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心理學 課件 項目五 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任務一 記憶概述_第1頁
學前兒童心理學 課件 項目五 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任務一 記憶概述_第2頁
學前兒童心理學 課件 項目五 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任務一 記憶概述_第3頁
學前兒童心理學 課件 項目五 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任務一 記憶概述_第4頁
學前兒童心理學 課件 項目五 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任務一 記憶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五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主講人:XXX

記憶概述任務一一、記憶的概念二、記憶的過程目錄三、記憶的種類

在一次幼兒園組織的秋季采摘活動中,大班的孩子們摘玉米、拔蘿卜、剝花生……在采摘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感受豐收的喜悅。孩子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幼兒園后,老師問孩子們:今天在采摘園都看到了什么?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孩子們津津樂道,記憶的內容非常豐富、深刻。【幼兒故事】想一想

幼兒為什么對記憶的內容如此深刻?

【分析提示】

在幼兒的記憶中,以形象、動作、情感等為內容的記憶占主要的地位,幼兒通過動作和活動親身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到收獲的喜悅,這會讓幼兒對記憶的內容無比深刻。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盡量豐富幼兒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材料變得新穎、直觀、趣味性和操作性強,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記憶效果。

一、記憶的概念【知識嵌入】記憶的概念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提取,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

例如:人們對旅途經歷的回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幼兒向媽媽講述幼兒園一天的生活等等,這些都是記憶的表現。二、記憶的過程【知識嵌入】二、記憶的過程

識記是識別和記住事物的過程。根據有無目的性可將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根據識記時對材料的理解程度,可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教師在引導幼兒識記時,對于有意義的材料,需找到其內在的聯系,讓幼兒積極思考;對于無意義的材料,教師可以賦予其意義,讓幼兒理解,達到記憶的最佳效果。

(一)識記

在“學習10的組成”活動中,教師沒有情景導入,也沒有出示操作材料,直接教幼兒“湊十歌”,教師說一句,幼兒跟著說一句“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一遍一遍反復進行,讓幼兒學“湊十歌”。結果,很多幼兒都沒真正理解。【案例鏈接】想一想

幼兒為什么沒有真正理解10的組成呢?【分析提示】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該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未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讓幼兒“死記硬背”,進行機械識記,這種方式不利于幼兒對學習材料的理解和記憶。

二、記憶的過程(二)保持

保持是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識記材料在頭腦中會產生質或量的變化。質的變化是指由于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對材料的認識、加工能力的影響而發生的改變。量的變化包括記憶回漲和遺忘兩個方面,記憶回漲是指學習某種材料后間隔一段時間所測量到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量到的保持量要高。遺忘是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發生錯誤地再認和回憶。【知識拓展】遺忘的規律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遺忘做了系統的實驗研究。在實驗中,艾賓浩斯先學習一組無意義音節的材料,計算出記住它所需的時間。隔一定時間后重新學習,計算出重新記住它時可以節省多少時間。節省的時間多即表示保持的多。實驗的結果表明,在學習材料之后,隔20分鐘重新學習時,可節省誦讀時間58.2%;1小時后,節省誦讀時間44.2%;第一天結束時,節省誦讀時間33.7%;6天以后,節省誦讀時間已緩緩下降到25.4%。依據這些數據繪制的曲線圖,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的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出先快后慢的趨勢。在學習和識記材料后,最初遺忘的比較快,后來遺忘的比較慢,最終到了一定的時間,幾乎不遺忘。

遺忘的重要原因在于識記后缺乏鞏固復習。為了減少遺忘,要根據遺忘的進程,合理地安排復習。例如,及時復習、合理分配復習的時間、把回憶與反復閱讀相結合以及采取多樣化的、多種感官參與的復習方法等都可以有效地阻止遺忘。二、記憶的過程

回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提取過程,包括再認和再現。再認是指曾經感知過的事物再次出現時,能夠重新識別和確認,是一種低水平的回憶過程。再現是指經歷過的事情不在眼前,卻能在腦海中重新浮現并加以確認的過程。(三)回憶三、記憶的種類

有意記憶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運用一定方法的記憶。比如:家長要求孩子跟著音頻學習背古詩;在活動前會給幼兒提出識記任務等,就是有意記憶。無意記憶是指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記憶。如,幼兒能記住旅游時發生的事情,就屬于無意記憶。

(一)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

前蘇聯心理學家陳千科(Zinchenko,1945)為研究“幼兒期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哪種效果更好”設計了識記圖片內容的實驗。圖片共15張,內容都是幼兒熟悉的東西,如水壺、蘋果、狗等。一組幼兒利用圖片玩游戲,而沒有要求他們記住圖片上的內容,屬于無意記憶組。而另一組單純地要求幼兒記住圖片上的內容,屬于有意記憶組。實驗結果表明,除了幼兒初期無法接受實驗任務,幼兒中期和晚期記憶的效果都是無意記憶優于有意記憶。【案例鏈接】想一想

為什么以玩游戲的形式反而讓幼兒的記憶效果更好呢?【分析提示】

通過實驗證明幼兒無意記憶效果優于有意記憶效果,這也解釋了日常生活中幼兒相比于課堂上的內容更容易記住電視上的內容的原因。因此,提示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時應注重寓教于樂。

三、記憶的種類(二)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是指外界刺激信息通過感覺器官時,信息在感覺通道內,以感覺痕跡的形式在人腦中被暫留的過程。短時記憶是信息在頭腦中保持1分鐘以內的記憶,它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長時記憶是指保持1分鐘以上到很久甚至終身的記憶。三、記憶的種類(二)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記憶的信息加工系統三、記憶的種類

形象記憶是指以感知過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它主要依靠表象。表象是頭腦中有關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特點。(三)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語詞邏輯記憶

冬天到了,大二班的小朋友們在戶外對柳樹進行觀察后,回到班級,老師開展了美術活動,老師說:“剛才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將它畫下來吧!”活動結束展示作品時,梓璇小朋友的作品讓老師很驚訝,同伴也非常喜歡,她回憶起了柳樹發芽、柳樹長葉、柳樹樹葉變黃等具體的形象,并將不同時期柳樹的形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案例鏈接】想一想

為什么幼兒能將不同時期的柳樹形態全都繪畫出來?【分析提示】

幼兒在戶外對柳樹進行觀察后,形成了對柳樹發芽、柳樹長葉、柳樹樹葉變黃等具體形象的記憶,在幼兒的記憶中,形象記憶是一種主要的記憶類型。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將不同時期的柳樹形態畫了出來。三、記憶的種類

運動記憶是指人們操作過的動作形象或運動狀態為內容的記憶,也稱作動作記憶。幼兒最早出現的是運動記憶,如嬰兒喝奶時就對吸吮動作產生了記憶等,人的生活技能離不開運動記憶。(三)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語詞邏輯記憶

隨著安吉游戲的推廣,某幼兒園也嘗試著為幼兒們準備大鐵桶、單梯、雙梯、木板、繩子、墊子等游戲材料,供幼兒們在戶外活動時自由選擇。樂樂對大鐵桶情有獨鐘,總想“征服”鐵桶,站在上面。老師雖然覺得危險,但并沒有制止樂樂探索的欲望,且默默地在旁保護。經過一次又一次從鐵桶上摔下來,樂樂終于可以通過調整自身平衡,穩穩地站住了。接著,他開始嘗試在鐵桶上用雙腳帶動鐵桶向前滾動,小伙伴們看著他的新技能,都為他加油鼓掌。樂樂的成功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加入到了“滾鐵桶”的游戲中,但樂樂始終是幼兒園里唯一一個能夠在鐵桶上直接調轉方向的幼兒。【案例鏈接】想一想

最初在鐵桶上站都站不穩的樂樂,為什么最后可以雙腳在上面帶動鐵桶向前滾動?【分析提示】

樂樂學習滾動鐵桶的過程體現了幼兒的運動記憶,運動記憶是指人們操作過的動作形象或運動狀態為內容的記憶。樂樂通過多次嘗試移動雙腳使鐵桶向前滾動,當這種操作過的動作變成了記憶內容后,也意味著樂樂逐漸習得了“雙腳帶動鐵桶向前滾動”的技能了。三、記憶的種類

情緒記憶是以體驗過某種情緒情感為內容的記憶。例如,幼兒做游戲時的快樂情緒、人們演講時的激動心情、父母吵架時幼兒的恐懼情緒,都會形成情緒記憶。(三)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語詞邏輯記憶三、記憶的種類

語詞邏輯記憶是指以語詞、概念、判斷和推理為內容的記憶,它包括公式、原理、概念等。語詞邏輯記憶具有高度的嚴謹性、邏輯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特點。語詞邏輯記憶是在幼兒掌握語言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的。(三)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語詞邏輯記憶

為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園中班的陳老師開展了“小小餐前講解員”活動,她準備了話筒、廚師帽等小道具,請每日的“小主廚”為小朋友們介紹食物的名稱及其營養價值(圖5-5)。馬上輪到萱萱小朋友“上崗”了,她提前一天向媽媽請教了與當天食譜相關的營養知識。這一天午餐前,萱萱向小伙伴介紹道:“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主廚’萱萱,今天食堂的叔叔阿姨為大家準備了非常可口的奶香繡球饅頭、紅燒肉、炒菜花和紫菜蛋花湯。小朋友們,炒菜花里面的胡蘿卜也要好好地吃喲!胡蘿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能夠保護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擁有像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謝謝大家,祝大家用餐愉快!”【案例鏈接】想一想

萱萱是如何做到能夠準確地說出當天食譜并為小朋友們作完整介紹的?【分析提示】

案例中,萱萱一段餐前介紹就是詞語邏輯記憶的體現。一日生活皆課程,一切教育見生活。教師利用午餐前準備時間,組織的“小小餐前講解員”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幼兒記憶的效果。三、記憶的種類

外顯記憶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