作禮物的帛,或為禮物的通稱?!墩f文》解釋:“幣,帛也?!必泿琶Q曾有多種:古泉、古錢、泉幣、泉布、帛刀、帛貨、貨布、貨泉、錢幣、鈔票等補充材料:貨幣名稱的由來和演變(2)“貨幣”:最早出現在漢代
《后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時,公孫述廢銅錢,置鐵錢,結果是“貨幣不行,百姓苦之”。唐代以后的千年之中,“貨幣”一詞得到確認鞏固,“以金銀為貨幣”的記載較多
19世紀中,清朝思想家、史學家魏源在其所著《圣武記》、《海國圖志》兩書中,比較標準地使用了“貨幣”一詞。
20世紀初,梁啟超所寫《中國貨幣問題》一書,更是專門論述貨幣。辛亥革命以后,官方文書正式通用“貨幣”一詞。
1.實物貨幣——貨幣最古老的形態: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古書有“夏后以玄貝”的說法,考古屢有證實。可查最早的是商代“銅貝”世界其他地區也多有使用貝的。荷馬史詩中,經常用牛標示物品的價值;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中國吐蕃地區用鹽塊作貨幣。實物貨幣指以一種特定的物品來充當貨幣。其特點是: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作為非貨幣用途的商品價值相等。在中國歷史上,龜殼、海貝、蚌珠、皮革、齒角、米粟、布帛、農具等都曾作為實物貨幣被使用過。實物貨幣有其固有的缺陷:笨重、質地難以分割、難以儲存、大小難以統一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實物貨幣逐漸為金屬貨幣所取代。2.金屬貨幣指以金、銀、銅等貴金屬為幣材、并鑄成一定形狀的貨幣。中國是最早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代,金屬貨幣就已成為貨幣的主要形式.
金銀作為貨幣的優越性:
1)容易標準化,
2)易于分割與計量,
3)攜帶方便;
4)不易變質。金銀作為貨幣的缺陷:
1)每次交易都要稱量重量、鑒定成色,十分麻煩;
2)在流通中會發生一定的磨損,流通費用也較高;
3)幣材的供應無法適應市場交易的不斷發展
金屬鑄幣流通了幾千年直到19世紀中期,在世界上才基本成為貨幣的歷史形態。
(中國的刀布、漢五銖、開元通寶)(中國的銀元)⑴金屬作為幣材的歷史必然:一是價值比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攜帶。
中國的晉唐兩代,帛曾充當主要幣材,與銅幣并行流通——特定條件下,不理想的材料也可充當幣材。
⑵鑄幣的界定:鑄幣是由國家的印記證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屬塊。所謂國家的印記,包括形狀、花紋、文字等。⑶稱量貨幣:中國的元寶。(貴金屬貨幣一般的形狀:條、塊狀)元代實行紙幣流通制度,銅錢鑄造不多,有漢字錢和蒙文錢兩類。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始發中統元寶交鈔,后又發至元通行寶鈔,以前者使用較久。至元三年(1266),所鑄銀錠鐫有“元寶”二字,元稱銀錠為元寶,有元朝之寶涵義。元寶的由來
金屬貨幣退出歷史的主要原因:
金屬貨幣會磨損減重+加上人為實行的鑄幣變質政策+以及隨著商品交換規模不斷擴大。
金屬貨幣特別是貴金屬貨幣流通量的增長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貿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長的需要,于是金屬貨幣逐漸被代用貨幣所取代。新聞摘要日本的硬幣自動化處理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的地步。目前日本人均使用硬幣數量為700多枚(發達國家人均使用硬幣都在400枚以上),年生產硬幣達30億枚以上。而我國人均使用的硬幣數量僅為20枚左右(原有的1分、2分、5分硬幣已基本退出流通領域)。而小額輔幣起的是找零作用,只要現金流通存在就永遠不會消失。硬幣使用周期長,制造成本相對使用周期而言比較低,這一特點決定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一直希望增加硬幣的發行,但又迫于目前市場上沒有與之相適應的自動化處理設備,所以硬幣發行和使用狀況都不能令人滿意。3、代用貨幣指由政府或銀行發行的代表實體貨幣的紙質貨幣。特點:不足值貨幣;可兌現。形式:銀行券[政府或者銀行發行的可隨時兌換金屬貨幣的紙幣。]
始于南宋的大規模紙幣流通——世界最早。紙幣:
用紙做的貨幣概念:紙幣,是國家發行和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習慣上認為紙幣本身沒有價值。紙幣產生于貨幣流通手段職能。最早的紙幣是代用貨幣,可兌換成金屬貨幣。產生背景:作為媒介物的鑄幣,在流通中會發生磨損,成為不足值的鑄幣。但這種不足值的鑄幣在一定限度內仍然可以像足值鑄幣一樣充當流通手段,從而使鑄幣有了可用其他材料制成符號或象征來代替的可能性。統治者有意識地利用這種特點,降低鑄幣成色或重量,甚至用賤金屬取代原來的貴金屬鑄造貨幣,進而利用國家政權發行并強制流通沒有內在價值的紙幣來代替鑄幣,強制流通,使紙幣作為貨幣象征或符號得到了社會公認。
4、信用貨幣:
指使用貨幣符號等信用工具作為貨幣的一種貨幣表現形式。
包括:
1)不兌現的銀行券及硬輔幣;
2)賬簿上的貨幣——存款貨幣:可簽發支票的存款與定期存款;
3)商業票據等等;
4)以電磁信號為載體的貨幣:電子貨幣信用貨幣狹義:指銀行信用貨幣,即銀行券和銀行支票。廣義:指充當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種信用憑證(銀行票據),包括銀行券、匯票、期票、銀行支票等。一般認為,信用貨幣是以信用活動為基礎,通過一定的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貨幣;其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銀行信用流通。
信用貨幣產生的原因:(1)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度崩潰的直接后果;(2)貨幣的本質為信用貨幣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3)貴金屬資源的有限性使信用貨幣的產生成為必然。信用貨幣的基本特征(1)信用貨幣是貨幣的價值符號;(2)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3)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4)信用貨幣的價值取決于政府對貨幣發行的控制與管理。
缺陷:信用貨幣產生后,政府就完全壟斷了貨幣發行的權利。政府有可能濫用這份權利,這也是導致通貨膨脹不時發生的原因之一。“電子貨幣”---一般了解電子貨幣: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在銀行計算機系統中,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嚴格地講,電子貨幣仍屬于信用貨幣,只不過它以金融電子化網絡為基礎,以商用電子化機具和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進行金融交易和支付活動。電子貨幣特點: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依托,進行儲存支付和流通;融儲蓄、信貸和非現金結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電子貨幣具有使用簡便、迅速、可靠的特征;現階段通常以銀行卡(磁卡、智能卡)為媒體。第二節貨幣的本質與職能
一、貨幣的本質
貨幣金屬論:貨幣等同于貴金屬
貨幣名目論:貨幣價值由國家權威而來
馬克思的貨幣本質論:“貨幣金屬論”凱恩斯的貨幣本質論:管理通貨論
(一)貨幣金屬論:
觀點:貨幣就是貴金屬,是一種商品,它必須具有金屬內容和實質價值,而且這種價值是由其內含的金屬價值所決定的。缺點:
1、將貨幣與商品混為一談,而沒能將貨幣與一般商品區別;[消費與實體消失]2、沒看到貨幣的交易媒介職能可由不具備實質價值的貨幣行使。
(二)貨幣名目論:
觀點:
1、貨幣是一種價值符號,是名目上的存在,只是便利交換的工具;
2、貨幣不是財富,雖然是貴金屬鑄造,但其價值不是貨幣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國家權威規定的。缺點:
1、貨幣是國家法律的產物;[國家規定價格標準必須以貨幣存在事實為前提]2、否認貨幣的商品屬性,將貨幣的交易媒介職能與貨幣的本質等同起來[貨幣流通必須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為基礎]3、忽視貨幣作為價值尺度與價值貯藏,必須要有金屬內容的實質價值
(三)馬克思的貨幣本質論:基礎是“貨幣金屬論”觀點:“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體現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即貨幣?!?/p>
[特殊商品:能體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能與其他所有商品交換]
涉及到紙幣:“紙幣是金的符號或者貨幣符號”----紙幣只有代表金量,才能成為價值符號”
(四)凱恩斯的貨幣本質論:“管理通貨論”理論基礎----貨幣名目論
觀點:
貨幣只是用于債務支付和商品交換的一種符號,由“計算貨幣”派生而來。貨幣是國家的創造物,只是一種便利交換的計算單位,本身無實質價值。國家能憑借權利創造它并有權隨時增減變更。
[該理論影響巨大]二、貨幣的職能(一)價值尺度(二)交易媒介
(一)與(二)是基本職能(三)價值貯藏(四)支付手段
(三)與
(四)是延伸職能
(一)價值尺度
1、含義:貨幣被用來表現商品和勞務的價值并衡量其價值量的大小。
[即以其單位名稱為標準來計算一切商品、勞務債務契約以及金融工具的價值]2、后果:
1)減少經濟中的交易成本:
[通過減少價格數目]
2)可以區別商品價值高低:
統一了商品和勞務價值的衡量標準,為各種商品和勞務定價,進而便于對商品勞務的選擇比較。
3)使得會計核算成為可能:
勞動時間作為價值尺度,是經濟學家經過理論研究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
[商品都是社會勞動的凝結,具有相同的質,而勞動時間是商品內在的價值尺度。]
金融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人們在實踐交換中自覺形成的觀念;
[貨幣做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價值尺度即勞動時間的外在表現形式]
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這把尺子是能伸縮的—隨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而變化。
深入了解:貨幣單位的“值”1.金屬鑄幣時的“值”:最初,貨幣單位即衡量貨幣商品使用價值單位:“重如其文”(秦“半兩”錢、漢“五銖錢”),即錢面上的文字與含銅重量一致;
以后,價格單位與自然單位分離:“文重分離”如開元通寶,通寶是錢名,單位叫文(文代表一定重量的銅),舊中國的銀元:“七錢二”(“錢”為1/10兩);英鎊(重1鎊的金=金幣46.725鎊——1816)---貨幣單位名雖然是重量名,但實際含有重量與名稱完全脫節2.沒有金流通的“金平價”:
US$1=0.888671g——19343.黃金非貨幣化之后的貨幣“值”:
a.購買力;b.匯率補充材料:
(二)交易媒介:(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和勞務交易的媒介時的功能。
2、發展:
貨幣出現前,商品交換采取物物直接交換形式:W—W
貨幣產生以后,交換過程為:先(W-G),然后(G-W),貨幣充當著交換活動的媒介物?!吧唐穬r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是商品的驚險地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個體所生產的物品只有換成貨幣,進而購買其他各種商品滿足自己的無限需求]
[以貨幣作為媒介的商品交換是個連綿不斷的過程,成為商品流通
]3、特征:
(1)必須是現實的貨幣;
生產者出賣商品得到現實的貨幣,才可證明他的私人勞動得到社會認可。
(2)不一定是足值的貨幣,可以是貨幣符號。貨幣在生產者手中轉瞬即逝,不斷在不同商品所有者手中轉移運動,所以貨幣的象征即可。
4、意義:(1)促進了商品交換和商品生產的發展;
貨幣作為交換的媒介時即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它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換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擴大了商品交換的品種、數量和地域范圍。(2)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貨幣作為交換的媒介將交換過程分離為買賣兩個環節,可能產生買和賣的脫節——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三)價值貯藏:是貨幣流通手段職能的延伸
1、含義:當貨幣退出流通領域被人們當作獨立的價值形態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來時,貨幣就發揮價值貯藏的職能。
[離開了流通領域的貨幣,不再對價格產生影響,因為只有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的那部分貨幣才是需求,才影響價格]
2、特征(1)必須是現實的、足值的貨幣;[貯藏黃金或者貴金屬鑄幣]
(2)必須退出流通領域,處于靜止狀態;3、貨幣是最具流動性的資產:流動性,是一種資產轉化為交易媒介而不遭受損失的難易和快慢的程度。
4、價值貯藏與通貨膨脹:5、作用:(1)金屬貨幣制度下:可自發調節市場貨幣流通量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過多時,物價提高,需求減少,(此時,貯藏貨幣金屬可能更合算),于是,多余的金屬貨幣便會自動退出流通而形成貯藏。當市場貨幣量不足時,物價下跌,貨幣又會從貯藏進入流通,使流通過程中的貨幣量與商品流通的客觀需要量相適應,從而使貯藏成為流通中的蓄水池,能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2)信用貨幣制度下形成部分儲蓄,影響即期購買力?,F實中的企業存款與居民儲蓄是否起到貨幣貯藏的職能?-------有爭議
(四)支付手段:是貨幣交易媒介職能的派生
1、含義:[平衡債權債務的功能]
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進行價值的單方面轉移時,起到了延期支付的作用,即發揮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
[支付手段與流通手段的區別:支付手段的特點是可能先買后賣;而流通手段是只能先賣后買。]
“商品不是為了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了取得某種定期的支付憑證而賣”
貨幣此時實際上是一種信用交易的媒介,不是商品交換的媒介物,是補充交易的一個環節.除了服務于商品交換,還服務于其他經濟行為。2、作用(1)貨幣作為支付手段起著平衡作用;平衡了生產者的生產與收入的矛盾---延期支付使生產得以持續,使生產者現在與將來實現平衡。延期支付在今天成了一有效需求,促進再生產。
(2)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滿足了交易對貨幣的巨大需求;(3)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提夠了一種啟示:
交易中,雙方有信用,只要許多筆支付作為正數與負數相互抵消,那就沒有現實貨幣參與作為流通手段的必要。金屬貨幣---信用符號---抽象的數字記帳單位
(4)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使賣出與付款分離,也隱藏危機。債務人不能按期付款、債權債務人身份集中---普遍信用危機---債權人拒絕接受信用憑證,要求用現金支付---人人普遍追求貨幣而賤售商品—貨幣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第三節貨幣制度一、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二、貨幣制度的演變三、我國的人民幣制度一、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一)貨幣材料;
(二)貨幣單位;(三)本幣和輔幣的鑄造、發行及流通;(四)發行準備;
貨幣制度:國家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貨幣流通的結構、體系組織形式,簡稱幣制。(一)貨幣材料[簡稱幣材,是貨幣制度的基礎
]幣材,指一個國家確定什么樣的材料和物品來充當本位幣的材料;實物貨幣金屬鑄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
(二)貨幣單位
1、概念:是貨幣制度中規定的貨幣計量單位。任何價格,都是貨幣單位的倍數;沒有貨幣單位,談不上貨幣的度量。
2、貨幣單位的“值”:
《實物貨幣時代:自然單位:1朋=10貝》
金屬鑄幣時期,指一個貨幣單位所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重量單位最初,,貨幣單位“重如其文”(秦“半兩”錢、漢“五銖錢”),即錢面上的文字與含銅重量一致;以后,價格單位與自然單位分離:“文重分離”如開元通寶,通寶是錢名,單位叫文(文代表一定重量的銅)又如:1兩=24珠,1錙=6珠,400文=1貫(明)=10兩(明)舊中國的銀元:“七錢二”(“錢”為1/10兩);
紙幣流通時代,貨幣不再規定含金量,貨幣單位與金銀重量完全脫離。[a.購買力;b.匯率
]3、貨幣單位的名稱(1)世界上林林總總的貨幣名稱:一般規律:(國名)+(貨幣單位名)(2)中國貨幣的特殊叫法:“法”幣;“人民”幣。(3)貨幣單位的的名稱大多與衡制的單位名稱有淵源關系,如中國的“兩”,英國的“鎊”。
(三)本幣和輔幣的鑄造、發行及流通
1、本位幣(主幣)(1)含義:本位幣,指根據國家規定的貨幣材料和貨幣單位鑄造的貨幣。是一國的基本通貨,是一國計價、結算的唯一合法的貨幣。(2)特征:
金屬貨幣制度下:自由鑄造、自由熔化;無限法償能力:法律賦予其強制的流通能力。
紙幣時代:央行壟斷發行并確保其幣值穩定2、輔幣(1)含義:本位幣以下的小額貨幣,有限法償,不足值貨幣。(2)特征:不足值---賤金屬有限法償;不能自由鑄造:壟斷、限制鑄造。[鑄幣稅]
(四)發行準備
1、含義:貨幣發行時必須以某種金屬或其他幾種形式的資產作為發行貨幣的準備,從而使得貨幣的發行與這些準備建立起聯系和制約關系,主要是為約束貨幣發行規模和維護貨幣信用。
金屬貨幣時代:法定貴金屬為發行準備
原因:a、作為擴大或者收縮國內金屬貨幣流通的準備金;b、作為支付存款與兌換銀行券的準備金;c、作為國際支付的準備金。
紙幣本位時代:金、銀等貴金屬有時也被用做發行準備原因:增前國民信心,維持幣值、匯率穩定;國際支付準備2、發行準備制度的內容(1)現金準備黃金、白銀、外匯(2)保證準備易于轉換為現金的短期票據、國庫券、績優的股票和公司債券等比較:兌現安全性和國際支付方便性;貨幣供給量的伸縮性;二、貨幣制度的演變銀本位制以白銀作為標準幣材中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文藝復興)金銀復本位制金幣和銀幣同時作為本位貨幣(16C——18C)金本位制以黃金作為標準幣材1816年英國最先宣布,在1821年正式開始,黃金時代為1821——1914年,1880年普遍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信用貨幣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金匯兌本位不兌現紙幣本位
金屬貨幣制度:由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金本位制組成;信用貨幣制度:貨幣制度
(一)銀本位制1.含義:銀本位制是以一定量白銀來表示和計算貨幣單位價值的貨幣制度。
銀作為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可以無限鑄造和熔化,能夠自由輸入輸出、銀行券可自由兌換白銀與銀幣。2.發展:銀本位制歷史悠久,是實施時間最長的一種貨幣制度,銀本位制在16世紀以后開始盛行。許多國家都實行過銀本位制,主要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國。
我國用銀作為貨幣的時間較早,唐宋時期銀已普遍流通。清宣統二年(1910年)4月頒布《幣制則例》,宣布實行銀本位制,實際上是銀圓和銀兩并行。1933年4月國民黨政府“廢兩改元”,頒布《銀本位幣鑄造條例》,流通銀圓。1935年11月又實行“法幣改革”,廢止了銀本位制。
其他國家早在19世紀末就放棄了銀本位制。
3、被放棄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白銀價值不穩定由于金屬貨幣本身具有價值,所以白銀價值的下跌,使它不再適宜執行價值尺度職能。(1)是銀價猛跌;(2)白銀價值量較小—滿足不了現實中交易需要。
(二)金銀復本位(16-18世紀)
1、含義:以金、銀兩種特定鑄幣同時充做本位幣,并規定其幣值對比的一種貨幣制度。
2、形式:平行本位制(金銀幣自由比價,制度極不穩定)雙本位制(金銀幣法定比價,實際價值和名義價值并不保持一致)跛行本位制(金幣自由鑄造,銀幣不允許)
3、復本位制的優缺點:
1)幣材充分:滿足了當時生產擴大對通貨的需求
2)交易便利:金幣價值較高,銀幣價值較小,可分別用于大宗批發交易與小額交易
3)價值尺度二重化、與貨幣排他性和獨占性相悖、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格雷欣法則”
亦稱“劣幣驅逐良幣規律”。指在雙本位貨幣制度下,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鑄幣同時流通時,必然出現實際價值較高的良幣被貯藏、融化或輸出國外,而實際價值較低的劣幣充斥市場的現象。金銀幣法價:1:10黃金市價高于法定比價
金銀塊比價:1:1210銀幣=1金幣=1金塊=12銀塊1個銀幣?1個銀塊
金幣溶化退出,否則被別人換去
典故:16世紀英國財政大臣湯母斯·格雷欣在給英國女王的改革鑄幣的建議中用到“劣幣驅逐良幣”一語,后被英國經濟學家麥克勞德加以引用,并命名為“格列欣法則”
中國古代的情況:好的制錢被保存起來,磨損的錢幣則越來越磨損。在法律上被低估的貨幣(即市場價值大于法定價值的貨幣,即良幣),必然被人們收藏,熔化或輸出國外;而法律上被高估的貨幣(法定價值大于實際市場價值的貨幣,即劣幣)會獨占市場。這表明,貨幣會違背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法則。《雍正王朝》有這樣一段故事:雍正皇帝之八弟為迎合皇帝歡心,欲改康熙銅制錢5:5為6:4,使制錢看起來金燦燦,來創造所謂新朝新氣象。而實際上:銅制錢5:5時官價白銀:制錢=1:2000;市價白銀:制錢1:800。白銀官價高,市價低,即其名義價值高,實際價值低,故為劣幣,銅制錢為良幣。若改6:4,因銅價值高于鉛,則更加使良幣銅制錢益減??滴跄觊g即已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表現為奸商用銀兩以官價兌制錢,將銅錢熔化后制造銅制器皿以謀暴利,致使流通中的制錢日少,甚至造成某些地方錢荒,百姓以物易物。在戶部大臣孫加正的阻諫下,6:4未實行,而改行4:6之合理比例。
(三)金本位制
a、含義:是以一定量的黃金表示和計算貨幣單位價值的貨幣制度。
b、形式:按照兌換黃金的方式分為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三種形式:1、金幣本位制:以金幣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是一種純粹的金本位。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入國境;金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
狀況:金幣本位制1816年由英國實行,1816一1914年間是金幣本位的全盛時期,但到了20世紀,由于商品經濟規模日益擴大,而黃金存量有限,大多數國家因黃金短缺而使價值符號無法兌現,開始限制黃金的自由兌換和輸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各國為籌集戰費,掌握黃金,禁止黃金輸出,放棄了金幣本位制。
缺點:流通中的金幣不僅不能增值,反而因磨損而減少其價值;黃金不能充分滿足世界經濟的增長需要;金幣本位制使貨幣數量嚴格受到黃金數量的限制,使國家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對貨幣流通的調節受到很大限制。2、金塊本位制:“生金本位制”(1)含義:指沒有金幣流通,流通中的銀行券和紙幣可以按照規定限額與金塊兌換貨幣制度。(2)背景:
在第一次大戰后的1924一1928年間,英、法、荷蘭、比利時等國都實行金塊本位。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及以后,由于金融大恐慌以及國際金融發生動蕩,各國不得不放棄金塊本位制。(3)作用:
實行金塊本位可節省黃金使用,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黃金作為發行準備,暫時緩解了黃金短缺同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之間的矛盾。
3、金匯兌本位制(1)含義:又稱虛金本位制,指規定金幣為本位制,但是不鑄造和流通金幣,而發行和流通紙幣,并將本國貨幣與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貨幣保持固定的比價關系。(2)狀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只有殖民地如印度、菲律賓等國實行過金匯兌制度。一戰后,戰敗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和其他國家如匈牙利、中國、波蘭等實行這種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屬于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其特點是以美元為中心,美元與黃金掛鉤(1美元等于l/35盎司純金),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并實行固定匯率制。
(3)作用:金匯兌本位制進一步節省黃金的使用,但它是一種附庸的貨幣制度。小結:金塊本位制與金匯兌本位制均是殘缺不全不穩定的貨幣制度—不能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保持幣值相對穩定;銀行券雖有法定含金量,但兌換能力降低;本幣依附與外國貨幣,貨幣穩定則受制與國外。
(四)信用貨幣制度
1、含義:是指以不兌換黃金的紙幣和銀行券為本位幣的制度。
2、特征:(1)中央銀行發行紙幣為本位貨幣,政府鑄幣為輔幣;(2)不可兌換制度:紙幣不能兌換金銀;(3)實行自由本位制度:紙幣發行量可自由變動(與黃金無關);(4)信用程序發行;(5)實行管理紙幣本位制度:紙幣發行與流通有效計劃管理;
3、金本位制與信用貨幣制的比較金本位制:自動調節功能并不能達到經濟穩定發展,反而導致經濟周期性波動。---?信用貨幣制:根據需要人為調整貨幣供給量,穩定物價,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穩定匯率。
結論:信用貨幣制更優。
4、信用貨幣制的缺點:
1)紙幣發行無限制,容易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2)法定貶值或者升值政策帶來匯率巨變,影響國際經濟交往;
3)信用貨幣制效果取決于人為因素:人-至關重要;
三、我國人民幣制度(一)人民幣制度的建立:1948-12-1
我國秦漢時規定上幣為金銀,下幣為銅鐵,但那時并未實行真正的金、銀本位制。宋代中葉至清末近千年中我國實行的是銀銅兩本位制(或銀兩制)。清末1910年,清帝國頒布《幣則條例》,銀兩、銀元并行使用。
1、國民黨政府的貨幣制度;
1933年,“廢兩改元”:開始實行真正的銀單本位制。
1個銀元含23.493448克銀
1935年,“法幣改革”:實行與美元掛鉤的金匯兌本位制法幣1元=14.5便士=0.2975美元
1948年,“金圓券”:不兌現的銀行券-有含金量
2、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的貨幣制度;不兌現的銀行券;無含金量(二)人民幣制度的內容:1、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
人民幣單位:元;人民幣符號:¥;輔幣:“角”、“分”2、人民幣是我國唯一合法的通貨;3、人民幣發行原則:壟斷發行;經濟發行4、人民幣是一種管理通貨;計劃管理5、人民幣的發行準備是國家擁有的商品物資;6、人民幣制度是一種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小資料-了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人民幣開始發行。至今我國已先后發行了五套人民幣。分別是1948年、1955年、1960年、1980年和1999年,目前流通中的是第四、五套人民幣。
人民幣的性質:不兌現的銀行券(信用貨幣);不規定含金量;不與外幣掛鉤,不依賴任何外國的貨幣制度人民幣管理依據是2000年2月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從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榆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招聘(5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考試評估體系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聘用幼兒教師臨時用工勞動合同書
- 家電營銷策劃合同協議書
- 中小學送餐合同協議書
- 合股協議書合同
- 個人保安員合同協議書
- 分錢合同協議書
- 合同協議書合同模板
- 合同協議書定金
- AIGC背景下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模式淺談
- 2025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網絡輿情中心招聘5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區域代理方案(3篇)
- 八年級期中英語試卷分析及整改措施
- 2025年新勞動合同范本
- 養老院藝術療愈活動方案
- 《地理高考備考講座》課件
- 半掛車包月合同范例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雅思練習和考試平臺行業發展規模及未來前景預測報告
- TSG 07-2019電梯安裝修理維護質量保證手冊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單一整套
- 2025深圳勞動合同下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