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現代化建設規劃方案TOC\o"1-2"\h\u14260第一章總體規劃 3278041.1規劃背景與目標 347491.1.1規劃背景 3273761.1.2規劃目標 3313791.1.3規劃原則 4232891.1.4規劃任務 416070第二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4111511.1.5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意義 4263901.1.6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 539821.1.7農業機械化建設的意義 589381.1.8農業機械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5104271.1.9農村電力設施建設的意義 6258681.1.10農村電力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 624194第三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 6245321.1.11研發目標與方向 6266111.1.12研發體系建設 6275881.1.13政策與措施 726731.1.14成果轉化機制 7296901.1.15成果轉化平臺 7232641.1.16政策與措施 779601.1.17推廣體系建設 7321001.1.18推廣模式創新 7247281.1.19政策與措施 732742第四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7157861.1.20總體目標 835841.1.21具體措施 8107631.1.22總體目標 8289221.1.23具體措施 8175181.1.24總體目標 894691.1.25具體措施 914202第五章農業產業化經營 9216831.1.26鏈條構建總體思路 9274971.1.27鏈條構建關鍵環節 9222341.1.28鏈條構建保障措施 9219481.1.29農業企業培育目標 10260191.1.30農業企業培育路徑 10245041.1.31農業企業發展保障措施 10178711.1.32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意義 10249501.1.33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目標 109991.1.34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措施 1124275第六章農村金融服務 11245801.1.35總體目標 11236841.1.36主要任務 1112771.1.37具體措施 1159071.1.38總體目標 12199681.1.39主要任務 12293391.1.40具體措施 12137821.1.41總體目標 12290421.1.42主要任務 1295721.1.43具體措施 1312588第七章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 13171961.1.44現狀分析 13103871.1.45保護目標 13132731.1.46保護措施 13303471.1.47現狀分析 13317661.1.48處理與利用目標 14207381.1.49處理與利用措施 14302791.1.50現狀分析 14236321.1.51整治目標 1489221.1.52整治措施 1414012第八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441681.1.53現狀分析 1484461.1.54建設目標 15163861.1.55建設措施 15132981.1.56現狀分析 15224921.1.57建設目標 15217301.1.58建設措施 15111861.1.59現狀分析 16258661.1.60建設目標 16187821.1.61建設措施 1620030第九章農村人才培育與引進 16166961.1.62培育目標與原則 16240391.1.63培育內容與方法 16306461.1.64培育體系構建 17104071.1.65政策目標 17289011.1.66政策內容 17175141.1.67政策實施 17196651.1.68激勵機制構建原則 17214201.1.69激勵機制內容 1892431.1.70激勵機制實施 1829752第十章規劃實施與監測 18118541.1.71組織架構 18298801.1.72宣傳發動 18101521.1.73項目篩選與實施 1840301.1.74政策支持與落實 18231621.1.75監測與反饋 1982501.1.76監測內容 1941781.1.77監測方法 1988191.1.78評估體系 1944791.1.79評估周期 19117781.1.80調整原則 19198911.1.81調整程序 20144291.1.82完善措施 20第一章總體規劃1.1規劃背景與目標1.1.1規劃背景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業現代化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特制定本規劃。1.1.2規劃目標本規劃旨在明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具體如下:(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手段,提高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牧業和漁業的生產水平,保證國家糧食安全。(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按照市場需求,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提高農業附加值。(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4)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強農田水利、農村道路、農業機械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抗災能力。(5)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政策引導、市場機制等手段,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6)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保障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第二節規劃原則與任務1.1.3規劃原則(1)堅持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2)堅持綠色發展:注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3)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4)堅持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5)堅持農民主體:充分發揮農民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提高農民參與度。1.1.4規劃任務(1)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農業科研機構建設,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2)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合作社,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田水利、農村道路、農業機械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4)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提高農業附加值。(5)提高農民素質: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質。(6)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第二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章將從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業機械化建設和農村電力設施建設三個方面,闡述農業現代化建設規劃方案中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第一節農田水利設施建設1.1.5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意義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是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對于提高農業抗災能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農業抗災能力: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能夠有效降低農業生產的風險,提高農業的抗災能力。(2)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能夠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作物產量。(3)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有利于保護水資源,減少水污染,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1.1.6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灌溉設施建設:包括灌溉渠道、灌溉泵站、灌溉水閘等。(2)排水設施建設:包括排水渠道、排水泵站、排水水閘等。(3)防洪設施建設:包括堤防、護岸、蓄洪區等。(4)水土保持設施建設:包括梯田、坡改梯、水保林等。第二節農業機械化建設1.1.7農業機械化建設的意義農業機械化建設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環節,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機械化建設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2)減輕農民勞動強度:農業機械化建設有利于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3)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機械化建設為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動了農業科技的發展。1.1.8農業機械化建設的主要內容農業機械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發與推廣: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發,推廣適應我國農業生產實際的農業機械化技術。(2)農業機械化裝備購置與更新:加大對農業機械化裝備的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3)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第三節農村電力設施建設1.1.9農村電力設施建設的意義農村電力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對于提高農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農村生活質量:農村電力設施建設能夠滿足農村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提高農村生活質量。(2)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電力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3)保障農業生產用電:農村電力設施建設有利于保障農業生產用電,提高農業產量和效益。1.1.10農村電力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農村電力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加強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提高農村供電能力。(2)農村分布式能源發展:積極發展農村分布式能源,提高農村能源供應能力。(3)農村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農村電力市場化改革,提高農村電力服務水平。第三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第一節農業科技研發與創新1.1.11研發目標與方向(1)確立研發目標: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效益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圍繞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開展農業科技研發與創新。(2)研發方向:重點開展作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資源利用、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科技研發。1.1.12研發體系建設(1)構建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為主體,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研發體系。(2)優化研發資源配置,形成科技創新鏈條,提高研發效率。1.1.13政策與措施(1)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研發資金使用效率。(2)落實科技創新政策,激勵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3)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第二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1.1.14成果轉化機制(1)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2)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在農業產業鏈上的應用。1.1.15成果轉化平臺(1)構建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臺,提高成果轉化效率。(2)依托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1.1.16政策與措施(1)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支持力度,降低轉化成本。(2)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提高轉化成功率。(3)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的宣傳與推廣,提高社會認知度。第三節農業技術推廣體系1.1.17推廣體系建設(1)構建以為主導、企業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2)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提高推廣能力。1.1.18推廣模式創新(1)摸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2)引入市場機制,激發農業技術推廣活力。1.1.19政策與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農業技術推廣經費。(2)培訓農業技術推廣人才,提高推廣隊伍整體素質。(3)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宣傳,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第四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第一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1.1.20總體目標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旨在提高農業產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應遵循以下原則:(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農產品結構;(2)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提升農業產業鏈水平;(3)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1.1.21具體措施(1)調整農產品種植結構,增加優質農產品生產;(2)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業龍頭企業;(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4)優化農業產業鏈布局,促進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5)加強政策扶持,引導農民參與產業結構調整。第二節發展特色農業1.1.22總體目標發展特色農業,旨在發揮地區資源優勢,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升級。為實現這一目標,應遵循以下原則:(1)因地制宜,發揮區域特色;(2)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效益;(3)培育農業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1.1.23具體措施(1)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種選育,提高產品質量;(2)建立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3)培育農業品牌,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4)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動特色農業向高端發展;(5)完善政策體系,鼓勵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第三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1.1.24總體目標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旨在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應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源頭把控,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2)完善監管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3)強化科技創新,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1.1.25具體措施(1)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建設,明確責任主體;(2)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保證農產品安全;(3)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4)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防止污染農產品;(5)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提高監管效率。第五章農業產業化經營第一節農業產業化鏈條構建1.1.26鏈條構建總體思路農業產業化鏈條構建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將從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服務等環節出發,明確各環節的銜接關系和互動機制,構建高效、協同、可持續的農業產業化鏈條。1.1.27鏈條構建關鍵環節(1)農業生產環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2)農產品加工環節: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升級。(3)農產品銷售環節:建立農產品銷售網絡,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4)物流環節:優化農業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5)服務環節: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業產業整體服務水平。1.1.28鏈條構建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農業產業化鏈條構建的政策措施,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資金投入:加大農業產業化鏈條構建的資金投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3)技術支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化鏈條構建提供技術支撐。第二節農業企業培育與發展1.1.29農業企業培育目標農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培育和發展農業企業對于推動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本節將從農業企業培育目標、路徑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1.1.30農業企業培育路徑(1)優化農業企業結構:引導農業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2)提升農業企業創新能力:加強農業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3)完善農業企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企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業企業整體服務水平。(4)加強農業企業品牌建設:提升農業企業品牌形象,增強農業企業市場競爭力。1.1.31農業企業發展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農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農業企業提供政策保障。(2)資金投入:加大農業企業發展資金投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企業發展。(3)人才培養:加強農業企業人才培養,提高農業企業整體素質。第三節農業產業園區建設1.1.32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意義農業產業園區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對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產值、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節將從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意義、目標和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1.1.33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目標(1)打造農業產業集群:以農業產業園區為載體,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集群。(2)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通過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競爭力。(3)促進農民增收:通過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1.1.34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措施(1)科學規劃:合理規劃農業產業園區空間布局,明確園區產業發展方向。(2)完善基礎設施:加強農業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園區企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3)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農業產業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園區企業提供政策保障。(4)加強園區管理: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園區管理體系,提高園區管理水平。第六章農村金融服務第一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1.1.35總體目標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構建與農業現代化相適應、功能完善、覆蓋廣泛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1.1.36主要任務(1)加強農村金融機構建設。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提高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優化金融機構布局,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2)完善農村支付體系。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提高農村支付服務水平,實現農村地區支付服務全覆蓋。(3)發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滿足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促進農村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4)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金融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5)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發展環境。1.1.37具體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國家相關政策,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支持。(2)加強農村金融監管。完善農村金融監管體系,保證農村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3)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激發農村金融服務活力。第二節農村信貸政策優化1.1.38總體目標農村信貸政策優化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調整和完善農村信貸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1.1.39主要任務(1)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合理配置信貸資源,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現代化建設。(2)完善信貸政策體系。構建與農業現代化相適應的信貸政策體系,滿足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3)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信貸產品,簡化信貸流程,提高信貸服務水平。1.1.40具體措施(1)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建設等關鍵領域給予信貸支持。(2)優化信貸政策傳導機制。建立健全信貸政策傳導機制,保證信貸政策有效實施。(3)完善信貸風險防控體系。加強信貸風險監測和預警,防范信貸風險。第三節農村保險市場發展1.1.41總體目標農村保險市場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構建與農業現代化相適應、覆蓋廣泛的農村保險市場,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1.1.42主要任務(1)擴大保險覆蓋范圍。提高農村保險覆蓋率,保證農村各類經濟主體得到有效的風險保障。(2)豐富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滿足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保險需求。(3)加強保險市場建設。優化農村保險市場布局,提高保險服務水平。1.1.43具體措施(1)完善保險政策體系。制定有利于農村保險市場發展的政策,推動保險市場健康發展。(2)加大保險宣傳力度。普及保險知識,提高農村居民保險意識。(3)加強保險監管。完善保險監管體系,保障農村保險市場穩定運行。(4)推動保險與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鼓勵保險公司與農業企業、農村合作社等合作,共同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第七章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第一節農村生態環境保護1.1.44現狀分析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較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農村地區化肥、農藥使用過量,土地退化、水資源污染、生態功能退化等現象。因此,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對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1.1.45保護目標(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2)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管,保證生態環境安全。(3)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1.1.46保護措施(1)嚴格控制化肥、農藥使用,推廣綠色防控技術。(2)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3)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預警體系。(4)推進農村生態建設,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第二節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1.1.47現狀分析農業廢棄物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畜禽糞便等。目前我國農業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較低,部分廢棄物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對環境造成污染。1.1.48處理與利用目標(1)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水平。(2)減少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3)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1.1.49處理與利用措施(1)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飼料化和生物質能利用等技術。(2)加強農產品加工廢棄物處理,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3)加強畜禽糞便處理,推進糞便資源化利用。(4)建立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與利用體系,提高廢棄物處理效率。第三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1.1.50現狀分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涉及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多個方面。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1.1.51整治目標(1)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水平,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2)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改善農村水環境。(3)改善農村村容村貌,提升農村整體環境質量。1.1.52整治措施(1)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2)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3)實施農村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改善農村生態環境。(4)建立農村環境監管體系,保證整治工作順利進行。第八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將從農村道路建設、農村供水供電設施建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三個方面展開論述。第一節農村道路建設1.1.53現狀分析我國農村道路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農村道路總體水平不高,部分地區道路狀況較差,通行條件受限;農村道路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部分地區農村道路建設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1.1.54建設目標以提高農村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核心,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實現農村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具體目標如下:(1)提高農村道路通行能力,滿足農民出行需求。(2)優化農村道路網絡布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3)提升農村道路服務水平,保障農民安全出行。1.1.55建設措施(1)加大農村道路建設資金投入,保證農村道路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2)優化農村道路建設規劃,提高農村道路建設質量。(3)加強農村道路養護管理,保障農村道路安全暢通。(4)推進農村道路綠化、美化工程,提升農村道路環境。第二節農村供水供電設施建設1.1.56現狀分析我國農村供水供電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部分農村地區供水供電設施不完善,影響農民生活水平和農業生產發展。1.1.57建設目標以提高農村供水供電質量和覆蓋率為核心,加強農村供水供電設施建設。具體目標如下:(1)提高農村供水供電質量,保證農民生活用水和農業生產用電需求。(2)擴大農村供水供電覆蓋范圍,實現農村供水供電全覆蓋。(3)提升農村供水供電服務水平,提高農村供水供電設施運行效率。1.1.58建設措施(1)加大農村供水供電設施建設投資,提高農村供水供電設施建設水平。(2)優化農村供水供電設施布局,提高農村供水供電設施覆蓋率。(3)強化農村供水供電設施管理,保證農村供水供電安全可靠。(4)推進農村供水供電設施技術創新,降低農村供水供電成本。第三節農村信息化建設1.1.59現狀分析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城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農村信息化建設任務艱巨。1.1.60建設目標以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為核心,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具體目標如下:(1)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高農村寬帶網絡覆蓋率。(2)推進農村信息資源整合,提高農村信息服務水平。(3)培育農村信息化人才隊伍,提高農民信息化素養。1.1.61建設措施(1)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投資,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2)優化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提升農村信息服務能力。(3)加強農村信息化人才培養,提高農民信息化應用水平。(4)深入推進農村信息化應用,助力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第九章農村人才培育與引進第一節農村人才培育體系構建1.1.62培育目標與原則農村人才培育體系的構建,旨在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培養具備現代農業知識、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新型農村人才。培育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培育農村實用型人才。(2)堅持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形成多元化培育格局。(3)強化實踐性教學,提高農村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4)注重培育與引進相結合,促進農村人才合理流動。1.1.63培育內容與方法(1)培育內容:主要包括農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現代農業管理知識、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2)培育方法:(1)建立以農民培訓學校、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為主體的培訓基地。(2)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遠程教育等手段。(3)加強校企合作,引進企業、科研單位等資源,提高培訓質量。1.1.64培育體系構建(1)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培養政策體系,為農村人才培育提供政策支持。(2)構建多元化的農村人才培育資金保障機制,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進行。(3)加強農村人才培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培訓質量。(4)建立農村人才培育監測與評估體系,保證培訓效果。第二節農村人才引進政策1.1.65政策目標農村人才引進政策旨在優化農村人才隊伍結構,提升農村整體發展水平。具體目標包括:(1)引進具有現代農業知識、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2)引進農村產業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3)引進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1.1.66政策內容(1)完善農村人才引進政策體系,明確引進人才的標準、程序和待遇。(2)設立農村人才引進專項資金,用于引進人才的補貼、獎勵等。(3)實施農村人才引進項目,鼓勵企業、科研單位等參與農村人才引進工作。(4)加強農村人才引進服務體系建設,為引進人才提供政策咨詢、職業介紹等服務。1.1.67政策實施(1)建立農村人才引進信息平臺,發布人才需求信息。(2)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開展人才對接活動。(3)落實農村人才引進政策,保證引進人才的質量和數量。(4)定期對農村人才引進政策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調整完善政策內容。第三節農村人才激勵機制1.1.68激勵機制構建原則農村人才激勵機制應遵循以下原則:(1)公平競爭原則,保證人才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公平待遇。(2)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原則,既要有物質激勵,也要有精神激勵。(3)長效激勵機制,保證激勵效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1.1.69激勵機制內容(1)物質激勵:包括薪酬待遇、住房補貼、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2)精神激勵:包括表彰先進、授予榮譽稱號、提供職業發展機會等。(3)成長激勵:提供培訓、學習、交流等機會,促進人才成長。1.1.70激勵機制實施(1)建立農村人才激勵政策體系,明確激勵措施和實施辦法。(2)加強農村人才激勵政策宣傳,提高政策知曉率。(3)落實激勵政策,保證激勵措施的落實到位。(4)定期對農村人才激勵機制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調整完善政策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院新員工入職培訓體系
- 城市交通規劃歷史重點基礎知識點
- JavaScript實現網頁五子棋小游戲
- 《礦物質與健康》課件
- 《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課件解決方案》課件
- 【培訓課件】如何提升顧問單位的滿意度與服務品質
- 進校陪讀協議書范本
- 車站管理協議書范本
- 湖北中考英語試題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足浴店購銷合同協議
- 2025屆陜西省高考適應性檢測(三)物理試題+答案
-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動車組機械師(高級)職業技能鑒定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人音版七年級下冊《表花》課件
- 第六單元《老爺爺趕鵝》課件 人教版音樂一年級下冊
- 酒店管理制度大全
- 天車司機考試試題及答案
- 國際學校綜合課程教研組計劃
- 202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更新要點解讀
- 從財務視角看央企“一利五率”體系及實現路徑
- 學大講義六年級下冊數學(含答案)第一講 百分數(二)及百分數的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