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十一 文言文閱讀之課外閱讀(好題沖關)(解析版)_第1頁
考點十一 文言文閱讀之課外閱讀(好題沖關)(解析版)_第2頁
考點十一 文言文閱讀之課外閱讀(好題沖關)(解析版)_第3頁
考點十一 文言文閱讀之課外閱讀(好題沖關)(解析版)_第4頁
考點十一 文言文閱讀之課外閱讀(好題沖關)(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十一文言文閱讀之課外閱讀

F知考向,體驗兩年真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四川綿陽-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壬子,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悉以行營兵數萬陳于相州安陽水之南。皇甫遇中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將

數千騎前覘②契丹,至鄴縣,將渡漳水,遇契丹數萬,遇等且戰且卻。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將謀曰吾屬今走

死無道矣。乃止,布陣,自午至未,力戰百余合,相殺傷甚眾。皇甫遇馬斃,因步戰。其仆杜知敏以所乘

馬授之,遇乘馬廷戰。久之,稍解,顧知敏已為契丹所擒。遇曰:“知敏義士,不可棄也。”與彥超躍馬

入契丹陣,取知敏而還。俄而契丹繼出新兵來戰。二將曰:“吾屬勢不可走,以死報國耳。”日且暮,安

陽諸將怪覘兵不還,安審琦曰:“皇甫太師寂無聲問,必為虜所學。”語未卒,有一騎白遇等為虜數萬所

圍。審埼即引騎兵出,將救之,張從恩曰:“此言未足信。必若虜眾猥至,盡吾軍,恐未足以當之,公往

何益?"審琦曰:“成敗,天也。萬一不濟,當共受之。坐失皇甫太師,吾屬何顏以見天子!”遂逾水而

進。契丹望見塵起,即解去。遇等乃得還,與諸將俱歸相州,軍中皆取二將之勇。契丹亦引軍退,其眾自

相驚曰:“晉軍悉至矣。”時契丹主在邯鄲,聞之,即時北遁,至鼓城。

(節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皇甫遇:后晉名將,曾任太師;②覘:chan,偵察。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遇等且戰且卻?去U:后退

B.顧知敏已為契丹所擒顧:照顧

C.必為虜所困困:圍困

D.軍中皆服二將之勇服:佩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古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B.加點的詞語解說不正確。“顧知敏已為契丹所擒”句意為:尋

找杜知敏,已經被契丹擒去。“顧”本意回頭看,這里是尋找的意思,而#“照顧”。故選D。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將謀曰/吾屬今走/死無遺矣/

B.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將謀曰/吾屬/今走死無遺矣/

C.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將謀曰/吾屬今走/死無遺矣/

D.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將謀曰/吾屬/今走死無遺矣/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至榆林店契丹大至

二將謀曰吾屬今走死無遣矣”句意為:到了榆林店后,契丹大隊人馬來到,皇甫遇與慕容彥超二將謀議說:

“我們現在退走,將會死盡無遺了!”“至榆林店”動賓結構,“榆林店地名,”應在“店”后停頓;“契

丹大至”主謂結構,應在“至”后停頓;“二將謀曰”主謂結構,"日”表示后面是引語,應在“日"后

停頓;“吾屬今走”主謂結構,應在“走后停頓;”因此斷句為: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將謀曰/吾屬今走

/死無遺矣。故選A。

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皇甫遇與慕容彥超率領騎兵偵察契丹軍隊行蹤,在準備渡過漳水時遇到了數萬契丹兵。

B.皇甫遇與慕容彥超擺開陣勢與契丹軍隊作戰,雙方從午時打到未時,死傷都非常慘重。

C.張從恩認為安審琦的話不可全信,且契丹軍隊過于強大,因此不贊成出兵營救皇甫遇。

D.安審琦認為成敗由天,但如果失去皇甫遇,將無顏面對皇帝,于是帶領軍隊前去救援。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C.不正確。根據“有一騎白遇等為由數萬所圍。審琦即引騎兵出,將救之,

張從恩曰:'此言未足信。必若虜眾猥至,盡吾軍,恐未足以當之,公往何益?'”(有一人騎馬來報,

說皇甫遇等人被北兵數萬人包圍;安審琦立即引領騎兵出來,將要去救援,張從恩說:'此話未必可信,

假如虜兵真的蜂擁而至,即使把我軍全部派出,恐怕也不足以迎戰,您去了能有什么用?'")可知,張

從恩認為那個騎馬報信的人的話不可全信,而非“安審琦的話不可全信”。故選C。

4.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其仆杜知敏以所乘馬投之,遇乘馬復戰。

(2)時契丹主在邯鄲,聞之,即時北遁,至鼓城。

【答案】(1)他的仆人杜知敏把自己騎的馬給了他,皇甫遇乘上馬再次進行戰斗。

(2)當時契丹主正在邯鄲,聽說后,立即向北遁走,不敢過夜,一直到了鼓城。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

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詞語:其仆:他的仆人。以:用:投:

給。遇:皇甫遇。復:再,又。(2)重點詞語:聞:聽說。即時:馬上。北:名詞作狀語,向北。遁:逃

跑。至:至h

參考譯文:

壬子(十五日),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將全部行營兵數萬列陣在相州安陽水之南。皇甫遇與濮州

刺史慕容彥超率領數千騎兵往前方窺測契丹情況,到了鄴縣,將要渡過漳水,遇上數萬契丹兵,皇甫遇等

邊戰邊退;到了榆林店后,契丹大隊人馬來到,皇甫遇與慕容彥超二將謀議說:“我們現在退走,將會死

盡無遺了!”便停止退卻,布設軍陣,從午時到未時,力戰百余回合,相互殺傷很多人。皇甫遇的馬戰死,

便舍馬進行步戰;他的仆人杜知敏把自己騎的馬給了他,皇甫遇乘上馬再次進行戰斗。很長時間之后,危

困稍見緩解;尋找杜知敏,已經被契丹擒去,皇甫遇說:“杜知敏是個義士,不能丟棄他。”便與慕容彥

超躍馬殺入契丹軍陣,奪取了杜知敏才回來。不一會兒,契丹又派出新兵來戰,二位將領說:“我們這些

人已經不能退走,只能以死報國了。“太陽將要落山,拒守在安陽的諸將奇怪前去探測的兵馬不見回來,

安審琦說:“皇甫太師一點消息也聽不到,必定是被北虜所圍困。”話還未說完,有一人騎馬來報,說皇

甫遇等人被北兵數萬人包圍;安審琦立即引領騎兵出來,將要去救援,張從恩說:“此話未必可信,假如

虜兵真的蜂擁而至,即使把我軍全部派出,恐怕也不足以迎戰,您去了能有什么用?”安審琦說:“成功

或者失敗,是天意,萬一不管事,理當共同承受其后果。假如胡虜不繼續向南來侵犯,而把皇甫太師白白

丟失了,我們這些人有何面目去見天子!”于是渡過安陽水而向北進軍。契丹兵看到煙塵揚起,便馬上解

圍而逃跑。皇甫遇等才得以回來,與諸將一起返歸相州,軍中都嘆服皇甫遇與慕容彥超二將的勇烈。契丹

也引兵退歸,其兵眾自相驚恐地說:“晉軍全部過來了!”當時契丹主正在邯鄲,聽說后,立即向北遁走,

不敢過夜,一直到了鼓城。

(2023?湖北黃石?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①。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

出號々辿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②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先令,屈平屬③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

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④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王怒而疏屈平。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懷王稚

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

聽。亡走趙,趙不內久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節選自《古文觀止?屈原列傳》)

【注釋】①左徒:楚國的官,僅次于最高行政長官令尹。②害:嫉妒。③屬(zhO):撰寫。④伐:夸耀。

⑤內:接納,收容。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B.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C.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0.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制定政令:對外就接待

各國使節,處理對各諸侯國的外交事物。“以出號令”是“入則與王圖議國事”的結果;“應對諸侯”是

“出則接遇賓客”的目的。故斷句為: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故選A。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無硬的一項是()

A.屈原任楚國左徒,懂得政治安定和治理混亂的道理。

B.屈原深得懷王信任,后因上官大夫的讒言而被疏遠。

C.在懷王是否赴秦這件事情上,子蘭與屈原意見不同。

D.懷王逃到趙國不被接納,他竟然死在秦國并葬于秦。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1).有誤,“并葬于秦”錯誤,懷王的尸體運回楚國安葬。故選I)。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

(2)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

【答案】(1)大王您讓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沒有人不知道這件事。

(2)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為:制定;莫:沒有。(2)可:可以,能夠;信:

信任。

參考譯文:

屈原名平,和楚國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擔任楚懷王的左徒,學識淵博,記憶力很強,對國家存亡興衰

的道理非常了解,對外交往來,接人待物的辭令乂非常熟悉。因比他入朝就和楚王討論國家大事,制定政令;

對外就接待各國使節,處理對各諸侯國的外交事物。楚懷王對他非常信任。

上官大夫與屈原的官位相同,想爭奪國君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懷王讓屈原起草國家的重要

法令,這個法令還未定稿時,被上官大夫看見了,上官大夫想奪過來修改,屈原不給,他就在懷王面前講

屈原的壞話說:“大王讓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沒有誰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頒布后,屈原總要夸耀自己的功

勞,認為'除了我,沒有人能起草這種法令'。"懷王聽了很惱怒,從此疏遠了屈原。

這時秦昭王和楚國通婚,要同懷王會面。懷王打算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以相

信,不如不去。”,環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王說:“為什么要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去了。進

入武關后,秦國的伏兵截斷了歸楚的后路,便扣留懷王來求得割讓土地。懷王很生氣,不答應。他逃跑到

趙國,趙國不敢接納。又回到秦國,終于死在秦國,尸體被運回楚國安葬。

(2023?江蘇南通?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獨游狼山記

[宋]劉鏟

白狼五山?,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蛻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闔廬曩軍其傍者日軍山,有以

形銳且中罅者,曰劍脊,曰馬鞍。至臨以廟宇,則號寶塔山,有好事者,謂狼嘗擾而居也。

元豐四年冬,弁巡田于山旁,至則求觀所謂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閣曰棲云,庵曰海

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稔③豁,可蔭以休。方是時,朝日初上,瞳隴④如躍金。排天決云,吞嚼淮

吳。稻畦葭澤,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轉瞬之頃。于是忽疑從樊籠?出,而思古人之所謂登泰山而

小天下者,亦宜有是。

劍脊、馬鞍二山,游者年至。軍山宜山茶花,號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或曰嫗有白龍舒

來者,年七十余,獨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旦鞭之以投海

中。

有僧省余曰:“今之山跑⑥,雖皆平陸,然前五十載,海也。其深蓋碇⑦絲千尋莫能測。”余聞而尋焉。

然五山當潮波撼一方,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而駭溟海之變化。故攬其勝,作《獨游狼山記》。

(選自《名山勝概記》,有刪改)

[注釋]①劉算:宋代元豐年間進士。1081年途經狼山,寫下我國歷史上第一篇記狼五山之勝的游記。②

白狼五山:即女仙山、軍山、劍脊山、馬鞍山和寶塔山。③給(han):指山谷空而大。④瞳嚨:形容太陽

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籠: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跑(fu):山腳。⑦碇(ding):船停泊時沉

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

8.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答案】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朗讀停頓。作答時,應在把握語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劃分,句意為:有人

說秦始皇走到這座山上。“或云”是主謂成分,“秦始皇履是山”為賓語,“秦始皇”為其中的主語,故

斷為;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9.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方是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者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僧半余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聞而異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在,正當稀少告訴對……感到驚異(認為……驚異)

【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為:正當這個時候。方:正在,正當。(2)句意為:

游客很少到。罕:稀少。(3)句意為:有個和尚告訴我說。語:告訴。(4)句意為:我聽了感到驚異。

異:對……感到驚異。

10.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有好事者,謂狼嘗擾而居也。

【答案】有好事的人,說群狼曾經侵占并群居(在這里)。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

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

達句順。此句中得分點有:謂,說。嘗,曾經。擾,侵占。

11.文章引述“嫗有自龍舒來者”這一傳說,有何作用?

【答案】文章引述老嫗在女仙山中獨處后去世并得道的傳說,語言簡樸凝練,不僅記述了獨游狼山所見之

奇麗景色,表達了獨游狼山的喜悅之情,又充滿美麗幻想,給狼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饒有情趣,引人遐想,

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解析】本題考查句段作用。“或口嫗有白龍舒來者,年七十余,獨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引述老嫗在女

仙山中獨處后去世并得道的傳說,寥寥數語,語言簡樸凝練,結合“劍脊、馬鞍二山,游者罕至。軍山宜

山茶花,號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可知,記述了獨游狼山所見之奇麗景色,表達了獨游狼山

的喜悅之情?,傳說中充滿美麗幻想,給狼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饒有情趣,引人遐想,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12.作者i邊記述所見所聞,一邊表達自己的感受。請找出作者表達感受的一處文字,并說說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文末“余聞而異焉。然五山當潮波撼一方,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而駭溟海之變化”

一句記述了五山的壯闊,乂對五山的作用做出評價,從而說明寫此記之目的。這五座山位置險要,兀立江

濱海畔,有力地擋住巨浪海嘯。“臨高而覺宇宙之博大,指陸而駭溟海之變化”,有幸到此,大開眼界,

寫成此文。照應前文“樊籠”之說,從海角天涯之奇山聯想到朝廷內紛紜復雜之黨爭,隱遁思想油然而生。

【解析】此題考查對表達方式的把握。作者運用抒情或議論的方式來表達感受,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分析即

可。比如:“思古人之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這句話寫作者想著古人所謂的登上了泰山,

覺得天下變小了,也應該是這樣的。結合“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閣曰棲云,庵曰海桐,亭日半山,

曰里江,皆森然徐豁,可蔭以休。方是時,朝口初上,瞳隴如躍金。排天決云,吞嚼淮吳。稻畦葭澤,潮

汐上下,疏篁茂木……”可知,是對前文寫景的總括,與自己的心情“皆得于轉瞬之頃。于是忽疑從樊籠

出”相契合。

參考譯文:

白狼五山,在距離通州城南十里處。五山中,有的因仙人的遺體落在上面(的傳說),所以叫女仙山;

有的因闔廬曾經在此駐軍的傳說命名叫軍山;有的因形狀尖銳并且中間有縫隙,叫劍脊山和馬鞍山。最高

的地方因為臨近廟宇,就稱為寶塔山,有好事的人,說群狼曾經侵占并群居(在這里)。

元豐四年冬天,我在山腳下巡視田市(檢查農業生產),到這后就來看看人們所說的五山。到了狼山,

從殿堂轉彎到梢梢偏北的地方,道路左邊的閣稱為棲云閣,庵稱為海桐庵,亭稱為半山亭?和望江亭,都林

木掩映,高聳空闊,可以遮陰,可以休息。正當這個時候,太陽升起來了,初升的太陽由暗到明的樣子像

跳躍的金子。只見濁浪排空,大波沖云,吞沒吳國,吐出淮地。良田平畤沼澤地帶,潮汐上上下下,稀疏

的篁竹,茂密的……這一切都得于轉瞬之間。于是忽然懷疑是從樊籠中掙脫出來,而且想著古人所謂的登

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也應該是這樣的。

劍脊、馬鞍兩座山,游客很少到。軍山適合種山茶花,山上很多野菜。女仙山聳立在最外面,有洞穴

貫通其中。有人說,有個從龍舒來的老婦人,七十多歲,獨自在洞中飲食休息,好像得道的人。山上有拇

指、鞭痕二石,都是有名的石頭。有人說秦始皇走到這座山上,用鞭子鞭打山石并投到海中。

有個和尚告訴我說:“現在的山腳,雖然都是平地,但是五十年前,是海。海水極深,恐怕泊船的碇

絲有千尋長也不能測出(海水的深度)。”我聽了感到驚異。然而,五山有力地擋住巨浪海嘯,臨近高處

才覺得宇宙的博大,指著陸地驚駭于大海的變化。所以看完勝景,寫成《獨游狼山記》。

(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以濟仇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貫其財者不

責償。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因以為名。

家貧力學。尤妤《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拾薪為燭,調習達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

八石。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

義平。”

四年,兀術攻常州,宜興令迎飛移電焉。盜郭吉聞飛來,遁入湖,飛遣王貴、傅慶追破之,又遣辯士

馬皋、林聚盡降其眾。有張威武者不從,飛單騎入其營,斬之。避地者賴以免,圖飛像祠之。

金人再攻常州,飛四戰皆捷;尾襲于鎮江東,又捷;戰于清水亭,又大捷。兀術趨建康,飛設伏牛頭

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兀術次龍灣,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

城,大破之。兒術奔淮西、遂復是康。飛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靜守,仍裝兵守淮,拱護腹心。”

帝嘉納。兀術歸,飛邀擊于靜安,敗之。

(選自《宋史?岳飛傳》,有刪改)

13.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尤妤《左氏春秋》(喜愛)B.父義之(認為……合乎正義)

C.宜興令迎飛移書焉(駐扎)D.仍旗兵守淮(更加)

【答案】I)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

推斷詞語意思。D.句意為:還要增兵守衛淮河。益,增加。故選及

14.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能節食以濟饑者”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B.不壞物喜

C.策之不以?其道D.徐以?杓酌油瀝之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題干信息中“能節食以濟饑者”中的“以”是連詞,表示目的,相當于“來”。

A.連詞,表示目的,來;B.介詞,因為;C.介詞,按照;D.介詞,拿,用:故選A。

15.翻譯下列句子。

(1)飛學射于周同,盡其術。

(2)兀術奔淮西,遂復建康。

【答案】(1)岳飛向周同學習射箭,完全學會了他的射箭技藝。(2)兀術逃跑到淮西(岳飛或宋軍、

我軍)于是收復(或恢復)建康。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如果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重點詞語有:(1)

盡,完全;術,技藝。(2)奔,跑;復,收復。

16.有學者稱,無錫宜興是岳飛的“第二故鄉”,是“岳家軍”的發祥地。宜興還有岳飛的衣冠冢,有關

部門擬在衣冠冢旁設立四個彰顯岳飛形象的宣傳欄,第?欄取名為“出生神奇”。請依據選段,擬寫另外

三個欄目的名稱。

欄目一:出生神奇欄目二:

欄目三:欄目四:

【答案】家貧力學,力大無比,有情有義,驍勇善戰,除暴安良(或造福百姓),智慧善諫,忠君愛國。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即可。根據“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

寐”可概括出“勤奮好學”;根據“未冠……警八石”可概括HI“力大無比”;根據“同死,朔望設祭于

其家”可概括出“有情有義”;根據“有張威武者不從,匕單騎入其營,斬之”和第四段內容可概括出“曉

勇善戰”“智慧善諫”“忠君愛國”,根據“避地者賴以免”可概括出“造福百姓”等。

參考譯文: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世代務農。父親岳和,能節省糧金來救濟饑民。有人耕種時侵占了他家

土地,他便割地讓給人家,向他借錢的人,他從不強迫人家還債。岳飛出生時,有天鵝一樣的大鳥,在屋

頂上飛鳴,因此把“飛”字作為他的名。

岳飛家里雖窮但勤奮好學。特別喜愛讀《左氏春秋》、孫子和吳起的《兵法》,他撿拾柴草作為燭火,

通宵達日背誦學習,不睡覺c不到二十歲,岳飛就能排開二百斤的大弓,八石重的硬簪,岳飛向周同學習

射箭,完全學會了他的射箭技藝,可以左右開弓。周同死后,岳飛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在家里擺上供品祭奠。

岳飛的父親認為兒子的行為合乎正義,說:“如果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家正義而獻身吧。”

建炎四年,金兀術進攻常州,宜興縣令迎接岳飛部移兵,駐扎境內。盜賊郭吉聽說岳飛前來,逃入太湖之

中,岳飛派遣王貴、傅慶追擊打敗他們,又派能言善辯的馬皋、林聚前去勸說他們全部投降。有一位名叫

張威武的不肯降服,岳飛單人獨騎沖入他的營寨,將他斬首。避亂到此地的百姓得以免于盜賊侵擾,畫出

岳飛象供奉起來。

金軍再次進攻常州,岳飛四戰皆勝;尾隨追擊金軍到鎮江東,乂獲得勝利;在清水亭作戰,又獲得大

勝。金兀術軍趨近建康,岳飛在牛頭山下預設埋伏等待金幾術一眾。夜里,命令一百名士兵穿著黑色衣服

流入金營襲擾。金兵驚慌失措,自相攻擊殘殺。金兀術軍駐扎在龍灣,岳飛率三百騎兵、兩千步兵趕至新

城,大破金軍。金兀術逃跑到淮西,宋軍于是收復建康。岳飛上奏說:“建康是要害之地,應選派軍隊固

守,還要增兵守衛淮河,以保護心腹地區。”皇帝嘉許,并采納他的建議。金幾術率軍北歸,岳飛在靜安

半路阻擊,將其打敗。

(2023?山東濰坊"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少孤養母。年二十,為縣小吏,喟然嘆日:“名頭本承能處斗筲①之役!”

乃言于母,欲就師問,母對之曰:“無資奈何?”泰曰:“無用資為!”遂辭母W行,至成皋屈伯彥精廬。

并日而食,衣不蓋形,人不堪其憂,泰不改其樂。三年之后,博通墳籍②。

泰性明知人,好獎訓士類,周游郡國。嘗止陳國,童子魏昭求入其房,供給灑掃。泰曰:“年少當精

義』曷為求近我乎?”昭曰:“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濯,故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③耳。”泰美其言,

聽與共止,遂發而善之。叔達客居太原,未有知名。叔達曾至市買甑④,荷甑墮地,徑去不顧。時適遇泰,

泰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叔達曰:“甑以破矣,視之何益?”泰與之言,知其德性,勸使

讀書。游學十年,知名當世。泰嘗止陳留學宮,學生左原犯事斥逐。泰月酒食勞原于路側,謂之口:“且

遵色玉、顏子淵猶有過,誰能無乎?慎勿恚恨,責躬而己。”或曰:“何為禮慰個△?”泰曰:“吾懼其

致害,故訓之。”

(節選自《后漢紀》卷二十三)

[注]①斗筲(shoo):比喻氣量狹小或才識短淺。②墳籍:古代典籍。③朱藍:純正之色。④甑(z@ng):

煮飯用的陶器。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上文“經師易遇”可推斷,“人師難遭”中“遭”的意志也是“遇到”。

B.“遂友而善之”中“友”意為“友愛”,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友”意思不同。

C.“泰具酒食”與“故人具雞黍,邀我至[B家”中的“具”都是“備辦、置辦”的意思。

D.“大丈夫”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小人”指人格卑鄙或見識短淺的人。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B.“遂友而善之”句意:于是與他做朋友并和善地對待他。友:做朋友。”窈

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與之做朋友。友:做朋友。“遂友而

善之”中“友”與“窈窕淑女,舞瑟友之”中“友”意思相同;故選B。

1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大丈夫停能處斗筲之役雖我之死,有子存串(《列子?愚公移山》)

B.遂辭母畫行學財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C.曷為求近我乎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D.甑以破矣,視之何益固以怪之矣(《史記?陳涉世家》)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副詞,表反問,怎能/表陳述的語氣詞,不譯;B.連詞,表順承,可不譯/

連詞,表轉折,但是;C.疑問代詞,為什么/介詞,對、向;D.副詞,已經/副詞,已經;故選D。

1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人不堪其憂,泰不改其樂。

(2)叔達曾至市買甑,荷甑墮地,徑去不顧。

【答案】①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但郭泰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

②叔達曾經到集市買瓦罐,肩上扛的瓦罐掉在地上,他一眼不看就離開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的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堪:能忍受;憂:指窮困清苦;改:改變:(2)曾:曾經;至:至IJ;市:集市;墮地:指掉在地上;

徑去:徑直離開;顧:(回頭)看。

20.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不仁,疾之己甚,亂也。”對于犯了大錯的人,郭泰是怎么做的?請簡

要分析。

【答案】對于犯了錯誤的左原,郭泰特地在路邊設酒和菜肴來安慰他,說:“速伯玉、顏回尚且犯過錯,

何況其他人呢?你千萬不要心懷怨恨,只是反躬責問自己就行了。”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第二段“泰嘗止陳留學宮,學生左原犯事斥逐。泰具酒食勞原于路側,

謂之曰:'且遽伯玉、顏子淵猶有過,誰能無乎?慎勿恚恨,責躬而已。'”可知,郭泰的做法是在路邊

特地備設酒和菜肴,勸慰他誰都有可能犯錯,不要心懷怨恨,要反躬責問自己。

參考譯文: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和母親相依為命。(郭泰)二十歲時,在縣里做小

官,嘆息說:“有志氣、有作為的人怎么能從事這種低賤的工作呢!”于是把這話告訴自己的母親,想去

跟隨老師讀書求學,母親對他說:“沒有錢財(供你讀書)怎么辦呢?”郭泰說:“不用錢財!”于是辭

別母親外出求學,到成皋屈伯彥的學舍中學習。兩天吃一天的糧食,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別人

都不能忍受這種窮困清苦,但郭泰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三年之后,(他)博通古代典籍。

郭泰性情明白通達,有知人之明,喜歡勉勵教導士人,周游郡國。曾經在陳國,陳國少年魏昭請求跟

隨在郭泰身邊,給(郭泰)打掃房屋和庭院。郭泰說:“年輕人應該專心讀書求學,為什么要和我親近呢?”

魏昭說:“我聽說教授經書的老師容易遇到,但傳授做人道理的老師卻難遇到,所以是想用我這白色絲絹

般的質地,來接近純正之色罷了。”郭泰很贊賞他的言論,聽后與他一起居住,于是與他做朋友并和善地

對待他。叔達客居太原郡,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叔達曾經到集市買瓦罐,肩上扛的瓦罐掉在地上,他一

眼不看就離開了。當時剛好遇見郭泰,郭泰看見之后感到非常奇怪,就問他:“瓦罐破了很可惜,為什么

不看呢?”叔達說:“瓦罐已經破碎了,看它有什么益處?”郭泰和他談論,了解他的道德品行,勸他外

出求學。(叔達)外出求學十年,成為聞名當世的人。郭泰曾經居住在陳郡學宮中,學生左原犯了錯誤被

郡學斥退。郭泰在路邊特地備設酒和菜肴,對他說:“速伯玉、顏回尚且犯錯誤,誰能沒有(過失)呢?

(你)千萬不要心懷怨恨,只是反躬責問自己就行了。”有人問(郭泰):“為何以禮安撫見識淺薄的人

呢?”郭泰說:“我擔心他們招來禍害,所以去教導他們。”

(2023?江蘇泰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蟒,字巨山,趙州人。十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察御史。武后時,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

因罪貶廬州別駕,卒。崎富才思,有所屬綴心,人輒傳諷。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使樓前善《水調》者奏

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帝慘愴,移時顧

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嬌之詞也。"帝曰:“真才子!”不待曲終而去。解前與王勃接,

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法焉。今集五寸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

首,張方為注,傳于世。

(選自《唐才子傳》)

【注】①屬(zhti)綴:指寫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21.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十五濾五經()

②唯有年年秋雁飛()

③帝慘憧()

④為文章宿老()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故宰相李嬌?詞也水陸草木石花(《愛蓮說》)

B.不待曲終而■去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

C.學者取法焉且禹置土石(《愚公移山》)

D.傳于世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答案】精通,通曉只悲傷成為,成了A

【解析】(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①句意:十五通曉五經;通:通曉;②句意:只有秋雁年年從天上飛過;

唯:只;③句意:唐玄宗很悲傷深愴;愴:凄愴;④句意:他成了文壇宿老;為:成為。(2)本題考查一

詞多義。A.助詞,的/助詞,的;B.表承接/表并列:C.相當于“于之"/哪里;D.在/對于;故選A。

2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

中與崔融齊名

【答案】中/與崔融/齊名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句意:任官時,與崔融、蘇味道齊名;“中”指科舉考試中舉,

這里指做官時,點明時間;“與崔融”點明主語;“齊名”點明事件;故可斷為:中/與崔融/齊名。

23.翻譯下列句子。

(1)怵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

(2)使樓前善《水調》者奏歌。

【答案】(1)李崎才思敏捷,他作有文章,常被人傳誦。

(2)讓樓前擅長唱《水調》的人來演奏歌唱。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1)重點詞:才思:才思敏捷;屬綴:寫作;輒:總是;傳諷:傳誦。(2)重

點詞:使:讓;奏:彈奏;歌:唱歌。

24.帝慨嘆李嬌為“真才子”,含義豐富,意味深長。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真才子”是唐明皇夸贊李蟒的話;李矯才思敏捷,文章被世人傳誦,且與文學大家崔融、蘇味

道齊名,可見李嬌確實有才華,是真才子;安史之亂后,唐明皇“幸蜀”,境遇大變,由高高在上的帝王

成了倉皇出逃之人,此時善《水調》者所歌李嬌之詞,符合唐明皇的心境,更是觸發/唐明皇的感慨;由

此可以看出,李嬌的詩對生活的體驗也是很深刻的,嬴得了唐明皇的共鳴,所以“真才子”是唐明皇對李

嬌的贊賞與肯定。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結合“帝曰:‘真才子!'”可知,這是唐明皇夸贊李峰的話;結合“十

五通五經,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察御史”,“矯富才思,有嚴屬綴,人輒傳諷”句可知,李矯學識淵博,

有才華;結合安史之亂的背景和“帝慘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蟒之詞也'”

句當明皇被唱李嬌的詞的歌聲感動。由此可知,李嬌被稱贊“真才子”,不但是因為學識淵博而且還是因

為李矯的作品能夠達到與人共情。”解前與王勃接,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法焉。

今集五十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于世”句可知,李蟒被稱為“真才子”

還是因為他給后世留下了很多作品。

參考譯文:

李矯,字巨山,是趙州人。十五通曉五經,二十考中進士,多次升遷為監察御史。武則天時候,擔任

同鳳閣鸞臺平幸事。后來因為犯罪被貶做廬州別駕,然后去世。嬌富有才華思維靈敏,常常寫作,他寫的

文章常被人傳誦。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登上花萼樓,讓樓前擅長《水調》的人彈奏唱歌,歌聲唱到: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令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唐玄宗很悲傷凄愴,要離開

時回頭對侍者說:“誰寫的?”回答說:“以前的宰相李嬌的詞。”皇帝說:“真的才子啊!"沒等到曲

子結束就離開了。李嬌在做官以前,與王勃、楊盈川交往,任官時,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年時,當時

的文人都不在了,他成了文壇宿老,當時的學者都向他學習,取法于他。現在有集子五十卷,《雜詠詩》

十二卷,單題詩有一百二十首,張方為之作注,留傳后世。

(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書上元夜游》,回答各題。

書上元夜游

蘇軾

己卯上元①,予在僧州,有老書生算人來過,曰:“良月嘉友,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

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②雜揉,屠沽■紛然。歸舍己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

過響先生何笑,垂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⑤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漢族。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③沽(gu):賣酒的人。④過:

蘇軾的幼子,字叔黨。紹圣四年(1097)隨侍蘇軾于海南。⑤更:又,另。

25.根據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群下列加點詞語。

加點詞語方法提示解釋(填寫文字)

使用詞典選擇義項

有老書生攀人來

①幾,幾個:②數目,數量;③多次,屢次;(1)數:_________

④計算,查點。

關聯教材

事自笑也(2)蓋:___________

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答案】幾,幾個大概是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解釋。①根據“使用詞典選擇義項”可知,“有老書生數人來過”中的“數”,

意思是:兒,幾個。句意為:有兒個老書生過來看我。②“蓋竹柏影也”的“蓋”,意思是:大概是。根

據“關聯教材”法可知,“蓋自笑也”中的“蓋”,意思是:大概是。

26.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但是也笑韓愈釣魚沒有收獲,又想要遠遠地離開,不知道跑到大海的人不一定得到大魚。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

詞的翻譯。重點詞語:然:然而;得:得到;欲:想要。

27.用給下面句子劃分節奏。(限斷兩處)

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

【答案】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

【解析】本題考查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

驗證。句意為:于是走進西城,進入僧人宿舍,穿過小巷。根據句意可知,句子的節奏為:步城西/入僧舍

/歷小巷。

28.文中哪句話能表現民族間融洽相處,集市氣象繁榮?(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答案】民夷雜揉,屠沽紛然。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民夷雜揉,屠沽紛然”意為:只見漢族和少數民族混雜在一起,賣肉

的賣酒的多得很。表現了民族間融洽相處,集市氣象繁榮。

29.讀完選文,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軾雖被貶海南僚州,但在上元夜游時仍擁有的心情,從中

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的人。

【答案】喜悅(閑適、快樂)樂觀(豁達)

【解析】本題考查人物思想情感的把握。文章展現了蘇軾雖被貶海南僻州一次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斷,寫整

個游歷路程,只用了步、入、歷三個動詞,加上所屬賓語,就歷歷在目。而其所見者,為民夷雜揉,屠沽

紛然。脩州元宵節特有的熱鬧、喜悅,皆躍然紙上。夜晚游市,如歷夢境。根據“予欣然從之”“放杖而

笑,孰為得失,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可知,蘇軾雖然被貶僻州,但在上元夜游時愉悅(快樂)的心

情,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豁達、樂觀、灑脫的人。

參考譯文:

己卯上元節,我在脩州。有幾個老書生過來看我,說:在這月光皎潔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嗎?

我很高興地聽從他們的提議。于是走進西城,進入僧人宿舍,穿過小巷,只見漢族和少數民族混雜在一起,

賣肉的賣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經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門熟睡,已經是鼾聲陣陣了。我放下拐杖發笑,心

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個有得?哪個有失?蘇過問我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這也是在笑

韓愈,他在一個地方釣魚未釣到,就想到更遠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邊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魚。

(2023?貴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與謝萬書①

[東晉]王羲之

古之辭世者……今仆②坐而獲逸叫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

頃④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

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或以輕薄,庶令舉策數馬色仿佛萬石⑥之風。君退此何如?

比⑦當與安石的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閑暇。衣食之余,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

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邪!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⑨之處世,甚欲

希風的數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注釋】①選自《晉書》,有刪節。②仆:我。③坐而獲逸:指輕易獲得隱退自由。④頃:不久。⑤舉策

數馬:典故,指侍奉君主很謹慎。⑥萬石:即西漢石奮,與四子均官至二千石,被稱“萬石君”。⑦比:

近來。⑧安石:東晉謝安。⑨陸賈、班嗣、楊王孫:都是無為清凈、超然物外之人。⑩希風:向往一時的

風尚。

30.下列不是描述“我”辭官歸隱后悠然自得生活的一項是()

A.修植桑果,率子抱孫游觀林下B.果實甘美,割而分之同享美味

C.游山泛海,察看田地頤養閑暇D.興言高詠,舉杯斟酒吟詩作對

【答案】1)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D.文章第三段中“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意思是:

要和親友時常舉行歡樂的宴會,雖然不能興致極高地吟詠詩歌。可能是因為這些親友大多文化層次不高,

所以“不能興吉高詠";故選【)。

31.王羲之在書信中,表明對子孫品德寄予希望的一句是:,概括自己理想

追求的一句是:o

【答案】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信息提取。第二段中,“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意思是:即使

立德并不特別的高遠,還想要教養子孫為人要敦厚謙讓。因此表明作者對子孫品德寄予希望的句子是“欲

教養子孫以敦厚退讓”;文末的“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意思是:時常按照陸寬、班嗣、楊土孫等人的處世之道,很想效法這幾位先生,老夫我的心愿全都在這里

的。因此作者的理想追求即“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子”。

32.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A.割而分之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二則》

B.度令舉策數馬度竭鴛鈍,攘除奸兇諸葛亮《出師表》

C.君謂此何如?予喟菊,花之隱逸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0.老夫志愿盡干此也倉鷹擊于殿上《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之:代詞,它/助詞,的;B.相同,都是動詞,“期望,希望"的意思;C.

相同,都是動詞,“認為”的意思;D.相同,都是介詞,“在”的意思;故選A。

參考譯文:

古代避世隱居的人…一現在我因獲罪輕易獲得隱退自由,順應我一向的心愿,這是值得高興的事,難

道不是上天賜給我的福氣!

不久東游回到故鄉,栽下桑樹和果樹,現在都花開茂盛了,帶領兒子們,抱著小孫子,在其間游玩觀

賞。有甜美的果子,就割開分吃,都非常高興。即使立德并不特別的高遠,還想要教養子孫為人要敦厚謙

讓。有的為人輕薄,希望能舉起馬鞭來數馬匹數目,好像明萬石君的風度。您認為這樣如何呢?

近來應當和謝安向東游山觀海,并且巡視農田探察地形,安閑地度日。謀求衣食之余,要和親友時常

舉行歡樂的宴會,雖然不能興致極高地吟詠詩歌,斟酒滿杯而飲,談談田地里的事情,作為笑談的新聞,

其中的意趣,說也說不盡。時常按照陸賈、班嗣、楊王孫等人的處世之道,很想效法這幾位先生,老夫我

的心愿全都在這里的。

(2023?湖南長沙?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蘇武牧羊

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①。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手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

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媼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至欲降之。乃幽‘武,置大客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

并咽之數旦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儂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軾⑤。詆乳乃得歸久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

所。

武既至海上,感食色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售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選自《漢書》,有刪減)

【注釋】①受辭:聽取供詞。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端火:微火。④幽:囚禁。⑤軾:公羊。⑥軾乳乃

得歸: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歸漢朝。⑦康食:配給的糧食。

33.下面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義是“拉弓”,引申為“牽弓I”“延長”“舉,拿”等,在此處取“牽引”

之意。

B.“單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與“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

C.“徙”有“遷移”“調動”“流放”等義項,“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中的“徒”應為“調動”之意。

D.“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中的“食”意思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A.“引佩刀自刺”句意:拿出佩帶的刀自刎。引:拿:C.“乃徙武北海上

無人處”句意: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徙:遷移;D.“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句意:掘野

鼠、收草實來吃;食:吃。“食之不能盡其材”句意: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

一樣)來喂養它;食:同“飼”,喂;故選B。

3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大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B.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C.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D.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答案】I)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

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幾日不死。根據句意斷為: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

日不死。故選D。

35.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語句的大意。

屈芍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答案】喪失氣節、有辱使命,即使活著,又有什么臉面回歸漢朝廷呢?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情況。重點詞有:屈節,喪失氣節;雖,即使:何,什么;面目,臉面:歸,回歸。

36.結合所選文段及李白的《蘇武》詩歌,分析蘇武形象的主要特點。

【答案】①意志堅定:從“十年持漢節”或“渴飲月窟冰,饑餐天上雪”或“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

咽之,數日不死”可以看出:②忠貞愛國或有民族氣節:從“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或“律知武

終不可脅”或“十年持漢節”或“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可以看出;③寧死不屈:從“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